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CSCO肝癌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542.50 KB
- 文档页数:7
2022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全文版)1 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3]。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C-CCA)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4]。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年12月进行了更新。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的诊疗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发布,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
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等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肝癌临床诊治和研究的最新实践,再次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旨在推动落实并达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总体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
证据评价与推荐意见分级、制定和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学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证据评价和推荐意见分级系统[5]。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胆道恶性肿瘤诊疗指南GUIDELINES OF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BILIARY TRACT CANCER2020.V1.0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胆道恶性肿瘤诊疗指南2020. V1.0目录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型(2020)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2020)1.胆道恶性肿瘤的筛查和诊断1.1 胆囊癌的筛查和诊断1.2 胆管癌的筛查和诊断1.3 胆道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2. 胆道恶性肿瘤的分期2.1 胆囊癌的TNM分期2.2 肝内胆管癌的TNM分期2.3 肝门部胆管癌的TNM分期2.4 胆管远端癌的TNM分期3. 胆道恶性肿瘤的MDT模式4. 胆道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4.1 胆囊癌的外科治疗4.2 肝内胆管癌的外科治疗4.3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4.4 远端胆管癌的外科治疗5. 胆道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6. 胆道恶性肿瘤的系统治疗6.1 胆道恶性肿瘤的新辅助治疗6.2 胆道恶性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6.3 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6.4 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二线治疗7. 胆道恶性肿瘤的随访8. 附录8.1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8.2 ECOG PS评分标准8.3 胆道恶性肿瘤的癌前病变术语汇总8.4 胆道恶性肿瘤主要的病理学类型汇总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2020)1A 高严谨的Meta分析、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一致共识(支持意见≥80%)1B 高严谨的Meta分析、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基本一致共识,但争议小(支持意见60%~80%)2A 稍低一般质量的Meta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一致共识(支持意见≥80%)2B 稍低一般质量的Meta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基本一致共识,但争议小(支持意见60%~80%)3 低非对照的单臂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专家观点无共识,且争议大(支持意见<60%)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2020)Ⅰ级推荐1A类证据和部分2A类证据一般情况下,CSCO指南将1A类证据和部分专家共识度高且在中国可及性好的2A类证据作为Ⅰ级推荐。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GUIDELINES OF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 ESOPHAGEAL CANCER2020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组长李进副组长(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程颖郭军赫捷江泽飞梁军马军秦叔逵王绿化吴一龙徐瑞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0组长王绿化副组长黄镜韩泳涛李印傅剑华毛伟敏秘书王鑫执笔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克能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方文涛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樊青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傅剑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外科韩泳涛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胡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黄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梁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李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刘慧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毛伟敏浙江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牟巨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胸外科束永前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王贵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王绿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放疗科王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吴式琇杭州市肿瘤医院放疗科薛丽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袁响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张述山东省肿瘤医院内科赵快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祝淑钗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庄武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顾问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白玉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包永星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曹国春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曹建中山西省肿瘤医院放疗科陈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陈俊强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陈龙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戴广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邓艳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樊祥山南京鼓楼医院病理科高树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葛红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龚新雷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肿瘤中心肿瘤内科郭石平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韩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韩大力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何义富安徽省立医院肿瘤化疗科侯英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胡春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科黄晓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惠周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姬发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贾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江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姜宏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姜慧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康明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康晓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李宝生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李鹤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胸外科李涛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李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李志刚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梁玮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刘波山东省肿瘤医院内科刘俊峰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心外科刘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刘思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刘莺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刘