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经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9.96 KB
- 文档页数:2
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分析总结及发展建议一、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现状分析自贸区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营商环境的发展,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人才流失问题2.政府服务亟待提升3.地方保护主义问题4.法律不健全5.信用评价考核还需完善二、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优势分析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优势主要有:1.无缝衔接国际市场2.投资管理透明3.税收优惠政策4.便利的资金流通机制5.全面开放的服务业三、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发展的机遇分析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发展机遇主要有:1.外部环境趋势2.自贸区内创新型企业增长3.国家支持政策四、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发展趋势分析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发展趋势主要是:1.营商环境的国际化、规范化趋势2.科技创新所带来的趋势3.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优势4.政策体系所带来的趋势五、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发展对策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发展的战略主要包括:1.以自贸区制度创新为核心2.加强政策的创新性3.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公开性4.针对性营销,吸引外商投资5.加强对营商环境的宣传、推广案例一: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夏理财的上海自贸区导入华夏理财是全球最大的基金之一,在2014年的时候,在上海自贸区内注册,并且成为了中国自贸区第一家外资控股的基金公司。
在华夏理财导入之前,外国基金管理公司要想进入中国市场,首要考虑的就是获得人民币“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格,这需要严格过程和程序。
但是在上海自贸区内,外国基金公司可以更加便利地开设公司、资产管理、基金募集等业务,并且可以获得更加优惠的政策。
案例二:上海自贸区对保税物流中心的支持上海自贸区对保税物流中心的支持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及物流提供了重要的便利,许多企业在自贸区注册开展保税物流业务。
自贸区为保税物流中心提供的支持主要包括了更加灵活的运营、海关贸易便利化、全方位的云服务支持等。
案例三:上海自贸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营商环境上海自贸区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灵活的运作环境、更加简便的行政流程和更加完善的服务机构。
上海自贸区调研报告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于2013年设立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旨在深化对外开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作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首个试点区域,上海自贸区承载着国内外广泛的期待。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及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一、选址优势上海自贸区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毗邻全球第一大港口城市上海,地理位置优越。
这为自贸区的建设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此外,上海自贸区还享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优惠和区域配套设施的支持,为吸引国内外企业提供了便利。
二、政策改革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带来了一系列政策改革,包括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措施。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负面清单制度的引入。
负面清单制度指的是将外商投资准入的限制控制在一个“负面清单”内,除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外商投资将享受国民待遇,无需再办理审批手续。
这一政策改革的举措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投资自由度和市场准入便利度。
三、经济发展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的经济总量占上海市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19年已达到17%。
特别是在服务业方面,自贸区的金融、贸易、物流、专业服务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自贸区内的金融机构数量、贸易额和服务质量均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上海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此外,自贸区的特殊政策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人才流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跨境融合。
四、创新创业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和企业自由度的提升,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自贸区内的企业可以享受到更灵活的市场准入和金融创新政策,同时还能够依托自贸区内的创新中心和孵化器进行技术研发和项目推进。
调研数据显示,自贸区范围内的创新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创新成果也逐渐显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综上所述,上海自贸区的成立,通过政策改革、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等多方面的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现实意义及前景展望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成立背景、现实意义和前景展望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借以抛砖引玉,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径。
标签:上海自贸区;现实意义;展望;江苏;溢出效应F74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挂牌,我国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正式运营,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上海自由贸易区涵盖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港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共计面积28.78平方公里。
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从国内外发展大势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1成立背景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超过2300个自由贸易区,出口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创造超过4000万直接就业岗位,间接就业岗位6000万。
印度在过去的三年批准了500多个自由贸易区,阿联酋的36个自由贸易区对拉动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迪拜,这样一个弹丸之地,设立了20多个自由贸易区,软件、汽车、金融、医药等很多行业的贸易结算中心都包含在内。
