电缆容量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2
电工常用的电线线径及载流量计算方法其实电线也可以称呼它的直径的,比如1平方的也可称直径1.13mm,1.5平方的也可说是1.37(mm直径)。
由于选用电线时重要考虑电线使用时会不会严重发热造成事故,电线的(截面积)平方数与通过的电流安培数有直接对应的倍数关系,计算起来很简单便利。
比如一平方铜电线流过6A电流是安全的,不会严重发热。
如2.5平方铜电线就是6A*2.5=15A,就这么简单地算出来这2.5平方通过15A 电流是安全的,如用直径计算就麻烦多了规格里面的1.5/2.5/4/6是指线的横截面积。
单芯的线缆,单芯面积就是规格,多芯的里面还要乘以根数。
参照《GB50231997》单芯结构;导体直径均为:1—1.13、1.5—1.38、2.5—1.78、4—2.25、6—2.76、其实大家说线径1.5/2之类的只是为了便利,是个很常见但是不常常被人矫正的错误。
没想到还怀疑住你了...三相电机的口决"容量除以千伏数,商乘系数点七六"(注0.76是取的功率因数0.85效率为0.9时)由此推导出来的关系就有:三相二百二电机,千瓦三点五安培。
常用三百八电机,一个千瓦两安培。
低压六百六电机,千瓦一点二安培。
高压三千伏电机,四个千瓦一安培。
高压六千伏电机,八个千瓦一安培。
负荷量:16A最多供3500W,实际掌控在1500W内20A最多供4500W,实际掌控在2000W内25A最多供5000W,实际掌控在2000W内32A最多供7000W,实际掌控在3000W内40A最多供9000W,实际掌控在4500W内表2电器的额定电流与导线标称横截面积数据现在知道多大的电源线径可以负荷最大多少的功率和电流了吧例如:请分别以0.75、1、1.5、2.5、4、6(平方毫米)的铜芯线来计算。
答:0.75mm2、5A;1mm2、6A;1.5mm2、9A;2.5mm2、15A;4mm2、24A;6mm2、36A如何来计算电线所能承受的电功率?假如已知电线的截面积要如何,要如何计算该电线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功率?或已知所需电功率,如何计算出该使用多少mm2电线?回复:我们可以通过查电工手册,得出电线的最大允许载流量,依据公式功率P=电压U×电流I计算出的功率就是电线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功率。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d2)×0.7854 ×G × C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D2) ×0.7854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0.7854 ×t ×G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0.7854 ×G ×N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0.7854 ×T ×N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D + d × 2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
附录B常用阻燃电线电缆非金属材料容量计算及参考表
B.0.1阻燃电缆设计时宜按照《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或电缆的火焰垂直蔓延试验》(GB/T
18380.31-2008〜18380.36-2008 )的计算方法确定同一环境中敷设的每米成束电缆所
含非金属材料的总体积,以求得阻燃类别。
B.0.2单根电线电缆每米所含非金属材料的容量,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V=(S i-S2)/1000
式中V —电线电缆所含非金属材料容量之和,L/m ;
51 —不同阻燃级别规定每米电线电缆所
含非金属材料容量,L/m ;
52 —电线电缆金属截面积之和,m^
B.0.3不同阻燃级别相应的电缆电线根数;
N = V s/V
式中N —不同阻燃级别相应的电缆电线根数;
V s —不同阻燃级别规定每米电线电缆所含非金属材料容量,L/m ;
V —每米电线电缆所含非金属材料容量之和,L/m。
B.0.4常用额定电压0.6/1 kV 阻燃电线电缆每米非金属材料容量及不同阻燃类别/电线
电缆根数,参见表 B.0.4-1〜B.0.4-8。
表B.0.4-1 WDZ(A/B/C)-YJY 0.6/1 kV 电力电缆非金属容量和不同阻燃类别/根数参考表
电缆根数,参见表 B.0.5-1〜B.0.5-2。
表B.0.5-1 WDZ(A/B/C)-YJY 8.7/15 kV 电力电缆非金属容量和不同阻燃类别根数参考表。
电缆的载流量估算口诀:之樊仲川亿创作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平安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暗示,通过心算而得。
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校“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
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
从4m 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
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成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
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
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