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刘月平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柳硕岩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科路平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罗素霞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骆金华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吕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马建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马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毛友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庞青松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彭贵勇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彭林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钱晓萍南京鼓楼医院肿瘤科秦建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屈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盛剑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宋岩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隋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孙明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孙新臣江苏省人民医院放疗科孙益峰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谭锋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谭黎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田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王大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王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王晖湖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王澜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王奇峰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王实浙江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王维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王维威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王哲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胸外科王铸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郗彦凤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相加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向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肖菊香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肖泽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徐红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许洪伟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许建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于振涛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张百江山东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张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张仁泉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张小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张艳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赵林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周平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周谦君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外科周炜洵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朱向帜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前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制定中国常见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基本任务之一。
!"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感染性肿瘤防控学组摘要:中国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年龄调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55%,肝癌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仍呈上升趋势,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提高。
肝硬化和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是中国肝癌的主要病因。
指南推荐了适合临床实践的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4个层次的肝癌风险人群辨识特征。
在医院和社区人群中筛查伴肝癌风险的患者,并科学地进行分层监测。
伴有肝癌风险的患者需要终生监测,指南根据风险层次推荐了不同的肝癌监测间隔和工具,对于肝癌高危人群,6个月1次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监测(常规监测);对于肝癌极高危人群,3个月1次常规监测,6~12个月增强CT或MRI检查1次,以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和降低监测成本;低中危人群中,肝癌年发生率低,可延长监测间隔为1年或以上。
指南部分推荐意见的成本-效益仍需要进一步评价。
关键词:肝肿瘤;肝硬化;乙型肝炎,慢性;筛查;监测;诊疗准则(主题)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2-0286-10Guidelineforstratifiedscreeningandsurveillanceofprimarylivercancer(2020edition)ProfessionalCommittee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HepatobiliaryandPancreaticDiseasesofChinesePreventiveMedicineAssociation;ProfessionalCommitteeforHepatology,ChineseResearchHospitalAssociation;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PreventionofInfectionRelatedCancer(PIRCA)Group,SpecialistCommitteeofCancerPreventionandControlofChinesePreventiveMedicineAssociationAbstract:Theage-adjustedincidenceofprimarylivercancer(PLC)hasbeendeclininginChina.However,PLCcasesinChinaaccountfor55%globally.Thediseaseburdenisstillhighandthe5-yearsurvivalratewasnotimprovedsignificantlyinthepasttwodecades.ThisguidelineoutlinesPLCscreeningintheriskpopulations,bothinhospitalandcommunity.LivercirrhosisandchronichepatitisBarethemaincausesofPLCinChina.ForbetterPLCsurveillanceandscreeninginclinicalpractices,itisrecommendedtostratifypopulationattheriskinto4risklevels,namely,low-risk,intermediate-risk,high-risk,andextremelyhigh-risk.ThelifelongsurveillanceissuggestedforthoseattheriskofPLC.Theintervalsandtoolsforsurveillanceandscreeningarerecommendedbasedontherisklevels.Abdominalul trasonographycombinedwithserumalpha-fetoproteinexamination(routinesurveillance)every6monthsisrecommendedforthoseatahighriskofPLC.Routinesurveillanceevery3monthsandenhancedCT/MRIexaminationevery6-12monthsarerecommendedforthoseatanextremelyhighriskofPLC.Thesurveillanceintervalcanbeextendedevery1yearorlongerforthoseatalow-riskoratanintermediate-riskofPLC,becausetheirannualincidenceofPLCisverylow.Thecost-effectivenessoftheserecommendationsremainstobeevaluated.Keywords:LiverNeoplasms;LiverCirrhosis;HepatitisB,Chronic;Screening;Surveillance;PracticeGuidelinesasTopic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2.009收稿日期:2021-01-23;修回日期:2021-01-23基金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2017ZX10201201-008,2017ZX10203202-004,2017ZX10201201-006,2018ZX10725506,2012ZX10002-008,2010ZX10002-008)通信作者:杨永平,电子信箱:yongpingyang@hotmail.com;卢实春,电子信箱:lsc620213@aliyun.com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主要由起源于肝细胞的肝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细胞的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 ma,ICC)和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combined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组成[1],肝细胞癌占85%~90%。
2020年CSCO最新版常见肿瘤诊疗指南⽴即打开
2020年CSCO最新版常见肿瘤诊疗指南
2020年CSCO最新版常见肿瘤诊疗指南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确定不再发布?
