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聊斋之十八聊——感冒案
- 格式:pdf
- 大小:183.24 KB
- 文档页数:2
明清名医感冒病案赏析【医案1】协镇王公,生长蓟北,腠理闭密,癸卯秋,谒提台梁公于茸城,乘凉蚤归,中途浓睡,觉恶寒发热。
缘素无病患,不谨调养,过食腥荤,日增喘促,气息声粗不能安枕,更汗出津津,语言断落不能发声。
六脉洪滑,右寸关尤汩汩动摇。
以脉合证,知为痰火内郁,风寒外束,正欲出而邪遏之,邪欲上而气逆之,邪正相搏,气凑于肺,俾橐籥之司,失其治节,清肃之气,变为扰动,是以呼吸升降不得宣通,气道奔迫,发为肺鸣。
一切见证,咸为风邪有余,肺气壅塞之征。
若能散寒驱痰,诸病自愈。
乃用三拗汤(三拗汤中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
按此方治感冒风寒,咳嗽鼻塞。
麻黄留节,发中有收;杏仁留尖,取其能发,留皮取其能涩;甘草生用,补中有发,故名三拗)加橘红、半夏、前胡,一剂而吐痰喘缓,二剂而胸爽卧安。
夫以王公之多欲,误认丹田气短,用温补之品则胶固肤腠,客邪焉能宣越,顽痰何以涣解。
故临症之时,须贵乎谛审也。
(《旧德堂医案》)按:此案乃因风寒外束,兼夹痰滞所致。
故用三拗汤疏风散寒,宣肺平喘,加橘红、半夏、前胡化痰降逆,证药相符,故两剂即安。
【医案2】甲午,王子捷太史令媛感冒风寒,理宜解表和中,汗彻即愈。
前医误以犀角、羚羊角等药引邪入内,不能言语,病剧。
延余诊视,脉沉紧,用羌活汤加附子、肉桂,去黄芩、生地黄,一服能言,发出疹子而愈。
(《许氏医案》)按:此案乃因外感风寒湿邪所致,故用九味羌活汤加减,因内无郁热,故去黄芩、生地黄,内有沉寒,故加附子、肉桂,辨证与用药符合病情,故一剂而愈。
【医案3】某。
外感风邪,发热咳嗽,咽喉作痛。
宜祛风清热,兼以化痰。
桔梗一钱,生甘草五分,冬桑叶一钱,蝉衣一钱,薄荷一钱,连翘二钱,杏仁三钱,象贝三钱,云苓二钱,鲜竹叶三十片。
(《费伯雄医案·感冒》)按:此案乃因外感风热所致,故用桑菊饮去菊花、芦根,加蝉蜕、竹叶疏风清热,浙贝母、茯苓清热化痰。
【医案4】龚,左。
广厦纳凉,北窗高卧,孰料午睡正酣,汗孔值开,适逢沛然时雨,凉风骤至,寒气袭趋于腠理,顷刻之间灼热无汗,妄言狂躁。
医案聊斋续篇治痰案
张大明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2016(0)10
【摘要】师兄:滚痰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沉木香,百病多因痰作祟,顽痰怪证力能匡。
师弟:这次是以方歌开聊。
师兄:这方歌简练地表达了中医对"痰"的独特认识,其中"百病多因痰作祟"一句,成为中医名言。
师弟:对,此言被大家频繁引用。
那么痰为什么能导致百病呢?师兄:人之一身,之所以互相谐调成为一体,是由经络相联、血气相通而实现的。
【总页数】3页(P15-17)
【关键词】治痰;续篇;医案;青礞石;滚痰丸;中医
【作者】张大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医案聊斋续篇纵欲案 [J], 张大明
2.医案聊斋续篇晨泄案 [J], 张大明
3.医案聊斋续篇飧泄案 [J], 张大明
4.医案聊斋续篇项毒案 [J], 张大明
5.医案聊斋续篇畏风案 [J], 张大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倪海厦:感冒八大经方的症状倪海厦:感冒八大经方简书作者0.6422021-09-09 09:10打开App【导读】倪海厦,美国经方中医,被喻为当代少见的“命、相、卜、山、医”五术兼备之旷世奇人。
(更多倪海厦的生平,详见:倪海厦传奇)第一:桂枝汤症---病人出现有汗,怕风吹,头痛,有点发烧,肌肉有些酸痛时,就可以服用它,如有咳嗽气喘时加些厚朴杏仁就可以了。
第二:麻黄汤症---病人出现极度怕冷,发烧,身体疼痛,完全无汗时,请立刻服用它。
