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与甲骨文总结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13.05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成就:
(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商周时期:
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四羊方尊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与青铜器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概念: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
2.内容: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3.意义: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其有着渊源关系。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1.商朝的青铜器工艺: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
2.代表作(1)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2)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
3.意义: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的文明。
【问题1】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今天我们研究它还有什么意义?探究:第一,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研究商朝的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第二,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问题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有哪些特点?探究:(1)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
(2)用途广泛,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工艺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商周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
(4)形制雄伟,气势宏大,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
1.欣赏以下几个甲骨文字后,说说中国的文字有什么特点()。
A.象形 B.方块 C.字母 D.刻画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
青铜器是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A.铜、铁、锡 B.金、银、铜C.铜、锡、铅 D.铁、锡、铅3.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它出土于()。
A.四川广汉 B.河南安阳C.陕西西安 D.湖南宁乡4.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
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
2、代表作:(1)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
(2)四羊方尊。
3、青铜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兽骨上的文字。
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2、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等。
3、甲骨文的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老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其中,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
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要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时间: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方面。
2.功能:由饮食器具发展为礼器,成为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它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代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1.定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王懿荣。
3.主要出土地点: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
4.出土数量:至今已出土16万片以上,单字4500个左右。
5.地位和意义(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3)由于有了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自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2.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这种方法造出的字约占甲骨文的40%。
3.形声是最为进步的造字法,现代汉字很多都是这种造字法造出的。
知识框架简图黄河流域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青铜器商朝以后数量、种类多,饮食、祭祀、军事由饮食器具发展为礼器,成为身份地位、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王懿荣发现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和山东等地,16万片以上,单字4500个左右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有了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自商朝开始甲骨文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约占出土甲骨文40%形声是最为进步的造字方法,现代汉字中很多。
青铜器与甲骨文总结归纳青铜器与甲骨文总结归纳【导语】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两大杰作,它们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文化。
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既是实用工具,又是主要的礼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而甲骨文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形式,是记录商代社会信息的重要遗迹。
本文将总结归纳青铜器与甲骨文的相关内容,并探讨其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主体部分】一、青铜器1. 青铜器的起源青铜器始于华北地区的仰韶文化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最早的青铜器以盂、盆、壶等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了包括钟、爵、觥等一系列的礼器,成为上层社会权贵的象征。
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采用了“铸、采、凿、施、钉、串”等多种工艺。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铸造工艺,通过采用“失蜡法”和“双模铸造法”,制作出具有精美纹饰的青铜器。
3. 青铜器的功能与象征意义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工具,也具有社会象征意义。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宴会等重要场合,展现了社会等级制度和权势的象征。
青铜器也是古代王权的象征,在政治权力的传承和权威建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甲骨文1. 甲骨文的起源与发现甲骨文起源于商代晚期,是古代神奇的文字系统。
它最早发现于今河南郑州的商王朝墓地,后来又陆续在其他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方面面。
2. 甲骨文的形式与内容甲骨文大多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形式繁杂,包括卜辞、铭文、商代人名等。
它们记录了丰富的信息,如宗庙祭祀、天文地理、农业生产、贸易往来等。
甲骨文的出现不仅是古代社会从口头传统向书写传统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里程碑。
3. 甲骨文的意义与价值甲骨文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文字系统之一,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成就。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还可以进行历史考证和文献挖掘,为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提供重要的依据。
①商代青铜器的制造过程熔化Ⅰ.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浇模打磨Ⅲ.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②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及成就Ⅰ.出现: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如四羊首权杖头、七角星纹镜。
四羊首权杖头(甘肃博物馆)权杖头制作复杂,不仅要处理内范泥心问题,四羊首还要进行二次铸造,这是这一时期代表最高水平的铸件。
七角星纹镜(青海省文物考古队)青铜铸件,背饰七角星纹镜和所谓叶脉纹。
缘有两孔,似是用于悬挂,出土于死者胸部,或者具有宗教含义。
Ⅱ.发展:到了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夏朝青铜器是我国青铜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偃师二里头遗址青铜铸造作坊面积超过1万平米。
偃师二里头遗址二期至四期都有冶炼青铜器的出土,一期青铜铸造遗迹里也有冶炼痕迹。
现已清理出二至四期的铸造工场遗址,其周围遗留不少陶范、坩埚、炉壁、铜渣、木炭,及一些小件铜器、少量大件铜器。
青铜器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主要遗物之一,有礼器、工具、兵器等。
Ⅲ.盛行: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各地出土的器物,计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包括了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门类。
③商周青铜器的特点Ⅰ.规模大。
司母戊鼎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每个坩埚(gān guō用来熔化金属的器皿)能冶炼铜12.5千克,铸造该鼎需要70多个坩埚。
铸造的时候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Ⅱ.品种多。
古代青铜器的类别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器与工具、货币、玺印与符节、度量衡器、铜镜、杂器十二大类,其下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其中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这五类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
青铜器与甲骨文总结归纳
青铜器和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1. 青铜器:
青铜器是指使用青铜合金制作的器物,主要包括礼器、乐器、兵器等。
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在中国起源于商朝,经历了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的发展和繁荣。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铸造、浇注、打磨、雕刻等。
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贵族身份和权力象征,也是祭祀和礼仪活动中的重要用品。
青铜器的纹饰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凤纹、龙纹、云纹等,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2. 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甲骨文最早出现于商代的卜辞和铭文中,主要用于卜筮和纪录祭祀、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信息。
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甲骨文的形状独特,字体古朴、简洁,常见的有象形字、指事字
和会意字等。
甲骨文的解读和研究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青铜器和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展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