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YJV电缆,即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电缆是市场上常用的低压电力电缆,是千家万户的输电干线。
在施工过程中,有必要了解YJV电缆的承载能力,1YJV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我们将询问YJV电缆的载流容量是多少,电缆的载流量是多少?电缆载流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因此,今天我将用YJV电缆的承载能力向大家解释一下这个学期的下载过程。
首先,上述公式为:YJV电力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I=a·SM-B·Sn,式中I=载流量,as=导线标称截面积,mm2*a,B=系数m N=指数,视电缆类型和敷设方式而定。
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0A的载流容量应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0.5A,超过20A的载流容量应调整到最接近的安培倍数。
事实上,没有必要使用所获得值的有效数字作为载流量值准确性的度量。
事实上,对于所有情况,只需要公式中的第一项。
第二项仅在使用大型单芯电缆的八种情况下需要。
铜芯电缆载流量比较表如下:电缆的载流量是指电缆传输电能时的电流。
在热稳定条件下,当电缆导体达到长期允许工作温度时,电缆的承载能力称为电缆的长期允许承载能力。
扩展数据:影响电缆载流能力的内部因素导体本身的特性是影响电缆载流能力的内部因素。
增大芯线面积,使用高导电性材料,使用耐高温、导热性好的绝缘材料,降低接触电阻,都能提高电缆的载流能力。
1增大芯线面积,增加电缆载流能力。
铁芯的面积(导线的横截面积)与载流量呈正相关。
一般情况下,铜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
2使用高导电性材料来增加电缆的载流能力。
用铜线代替铝线,在相同规格下,载流能力可提高30%。
银丝甚至被用于一些高需求的场合。
三。
采用耐高温、导热性好的绝缘材料,提高电缆的载流能力。
虽然绝缘材料的耐热性可以达到100℃以上,但考虑到实际铺设条件和安全性,通常会降低允许使用温度,各国情况有所不同。
10下五,100上二,16、25四,35、50三,70、95两倍半。
穿管、温度八、九折,裸线加一半。
铜线升级算。
口诀中的阿拉伯数字与倍数的排列关系如下:对于1.5、2.5、4、6、1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5倍。
对于16、2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4倍。
对于35、5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3倍。
对于70、95mm2 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5倍。
对于120、150、18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倍。
第一章按功率计算电流的口诀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单相千瓦,4 . 5 安。
单相380 ,电流两安半。
第二章导体载流量的计算口诀10 下五,1 0 0 上二。
2 5 ,3 5 ,四三界。
7 0 ,95 ,两倍半。
穿管温度,八九折。
裸线加一半。
铜线升级算。
第三章配电计算口诀2.5 加三,4 加四6 后加六,25 五120 导线,配百数第五章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配控保护设备的口诀开关起动,千瓦乘6熔体保护,千瓦乘4第一章按功率计算电流的口诀1.用途: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
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 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2.口诀:低压380/220 伏系统每KW 的电流,安。
千瓦,电流,如何计算?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单相千瓦,4 . 5 安。
单相380 ,电流两安半。
3.说明:口诀是以380/220V 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
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中另外作了说明。
①这两句口诀中,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V 三相时(力率 0.8 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 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倍”( 乘2)就是电流, 安。
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例1 】5.5 千瓦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11 安。
电线粗细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一、一般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