第三:葛根汤症---中医的寒温之争在此,温病派认为伤寒家没有治温病方,所以只有他们的寒凉药物才可以治温病,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读通伤寒论导致的,而葛根汤就是经方中治疗温病的处方,病人出现项强,头痛,发热,有汗(更正一点:或是无汗都可以,我忽略掉这一点了),喉咙痛时,就可以立刻服用它,尤其小孩子几乎都是葛根汤症,因为小孩好动成性,在身体出汗发热时得到的感冒,因此就出现病得自温热,这就是葛根汤症了。
第四:麻杏甘石汤症---病人咳嗽不止,痰出黄粘,胃口尚好时,可以吃此方。
第五:大青龙汤症---病人出现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咳出黄痰,身体痛,口渴重,喜喝冷水,没有胃口时,就吃大青龙汤,这就是SARS与禽流感的主要症状。
第六:小青龙汤症---病人有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出白痰,无渴,身体痛,没有胃口时,就可以用它了。
第七:小柴胡汤症---病人忽冷忽热,加上呕心,胸胁苦满时,请服用此方,还有女子月经期来时正好得到感冒,就喝此药,如有咳嗽气喘时加些厚朴杏仁就可以了。
第八:大柴胡汤症---如果病人出现便秘,又有忽冷忽热,胸胁苦满时,兼有发烧此时请用大柴胡汤。
【治疗感冒发烧的简易图表】经方治疗感冒发烧只要对症下药,12小时内基本痊愈。
不看广告看疗效,经方就是这么快!※读表的方法:请由最上方之有汗无汗开始读起,再依症状分支往下走到对应方剂为止.1. 服用科学中药的剂量,及方法为何a.每日三次,早中晚餐饭前,空腹,温开水送服b.若病情较重,可于睡前加服一次.c.1 岁以下幼儿每次剂量 0.3 ~ 0.5 公克1 ~ 3岁每次剂量 0.5 ~ 1.5 公克3 ~ 6岁每次剂量 1.5 ~ 2 公克6 ~ 10岁每次剂量 3 公克10 ~ 14岁每次剂量 4 公克14 岁以上成人每次剂量 5 公克此剂量仅供参考, 请依体格及医师建议,酌量加减.2.服用多久,仍然无效时应该停服a.若对证, 多半24小时以内,病情改善, 如连续服用2日仍然无效时,应该转方或停服,并到诊所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浸泡胆巴或硫磺薰制(氧化硫)的中药,与防腐剂一样,都会严重损伤肝肾,请务必慎选药材.3. 服药後, 退烧,不再恶寒身痛(表解), 但有後遗症,如咳嗽不癒,声哑怎麽办a. 若是咳嗽不癒,表示此人平时即多有痰饮体质.---如(寒性)白痰,则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如(热性)黄痰,则用千金苇茎汤.《芦根、冬瓜子、桃仁、苡仁》b. 如(津亏)声哑,或乾咳无痰, 表示此人平时多晚睡, 贪食炸烤食物,或服抗生素,伤到津液,则用麦门冬汤.4. 病症看起来像似表寒桂枝汤证(有汗,恶寒,口不渴) . 又有鼻流黄涕看似有热证的麻杏甘石汤证该如何选方a.恭喜, 您已进入合方运用的殿堂. 请用桂枝汤加麻杏甘石汤但总剂量不变.5. 月经期间感冒喉痛,可否用小柴胡汤合葛根汤a. 正确答案, 但小柴胡汤量要大一些.6. 严重之喉痛,如扁桃腺化脓, 可再加桔梗,玄参,石膏7. 若服用水药,各方之参考剂量及使用法请详见後列之投影片,实际使用量请依合格中医师处方.小孩服用量依照与成人体重之比例.如60公斤成人需喝一碗,30公斤小孩则喝半碗.张孟超敬笔2-20-2010一,【桂枝汤处方】桂枝9克(3钱)3白芍9克(3钱)炙甘草6克(2钱)生姜切片9克(3钱)大枣擘(用手掰开)12枚桂枝汤加葛根: 桂枝汤再加入-葛根9克(3钱),用法同桂枝汤.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桂枝汤再加入-厚朴9克(3钱)、北杏仁9克(3钱) ,用法同桂枝汤.※桂枝汤使用时机:有汗,怕冷 ,头痛,有点发烧,肌肉有些酸痛※桂枝汤煮法及注意事项:以上五味药,用七碗水煮成三碗.每次温服一碗.服完药後再喝一碗热稀饭,以帮助药力.喝完药後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 汗出後须擦乾,避免吹风受凉.若微出汗後,病状消失,则可以停药,不用再服.若是两小时後汗仍不出,可服第二碗;再不出汗,每一小时到一小时半再服一碗…余此类推.半日内可喝完三碗.若是病情比较严重,可以早晚各服用一帖药(共六碗).