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应对措施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发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工业事故、环境污染等。
这些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严重性,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失。
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和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突发环境事件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突发性:突发性是突发环境事件的最显著特点,意味着这些事件通常在短时间内发生、发展并造成重大损失,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的预警能力和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不可预测性:某些突发环境事件如地震、飓风等天灾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其发生时间和地点,在这种情况下,应急监测和应对措施更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来迅速应对。
3. 严重性:突发环境事件通常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它们可能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面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应急监测和应对措施,以期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更加迅速、科学、有效地应对和减轻损失。
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是指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实时、准确、全面的监测和数据采集工作,通过监测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应急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 实时监测:建立实时监测体系,通过传感器、监测站点等设备对环境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
2. 数据采集:及时采集、整理并传输监测数据,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快速、精准的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预警信息。
4. 预警发布:在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向相关单位和个人传达风险信息,提醒和引导大众进行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需要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设备,加强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体系,确保监测工作在全方位、立体化的情况下展开,以迅速、全面掌握突发环境事件发展的动态。
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措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在短时间内突发的、导致环境污染的事件。
这类事故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应急监测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急监测。
首先,应当实施现场监测。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派遣专业人员到事故现场进行监测。
这些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环境监测技术和应急处理经验,能够迅速评估事故的性质、范围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监测。
其次,应强化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等多个环境要素的监测系统。
在事故发生前应确保监测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以便在突发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监测工作。
第三,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发布。
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监测数据,并通过媒体和网络进行信息发布,向社会公众公开事故发生的原因、范围、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信息,以便公众了解事故的真实情况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第四,应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根据监测数据和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对事故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发布环境污染预警,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第五,应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评估。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得到控制后,应迅速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受污染的生态环境。
同时,还应进行环境恢复评估,评估环境恢复的效果,为后续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现场监测、强化监测网络、加强信息共享和发布、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以及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评估等措施,可以及时了解事故的情况,预测事态的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降低事故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危害。
浅谈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监测的质量控制摘要: 由于突发事件的特殊性,在对突发性水污染实施监测时,除要求监测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应急监测能力,在污染发生的第一时间实施监测外,还要求监测机构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监测质量,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准确和公正,为相关决策机构提供及时准确的水质信息。
关键词:水污染突发性应急监测质量控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除了因日常污染物排放引起的水污染外,因事故引发的突发性水污染也越来越多,如松花江的硝基苯污染、北江的镉污染等都属于突发生水污染,对当地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威胁了城市的供水安全,甚至影响了国际关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的水环境监测仍然以常规监测为主,地点固定,监测频率低,监测项目多,以反映河流总体水质状况为目的。
随着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和突发性水污染越来越多,将对水环境监测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由于突发事件的特殊性,在对突发性水污染实施监测时,除要求监测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应急监测能力,在污染发生的第一时间实施监测外,还要求监测机构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监测质量,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准确和公正,为相关决策机构提供及时准确的水质信息。
1、突发生水污染应急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突发性水污染的后果严重,影响面广,处置艰难,监测工作对及时掌握污染情况,准确预测污染进程,正确实施污染控制,切实保障用水安全都非常重要。
由于监测结果将直接影响决策,影响事件的处置效果,甚至影响到责任的追究,在时间紧、任务重、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控制监测工作质量,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准确和公正可靠。
2、常规质量控制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监测的质量控制基本工作怀常规监测相似,主要体现在监测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如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和维护,标准特质的储备和检验,试剂和用品的准备,人员培训和环境清洁等,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培养良好自觉的习惯,保证各项质量控制工作的正常开殿。
