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运动员血红蛋白监测的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血红蛋白与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 广州体育学院林文弢陈绍林【期刊名称】中国体育教练员【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在当前的科学训练中,教练员常常要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评定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血红蛋白可作为教练员评价运动员身体机能、营养状况及测定运动负荷的一个生化指标。
血红蛋白(Hb)俗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占红细胞干重的95%左右。
血红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参与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故直接影响体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从而影响人体的身体机能及运动能力。
一般成人Hb的正常范围是男性120~160 g/L,女性110~150 g/L。
我国运动员安静时Hb值范围与正常人基本一致。
1 评定身体机能耐力项目运动员的Hb含量应达到最大有氧代谢能力要求的水平。
目前认为,男运动员Hb在160 g/L、女运动员在150 g/L左右时最宜发挥人体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
但不能认为Hb水平越高越好,因为Hb太高易使血液粘度增加,影响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在日常运动训练中,如何通过血红蛋白结合训练季节、训练计划等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是教练员需学习的基本知识。
应用血红蛋白评定机能状态时,一般选取晨起安静值作为参考标准。
如表1所示,8名男少年运动员6周血红蛋白晨起安静值可评价其机能状况。
训练初期,有多名运动员血红蛋白值下降,刚上量的训练周,血红蛋白会出现应激性降低,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机体适应该运动量后,血红蛋白则会回到第1周的值,若训练效果明显,血红蛋白值会较第1周有明显升高。
采用血红蛋白评定运动身体机能时,除参考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外,还要注意用该运动员的平均值。
例如,谢xx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46 g/L,关xx平均值为120 g/L。
测试时,如果血红蛋白为135 g/L,尽管都属于正常范围,但从某一运动员Hb的平均值考虑,对于关xx来说是身体机能上升的表现,而谢xx则可能出现运动能力下降现象。
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课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案作者:魏晓芸来源:《体育时空》2011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9-000-01摘要训练监控是教练员对训练实施控制的重要方法。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测量指标对训练计划、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及时的对实际训练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进行调控,使训练恢复到预定的轨道上来,保证最佳训练目标的实现。
针对中长跑运动的供能特点,本文采用的生理生化监控指标有血乳酸、血红蛋白、心率、血清肌酸激酶、肌点。
关键词中长跑血乳酸血红蛋白心率血清肌酸激酶一、中长跑的运动的供能特点中长跑的能量代谢特点是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ATP-CP)三种供能系统兼有的混合代谢。
代谢类型随项目中距离的增加,逐渐从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向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过渡。
(一)有氧代谢系统在中长跑过程中的供能状况运动中氧供应能满足需要时,糖、脂肪、蛋白质通过有氧代谢释放的大量能量可再合成ATP,为肌肉运动持续供能的过程,其中糖和脂肪是有氧代谢的主要燃料。
当氧供应充足时,体内糖,特别是脂肪不会耗尽的,故其能量容量为无限大,是进行长时间耐力活动的主要供能系统。
(二)乳酸能系统在中长跑过程中的供能状况乳酸能系统供能的速率仅次于ATP-CP系统,但维持供能的时间却长达33s之久。
运动时最大用力超过10s以后,由ATP-CP系统供能将会减少,乳酸能系统供能将会增加。
它是中距离跑所需能量的核心,在提供能量的各种供能系统中所占比例较高,是中距离运动中起主导作用的能量系统。
(三)ATP-CP系统在中长跑运动中的供能状况肌肉运动时ATP分解供能1-3s,随后要由CP供能,CP在肌酸酶(CK)的催化下,可使二磷酸腺苷(ADP)再合成ATP,维持供能时间约为7.5s,但它是运动开始时代谢动员快,输出功率大,能源利用早的一条供能系统。
其实ATP-CP系统的供能并不是中长跑取胜的决定因素,但它仍是一个重要因素,中长跑各项运动中,在起跑、中途变速和终点冲刺时,都不同程度动用了ATP-CP系统的供能,尤其是在起跑时,有效克服了人体的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
中长跑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Hb与运动性贫血调查与分析中长跑运动员是需要有一定耐力和持久力的运动员,他们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体能和耐力。
在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血红蛋白(Hb)水平和运动性贫血是十分重要的指标。
本文将对中长跑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Hb与运动性贫血进行调查与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阶段。
一般来说,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阶段可以分为基础期、准备期和赛前期。
在基础期,运动员主要进行体能和技术的基础训练,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适应长距离跑步。
在准备期,运动员会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长,以提高自己的速度和耐力。
在赛前期,运动员会进行一些适当的拉伸和放松训练,以保持身体状态的最佳状态。
在不同的训练阶段,中长跑运动员的Hb水平会有所不同。
在基础期,由于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时长相对较低,他们的Hb水平可能会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在准备期,由于训练强度的增加,运动员的身体会逐渐适应高强度的训练,Hb水平可能会有所上升。
在赛前期,由于运动员进行了一些放松和拉伸训练,Hb水平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除了Hb水平外,运动性贫血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
运动性贫血是指在运动员进行高强度训练后,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导致贫血症状的出现。