照顾者要在旁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若是病状有改善,但仍未消除,可以继续服用桂枝汤.或是汗一直不出,可以连续服用到两、三帖药都可以.服用桂枝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三,【葛根汤】葛根12克(4钱)麻黄9克(3钱)生姜切片9克(3钱)倪海厦:感冒八大经方桂枝6克(2钱)芍药6克(2钱)炙甘草6克(2钱)大枣擘(用手掰开) 12枚【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葛根汤使用时机:项强,头痛,发热,怕冷,无汗,喉咙痛.※葛根汤煮法及注意事项:以上七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葛根,等水量减少三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喝完药後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後须擦乾,避免吹风受凉.和桂枝汤不同处是使用葛根汤时,不需要喝稀饭助药力.若微出汗後,病状消失,则可以停药,不用再服.若是两小时後汗仍不出,可服第二碗;再不出汗,每一小时到一小时半再服一碗…余此类推.半日内可喝完三碗.若是病情比较严重,可以早晚各服用一帖药(共六碗).照顾者要在旁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若是病状有改善,但仍未消除,可以继续服用桂枝汤.或是汗一直不出,可以连续服用到两、三帖药都可以.服用葛根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第一篇感冒论治。
第一小节,感冒本属外感病,治病亦当用六经。
就说感冒本来就是外感的病,我们要用六经辨证来应对。
这里面列举了三个医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
陈某,男,24岁,病案号97771。
初诊日期1965年10月9日:昨天打篮球后用凉水洗澡,今早感恶寒身热(T38.6℃)、无汗、头痛、身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此属太阳表实证,治以发汗解表,与麻黄汤。
麻黄三钱,桂枝二钱,炙甘草二钱,杏仁三钱。
结果:上药急煎即服,并加盖棉被得微汗出,热渐退,未再服药,调养两天自愈。
这个例子是比较典型的,胡老辩证为太阳表实证,治以麻黄汤。
那我们先看看什么叫麻黄汤。
《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这是麻黄汤的主条文。
首先,它是太阳伤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大家要明确一点,太阳病分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两种,而本例即是太阳伤寒表实证,既然是实证,不虚,那就不能用桂枝汤,直接发汗就好,这叫表实证,是病在表的实证。
胡希恕强调的重点是,先辨六经再辨方证。
本案来说辨六经是在太阳,因为他恶寒又发热,对吧。
依据是《伤寒论》第一条,也是太阳病的总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紧接着,病案上面说,口不渴,为何强调这一点?实际上,这是告诉你患者的病没有传经到阳明,没到阳明没化热所以不渴,那就还尙在太阳,也就不用考虑太阳和阳明的合病与并病了。
好,后文又说,脉浮紧,那是太阳伤寒的典型的脉象,依据是《伤寒论》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好,至此,辨六经,病在太阳,属于太阳伤寒。
