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及语感教学法
- 格式:doc
- 大小:2.03 KB
- 文档页数:2
一年级的句子怎么教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教授一年级学生语文知识是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勤奋学习。
其次,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
在此基础上,我将介绍三种教授一年级学生句子的方法。
一、语感教学法在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语文,此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
语感并不是教给学生的一些具体的规则,而是一种感性的语言理解能力。
我们可以用一些简短而生动的语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感。
例如:“春风吹,大树摇。
”“落叶满地,秋风瑟瑟。
”这些语句通过简短而形象的表述,为学生带来视觉、听觉上的体验,使他们能够感知到诗意中的意境。
在交流过程中,增强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感官营造能力,掌握语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二、游戏疯法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学生们的精力和注意力往往比较分散,他们很难大量的坐在教室里听讲且学习。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游戏化的方式,来使学生更愿意学习。
例如:“看谁能口述出一句完整的句子。
句子必须有主语,谓语和一个宾语。
”“举手谁能将一个完整的句子写下来。
”这些方法通过游戏疯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这些方法可以刺激他们对语言的兴趣,使他们发展自己的语言技巧。
三、做句子练习最后,一个最传统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句子练习。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基础的句子练习。
例如:划下划线,并将主语、谓语、宾语以及其他关键词语标注出来。
“小明正在画画。
”“妈妈买了两个苹果。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同时,这些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加深知识的认识,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掌握句子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来确保学生掌握句子的知识。
无论是利用好孩子们天生的语感,还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使他们感到愉悦,或是用训练来帮助孩子逐渐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都是很实用同时也有效的教学方法。
语感及语感教学法林一苗一、甚么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和言语的敏锐的感悟。
---即进行读写听说活动时,一眼要看得出来,一耳朵要听得出来。
---语感的培养要靠长期的训练。
二、训练途径1.朗读、熟读和背诵--朗读、熟读和背诵是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古谚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就是这个道理。
--朗读、熟读和背诵要「心到、眼到、口到」。
--要注意正确、清晰、自然、生动。
2. 语境揣摩--语感除了通过熟读和背诵培养外,还可通过语境揣摩去培养。
--所谓语境,指的是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对象、场合等。
--语境揣摩,就是说在语境中去咬文嚼字,尽可能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接近作者的意趣。
--这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的那样:「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罢。
『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罢,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
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罢。
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3. 比较推敲,涵咏得切--语感的培养,一要靠美读、熟读和背诵;--二要靠语境揣摩,反复品味;--三要靠比较推敲,涵咏得切。
--凡是有成就的学者,无不推崇比较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辨别真伪与优劣。
--比较的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把作者的原稿与定稿或编辑的改稿进行比较。
--我们不妨看看鲁迅先生的《不应该那么写》一文是怎样说的︰「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
那末,不应该那一面,恐怕最好从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
」--此外,不同版本的比较,也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
--例如:《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下面的句子,左边是作者原作的句子,右边是内地语文课本编者经作者同意修改后的句子。
说说为甚么作者会同意作这样的修改?1天上的市街天上的街市2好象闪无数的明星好象是闪无数的明星3好象点无数的街灯好象是点无数的街灯4我想那飘缥的空中我想那缥缈的空中5我想那隔河的牛女那隔河的牛郎织女6那怕是他们提灯笼在走是他们提灯笼在走--又例如:《古代英雄石像》下面的几组句子,第一句是作者原作的句子,第二句是作者修改的句子。
如何培养英语语感三大方法培养英语语感三大方法1,在语音教学中渗透语感语音教学我觉得应是小学启蒙阶段的重要任务.因此,我在语音教学时,通过把好语音关,从而渗透语感.如在字母和音标教学中,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注意音标发音的细微差别,将近音字母编成绕口令,希望通过绕口令和谐的音调,明快的节奏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自然地渗透语感.2,在词句教学中深化语感在单词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已学的音标和拼读方法,先试读,在必要时给予纠正,来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教词时,将升,降调一起教给学生,遇到双音节以上的单词时,提醒学生注意重音,使学生养成习惯,以便在读语句或会话时,语调升,降比较自然流畅.句子是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人们在用句话表述一个意思的同时,会自然地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于是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便产生不同的句意.所以在句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行之有效的.在句子教学中,不是单纯强调句子语调的升降,句子重音,词语的连续等语法逻辑处理,还要加入人的思想情感.如教学:"Howdoyoudo"除了要求读起来连贯,流畅并用降调外,还应加入自己的感受,要表现出与他人第一次见面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从而深化语感.3,在会话教学中提高语感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外语教学的目的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有目的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我在自身教学时始终努力让学生在"用中学",传递给学生语言的交际的思想.