这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表现。
及时发现并处理运动性贫血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步,选取一定数量的中长跑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运动员应该来自不同的训练阶段,包括基础期、准备期和赛前期的运动员。
第二步,对这些运动员进行血液检测,包括检测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训练阶段中长跑运动员的Hb水平。
第三步,对这些运动员进行运动性贫血的调查。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是否出现贫血症状,以及他们的训练和生活习惯是否与运动性贫血有关。
第四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训练阶段中长跑运动员的Hb与运动性贫血的情况,从而为运动员的训练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马拉松运动员的血常规报告单【主题】马拉松运动员的血常规报告单【引言】马拉松作为一项长距离耐力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在参加马拉松比赛之前,运动员通常会接受体检,其中包括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报告单是评估运动员身体状态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这一报告单,我们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血液状况,并为其训练和竞赛提供科学指导。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详细探讨马拉松运动员的血常规报告单。
【主体】1. 血常规报告单的主要指标1.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到达各个组织和器官。
马拉松运动员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可能会出现红细胞破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情况。
1.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拉松运动中,极端的身体负荷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存在一定的炎症反应。
1.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凝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成分,对于保障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外伤时出血得到迅速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长期和高强度的跑步训练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偏低。
1.4 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肌酸激酶(CK)、肌酸酐(Cr)等,这些指标反映了运动员的能量代谢和肌肉损伤程度。
2. 血常规指标异常可能的原因2.1 缺氧性贫血:马拉松运动员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缺氧,影响红细胞生成,进而引发贫血。
2.2 免疫系统变化: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可能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变化,使白细胞计数升高,存在一定的炎症反应。
2.3 过度训练综合征:过度训练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使运动员在赛事中更容易出现出血等情况。
2.4 肌肉损伤和能量消耗:长期高强度运动会导致肌肉组织受损,增加血液中肌酸激酶和肌酸酐等生化指标的浓度。
3. 对异常指标的解读与建议3.1 缺氧性贫血:运动员应增加氧气供应,增加红细胞生成,避免进行高强度训练。
3.2 免疫系统变化:运动员应注意合理安排训练计划,避免长时间过度负荷的训练,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补充。
1900m高原—平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中长跑运动员HB、RBC、HCT、RET指标的影响作者:宗磊赵晋徐杨丁文成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5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4摘要通过对世居亚高原中长跑运动员进行1900m高原训练研究,观察对其血象指标的影响及探讨世居亚高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高度的选择。
结果显示:亚高原运动员进行1900m 高原训练缺氧刺激不够深刻;对血液学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到达平原后很快消失;在高原期间骨髓造血能力显著性提高,到达平原后注意营养摄入。
关键词高原训练中长跑运动员 RBC HB HCT RET一、引言高原训练(Altitude training,AT)是指将人体置于高原环境中,通过高原缺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来加深人体的应激反应,从而提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特殊训练方法[1]。
高原训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应用与发展,在各项运动项目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原训练研究较多,尤其是对世居平原运动员及世居高原运动员都有较深入研究,但对亚高原运动员研究较少,有研究者从高原-平原交替训练与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对平原运动员的肺功能[2]、中性粒细胞[3]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对亚高原运动员的研究仅有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4]和赵晋博士[5]在其博士论文中对世居亚高原赛艇运动员进行过研究,但作为生长在海拔1200-1500m的亚高原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其的有氧运动能力,研究较为少见。
本文通过研究世居亚高原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1900m高原训练中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分析亚高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特点,以期为亚高原中长跑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研究对象选用长期生活在贵州省遵义地区海拔1200m左右身体无疾病、机能状态良好的亚高原中长跑二线运动员9名。
中长跑训练与相关身体素质【摘要】:随着当代田径运动的高速发展,中长跑运动不仅仅是过去的一种持久耐力的竞赛,而且是一种长时间的快速跑耐力的抗争。