关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应急监测的作用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凸现,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前提,更是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时间的关键所在,是事故处理处置中的重要环节。
提高应急监测技术,做好应急监测,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并对应急救援起到技术支持。
目前,国家在大力重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处置工作的同时,对应急监测也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但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对应急监测的要求,还是与发达国家应急监测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充分认识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重要作用,提高应急监测水平十分重要。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应急监测;分析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是势在必行、极其重要的。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提供了准确的科学数据,对保障环境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时、有效的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状况,准确测定污染环境危害成分和程度,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因其发生的偶然性、突发性,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与一般环境污染事故相比,发生突然、影响大、瞬时或短时间排放大量污染物质,所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极为严重。
在诸多的环境污染事故中,危害性最大的就是突发环境事故,也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危害最大的。
一方面,因为突发污染环境事故没有事先预警,准备不足,导致事故所产生的危害更大,另一方面,突发性环境事故会给人们带来直接危害,破坏生态环境,制约生态平衡,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健康。
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许多生产厂家直接排放化工废渣,危害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造成许多大量的环境污染事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制约着生态平衡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有效地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对环境和人们的危害越来越重要。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及产生原因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在极短时间内激烈“扰动”,即发生“瞬态局部严重污染”,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它是指:非正常的、不可抗拒、在时间、地点、场合、排污方式、排污途径、排污种类、数量、浓度等均难以预料的环境污染事故,显现的频率很小,但危害极大。
年份事故情况危害1984.12印度博帕尔市美国碳化公司农药厂430t氰酸甲酯泄漏6400人中毒死亡13.5万人受损害20万人被迫迁移1986.4.26前苏联(现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爆炸203人受到大剂量照射31人死亡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1989.3.24美国阿拉斯加的王子海湾一油船搁浅原油泄漏3.8×104吨数千公里海岸受污染几十万只海鸟死亡1993.8中国深圳清水河不安全品仓库爆炸摧毁7座仓库、2800多吨化学品大火持续16h爆炸中心炸出两个深9m、直径20m的大坑15人死亡表10-7是1962年到1987年95个国家化学事故资料统计。
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1)、生产事故:在化工、石油、煤炭、医药、核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使用、生产极毒化学品、易燃易爆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由于不遵守操作规程或设备、管、阀分裂造成有毒物、放射性物质泄漏、燃烧爆炸等事故。
(2)、贮运事故:有毒有害物品在贮存过程中,发生贮罐腐蚀、破损、仓库火灾、爆炸等事故;不安全品在运输或输送途中,发生沉船、翻车、输送管道泄漏或爆炸、燃烧等事故。
(3)、自然祸害:地质、台风、龙卷凤、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祸害造成工厂、仓库倒塌、船只沉没,车辆顷翻,假如伴随不安全品流失,将引发恶性环境污染事故。
(4)、人类战争:包括二类,一是战争破坏工厂、仓库、设施、油田、输油管道等;二是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核武器、生化武器等所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和特征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1)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因生产、使用、贮存、运输、排放不当导致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发的污染事故。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措施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时有发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其进行应急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体系要实现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体系。
这包括环境监测站、在线监测设备、移动监测车辆等。
环境监测站应该覆盖城市、工业园区、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能够实时监测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情况。
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区域也需要加强监测覆盖,确保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监测数据。
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监测车辆,能够在事故发生后快速到达现场,进行现场监测和采样分析。
二、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往往发生突然,对于监测部门而言,需要有一套快速响应机制。
这包括预先建立好的监测方案、监测流程和协作机制。
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明确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
监测流程包括监测站点的选择、数据采集的流程、信息传输的流程等,要做到快速、准确、全面。
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也十分重要,要建立好应急响应的协作联系,互相配合、沟通畅通,确保应急监测的顺利开展。
三、提前储备应急监测设备和人员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需要提前储备应急监测设备和人员。
监测设备包括各类现场监测装备、采样器材、分析仪器等,要保证设备齐全、功能完好。
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监测人员,这些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监测设备操作流程,能够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投入监测工作。
在平时,还需要进行模拟演练,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应急响应能力。
四、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监测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需要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年第11期水生态文明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研究及应急体系建设王贞珍1,宋瑞鹏1,韦诗佳2(1.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南郑州450004;2.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3000)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突发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同时对饮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文章通过分析突发水污染事件的特点、类型以及流域管理机构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职责、流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应急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原则,对构建流域机构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应急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流域;重大;突发水污染;应急体系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853(2023)11-0012-021突发水污染事故特点1.1发生的不确定性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强的意外性和偶然性。
