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下面是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
1. 超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超急性期一般指患者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关症状后的前30分钟内。
此时心电图表现可能尚未出现ST段抬高或Q波,但是可以出现以下特征:
- T波倒置: T波倒置出现在V1-V4导联,尤其是V2导联,是一种趋势性变化。
- ST段隆起: 仅出现在极少数的病例中,且仅仅持续数分钟。
2. 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急性期通常指患者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关症状后的前12小时内。
此时心电图表现出现了ST段抬高或Q波,显示出心肌梗死的明显特征。
- ST段抬高: 通常表现为2毫伏以上的上斜型或平顶型的ST 段抬高,出现在患者患病时的相应导联上,至少两个相邻的导联处于受累区,如V1-V6,Ⅰ,Ⅰ,fL,aVL,aVF。
- Q波: 从ST段抬高开始的0.04秒内出现的深而宽的Q波,也叫做“新Q波”。
通常在25%至50%的急性心肌梗死中可以
发现,Q波的存在代表心肌坏死。
需要提醒的是,心电图的异常体现可能是因为心肌梗死所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心脏问题所引起。
因此,临床医生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心电图通过检测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ST段抬高或压低: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缺血区域电位改变,ST段出现抬高或压低,是心肌梗死的一个特征性表现。
2. Q波的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由于心细胞坏死,左胸导联可出现异常的Q 波。
Q波的出现通常意味着心肌梗死范围较大。
3. T波倒置:心肌梗死时,T波常常出现倒置。
T波倒置的深浅和时间的长短与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有关。
除了观察以上指标,心电图还可以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心电图表现也有所不同。
前壁心肌梗死时,V1-V4导联ST段抬高;下壁心肌梗死时,Ⅱ、Ⅲ、aVF 导联ST段抬高;侧壁心肌梗死时,V5、V6导联ST段抬高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早期心肌梗死心电图可能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表现为非特异性ST段改变。
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心电图是医生在诊断患者心脏疾病时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包括心率、节律、心室肥厚和心室是否存在缺血、坏死等。
本文将分别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的一支或多支分支突然发生血栓形成或破裂导致部分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非常重要,时间就是心肌的生命。
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快速发现心肌梗死的情况。
以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1.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出现ST段抬高,持续时间不少于0.1毫秒,至少在两个相邻导联上出现,常见于冠状动脉前降支梗死或心内膜下梗死。
2.ST段压低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出现ST段压低,持续时间不少于0.1毫秒,至少在两个相邻导联上出现,常见于冠状动脉后降支梗死。
3.非特异性ST段变化:心电图上出现ST段呈水平型或斜下型压低,持续时间短暂,常见于心肌缺血的早期或病情轻度。
4.Q波出现:心电图上出现Q波,深度不少于0.04秒,宽度不少于0.03秒,代表着心肌坏死发生。
5.T波倒置:心电图上出现T波倒置,多见于早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后期。
以上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快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死。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是心脏电生理活动发生紊乱的情况,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等。
心电图是常见心律失常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以下是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和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大于100次/分,心电图上窦性P波存在,P波形态正常。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小于60次/分,心电图上窦性P波存在,P波形态正常。
3.心房颤动:心房电活动随机、快速而无规律,QRS波形正常,R-R间期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70-150次/分。
4.房性早搏:心电图上出现早搏,早搏起源于心房,QRS波形正常,R-R间期短于正常R-R间期。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一.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者其心电图表现特点为:
1.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
2.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3.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心电图有2种类型:
1.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所致。
2.无病理性Q波,也无ST段变化,仅有倒置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的分期
1、急性期
急性期心电图典型表现是:出现病理性Q波,损伤性ST段抬高,缺血型T波倒置,病理性Q波可呈,Qr型、QR型、QS型、ST段呈凸面向上,弓背抬高的单向曲线、伴T波倒置。
2、衍变期
上升的ST段开始逐步下降,回到等电位线,倒置的T波逐渐加深呈冠状“T”,然后又由深变浅,异常Q波、QS波仍存在,有些患者Q波可能逐渐变浅或出现胚胎r波,此期约3-6周。
有的病例ST段不能回到等电位线,若ST段仍上升可能合并心室壁瘤。
3、慢性稳定期、陈旧性心肌梗死
随着梗死的恢复,倒置的T波恢复正常或长期变化(即仍倒置),个别病例异常Q 波或QS波,随着梗死的修复,Q波可变窄或消失)
总之,异常Q波是心肌梗死的主要诊断依据,ST段抬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急性期,ST段回到等电位线标志衍变期的开始。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定位
1.前间壁在V1—V3。
2.前壁在V3—V5。
3.前侧壁在V5-V6.I、aVL。
4.广泛前壁在V1-V5或V2—V6。
5.下壁在Ⅱ、Ⅲ、aVF。
6.正后壁在V7—V9,可伴有V1—V3的R波增高。
7.右室在V4R—V6R有ST抬高0.1毫伏以上,也可能伴有病理Q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