中长跑技术应是经济、实效、协调的一个综合体,同时应遵循人体自然姿势的规律及原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本文通过对提高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成绩有效途径的探讨、训练过程中相关身体素质的监测以及训练过后科学恢复的研究,进一步证明这一项目青少年的训练特点,对于培养高水平奥运后备人才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提高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有效途径打好全面耐力素质基础,突出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重点,加强力量耐力训练,注意技术合理规范化,重视战术和心理训练,选用专门的方法手段,结合实际进行训练,有利于提高普通高校中长跑运动员的成绩。
1.1耐力素质是影响中长跑运动成绩的基础一般耐力:指人体以中小强度、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主要是发展人体的有氧能力,它是专项耐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发展一般耐力的主要手段:长时间或较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跑或慢跑,包括越野跑、竞走、耐力性变速跑,其他体育项目应用(如球类、游泳、自行车等),耐力性游戏等。
进行一般耐力训练时应注意:(1)常用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匀速跑;(2)跑中强调正确技术,结合呼吸节奏进行;(3)尽可能在野外、山坡、草地上进行;(4)处理好负荷与休息关系,加强医务监督。
专项耐力:指长时间进行专项活动的能力或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大强度剧烈运动的能力。
专项耐力是决定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增强专项耐力有助于运动员保持高速跑的时间,减少比赛中运动创伤的发生。
有助于提高加速冲刺能力。
发展专项耐力的主要手段:较长时间的专门练习;短于或略长于专项距离的重复跑;不同距离的变速跑;较长时间的大强度越野跑;各种距离跨栏跑、障碍跑比赛。
(1)多采用重复训练法,选择段落应短于专项距离为主;(2)若选用变速跑方法练习,快跑段落一般为400~1000米,一般在5次左右;(3)专项耐力课跑的总距离,以专项及其他情况而定,若用重复跑,总距离可达本专项距离或超过数倍;(4)专项耐力安排,在训练的准备期比重一般,在竞赛期则较大。
田径运动员血红蛋白等指标调控分析【摘要】目的:对田径运动员血红蛋白等指标调控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通过对某市田径运动员训练期间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分析营养补充方法对于各项指标所产生的影响。
结果:本次实验发现,采取科学的营养补充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指标健康程度,从而保证运动员身体运动所需,增强运动员体力。
结论:良好的营养补充机制是维持田径运动员血红蛋白指标稳定性以及健康性的的重要措施,应当根据运动员实际身体素质情况采取合理的营养补充方案。
【关键词】田径运动员;血红蛋白;指标调控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重要的组成物质成分,对于人体内氧气流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
如果人体内血红蛋白数量不足,就会导致细胞因缺氧而出现乏力或眩晕状况,常见的贫血症状就是由于人体内血红蛋白缺失造成的。
对于田径运动员而言,其日常运动量远大于正常人们运动范围,其机体对于养分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血红蛋白指标是评价运动员是否具备良好运动素质条件的关键参数,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应当对此引起足够重视。
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过程中以某市田径队14名运动员为对象展开相关观察工作,该14名运动员中男女人数占比各一半,均为8名。
其中主力队员男女各4名,队员平均年龄13岁-16岁之间,训练年限介于2年到3年之间。
在征得运动员本人同意之后,开展是本次研究试验,观察时间一共持续8个月,以检测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机能指标以及统计分析其营养调控方案为主。
2研究方法在开始研究之前,对14名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及机能进行全面检查时,之后采取相同营养补充方案,定期对血红蛋白指标进行重新检查并记录数据。
8个月训练期间,根据训练周期的不同以及训练经费情况,有针对性调整营养品补充配比策略,但是均以补血类营养品为主时。
具体方案设计如表1所示:具体指标检查测试主要采取全血技术测试方法,检测频率为每周一次,时间以每周一或者周五早晨作为固定节点。
每次采手指血大概20-30μl,使用专业的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检验,最后统计结果通过SPSS 12.11软件分析,最后与未服用营养品之前所检查数据进行对比。
运动员血液的名词解释在运动员的世界中,血液是十分重要的身体组成部分。
它不仅提供身体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还承担着排除废物和维持体温的任务。
血液的运行过程极为复杂,它由多种成分组成,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功能。
本文将对运动员血液进行名词解释,旨在展示血液的多样性和作用。
一、红细胞(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成分,主要由血红蛋白和细胞膜组成。
红细胞数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它对体内氧气的供应至关重要。
运动员的红细胞数通常较一般人群更高,这是由于长期运动锻炼促进了血液的生成和循环。
高红细胞数可以提高氧气的输送效率,增强运动员的耐力和体能。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细胞的重要组分,它含有铁,可以与氧气结合,运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和细胞。
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高于常人,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氧气,提高运动能力。
红细胞压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
运动员的红细胞压积常常高于普通人,这意味着他们体内携氧能力更强,运动时能够更有效地将氧气输送至肌肉组织。
高红细胞压积可以降低运动员疲劳感以及长时间剧烈运动时的缺氧风险。
二、白细胞(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是身体的主要免疫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和消灭外来的病原体。
在运动中,白细胞对于保护运动员免受感染和提高康复速度至关重要。
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运动员的白细胞计数通常较一般人群更高,这是因为运动能够刺激免疫系统的活跃度。
中性粒细胞比例是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它们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能够迅速反应并吞噬病原体。
