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电子化应用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51
银行信息系统概述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了资金存储和管理、贷款和融资以及支付结算等多元化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也逐渐引入了信息系统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本文将就银行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应用进行概述,并对其运作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一、银行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银行信息系统是银行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构建的一套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系统。
它集成了银行机构内外部的数据资源和业务流程,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手段,实现了银行业务的高效运行。
银行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管理:银行信息系统可以帮助银行实现资金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包括现金流预测、存款管理、贷款管理以及资金结算等。
通过系统的自动化处理,银行可以更好地管理资金流动性和风险。
2. 业务处理:银行信息系统提供了各类业务的支持和处理功能,包括开户、存取款、转账、支付结算、贷款审批等。
系统可以实现业务的快速办理和准确记录,提高了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3. 风险管理:银行信息系统具备风险监控和管理的功能,可以通过实时的数据分析和报警机制,识别和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
系统还可以提供合规性监管和内部控制的支持,确保银行业务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4. 数据报表和分析:银行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业务数据生成各类报表和分析,为银行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管理者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了解银行的运营状况和业务发展趋势,进而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二、银行信息系统的应用与运作银行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包括前端终端设备、后台数据中心和各类应用系统。
整个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1. 前端终端设备:银行信息系统的前端终端设备包括银行柜台终端、自助设备、手机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等,用于实现客户与银行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实时业务办理。
客户可以通过各类设备查询账户余额、办理转账、申请贷款等业务,提高了银行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栏目编辑:梁春丽E-mail:********************2021年·第2期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分期付款业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监管要求的不断趋严,工行专项分期业务面临经营转型压力。
转型内容涉及以下3方面:一是从传统的线下受理、后台审批模式向线上受理、线上审批转变,亟须搭建有受理环境的客户经理端系统;二是从传统的人工材料核验、人工审批向金融科技工具智能核验、大数据模型自动审批转变;三是从传统的事后监督、风险预警向实时监督、动态监测的新型贷后风控要求转变。
这就对目前的专项分期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原有工行专项分期业务,如车贷、车位、家装等,业务流程包括资料受理、开卡授信、消费扣款、消费转分期等繁复环节,主要采用手工流程管理,信息系统负责处理单项业务操作。
从银行端角度看,该传统模式存在大量的数据录入和资料整理工作,客户经理负担较重;业务流转依赖纸质材料,业务周期漫长,业务审批不确定性大;存在信息孤岛,无法借助外部数据对贷前、贷中、贷后进行风险管控;客户经理难以了解审批进度;审批人员难以全面管控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业务数据统计分析难度大。
从客户角度看,办理一笔分期,需要反复跑车商或者银行网点;客户从产生购车需求到实际完成分期所需时间周期长,导致分期意愿降低;无法实时答复是否获贷,无法决策是否购车。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受理、审批、消费、分期的一体化流程管理系统,封闭交易流程,减少人工操作环节,既能提高业务效率,也有助于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一方面,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渠道,引入移动客户端、合作方接入系统,实现经销商、工行客户经理与银行端业务操作实时对接,加快贷款审批速度及缩短放款时间,为客户群体提供快速、便捷的分期金融服广东工行e分期电子化管理平台应用和实现■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金融科技部课题组摘 要:大传统专项分期业务,因为涉及授信及抵押流程,需要录入大量数据及整理资料,存在业务流转周期长、风险管控困难、客户体验差等问题,广东工行e分期电子化管理平台针对分期业务上述痛点,提供了可行方案。
栏目编辑:梁丽雯 E-mail:liven_01@67《中国人民银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规范》的应用实践与体会■ 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 康一鑫摘要: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更新、安全生产要求的提高、架构转型的内在驱动,以及机房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房建设要求出现了较大变化,落实最新的《中国人民银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规范》(Q/PBC 00018-2019)的要求,对人民银行系统机房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该规范发布后的地市中心支行机房改造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机房建设贯标实施的关键点和难点,提出了运用优化德尔菲法提升机房建设贯标实践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机房建设;人民银行;金融标准;德尔菲法作者简介: 康一鑫(1988-),男,河南商丘人,工学硕士,工程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研究方向:支付系统建设与运维、 信息安全。
收稿日期: 2019-12-12一、引言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更新、安全生产要求的提高、架构转型的内在驱动及以模块化机房为代表的新兴机房建设技术的逐步成熟,机房建设要求出现了较大变化。
2019年3月29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规范》(Q/PBC 00018-2019)(以下简称《规范》),结合了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机构的实际情况及信息化发展需求,旨在以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为目标,为电子信息系统提供安全、稳定、可靠基础运行环境的支撑。
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 年)》(银发〔2019〕209号),不仅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指明方向,更将金融科技工作提升到了新高度。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作为金融科技“四梁八柱” 的底层基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央行履职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日常履职对信息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对信息科技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规范》发布后,如何落实好专业性强、涉及部门多的机房建设贯标工作,是人民银行系统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