接下来,辩方证,为什么说它一定是麻黄汤证呢,咱们再回看35条,麻黄汤证的主要特点就是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大家注意,张仲景在写伤寒的时候是很省字的,但是对于麻黄汤他提了疼呀痛的,共三条呀,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你就可想而知,麻黄汤证的一个特别典型的症状就是全身疼痛难受。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医案记录姓名:胡某性别:女年龄: 79岁民族: —文化程度: —籍贯: -职业:—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15.4。
5主诉:间断性恶寒汗出多年,再发半月余。
现病史:每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通等无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半月前因受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输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无效。
现症:恶寒,低热,夜间汗出,乏力。
舌边尖红,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紧。
既往史(药敏史):40年前曾患疟疾辅助检查:体温37。
5℃.血常规:WBC 5.2×109/L,N0。
65,L0。
35. 辨证分析:风寒袭表证中医诊断:感冒(太阳少阳合病)西医诊断:病毒性感冒治法:和解少阳,解表温里。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黄芩12g,桂枝10g,白芍15g,干姜10g,煅牡蛎30g,花粉15g,常山15g,茵陈20g,金银花20g,连翘20g,甘草10g。
3剂,水煎服。
复诊:目前精神尚可,服药平和,畏寒减轻,汗出减少,仍感乏力。
舌尖红,苔厚腻微黄,脉弦细。
以上方加黄芪30g,白术10g。
3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脾肺气虚,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低热,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伴乏力明显。
既往治疗大多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品,致使太阳之邪内陷,少阳枢机不利,又有内陷太阴之势。
《伤寒论》原文提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历代医家均认为该方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
《伤寒论》中认为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签名:年月日指导老师点评:签名:年月日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医案记录姓名:郭某性别: 女年龄:51岁民族:—文化程度: - 籍贯: -职业: —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15.5.15主诉:咳嗽10余年,伴大便稀。
银翘散银翘散概述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是吴塘论治温病所创第一方。
吴氏倡导用三焦辨证阐述温病发生、发展、传变规律和判断预后,主张立法处方紧扣病机。
银翘散为温病初起,邪在上焦所设,并随证加减,衍生出多个变方。
银翘散在《温病条辨》中的地位犹如桂枝汤之于《伤寒论》。
上焦篇第四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咳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第五条:“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