自由贸易区已经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由贸易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相关协定相互更进一步开放市场,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成员国或地区保留了它们对贸易区外部世界决策的自由,各国或地区仍各自独立地实行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
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便属于广义的自由贸易区。
而狭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则根据《京都公约》的解释,是在一个国家境内设立的自由贸易园区,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通关监管制度。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点,它的成立不单对上海将来十年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成为推进我国对外开放、扩张对外贸易以及加强世界影响力的楷模主力军。
自由贸易区是提供给投资者离岸区域和先进商业的基础设施、具有灵活弹性的商业政策、拥有吸引力的税收及低投资、低成本的商业区。
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欧洲共同市场,创建于1958年,经历了传统古典自由港发展阶段、现代自由贸易区发展阶段、现代自由贸易区多元化发展阶段。
其基本经验是:增强自由贸易区功能整合运用合适的管理模式或体制灵活改进监管方式提供完善的法制保障。
国外传统自由贸易区业务重点是转口和加工贸易,虽然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旨有所不同,但国外传统自贸区的发展经验,可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模式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制定政策及实施策略给予启示。
经过研究国外传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近况,联系我国特色,避害就利,推进我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速发展。
摘要 (3)关键词 (3)Abstract (4)Keywords (4)1 上海自由贸易区概述 (5)1.1 上海自由贸易区简介 (5)1.2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功能 (6)1.3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6)1.4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意义 (7)2 国外成功自由贸易区分析 (9)2.1 阿联酋迪拜自由港区 (9)2.2美国纽约港自由贸易区 (9)3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思路 (10)3.1 明确自由贸易区功能定位 (11)3.2 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 (12)3.3 革新陈旧的管理模式 (12)3.4 推进贸易监管方式转变 (13)3.5 形成优惠待遇制度化 (14)4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 (14)4.1 拓展经济功能,推动我国经济升级 (14)4.2 推进改革,发挥示范效应 (15)5结论 (16)参考文献 (17)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海自贸区的基础与发展方向提要:上海自贸区建设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宏观层次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选择;微观层次的管理制度创新。
在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选择方面,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基础应当是货物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特别是转口贸易可望取得长足的发展。
除此之外,服务贸易自由化将是该自贸区试点的重头戏,其中包括金融创新方面的先行先试。
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将继续我国经济特区“试验田”的功能,对我国开放经济的发展会有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内容从提出到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文简称“上海自贸区”)在国内外市场上和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直至正式批准时过数日,上海自贸区概念股依然是股市热点,上海本地股连续走强。
上海自贸区获批落地无疑是上海市乃至全国开放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取消对华全面贸易禁运后我国政府开始研究海外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发展经验,到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到浦东开发开放,再到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中国经济特区建设至此达到了新高峰,甚至可以说是经济特区“终极版”。
决定设立这个中国大陆迄今开放程度最高的经济特区,意味着中央决策层对上海的期望定位不仅仅是“中国的上海”,而且是“东亚的上海”,乃至“世界的上海”。
那么,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内容是什么?上海自贸区建设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宏观层次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选择;微观层次的管理制度创新。
在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选择方面,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基础应当是货物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特别是转口贸易可望取得长足的发展。
除此之外,服务贸易自由化将是该自贸区试点的重头戏,其中包括金融创新方面的先行先试,特别是离岸金融业务可望获得巨大发展。
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将继续我国经济特区“试验田”的功能,对我国开放经济的发展会有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这个自贸区在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投资管理模式创新、减少和消除过度管制、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建立与试验区相适应的监管制度及环境等方面的经验,将会有秩序向全国推广。
关于上海自贸区发展状况的调查
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首个自贸区,自2013年设立以来,发展迅速。
以下是对其发展状况的一些调查:
1.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2019年上海自贸区实际使用外资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其中服务业吸收外资134.3亿美元,占比60.1%。
2. 上海自贸区的外商投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比如试点放宽股比限制、工商注册登记一窗受理等,进一步提高了外商在自贸区的营商环境。
3. 上海自贸区设立了金融和货物贸易两个板块,金融方面,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债券发行以及外汇管理等工作。
货物贸易方面,实施“一单制”改革,简化了清关手续,提高了通关效率。
4. 上海自贸区还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设立了科创板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发展。
总体来说,上海自贸区在改革开放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探索,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在营商环境、金融、贸易、科技等领域不断创新,为上海及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上海自贸区改革工作总结
