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显示原理及生产工艺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23
led液晶面板工作原理
LED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玻璃基板之间夹层一层液
晶分子,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可以通过电流的作用来改变光的透射状态。
LED液晶面板由上、底无规则排列的透明导电胶
和一层面向液晶分子排列的导电基片组成。
当没有电流通过时,液晶分子呈现无规则排列状态,光线无法透过液晶层。
当电流通过上、底胶时,液晶分子会自发排列成偏振光的方向。
此时,偏振光会进入液晶层并根据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发生旋转。
偏振光通过旋转后,会经过下面的偏光板,然后通过面板的透光区域形成显示图像。
当电流发生改变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也会改变,进而改变光的旋转角度。
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精确地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实现对光的透射与阻挡的调节。
LED液晶面板通常配有背光模块,背光模块通过LED灯在背
面产生均匀的背光。
背光通过液晶面板后,可以通过调节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来实现对光线的调节,从而形成显示图像。
总的来说,LED液晶面板通过控制电流来调节液晶分子的排
列状态,进而控制光的透射与阻挡,从而实现显示图像的效果。
LCD生产流程作者:41233X01 蔡晓烨一、摘要LCD 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设置TFT(薄膜晶体管),上基板玻璃上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TFT上的信号与电压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方向,从而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出射与否而达到显示目的。
一般地,TFT-LCD由上基板组件、下基板组件、液晶、驱动电路单元、背光灯模组和其他附件组成,其中:下基板组件主要包括下玻璃基板和TFT阵列,而上基板组件由上玻璃基板、偏振板及覆于上玻璃基板的膜结构,液晶填充于上、下基板形成的空隙内。
LCD的制造工艺有以下几部分:在TFT 基板上形成TFT阵列;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上形成彩色滤光图案及ITO导电层;用两块基板形成液晶盒;安装外围电路、组装背光源等的模块组装。
二、目录1、前言2、LCD流程介绍(1)LCD显示基本结构和原理(2)工艺流程简介3、LCD的主要制造工序1、前言一般地,TFT-LCD由上基板组件、下基板组件、液晶、驱动电路单元、背光灯模组和其他附件组成,其中:下基板组件主要包括下玻璃基板和TFT阵列,而上基板组件由上玻璃基板、偏振板及覆于上玻璃基板的膜结构,液晶填充于上、下基板形成的空隙内。
在下玻璃基板的内侧面上,布满了一系列与显示器像素点对应的导电玻璃微板、TFT半导体开关器件以及连接半导体开关器件的纵横线,它们均由光刻、刻蚀等微电子制造工艺形成。
在上玻璃基板的内侧面上,敷有一层透明的导电玻璃板,一般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简称ITO)材料制成,它作为公共电极与下基板上的众多导电微板形成一系列电场。
若LCD 为彩色,则在公共导电板与玻璃基板之间布满了三基色(红、绿、蓝)滤光单元和黑点,其中黑点的作用是阻止光线从像素点之间的缝隙泄露,它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由于呈矩阵状分布,故称黑点矩阵(Black matrix)。
2、LCD流程介绍工艺流程简述前段工位:ITO玻璃的投入—玻璃清洗与干燥—涂光刻胶—前烘烤—曝光显影—蚀刻—去膜—图检—清洗干燥—TOP涂布—烘烤—固化—清洗—涂取向剂—固化—清洗—丝网印刷—烘烤—喷衬垫料—对位压合—固化后段工位:切割—Y轴裂片—灌注液晶—封口—X 轴裂片—磨边一次清洗—再定向—光台目检—电测图形检验—二次清洗—特殊制程—背印—干墨—贴片—热压—成检外观检判—上引线—终检—包装—入库一、LCD显示基本结构和原理:一般TN型液晶显示器结构如图所示。
LCD面板技术介绍讲解LCD面板,全称为液晶显示屏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是一种使用液晶材料作为光学开关的显示技术。
LCD面板通过调节液晶分子的排列来控制光的透射,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下面将介绍LCD面板的工作原理、种类和应用领域。
LCD面板的工作原理:LCD面板由两块玻璃基板组成,中间填充有液晶材料。
液晶材料分为向列向型和向行向型两种,分别用于TN(Twisted Nematic)和IPS(In-Plane Switching)两种面板类型。
当电流通入其中的透明电极时,液晶分子会发生扭曲,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透射率。
通过在液晶屏的后面加入背光源,背光透过液晶后,通过棱镜和偏振片的选择性组合,再由前面的屏幕玻璃上的彩色滤光片调整颜色,最终形成可见的彩色图像。
根据液晶材料的排列方式和电场的作用方式,LCD面板可以分为多种类型:1.TN面板:TN面板是最常见的液晶显示技术,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和快速的响应时间。
然而,TN面板的可视角度较窄,颜色显示相对较差。
2.IPS面板:IPS面板通过改变液晶分子在平面上的排列方式来改善可视角度和色彩表现。
IPS面板具有更广阔的可视角度和更真实的颜色还原,但响应时间较较慢。
3. VA面板:VA(Vertical Alignment)面板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和更准确的颜色还原,但可视角度较窄。
VA面板还分为多种类型,如MVA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和A-MVA(Advanced-MVA)等。