”银翘散歌诀银翘散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荷牛豉草,连根梗叶花穗(想象:河牛吃草,连根梗叶花穗全吃了)银翘散组成连翘一两(30克)银花一两(30克)苦桔梗六钱(18克)薄荷六钱(18克)竹叶四钱(12克)生甘草五钱(15克)芥穗四钱(12克)淡豆豉五钱(15克)牛蒡子六钱(18克)银翘散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人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现代用法:加入芦根适量,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银翘散功能主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银翘散方义银翘散是治疗温病初起的常用代表方剂。
治当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方中重用银花甘寒芳香,清热解毒,辟秽祛浊,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轻宣透表,共为君药;薄荷辛凉,发汗解肌,除风热而清头目,荆芥、豆豉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薄荷相配,辛散表邪,共为臣药;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祛痰,解毒利咽,竹叶、芦根甘寒轻清,透热生津,均为佐药;甘草并能调和诸药,以为使。
合而用之,共成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剂。
银翘散化裁若胸膈闷者,加藿香3钱,郁金3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清热生津);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衄者,去荆芥、豆豉(因其辛温发散而动血),加白茅根9克,侧柏炭9克,栀子炭9克,清热凉血以止衄;咳者,加杏仁,利肺气。
《续名医类案》卷四伤风伤风孙文垣治王祖泉乃眷,朝饭后稍寒,恶风发热,(伤风恶风。
)遍身疼痛,汗大出不止,(伤风则有汗。
)口中热,腹中不知饥,小水短,(肺金不利而汗多也。
)六脉皆涩。
(营卫不和。
)投以白芍五钱,白术二钱,桂枝、黄芩各一钱,甘草八分,二帖汗止,寒热除。
去白术,加当归,身痛亦愈。
费一吾弟妇,遍身痛,发热,汗大出,昏昏如醉,卧不能起。
孙诊之,两寸短弱,六脉皆数而无力。
此劳倦之余,故汗大走也。
(身痛发热,不仅伤风。
)黄三钱,白芍四钱,甘草一钱五分,桂皮八分,当归一钱,石斛二钱。
(与前药俱就建中加减,孙于杂症多用此方。
)一帖热除,痛汗皆止。
惟倦不能起,前方加人参、陈皮,两帖而痊。
一妇人,先伤风,发热咳嗽,二月乃分娩,热尚未退,食鸡汁肉等太早,嗽、热愈盛,已八日矣。
胸膈胀痛,头痛口渴,大便秘,(肺气壅而血液燥也。
)咳出之痰,色黑而臭,小水短少,胁下扯痛,气逆而喘不得卧,左胁不能着席,汗出不止,症甚危。
以栝蒌五钱,苏子一钱,枳壳、酒芩各六分,前胡、桔梗各五分,甘草三分,姜三片(制方甚妙。
)服之,胸膈之痛减半,喘少定。
再进药,大便用蜜导下,就方加减服之,热尽退,诸症寻愈。
胡镜阳尊堂,年七十二,脾泄十五年不愈。
近加吐红咳嗽,痰多不易出,(肺金壅滞可知。
)申酉时潮热,胸膈壅塞,不能就枕,饮食大减,且恶风,终日坐幔中。
诸医谓∶发热吐红,法当寒凉;脾泄多年,气虚老迈,法当温补。
二症矛盾,难于投剂。
身热脉大,又血家所忌。
束于无策,皆辞去。
孙诊之,两手脉皆浮洪而数,皆带滑。
据脉洪数为热,滑为痰,浮为风邪在表,以伤风故恶风,法当清解,可无恙也。
谓二病矛盾者,暗于先后也。
夫脾泄已久,未尝为害,新病热炽,宜当速去,所谓急则治标,俟邪祛后,补脾未晚。
且潮热为风邪所致之热,非阴虚火动之热。
吐血乃当汗不汗之血,非阴虚火动之血。
经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当汗不汗,邪鼓血动,但得表解,斯热退血止矣。