取消确定
仅供学习交流使⽤,请勿作他⽤
2020 CSCO ⿐咽癌诊疗指南
2020 CSCO 肿瘤患者静脉⾎栓防治指南
2020 CSCO 淋巴瘤诊疗指南
2020 CSCO 胰腺癌诊疗指南
2020 CSCO 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
2020 CSCO 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
2020 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指南
2020CSCO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2020 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0 CSCO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2020 CSCO⼩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2020 CSCO⾮⼩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2020 CSCO⾷管癌诊疗指南
[]。
2020 CSCO肝癌指南一线治疗:对肝功能Child-PughA级或较好的B级(≤7分)患者Ⅰ级专家推荐增加:①多纳非尼(1A类证据);②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1A 类证据)。
Ⅲ级专家推荐增加:①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2B类证据);②奥沙利铂为主的系统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2B类证据);③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2B类证据)。
至此,目前肝癌领域一线治疗布局如下:1、靶向治疗领域,索拉非尼、乐伐替尼一线治疗地位稳固,多纳非尼后浪来袭,首次入选临床指南;2、免疫治疗领域,作为唯一获批的肝癌靶免联合治疗方案,此次,CSCO指南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收入麾下;此外,已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疗法也是首次加入CSCO大家庭;3、国产免疫药物卡瑞利珠单抗杀出重围,联合化疗或靶向药物一线治疗均有疗效,期待其更多Ⅲ期研究数据!二线治疗:对肝功能Child-Pugh A级或较好的B级(≤7分)患者Ⅰ级专家推荐:①删除“PD-1 单抗(包括纳武单抗、派姆单抗等)(2A 类证据)”,替换为“PD-1 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等)(2A 类证据)”;②新增阿帕替尼(1A 类证据)。
Ⅱ级专家推荐:①删除“卡博替尼(1B 类证据)”,替换为“卡博替尼(1A 类证据)”;②增加“既往使用过索拉非尼者可考虑卡瑞利珠单抗联合FOLFOX4(2A 类证据)”和“既往使用过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者可考虑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2B 类证据)”。
Ⅲ级专家推荐:增加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2A 类证据)。
至此,肝癌二线治疗领域布局如下:1、靶向治疗领域,国产黑马阿帕替尼闪耀2020 ASCO舞台,并凭借优异的临床数据以Ⅰ级专家推荐(1A 类证据)入选肝癌二线治疗,与瑞戈非尼平分秋色;卡博替尼Ⅱ级推荐从1B类证据变为1A类证据,与雷莫芦单抗平起平坐。
2、免疫治疗领域,国货卡瑞利珠单抗已获批用于晚期肝癌二线治疗,此次以Ⅰ级专家推荐(2A类证据)登上指南,未来可期。
【指南解读】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管癌诊疗指南》解读全⽂发布于《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2020年33卷第4期285-290页通讯作者:韩泳涛E-mail:*******************韩泳涛教授[专家简介]韩泳涛,主任医师,硕⼠研究⽣导师,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中⼼副主任。
2019版、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管癌诊疗指南》编写组副组长,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FRCS),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管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管外科专委会委员,国际⾷管疾病学会(ISDE)会员兼中国区常委,全国⾷管癌临床研究分中⼼负责⼈,全国⾷管癌规范化诊治培训基地负责⼈,国家“⼗⼆·五”、“⼗三·五”⽀撑课题四川组组长,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部放疗协会胸部肿瘤专委会常委,四川省抗癌协会⾷管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胸⼼⾎管外科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管癌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管胃结合部肿瘤学组副组长,陕西省抗癌协会微创外科专委会常委。
《⾷管癌根治术胸部淋巴结清扫中国专家共识》编委会成员,《⾷管癌》专著副主编,《中国⾷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编委,《⾷管癌微创外科⼿术教程》编委,《癌症》杂志编委。
擅长胸外科肿瘤的⼿术及综合治疗,在⾷管癌微创⼿术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系西部的学术技术带头⼈。
展开剩余88%⾷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排第7位,死亡率排第6位。
中国是⾷管癌⾼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半,其在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第5位和第4位。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管癌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2019年在⼈民卫⽣出版社⾸次发表了《⾷管癌诊疗指南》(ISBN 978-7-117-28359-5)。
伴随着⾷管癌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于今年迎来了第⼆次指南更新,现拟对该2020版《⾷管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解读。
《2020肝癌ASCO指南》:肝癌治疗一线、二线诊疗方案近日,JCO发布由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制定的晚期肝细胞癌(HCC)系统治疗指南。
该指南对已发表的关于晚期HCC系统治疗的III期随机对照试验(2007-2020年)进行系统性回顾,并为该患者群体提供推荐的治疗方案。
该指南共纳入9个III期随机对照试验,讨论多种治疗方案,主推阿替利珠单抗联用贝伐珠单抗(T+A)作为大多数HCC的一线治疗方案。
肝癌系统治疗现状1、一线治疗方案PK(1)索拉非尼对比安慰剂,OS显著获益!在欧美地区开展的SHARP试验中,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中位OS为14.8个月;而在亚太地区开展的ORIENTAL试验的结果表明,索拉非尼组的中位OS为6.5个月。
(2)仑伐替尼对比索拉非尼,达到非劣效结果REFLECT研究的临床数据显示,中位OS(总生存期)乐伐替尼组有延长趋势(13.6m vs 12.3m),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REFLECT的亚组分析发现,乐伐替尼组的中国+台湾+香港的中位OS比索拉组延长了整整4.8个月,差异显著!此外,乐伐替尼对于乙肝相关性肝癌疗效更佳。
(3)“T+A”对比索拉非尼,首次获得优效结果IMbrave150研究显示,“T+A”方案OS明显优于索拉非尼。
索拉非尼组中位OS为13.2个月,“T+A”组暂未达到;“T+A”方案mPFS为6.8个月,ORR高达27.3%,DCR为73.6%;相较于索拉非尼均有明显改善。
(4)纳武利尤单抗对比索拉非尼,未达到预期结果ChcekMate-459研究结果显示,OS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在纳武利尤单抗组中,ORR为16%,4%为CR,12%为PR;而在索拉非尼组中,6%为PR,1%为CR。