如:2.5 mm2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2.5×8A/mm2=20A 4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2=32A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 S=< I /(5~8)>=0.125 I ~0.2 I(mm2) S-----铜导线截面积(mm2) I-----负载电流(A)三、功率计算一般负载分为两种,一种式电阻性负载,一种是电感性负载。
对于电阻性负载的计算公式:P=UI 对于日光灯负载的计算公式:P=UIcosф,其中日光灯负载的功率因数cosф=0.5。
不同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不同,统一计算家庭用电器时可以将功率因数cosф取0.8。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加上总功率为6000瓦,则最大电流是 I=P/Ucosф=6000/220*0.8=34(A) 但是,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电器不可能同时使用,所以加上一个公用系数,公用系数一般0.5。
所以,上面的计算应该改写成 I=P*公用系数/Ucosф=6000*0.5/220*0.8=17(A) 也就是说,这个家庭总的电流值为17A。
则总闸空气开关不能使用16A,应该用大于17A的。
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
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电缆线计算公式范文电缆线计算公式是通过计算电缆线的电流负载、电压降低、电线长度等参数来确定电缆线的尺寸和规格的公式。
根据电流负载和导线材料,可以计算出电缆线的截面积。
根据电压降低和线路长度,可以计算出电线的截面积。
下面介绍几种计算电缆线尺寸的常用公式。
1.电流负载计算公式电流负载(A)=电力负载(W)/(电压(V)×功率因数)其中,电力负载为所需要的电功率,电压为电网的电压,功率因数为负载的功率因数。
2.电线长度和电压降低计算公式电线长度(m)=√(电线水平长度(m)²+电线垂直长度(m)²)电压降低(V)=电阻(Ω/m)×电流(A)×电线长度(m)3.电线长度和环境温度计算公式电线长度(m)=线路总长度(m)-默认长度(m)+安装长度(m)默认长度为一定的长度,例如100米。
安装长度根据电线的具体安装情况确定。
4.电缆线最大允许电流计算公式电线截面积(mm²) = (电流容量(A) × √ 3 × 1000) / (电线导体的导电率(A/mm²) × 电线电导率 (A/mm))5.电线电导率计算公式电导率(A/mm²)= 电导性(t) × 电导性计算公式其中,电导性(%IACS)是导体的电导性指标,电导性计算公式根据导体材料的不同而不同。
上述公式是最常用的电缆线尺寸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不同载荷、电压、尺寸的电缆线。
举个例子,如果要计算一条电力负载为2000W,负载功率因数为0.8,电压为220V的电缆线的尺寸。
首先可以用公式1计算出电流负载为:电流负载=2000W/(220V×0.8)=11.36A接下来可以通过公式2计算出电线长度,假设电线水平长度为100m,垂直长度为10m:电线长度=√(100m²+10m²)=100.5m然后,可以通过公式3计算出最终的电线长度,假设线路总长度为120m,默认长度为100m,安装长度为10m:电线长度=120m-100m+10m=30m接下来可以通过公式4计算出电线的最大允许电流,假设导线导电率为58,电线电导率为0.034:电线截面积= (11.36A × √3 × 1000) / (58A/mm² × 0.034A/mm) = 525.51mm²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到电缆线的尺寸为525.51mm²。
1.设计电压及附件的设计必须满足额定电压、雷电冲击电压、操作冲击电压和系统最高电压的要求;其定义如下:额定电压额定电压是电缆及附件设计和电性试验用的基准电压,用U0/U表示;U0——电缆及附件设计的导体和绝缘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单位为kV;U——电缆及附件设计的各相导体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单位为kV;雷电冲击电压UP——电缆及附件设计所需承受的雷电冲击电压的峰值,既基本绝缘水平BIL,单位为kV;操作冲击电压US——电缆及附件设计所需承受的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单位为kV;系统最高电压Um——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任何时候和电网上任何点最高相间电压的有效值;它不包括由于故障条件和大负荷的突然切断而造成的电压暂时的变化,单位为kV; 定额电压参数见下表点击放大330kV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为950kV;500kV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为1175kV;2.