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美术
- 格式:docx
- 大小:25.46 KB
- 文档页数:10
2023最新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美
术教学计划
目标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在美术领域取得进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课程安排
第一单元:色彩运用
- 研究基本的色彩理论和色彩搭配
- 进行色彩实践活动,如绘画、拼贴等
- 探索不同材料和媒介在色彩表现上的特点
第二单元:线条表现
- 研究不同线条的表现方式和用途
- 通过绘画和素描练提高线条表达能力
- 理解线条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构图和形象创作
- 研究构图原则和构图技巧
- 进行形象创作活动,如人物画、风景画等
- 发展自己的创作风格和个性
第四单元:传统文化艺术
-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和工艺品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研究传统艺术技法和样式
- 进行传统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
评价方式
学生的美术成绩将根据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 课堂参与和表现
- 完成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 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总结
通过本教学计划,希望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并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一)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主题:绘画艺术目标•了解不同绘画艺术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学习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进行创作•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绘画技能课程安排1.第一单元:风景画的魅力•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和技法•了解西方油画中的风景画表现形式•运用不同材料进行风景画创作2.第二单元:人物肖像画•学习中国传统人物肖像画的特点和技法•了解西方肖像画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运用铅笔、水彩等材料进行人物肖像画创作3.第三单元:抽象艺术的魅力•学习抽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抽象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运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进行抽象艺术创作4.第四单元:静物画欣赏与创作•学习中国传统静物画的技法和表现形式•了解西方静物画的构图和表现手法•运用不同材料进行静物画创作教学方法•讲解和示范: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际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绘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观察和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创作和实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资源准备•课程教材: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绘画工具:铅笔、水彩颜料、画笔、调色盘等•绘画材料:纸张、画布、颜料等•艺术作品图片或展示物:用于学生欣赏和分析评估•课堂练习:根据学生的绘画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展示和讨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提供意见和建议•个人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创作经历和感受的反思文章,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创作能力提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进行一定数量的绘画作品创作•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展示机会,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和学习以上是一份关于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的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单元:风景画的魅力课时一:中国传统山水画•学习目标: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和技法,并能够运用毛笔和墨汁进行山水画创作。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绘画艺术——水墨山水画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2. 学习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技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技法。
3. 让学生通过实践绘制一幅水墨山水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教学板书。
2. 水墨画纸、毛笔、墨汁、水盘等绘画工具。
3. 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的图片或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PPT或教学板书,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中国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重点强调山水画的地位和影响。
2. 介绍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技法,如山的描绘、水的表现等。
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展示一幅水墨山水画的步骤,解释每一步的绘画技巧。
2. 让学生跟随示范,用毛笔和墨汁在水墨画纸上进行练习。
3.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风景或图片,进行构图和素描练习。
四、创作(2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和练习,开始绘制一幅水墨山水画。
2. 老师巡视指导,提供个别帮助和建议。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老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水墨山水画,提高技巧和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展,进一步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绘制的水墨山水画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3. 学生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的提升程度。
最新)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完整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学年:20XX任课:美术课时:1课时主题: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内容与目标:1.通过欣赏书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古风古韵的美。
2.收集资料,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财富——历史建筑,并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文化遗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引入主题。
2.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3.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图片的了解和感受,同时展示他们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5.课外拓展,介绍中国的文明古迹,并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课时:1课时主题:探访自然的奇观教学内容与目标:1.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2.能够以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引入主题。
2.展示外国的自然遗产图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独特之处。
3.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鼓励他们用语言交流。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遗产。
5.课外拓展,介绍中国的自然奇观,并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课程1、教师介绍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并展示相关图片。
2、研究认为头像的画法,包括线条、阴影等技巧。
3、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利用想象力添画人像的另一半。
三、练与巩固1、学生练利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的另一半,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如水彩、铅笔、颜料等。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练,帮助他们克服难点和提高技巧。
四、作品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技巧。
2、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继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检查学生的研究效果。
