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油气开采、加工领域历年外资项目一览表
- 格式:pdf
- 大小:190.64 KB
- 文档页数:2
乌兹别克矿产资源开发与矿业政策及国际合作乌兹别克斯坦国位于中亚腹地,南靠阿富汗,北部和东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东、东南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土库曼斯坦毗邻。
国土面积44.78万平方公里,人口2640人(截止2006年4月11日)。
经济发展落后,2005年人均GDP495.4美元。
但乌国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油气和金矿资源,目前已经受到国际矿业投资者的较大关注。
一、矿产资源开发现状1. 石油和天然气乌兹别克斯坦拥有比较丰富油气资源,是中亚地区未来油气增长的重要国家。
据乌兹别克斯坦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5年1月1日,乌天然气预测储量为5.9029万亿立方米,石油和凝析油预测储量为11.8亿吨。
乌兹别克斯坦全国共有160 多个油气田,主要分布在5个油气区--乌斯秋尔特、布哈拉-希瓦、西南吉萨尔、尔汉河盆地、费尔干纳。
主要油田是:坎达格、乌奇克孜尔、科卡廷、帕尔瓦塔什、雅舒阿拉米什克、沙里坎-科贾巴德;主要气田包括:扎尔卡克斯、穆巴列克、舒尔坦等。
乌独立以来石油和天然气产业获得较快发展,1999年石油和凝析油产量达到最高峰812万吨,是1992年的2.5倍。
此后乌石油和凝析油产量不断减少,2005年共生产石油及凝析油545万吨,比上一年下降17%,比1999年下降32.9%(图1)。
天然气产量一直稳定增长(图2)。
2004年天然气产量增长4.1%,达到历史最高峰598.65亿立方米。
2005年天然气产量为597亿立方米,比上一年下降0.3%。
天然气在乌兹别克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80%,石油占10~13%。
图1 乌兹别克斯坦原油和凝析油产量变化图图2 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产量变化图资料来源:商务部,乌兹别克统计委员会乌兹别克油气总公司是乌兹别克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垄断性国有企业集团,注册资金现为2536.79亿姆(2005年底,1美元约合1180姆),2005年产品销售收入为41620亿姆,比上年增长50%;纯利润为4614亿姆,同比增长62%,资产总额为53360亿姆,2005年的总投资额为4959.4亿姆,同比增长27.2%。
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工业发稿日期:2007-11-19 11:36:15 ----------------------------------------------------------------------------------------- 在世界经济秩序不断变化,全球对能源及能源市场直接通道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进程中的作用更加凸现,这主要是由于全球能源供应不足且不平衡造成的。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西面和北面同哈萨克斯坦接壤,南与土库曼斯坦及阿富汗毗邻,东与塔吉克斯坦及吉尔吉斯斯坦相连。
如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已经超过2 700万人,年增长率为1.1%~1.2%。
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的GDP为1 5 6亿美元,人均580美元。
近年来,其GDP的年均增幅为7%~9%;在GDP结构中,农业占38%以上,服务业也占38%,工业不足25%。
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能源产品是石油、天然气,石油天然气加工业及石油化工业的基础较好,初级能源的消耗量占世界第34位,天然气消耗量占第10位。
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气部门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原料基地的状况恶化,勘探和开采技术落后,能源运输设施不够发达,等等。
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亚洲较大的能源产品生产和消费国(消耗量居亚洲第15位);2006年生产的初级能源产品约合6000万t标准燃料,消耗量—5020万t标准燃料。
2002—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消耗量有所下降,据说是因为乌国内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煤炭和天然气的消耗量减少。
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的初级能源产品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天然气—约占80%,其次是石油—16%,煤炭和水电不足5%。
在独联体国家中,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开采量及储量都占第3位。
天然气工业主要集中在加兹利和卡尔希地区,石油主要产自费尔干纳盆地和布哈拉州。
此外,乌还出产少量煤炭(每年约300万t煤或100万t标准燃料)。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方面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众多,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实力和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以展示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瑰丽风采。
一、华为公司在5G领域的海外投资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推动5G技术的发展。
在海外投资方面,华为成立了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合作,共同开展5G技术研发和应用。
华为在英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等国家设立研发机构,投资建设先进的5G实验室和创新中心,为全球5G技术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国石油在海外油气开采领域的投资中国石油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之一,在海外油气开采领域也积极投资。
中国石油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合作项目,包括加拿大、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
中国石油与加拿大公司在阿尔伯塔省进行了大规模的油砂开采项目,同时在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也进行了大型天然气开采合作。
这些投资不仅为中国石油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全球扩张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不仅在国内发展迅猛,也在海外市场取得了长足进展。