4. OLED面板: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面板使用有机材料作为发光层,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和更快的响应时间。
OLED面板还具有更低的能耗和更轻薄的特点,但由于制造成本高,目前应用较为有限。
5. QLED面板: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面板是一种基于量子点技术的液晶显示技术。
液晶面板显示原理
液晶面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的显示技术。
它能够通过液晶分子的操控来控制光的透过与阻挡,从而达到显示图像的目的。
其显示原理如下:
1. 基本结构:液晶面板主要由两块平行的玻璃基板构成,中间夹有液晶材料。
液晶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液体和固体的特性,在电场作用下可以改变光的透过性。
2. 液晶分子的排列:液晶材料中的分子通常呈现有序排列的状态。
具体来说,液晶分子在没有电场作用下呈现一种有序排列的状态,被称为“向列型液晶”。
在这种状态下,液晶分子的长轴与基板平行,呈现类似柱状结构。
3. 电场作用:当在液晶面板上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会发生形变。
液晶分子的长轴会发生偏转,呈现扭曲的状态。
这种状态被称为“扭曲向列型液晶”。
4. 光的透过与阻挡:根据液晶分子的扭曲程度,光的透过性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当没有电场施加时,液晶分子呈现全扭曲状态,光无法通过;而当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会发生部分扭曲,使得光可以通过。
5. RGB像素结构:液晶面板上的每个像素点都由红、绿、蓝
三种基础颜色组成。
通过控制电场的强弱,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扭曲程度,从而控制每个像素点的透光程度。
通过调节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过程度,可以在液晶面板上显示出丰富多
彩的图像。
总之,液晶面板通过液晶分子的操控来控制光的透过与阻挡,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通过对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控制,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像。
液晶面板原理液晶面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显示技术,它的原理是基于液晶分子的光学特性。
液晶分子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分子,它具有在外界电场作用下改变排列方式的特性。
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液晶分子的排列和光的偏振控制两个方面。
首先,液晶分子的排列是液晶面板能够显示图像的基础。
液晶分子在没有外界电场的情况下呈现无序排列,不能对光进行有效的调控。
但是当外加电场作用在液晶分子上时,液晶分子会按照电场的方向重新排列,形成有序的排列结构。
这种有序排列的液晶分子能够有效地控制光的透过和偏振方向,从而实现图像显示的功能。
其次,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光的偏振控制。
液晶分子在排列形成有序结构后,能够根据外界电场的不同变化调整光的偏振方向。
在液晶面板中,通过控制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可以实现对光的偏振方向进行精确调控,从而显示出不同的图像和颜色。
这种光的偏振控制是液晶面板能够实现高清、细腻图像显示的关键技术。
总的来说,液晶面板的原理是基于液晶分子的排列和光的偏振控制。
通过外加电场对液晶分子进行排列,再通过控制电场的强弱和方向来调控光的偏振方向,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面板以其显示效果优良、功耗低、体积薄等特点,在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手机、电视、电脑显示屏等。
除了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外,液晶面板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比如在医疗领域,液晶面板可以用于医学影像的显示,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工业控制领域,液晶面板可以用于监控系统的显示,实时反映生产情况。
在交通领域,液晶面板可以用于车载显示屏,提供导航和娱乐功能。
可以说,液晶面板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原理和应用前景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液晶面板作为一种重要的显示技术,其原理基于液晶分子的排列和光的偏振控制。
通过外加电场对液晶分子进行排列,再通过控制电场的强弱和方向来调控光的偏振方向,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面板在电子产品以及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显示效果优良、功耗低、体积薄等特点使其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液晶显示的制造工艺流程班级:11115D36 :家兴摘要:液晶显示的制造工业流程可分为前段工位:ITO 玻璃的投入(grading)—玻璃清洗与干燥(CLEANING)—涂光刻胶(PR COAT)—前烘烤(PREBREAK)—曝光(DEVELOP)显影(MAIN CURE)—蚀刻(ETCHING)—去膜(STRIP CLEAN)—图检(INSP)—清洗干燥(CLEAN)—TOP 涂布(TOP COAT)—烘烤(UV CURE)—固化(MAIN CURE)—清洗(CLEAN)—涂取向剂(PI PRINT)—固化(MAIN CURE)—清洗(CLEAN)—丝网印刷(SEAL/SHORT PRINTING)—烘烤(CUPING FURNACE)—喷衬垫料(SPACER SPRAY)—对位压合(ASSEMBLY)—固化(SEAL MAIN CURING)。