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后,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常会有所上升,这提示他们的免疫系统正在积极应对运动带来的挑战。
三、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碎片,是体内血液凝固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运动员的血小板计数通常较常人略高。
这有助于运动员在运动中出现创伤或损伤时更快地促进止血和伤口修复。
中长跑运动员血红蛋白监测的意义
血液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直接关系着中长跑等耐力项目运动员有机体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及缓冲肌肉血液中乳酸的能力。
长期科学定时有目的的血红蛋白监测,可为教练员提供可靠的生化指标。
进而为教练员科学安排大小周期与运动负荷及分析有机体即时营养状况和对整个训练过程的合理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血红蛋白监测的实质
1. 动负荷、营养状况等因素对血红蛋白值的影响。
中长跑运动员如果训练计划科学,负荷安排得当,合理的营养补给及有质量的休息,那么血红蛋白值就会呈良性的上升趋势,并浮动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反之,就会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同时随汗液丢失的增多,小肠吸收铁的能力下降。
容易引起有机体缺铁性的血红蛋白再生不足,进而导致运动性血红蛋白下降。
2. 血红蛋白值对有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高而稳定的血红蛋白值可增加有机体载氧能力,加快二氧化碳等废物的排泄速度;可提高血液中缓冲乳酸的能力,加快乳酸的排泄速度;可增强肌肉、内脏等器官的工作效率,加快氧债等能量物质的补偿速度,进而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反之就会导致各项生理机能的降低。
对血红蛋白值的评价
血红蛋白值是受运动负荷,有机体摄入的营养成分和数量,以及恢复状况和主体健康基础等因素左右的一个波动值。
血红蛋白作为构成红细胞的含铁蛋白质,其值不宜过低,但也不能过高。
成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低与11.5%克,女子低与10.5%克即被诊断为缺铁性运动性贫血,它为造成食欲不佳、嗜睡、自然恢复能力差、易感疲劳、有氧代谢能力降低、血红蛋白值少年男子高于18.0%克,女子高于17.0%克,即会出现血液粘稠、流速减慢、给心血管系统造成负担。
中长跑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Hb与运动性贫血调查与分析作者:闫平平秦春莉闫增印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第34期摘 ;要:運动性血红蛋白指数和运动性贫血情况是影响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和恢复能力的常见运动性疾病,对于运动员身体健康状况与运动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某中长跑队20名运动员(男女各10名,年龄17.65±1.8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无身体疾病,餐饮食品及营养补剂统一)为研究对象。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根据训练计划在不同训练阶段统一在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采取静脉血液的方式进行样本抽检,监控中长跑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身体机能状态。
所取样本采用迈瑞CL-2000i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血常规仪器进行样本分析,所取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旨在为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实施和调整、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预防运动损伤和运动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长跑 ;血红蛋白 ;血清铁蛋白 ;运动性贫血 ;运动营养中图分类号:G822.2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a)-0019-03运动员所需铁量高于常人,并受运动项目、训练时间、训练强度和训练环境等因素的影响[1]。
运动员普遍存在铁营养状况不良,尤其是耐力运动员、女运动员和青少年运动员缺铁状况更为严重[2],易出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含量减少和红细胞(RBC)压积降低的运动性贫血现象。
而运动性贫血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挥和运动成绩。
中长跑项目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能量代谢特点是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ATP-CP)3种功能系统兼有的混合代谢[3]。
代谢类型随着项目中距离的增加,逐渐从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向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过渡[4-5]。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数值的高低与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机能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联,中长跑运动员进行Hb与SF指标监测对运动员身体健康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血红蛋白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运动的重视,各种运动科学技术不断涌现。
血红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理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血红蛋白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从理论基础、相关技术手段以及实际运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理论基础1. 血红蛋白的作用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氧的主要蛋白质,它通过携带氧气来维持身体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在进行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来支持肌肉活动,而血红蛋白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氧气的携带能力和供给速度,因此在运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因素血红蛋白水平受到遗传、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运动过程中,适当的训练和营养补充可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从而优化氧气运输和利用,提高运动能力和耐力。