2、二线治疗方案PK(1)瑞戈非尼对比安慰剂,临床疗效指标均有获益RESOURSE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瑞戈非尼的OS明显更好(10.6 vs 7.6个月)。
一线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治疗总生存较长(26.0个月vs 19.2个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其新发病例数居各类癌症的第4位,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则居第2位。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其中HCC占75%~85%o 本指南中的“肝癌”主要指HCCo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更新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指南反映了当时我国在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对规范诊疗行为、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医疗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来,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取得了更多高级别的循证学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为此,2024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本文将对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从术前早筛到术后随访,肝癌诊治更加精准化肝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这离不开影像学和检验学的帮助。
新版指南中补充了影像学与液体活检的技术进步。
在影像学方面,新版指南补充了超声造影(术中、腹腔镜超声),由于超声造影对微细血流的高敏感性,可用于观察肝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血流变化,如再生结节、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肝癌等,还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肝内结节的演变监测。
术中超声和腹腔镜超声在肝外手术中的应用日益普及,能够帮助发现隐匿性微小病灶,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和切缘情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融合患者临床信息和肿瘤影像信息,建立肝癌智能预测模型,可以精准预测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为临床选择消融或手术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新版指南还引入了亚厘米肝癌(scHCC)的概念,定义为直径<1.0cm 的肝癌。
根据文献报道,scHCC局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98.5%,明显高于直径1.0〜2.0cm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为89.5%)O液体活检技术,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循环游离microRNA等,近年来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一文收藏|中国肝癌指南共识集锦(30部)诊疗规范(1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微信全文阅读: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Y2020/V6/I2/55引用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J].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 6(2): 55-85.指南(7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 制定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引用格式: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微信全文阅读:《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正式发布(附全文)制定者: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2.009引用格式: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等. 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 37(2): 286-295.中国原发性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Y2021/V48/I1/1引用格式: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原发性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J].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1, 48(1): 1-10.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8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9.02.008引用格式: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8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 35(2): 275-280.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2137202124/1327573.htm引用格式: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 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24) : 1848-1862.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5.06.004引用格式: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 等.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 31(6): 833-839.共识(22部)中国肝癌早筛策略专家共识PDF全文下载链接:/CN501113202106/1328385.htm引用格式: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PreCar)专家组. 中国肝癌早筛策略专家共识[J]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 29(6) : 515-522.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2018)PDF全文下载链接:/custom/news/id/9431引用格式: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感染相关肿瘤防控学组,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 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2018)[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 34(10): 2090-2097.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年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08引用格式: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年版)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 37(3): 532-542.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微信全文阅读: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点击标题下载PDF全文: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引用格式: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 12(12): 28-36.