后段工位:切割(SCRIBING)— Y 轴裂片(BREAK OFF)—灌注液晶(LC INJECTION)—封口(END SEALING)—X 轴裂片(BREAK OFF)—磨边——次清洗(CLEAN)—再定向(HEATING)—光台目检(VISUAL INSP)—电测图形检验(ELECTRICAL)—二次清洗(CLEAN)—特殊制程(POLYGON)—背印(BACK PRINTING)—干墨(CURE)—贴片(POLARIZER ASSEMBLY)—热压(CLEAVER)—成检外观检判(FQC)—上引线(BIT PIN)—终检(FINAL INSP)—包装(PACKING)—入库(IN STOCK)前言:在学习这门可的时候我只知道液晶是一种我们平常的见到的显示屏,从来没考虑过这种东西的制造和历史,现在我知道了液晶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因为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应用在轻薄型的显示技术上。
人们熟悉的物质状态(又称相)为气、液、固,较为生疏的是电浆和液晶。
液晶面板薄化工艺原理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液晶面板薄化工艺原理和流程。
液晶面板薄化工艺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减少不必要的组件和材料,达到减薄面板厚度的目的。
液晶面板显示原理及生产工艺液晶面板是一种基于液晶技术的平面显示设备。
其原理是利用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取向变化来控制光的透过与阻挡,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物质。
液晶分子具有两种常见的取向状态:平行以及垂直于基板的状态。
在没有外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倾向于处于混乱排列状态,不会对光进行任何影响,此时液晶面板看起来是完全透明的。
然而,当电场施加在液晶分子上时,分子将会取向并排列成一定的结构。
液晶面板通常由两块平行的玻璃基板组成,其间有一层液晶物质。
基板上被涂覆了透明导电层,并按照特定的方式划分为小网格形状。
液晶分子将在这些小网格内排列。
在两块基板之间,添加了偏振片和色板等光学组件,以调节传输光信号的颜色和方向。
当电压施加到液晶面板上时,电场会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
具体来说,液晶分子将对入射光波的偏振方向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光的透过性。
如果电场不存在,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将使得偏振片之间的光通过液晶层时,其光场与偏振角度相互垂直,从而完全阻挡光的透过。
而当电场存在时,液晶分子的取向会发生变化,使得光的偏振方向与偏振片之间的角度保持一致,从而光可以透过。
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弱和极性,可以控制液晶层中光的透过和阻挡,从而实现显示效果。
液晶面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玻璃基板准备:选择适当尺寸的玻璃基板,进行去除表面杂质和平整处理。
2.导电层制备:在基板上涂覆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ITO)。
3.光刻:使用光刻技术,按照设计要求在导电层上形成图案。
4.涂覆液晶材料:在一个基板上涂覆液晶材料。
5.取向膜制备:在液晶层上涂布取向膜,以帮助液晶分子在电场中正确排列。
6.粘合然后注入液晶材料:将两个基板粘合在一起,使液晶材料在两个基板之间形成一个薄层。
7.面板装配:在液晶层上添加色板、偏振片等光学组件。
8.封装:封装整个液晶面板,以保护其免受外部环境影响。
9.测试和调整:对完成的液晶面板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其正常工作。
液晶面板显示原理液晶面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显示设备的技术,如电视、计算机显示器和移动设备等。
液晶面板的显示原理基于液晶的光学性质和电磁特性。
液晶是一种具有类似晶体的结构的有机材料,它能够根据电场的作用改变透明度或者颜色。
液晶面板通常由两个平行的透明电极夹持着液晶分子。
这两个电极之间加上适当的电压会产生电场,从而影响液晶分子的排列和取向。
液晶分子是长而细的分子,它们会根据电场的方向倾向于排列并且取向相同。
当没有外加电场时,液晶分子的排列取决于所使用的液晶类型。
在液晶中最常用的类型是向列型液晶和扭曲向列型液晶。
当电场方向垂直于液晶分子的长轴时,液晶分子会垂直排列,这个状态在向列型液晶中被称为“初始状态”。
当电场方向平行于液晶分子的长轴时,液晶分子会平行排列,这个状态在向列型液晶中被称为“终态”。
在扭曲向列型液晶中,液晶分子在没有电场时会自然地形成一种螺旋结构。
液晶面板主要通过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来控制光的透射或反射,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分子使得面板有了两个主要的取向状态,即初始状态和终态。
当电压施加到液晶面板上时,电场的作用会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使得液晶面板在特定区域的透明度或者颜色发生变化。
液晶面板的显示原理将液晶分子的取向变化与光的偏振方向联系在一起。
光可以分为无偏振光、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等多种类型。
液晶面板通常使用线偏振光来实现显示。
当光通过液晶面板时,液晶分子的排列取向会改变光的偏振方向,使得光通过液晶面板后的偏振方向有所不同。
液晶面板通常还包括一个偏光膜,它只能允许特定方向的偏振光通过。
当液晶分子的取向改变时,光经过液晶面板后的偏振方向也会改变。
这个改变的偏振方向再经过偏光膜时,根据偏光膜的设置会有不同的效果。
在液晶面板上,每个像素都由液晶分子控制。
当液晶分子的排列取向改变时,会影响通过它的光的偏振方向。
在液晶显示设备中,有两种常见的液晶面板类型,即TN(Twisted Nematic)型和IPS(In-Plane Switching)型。
