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1年度资助重点科学基金项目一览表
- 格式:pdf
- 大小:738.20 KB
- 文档页数: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时间:2012-3-13 16:20:43生命科学重大项目和研究计划立项建议开始征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为做好项目的立项和资助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面向科技界征集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立项建议。
一、重大项目重大项目要把握科学前沿,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重点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学问题,组织学科交叉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研究,进一步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重大项目主要资助:1. 科学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我国具有优势,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沿性基础研究;2. 国家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对开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影响或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3. 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或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基础性研究,以及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科学数据积累等基础性工作;4. 基金面上、重点项目多年资助基础上凝练出来的、需加大资助力度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
重大项目资助强度一般不超过2000万元。
二、重大研究计划重大研究计划遵循“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前沿两类核心基础科学问题,结合我国具有基础和优势的领域进行重点部署,凝聚优势力量,形成具有相对统一目标或方向的项目群,并加强关键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集成,以实现若干重点领域和重要方向的跨越发展。
重大研究计划立项应符合以下条件:1.研究方向应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优先发展领域;2.在我国基础研究发展总体布局中具有重点部署的必要性及合理性;3.所凝练的核心科学问题体现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预期目标明确,具有可检验性;4.充分体现学科交叉;5.国内已经具备较好的研究工作积累以及所需的基本条件;6.具备一定数量的较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以及若干在国际科学前沿作出有影响工作的科学家;7.经过5-10年的实施,该领域或方向的整体水平应在国际上有显著的提高,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11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各类项目申请147703项,经初步审查受理143820项。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和专家评审意见,决定资助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部分联合基金项目和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合计31458项,不予资助108767项,其余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
浙江大学生物类(共300多项,涉及资金约1.75亿):
项目批准
号/
申请代码
1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
人
依托单位
批准
金额
项目起止年月。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名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名单公布,共有10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获得了该项资助。
这些优秀青年科学家分布在各个领域,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门类。
在物理学领域,获得优秀青年项目资助的科学家包括了研究凝聚态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电子学等领域的杰出研究人员。
他们致力于探寻自然界中微小的粒子运动规律,解锁宇宙的奥秘,探索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化学领域,获得该项资助的科学家们从事着化学合成、材料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他们致力于开发新型功能材料,设计新型催化剂,探索化学反应的机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在生物学领域,获得优秀青年项目资助的科学家们研究着生命的起源、演化与发展,探究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寻找新型生物医药的治疗途径。
他们的研究成果将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在地球科学领域,获得该项资助的科学家们从事着大气环境、地质资源、海洋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他们探究地球的演化历史,研究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为地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在工程技术领域,获得优秀青年项目资助的科学家们研究着先进制造技术、物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等领域。
他们努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产业升级,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这些获得优秀青年项目资助的科学家们是当今科学界的翘楚,他们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深厚的学术底蕴,以及敢于创新的勇气。
他们将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展现出色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名单的公布标志着我国科研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也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希望这些优秀青年科学家能够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继续努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字数2000】第二篇示例: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名单公布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和他们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展现了中国青年科学家的学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历年国家自然基金立项对比以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家自然基金”)从2010年至2021年各年度项目立项的对比情况: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8054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59项,面上项目4892项,重点项目735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68项。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9341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781项,面上项目5409项,重点项目768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383项。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0645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509项,面上项目5765项,重点项目787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584项。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1307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633项,面上项目6159项,重点项目785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730项。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2015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38项,面上项目6608项,重点项目896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853项。
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3519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834项,面上项目6897项,重点项目988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933项。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4267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053项,面上项目7211项,重点项目1012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991项。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5668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928项,面上项目8009项,重点项目1320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411项。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6956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723项,面上项目8910项,重点项目1323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851项。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8993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809项,面上项目9814项,重点项目1333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037项。
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生命科学部资助范围包括生物学、农业科学和基础医学,涉及资源、环境与生态、人口与健康等领域。