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5610202106/1328554.htm引用格式: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转化治疗协作组. 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 20(6) : 600-616.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5610202107/1331240.htm引用格式: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 20(7) : 754-759.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0.03.007引用格式:《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 36(3): 514-518.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5610202102/1311393.htm引用格式: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 20(2) : 135-142.肝细胞癌合并肝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2137202020/1197756.htm引用格式: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肝细胞癌合并肝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J] .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20): 1532-1538.中央型肝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Paper/Detail?id=Periodical Paper_zgsywkzz202004001&dbid=WF_QK引用格式: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央型肝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4):361-368.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5610202011/1301594.htm引用格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J]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 19(11) : 1119-1134.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2152202104/1317075.htm引用格式: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 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J] .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4) : 414-430.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Paper/Detail?id=Periodical Paper_zgsywkzz202101003&dbid=WF_QK引用格式:国家科技部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课题《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外科综合治疗的个体化和新策略研究》专家组.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1):20-30.基于免疫联合靶向方案的晚期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PDF全文下载链接:/gadzzz/CN/Y2021/V8/I2/6引用格式: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 等. 基于免疫联合靶向方案的晚期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肝癌电子杂志, 2021, 8(2): 6-15.基于免疫节点抑制剂的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501113202107/1331537.htm引用格式: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 基于免疫节点抑制剂的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 29(7) : 636-647.肝细胞癌分子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2137202128/1330513.htm引用格式: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肝细胞癌分子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28) : 2185-2194.肝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草案)微信全文阅读:肝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草案)PDF全文下载链接:/gadzzz/CN/Y2020/V7/I2/2引用格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多学科协作组. 肝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 肝癌电子杂志, 2020, 7(2): 2-11.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专家共识PDF全文下载链接:/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7.013引用格式: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专项“中医药延缓乙型肝炎相关肝癌进展的综合治疗方案研究”课题组,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康复医学会消化康复分会, 等.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专家共识[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 37(7): 1545-1549.原发性肝癌微创消融联合中医诊疗专家共识PDF全文下载链接:/Paper/Detail?id=Periodical Paper_zhjrfsxdzzz202101002&dbid=WF_QK引用格式:2019年肝癌中西医临床协作专家委员会.原发性肝癌微创消融联合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21,9(1):9-19.影像引导肝癌的冷冻消融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Paper/Detail?id=Periodical Paper_zgyk202005008&dbid=WF_QK引用格式:柳明,刘超,李成利,等.影像引导肝癌的冷冻消融治疗专家共识(2020 版)[J].中国医刊,2020,55(5):489-492.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肝癌PDF全文下载链接:/Jwk_zgyxzz/CN/Y2019/V54/I18/1539引用格式:李国辉, 郝志英, 陈喆, 等. 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肝癌[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 54(18): 1539-1542.肝细胞癌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应用专家共识PDF全文下载链接:/paper.aspx?id=197835引用格式: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分子诊断学组.肝细胞癌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应用专家共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24):2945-2948.▼。