胡曰∶昔老母过钱塘,遇风涛受惊,因发热咳嗽,血出痰多,今以公言质之,诚由风邪起病也。
《续名医类案》卷一伤寒伤寒许叔微云∶有病伤寒,身热头疼。
余视之曰∶邪在表,此表实症也,当汗之以麻黄汤。
或问曰∶伤寒大抵因虚,故邪得以入之。
邪在表,何以云表实也?予曰∶古人称邪之所凑,其气则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盖邪之入人也,始因虚入,邪居中反为实矣。
大抵调治伤寒,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立而定也。
何以言之有表实、有表虚、有里实、有里虚、有表里俱实、有表里俱虚?仲景麻黄汤之类,为表实而设也。
桂枝汤之类,为表虚而设也。
里实则承气之类是也,里虚则四逆之类是也。
表里俱实,所谓阳盛阴虚,下之则愈也。
表里俱虚,所谓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也。
常读《华佗传》,有府吏倪寻、李延,其症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异耳。
(外实、内实,汗卞倒施,疑有误。
此可当伤寒总论。
)一人初得病,四肢逆冷,脐下筑痛,身痛如被杖,盖阴症也。
急服金液、破阴、来复等丹,其脉遂沉而滑。
沉者,阴也;滑者,阳也。
阴病得阳脉者生。
仍灸气海、丹田百壮,手足俱温,阳回得微汗而解。
或问滑沉之脉,如何便有生理?曰∶仲景云,翕奄沉名曰滑。
何谓也?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名曰滑。
古人论脉滑,虽曰往来前却,流利旋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仲景三语而足也。
此三字极难晓。
翕,合也,言张而复合也,故曰翕为正阳。
沉、言忽降而下也,故曰沉为正阴。
方翕而合,俄降而沉,奄为忽忽间。
仲景论滑脉,可谓谛当矣。
其言皆有法,故读者难晓,宜细思之。
(可作伤寒论读,治阴症指南。
)一人病伤寒下利,神昏多困,谵语,不得眠。
或者见下利,便以谵语为阴虚症。
许曰∶此亦小承气症。
众骇曰∶下利而服小承气,仲景之法乎?许曰∶此仲景之法也。
仲景曰,下利而谵语者,有燥粪也,属小承气汤而得解。
予尝读《素问》云∶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从多从少,视其事也。
帝曰,何谓反治?岐伯曰,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王冰注云∶大热内结,注泻不止,热宜寒疗,结热须除以寒,下之结散利止,则通因通用也。
医案五则原文及译文1. 医案一:“揭阳李氏骨瘤案”原文:有揭阳李氏,年六十余,困于骨瘤,大小如葱茎,悬挂于髋部,沉甚不可动,时作疼痛,牵引腰背,须臾不绝,益甚于前。
巨痛难当,疾曾求医,病难图治,牵引腰背,常卧不安,未能劳动。
吾往探病,背上有三个拳头的大小的硬块,有疫气之状,波涛似漫,旦夕侏儒点点,疼痛难忍,昼夜无寐。
案几数日,吾思此病乃肾所生,未敢轻用温补之品,从以清热凉血、疏利通络为始。
方曰:黄柏七两,芍药四两,丹皮三两,蒲公英三两,龙胆草一两,连翘二两,青皮二两,大青叶三本,葵花蜜五钱,生地五两。
用法:以上药切细,以清酒六升浸,三日后取药渣,静置十分钟,将药渣倒掉,取药液煮至一升即可。
李氏服药两剂后,瘤上渐松,痛既减,三旬愈。
吾至揭阳,李氏挽留,方驾离去。
译文:有一位姓李的老人,年龄超过六十岁,受困于一个骨瘤,大小如葱茎,悬挂在髋部,沉重,不可动弹,时常引起疼痛,拉伸腰背,情况越来越糟。
他遭受巨大的痛苦,曾寻求医治,但病情无法治愈。
他的腰背经常受到牵引,无法四肢活动,需要卧床休息。
我前去检查病情,背上有大小如三个拳头的硬块,似乎有传染疾病的特征,情况严峻,疼痛无法忍受,白天黑夜无法入睡。
经过一段时间检查,我认为这种病是由肾脏产生的,不敢轻易用温补之品,从清热凉血、疏利通络入手。
方剂如下:黄柏七两,芍药四两,丹皮三两,蒲公英三两,龙胆草一两,连翘二两,青皮二两,大青叶三本,葵花蜜五钱,生地五两。
用法如下:以上药品切割细碎,然后用清酒六升浸泡三天。