lcm工艺技术LCM(Liquid Crystal Module,液晶模组)是液晶显示器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
LCM工艺技术是指液晶模组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封装与组装、面板光学设计、后端制程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LCM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首先是封装与组装。
这是LCM工艺技术的关键环节,通过将液晶面板、驱动芯片、背光源等元件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液晶模组。
封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元件的对位精度、尺寸控制等要求,确保模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封装后的测试和QA,以确保产品质量。
其次是面板光学设计。
液晶模组的图像质量和显示效果与面板光学设计密切相关。
通过优化光学结构和调整液晶层的工艺参数,可以改善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色彩还原度等方面。
在面板光学设计中,还需要注意消除光漏、反射等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后端制程也是LCM工艺技术的重要环节。
后端制程主要包括贴合、固化、去胶、测试等工序。
贴合是将各组件粘贴在一起,将背光源、驱动芯片等固定在液晶面板上。
固化是通过加热或紫外线照射,使胶水在短时间内固化,提高生产效率。
去胶则是清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胶水残留物。
测试过程则是对液晶模组进行功能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标准。
除了上述基本工艺步骤外,还有一些先进的LCM工艺技术值得关注。
例如,柔性显示技术可以将液晶模组做成柔性可折叠的形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微胶囊技术可以将背光源做成微胶囊的形式,提高背光亮度和均匀度。
纳米分子排列技术则可以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实现更高的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LCM工艺技术是液晶模组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封装与组装、面板光学设计、后端制程等工艺步骤,可以制造出高质量的液晶模组产品。
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入柔性显示、微胶囊、纳米分子排列等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LCM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液晶显示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机遇。
TFT-LCD的基本原理及制造工艺顶岗实习报告题目:TFT-LCD的基本原理及其制造工艺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目录顶岗实习企业简介..1第1章显示产业的发展..2第2章TFT-LCD的构造与原理 (4)2.1 液晶材料及其性能特点 (4)2.2 Panel板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5)2.2.1扭曲向列(TN)液晶显示器 (5)2.2.2 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器 (5)2.3 背光源(Backlight)的结构及其原理 (6)2.3.1背光源的分类及灯管(Lamp)的构造 (6)2.3.2 背光源的构造 (7)第3章TFT-LCD的制造工序 (9)3.1薄膜晶体管(TFT)制造工序 (9)3.1.1坚膜工序 (9)3.1.2 清洗工序 (10)3.1.3 Photo 工序 (10)3.1.4 刻蚀工序 (10)3.1.5 脱膜工序 (11)3.1.6 检测工序 (11)3.2成盒/制屏的工序 (11)3.3 模块的工艺流程 (12)3.3.1偏光板贴合 (13)3.3.2 TAB 贴合 (14)2.3.3 PCB贴合 (15)3.3.4 B/L组装 (16)3.3.5 老化测试 (16)3.3.6 包装 (16)体会与收获 (17)致谢 (19)银川能源学院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企业简介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即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B6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创立于1993年4月,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数字信息显示等各类显示领域,出货量及市占率均位列全球业内前五。
BOE坚持“全球首发、技术领先、价值共创”创新理念。
2014年新增专利申请量达5116项,年新增专利申请量全球业内前列,累计可使用专利超过26000项。
截至2014年9月30日,京东方注册资本352.9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55亿元,总资产1,294亿元。
液晶面板工作原理
液晶面板,又称为液晶显示器(LCD),是一种使用液晶材料的光学显示技术。
其工作原理基于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和电场控制的原理。
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物质状态,具有单轴性和双折射性质。
一般液晶分为向列型和扭曲向列型两种,其中扭曲向列型是液晶面板中常用的类型。
液晶面板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构成层:液晶面板由两层平行的玻璃基板组成,中间填充液晶材料,形成液晶层。