前⾔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最⼤的肿瘤会议A S C O年会将⾸次以线上形式举办,于5⽉29⽇~6⽉2⽇正式拉开帷幕。
近⽇,A S C O官⽹已经公布了摘要题⽬,其中肝胆研究集中在消化道肿瘤—胃⾷管、胰腺和肝胆转场,收⼊3项O r a l a b s t r a c t(⼝头报告),其中中国研究就有2项;3项P o s t e r D i s c u s s i o n(壁报讨论);28项P o s t e r s e s s i o n(壁报展⽰)。
研究多多,其中多纳⾮尼和阿帕替尼以⼝头报告的形式展现国货之光!肝癌的⼀线新增很多新⽅案,集中在靶向联合免疫(K药联合仑伐替尼,安罗替尼联合P e n p u l i m a b)以及双免疫黄⾦组合(D+T)。
在胆道肿瘤领域,⼀线厮杀激烈,集中在免疫联合⽅案(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免疫),⼆线新增靶向新药V a r l i t i n i b联合卡培他滨等研究,当然对于明星靶点F G F R2和I D H1/2也依旧是⼀⼤热点。
摘要号:4506标题:多纳⾮尼对⽐索拉⾮尼⼀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开放标签,随机,多中⼼I I/I I I期试验来⾃四川⼤学华西医院毕锋教授会在本次A S C O年会的⼝头报告中讲述多纳⾮尼对⽐索拉⾮尼⼀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 C C)的开放标签、随机对照、多中⼼Ⅱ/Ⅲ期临床研究(Z G D H3试验)。
多纳⾮尼是由泽璟制药开发的⼝服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类⼩分⼦抗肿瘤药物,这是中国⼗年来⾸次在A S C O⼤会上向全世界公布创新药物⼀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型临床研究成果和数据,标志着肿瘤患者⼜将迎来新药!早在年初,泽璟制药宣布多纳⾮尼⼀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I I I期临床研究获得成功,与索拉⾮尼相⽐,晚期肝癌患者⼀线接受多纳⾮尼O S明显延长,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且副反应较低。
摘要号:4507标题:A H E L P研究:阿帕替尼⼆线治疗中国晚期肝癌患者:⼀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I I I期研究来⾃四川⼤学华西医院李秋教授会在本次A S C O年会的⼝头报告中分享阿帕替尼⼆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 C C)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对照的I I I期A H E L P研究。
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地、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1 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3.1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肝癌3.2 AFP: (a-fetoprotein) 甲胎蛋白3.3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3.4 CA19-9:(Carbohydrate Atigen 19-9)糖抗原19-93.5 ICG15: (Indo Cyanine Green)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3.6 HBV:(hepatitis B virus)乙肝病毒3.7 HCV:(hepatitis C virus)丙肝病毒3.8 TAIT:( trans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经动脉介入治疗3.9 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经动脉化疗栓塞术3.10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射频消融3.11PEI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经皮无水酒精注射3.12MWA:(microwave ablation)微波消融3.133DCRT:(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三维适形放疗3.14 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调强适形放疗4 诊治流程图1 肝癌诊断流程a.AFP≥200ng/ml而肝脏未发现占位者,也应密切随诊监测,诊断困难的病例建议转上级医院b.对高度怀疑恶性患者可考虑缩短复查间隔时间,间隔1月复查AFPc.动态显像检查包括超声造影、CT及MRI增强扫描d.细胞学穿刺不作为常规推荐,诊断困难的病例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解读:晚期肾癌的治疗规范(完整版)【摘要】2020年7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聚焦了肾癌诊疗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对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及其评分、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特别是在晚期肾癌的治疗部分,依据国际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更新,本文拟对晚期肾癌的治疗进行解读。
【关键词】肾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2020年7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以下简称2020版指南),聚焦了肾癌诊疗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对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及其评分、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特别是在晚期肾癌的治疗部分,相较于2019版指南,2020版指南依据国际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更新,本文拟对晚期肾癌的治疗进行解读。
01初诊为转移性肾癌的处理原则对于初诊为可手术的转移性肾癌患者,2020版指南将全身系统性药物治疗作为Ⅰ级推荐,减瘤术后系统药物治疗作为限制性Ⅰ级推荐。
CARMENA研究是比较舒尼替尼单药与联合减瘤性肾切除术治疗晚期肾癌的随机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晚期肾癌单药舒尼替尼治疗获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4个月,非劣效于减瘤术联合舒尼替尼治疗(13.9个月),亚组分析提示中危组患者减瘤术获益[1]。
既往回顾性研究也显示,减瘤性肾切除术后接受靶向治疗较单纯靶向治疗生存获益更大[2]。
结合CARMENA研究,晚期肾癌选择即刻减瘤术强调人群筛选,一般情况良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预后或国际转移性肾癌数据库联盟(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为中危患者,原发病灶可考虑完全切除。
2020 CSCO肝癌指南
一线治疗:对肝功能Child-PughA级或较好的B级(≤7分)患者
Ⅰ级专家推荐增加:
①多纳非尼(1A类证据);
②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1A 类证据)。
Ⅲ级专家推荐增加:
①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2B类证据);
②奥沙利铂为主的系统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2B类证据);
③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2B类证据)。
至此,目前肝癌领域一线治疗布局如下:
1、靶向治疗领域,索拉非尼、乐伐替尼一线治疗地位稳固,多纳非尼后浪来袭,首次入选临床指南;
2、免疫治疗领域,作为唯一获批的肝癌靶免联合治疗方案,此次,CSCO指南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收入麾下;此外,已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疗法也是首次加入CSCO大家庭;
3、国产免疫药物卡瑞利珠单抗杀出重围,联合化疗或靶向药物一线治疗均有疗效,期待其更多Ⅲ期研究数据!
