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房扑四比一
- 格式:doc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1
心房扑动1:1房室传导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蒋周田;周汉力;黄贤军;李新姑【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年(卷),期】2016(025)011【总页数】3页(P872-874)【作者】蒋周田;周汉力;黄贤军;李新姑【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桂林 541199;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桂林 541199;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桂林 541199;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桂林 541199【正文语种】中文患者,男,63岁。
因劳动时突发心悸、胸闷、气急伴头晕1h就诊。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一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及培哚普利等降压治疗。
体检:体温36.2℃,脉搏细速,呼吸22次/min,血压92/60mm Hg(1mm Hg=0.133kPa)。
神志清晰,四肢稍冷,无发绀。
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性啰音。
心界不大,心率极快,272次/min,心律整齐,各心脏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
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腹部无血管杂音。
双下肢无水肿。
急查心电图(见图1)示:心房波不清,QRS波快速、整齐,R-R间期220ms,心室率272次/min。
Ⅰ,aVL导联QRS波呈rS型,V1导联呈宽大R波型,V6导联呈RS型,S波宽大切迹,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型宽QRS波心动过速,QRS时间0.14s。
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1∶1房室传导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监护下立即静脉注射胺碘酮,心室率渐变慢。
静脉注射结束复查心电图(见图2)示:Ⅱ,Ⅲ,aVF,V1导联见锯齿样“F”波,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Ⅱ,Ⅲ,aVF导联“F”波负向,V1导联“F”波正向,F-F间期220ms,F波频率272次/min,F-R间期固定;R-R间期440ms,QRS波频率(心室率)136次/min,QRS时限0.08s,V1呈rs型,V5呈RS型。
心电图诊断:Ⅰ型心房扑动2∶1房室传导。
1h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脉搏6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6/78mm Hg。
心房扑动(房扑)是一种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可转化为房颤。
房扑时心房内产生300次/分左右规则的冲动,引起快而协调的心房收缩,心室律多数规则(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4:1),少数不规则(房室传导比例不匀),心室率常在140-160次/分之间,房扑也分为阵发性和持久性两种类型,其发生率较房颤少。
1.器质性心脏病心房扑动几乎总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很少见于正常人最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狭窄或左心房增大伴心力衰竭者最为多见其次是冠心病心肌硬化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扑动者占0.8%~5.3%此外也可见于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房间隔缺损)肺栓塞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等2.预激综合征当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合并预激综合征时很易发生心房扑动3.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胸外科手术后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糖尿病性酸中毒低血钾低温缺氧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烧伤全身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是原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精神过度紧张激动过度疲劳等均可诱发心房扑动4.药物药物引起者较少见但可见于洋地黄中毒5.正常人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二)发病机制目前认为系心房内环形折返机制所致心房扑动此外自律性增高局灶性异位起搏点所致也可能是因素之一根据心房扑动大折返环路的缓慢传导区是否位于三尖瓣环以下腔静脉峡部将心房扑动分为典型心房扑动又称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即ⅡⅢaVF导联F波向下的Ⅰ型心房扑动;非典型心房扑动又称非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即ⅡⅢaVF导F波向上的二型心房扑动部分心房扑动系起源于肌袖组织的快速连续有序或无序的电激动触发或驱动心房引起频率大于250次/min的规律或相对规律的心房激动此称肌袖性心房扑动房扑往往有不稳定的趋向,可恢复窦性心律或进展为心房颤动,但亦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房扑时心房收缩功能仍得以保存,栓塞发生率较心房颤动为低。