2、强调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多进行练和创作,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研究综合版画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多种版画技法,创作一幅有情趣的作品。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教案1:教学内容:美术-创意画——以动物为主题的创意画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表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不同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动物形态和表情。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动物形态和表情,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Step 2: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展示的动物形态和表情,引导他们发现动物的特征和特点。
例如:动物的身体结构、表情、眼睛、嘴巴等。
Step 3:集体创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作为创作主题。
让他们讨论并确定动物的造型和表情,并画出一个草图作为基础。
Step 4:个别创作学生根据草图,开始个别绘画创作。
教师可以在学生绘画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Step 5:展示和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小组内展示,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和评价。
Step 6:总结和展望引导学生总结绘画创作的过程和体会,鼓励他们表达对动物的感受和观点。
展望下一次的创作主题和挑战。
教案2:教学内容:美术-手工制作——折纸动物教学目标:1.学习折纸技法,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认识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并通过手工制作表现出来。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耐心的品质。
教学准备:1.折纸纸张,多种颜色。
2.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形态和特点。
3.剪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形态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作为手工制作主题。
Step 2:学习折纸技法教师向学生演示一些基本的折纸技法,例如折叠、剪裁、滚动等。
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练习。
Step 3:选择动物并折纸制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动物作为手工制作主题。
利用折纸技法,按照动物的形态特征逐步进行折叠和剪裁。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二、新授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三、课外拓展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四、小结。
教学反思: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二册(全册)目录:1、明与暗2、寻找美的踪迹3、泥浮雕4、画扇面 5 、我设计的服装6、图文并茂7、奇思妙想8、世界奥林匹克日9、二十年后的学校10、我们即将毕业11、电脑美术12、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课题明与暗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
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1.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教学评价1. 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 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 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
(出示课题)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学校:授课教师: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目标: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使静态的课本内容动态化、直观化。
二是运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表现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展示一张平整的白纸,让学生观察,没有立体感,把纸张折叠后再展开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时学生会发现纸张有了立体感。
为什么呢?因为纸张产生了明暗强弱的变化,明暗会使物体产生立体感。
这样引入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简洁、直观,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2、实验明理要想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就要知道明暗有什么规律。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小手电筒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照射石膏几何体或其他物体,观察明暗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正、侧、顶、背面,全方位的照射、细心观察,学生很容易从光的强弱变化、角度的变化中得出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物体本身色调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3、观察感受,为了加深学生对明暗规律的认识,这个环节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幻灯图片或实物品拿出来,进行明暗变化的感受,对比观察“三大面,五大调”。
这样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与传统教学中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相比,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主动性更强、兴趣更浓厚。
4、尝试体验在学生明白明暗的规律后,让学生尝试用明暗变化的规律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方法是先展示用线条画好的三幅画:一幅树叶,一幅扇子,一幅苹果,让学生添加明暗,表现立体感。
这样“跳一跳,摘果子”,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教案章节:一、欣赏与评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2. 学会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提高评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欣赏现代派绘画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2. 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如水墨画、工笔画等。
3. 欣赏雕塑、版画、摄影等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等。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鼓励他们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 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作品。
4. 总结本次课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教案章节:二、绘画与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绘画能力。
2. 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学习不同的绘画技巧,如素描、水彩、蜡笔等。
2. 通过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准备: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教学过程:1. 教师示范不同的绘画技巧,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
2.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4. 总结本次课程,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进行绘画创作。
教案章节:三、雕塑与塑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提高雕塑能力。
2. 通过塑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第1课追寻xx的足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xx的xx。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xx的足迹二、新授教师播放课件《xx异国风光》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三、课外拓展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四、小结。
教学反思:第1课追寻xx的足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xx的xx。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1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具准备:幻灯片,世界地图及各种材料教学方法:提问法激活方法探究法激活行为展评法激活灵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一谈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二、新授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熟悉的各种文化遗产。
