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走进细胞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2. 细胞的生命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吗?2.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3. 引出课题:走进细胞。
二、新课教学1. 细胞的结构(1)展示细胞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
(2)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
(3)分析细胞结构的功能。
2. 细胞的功能(1)讲解细胞的生命活动:代谢、生长、分化、繁殖等。
(2)举例说明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细胞结构图。
2. 让学生分析细胞在生物体中的具体作用。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
2.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
2. 提问:细胞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二、新课教学1. 细胞的代谢(1)讲解细胞的代谢过程: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2)举例说明细胞代谢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 细胞的生长与分化(1)讲解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过程。
(2)举例说明细胞生长与分化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细胞代谢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 让学生讨论细胞生长与分化对生物体的影响。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细胞的代谢、生长与分化。
2.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五、布置作业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细胞在生物体中的具体作用。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使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
走进细胞教案—修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细胞模型,了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3. 帮助学生认识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
3. 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细胞膜的保护和物质交换、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存储、细胞质的代谢活动、细胞器的特定功能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利用细胞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结构。
3. 分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细胞模型和图片。
2. 分组讨论的准备。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细胞,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组成部分,讲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3. 观察:让学生观察细胞模型,了解细胞结构。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和作用,并汇报讨论结果。
5. 总结:概括细胞的重要性和作用,强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6. 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细胞的发现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对细胞的研究过程。
2. 介绍细胞学说的建立,使学生了解细胞学说的意义和影响。
七、案例分析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细胞在疾病治疗和生物科技方面的应用。
2. 讨论细胞治疗技术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和挑战。
八、实验操作1. 安排细胞观察实验,让学生亲手制作细胞模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切片,了解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九、课堂互动1. 开展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细胞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第1课走进细胞【复习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的异同点。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基础回顾】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即使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只有依赖才能生活。
(2) 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能、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的复杂的生命活动。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共分9级层次,依次为:细胞、、器官、系统、个体、、、生态系统、。
(2)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
(3) 多细胞植物没有层次。
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既是层次,又是层次。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不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分类依据:有无。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3)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二者都具有、、等。
5.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和。
(2)其要点为: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发育而来,并由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又对与其他细胞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中产生。
(3)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和的过程。
6.显微镜使用的四步分为、、、。
取镜安放对光观察7.对光时要“三点一线”即:、、为一直线,直到有一个____的视野。
对光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用观察,此时调节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象后,再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转动换上高倍镜,再调节直至物象清晰。
【重点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①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真核生物,又不属于原核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 )构成②病毒营寄生生活只有在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现象。
根据宿主不同,可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细菌病毒(如T4噬菌体)。
《走近细胞》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o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o掌握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观察并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形态。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实验操作和显微镜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认识到细胞研究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准备•细胞结构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显微镜及细胞样本(如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等)。
•实验操作指导手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展示一些细胞结构的图片,引出细胞的概念和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细胞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新课讲解o介绍细胞作为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强调细胞的重要性。
o讲解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o介绍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如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物质交流等。
3.实验操作与观察o教师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样本。
o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等样本,记录并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形态。
o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小组讨论与分享o学生分组讨论他们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和形态,以及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o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5.总结与提升o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o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研究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6.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生物走近细胞优秀教案
目标: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描述细胞的基本特征和
功能。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描述细胞的各种功能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含着生物体内各种生物活动的基础。
我们今天要
一起来探索细胞的奥秘。
2. 提出问题:你知道细胞是什么吗?细胞有哪些结构和功能?
