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 概述共7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9.25 MB
- 文档页数:74
一.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一、特殊儿童●(一)定义●1、特殊儿童●广义: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低于正常的儿童、高于正常的儿童、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包括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二)分类●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分类:13类●2、国内分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三)个别差异●1、个体间差异●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方面质的差异和量的差异●2、个体内差异●个体内部内在各种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了解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的目的是帮助每个学生达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二、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一)教育对象●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包括三类: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台湾12类;美国13类●(二)教育内容●替代性课程:盲文、盲人定向行走●调整原有的内容:改变呈现方式;内容简化●补充必要的内容:补充职业教育的内容●(四)教育场所●美国的“瀑布式安置体系”●(五)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的人员●特殊教育教师●教师助理●心理学家●听力学家●咨询师●诊断和评估人员●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康复咨询师●学校社会工作者●言语病理学家●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一、欧洲和北美特殊教育发展历程●(一)听觉障碍●1760年,法国神父莱佩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聋校。
手语教学的创始人。
●德国教师海尼克是口语教学法的创始人。
●美国的加劳德特大学。
●(二)视觉障碍教育●1784年,法国人霍维在巴黎创建了第一所盲校。
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切由于不同方面的原因而必须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或简称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或特殊儿童简言之,特殊儿童便是特殊教育的对象。
那么,哪些儿童才是特殊儿童呢?诚然,特殊和正常都是相对的概念。
学术界一般都是从概念性和操作性标准两个方面着手,根据统计、医学和社会常模等三个不同的维度来区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
统计原理认为,人的行为特征、智力状况大致上都是呈正态分布的。
如韦氏智力分布表所示,占人口总数正、负两个标准差,即95%的人,其智商在70-130之间,所以,将负两个标准差以下,即智商低于70的人称为弱智;将两个标准差以上,即智商高于130的人称为智力超常者。
医学原理认为,没有疾病的人,便是正常的人。
例如,人的体温是摄氏37度,如高于或低于37度,就表示这个人的体温不正常了。
又如正常人的细胞有46个染色体,而唐氏综合征患者有47个染色体,因而导致智能不足。
社会常模原理认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有一种长期形成的、大家认可的、比较稳定的社会行为标准。
例如,正常的三岁儿童一般都能接受上厕所训练,大多数四岁的儿童能够玩耍简单的玩具。
因此,通过对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行为观察,可以对儿童发展的正常或特殊作出一定的判断。
比较而言,根据统计原理和医学原理的标准来判断儿童发展的正常或特殊,更有一定的客观性,而社会常模的标准有较大的弹性和主观性。
在实际的特殊儿童的评估和鉴定过程中,人们更多地是倾向于综合运用上述三条不同的原理或不同的模式来区分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
目前,世界上对特殊教育对象的界定和特殊教育的范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另一种是狭义的。
广义的特殊教育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第一类是残疾儿童(disabled children),其中包括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病残和多重残疾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残疾的儿童;第二类是问题儿童(problem children),包括学习问题(学习困难、阅读困难、计算困难)、行为问题(打架、斗殴、吸毒、偷窃、反社会等)、情绪问题(悲观厌世、过于冲动)等不同类型问题的儿童;第三类是超常儿童(gift-ednd talented children),包括有超常智力、能力和资赋优异的天才儿童。
教学课题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教学目的1.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2.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与思考题1.重点:特殊教育的对象和概况。
2.难点:特殊教育的“特殊性”。
3.思考题:(1)怎样理解特殊儿童的含义?(2)特殊教育的含义是什么?(3)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一、特殊儿童(约15分钟)(一)定义1.特殊儿童(1)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2)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
(二)分类关于特殊儿童的分类,由于界定的范围不同,分类也不同。
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的分类2.国内的分类(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中的分类)(三)个别差异1.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2.个体内差异: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二、特殊教育(约20分钟)(一)教育对象1.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超常儿童;2.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
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二)教育内容(三)教育方法(四)教育场所(五)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人员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国外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15分钟)(一)西欧特殊教育的兴起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
如176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聋校;1784年,法国人霍维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盲校等。
(二)北美特殊教育的发展二、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20分钟)(一)古代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二)旧中国特殊教育的兴起(三)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四)港台特殊教育发展的概况三、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约20分钟)(一)特殊教育观念的变化(二)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三)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特殊教育立法(四)特殊教育的一体化(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的帮助(六)国际合作日益加强参考文献1.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美)William L.Heward(著),肖非(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第八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4.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潘一. 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刘春玲,汪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教学课题第三节特殊教育体系与模式第二章全全纳教育第一节全纳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1.熟知我国特殊教育的体系构建情况;2.了解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3.了解全纳教育产生的历程、社会背景及其在各国的发展情况。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P1-2)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对象(P2-6)第三节特殊教育的意义(P6-7)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二节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残疾学生第二节听力残疾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的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组织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第八章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第一节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进入21世纪的特殊教育已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特殊教育。