2. 光的偏振:在液晶层之前的基板上,涂有垂直方向的偏振膜。
当光通过第一层偏振膜时,只有一个方向的光能通过。
3. 液晶取向:液晶分子在没有电场作用下呈现扭曲状态。
在液晶层中,涂有对齐膜,其取向方向与第一层偏振膜的方向垂直。
这种取向会将液晶分子扭曲起来,使其呈现光学各向异性。
4. 电场控制:在两层基板之间施加电场。
当电场作用于液晶层时,它改变了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使之与对齐膜的方向平行,从而取消了对光的扭曲。
这时液晶层变得透明,光能透过。
5. 光的旋转:在液晶层之后的基板上,涂有第二层偏振膜,其与第一层偏振膜的方向平行。
这样,当光通过液晶层时,它将
被旋转一定角度,从而能通过第二层偏振膜。
通过电场的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可以被改变,从而控制光的透过与不透过,实现显示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液晶材料对电场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使用电流驱动电路来控制电场的强度及方向,以达到精确控制液晶的状态的目的。
原理、生产流程概述所谓“模组”厂(LCM)其实是液晶显示器的“后段”生产过程,顾名思义,模组二字即模块组合,它共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将LCD液晶成品面板(Cell)、异方向性导电胶(ACF)、驱动IC、柔性线路板(FPC)和PCB电路板利用机台压合(其间需在太上老君炼丹炉内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才能练就火眼金睛:),第二步:接下来和背光板、灯源、铁框一齐组装成品;第三步:老化处理,经过重重检测就是我们见到的“液晶面板了”。
总之,相对于第五代面板厂那种天价的投资(动辄数十亿美元)、惊人的占地面积(起码五个足球场)和需要的无数高精尖设备(全在美国对大陆禁运之列),模组厂在技术、规模上还属于小巫见大巫的,不过能亲眼进入无尘车间也是一大快事,在进入车间前,沐浴修身是不必了,不过所有的电子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手机等均需统统枪毙。
在用图片展示整个生产流程之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吧,这能加深我们对工厂的认识。
TFT-LCD液晶屏显示原理液晶显示屏是透过硅玻璃上的电路形成电场,来驱动玻璃与滤光片间的液晶分子,在自然状态下呈并列平行排列,当电路对液晶层施加电场,液晶分子会朝不同的方向偏转,这时液晶类似于开关作用可以让光线通过,令液晶层形成不同的透光效果,从而达到显示不同画面的目的.好,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沿着生产流程来看.首先,在制造过程中,组装区和包装区所需要的“人力”成本还是相当可观,因此难怪台湾纷纷把大陆作为模组部分的首选——除接近客户外也可大幅降低成本。
生产流程详述看到液晶面板,你能明白第一步有几个元件需要压合吗?首先是异方向性导电胶(ACF)贴附:利用异方向性导电胶(可当作双面胶看待)黏附于IC 和Cell间,提供导通和粘合之功能;其次进行集成电路(IC)压合作业,目的是为了使面板线路与IC线路通过导电粒子导通,以达到电流信号流通的目的。
接下来是可挠式线路板(FPC)压合作业:FPC是软性印刷板,起连接讯号的作用,经过这一步压合我们可以使面板线路与FPC线路通过导电粒子导通以顺利连接信号.最后一步压合是集成电路板(PCBA)压合,通过这个步骤我们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使FPC和PCB的线路通过导电粒子导通,从而让电流信号流通,第二是机台压合提供一定的温度、压力通过控制压合时间,AFC可在高温下聚合硬化而将两种不同材料连在一起以提供足够的工作强度。
液晶面板薄化工艺原理和流程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the demand for thinner and lighter electronic devices has been increasing. In order to meet this demand, the thinning process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CD) has become a crucial and challenging task in the display industry.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更薄更轻的电子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液晶显示屏(LCD)的薄化工艺已经成为显示行业中至关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The thinning process of LCD panels involves several key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that contribute to achieving thinner and more lightweight displays. 液晶面板的薄化工艺涉及到几个关键原理和流程,这些原理和流程有助于实现更薄更轻的显示屏。
First and foremost,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in thinning LCD panels is the reduction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glass substrate. Glass substrates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LCD panels, and by reducing their thickness, the overall thickness of the display can b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首先,液晶面板薄化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减少玻璃基板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