二、探究(15分钟)
1. 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核、质膜、细胞质、细胞器等。
2. 学习细胞的功能:细胞的营养功能、呼吸功能、运输功能、排泄功能等。
3. 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并讨论各部分的功能。
三、总结(10分钟)
1. 请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 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四、延伸(10分钟)
1. 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了解细胞的更多相关知识,并和同学分享。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自行查阅资料,撰写一篇关于细胞的文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描述细胞的基本
特征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注重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知识的应用和延伸。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
高中生物教案走进细胞
学科:生物
年级:高中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生命周期;
4. 能够分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2. 细胞模型或图示;
3. 实验设备(显微镜等);
4. 活动工作表。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重要性。
2. 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5分钟):
通过PowerPoint或细胞模型,介绍细胞的主要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及其功能。
让学生了解细胞内各个结构的作用。
3. 实验探究(20分钟):
安排学生观察活的原生细胞和培养的真核细胞的样本,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并进行比较。
让学生体验到细胞的微观世界。
4. 课堂总结(10分钟):
总结细胞的重要性及其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制作细胞模型或写一篇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小论文,加深对细胞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深入了解细胞的微观结构,提高其观察和思考能力。
生物必修一《走近细胞》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一《走近细胞》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生物必修一《走近细胞》教案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方面1、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三、小结: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八、布置作业基础:1.病毒没有结构,只有依赖才能生活。
2.在你和父母之间, (细胞)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
胚胎发育与细胞、有关。
3.HIV是病毒的缩写,它可感染人体的细胞,导致人体的降低。
细胞受损会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上述1、2、3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
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多细胞生物依赖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 → → →→ → → → 。
其中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多细胞植物没有层次。
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既是层次,又是层次。
5.种群是指在内,。
群落是指内中的集合。
生态系统是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6.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是: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的目标,看清后将要观察的物象移至,转动换上高倍镜,调整和使视野明亮适宜,再调节直至物象清晰。
变式训练:1、流感病毒和HIV的生存和复制繁殖的场所必须是 ( )A、无机环境B、富含有机质的环境C、生物体内的细胞间质D、生物体的细胞内2、以下表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 ( )A、个体→细胞→种群→生态系统B、细胞→种群→个体→群落C、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D、细胞→个体→种群→群落3、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C、细胞内的生命大分子没有生命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4、在一颗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5、以下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高中生物走近细胞课程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认识细胞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3. 掌握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4. 培养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3. 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教学方法:1. 概念讲解结合示例演示。
2. 组织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3. 视频资料展示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概念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并具有自主生长、代谢和传承遗传信息等功能。
2. 示范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让学生实际操作,感受细胞的微观世界。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细胞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加深对细胞内各器官的理解。
第二课时1.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展示真实的细胞内部结构与功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细胞的细节结构,加深对细胞特征的认识。
3. 知识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细胞的理解。
教学反馈:1. 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2.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教学资源:1. 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相关视频资料和图片。
3. 细胞结构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
评价方法:1. 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教学,最终评估学生对细胞的理解程度,总结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整理(精品)第一章走近细胞1.1 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知识结构生命活动离不细胞细胞从生物圈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决方法](1)通过分析SARS病毒的结构组成,得到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2)通过4个实例的分析,得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3)以一只龟为例,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解决方法]同上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示法六、教具准备相关图件七、学生活动1、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病毒的知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2、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回答相关问题,从具体事例上升到普遍意义,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八、教学程序[问题探讨]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在我国流行爆发,部分城市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商业停业的现象,很多与非典患者共同工作和生活的人被隔离在家。
为什么人们对非典这么恐惧呢?教师展示SARS病毒的结构示意图,SARS患者肺部的X光照片。
1、结合初中所学病毒的知识,你认为SARS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2、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3、SARS病毒主要侵害了人体哪些部位的细胞?4、如果离开了活细胞,病毒能够很好地生活和繁殖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总结: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过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贮存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这就是病毒的生活和繁殖。
SARS病毒主要侵害人的肺部细胞,使人发生呼吸困难而死亡。
高中生物走进细胞教案
时间:90分钟
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细胞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细胞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探究兴趣。
2. 探究细胞的基本结构(25分钟)
- 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细胞结构
-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
- 教师给出细胞的基本结构答案并进行讲解
3.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
- 学生观察并描述细胞膜的结构
- 学生讨论细胞膜的作用
- 以实验或模拟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探究细胞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
4. 细胞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30分钟)
- 学生分组探究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 学生通过展示或报告的形式,分享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 教师评价学生的报告,并加以补充和讲解
5. 总结和检测(10分钟)
-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总结
- 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测对细胞知识的掌握程度
- 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进行个人总结和反思
6. 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包括观察细胞结构的图片、查阅相关资料等。
教学工具:PPT、实验器材、细胞结构图片、小测验题目
评价方式: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展示和报告,以及小测验的成绩。
高中生物走进细胞整章教案年级:高中科目:生物学教材:《高中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2. 理解细胞的功能和生命周期;3. 掌握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4. 培养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研究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细胞的结构图和相关视频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3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组成;2. 分析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3. 讨论不同类型的细胞有何不同的结构特点。
三、细胞的功能和生命周期(30分钟)1. 探讨细胞的功能,如新陈代谢、细胞分裂等;2. 分析细胞的生命周期,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3. 讨论细胞在生长、分裂和修复中的作用。