自贸区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政府对外贸易和投资实行一定程度的自由化政策,以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和发展。
上海自贸区成立于2013年,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下是对上海自贸区改革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首先,上海自贸区改革工作在市场准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自贸区内外资企业享有更加便利的市场准入政策,大大降低了外商投资的门槛,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
同时,自贸区还推出了一系列便利化措施,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注册和登记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其次,上海自贸区改革工作在金融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自贸区内金融机构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推动了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
同时,自贸区还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再次,上海自贸区改革工作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自贸区推出了一系列便利化措施,简化了贸易手续和流程,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
同时,自贸区还推动了跨境电商和跨境贸易的发展,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最后,上海自贸区改革工作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自贸区推行了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法治环境,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经营环境。
总的来看,上海自贸区改革工作在市场准入、金融创新、贸易便利化和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未来,我们期待上海自贸区能够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更多的创新发展,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介绍及机遇分析➢一、中国(上海)自贸区介绍1、基本概念自由贸易园区是指一国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中在货物监管、外汇管理、税收政策、企业设立等领域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的特定区域,包括:自由港、自由经济区、对外贸易区等多种类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FTZ):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
传统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greement,FTA):是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经济体。
中国此前已经建立了与自贸区类似的六类特殊经济园区,包括保税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港区等,但上海自贸区才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
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目标经过3-5年努力,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功能创新领先、服务贸易发展充分、贸易投资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离岸业务发达、监管高效便捷、营运总部集聚、法制环境规范、行政效率和透明度良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成为我国深耕亚太,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中国经济升级起示范作用。
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域构成情况上海自贸区的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
包括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图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表1 自贸区内各区域定位➢二、中国(上海)自贸区方案背景上海自贸区也是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下突围的重要一棋。
面对中国加入WTO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国,美国要捍卫全球贸易霸主地位,采取三大步骤欲捍卫霸主地位,并逐步架空WTO:第一是在东半球,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建立TPP贸易同盟,第二是在西半球团结欧盟建立TTIP贸易同盟,第三是在全球建立PSA服务贸易同盟,而这三个同盟都把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排除在外,因此中国将面临着严峻的“二次入世”的危险。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摘要当前,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并存。
国家赋予了上海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的重大历史使命,以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国际自由贸易区为目标,带动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建设上海由贸易区将对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大胆尝试是进一步实现改革开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我国现行的相关政策还不能满足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要求。
本文以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为切入点,详尽介绍了世界自由贸易区政策的发展特点,对世界成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政策、制度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总结,针对我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政策方面存在的不足,从上海发展自由贸易区的角度,对其所需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与其作对比找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问题。