导体电阻2.1导体直流电阻单位长度电缆的导直流电阻用下式计算:式中:R'——单位长度电缆导体在θ℃温度下的直流电阻;A——导体截面积,如导体右n根相同直径d的导线扭合而成,A=nπd2/4;ρ20——导体在温度为20℃时的电阻率,对于标准软铜ρ20=0.017241Ω˙mm2/m:对于标准硬铝:ρ20=0.02864Ω˙mm2/m;1α——导体电阻的温度系数1/℃;对于标准软铜:=0.00393℃-1;对于标准硬铝:=0.00403℃-1;k1——单根导线加工过程引起金属电阻率的增加所引入的系数;一般为1.02-1.07线径越小,系数越大;具体可见电线电缆手册表3-2-2;k2——用多根导线绞合而成的线芯,使单根导线长度增加所引入的系数;对于实心线芯,=1;对于固定敷设电缆紧压多根导线绞合线芯结构,=1.02200mm2以下~1.03240mm2以上k3——紧压线芯因紧压过程使导线发硬、电阻率增加所引入的系数约1.01;k4——因成缆绞合增长线芯长度所引入系数,对于多芯电缆及单芯分割导线结构,约1.01;k5——因考虑导线允许公差所引入系数,对于紧压结构,约 1.01;对于非紧压型,k5=d/d-e2d为导体直径,e为公差;20℃导体直流电阻详见下表点击放大:以上摘录于106kV~500kV电缆技术标准Q∕GDW371-2009;2.2导体的交流电阻在交流电压下,线芯电阻将由于集肤效应、邻近效应而增大,这种情况下的电阻称为有效电阻或交流电阻;电缆线芯的有效电阻,国内一般均采用IEC-287推荐的公式:R=R′1+YS+YP式中:R——最高工作温度下交流有效电阻,Ω/m;R′——最高工作温度下直流电阻,Ω/m;YS——集肤效应系数,YS=XS4/192+0.8XS4,XS4=8πf/R′×10-7kS2;YP——邻近效应系数,YP=XP4/192+0.8XP4Dc/S2{0.312Dc/S2+1.18/XP4/192+0.8XP4+0.27},XP4=8πf/R′×10-7kP2;XS4——集肤效应中频率与导体结构影响作用;XP4——邻近效应中导体相互间产生的交变磁场影响作用;f——频率;Dc——线芯直径,m;S——线芯中心轴间距离,m;ks——线芯结构常数,分割导体ks=0.435,其他导体ks=1.0;kp——线芯结构系数,分割导体kp=0.37,其他导体kp=0.8~1.0;对于使用磁性材料制做的铠装或护套电缆,Yp和Ys应比计算值大70%,即: R=R′1+1.17YS+YP3.电缆的电感3.1自感则单位长度线芯自感:Li=2W/I2L=μ0/8π=0.5×10-7式中:Li——单位长度自感,H/m;μ0——真空磁导率,μ0=4π×10-7,H/m;以上一般是实心圆导体,多根单线规则扭绞导体如下表:因误差不大,计算一般取Li=0.5×10-7H/m;3.2高压及单芯敷设电缆电感对于高压电缆,一般为单芯电缆,若敷设在同一平面内A、B、C三相从左至右排列,B 相居中,线芯中心距为S,三相电路所形成的电感根据电磁理论计算如下:对于中间B相:LB=Li+2ln2S/Dc×10-7H/m对于A相:LA=Li+2ln2S/Dc×10-7-α2ln2×10-7H/m对于C相:LC=Li+2ln2S/Dc×10-7-α22ln2×10-7H/m式中:实际计算中,可近似按下式计算:LA=LB=LC=Li+2ln2S/Dc×10-7H/m同时,经过交叉换位后,可采用三段电缆电感的平均值,即:L=Li+2ln2×S1S2S31/3/Dc×10-7H/m=Li+2ln2×21/3S/Dc×10-7H/m对于多根电缆并列敷设,如果两电缆间距大于相间距离时,可以忽略两电缆相互影响;3.3三相电缆的电感主要计算中低压三相电缆三芯排列为“品”字形电缆;根据电磁场理论,三芯电缆工作电感为:L=Li+2ln2S/Dc×10-7式中:L——单位长度电感,H/m;S——电缆中心间的距离,m;若三芯电缆电缆中心间的距离不等距,或单芯三根品字排列时三相回路电缆的电感按下式计算:式中:S1、S2、S3——电缆各相中心之间的距离,m;4.电缆金属护套的电感4.1三角排列三根单芯电缆按等边三角形敷设的三相平衡负载交流回路,护套开路,每相单位长度电缆金属护套的电感为:Ls=2lnS/rs×10-7H/m式中:rs——电缆金属护套的平均半径,m;4.2等距直线排列三根单芯电缆按等距离平面敷设的三相平衡负载交流回路,护套开路,每相单位长度电缆金属护套的电感为:对于中间B相:LSB=2lnS/rs×10-7H/m对于A相:LSA=2lnS/rs×10-7-α2ln2×10-7H/m对于C相:LSC=2lnS/rs×10-7-α22ln2×10-7H/m式中:三相平均值:LS=2lnS/rs×10-7+2/3ln2×10-7H/m4.3任意直线排列三根单芯电缆平面敷设的三相平衡负载交流回路,电缆换位,护套开路,每相单位长度电缆技术护套的电感为:LSB=2lnS1S2S31/31/3/rs×10-7H/m5.电缆电抗、阻抗及电压降5.1电抗电缆的电抗为:X=ωLΩ/m式中:L——电缆单位长度的电感,H/m;ω=2πf;5.2阻抗电缆的阻抗为:Z=R2+X21/2Ω/m式中:R——电缆单位长度的交流有效电阻,Ω/m;5.3电压降电缆的电压降为:△U=IZlV式中:I——导体电流,A;l——电缆长度,m;6.电缆的电感电缆的电容是电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电缆线路的输送容量;在超高压电缆线路中,电容电流可能达到电缆额定电流的数值,因此高压电缆必须采取措施一般采取交叉互联抵消电容电流来提高缆线路的输送容量;电缆电荷量与电压的的比值则为该电缆的电容;相电压:u=q/2πε0ε.lnDi/Dc所以电缆单位长度的电容为:C=q/u=2πε0ε/lnDi/Dc式中:Di——绝缘外径,m;ε——绝缘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交联聚乙烯ε=2.5,聚乙烯ε=2.3,聚氯乙烯ε=8.0,F/m;ε0——真空绝对介电常数,ε0=8.86×10-12,F/m;7.计算实例一条电缆型号YJLW02-64/110-1X630长度为2300m,导体外径Dc=30mm,绝缘外径Di=65mm,电缆金属护套的平均半径rs=43.85,线芯在20°C时导体电阻率ρ20=0.017241×10-6Ω˙m,线芯电阻温度系数α=0.00393℃-1,k1k2k3k4k5≈1,电缆间距100mm,真空介电常数ε0=8.86×10-12F/m,绝缘介质相对介电常数ε=2.5,正常运行时载流量420A;计算该电缆的直流电阻,交流电阻、电感、阻抗、电压降及电容;计算如下:1.直流电阻根据直流电阻公式:得:R'=0.017241×10-61+0.0039390-20/630×10-6=0.3489×10-4Ω/m该电缆总电阻为R=0.3489×10-4×2300=0.08025Ω2.交流电阻由公式YS=XS4/192+0.8XS4,XS4=8πf/R′×10-7kS2得:XS4=8×3.14×50/0.3489×10-4×10-14=12.96YS=12.96/192+0.8×12.96=0.064由公式XP4=8πf/R′×10-7kP2得:XP4=8×3.14×50/0.3489×10-4×10-14=12.96由公式YP=XP4/192+0.8XP4Dc/S2{0.312Dc/S2+1.18/XP4/192+0.8XP4+0.27}得:YP=12.96/192+0.8×12.9630/100{0.31230/100+1.18/12.96/192+0.8×12.96+0.27}=0.02有公式R=R′1+YS+YP得:R=0.3489×10-41+0.064+0.02=0.378×10-4Ω/m该电缆交流电阻RZ=0.378×10-4×2300=0.8699Ω3.