二线治疗:对肝功能Child-Pugh A级或较好的B级(≤7分)患者
Ⅰ级专家推荐:
①删除“PD-1 单抗(包括纳武单抗、派姆单抗等)(2A 类证据)”,替换为“PD-1 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等)(2A 类证据)”;
②新增阿帕替尼(1A 类证据)。
Ⅱ级专家推荐:
①删除“卡博替尼(1B 类证据)”,替换为“卡博替尼(1A 类证据)”;
②增加“既往使用过索拉非尼者可考虑卡瑞利珠单抗联合FOLFOX4(2A 类证据)”和“既往使用过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者可考虑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2B 类证据)”。
Ⅲ级专家推荐:
增加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2A 类证据)。
至此,肝癌二线治疗领域布局如下:
1、靶向治疗领域,国产黑马阿帕替尼闪耀2020 ASCO舞台,并凭借优异的临床数据以Ⅰ级专家推荐(1A 类证据)入选肝癌二线治疗,与瑞戈非尼平分秋色;卡博替尼Ⅱ级推荐从1B类证据变为1A类证据,与雷莫芦单抗平起平坐。
2、免疫治疗领域,国货卡瑞利珠单抗已获批用于晚期肝癌二线治疗,此次以Ⅰ级专家推荐(2A类证据)登上指南,未来可期。
此外,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靶向或化疗治疗也在肝癌二线治疗的Ⅱ级专家推荐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Ⅲ级专家推荐中,首款获批的双免疫联合治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首登CSCO指南,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围手术篇
肝切除术
更新要点:
Ⅱ b~ Ⅲ期,Ⅲ级专家推荐增加“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诱导治疗),致肿瘤缩小降期后再行切除术”。
降期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门方向,此前,我们已经报道过多例肝癌患者经过某种治疗方案后成功降期,并接受手术切除病灶。
降期治疗为多数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让更多患者获益!
术后辅助治疗
更新要点:
1、介入治疗:Ⅰ级专家推荐中“2类证据”替换为“2A类证据”;
2、免疫治疗:Ⅱ级专家推荐删除“胸腺肽α1(2B类)”,替换为“CIK 细胞(2A类证据)”,Ⅲ级专家推荐增加“胸腺肽α1(3类证据)”;
3、化疗和靶向治疗:Ⅲ级专家推荐中“索拉非尼(3类证据)”替换为“索拉非尼(2B类证据)”。
肝癌患者进行肝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50%~70%,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提高肝癌整体疗效的关键。
现阶段尚无全球公认的肝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
1、对于有早期复发风险的肝癌患者,包括残余病灶、多发性肿瘤或卫星病灶、肿瘤直径>5cm 以及合并血管侵犯,肝切除术后在规范化抗病毒、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肝动脉介入治疗作为辅助治疗,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RFS 和O S,且耐受性良好,具有生存获益。
2、一项包含8项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 分析结果显示:CIK细胞治疗可降低肝癌患者1年和3年术后复发率,提高1~5年总生存率,但对5年复发率和6年总生存率无影响。
3、多个回顾性研究显示:对具有高危复发因素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采用索拉非尼辅助治疗防止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疗效。
介入篇
更新要点:
1、临床分期Ⅱ期:“Ⅱ级推荐”增加“TACE+ 索拉非尼(2A类证据)”;
2、临床分期Ⅲ期~Ⅲb:“Ⅱ级推荐”增加“HAIC+系统治疗(2A类证据)”;
3、临床分期Ⅲ期:“Ⅲ级推荐”增加“对于部分肝外转移的肝癌患者,可以酌情使用HAIC治疗(2B类证据)”。
1、TACE+索拉非尼:
一项随机、多中心前瞻性试验评估了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80例)对比TACE单独治疗(76例)肝癌患者的疗效。
研究结果表明,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中位PFS明显长于单独TACE组(25.2 vs 13.5个月;p = 0.006);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和单纯TACE组1年OS率分别为96.2%和82.7%,2年OS率分别为77.2%和64.6%。
没有新的毒性反应出现。
2、索拉非尼+HAIC:
一项随机临床试验评估了索拉非尼联合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亚叶酸与索拉非尼单独治疗伴有门静脉侵犯的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共入组247名肝癌患者,两组患者(索拉非尼+HAIC vs 索拉非尼)的中位OS为13.37 vs 7.13个月(HR为0.35;95%CI,0.26~0.48;P<0.001)。