进而提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高效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区优势AbstractAt present,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world economic order is the coexistenc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state has entitled the Shanghai Free Trade Area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mission pilot, to become China's first international Free Trade Zone as the goal, driving Shanghai and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is historic opportunity of building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The established of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method to achieve furth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However, China's current policies still can not meet the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In this paper, i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ld's Free Trade Zone development policy in detail, summarized the policies of the successful Free Trade Zones in the world, and analyses the systems. By comparing the world’s successful models and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we can find out the potential problems and some shortcomings with the current policy and system. And so that we can put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which are more efficient, feasible and reasonable with our national condition.Key Words: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advantage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三、研究内容 (2)第二章自由贸易区的界定及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3)一、自由贸易区的界定 (3)二、国外自由贸易区相关理论研究 (3)(一)非均衡发展理论 (3)(二)增长极理论 (3)(三)等权主义理论 (4)第三章上海自由贸易区现状分析 (5)一、上海自贸区设立的发展历程 (5)二、相关措施 (5)(一)投资领域 (5)(二)贸易领域 (6)(三)金融领域 (6)(四)行政法制领域 (6)(五)监管税收领域 (6)三、上海自由贸易区面临的优势条件 (7)(一)口岸条件优良 (7)(二)城市环境较为优越和腹地经济潜力巨大 (7) (三)城市工业基础雄厚 (7)(四)积累了丰富的区域经济运作经验 (8)(五)丰富的人才资源 (8)第四章上海自由贸易区与国外典型自由贸易区的比较 (9) 一、国外典型自由贸易区的研究 (9)(一)迪拜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政策及经验研究 (9) (二)香农自由贸易区的研究 (10)二、上海自由贸易区与国外典型自由贸易区的区别 (11) (一)产生的时代差异 (11)(二)区位选择的差异 (11)(三)设区目的的差异 (11)(四)区域功能的差异 (12)(五)管理体制的差异 (12)(六)政策法规的差异 (12)第五章上海自由贸易区面临的问题研究 (13)一、立法严重滞后且法律体系不完善 (13)二、金融市场监管体质弱 (13)三、优惠政策不完善 (14)四、海关监管与通关效率低 (14)五、物流产业发展不公平 (15)第六章促进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16)一、国家统一立法 (16)二、改进和加强金融监管 (16)(一)谋求立法问题的突破 (16)(二)设计监管问题的解决途径 (16)(三)改进和加强资本项目下开放监管 (17)三、制定具有竞争性的优惠政策 (17)(一)税收政策 (17)(二)贸易投资政策 (18)(三)人员进出政策 (18)(四)区内消费政策 (18)(五)招商引资政策 (18)四、改进海关监管模式 (19)五、大力发展区内物流产业 (19)第七章结束语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附录 (23)第一章绪论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世界市场越来越趋于一体化。
上海自贸区发展优势与难点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它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难点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优势以及面临的难点,并给出实践导向的结论。
一、发展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上海自贸区位于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与东南亚、日韩等地区相距较近,便于开展国际贸易和合作。
2. 政策创新优势:上海自贸区率先推出一系列政策创新,如“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自由兑换人民币、税收优惠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多便利和机遇。
3. 金融创新优势:上海自贸区致力于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进一步开放。
例如,推出了人民币跨境资金管理政策,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在自贸区设立全球或亚太区总部。
4. 人才资源优势:上海自贸区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包括金融、法律、贸易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人才的集聚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面临的难点1. 体制机制创新难度:上海自贸区试图在自由贸易、金融创新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但由于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调整需要时间,导致创新的推进难度较大。
2. 竞争压力增大: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上海自贸区面临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压力。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3. 风险管控难度:自贸区的开放程度较高,也带来了一些风险。
例如,金融风险、贸易风险等都需要有效的管控措施。
如何在保持开放的同时,有效地管理风险,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实践导向结论1. 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入自贸区,政府应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确保企业能够在可预见的政策环境下进行长期规划。
2.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上海自贸区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们在自由贸易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推动自贸区的发展。
3. 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自贸区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防范金融风险和贸易风险对自贸区的影响。
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现状
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设立的重要改革创新试验区,旨在探索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自成立以来,上海自贸区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和经验,成为中国经济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推动力量。
一方面,在上海自贸区推行了各项改革开放措施,包括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吸引外商投资。
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审批,促进了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与投资环境。
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试验。
通过推行自由贸易账户制度、放开金融业外资限制、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改革,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的入驻。