三、相关技术手段1. 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目前,常见的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包括血液常规检验、血气分析仪和血红蛋白电泳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直接测定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和质量,为运动实践中的个体化指导和监测提供了便利条件。
2. 运动负荷监测结合血红蛋白检测技术,运动科学家可以利用心率监测、血乳酸浓度检测等手段,全面监测运动时的身体反应和能力水平,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四、实际运用1. 运动员训练在职业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血红蛋白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通过定期的血液检测,科学家和教练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训练负荷和营养补充,以提高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
2. 健身指导对于普通大众健身群体来说,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帮助个体合理分配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身体疲劳、贫血等问题。
科学的营养补充也可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提升运动效果。
五、结论总结来看,血红蛋白在运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作为监测指标,帮助科学家和教练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还可以指导个体化的训练和营养补充,提高运动表现和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血液检查对运动员健康的重要性在现代体育中,运动员的健康状况对于他们的表现和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良好,血液检查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血液检查可以提供众多关键信息,对运动员的健康监测和调整至关重要。
首先,血液检查可以提供有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水平的重要数据。
血红蛋白是一种运输氧气的蛋白质,在运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需氧量的增加会引起运动员体内氧的需求增加,因此血红蛋白水平的监测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表现至关重要。
通过血液检查,医生可以确定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水平是否处于理想的范围内,从而为定制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其次,血液检查还可以提供有关运动员的白细胞计数的重要信息。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分,负责保护身体免受疾病和感染的侵害。
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的免疫系统处于较大压力下,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可能会对免疫系统造成冲击。
通过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可以确定运动员的白细胞计数是否正常,从而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免疫问题,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此外,血液检查还可以提供有关运动员血小板计数的重要信息。
血小板是血液中起到止血作用的细胞片段,对于运动员而言,避免出现过度的出血至关重要。
在某些高强度运动中,运动员有可能会受伤并出现出血情况,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将决定运动员的血液凝结能力。
通过血液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血小板异常,确保运动员在运动中不会出现过度的出血问题。
除了上述的关键数据,血液检查还可以提供其他与运动员健康相关的信息,如血糖水平、血脂水平等。
这些数据对于控制运动员的营养摄入和整体身体状况监测非常重要。
通过血液检查,运动员和教练员可以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以制定更合理的训练计划和生活方式。
总之,血液检查对于运动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它提供了关键的数据,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帮助运动员监测身体状况,调整训练计划,并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因此,作为一项常规检查,血液检查在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生涯中应该被高度重视。
中长跑运动员血红蛋白监测的意义
血液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直接关系着中长跑等耐力项目运动员有机体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及缓冲肌肉血液中乳酸的能力。
长期科学定时有目的的血红蛋白监测,可为教练员提供可靠的生化指标。
进而为教练员科学安排大小周期与运动负荷及分析有机体即时营养状况和对整个训练过程的合理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血红蛋白监测的实质
1. 动负荷、营养状况等因素对血红蛋白值的影响。
中长跑运动员如果训练计划科学,负荷安排得当,合理的营养补给及有质量的休息,那么血红蛋白值就会呈良性的上升趋势,并浮动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反之,就会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同时随汗液丢失的增多,小肠吸收铁的能力下降。
容易引起有机体缺铁性的血红蛋白再生不足,进而导致运动性血红蛋白下降。
2. 血红蛋白值对有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高而稳定的血红蛋白值可增加有机体载氧能力,加快二氧化碳等废物的排泄速度;可提高血液中缓冲乳酸的能力,加快乳酸的排泄速度;可增强肌肉、内脏等器官的工作效率,加快氧债等能量物质的补偿速度,进而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反之就会导致各项生理机能的降低。
对血红蛋白值的评价
血红蛋白值是受运动负荷,有机体摄入的营养成分和数量,以及恢复状况和主体健康基础等因素左右的一个波动值。
血红蛋白作为构成红细胞的含铁蛋白质,其值不宜过低,但也不能过高。
成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低与11.5%克,女子低与10.5%克即被诊断为缺铁性运动性贫血,它为造成食欲不佳、嗜睡、自然恢复能力差、易感疲劳、有氧代谢能力降低、血红蛋白值少年男子高于18.0%克,女子高于17.0%克,即会出现血液粘稠、流速减慢、给心血管系统造成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