按摩颈动脉窦能突然减慢房扑的心室率,停止按摩后又恢复至原先心室率水平。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试题(心电图)科室:姓名:分数:一、选择题:A1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
心房扑动心电图表现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
扑动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呈锯齿状大小一致 B.多在Ⅱ、Ⅲ、aVF导联清晰可见C。
扑动波间隔规则,频率为240-350次/min D。
QRS波一般呈室上性E。
P波消失代以大小间距不等的f波2。
在心电图上测P-P(R-R)间隔时间为0。
75s,则被检者的心率应为: ( )A。
65次/min B.70次/min C.75次/min D.80次/min E.85次/min3。
下列哪项不是“窦性P波”的指标:( )A。
P波时限0。
lOs B.P波电压肢导0.25mV C.Ⅱ。
Ⅲ。
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D.P—R间期O。
l2s E。
Ⅱ。
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4。
心电图可见P波增宽,时间>0.lls,并有切迹,首先考虑: ()A。
左房增大 B.左室增大 C.右房增大 D.右室增大E。
心肌缺血5。
下列哪项不提示为右房肥大心电图改变:( ) A。
P波电压增高,肢导超过0.25mV B。
P波电压心前区导联V1超过0。
2mV C。
PtfV1(P波终末电势)绝对值超过0.04mm.s D.P波时间正常 E.多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
正常S—T段的偏移范围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
S—T段下降心前区导联不超过0。
O5mV B.S—T段抬高心前区导联V1不超过0.3mVC。
S—T段抬高心前区导联V3不超过0。
5mV D。
S—T段抬高心前区导联V5不超过O。
1mVE.S—T段抬高肢体导联不超过0。
O5mV7.左心室肥大时,心电图上最重要的诊断指标是:()A.额面心电轴—15°B.左心室高电压C.ST—T继发性改变D。
QRS时限延长E.以上都不是8.心电图示R v1+S v5为 1.5mV,额面电轴为110°,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快速读懂心电图执业医师资格考试10种心电图口诀简化记忆----强化记忆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7,房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 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8,室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后壁看Ⅱ,Ⅲ,aVF心电歌人过留名雁留声,网校同学勿忘我。
舍却一刻真辛苦,与尔编成心电歌。
心电一共有仨波,PQRST。
ST段一架桥,平平一线可略坡。
1、2高3,3高5。
其余上下差1个。
①电轴左偏老大好,老三无能走下坡。
②左大V5二十五,右大V1整十个。
③心房扑动波浪起,房颤无P锯齿波。
④若问心梗看Q宽,保证超过1小格。
⑤ST迎风红旗展,透壁心梗是楚歌。
⑥ST下移还能救,救不及时变大Q。
⑦房早形态似正常,提早出现一组波。
⑧室早高大又宽阔,也可倒置形态恶。
⑨一度阻滞P-R长,别的波型没的说。
2.1阻滞波距缩,直至脱落一组波。
⑩2.2阻滞波距好,突然脱落一组波。
⑴三度阻滞叫脱节,房室分家难搓和。
⑵本来主波上下分,左前阻滞倒个个。
⑶右房肥大P波尖,左房肥大P波宽。
⑷室上速本不见P,主波规整且匀齐。
⑸左束阻滞宽V5,右束阻滞宽V1。
⑹再过复杂不常考,话说多了不好记。
⑺注解:①我说的格是指心电图纸上最小的小格,小格的高和宽都是1毫米。
房扑合并三度诊断标准
房扑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
1. 心电图表现:出现房扑心电图特征,如快速而不规则的心房搏动,出现P波,但与QRS波群无关,QRS波群呈宽大畸形,R-R间期不规则等;同时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如P波与QRS波群无关,QRS波群出现二联律、偶联律或多联律等。
2.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和晕厥等症状。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心内膜下心肌的运动情况,有助于判断房室结的解剖及功能情况。
4.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观察:患者在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如果出现房扑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则可以明确诊断。
文/ 邵滢(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五科) 【指导老师】许静(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五科主任医师)心房扑动(AFL)是一种心房肌连续不断房性心律失常,未经治疗时心房率可达250~350次/分,通常表现为2∶1房室传导,导致心室率为120~160次/分(大多为150次/分)。