近年来,经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逐渐增多,研究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近两年资助情况一览表金额单位:万元* 为小额探索项目** 为不含小额探索项目的面上项目平均资助强度++ 为包括小额探索项目在内的资助率2014年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共申请8 699项,受理8 487项,包括小额探索项目在内共资助2 313项,平均资助率为27.84%(按受理数计算,以下数据均按受理数计算),平均资助强度为82.11万元/项。
其中四年期的面上项目共计资助2 193项,资助率为25.84%,平均资助强度为84.96万元/项。
今后,生命科学部将在面上项目的资助中更加强调根据项目的研究水平和实际需求拉开资助档次,在资助强度上不平均分配。
同时也希望各依托单位能够关注申请项目的研究水平,提高申请项目的质量。
2015年面上项目资助强度范围在50万~120万元/项,平均资助强度为80万元,请申请人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客观、实事求是地申请研究经费。
申请书经费预算表要尽可能详细地列出各项费用,必要时可单列一页补充说明预算以供专家评审和确定资助经费时使用。
对于研究基础尚薄弱、探索性较强的申请项目,建议申请较低强度的经费资助。
对于工作基础较好,在以往的研究中有突出进展,确实需要高强度资助来进行深入研究的,可根据需要申请较高强度的经费资助。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申请书中所列经费预算也要经过评审专家审定,一旦项目获得资助,不允许在提交计划书时无故变更申请书中的经费预算,请申请人认真填写经费预算表。
生命科学部一直坚持积极鼓励开展具有创新性学术思想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对原创性的、对学科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申请项目,或是在长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新假说和学科交叉的申请项目给予特别的重视。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立项名单2011-11-21 17:16:40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立项名单批准号首席专家课题名称责任单位11&ZD001 罗志军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南京大学11&ZD002 刘迎秋抓住和用好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面向未来的我国大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11&ZD003 范剑勇新型城市化视角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复旦大学11&ZD004 施建军“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1&ZD005 马龙龙大国赶超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内外需关系调整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1&ZD006 邹薇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综合研究武汉大学11&ZD007 桑百川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主要目标与政策选择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1&ZD008 陈继勇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战略与路径研究武汉大学11&ZD009 张正河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大学11&ZD010 张兵现代农业导向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南京农业大学11&ZD011 徐亚平“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三重目标下我国货币政策优化与预期管理研究安徽大学11&ZD012 罗能生推进我国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协同发展研究湖南大学11&ZD013 郭继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与具体路径研究浙江大学11&ZD014 柳清瑞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研究辽宁大学11&ZD015 杜子芳CPI理论重建及编制方案改进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1&ZD016 张健华构建我国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研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11&ZD017 王爱俭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研究天津财经大学11&ZD018 孙立坚重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亚洲的视角和中国的选择复旦大学11&ZD019 胡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建构与战略路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11&ZD020 黄卫平国外长期执政政党的制度建设研究深圳大学11&ZD021 江畅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研究湖北大学11&ZD022 陶东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首都师范大学11&ZD023 李凤亮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与战略路径研究深圳大学11&ZD024 张昆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11&ZD025 官建文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与效果评估信息平台建设研究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11&ZD026 柴晓明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11&ZD027 孟建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复旦大学11&ZD028 童星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体制改革研究南京大学11&ZD029 詹成付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推动基层民主发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11&ZD030 王淑芹我国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研究首都师范大学11&ZD031 贾俊玲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法律构建研究北京大学11&ZD032 孙柏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1&ZD033 徐晓林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的互联网虚拟社会风险治理研究华中科技大学11&ZD034 朱正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西安交通大学11&ZD035 张文宏社会分层流动的和谐互动研究上海大学11&ZD036 江立华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11&ZD037 许庆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与城镇化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11&ZD038 杨云彦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ZD039 邓宏乾我国住房保障问题与改革创新研究华中师范大学11&ZD040 成金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1&ZD041 卢洪友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程度评估及均等化路径研究武汉大学11&ZD042 宋维明我国西部林业生态建设政策评价与体系完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11&ZD043 田银华基于CGE模型的产业结构调整污染减排效应和政策研究湖南科技大学11&ZD044 张龙平国家利益保护导向的中国环境审计体系创新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ZD045 宋旭光中国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11&ZD046 朱晶粮食安全框架下全球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利用的战略选择研究南京农业大学11&ZD047 温涛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的要素集聚与张略协同研究西南大学11&ZD048 黄少安土地产权、土地流转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山东大学11&ZD049 江曼琦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南开大学11&ZD050 耿明斋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与政策研究河南大学11&ZD051 史丹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体系研究中国社科院财贸所11&ZD052 王志刚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创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1&ZD053 田玲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安排与实施路径研究武汉大学11&ZD054 高孟潭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现状、成效及对策研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1&ZD055 董皞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广州大学11&ZD056 李和中地方政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研究武汉大学11&ZD057 郑方辉公众幸福指数导向下的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华南理工大学11&ZD058 郎维伟余梓东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与民族政策的完善创新研究西南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11&ZD059 黄达远边疆热点地区城市民族关系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11&ZD060 戴健权德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统计体系与综合评价实证研究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11&ZD061 何德全网络空间的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国家信息中心11&ZD062 骆克任海外华侨生存安全预警机制研究华侨大学11&ZD063 阎学通我国公共外交研究:战略与策略清华大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九五”优先资助领域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7(0)S2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九五”优先资助领域四十年来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科学家运用各自的学识和手段进入生命科学的领域,向传统的生物学渗透,使后者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出现众多的新学...