阿里巴巴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建立了多个办事处和仓储中心,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商品和便捷的购物体验。
此外,阿里巴巴还积极开展跨境电商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商平台合作搭建跨境销售平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四、中国建筑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中国建筑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建筑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
中国建筑在海外投资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桥梁、铁路、港口等。
中国建筑与多个国家签订了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在海外建设了许多重大工程项目。
其中,中国建筑参与的非洲桃花岛港口和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扩建项目都成为了当地地标性建筑,极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情况及外商投资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国家,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作为中亚最大的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参与经济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该国经济的发展,并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从经济角度来看,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该国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石油、天然气、棉花等。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加强经贸关系,提升双边贸易额。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乌贸易额超过了20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了45%。
此外,乌兹别克斯坦也是中国在中亚地区的重要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企业在该国投资了多个项目,涉及基础设施、能源和制造业等领域。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乌兹别克斯坦一直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国家之一、自2024年以来,中乌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包括乌鲁木齐至塔什干高速公路、安集延-布哈拉铁路和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光伏电站等。
这些项目的建设对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乌兹别克斯坦也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大了对该国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并致力于提升该国的交通和物流能力。
外商投资是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乌兹别克斯坦鼓励外国企业来该国投资兴业,并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
乌方大力推动经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力求吸引更多外商投资。
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额逐年递增,涵盖了许多领域。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鼓励中国企业在该国投资新兴产业领域,加快乌兹别克斯坦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总体来说,乌兹别克斯坦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建设成就。
乌兹别克斯坦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该国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与中国政府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双方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
乌兹别克的主要产业中,农业对GDP的贡献率最大,2005年达到25%;工业其次,为20.7%;第三产业为11.3%。
2005年,乌共有各类企业34.74万个。
其中,国有企业2.42万家,占7%,从业人员占劳动力人口的22.8%;非国有企业32.32万家,占93%,从业人员占比为77.2%。
各类企业中,大型企业占3.1%,中型企业占5.8%,小企业占91.1%。
2005年乌兹别克各类企业总数、中小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及所占比重情况见附表1。
1、工业主要工业门类如下:(1)能源工业:乌能源燃料工业包括天然气、石油和石油加工、煤炭以及电力等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乌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其储量在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占第3位。
特别是天然气储量尤为丰富,与荷兰和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气储量相差无几,属于世界上15个拥有丰富天然气资源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乌石油预测工业储量53亿吨,已探明5.84亿吨,天然气储量约达5.429万亿立方米,已探明2.055万亿立方米。
乌兹别克已发现的油气田共有190处,其中,天然气和凝析油田94处,油田、油、气田和油、气、凝析油混合田96处。
其中,136处油气田的天然气储量已被基本探明。
在190个油气田中,已经开采的有88个,占总数的46%;准备进行开采的有58个,占31%;正在勘探中的有35个,占18.4%;另有9处油气田处于封存状态。
乌独立以来,石油天然气产业获得较快发展,2003年的石油和凝析油产量已达到1992年的2.4倍,天然气产量则为1992年的1.38倍,在世界上占第8位。
从1996年开始,乌兹别克的能源已经能够全部自给。
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占有最大的比重(80%),其次是石油(10~13%),再次是煤炭(5%)。