因此,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了解特殊教育,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教育。
特殊教育学一. 概述1.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涉及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长期或一定时期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要求。
2. 特殊儿童分类(IDEA):学习障碍、言语或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多重障碍、听觉障碍、肢体障碍、其他健康障碍、视觉障碍、自闭症、聋——盲、外伤性脑损伤、发展迟缓。
(国内):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每种分1-4级。
3.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对象是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育内容有替代性课程、调整原有课程、补充必要内容;教育方法有调整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时间、调整评价方法;教育场所: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普通学校普通班级+额外的教学服务、资源教室、普通学校特殊班、特殊学校、寄宿制学校、在家或住院;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的人员:特殊教育教师、教师助理、心理学家、听力学家、咨询师、诊断和评估人员、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康复咨询师、学校社会工作者、言语病理专家。
4.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瞽叟通文馆(第一个盲校)、登州启喑学馆(第一个聋校)5. 特殊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普通幼儿机构、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通小学学前班和特殊学校学前班)义务教育(特殊学校:盲、聋、培智;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职业教育、高级中等以上教育(高中有盲人高中和聋人高中;高等教育有特殊高等院校、融合教育、其他形式成人教育)6. 特殊教育发展趋势:重视生态学模式(与家长的合作)、重视早期干预(依据:个体大脑发育速度、可塑性、关键期理论;对象:障碍儿童、有发展落后可能的儿童;个别华家庭服务计划)、重视个别化教育与转衔服务(IFSP家庭服务计划—IEP-ITP衔接计划-IWRP书面康复计划)、特殊儿童教育安置以融合教育为主、多学科团队合作、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
二.全纳教育1.全纳教育:使特殊儿童接触普通儿童与主流社会的限制减少到最低程度。
特殊教育学专业-概 述本专业培养具有一般教育理论基础,掌握特殊儿童(有身心发展障碍的儿童及超常儿童)教育和康复训练理论和技术从事特殊教育教学与科研的理论型人才,或从事各级各类学校专职心理辅导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包括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师、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和康复机构的专门人才、特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
特殊教育学专业-专业基本情况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主要能在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实际教学工作并能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特殊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评估各类特殊儿童的基本方法;◆具有进行特殊教育实际工作、科研或管理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特殊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3、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医学。
4、主要课程特殊教育导论、盲童心理与教育、聋童心理与教育、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残疾儿童康复、特殊教育技术。
5、实践教学包括特殊教育见习、实习、科研实践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14周。
主要专业实验:残疾儿童生理、病理实验。
6、修业时间4年。
7、学位情况教育学学士。
8、原专业名特殊教育。
专业综合介绍特殊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
她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或设备,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进行培养和教育。
很多人一看到特殊教育,就会认为其对象是一些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其实这是极为片面、落后、不准确的看法。
随着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教育素养的提高,人们对特殊教育的传统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广义上的特殊教育除了对生理或心理有缺陷的儿童或少年的教育外,还包括对天才比如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以及品德不良儿童或少年的教育。
特殊教育学第一篇:特殊教育学1.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的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设备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的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2.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各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各类儿童。
4.标记;标记,文字意思是标记、记号。
特殊教育界称之为标名、贴标签、打烙印,指在特殊教育过程中依据各种标准对特殊儿童进行鉴定、诊断和分类,给他们身心诸方面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5.缺陷补偿;通过各种途径弥补、代偿损伤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6.代偿;是一种生理现象,结构的破坏导致功能失常时,机体通过调整有关器官的功能、结构以代替和补偿,使肌体趋于新的平衡和协调7.康复;对患者的疾病及疾病造成的后果进行综合性的矫治8.最少受限制环境;美国1975年《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提出的安置残疾儿童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
核心是将限制残疾儿童接触健全学生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
因此,残疾儿童的教育要尽可能的安排在与健全学生在一起的环境中进行。
9.身体的回归主流;指特殊儿童的身体在其他非特殊儿童同一个学校的空间环境中的回归主流教学形式10.社会的回归主流;指在同一学校环境中的儿童之间有着相互交往和影响的回归主流教学形式11.教学的回归主流;是基于身体回归和社会回归而增长的,特殊儿童和其他学生同时接受同一学科的教学的回归主流形式12.听力残疾;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力减退,以致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的声音,难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
13.视力残疾;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中心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
14.智力残疾;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15.肢体残疾;因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