电感由公式L=Li+2ln2S/Dc×10-7得到单位长度电感:L1=0.5×10-7+2ln2×100/65×10-7=2.75×10-7H/m该电缆总电感为L=2.75×10-7×2300=0.632×10-3H4.金属护套的电感由公式LS=2lnS/rs×10-7+2/3ln2×10-7得到单位长度金属护套的电感:LS1=2ln100/43.85×10-7+2/3ln2×10-7=2.11×10-7H/m该电缆金属护套的电感为LS=2.11×10-7H/m×2300=0.4855×10-3H5.电抗、阻抗及电压降由公式X=ωL得到电抗:X=2πf×0.632×10-3=0.199Ω由公式Z=R2+X21/2得到阻抗:Z=0.86992+0.19921/2=0.8924Ω由公式△U=IZl得到电压降为:△U=500×0.8924Ω=374.8V6.电容由公式C=2πε0ε/lnDi/Dc得到单位长度电容:C1=2×3.14×8.86×10-12×2.5/Ln65/30=0.179×10-6F/m 该电缆总电容为C=0.179×10-6×2300=0.411×10-3F。
多大功率用多大电线电缆怎么计算?铜芯线的安全载流量计算方法是220伏的电压下1000瓦电流约等于3.966安380伏的电压下1000瓦电流约等于1.998安2.5平方毫米铜芯线的安全载流量是28A口诀1:按功率计算工作电流:电力加倍,电热加半(如5.5KW电动机的额定工作电流按“电力加倍”算得为11A)口诀2:按导线截面算额定载流量:各种导线的安全载流量通常可以从手册中查找,但利用口诀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心算便可直接得出。
口诀如下:10下五,100上二;25、35四、三界;70、95两倍半;穿管、温度八、九折;裸线加一半;铜线升级算。
10下五是指10个平方以下的线安全载流量为线径的五倍,如6平方毫米的铝芯线,他的安全载流量为30A100上二是指100平方以上的线安全载流量为线径的二倍,如150平方的铝芯绝缘线安全载流量为300A25、35四三界是指10平方至25平方的铝芯绝缘线载流量为线径的四倍,35平方至70平方内的线(不含70)为三倍。
70、95两倍半是指70平方与95平方的铝芯绝缘线安全载流量为线径的两倍半。
“穿管、温度,八九折”是指若是穿管敷设(包括槽板等,即线加有保护套层),不明露的,按上面方法计算后再打八折(乘0.8)。
若坏境温度超过25度的,按上面线径方法计算后再打九折。
对于穿管温度两条件同时时,安全载流量为上面线径算得结果打七折算裸线加一半是指相同截面的裸铝线是绝缘铝芯线安全载流量的 1.5倍。
铜线升级算即将铜导线的截面按铝芯线截面排列顺序提升一级,再按相应的铝芯线条件计算,如:35平方裸铜线,升一级按50平方铝芯线公式算得50*3*1.5=225安,即225安为35平方裸铜线的安全载流量。
先估算负荷电流1.用途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
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
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电气工程师计算方案一、引言电气工程师是一项涉及电力系统设计、电气设备安装和维护等工作的专业。
在工程实践中,电气工程师需要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各种计算,包括电路设计计算、电气装置容量计算、电力系统稳定性计算等。
本文将以一个工业用电设计项目为例,介绍电气工程师的计算方案。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是一家化工厂的新建工业用电设计项目。
工厂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化工产品。
根据工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需求,需设计一套完善的供电系统,满足工厂生产运行的需求。
电气工程师需要进行供电系统的负载计算、电缆容量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等工作。
三、供电系统的负载计算1.生产设备负载计算首先,电气工程师需要对工厂的各种生产设备进行负载计算。
由于工厂的生产设备种类繁多,涉及到不同的功率、电压和电流等参数。
根据设备的用电需求、工艺流程,计算各设备的负载大小,确定各设备的用电容量。
2. 办公区域负载计算除了生产设备,工厂还有各种办公区域、宿舍区域、餐厅等用电设施,也需要进行负载计算。
根据人员数量、用电设备数量、照明设备等参数,计算各个场所的用电负荷,确定办公区域的用电需求。
4. 电气设备负载计算另外,还需对工厂的电气设备进行负载计算,包括主配电柜、变压器、发电机、UPS等设备,确定其用电负载。
综合各种负载计算结果,得出整个工厂的用电负荷,作为供电系统设计的基础参考。
四、电缆容量计算在进行供电系统设计时,需要对电缆的容量进行计算。
电缆容量计算是根据负载大小、电流值等参数,确定电缆的规格和截面积。
工业用电设计项目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负载的连续性、环境温度、地埋深度、负载类型等。
电气工程师根据这些因素,进行电缆容量计算,确定各项用电设备的电缆尺寸和长度,以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五、短路电流计算供电系统设计中,还需要进行短路电流计算。
短路电流是指在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通过故障点的电流。
短路电流计算可以帮助确定负荷开断能力、设备的选型和保护装置的设置等。
