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1]
- 格式:pdf
- 大小:399.72 KB
- 文档页数:6
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根除治疗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慢性胃病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而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较为普遍,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会加重慢性胃炎的症状,还会增加患者患上胃癌等恶性疾病的风险。
因此,对慢性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根除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慢性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慢性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为了解胃病患者中该病原体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及患病和感染的相关因素。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慢性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率、感染程度以及不同患者群体之间的差异情况。
**二、根除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慢性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自身情况、治疗药物的选择和配合情况等。
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失败的风险,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慢性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根除治疗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对于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促进慢性胃病患者的康复,
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
希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造福更多胃病患者和健康人群。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因。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被开发出来。
本文将介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更高。
据估计,全球有超过50%的人口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引发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如腹胀、反酸、嗳气等,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抗生素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主要手段。
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这些抗生素可以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PPI可以抑制胃黏膜表面的氢钾ATP酶,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消化道症状。
常用的PPI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铋剂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可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常用的铋剂包括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单一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
因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联合治疗,即抗生素+PPI+铋剂。
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缓解消化道症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然而,联合治疗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等。
因此,如何制定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是消化道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联合治疗,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耐药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对于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致病菌,是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崔璨璨;李长锋;张斌【摘要】"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全球共识"[1]是最新发布的一部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重要国际共识,其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提出了新的诊治策略,并引发了我国消化界的强烈讨论.本文在探讨"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全球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相关的3个问题,即根除治疗的可行性、最佳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43)006【总页数】4页(P1287-1290)【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铋剂;胃炎【作者】崔璨璨;李长锋;张斌【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镜中心,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镜中心,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镜中心,吉林长春130033【正文语种】中文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始动因子[2],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IARC)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我国感染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疾病,且近年来其感染率仍在不断升高。
2014年1月“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全球共识”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40余位相关领域的国际专家对幽门螺旋杆菌的22个临床问题进行了全面解读并达成共识[1];2015年10月,全国相关专家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旋杆菌学组的邀请下,本着针对我国国情的原则,召开了“幽门螺旋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研讨会”,对幽门螺旋杆菌京都共识中10个主要“陈述”进行了表决,其中只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应给予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方面考虑”这一条“陈述”未达成共识,其同意率仅为69.0%[4],这足以引发思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究竟应不应该治疗,又该如何治疗?本文作者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解读与讨论,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是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长期以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引起了医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当前的趋势。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1. 高感染率:根据全球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50%的世界人口被幽门螺杆菌感染。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感染率更高,可达到80%以上。