事故爆发的时间、规模、因素和影响都不能提前预知,不受人为控制。
一旦爆发扩散速度快、破坏性会迅速释放,很难进行预测与控制。
因此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不确定性。
1.2成因复杂突发水污染事件常见的有溢油事故、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和废污水排放等多种类型。
造成污染的因素也具有多样性。
另外,突发水污染事件的表现形式也多样化,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后还可能继续发生各种次生污染。
总体来说,突发水污染事件涉及的污染物成因复杂,难以预计。
1.3监测困难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旦发生,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明污染物质种类、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为后续处置和反应提供重要指导作用。
但是由于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成因复杂性,且现场条件一般都很恶劣,加之污染物种类不明确、现场快速监测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应急监测往往需要多种采样手段联合使用。
1.4处置长期突发水污染事件涉及的污染因素众多,目前人们掌握的突发性事件的监测技术、处理方法有限,也给事件的应急处理、处置带来了困难。
1引言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行业的规范,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体系建立、人员配备、技术升级、设备优化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问题,制约着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健康发展。
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2.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概念分析在当前的环境污染事件中,不难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严重程度最为激烈。
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势必会造成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损失。
相比传统的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往往来势凶猛,其控制难度也较大,后期在进行处理时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同时,其造成的污染破坏也很难弥补。
常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可根据发生原因、主要污染物性质和事故表现形式,分为七类生产事故,即有毒有害污染事故,毒气污染事故,爆炸事故,农药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油污染事故和废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
2.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有关特征分析2.2.1多样化的形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表现形式多样,具体来说,事故发生时,其污染物排放的形式不一而同,不局限于气体、液体、固体等常规形式,还需要考虑到放射性因素。
基于污染因素的复杂性,其表现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2.2.2突然性突发性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最为鲜明的一个特征,其往往以迅猛的态势发生,具有明显的不可预测性,这种不可预测性也进一步加剧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难度[1]。
2.2.3严重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严重性特点进一步说明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一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其对于生态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也会影响周围区域的人类经济生产活动,甚至会造成人员生命财产损失。
2.2.4复杂性相比于传统的、一般性的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复杂程度也较高,涉及的污染因素也较多,给后期处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在后期事故处理中,有关人员必须做好导致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因素的分析,进而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去处理。
探讨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
应急监测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对环境污染物进行监测,为环境事故应急管理机构
及时制定应对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和评估应急效果提供依据。
应急监测的重要性在于它可
以迅速、准确地了解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变化趋势,及时采集数据并及时发布信息,为事故处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1. 预警与监测
应急监测通过对社区、污染源周边等关键区域进行常规监测,实施预警与监测,及时
发现污染事故的发生、扩散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做到早发现、早监测、早预警,
为事故处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参考。
应急监测预警主要通过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以及人
工监测手段进行。
2. 应急响应
当污染事故发生时,应急监测及时调取预警系统数据,快速响应污染事故,对环境污
染物进行紧急监测、采样分析,确保及时掌握环境污染变化趋势,以便达到事故响应要求。
同时,应急监测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判断污染物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控
制污染物扩散。
3. 评估
应急监测可以对事故后的环境污染物进行长期监测,评估污染的影响范围、程度和危害,并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日后的环境治理工作中,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应急监测能够提
高事故响应速度,保障污染物扩散的及时控制;能够提供污染监测数据和信息,便于事故
后的环境评估及治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提高环境事故应急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为保护人
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探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无法预测到的环境污染事件,通常由于意外事件或人为失误引起。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应急监测对于及时发现事故、减少损失和处理事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进行探讨,包括监测技术、监测体系建设以及监测结果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希望能够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和应对提供参考。
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重要手段,包括气体传感器、水质传感器、土壤传感器等。
通过传感器的布设,可以实现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实时监测。
传感器技术的优势在于实时性强、覆盖范围广,能够快速监测到事故发生后环境中的变化情况。
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手段,具有广覆盖、无接触以及高时空分辨率等优点。
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空中航拍等方式快速获取受污染区域的信息,为应急处理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3. 在线监测技术在线监测技术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监测系统,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中心并进行实时分析处理的手段。
通过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物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为应急决策提供支持。