自贸区内的金融创新试点项目也逐步取得突破,包括人民币跨境贷款、人民币离岸票据市场等。
此外,上海自贸区也推动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如推行了营改增、扩大了服务业开放和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减税降费等政策,加强了市场主体活力。
自贸试验区还积极开展海关、口岸等领域的创新试点,加快贸易便利化进程。
总体来说,上海自贸区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和经验。
通过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等措施,吸引了众多企业和资本的关注和参与。
这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上海自贸区现状:现实困境和突破方向在2013年9月挂牌建立的上海自贸区,迄今已走过了一年半的时间。
上海自贸区曾经被国务院和上海市政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要求其能够对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出可以复制的经验。
建立伊始,上海自贸区也经历了一段热闹,它的版图也从原有的22多平方公里扩展到了目前的120多平方公里,陆家嘴、外高桥、金桥、张江等几个浦东开发早期建立的开发区和在其后陆续开发的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保税区都已囊括其中。
但是,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是,上海自贸区离它的预期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光环正在淡化,人们对它的期望也在降低。
按照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和市长杨雄在多个场合的讲话,建立上海自贸区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它能够为上海的GDP发展增加多少贡献,而是希望通过自贸区来为政府管理市场提供新的、可以复制的模式,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外推广。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对区内企业实施的是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设立和运作的效率。
在上海自贸区开设之前,国务院曾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自贸区暂停执行《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这显现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外资进入上海自贸区内将完全按照中国所提供的国民待遇,不再设立专门针对外资的审批程序,并且在多个领域放宽了我国专门针对外资的进入领域。
但问题在于,在上海自贸区暂停执行这几项法律期间,特别是在推行负面清单制度以帮助企业减负的同时,国内其他地方也已在推进此项改革。
此项由国务院持续推进的以简政放权为目标的改革,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持续地取消和下放了5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这项改革的推进,使全国各地原来被行政审批压抑的市场活力得到了释放,但在客观上也冲淡了上海自贸区能够显示的改革成效。
这里不能不指出的一点是,上海自贸区引以为骄傲的负面清单模式虽然已经推出第二版,但它的很多内容只是将原来为国家政策限制某些资本进入的行业照搬到了负面清单之中,拓宽的空间比较有限,因此形成了负面清单过长的问题。
上海自由贸易区试验区经济效应分析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浪潮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能够发挥重要的内部和外部经济效应。
本文也是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上海自贸区建立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内部效应主要应用区域经济理论对上海自贸区建立后对周边城市的经济的影响,包括农业,工业和金融的影响。
外部经济效应主要是以中日韩之间的贸易为目标,分析上海自贸区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影响。
最后则提及上海自贸区的经济示范性效应,对我国其他地区经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借鉴意义。
其中也穿插对现状的分析以及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创造;贸易转移;经济效应一、上海自贸区概述(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2013年8月22日,商务部通报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二)上海自贸区现状概述上海自贸区建成一年以来投资企业累计2.2万多家、新设企业近1.4万家、境外投资办结160个项目、中方对外投资额38亿美元、进口通关速度快41.3%、出口速度则快36%。
企业盈利水平增20%、设自由贸易账户6925个、存款余额48.9亿元人民币(截至今年2014年11月底)。
一年多来,区内企业盈利水平同比增长20%,通过简政放权,市场空间得到进一步释放。
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透露,截至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已开设6925个自由贸易账户,存款余额达到48.9亿元人民币,自由贸易账户运行良好。
浅谈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张崇安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24期本文围绕上海自贸区的贸区概况、建立背景、功能定位以及经济影响展开论述,针对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现状,简要分析了上海自由贸易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上海自由贸易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现状(一)上海自贸区概况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在上海浦东新区挂牌成立,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集进出口贸易,保税仓储,转口,离岸贸易,混合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多功能型的自由贸易区。
《FDI》杂志评选的2012-20l3年度全球十佳自由贸易区中,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综合排名第三,充分展示了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成绩。
在经济低迷的2015年,上海自贸区的2月的出口总额也是达到了21.8亿美元,环比增长8.3%。
(二)建立背景从国内形势来看,近些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正在消失,由于制成品出口比重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实体经济持续低迷,这一系列因素都导致我国贸易条件逐渐恶化,因此急需调整贸易产品结构。
加之过去长时期形成的行政体制僵化,对市场的管制严厉,导致资本运行效率低,国内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客观上需要建立自由贸易实验区,通过贸易、投资、行政等领域的先试先行来探索出适合我国经济增长的新路径,而国际贸易发展繁荣的上海则成为试点的最佳选择。
此外,从国际贸易格局来看,由于缺少深度合作的手段和制定规则的话语权,多年来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都处于被动境地。
因此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也就成了我国顺应国际贸易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二、上海自由贸易区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海关监管与通关效率低海关的现今对一般贸易进口货物验放的做法是先税后放,各种手续都在口岸现场完成,由于大量货物的进出口,形成了“口岸瓶颈”。
致使海关通关效率不高,监管困难。
再者,海关与商检的监管分离,货物的进出口由海关和商检分门把守,企业报关时,同样的内容要填写两次,分头报送,两个部门分头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