这与水源、卫生条件以及人群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2. 年龄分布差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在儿童时期发生,但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研究表明,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高。
3. 地理分布的差异: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各个地区的流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
东亚国家的感染率相对较高,而北美和北欧的感染率则较低。
4.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口-口传播、食物和饮用水传播。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与家庭密切接触、污染的食物和水、医疗机构等有关。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趋势1. 高风险人群关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幽门螺杆菌感染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风险人群包括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病患者等。
2. 感染预防与控制:加强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以及公共卫生控制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幽门螺杆菌传播的关键。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食品、水源和医疗设施的监管,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个体化治疗策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多种幽门螺杆菌菌株的存在,其对药物的耐药性也有差异。
因此,个体化治疗策略的研究和应用将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的重要方向。
4. 疫苗研发:近年来,疫苗研发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领域的热点。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开发有望在未来减少感染率,进一步控制和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结语幽门螺杆菌感染作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铋剂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Keywords:1982年,澳大利亚2名医生Marshall和Warren成功培养出了Hpylori ,并提示Hpylori 感染可能是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从而改变了19 世纪初Schwartz 提出的“无酸,便无溃疡”的传统理论,形成了“没有Hp就没有溃疡”的新的学说和理论,因他们发现了Hpylori 以及Hpylori 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2005 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项Hpylori 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自然人群感染率相对较高(约5476%)[1] 。
随着Hpylori 耐药率的上升[2] ,国际推荐的标准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inhibitors ,PPIs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根除率已低于或远低于80%;目前国际上推荐的序贯疗法和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在我国未见足具优势的报道;伴同疗法在我国的资料也相对较少,需同时服用 3 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增加,初次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治疗可选抗菌药物余地较少。
然而我国“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和Maastricht W都将铋剂四联疗法“ PPIs+铋剂+2 种抗菌药物”推荐为一线治疗方案,我国最新共识还对经典铋剂四联方案作了进一步的拓展,推荐的四联方案的药物剂量和用法如下[2] :铋剂+PPIs+阿莫西林(lOOOmgpo bid ) +克拉霉素 (500mg pobid )左氧氟沙星( 500mg po qd or 200mg po bid )呋喃唑酮 ( 100mg po bid )四环素( 750mg po bid )+甲硝唑( 400mg po bid or tid ) 呋喃唑酮( 100mg po bid )青霉素过敏者的推荐方案为:铋剂+PPIs+ :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或呋喃唑酮、甲硝唑); ②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抗菌药物剂量同上。
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胃镜室就诊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
方法用随机抽样法,采用胃镜Hp快速尿素酶试验,将胃镜检查的861例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结果感染比例大,阳性者超过94%,与Hp感染密切相关的因素为年龄、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
结论夹江片区成人Hp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易感地区。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性调查近年来经医学工作者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笔者对本院胃镜室行胃镜检查的自然人群中的861例进行了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我院胃镜室从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收治的共861例门诊及住院就诊人员进行调查。
1.2 方法采用快速尿激酶试验,由具有观察Hp 10年工作经验的专职医师承检。
Hp试纸法采用珠海市克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出口的“1 min快速Hp试纸”经胃镜在幽门口2 cm处取出活检组织进行检测。
1.3 结果判定标准 Hp试纸法1 min后试纸由黄色变为紫红色者为Hp强阳性,3 min内变成紫红色者为弱阳性,不变色者为阴性。
2 结果受检人员共861例,汉族822例,彝族39例。
其中Hp阳检人员共811例,占总人数的94.2%。
彝族Hp阳检人员35例,占彝族受检总人数的89.74%。
汉族Hp阳检人员776例,占汉族受检总人数的94.4%。
受检人员中男456例,(++)及(+++)Hp阳检人员237例,占男性总人数52%,女405例,(++)至(+++)Hp阳检人员222例,占女性总人数的54.8%。
受检人员年龄最小者11岁,最大者80岁。
具体年龄分段及Hp感染程度见表1,表2。