以上几种技术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主要手段,它们在监测速度、准确性、覆盖范围等方面各有优势,并且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应急监测体系。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作。
政府在监测体系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应负责制定监测标准和规范,进行监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并组织开展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分析处理工作。
企业应负责建立监测设施,开展污染物排放的自动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时报送给有关部门。
科研机构则负责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监测体系的升级和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
摘要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污水没有科学的、合理的固定的排水渠道,还有是因为在运输、储存、使用一些化学药品时,不注意运输、储存、使用的方法,对水体造成突然地污染和一些不可控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社会的淡水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在最近几年,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概率很大,但是国家对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还有一些不够成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应急监测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工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有了非常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但是随着这些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因为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人们的生存环境的好坏,对保障国家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
但是我国的环境问题特别的严重,再加之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频繁的发生,就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1 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
1.1 爆发突然性
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经常是突然爆发的,没有任何的征兆,时间也不固定,让人们防不胜防,并且污染事故往往影响较大。
由于事故爆发的突然性,导致人们在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和补救措施,同时也给应急监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1.2 形式多样性
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涉及生活中的各种行业,而且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例如,在进行化学药品的储存、运输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还有化学品的爆炸等形式,所以说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形式多样性的特征。
1.3 事故的危险性
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往往涉及的因素有很多,而且爆发时液体的排出量很大,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主要是事故发生的比较突然而且危害比较大,所以要提高警惕加强监管。
1.4 危害的严重性
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一般发生的比较突然,所以会在非常短暂的时间排放出很多的有害物质,工作人员很难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就极易导致突发事故产生严重的后果,严重干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1]。
2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概念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就是在发生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监测人员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查清楚环境污染的范围和程度、种类,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采取合适的监测手段。
这就是为了及时的处理环境污染问题,降低污染的范围和事故的损害程度。
依据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的情况,把污染事故监测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在已知污染物质的来源和种类的前提下,对污染物质的污染范围和程度进行监测;第二类是在污染物质种类已知的前提下,对污染物质的污染范围和程度进行监测;第三类是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对污染物质的污染范围和程度进行监测;第四类是污染源已知的前提下,对污染物质的污染范围和程度进行监测。
3 应急监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3.1 应急监测的现状
我国的应急监测起步比较晚,与西方的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发生越来越多,引起了政府的重视。
我国的工作人员对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还是不能够完全处理掉所有的突发性事故。
国家为了更好地解决各个地区的突发性事故,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根据当地的具体的情况制定了应急方案、应急手册等。
这些都可以对突发性的水体污染事故做到应急的监测[2]。
3.2 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应急监测技术发展相对较慢,所以在水体事故的应急监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主要的表现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技术不规范,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对速度、准确性、科学性的要求很高。
但是在处理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时缺少技术规范性,在进行突發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时没有专用的技术手段和技术规范。
第二是缺乏迅速的反应能力,因为相关的部门和群众缺乏环保意识,所以在突发性的污染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导致错失最佳监测时间,并且国家现阶段没有充足的应急监测资源。
4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处理措施
4.1 启动应急监测
在发生了环境污染事故时,应急监测指挥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启动应急监测,尽可能地了解事故的原因,污染的种类等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调动人员,按
方案启动应急监测工程程序。
4.2 准备应急监测
在接收到指令后,监测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好监测的设备和人员到达现场。
对现场进行勘察时,详细记录现场的情况,详细了解污染的相关问题。
结合调查结果向上级反馈信息。
4.3 设计应急监测方案
根据应急监测提供的数据和情况,制定应急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有确定监测的项目、选择监测分析的方法、选择仪器设备、确定防护的设备[3]。
5 结束语
我国的突发性水体污染应急监测水平在逐渐提高,对突发性的问题的解决能力提高了很多,本文对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现状和措施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国家只要不断地完善突发事故的应急监测,这样就会降低突发性水体污染事故的危害,减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尽可能地保护淡水资源,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滨.探讨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J].能源与环境,2017,(06):69-70.
[2] 朱淑香,孙武堂.浅谈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的作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17):270.
[3] 赵勇.浅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07):2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