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以及油气勘探和开发投入不足,近年来石油产量连年下降,已经从2000年的750多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545万吨。
天然气产量一直相对稳定,年均生产590多亿立方米。
□文/王雪芹
Безграничныенаблюдение
百分点。
在制造业的24个行业分类中,有15个行业塔什干市所占份额最大。
其中,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占该行业的86.3%,计算机业占73.5%,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占70.2%,饮料生产业占69%,基本医药产品和制剂的生产业占63.9%,电气设备制造业占63.9%。
安集延州是机动车辆拖车和半拖车制造业、服装业、皮革及相关产品制造业的主要制造区,其中机动车辆拖车和半拖车制造业占该行业64.8%。
焦炭和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81.4%集中在布哈拉州,烟草制品制造业89.8%集中在撒马尔罕州。
从商品出口看,2022年工业品出口创汇43.8亿美元,占出口创汇总额的22.72%,比2017年增加21.8亿美元;黄金制品等其他商品出口创汇41.3亿美元,占出口创汇总额的21.42%,比2017年增加8.7亿美元;食物和活体动物出口创汇16.3亿美元,占出口创汇总额的8.46%,比2017年增加8.1亿美元。
工业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主导产业,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在2020年8月的一次本国会议中提出,要提高制造业本土化水平。
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制造业以冶金、纺织、食品、机动车辆等方向为主较快发展,并促进对外贸易不断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乌兹别克斯坦制造业区域性分布特点明显,主要集中在塔什干市,部分行业地域性集约化发展显著,与资源分布有密切关系。
(本文数据来源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直属统计局)。
边境仓,选择主要业务国家或者与主要业务国家相近的城市建仓,可以将物品存储在海外仓或边境仓,当消费者下单后,可以直接从当地的海外仓或相近的边境仓进行配送。
这两种方式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运输的距离和成本,解决配送时间较长的问题。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运输的速度和效率。
完善跨境物流的基础设施,根据物资的集散程度、品种种类、运输方式来建设和规划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海港口岸大型物流基础设施。
完善运输的一系列服务,包括客服、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等,及时通过信息传递给发货部门,通过批量运输,精心分拣、仔细包装、快速配送来提高运输的速度和效率。
(三)整合跨境物流资源,减少中间环节。
加强企业和物流公司之间的紧密配合,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完成信息对接,形成一系列畅通的运输服务,减少运输中的一些不必要环节。
此外,可以预先了解各个跨境国家的海关政策和物流政策,合理选择物品的包装方式,正确安排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减少运输途中造成的物品损坏和配送时间较长等问题。
(四)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一方面增加在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同时结合我国跨境物流的实际情况将国外物流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其中,大力提高跨境物流中的条码、包装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跨境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一站式服务管理中心,提高自身的硬性标准和软性标准服务,为跨境物流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
(五)政府加大对跨境物流的监管力度,出台完善的管理制度。
跨境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扶持与支持。
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降低对跨境物流的征税比重,增加在资金、财税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减少跨境物流企业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政策,设立相关部门来监督,并且加强对跨境物流行业的监管力度,通过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来维护跨境物流的市场稳定。
四、结论跨境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一种发展趋势,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应该更好地发展下去。
乌兹别克斯坦油气投资机会分析1、乌兹别克斯坦政治、经济体制现状1991年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实行共和制、总统制(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1992年通过的宪法规定:乌兹别克斯坦全体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和自由,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总统为国家元首、内阁主席、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7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国家政治体制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最高会议即议会行使立法权,总统领导的内阁行使国家行政权,法院系统履行司法权。
政府成员称内阁。
内阁由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及各国家委员会主席组成。
内阁成员由总统提出,经议会批准。
内阁现设1名总理,1名第一副总理,7名副总理。
内阁下设14个部和9个委员会。
乌兹别克斯坦在原苏联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方法管理经济,市场机制遭到排斥。
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体制开始发生变化:一是明确规定向市场经济过渡,在保持国家宏观调控,对战略性经济部门依旧由国家控制的条件下,实行新的管理体制和所有制形式;二是逐步克服经济的畸形发展,摆脱对外依赖,实现经济独立。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体制还处于过渡时期,尽管方向较为明确,要形成乌兹别克斯坦特有的带有国家调节体系的混合经济模式;但目前,行政权力还在很大程度上和很多情况下直接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管理。