表1 年龄分布与比例表2 Hp感染程度分布与比例3 讨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国内外对其诊断、治疗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对其致病机制等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调研问卷模板】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问卷1. 受检者姓名.____________2. 受检者性别.____________3. 受检者年龄.____________4. 受检者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及以上5. 是否患有以下肿瘤病史?胃癌肠癌食管癌肝癌肺癌以上均没有6. 直系亲属是否患有以下肿瘤病史?胃癌肠癌食管癌肺癌以上均没有7. 是否患有以下明确诊断的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息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风湿病酒渣鼻慢性荨麻疹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胰腺炎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脑中风以上均没有8. 近期是否有以下胃肠道不适症状?反酸胸骨后灼烧感口臭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其他以上均没有9. 是否长期服用以下药物?胃药双抗药止痛药抗菌中药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激素镇静剂、安眠药以上均没有10. 通常能否按时吃三餐?是否11. 饮食含盐情况?低盐均衡12. 饮食含糖情况?低糖高糖均衡13. 饮食油腻情况?低脂高脂均衡14. 经常吃辛辣食物吗?从不偶尔(1-2次/周)经常(>3次/周)15. 经常吃热烫食物吗?从不偶尔(1-2次/周)经常(>3次/周)16. 饮食偏好?无特殊熏腌类油炸甜点17. 经常吃水果吗?不吃偶尔(1-2次/周)经常(3-5次/周)每天18. 经常吃蔬菜吗?不吃偶尔(1-2次/周)经常(3-5次/周)每天19. 吸烟史?是否戒烟20. 饮酒史?是否戒酒21. 每天平均睡眠时间?<5小时5-7小时7-9小时>9小时22. 有感到压力大、精神紧张吗?没有偶尔经常23. 有饭前洗手的习惯吗?没有偶尔经常总是24. 有便后洗手的习惯吗?没有偶尔经常总是25. 日常饮食中使用专用餐具还是共用餐具?专用餐具共用餐具不确定26. 刷牙的频率是多少?很少或不规律每天1次每天2次每次餐后刷牙27. 经常喝生水吗?没有偶尔经常总是28. 生吃蔬菜或水果前洗/削皮吗?没有偶尔经常总是29. 家庭内共用茶杯或牙杯吗?没有偶尔经常总是30. 会将食物嚼碎喂给孩子吗?没有偶尔经常总是31. Hp检查结果阴性阳性32. 碳13-尿素呼气试验的DOB值. ____________。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药物治疗新进展摘要: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定植于胃粘膜,同人体许多疾病相关。
随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高成功率逐渐下降,探究Hp感染的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情况非常重要。
现对有关Hp药物治疗最新进展情况予以阐述。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方法;最新进展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螺旋形杆菌,广泛定植于胃粘膜,与人体多种疾病相关,且并不局限于消化系统。
Hp感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卫生保健负担。
我国是Hp感染的高发国家,平均Hp感染率为54.76%[1],早期根除Hp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尤为紧迫。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Hp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寻找更有效的根除方案是临床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本文就目前Hp感染治疗药物新进展予以综述。
1 Hp感染治疗现状目前,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推荐了含铋剂的四联方案(PPI+铋剂+2种抗菌药物)作为主要的根除Hp的经验性治疗方案,疗程为10或14d,这些方案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抗菌药物组成方案分7种:(1)阿莫西林+克拉霉素;(2)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3)阿莫西林+呋喃唑酮;(4)四环素+甲硝唑;(5)四环素+呋喃唑酮;(6)阿莫西林+甲硝唑;(7)阿莫西林+四环素。
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
临床可根据耐药性、药品获得性、费用、潜在不良反应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 Hp感染治疗研究新进展2.1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常用PPI的作为一线用药应用于Hp感染的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如:起效较慢、夜间抑酸效果不好、易受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多态性影响等。
以沃诺拉赞为代表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的研发,为打破这些局限提供了新的方向。
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主要通过口腔-口腔传播,存在于胃黏膜内,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腺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据统计,全球约有50%的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本报告对我国全国范围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HC)及相关医疗机构公开发布的数据,数据时间范围为2015年至2020年。
三、病例分析3.1 感染人数及感染率2015年至2020年间,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5年感染人数约为6.5亿人,感染率为48.7%;2020年感染人数约为6亿人,感染率为45.2%。
感染人数下降约8000万人,感染率下降约3.5个百分点。
3.2 地区分布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
北方地区感染率普遍高于南方地区,其中,东北地区感染率最高,达到55.1%;其次为华北地区,感染率为53.3%;华东地区感染率最低,为40.2%。
3.3 性别与年龄分布男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普遍高于女性,感染率差距约为5个百分点。
在不同年龄段中,5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较高,其中,6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最高,达到51.8%。
3.4 城乡分布农村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感染率差距约为10个百分点。
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的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因素有关。
四、防控策略与建议根据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以下为几点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
2. 提高医疗机构检测能力,推广无创检测技术,便于早期发现感染患者。
3. 实施规范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治疗方案可采用铋剂四联疗法、铋剂七联疗法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lO年第15卷第5期M0demDigestion&111terv蛐ti∞20lO,V01.15,No.5—269一
表8不同民族、不同研究方法的Hp检出率【n(%)】
袭9其他因素对却检出率的影响
相关因素n%相关因素n%相关因素n%吸烟47045.1l池塘胸渠舸水17880.34・“教师16073.13“‘不吸烟105746.83井水66371.04医务人员12968.996
自来水109168.47工人111864.22+饮酒56843.66干部123559.68不饮酒95847.60大学142848.53‘・‘
中学118259.8l家人<642144.89‘・居民209165.42++小学以下26654.14家人≥653l61.39农民118473.40
注:}¥:相邻比较,P<O.01;¥:相邻比较,尸<O.05;△△:问位比较,P<O.Ol;△:间位比较,P<O.05;“:间2位比较,P<O.Ol;▲:间位比较,P<O.05。
图1不同年龄组几种方法却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其他疾病因素的影响,但一般能较好反映却的感染状态。
中重度胆汁反流性胃炎者,胃窦却减少,胃体底励密度增高。
血清学、多点RuT的阳性率明显优于胃窦黏膜的RuT。
三、励感染与致病性
.肋的高阳性率基本显示与胃内病变的一致性。
数年内的感染多数仅能引起轻度的浅表性胃炎;但数十年的长期慢性感染易出现糜烂、疣状胃炎、萎缩性胃炎甚至胃肿瘤。
西藏喇嘛鼠p的感染率很高,胃内病变的比例也高,仅2%一4%无明显的病变,且
图2中国不同地区却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