【总页数】4页(P50-53)
【关键词】生命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研究重点;基础研究;基础性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1
【相关文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展“十五”优先资助领域战略研究工作 [J],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优先资助的化学与化学与化工领域 [J],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优先资助领域要览(四) [J],
4.新闻媒介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优先资助领域宣传状况的量化研究 [J], 李国亭;梁立明;林世选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1994年度委主任基金、学部主任基金资助项目和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004-0374(2009)06-094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09年度资助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一览表项 目 名 称项目负责人依 托 单 位极端嗜盐古菌遗传与生理代谢研究向 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固氮施氏假单胞菌A1501功能基因组研究林 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冠状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分子机制郭德银武汉大学植物分子进化与系统生物学研究钟 扬复旦大学植物G-蛋白信号转导及其调控叶绿体发育的机理研究黄继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学张劲松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模式植物拟南芥花粉壁形成的分子机理杨仲南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万师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土壤生态学傅声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禽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结构与功能研究刘迎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研究许瑞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化学宋保亮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油菜素甾醇与脱落酸信号转导途径互作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研究王学路复旦大学线粒体突变和人类疾病姚永刚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罗凌飞西南大学真核细胞鞭毛或纤毛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潘俊敏清华大学免疫学刘小龙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肺脏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施焕中华中科技大学物体识别与表征的认知神经机制方 方北京大学感觉系统神经生物学王 韵北京大学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熊志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飞秒激光生物医学显微成像曾绍群华中科技大学农学-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与方法倪中福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根际营养与养分高效利用申建波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组学林福呈浙江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王琛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鱼类生长调控的内分泌调控研究殷 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扇贝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宋林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动物地理学/比较谱系生物地理学雷富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理学与病理学李 蓬清华大学病理生理学刘 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病理生理学(白细胞炎症反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曾 科南京大学心血管系统内科学曾春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内科学(肾脏病学)余学清中山大学卫生毒理学陈 雯中山大学病毒性传染病疫苗及血清学分子基础研究夏宁邵厦门大学肝脏移植的临床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梁廷波浙江大学946生命科学第21卷整复外科学李青峰上海交通大学XIAP耳蜗局部转染防治耳聋殷善开上海交通大学肿瘤学(microRNA 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庄诗美中山大学肝癌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立及肝癌发病新机制的研究钱其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苔藓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学意义研究娄红祥山东大学特境真菌新结构药物候选化合物研究车永胜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胡立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释放系统与分子药剂学李亚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化学陈道峰复旦大学常用传统中药的主要化学物质基础与功效关系规律研究叶 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药代动力学李 川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民族药学阿吉艾克拜尔・艾萨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更正启事·本刊2009年第5期679页“造血干细胞生物学——研究与展望”一文英文题目“The biology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更正为“The biology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rospect”。