三天后,取出药籽,静置十分钟,倒掉药渣,取药液煮到一升即可。
李氏服用两剂该方剂后,瘤体逐渐变松,疼痛减轻,经过三十天康复。
我去到揭阳,李氏挽留我,但我仍然要离开。
2. 医案二:“朱门武氏中风案”原文:天顺六年(公元1647年)春,潮州五都府人,朱门武氏中风为病,口齿不清、半身不遂。
举家亦急,因患以求医。
余闻之,往省而问之,讯其病史,为半身瘫痪,口齿故善言少语。
《临证会要》——张梦侬论治伤风经验
证候
本病四时都能发生。
症现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或咳嗽,甚则头痛、身热、微出汗、恶风。
脉浮缓,苔白不渴。
本体正虚,风邪由口鼻侵入,客于肺经,因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出现以上症状。
辛凉微温轻剂,疏风解表。
玉竹、荆芥、防风、杏仁、紫苏、薄荷、牛蒡子、前胡、生甘草、桔梗各10克。
水煎,分三次温服。
宜避风。
经言:“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方用甘平益气、治风淫头痛之玉竹为君,甘平泻火补气之甘草为臣,微苦微辛微温之荆芥、紫苏、杏仁、前胡、桔梗等与辛凉之薄荷、牛蒡子为佐,更以辛甘微温之防风为使,宗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旨,组合成方。
因风邪甚浅,即以此祛风解表轻剂为治。
本条所言伤风,乃外邪感染疾患中最轻证候之一:因风为百病之长,四时都可乘虚伤人,故只用辛温轻剂,注意避风。
此病亦有正气恢复,经一二日不药自愈者。
如能配合按摩风池、风府、迎香等穴位,疗效更速。
此与《伤寒论》中太阳病之“中风”证须用桂枝汤治疗者有别。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
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宁元《汉方诊疗三十年》精读(七)麻黄汤葛根汤54、苦于患感冒辄鼻塞不通的少年患者为十岁的少年,患有慢性鼻炎,一感冒就出现鼻塞,甚至必须用嘴来保持呼吸,到了夜间鼻塞更加严重,并影响睡眠。
另外有头痛,有时恶寒,脉浮而有力,无咳嗽。
我以上述症状为治疗目标,投予了麻黄汤。
服用麻黄汤十几分钟后,鼻塞症状就消失了。
往常要拖很长时间的感冒,这次服药三天便好了。
麻黄汤与桂枝汤、葛根汤均为感冒初期常用方剂。
麻黄汤治疗感冒,宜用于脉浮而有力者,以恶寒,发热,有时头痛或身体骨节痛,或咳嗽,或鼻塞为应用指征。
此时,如果有自然汗出倾向者,不用麻黄汤,宜用桂枝汤或桂枝二麻黄一汤。
按照汉方医学古典的记述,麻黄汤用于表实发热,桂枝汤用于表虚发热。
所以,体质虚弱的人感冒时,易表现为桂枝汤证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健壮的人患感冒时,易引起麻黄汤证。
虚弱的人和婴幼儿服用麻黄汤,有时可致发汗过度,出现倦怠乏力以及虚脱。
有人服用麻黄汤和葛根汤后会出现失眠的情况,原因在麻黄。
另外,有人久服后会引起食欲下降。
有发热症状时,服用麻黄汤和葛根汤,有时会出现发汗热退,也有尿量增加而热退。
如果用麻黄汤发汗后,仍残留恶寒和发热,则宜用桂枝汤。
55、从感冒转为中耳炎的患者对于中耳炎,有些可用葛根汤,有时应用柴胡剂,也有宜选用苓桂五味甘草汤者。
但在急性期的初期,适用于葛根汤者为多。
柳家的儿子,二岁,感冒后患中耳炎,在耳鼻喉科看病,经邻人的介绍来诊。
主诉左耳流脓,余无明显症状。
大小便无异常变化,食欲也好。
于是投予葛根汤治疗,服药的第三天,流脓便止住了,三周后痊愈。
56、主诉腰痛的健壮男性葛根汤对神经痛和风湿性关节炎有效,这样的验案很多。
患者是一位体格健壮的三十八岁男性,主诉从数月前开始腰痛,虽然用了诸如注射治疗等方法,但未感觉到轻快。
一九三三年六月五日初诊,脉浮,有力,全身肌肉呈紧张状态。
腰痛并不因按压而加剧,屈伸时感觉撑胀样疼痛,脊椎无异常。
在《伤寒论》中对于项背强使用葛根汤,我考虑腰也是背的一部分,于是把腰痛看作是项背强证之一,投予葛根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