AFL常为阵发性,少数病例可持续数年,甚至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目前临床上分为典型AFL和不典型AFL,典型SVC:上腔静脉 IVC:下腔静脉 CS:冠状静脉窦 CT:界嵴 PV:肺静脉 HA:高位右心房 MA:中位右心房 LA:低位右心房 LPS:低位后间隔图1 逆钟向和顺钟向折返型AFL示意图图2 典型AFL心电图202019.09 No.25手动吸痰器在耳鼻咽喉科疾病中的应用肤。
如吸除时发现吸头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探针探通。
若患者的耳道狭小、需注意的是,清洗治疗完毕后,使用过的吸引器头和储液瓶应冲洗干净,并再操作时选用的吸引器头也有讲究。
笔者治疗耳道疾患时,一般使用16号上颌窦穿(上接第20页)图1 操作器械图2 鼻腔用吸引器头图3 患者正在接受治疗一次性吸引管鼻腔检查镜耳镜耳道用吸引器头玻璃连接管手柄手柄拉杆储液瓶活塞缸利特或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进行急诊药物复律。
比如,以生理盐水将伊布利特1mg稀释成20ml溶液后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以上),如未转复窦律,于首次注射结束后10分钟后可重复1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伊布利特延长QT间期,可能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发生,应用该药物前应纠正低钾血症,并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注意QT间期。
直流电复律:对于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AFL患者,应立即给予直流电复律,成功率可达95%~100%。
导管消融治疗:对于峡依赖性AFL,其有效消融部位是下腔静脉口至三尖瓣环之间的峡部,射频消融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已成为峡部依赖性AFL的首选治疗方法。
非峡部依赖性AFL消融难度大,可采用三维标测系统确定折返的关键路径,然后进行线性消融以阻断折返环。
1。
诊断:①右室流出道室早;②心脏顺时钟转位心电图如图所示:解析:女性,77岁,高血压。
EKG显示窦性心律,HR:73bpm,QRS时限0.10s,第四个提前出现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0.14s,其前无P波,胸前导联呈LBBB图形,说明除极顺序自右向左,所以早搏来源于右心室;II、III导联以正向波为主,说明除极顺序自上而下,所以早搏来源于流出道。
2。
诊断:①窦缓(<60bpm);②窦停;③下壁Q波性心梗(时间不确定的或陈旧性的);④ST-T改变提示心肌缺血;⑤SSS;⑥起搏器感知功能障碍,非持续性感知(心房或心室)心电图如图所示:解析:80岁,男性,头晕。
不稳定的窦缓,频率约为50bpm。
第一次窦性心搏后是长达1.9s的窦停,随后才出现一个心室起搏的QRS波。
心室起搏器频率为60bpm,但显示感知功能异常:感知过敏(起搏心律晚于原起搏器设置的频率)见于第一个心搏之后(星号处);在第四个心搏后可见“感知失灵”(起搏心律的出现早于原起搏器设置的频率,箭头处)。
III、avF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提示患者有陈旧性下壁心梗,胸导联所见复极异常提示前壁心肌缺血(如箭头所示)。
已安装起搏器的老年人身上出现窦缓和窦停,所有这些心电图表现综合起来,符合SSS的诊断。
3。
诊断:右室心尖部室速心电图如图所示:解析:女性,26岁,主因反复晕厥1年余入院。
EKG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呈LBBB图形,说明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右心室。
II、III、avF导联呈QS型,I导联呈R型。
未见相关P波。
胸前导联QRS波群移行慢,在V5导联呈R型。
说明起源位置靠近心尖部。
频率204bpm。
4。
诊断:①CRBB;②LPFB;③前壁或前间壁Q波MI(近期或急性);④下壁Q波MI(近期或急性);心电图如图所示:解析:71岁,男,突发气短而送急诊。
EKG提示为窦速,HR:111bpm,RBB(V1导联呈宽rsR',I、V5、V6导联QRS波终末呈宽的S波,如箭头所示),及LPFB(电轴>+100*)。
临床资料:73岁,女性,临床诊断:冠心病持续性房颤,已使用倍他洛克等药物控制心室率。
心电图分析: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相似的锯齿样F波,频率约为240次,下传比例为4:1;QRS波群呈室上性,心室率约58次/分;I、aVL可见ST-T改变。
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
房扑定义:
1、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相同、节律规则、快速的连续锯齿样扑动波(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F波在V1、Ⅱ、Ⅲ、aVF导联中明显可见,F波之间密切衔接,没有等电位,少数F波其大小、形态及间隔相互之间略有差异,称之为“不纯性心房扑动”。
2、QRS波群呈室上性,但偶尔亦可见室内差异性传导,合并预激综合症或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增宽并畸形。
3、F-R间期常相等,或略有不等。
4、未经治疗的心房扑动通常呈2:1传导,也可呈3:1、4:1或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使心室率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