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社会功能,培养小学生用外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必须从理解内容和提高学生语感入手,会话教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在会话教学中,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充分地说,尽情地表现.并且,每单元都流出表演时间,让学生自社情景,加入动作,表情和实物,进行充分交谈,以求增加会话容量,提高学生的语感.掌握9个一致,巧解短文改错1. 时态一致短文中谓语动词的时态与上下文,特定语言环境及该句的时间状语应保持呼应与一致1) Sometimes we talked to each other very well in class, but after class we bee strangers at once2) I remembered her words and calm down3) Today, it is much easier to be healthy than it is in the past.2. 主谓一致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应与主语保持一致1)Now my picture and the prize is hanging in the library.2)One evening she told me that something happened when her parents was out3)Play football not only makes us grow tall and strong…3. 平行一致not only…but also…,either…or…,neither…nor…及and, but, or等并列连词或词组连接的结构可称为平行结构。
浅议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语感的方法语感的形成,有一定的先天遗传因素,但主要是后天的培养训练,它需要经过长时期的知识积累和一系列的思维训练。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找到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积累优美的语言。
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
可见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并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作品、编者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
”这里的“优美的语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师讲解时语言应优美,能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境界,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并能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共鸣。
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满怀深情的朗读让学生深受感动,尤其是读到父亲送儿子到车站买橘子那一连串动作特写时,我特意放慢语速,声音有些沙哑,哽噎,读完之后,全班一片寂静,有几位女生眼睛红红的,鼻子不断地抽动着……他们完全进入了角色。
二是指教材选编的文章,语言本身就具有文辞兼美的特点,学生被所学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深深吸引,这样他们就能通过语言,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
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打开想象的大门启发学生想象、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在想象的画面中感悟语言,把学生带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如古诗《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讲解这两句诗时,若单纯用现代汉语去描绘,则大失其韵,不妨启发学生想象:大漠、炊烟、黄河、落日四种景物所构成的一幅大漠风光图,在想象中充分感悟语言之美。
启发学生想象的时候,电脑课件等一系列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欣赏优美的散文时可以播放一些图片、音乐,让学生在可观可感的音画世界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我在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诗时,播放了钢琴大师理查德的著作《星空》轻快优美的旋律吸引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与郭沫若在美丽的天街闲游。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随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朗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感作为语文表达和感知的重要素质,在朗读教学中也需要得到有效的培养。
本文将从什么是语感、语感培养的方法以及朗读教学如何培养语感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问题。
一、什么是语感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的内在感性把握和理解能力,它主要包括语音语调、词汇语义、语法结构、语篇组织等方面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语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来培养,其中朗读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仿读来增强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字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既是提高语音、阅读、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二、语感培养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需要采取以下的方法:1、大量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作者刻画人物与事件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知语言,进而影响其语感的培养。
因此,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选取一些适合的文学作品,通过课内外阅读进行指导,可以从字、词、句、段、篇章等方面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语言。
对于一些难懂的词句,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性地进行解读。
2、朗读课文和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验语言之美,加强语感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声朗读课文或名著,通过反复练习和仿读,加深学生对语音语调、语言表达和情感传递等方面的感性认识,提高其语感水平。
3、引导学生写作写作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练习写作,学生可以不断地深化对词语、句子甚至整篇文章的感性把握,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提高语感水平。