局部消融治疗篇
更新要点:
Ⅰ期:Ⅱ级专家推荐删除“2~3 个癌灶位于不同区域、或者位居肝脏深部或中央型≤ 5cm 的肝癌(2A 类证据)
对于单发病灶直径≤5cm的患者和对于2~3个病灶且最大病灶直径≤3cm的患者,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A级或B级的患者,选择局部消融(射频消融)治疗与手术切除效果无明显差异,可以获得根治性效果。
肿瘤的位置对射频消融的效果有一定影响,回顾性分析显示病灶靠近门静脉是不完全消融的潜在危险因素。
放疗篇
更新要点:
1、小肝癌不宜手术或不愿手术者:Ⅱ级专家推荐删除“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射频消融疗效类似”,替换为“SBRT 的生存获益与手术切除或消融治疗相类似”;
2、联合TACE 治疗:删除Ⅲ级专家推荐“放射治疗后肿瘤缩小,部分患者可获得手术机会,延长生存(3 类证据)”;
3、增加适应证:“降期后手术或可切除的伴门脉癌栓HCC 术前新辅助”;Ⅱ级专家推荐:“放疗后肿瘤缩小或降期,或作为新辅助放疗,部分患者可能因此获得手术机会;延长生存(1B 类证据)。
一般认为,对于小肝癌施行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可作为根治性放疗,而中晚期肝癌放疗大多属于姑息性放疗,其目的是缓解或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带瘤生存期。
对局限于肝内的大肝癌患者,有一部分可以通过局部放疗转化为可手术切除,从而可能达到根治目的。
肝移植篇
更新要点:
等待供肝期间的桥接治疗:Ⅱ级专家推荐增加了“SBRT”。
一项回顾性ITT 人群分析比较了包括SBRT、TACE 及射频消融三种治疗手段作为肝移植前的桥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SBRT 与TACE 和射频消融(RFA)相比,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无显著性差异:SBRT组移植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5%、75%,TACE组为96%、75%、69%,RFA 组为95%、81%、73%,p=0.7。
抗病毒治疗篇
更新要点:
1、HBV 相关HCC:Ⅰ级专家推荐删除“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1A 类证据)”,替换为“恩替卡韦(1A 类);富马酸替诺福韦酯(1A 类证据);丙酚替诺福韦(1A 类证据)”。
删除Ⅱ级专家推荐“替比夫定(1B 类证据)”。
删除Ⅲ级专家推荐“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1B 类证据)”;
2、HCV 相关HCC:Ⅰ级专家推荐增加“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1A 类证据)”。
删除Ⅱ级专家推荐“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2A 类证据)”。
目前认为,对于HBV相关性肝癌,如果发现HBV复制活跃(HBV-DNA≥1000copies/ml 或者2000IU/ml),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抗病毒治疗。
即使HBV-DNA 定量不高者,如果HBsAg(+)和/或HBcAb(+),也推荐在抗肿瘤治疗前和治疗的全程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以避免HBV的再激活。
抗HBV治疗优先选用强效、高基因耐药屏障的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而HCV的抗病毒治疗已经进入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al agents,DAAs)的泛基因型时代,优先采用无干扰素的泛基因型方案。
MDT篇
更新要点:
1、MDT 学科构成:Ⅱ级专家推荐增加“中医科”和“中西医结合科”
2、MDT讨论内容:Ⅰ级专家推荐增加“早期肝癌或小肝癌(≤5cm)不宜手术切除或RFA者”和“拟行肝移植的HCC”。
Ⅱ级专家推荐增加“HCC 免疫治疗后出现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删除“直径≤5cm拟行局部治疗”。
MDT 诊疗模式包括肝外科、介入科、肿瘤内科、放疗、消化/肝病内科、影像科以及病理科等多学科的通力协作,避免单科诊疗的局限性,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套医疗服务、促进学科间交流,积极建立完善在多学科专家共识基础上的诊疗原则和临床实践指南。
对于合理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选择,要求遵循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也需要考虑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地区卫生经济学因素。
通过有效的MDT 模式,肝癌患者可以从规范化基础上的个体化,以临床证据为基础的临床治疗决策中更好地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