下面这是一条最简单的,JIS标准,所以是125平方。
单芯耐温电缆:125平方参数导体直径:13.5 绝缘厚度:2.0 绝缘外径:17.2 护套厚度:1.25 电缆外径:19.7 导体电阻:0.1461.導體交流電阻: R=R’(1+YS+YP )1.1 最高工作溫度下導體直流電阻R’=R0*[1+ a20(θ-20)]a20=0.00393=0.146*[1+ 0.00393*(90-20)]=0.1862 OHM/KM=0.0001862 OHM/M1.2集膚效應因數:Xs2=8πf ×10-7Ks/R’ Ks=1=8*3.1416*50*10-7/0.0001862=0.674886Xs4=0.455471Ys=Xs4/(192+0.8Xs4)=0.455471/(192+0.8*0.455471)=0.0023678*软件计算结果为:0.0023687 因软件计算中为计算到结果才进行一定位数的舍取,计算过程中都是按能计算的最大位数,所以更精确.而手工计算中间过程也只能取有限的小数位数,所以有一些较小的差异.(下同)1.3三芯或三根單芯電纜佈設的鄰近效應因數:Y P =XP4×(dC/s)2×{0.312×(dC/s)2+ 1.18/[Xp4/(192+0.8Xp4) ]}/(192+0.8XP4)XP2=8πf×10-7KP/R’ =0.674886 (如上) KP=1 不乾燥浸漬緊壓及非緊壓絞合導體K P均為1.0XP4=0.455471(d C/s)2=(13.5/39.4)2=0.117402Y P =XP4×(dC/s)2×{0.312×(d C/s)2 + 1.18/{[Xp4/(192+0.8X p4) ]+0.27}}/(192+0.8XP4)=0.05347321×[0.035787+1.18/(0.0023678+0.27)]/192.36438 =0.001419*软件计算结果为:0.0012151.4 非钢管中导体90度交流电阻:R=R’(1+YS+YP)= 0.0001862*(1+0.0023678+0.001419)=0.0001868OHM/M=0.1868 ohm/km1.5 钢管中导体90度交流电阻:R=R’[1+1.5(YS+YP)]= 0.0001862*[1+1.5*(0.0023678+0.001419)] =0.0001873 OHM/M=0.1873 ohm/km2.电缆本体热阻2.1 绝缘热阻:单芯电缆: T1=ρT* ln (1+2t1/dc) / (2π) ρT=3.5 t1=2.0dc=13.5=3.5*ln(1+2*2/13.5)/6.28319=0.144559 2.2 外被热阻:T 3=ρT* ln (1+2t3/D’a) / (2π) ρT=5.0 t3=1.25 D’a =17.2=[5*ln(1+2*1.25/17.2)]/6.283185=0.107994 2.3 电缆槽布设外部热阻: S=2D不受日光直接照射時的外部熱阻計算T 4=1/ [π*De*h*(△θS)1/4]h:散熱係數 h=Z/De g +E De单位为米当单根电缆以S=2D即平面间距排列时,Z,EG的参数分别为: 0.21 3.94 0.60h=Z/De g +Eh=0.21/(0.0197)0.6+3.94=0.21/0.0947719+3.94=6.15585T 4=1/ [π*De*h*(△θS)1/4]=1/[3.141593*0.0197*6.15585*(△θS )1/4 ](△θS)1/4=2.52=1/[0.38098175*(△θS)1/4]=1.041585注:因(△θS)1/4无法进行手动计算,由计算机编程迭代算出.2.4 土壤中布设外部热阻: S=2D按马国栋先生<<电线电缆载流量>>中P86页之2 <水平排列且损耗大致相等的三根电缆>热阻计算:T4=Pt*{ln[u+(u2-1)1/2 ]+ln[1+(2L/S1)2]}/(2π)Pt即土壤热阻系数1.0u=2L/D=2000/19.7=101.5228 L埋地深度:1000 D :电缆外径:19.7s1相邻电缆间轴心距离 2*19.7=39.4 mm]T4=1.0{ln[(101.5228+(101.52282-1)1/2)+ln[1+(2000/39.4)2]]/6.283185 =(5.313406+7.85466)/6.283185=2.0957632.5 钢管中布设外部热阻:T4=T’4+T’’4+T’’’42.5.1 电缆表面和管道内表面之间的空气热阻:)*De]T’4=U/[1+0.1(V+Yθmθm:電纜與管道之間的介質平均溫度請確認:θm:建議XLPE電纜取30℃(即假定電纜護套溫度為60℃,管道溫度為30℃);PE耐火電纜取 15℃(即假定電纜護套溫度為45℃,管道溫度為30℃)U,V,Y取值为:5.2 1.4 0.011 θm=30 De=19.7T’4=5.2/[1+0.1(1.4+0.011*30)*19.7]=1.1796472.5.2 钢管本体热阻忽略2.5.3 管道外部热阻:( 钢管及PVC管)按<<电线电缆手册>>中P343页中的镜象法:T’’’4=PT4*ln(4*L*Fe/Dg) Dg=为管道外径 PT4=1.0 L=1000 (埋地深度)——————————电线电缆辅助设计/材料核算/价格管理软件 CableExpert V5.0永久免费试用版下载: 注册2006-6-1917:11:31[专业英语] doped fiber 离线 IP :已记录leopan角色:VIP等级:等级2 威望:5积分:7发帖:27经验:122金币:95 〖资料〗〖短讯〗〖搜索〗〖引用〗〖回复〗≡帖子操作≡No.10Re:大家讨论一下载流量怎么算得准?( 发表于2006-6-26 21:43:51 )[该贴已经被管理员于2006-6-26 21:43:51奖励+1威望] 接上:Dg:管道外徑(等於管道內徑+2倍管道厚度)Dd:管道內徑按1.5倍電纜外徑計算;管道厚度按 0.06倍管道內徑計算即:Dg=1.5*19.7+2*0.06*(1.5*19.7)=33.1 mm4孔3条布设(按最左下角一条计算):离地最近一条镜象与左下角电缆距离为:1200右下角电缆镜象与左下角电缆距离为: 2409 即(24002+2002)1/2=2409Fe=(2200/200)*(2409/200)=132.5T’’’4=1.0*ln(4*1000*132.5/33.1)/6.283185=1.541 6孔6条(按最左下角一条计算):竖排中间一条电缆Fe=2200*2600*2209*2408*2608/200/200/200/283/283=12 3849最左下角一条电缆Fe=2400*2600*2408*2607*2807/200/400/200/283/447=54 326* 6孔6条的布设方式中,由于埋地电缆间被土壤填充,相互间的热影响理论计算与实际有很大差异,因此6条6孔的电缆布设选择最左下角一条电缆(即载流量处于三条电缆载流量中间值的电缆)进行计算,这个计算值在实际工作状态与中间电缆的效应基本符合.