进行油气投资主要涉及财政部,经济部,对外经济联系、投资和贸易部,劳动和居民就业保障部等5个部以及建设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地质矿产委员会,统计委员会,海关委员会,税务委员会,反垄断、支持竞争和企业委员会,土地资源、大地测量、制图和国家地理资料委员会,环保委员会等9个委员会。
获得油气许可都必须经过所有相关以及不相关部委之间签字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国油气公司投资乌兹别克斯坦油气行业的积极性。
2、乌兹别克斯坦资源现状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据BP公司2010年进行最新的世界能源统计,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亿吨,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68万亿立方米。
乌兹别克斯坦投资项目融资潜力巨大作者:暂无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5年第7期乌兹别克斯坦投资项目的资金主要来源有五个:中国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复兴和发展基金会、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伊斯兰开发银行等)、乌兹别克斯坦商业型银行。
乌方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进行了不同数额的融资以及贷款项目,其中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对乌项目投资超过56 亿美元。
这些贷款对于乌兹别克斯坦发展中小企业和建设农业设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至于外商直接投资,相对于韩国、德国、瑞士和西班牙,乌兹别克斯坦方面与中资公司的合作是非常活跃的,其与华为科技、中兴通讯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等都进行了非常深度的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复兴和发展基金会是于2006 年根据总统法令成立的,主要目标是累积国家预算中的超出资金和对战略性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融资和联合融资,其主要任务是引进先进节能技术,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会从成立之初的基本资金10 亿美元,目前已增长到250 亿美元。
主要投资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以及基础设施、交通和通信领域。
目前,共有103 个项目处于融资和项目文件筹备阶段,项目投资总额为365 亿美元,其中,基金会投资金额为95 亿美元。
在这些项目中,很多是中国公司负责承建,同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融资支持。
有中国金融机构参与联合融资的示范性工程有:安格连至帕普铁路隧道建设、乌斯秋尔特天然气化工厂建设、塔利马尔占火力发电厂建设……在未来合作方面,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一些油气资源的加工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合作潜力,比如说页岩气的生产,能源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升级,以及现代化工领域等。
乌兹别克斯坦投资项目的融资自然离不开世界上其他金融机构,其中亚洲发展银行,投资50 个总额达82 亿美元的项目,包括55 笔总金额为49 亿美元的贷款;世界银行,投资27 个总额达31 亿美元的项目,包括32 笔总金额为23 亿美元的贷款;伊斯兰发展银行,投资26 个总额达20 亿美元的项目,包括价值约14 亿美元的银行所属资源。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Uzbekneftegaz)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该国新开发15个油气田,其中包括6个凝析气田,3个凝析油气田和3个气田。
乌本国企业钻探了18个新井区,并为25处具有开发前景的油气构造区作了开采准备,完成了121口油气井的工程建设。
外国公司则为18处具有开发前景的油气构造区作了前期准备,钻探了14个新井区,完成了10个油气井工程建设。
整体上看,2008年Uzbekneftegaz和外国公司的勘探开发及钻探总量比2007年增长了32%。
一、乌兹别克斯坦油气资源和储量1. 储量及开采情况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已开采的烃类资源占该国总储量的20%,其中,乌斯丘尔斯克(Устюртск)地区已开采10%,苏尔罕达里因(Сурхандарьин)地区已开采12%,费尔干(Ферган)地区已开采22%,吉萨尔西南地区已开采35%,布哈拉—西维因(Бухаро-Хивин)地区已开采75%。
到2008年底,在以上5个油气产区共开发了211个油气田,其中108个为天然气和凝析气田,103个为油气田、凝析油气田和油田。
上述这些油气田已有50%以上被开发,35%正处于开发准备阶段,其他还处于勘探阶段。
根据Uzbekneftegaz油气田地质勘探研究院的数据,在该国待开发的油气田中,天然气远景储量预计为5.9万亿立方米,原油为8.17亿吨,凝析油为3.6亿吨。
2. 外商进入乌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为了加快勘探开发工作,不断增加探明储量,乌正在积极地吸引外商投资。
目前,共有41家外国公司进入其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
其中有17家在乌斯丘尔斯乌兹别克斯坦油气工业的现状与未来张延萍 编译(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管道科技中心)摘要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已开采的烃类资源占该国总储量的20%,预计该国烃类资源探明储量在未来将继续增长。
2008年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的开采量和出口量,尤其是对俄罗斯的出口量大幅提高,但同时却无法遏制石油开采量的不断下降。
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之后,年经济收入的重点来自于油气产业。
主要的生产区域有:首先,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部与土库曼斯坦东北部的阿姆河油气产区,这片油气产区是中亚地区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其次,是北高加索—曼格什拉克产区和北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石油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面越来越广泛,从一开始给出的一些简单技术服务,直到现在开始参与乌国石油天然气田的开发和勘探工作。
中石油天然气集团计划投资6亿美元,在布哈拉—希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