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政治经济学

  • 格式:pptx
  • 大小:361.56 KB
  • 文档页数:1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长期以来,我国对机器设备这类固定资产,很少考虑技术进步因素而 提前报废。以我国机械工业为例,1981年,我国机械工业的固定资产 达1211亿元,拥有各种机床250多万台,生产的机电产品达2.8万多种。 但是,在这250多万台机床中,有40%以上是过时的普通机床;在这2. 8万多种机电产品中,急需淘汰的约占60%,属于90年代的先进水平 的只有5%左右。
3、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 产业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 产业资本循环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4、资本主义流通的二重性 • 资本主义生产的二重性决定了资本主义流通的二重性; • 流通既是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又是价值形态的变化 过程。
(二)单个资本的周转 资本循环,不是被当做一种孤立的行为,而是被当做 周期性的过程来看待时,就叫做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速度是指资本周转一次所耗费的时间,或在 一定时间内资本周转的次数。 1、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资本的周转时间 • 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一定形式的预付资本经过循环运 动带来增值的价值,再返回原有的资本形式的时间, 也就是产业资本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 • 资本的周转时间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 之和。 • 资本的周转时间同资本的周转速度成反比。
• 1992年,为了推行财会制度改革,财政部编写了《企业财务会计 改革讲座》一书,提出:我国固定资产折旧率逐年提高,以工业 企业为例、1982年为4.3%,1985年为5%,1998年提高到5.3 %.1989年达到5.5%。我国现行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平均折旧 率为5.5%。这次折旧制度改革将大幅度地提高折旧水平,折旧率 可达到6.8%-7.8% • 从本案例材料理解合理确定固定资本折旧率的意义及影响。 • 比较我国、发展中国家、欧、美、日发达国家在固定资本折旧上 的差异。
2.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公式 • 生产资本的构成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 • 生产资本可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 周转包括固定资本周转和流动资本周转; • 固定资本是指投在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劳动资料 形式上的生产资本; • 固定资本的特点是:一次预付,分次转移,分次回收, 最后通过实物形式的更新而完成周转; • 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 上的和购买劳动力的生产资本; • 流动资本一次全部加入到新产品的价值中,随着产品 的销售而全部在货币形式上被收回;
• 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是,它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纠正了货币资本循环产生的假象——货币自身能够增值。 • 但是,生产资本循环也有片面性,造成了假象,似乎资 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产而生产,是为了更多更好地 生产而生产。 • 商品资本的循环不仅包含了资本价值的循环,而且包含 了剩余价值或资本增值的循环。 • 商品资本的循环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 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是剩余价值。 •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都从—个侧 面反映了资本的运动,都有各自的片面性。 • 必须把三种形式统一起来考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产业资 本运动的实质和全过程。
(一)单个资本的循环
1、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1)购买阶段 • 资本家以买者身份用货币购买生产的两个基本要素生产资料和劳 动;
• 劳动力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源泉,生产资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 条件。 • 在这个阶段上的货币就不再是一般货币,而是货币形式上的资本。 • 货币执行着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去购买生产资料或支付 劳动者的工资;同时也执行着资本的职能,即为生产剩余价值准 备了条件。
• 资料2 在经济改革前,我国工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状况:我国工业的 折旧缓慢,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折旧率一般在10%——20%,而我国 在1979年以前,国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仅在2.9%一3.7%之间, 1979年后的折旧率也只有4%左右。
• 按照我国工业企业的平均基本折旧率4%计算。我国工业固定资产的平 均使用年限为25年。但是,实际情况比这还要严重得多。因为在计划 经济体制时期,我国工业企业中的基本折旧基金几乎—半以上普遍被 挪用于基本建设投资,如1980年全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折旧基金用于 基本建设的占80%左右。
(2)生产阶段
• 当货币购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生产要素)后,资本的数量不变, 而资本形式发生了变化,即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 生产资本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为形式,其职能是生产
新的商品,创造剩余价值。
• 资本形态又发生了一次变化,由生产要素转化为商品,而且,资 本在数量上也有了变化,即产生了价值增值。
(3)售卖阶段
• 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形式,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出售商品,收回预
付资本,实现剩余价值。
• 此时的货币与最初预付的货币已经不同,在数量上发生了变化, 除了原先预付的货币以外,又带来了一个新的增加额.即剩余价 值。
• 产业资本的循环
•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和第三个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 程,第二个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 在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已 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只有通过流通过程才能转化为 货币。
2、三种循环的统一 •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一个无止境的运动;
G W P W G G W P W G G W P
• • 产业资本的循环有三种循环形式: G W P W G ,可简写成G—G’ 货币资本循环: 生产资本循环: P W G G W P ,可简写成P-P 商品资本循环: W G G W P W ,可简写成W’-W’ 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但是,货 币资本循环也有片面性; • 孤立地考察货币资本的循环,就会产生假象:剩余价 值似乎是从流通过程中产生的,是从货市本身产生的。
• 一些基本的概念: 资本的循环,在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要经过流通进入 生产过程,再由生产过程进入流通过程,才能实现价 值增值,资本的这种运动,形成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是指投放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 部门的资本。 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商品资本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
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一、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引导案例 日本、美国、中国固定资本的更新与折旧状况来自百度文库
• 资料1 资本主义各国的固定资本更新:日本固定资本的平均使用年限 为10年,美国为17年,美国现有机床的34%使用年限超过20年,日本 现有机床的使用年限在10——20年的35%,在10年以内的占61%。
• 所以,我国工业固定资产的平均使用年限在30年以上。以我国工业技 术水平最高的上海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三四十年代的老设备 占全部工业设备的—半左右;全市手工业局的设备,60年代以后的只 占9%,50年代以前占91%,其中30年代以前的占15%,40年代以前 的占41%;在全市造纸设备中,50年代以前的占72%;此外,一些工 业局拥有的金属切削机床和锻压设备,使用15年以上的约占1/3;1980 年,上海市机电一局有设备56000台,其中9000多台使用了20年以上, 约占2/3。
• 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和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成正比 例的; • 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物质磨损 (又称有形磨损)就是指固定资本物质要素受到损失; 精神磨损(又称无形磨损)就是指固定资本在价值上受 到的损失。 • 固定资本发生磨损就需要进行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 • 固定资本的折旧: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过程,就是按 照它平均损耗的程度把转移的价值从销售商品的收入 中提取出来,以折旧基金的形式加以积累,逐步进行 补偿。 • 固定资本的折旧费或折旧基金按照固定资本的损耗程 度,逐年以一定的比例提取的资本价值。
• 例题:某产业资本家的固定资本为45万元,其中厂房 价价值为20万元,可使用20年;机器价值为20万元, 可使用10年;工具价值为5万元,可使用5年;原材料5 万元,每月付工资1万元,生产周期为3个月,求预付 资本的总周转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