(如果按中间电缆计算,其电缆安全电流仅为257A)T’’’4= PT4*l n(4*L*Fe/Dg)/(2π) PT4为土壤热阻系数:1.0=1.0*ln(4*1000*54326/33.1)/6.28315=2.49831钢管中布设电缆外部热阻:4孔3条: T4=T4’+T4’’+T4’’’=1.179647+1.541=2.720647 6孔6条:T4=T4’+T4’’+T4’’’=1.179647+2.49831=3.6779572.6 pvc管中布设外部热阻:T4=T’4+T’’4+T’’’42.6.1 电缆表面和管道内表面之间的空气热阻:T’4=U/[1+0.1(V+Yθm)*De]θm:電纜與管道之間的介質平均溫度請確認:θm:建議XLPE 電纜取30℃(即假定電纜護套溫度為60℃,管道溫度為30℃);PE耐火電纜取 15℃(即假定電纜護套溫度為45℃,管道溫度為30℃)U,V,Y取值为:5.2 0.91 0.01 θm=30 De=19.7T’4=5.2/[1+0.1(0.91+0.01*30)*19.7]=1.5367792.6.2 PVC管本体热阻:T’’4=ρT *ln(Dg/Dd)/(2π) PT=6.0 pvc管热阻Dg=33.1 Dd=1.5*19.7=29.6=6.0*ln(33.1/29.6)/6.28315=0.10672252.6.3 管道外部热阻:用镜象法与钢管外部热阻相同.PVC管中布设电缆外部热阻:4孔3条:T4=T4’+T4’’+T4’’’=1.536779+0.1067225+1.541=3.1845 6孔6条:T4=T4’+T4’’+T4’’’=1.536779+0.1067225+2.49831=4.1418电缆槽中载流量:I={△θ/[ nT1+NR(1+λ1)T2+NR(1+λ1+λ2)(T3+T4)]}1/2△θ=90-40=50R=0.1868 OHM/KM=0.0001868 OHM/M简化后:I={△θ/[RT+R (T3+T4)]}1/21={50/[0.0001868*0.144559+0.0001868*(0.107994+1.0 41585)]}2=[50/(0.0000270036212+0.0002147413572)]1/2=(50/0.0002417449784)^2=455 A土壤中载流量:△θ=90-25=65+R (T3+T4)]}1/2I={△θ/[RT1={65/[0.0001868*0.144559+0.0001868*(0.107994+2.095763) ]}2=[65/(0.0000270036212+0.000411644996)]1/2=385 A4孔3条金属管道:△θ=90-25=65+R (T3+T4)]}1/2I={△θ/[RT1={65/[0.0001873*0.144559+0.0001873*(0.107994+2.720647) ]}2=[65/(0.0000270759007+0.000411644996)]1/2=342 A6孔6条金属管道:△θ=90-25=65+R (T3+T4)]}1/2I={△θ/[RT1={65/[0.0001873*0.144559+0.0001873*(0.107994+3.677957) ]}2=297 A4孔3条PVC管道:△θ=90-25=65+R (T3+T4)]}1/2I={△θ/[RT1={65/[0.0001868*0.144559+0.0001868*(0.107994+3.1845)]}2 =318 A6孔6条PVC管道:△θ=90-25=65+R (T3+T4)]}1/2I={△θ/[RT1={65/[0.0001868*0.144559+0.0001868*(0.107994+4.1418)]}2(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标电缆载流量对照表,仅供参考。
请注意,不同地区和应用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电缆时应遵循具体的规范和标准。
1. 铜芯电缆载流量对照表(单位:安培)· 1.5平方毫米:13A· 2.5平方毫米:18A·4平方毫米:25A·6平方毫米:32A·10平方毫米:45A·16平方毫米:60A·25平方毫米:80A·35平方毫米:100A·50平方毫米:125A·70平方毫米:155A·95平方毫米:185A·120平方毫米:220A2. 铝芯电缆载流量对照表(单位:安培)·16平方毫米:48A·25平方毫米:65A·35平方毫米:85A·50平方毫米:105A·70平方毫米:130A·95平方毫米:160A·120平方毫米:190A·150平方毫米:220A·185平方毫米:255A·240平方毫米:300A·300平方毫米:355A·400平方毫米:420A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电缆规格的载流量对照表,实际选择和应用时请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电气设计规范,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二、当涉及到电缆的设计和选择时,一些常用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和确定所需的参数。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电缆计算公式:1. 电流容量计算公式:电流容量(A)= (K × I) / √(d^2 + D^2)其中,K 是导体的材料特性系数(如铜、铝等),I 是要传输的电流(安培),d 是导体直径(mm),D 是绝缘外直径(mm)。
