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647.00 KB
- 文档页数:29
奥肯定律在我国失效的原因分析摘要:本文在结合奥肯定律的概念的基础上,探索奥肯定律在我国具体国情下失效的原因,本文从奥肯定律存在的条件、数据的统计、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技术进步等众多因素进行分析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的原因。
关键字:奥肯定律;失业率;原因一、奥肯定律的真实含义及其前提条件奥肯定律(Okun’s Law) 又称奥肯定理或奥肯法则, 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ur Okun) 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来的。
这一定律并不是简单地指失业率与实际 GDP 增长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而是指如果实际 GDP 增长比潜在 GDP 增长快 2%, 失业率将下降1 个百分点; 如果实际 GDP 增长比潜在 GDP 增长慢 2%, 失业率则将上升 1 个百分点。
这就是奥肯定律的真实含义, 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失业率的变动= 1/2× ( 实际 GDP 增长率-潜在 GDP 增长率) ( 1)从公式( 1)看,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虽然实际 GDP 增长了, 但其增长率等于或低于潜在 GDP 增长率, 失业率就不变或上升, 即失业率与实际 GDP 增长率之间出现零相关或正相关关系。
但是, 这种零相关或正相关关系完全符合公式( 1)所表示的奥肯定律的内容本身, 因而是奥肯定律显灵的一种表现, 而不是其失灵的表现。
所以, 奥肯定律失灵并不一定表现为失业率与实际 GDP 增长率出现正相关或零相关的变动关系。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失业率与实际 GDP 增长率之间出现零相关或正相关变动关系, 且实际 GDP 增长率高于潜在 GDP 增长率, 奥肯定律是否真正失灵, 就要看导致这种零相关或正相关变动关系出现的原因是否与奥肯定律本身的前提条件相符了。
奥肯定律与需求定律不同,不仅奥肯本人而且其他经济学家都没有指出过这一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
但是, 任何定律的成立都是有前提条件的, 只不过有些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不言而喻的, 因而没有必要明确指出。
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的描述1.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有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失业率常常用来反映就业或者失业状况。
2.宏观经济学中失业往往分为三类:(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者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3.自然失业率:由于摩擦性失业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定义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的状态。
二、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1.失业的影响:既有社会影响也有经济影响。
2.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
它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降下来,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三、通货膨胀的描述1.通胀的衡量: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究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①宏观经济学中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各种上平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
②宏观经济学中经常涉及到得价格指数包括GDP平减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③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④有了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就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11---=t ttt p ppπ2.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速度进行分类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以内。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1928-1980)于1962年提出一个被称为“奥肯定律”的论断,它说明的是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经验统计规律。
他在对美国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5%左右。
由此,反过来讲,如果要使失业率降低1%,则国民生产总值就增长2.5%。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替代关系。
奥肯在《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1975)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平等与效率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
这矛盾表现在:市场根据经济效率向生产要素的供给者提供报酬,这些报酬构成了人们的收入;要促使经济效率增长,就必须使报酬有差别,使收入有差距;这样,要做到收入均等化,就难以使社会保持高效率。
因而一国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目标时,就常常会使这种矛盾表现为平等与效率的交替。
效率与平等都是社会目标,二者之间又存在矛盾和交替关系,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在分配制度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
只有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并且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
到2007年,我国GDP总量跃升全球第4位。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
经济的增长使失业率得到一定的控制。
2007年9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三:就业规模持续稳步扩大》。
报告指出:全国就业总量稳步增长,新增就业人数继续增加。
我国城乡就业人员从2002年的73740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76400万人,年均增加665万人。
中国经济对奥肯定律的偏离与失业问题研究1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邹薇2一、引言奥肯定律是有关实际产出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定律。
实现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是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针。
在中国经济中,由于改革前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失业问题基本上被掩盖住了。
改革以来,随着国内国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非国有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失业问题逐渐公开化。
尤其是90年代下半期以来,由于出口下降,国有企业效益低迷,失业和下岗人数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宏观经济问题。
奥肯(Okun,A. 1928-1980)研究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出发点是为了测度“可能的产出额”(potential output)。
奥肯认为“可能的产出额”是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整个经济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出额”,它确立在总需求正好处于失业率4%(美国六十年代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上。
奥肯定律即奥肯用来测量“可能的产出额”的方法。
奥肯把失业率作为一个变量,代表由于资源闲置而对产出额产生的一切影响。
他将求出的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偏差给与产出量的损失再加上已达到的实际产出额,便是“可1本项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203008)和中国国家教育部重大课题(JAZJD790022)的资助,特此感谢。
作者感谢武汉大学“增长与发展”研讨班和由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青年科学家论坛”的参与者对本文提出的有益见解和建议。
2邹薇,女, 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百所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武汉大学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发展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涉及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中国经济的长期动态分析等领域。
Email: zouwei@; zouwei@; 湖北武汉, 43007212 能的产出额”。
反过来考虑,奥肯定律反映了失业率给GDP 造成的损失(Okun, 1969)。
1中国经济对奥肯定律的偏离与失业问题研究1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邹薇 2一、引言奥肯定律是有关实际产出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定律。
实现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是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针。
在中国经济中,由于改革前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失业问题基本上被掩盖住了。
改革以来,随着国内国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非国有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失业问题逐渐公开化。
尤其是90年代下半期以来,由于出口下降,国有企业效益低迷,失业和下岗人数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宏观经济问题。
奥肯(Okun,A. 1928-1980)研究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出发点是为了测度 “可能的产出额”(potential output)。
奥肯认为“可能的产出额”是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整个经济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出额”,它确立在总需求正好处于失业率4%(美国六十年代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上。
奥肯定律即奥肯用来测量“可能的产出额”的方法。
奥肯把失业率作为一个变量,代表由于资源闲置而对产出额产生的一切影响。
他将求出的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偏差给与产出量的损失再加上已达到的实际产出额,便是“可能的产出额”。
反过来考虑,奥肯定律反映了失业率给GDP 造成的损失(Okun, 1969)。
改进后的奥肯定律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认为只要失业率偏离了自然失业率,就会对经济产生反面影响。
方程式如下:u=-αX (其中X 为实际GNP 变化率,α为系数,u 为失业变化率)和(u-u*)=-α((Yp-Y)/Yp) (其中u*为自然失业率,X=(Yp-Y)/Yp,Y 为实际产出额,Yp 为潜在产出额)。
通过美国从1947年第二季度至1960 年第四季度的实际GNP 和失业率的变化,奥肯得出: u=-0.3X 。
即GNP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下降0.3个百分点。
二是为了避免潜在产出额的误差,奥肯定律可表示为实际产出额在一年内持续高于趋势增长率,则失业率会下降。
方程式为Δu=-αX+β或 Δu=-α(X-β/α)(其中Δu 为失业率的变化,即1--=∆u u u ,X 为产出增长率,用百分数表示,1/)1(---=Y Y Y X β/α为实际产出的趋势增长率,α为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