2、出示收集到的其它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3、教师介绍一些其它的文化遗产。
三、课外拓展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更多的文化遗产,让学生们说一说对播放的图片有有哪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进行探索。
四、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第2课探访自然的奇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2、技能目标:能够以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说说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3、情感目标: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珍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图片、资料。
学生:搜集世界自然遗产的图片、资料,画笔,大白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它们多姿多彩的风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
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面,我们来一起领略世界上最为奇特的自然奇观。
2、出示课题:探访自然的奇观。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引发其内心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思考。
二、新课。
(一)、媒体出示世界十大奇观照片及资料让学生欣赏。
1、闪电奇观6月12日早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上空出现的闪电奇观。
2、拉萨日晕7月9日下午3时左右,拉萨出现日晕奇观:一个内红外紫的光环环绕着太阳,在万里晴空下显得格外夺目。
据西藏气象局的专家介绍,这一现象称为“日晕”,因为天空中出现了由冰晶构成的卷层云,阳光透过这些云层产生折射后,便分解成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
这是一种正常的光学现象。
3、海天一线9月3日,一道闪电划过美国加州索诺玛郡的亚历山大谷上方的天空,远处沿海的地方水雾迷蒙。
4、火山喷发11月22日,距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70公里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出烟尘。
此火山当天喷发了三次。
5、xx极光由于“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在芬兰南部的海文卡城出现了清晰可见的美丽极光。
6、大堡珊瑚12月3日,澳大利亚政府公布计划,使大堡礁海域为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保护区,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也是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天然景观。
又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省对开,是一处延绵2000公里的地段,它纵贯蜿蜒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全长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
南端最远离海岸241公里,北端离海岸仅16公里。
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
这里景色迷人、险峻莫测,水流异常复杂,生存着400余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礁,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鱼类1500种,软体动物达4000余种,聚集的鸟类242种,有着得天独厚的科学研究条件,这里还是某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物种(如人鱼和巨型绿龟)的栖息地。
7、巨浪杰作9月4日,在澳大利亚悉尼著名的邦迪海滩,被巨浪冲上岸的泥沙在沙滩上呈现出一幅奇妙的景象。
由于在当地的海岸出现高达五米的巨浪,当局已经提醒观众注意海边的安全。
8、冰雪xx这是冬季的长海,瑞雪使宽阔的湖面结成了厚厚的冰面,远远望去,呈现一片灿烂的银白色。
在多数游客看来,四川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只有夏、秋两季才是观景最佳时节。
但在去冬今春,观赏银装素裹的冰雪九寨已成为四川旅游新热潮。
9、雨后飞虹7月7日傍晚时分,一场暴雨过后,宁波江东方向灵桥至琴桥之间的天空中惊现一道横跨南北的美丽“虹桥”,持续时间长达10分钟,十分壮观奇异。
10、扎达土林6月的藏西南,艳阳高悬,苍凉壮阔。
在经过长途颠簸之后,在终于翻越了冈底斯山余脉站在阿伊拉山顶的时候,你会立即被眼前造化神工、壮阔辉煌的自然奇观震得目瞪口呆,那就是举世无双的扎达土林。
三、小组交流研究:1、除了刚刚欣赏的世界十大奇观,你还见过哪些世界自然遗产?教师课件演示课本中的精彩图片,并分别对这些奇观做简要的介绍。
例如:“巨人之路”海岸:在英国北爱尔兰的安特里姆平原边缘的岬角,沿着海岸的悬崖的山脚下,大约有3.7万多根六边形或五边形、四边形的石柱组成的贾恩茨考斯韦角从大海中伸出来,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
2、自然奇观美在哪里?师生一起将这些奇观从美术的角度进行概括,如:xx鸟群生态之美xxxx惊险之美xxxx磅礴之美xx瀑布壮阔之美板书:色彩奇美形态壮美令人惊叹生态优美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要求:画一幅你最喜欢的一种自然奇观,在作业背面写下自己的感想。
学生绘画,并在绘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自己的感想。
五、小结,布置下节课准备材料。
教学反思:第2课探访自然的奇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了解自然遗产,学习表现自然遗产。
2、技能目标:能够用一定的观点表达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3、情感目标:增强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交流、认识自然遗产。
教学难点:能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它美在哪里?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尽量维持这里最原始的状态?设计意图:选择同学们有资料的景点,进行与文化、历史、美术、环保相关的研究。
三、总结,延伸。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遗产是人类的财富,我们应该如何珍视人类自然遗产呢?今天,有些世界遗产正面临危机。
除去自然灾害,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如:污染、战争等),我们能为保护世界遗产做些什么呢?教学反思:第3课我的书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细致的观察自己的书包,发现自己书包除了背书以外还是否有其它的功能。
2、技能目标:和自己的旧书包进行对比,设计一款多功能的书包。
3、情感目标: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书包每个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自己设计一款多功能书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书包是我们上学的时候必不要少的工具之一,现在的书包不仅实用,而且非常的美观,学生背着自己的喜欢的书包,就仿佛象平时穿衣穿裤一样必不可少,它可以说是我们的贴身伙伴,那你们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二、讲授新课:1、同学们,现在将我们的书包拿出来,摆在桌子上,我们细细的观察一下,书包中每个部分都有什么样的作用。
大兜——小兜——侧兜——里面格层背带——提手2、还是哪些特殊的设计?3、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你的书包为什么这样设计。
4、小组讨论:你觉得书中的哪一个部分设计的不合理,你想怎么样进行改进呢?5、你还想增加什么功能?三、学生制作1、展你的丰富的想像力,设计一个即实用,又完美,而且带多高科技多功能的书包。
把它打造一个完全智能化的书包。
2、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大胆作画。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3、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做以汇报,说说你的书包先进在哪里,都具备了哪些高科技的功能。
选出几位制作出色的同学。
五、教师小结:看到同学们设计了多种多样奇异的书包,老师有了一种想法,就是希望同学们有一个不用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去上学,天天回到家里打开书包一学就到深夜,老师非常心疼你们,我希望设计一款智能书包,当你把书放进书包的同时,书本上的知识就像电脑一样贮存在你的脑袋中,而且当你背上书包的时候,感觉不到书的重量,这样能使你们的负担减轻。
但希望是希望,我们能不能凭借幻想生活,我们还得为现实的生活打拼着。
教学反思:第3课我的书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书包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书包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2、技能目标: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
3、情感目标: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学重点:运用简单。
教学难点:自己设计一款多功能书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书包是我们上学的时候必不要少的工具之一,现在的书包不仅实用,而且非常的美观,学生背着自己的喜欢的书包,就仿佛象平时穿衣穿裤一样必不可少,它可以说是我们的贴身伙伴,那你们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二、讲授新课1、同学们,现在将我们的书包拿出来,摆在桌子上,我们细细的观察一下,书包中每个部分都有什么样的作用。
大兜——小兜——侧兜——里面格层背带——提手2、还是哪些特殊的设计?3、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你的书包为什么这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