2. 电阻计算公式:电阻(Ω/km)= (R × L)/ A其中,R 是电阻率(Ω·mm²/m),L 是电缆长度(m),A 是导体截面积(mm²)。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FRPE-1.7;Teflon(FEP)2.2;;;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外径计算简便实用算法:三大一小圆形:D=(3*d大+d小)*0.61四大一小圆形:D=(4*d大+d小)*0.54三大二小瓦形、四大一小瓦形:D=2.1547*h瓦高+d小电缆常用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来源:输配电设备网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型号:VV-VV22-ZRVV-NHVV22 厂商:天津市电缆总厂像素电缆厂
用途
本产品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0.6/1kV 的线路中,供输配电能之用。
使用特性
1)电缆导体的最高额定温度为70℃。
2)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s )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60℃。
3)敷设时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低于0℃,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
型号及名称
型号
名称
适用范围
VV
VLV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敷设在室内、隧道及管道中,电缆不能承受压力和机械外力
作用。
VV 22
VLV 22
聚氯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敷设在室内、隧道及直埋土壤中,电缆能承受压力和其他外
力作用。
VV 32
VLV 32 聚氯乙烯绝缘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敷设在室内、矿井中,水中,电缆能承受相当的拉力。
VV 42
VLV 42
聚氯乙烯绝缘粗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敷设在竖井,水下等垂直场合,能承受相当的轴向拉力。
ZR-VV ZR-VLV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阻燃电力电缆
敷设在室内、隧道及管道中,电缆不能承受压力和机械外力
作用。
ZR-VV 22
ZR-VLV 22
聚氯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阻燃电力电缆
敷设在室内、隧道及直埋土壤中,电缆能承受压力和其他外
力作用。
ZR-VV 32
ZR-VLV 32 聚氯乙烯绝缘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阻燃电力电缆
敷设在室内、矿井中,水中,电缆能承受相当的拉力。
ZR-VV 42
ZR-VLV 42
聚氯乙烯绝缘粗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阻燃电力电缆
敷设在竖井,水下等垂直场合,能承受相当的轴向拉力。
结构尺寸、技术参数 导线标称
截面 mm 2
导体中
单线根数
绝缘
厚度
mm 护套厚度
mm
电缆近似
外径
mm 电缆近似重量
导线直流电阻
试验电压
(kV/5min )
kg/km
kg/km
Ω/km
Ω/km
Cu Al 20℃ Cu 20℃ Al
1×1.5 1 0.8 1.4 6.1 50.7 41.3 12.1 - 3.5 1×2.5 1 0.8 1.4 6.5 63.5 47.9 7.41 12.1 3.5 1×4 1 1.0 1.4 7.4 87.7 63.0 4.61 7.41 3.5 1×6
1
1.0
1.4 7.9
111.0
75.9
3.08
4.61
3.5
1×10 7 1.0 1.4 9.2 166.6 93.0 1.83 3.02 3.5 1×16 7 1.0 1.4 10.3 233.3 132.2 1.15 1.91 3.5 1×25 7 1.2 1.4 12.0 344.9 185.4 0.727 1.20 3.5 1×35 7 1.2 1.4 13.2 449.8 228.7 0.524 0.868 3.5 1×50 19 1.4 1.4 14.9 590.5 289.8 0.387 0.641 3.5 1×70 19 1.4 1.4 16.7 807.3 374.2 0.268 0.443 3.5 1×95 19 1.6 1.5 19.3 1102.0 501.4 0.193 0.320 3.5
1×120 37 1.6 1.5 20.9 1349.0 590.3 0.153 0.253 3.5
1×150 37 1.8 1.6 23.1 1654.0 721.3 0.124 0.206 3.5
1×185 37 2.0 1.7 25.6 2060.0 891.6 0.0991 0.164 3.5
1×240 61 2.2 1.8 28.8 2651.0 1114.0 0.0754 0.125 3.5
1×300 61 2.4 1.9 31.9 3323.0 1396.0 0.0601 0.100 3.5
1×400 61 2.6 2.0 35.5 4205.0 1742.0 0.0470 0.0778 3.5
1×500 61 2.8 2.1 39.7 5359.0 2128.0 0.0366 0.0605 3.5
1×630 91 2.9 2.2 43.7 6707.0 2605.0 0.0283 0.0469 3.5
1×800 61 2.9 2.4 46.1 8064.0 3104.0 0.0221 0.0367 3.5
日期:2010-7-11 作者:李双菊来源:技术科[Print] [Close] 相关商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