四、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2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如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等;2. 讨论这些概念和术语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五、活动和讨论(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模拟活动,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引导学生讨论细胞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作业安排:1.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 准备一个小组讨论或展示关于细胞的主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生命周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和研究精神。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细胞内部的机制和功能,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细胞生物学知识。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课标解读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原因简单了解即可。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可结合图片来识记。
3.生命系统中各个层次间的关系及各层次的判断是本节重点,应通过讲练理解和掌握。
●教学地位在高考试卷中涉及本课时的知识点的命题相对较少,但从课程编排的角度上,它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节课,担负着初高中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任务,即绪论课。
如何使学生产生对本模块的学习,甚至整个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要解决的首要目标。
●教法指导1.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功能,因此了解某生物应先弄清生物体的结构,然后再剖析其生理过程及生理功能。
如SARS病毒、HIV病毒的结构→生活增殖等→总结其危害。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课时的难点。
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图片如P5龟的生命系统层次,提出问题如生命系统包括哪几个层次?从小到大如何排列?继而拓展延伸如把龟换做大肠杆菌或一棵白杨树呢?课前自主导学的知识2,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多样性,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1.给你一滴水,在显微镜下你可看到很多的物体,你如何判断它们是不是生物?2.能用富含有机物的液体去培养流感病毒吗?3.诗词“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里描述的水稻和稻田里的青蛙隶属的生命系统层次相同吗?●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探究:①阅读教材P2~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及思考交流1”;②阅读教材P4~6完成“【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及思考交流2”。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中的一种或两种设问方式导出课题。
⇒步骤2:建议通过提问板书如以窗外的一棵常见植物为例写出其所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等。
⇒步骤3:采取抢答方式完成【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的“问题导思”并指出“并非一切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引入新课(二)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小结课后练习教师活动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
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冠状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
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提出问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
小结:(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
(举出一些实例)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关系。
(以一只龟为例分析)单一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
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问题: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在细胞内)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阅读资料并讨论:(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镊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4:例如疟疾、非典感冒等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生物系统的层次性、以及尝试分析后面几个层次作为生命系统的原因。
高三生物走近细胞教案(5篇)高三生物走近细胞教案篇1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共9个月左右时间。
时间跨度长,重在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复习中把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通过阶段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要求学生做到每个考点过关。
1、复习安排:在第一轮复习中一般不进行跨章节复习,但针对有联系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局部知识点的整合。
如在复习有丝分裂时,我与减数分裂进行比较学习,就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染色体行为特征、两种细胞分裂图形判断加以重点讲解,而在复习减数分裂时则侧重精、卵细胞形成过程不同点的比较、与遗传学三大定律内在联系等方面,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减少复习过程中的重复性。
2、复习策略(1)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生物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2)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高三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拓展和深化。
在复习中要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
(3)营造良好的复习心理环境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缓解其压力,要给学生以更多的关爱和耐心。
3、第一轮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考试的情况分析,暴露出一些问题:(1)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第一轮复习即将结束,各知识点能做到基本掌握,但仍是孤立的、零散的,在解决综合题(如实验设计题)时失误较多。
《走近细胞》教师教学实施方案授课年级高一课题第1单元走近细胞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目标解读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掌握高倍镜的使用方法;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识记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重点重点: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2.高倍镜的使用。
难点难点: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1.PPT演示:病毒的种类、增殖等的资料,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概念模型图,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课前病毒、细菌、蓝藻的结构示意图,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比较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图解及准备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板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相关的问题及答案等。
2.材料用具:显微镜课程导学建议教师可通过播放病毒、细菌、蓝藻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不同基本结构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强调细胞是最微小的结构层次,教学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通过分析细菌、蓝藻的基本结构,借助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建议胞,指导学生了解细胞的多样性,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及高倍镜的使用方法;通过对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图解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掌握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理解建立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程序学习内容时间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1.PPT演示:病毒的种类、增殖等的资料1.观看PPT演示的内容,和病毒、细菌、蓝藻的结构示意图。
揣摩教师的教学意图,努力PPT演示2.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走近细胞。
找出所展示内容之间的关图片及问3.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细胞”进行遐联。
题和答案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min想,4.PPT演示问题,如:2.思考问题。
①若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①若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两大类,可怎两大类,则可分无细胞结构样分类?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第一章走进细胞的引入,让他们体会一下学习细胞的好处。
〖板书〗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生答师提示〗1. 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
〖板书及问题〗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思考与讨论〗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
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小结〗让学生思考之后看第四页第一二段。
(第一课时完)
〖复习引入〗略。
〖板书〗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问〗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那些层次?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思考与讨论〗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
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
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
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
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
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小结〗略
〖作业〗课后练习一二题。
〖答案〗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2)种群层次;
(3)群落层次。
拓展题1.提示:不是。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
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