因此,老师可以结合课堂示范、模仿与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掌握程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1. 创设语言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使用丰富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定期组织英语角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活力和魅力,从而增加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多听多读语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听力和阅读训练。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播放英语歌曲、英语故事等方式,进行听力训练,帮助学生熟悉英语的发音和语调。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英语原版故事书、报纸杂志等,提高他们对英语单词和句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激发他们的语感。
3. 语言模仿学生年幼,模仿能力强。
在语感培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模仿训练,提高他们的语音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角色扮演、模仿英语口音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语法意识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对于提升他们的语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基本的语法知识,并结合实际语境进行练习,让学生了解句子的组成和结构,增加对语言规律的感知。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语法相关的文章和故事,培养他们对语法规则的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
5. 多样化教学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语感。
通过以上几点的努力,相信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语感,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目的。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培养幼儿语感的简单方法幼儿期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孩子的人际沟通、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幼儿园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语言教育也就尤其显得重要。
而在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教育中,要注意的不仅仅是符合教育目的,还需拟定相应的教案,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引导幼儿培养语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
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情境,感知、理解语言信息,加深对语言的认识;2.通整合与应用已有语言信息,自主输出语言,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3.通过语言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语感,在表达中感受语言的美感。
二、教学内容1.教学主题:聆听、理解与表达;2.教学内容:幼儿园的常见语言情境、关键描述词汇、语句构成及语言美感感受。
三、教学方法1.听、说和表演法:以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为主题,让幼儿透过对情境的观察,从中感知对话中的语言信息,并进行模仿、对话,提高听、说能力,培养语言敏感度。
2.图像化教学法:利用图片、幻灯片等视觉工具,让中国画、素描、剪贴等视觉艺术作品与语言结合起来,在幼儿产生创造性语言表达的同时,让他们感受视觉、语言、音乐之间的联动,增加其语言美感。
3.口语化教学法:巧妙地将儿歌、童谣、诗词等文学作品与语言教育结合起来,在幼儿通过口语表达的过程中,让他们将语言学习当作自然的表达方式,提高其口语表达水平,同时感受不同语境下语言的美感。
四、教学过程1.观察情境(15分钟):老师设计情境,如游园、野餐、散步、宴会等经典情景,让幼儿在情境中观察、攻占单词,并配合图示,尝试口头表达。
2.语言交流(25分钟):老师根据各种情境,设定问句,引导幼儿进行口语交流,鼓励他们模仿回答,尝试解释这些单词和短语,让幼儿通过交流达到对所学语言信息的理解。
3.模仿表演(20分钟):让幼儿小组合作,通过模仿表演方式展现已学的情境及单词,活动老师作为舞台监督,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表演。
4.朗读与创作(20分钟):在朗读儿歌、童谣、诗词等文学作品的同时,让幼儿尝试进行一定的口头表达,鼓励他们进行创作,体验语言的美感。
林一苗
一、甚么是语感
---语感是对语言和言语的敏锐的感悟。
---即进行读写听说活动时,一眼要看得出来,一耳朵要听得出来。
---语感的培养要靠长期的训练。
二、训练途径
1.朗读、熟读和背诵
--朗读、熟读和背诵是训练语感的重要途
径
--古谚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就是这个道理。
--朗读、熟读和背诵要「心到、眼到、口到」。
--要注意正确、清晰、自然、生动。
2. 语境揣摩
--语感除了通过熟读和背诵培养外,还可通过语境揣摩去培养。
--所谓语境,指的是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对象、场合等。
--这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的那样:「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罢。
『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罢,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
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罢。
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
3. 比较推敲,涵咏得切
--语感的培养,一要靠美读、熟读和背诵;
--二要靠语境揣摩,反复品味;
--三要靠比较推敲,涵咏得切。
--凡是有成就的学者,无不推崇比较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辨别真伪与优劣。
--我们不妨看看鲁迅先生的《不应该那么写》一文是怎样说的︰「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
那末,不应该那一面,恐怕最好从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
」
--此外,不同版本的比较,也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
--例如:《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1天上的市街天上的街市
2好象闪 无数的明星好象是闪 无数的明星
3好象点 无数的街灯好象是点 无数的街灯
4我想那飘缥的空中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5我想那隔河的牛女那隔 河的牛郎织女
6那怕是他们提 灯笼在走是他们提 灯笼在走
--又例如:《古代英雄石像》
1 j 这位英雄的像终于站在雕刻家面前了,一丝也不多,一毫也不少,正同雕刻家心里想定的模型一样。
k 这位英雄的像终于站在雕刻家面前了,真是一丝也不多,一毫也不少,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2 j 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我们是一整块。
k 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
3 j 上面那石头惊得忘记了动怒,也忘记了自己的尊严……
k 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
4 j 我们集合在一块,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