单位金额课题负责人编号安徽大学200 计算电磁学高稳定度辛算法研究吴先良60931002/F010602北京大学170 人类NADPH sensor蛋白HSCARG调控机制研究郑晓峰30930020/C0501北京大学180 结构修饰的siRNA合成和RNA干扰技术在药物靶标寻找中的研究张礼和20932001/B020702北京大学180 p53和PTEN之间的分子联系研究尹玉新30930021/C050103北京大学120 行为金融前沿问题研究徐信忠70932002/G0206北京大学230 涡扇发动机压缩系统不稳定流动的建模、预测和控制王勇60934001/F030118北京大学210 孔隙介质的力学和输运性能研究王建祥10932001/A020304北京大学185 integrin αvβ3 阳性肿瘤的分子显像与放射靶向治疗王凡30930030/C100703北京大学180 磁重联驱动的太阳风起源模型涂传诒40931055/D041004北京大学180 高温高密强相互作用物质性质的研究刘玉鑫10935001/A050306北京大学200 发射线气体星云的深度分光观测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及相关原子参数计算刘晓为10933001/A0303北京大学190 高甘油三酯血症引起多器官功能改变的氧化应激损伤机理研究刘国庆30930037/C140201北京大学150 海绵baculiferin型新生物碱探针对HIV-1 Vif和APOBEC3G的靶向调控及作用机理研究林文翰30930109/C180202北京大学200 WEB搜索与挖掘的新理论与方法李晓明60933004/F0205北京大学190 烟曲霉Hog1-MAPK信号途径介导应激反应的新机制及其在致病中的作用李若瑜30930006/C010703北京大学200 基于介观光学金属-介质异质结构的高效有机光伏器件研究陈志坚10934001/A040407北京大学210 激光加速获得准单能质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陈佳洱10935002/A05050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10 大规模光场数据分析与表示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陈小武60933006/F020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70 磁层亚暴物理现象时序和因果关系研究曹晋滨40931054/D041003北京化工大学200 生物基工程弹性体的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张立群50933001/E0302北京化工大学180 离子聚合新方法与新工艺吴一弦20934001/B040102北京科技大学180 功能纳微米聚合物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新技术的基础研究朱维耀50934003/E0403北京科技大学220 金属钛电解提取理论研究朱鸿民50934001/E041203北京科技大学200 多相多场条件下浸矿体系响应机制及其过程调控吴爱祥50934002/E0401北京科技大学240 共轭体系配合物及其有序聚集体的设计与性能研究姜建壮20931001/B01北京理工大学200 气溶胶表面动力学过程的原位谱学观测和理论化学计算模拟张韫宏20933001/B030105北京理工大学200 微细切削刀具设计理论与微铣钻刀具制造技术基础王西彬50935001/E050901北京理工大学190 约束力学系统的对称性、约化与控制梅凤翔10932002/A020201北京理工大学300 超大数值孔径光刻成像与图形保真技术研究李艳秋60938003/F050809北京林业大学180 木质半纤维素结构表征与功能产品制备基础研究孙润仓30930073/C0401北京师范大学210 基于认知的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姚力60931003/F010404北京师范大学200 水坝工程的生态风险及安全调控机理研究杨志峰50939001/E0903北京师范大学160 地球系统三维格网与中-大尺度对象三维表达研究吴立新40930104/D0107北京师范大学170 情绪与执行功能的相互作用及其神经机制罗跃嘉30930031/C090101北京师范大学170 三江平原农业活动胁迫下的区域生态环境过程及安全调控研究郝芳华40930740/D0109北京师范大学150 调和分析及其应用丁勇10931001/A010504北京师范大学220 有磁场、转动的二维恒星模型研究毕少兰10933002/A0303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195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食管癌病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柯杨30930102/C171002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200 激光聚变"点火岛"问题的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朱少平10935003/A0506北京邮电大学200 光正交频分复用传输理论与技术纪越峰60932004/F010205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10 绿色环保非皂化萃取分离稀土、钍、氟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黄小卫50934004/E041602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20 铪基稀土金属多元氧化物高K栅介质的基础研究杜军50932001/E0209成都理工大学185 龙门山地震对川西油气二次运移成藏的影响机制研究曹俊兴40930424/D0409成都中医药大学170 循经取穴治疗偏头痛的中枢响应网络研究梁繁荣30930112/C190301大连理工大学230 高强度钢板热成形关键力学问题研究胡平10932003/A020317电子科技大学200 电子系统可测试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田书林60934002/F0303电子科技大学120 全球环境下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唐小我70932005/G0212电子科技大学210 随钻电测井新方法研究聂在平60931004/F010404电子科技大学200 介电/半导体集成薄膜的分子束外延生长与界面控制研究李言荣50932002/E0204东北大学210 不确定数据管理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王国仁60933001/F020204东北大学120 网络拍卖的理论、模型与实现方法的研究汪定伟70931001/G0112东北大学190 新型阴极结构电解槽铝电解基础理论研究冯乃祥50934005/E041203东北电力大学200 含风电场电网的协同建模与平稳控制穆钢60934005/F030118东北师范大学150 应用统计方法研究史宁中10931002/A011103东南大学200 知识化制造系统优化方法研究与应用严洪森60934008/F0302东南大学200 铁电与高介电配合物熊仁根20931002/B01东南大学175 Neurexin定向转运及对相关分子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谢维30930051/C061006福州大学150 极值图论范更华10931003/A011602复旦大学170 内源性保护因子对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邹云增30930043/C140401复旦大学180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信号整合、调制及其机制杨雄里30930034/C090207复旦大学180 中国典型城市大气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机制与环境效应的研究杨新20937001/B070201复旦大学200 生物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谱学揭示及相关方法学探讨武培怡20934002/B040607复旦大学170 互花米草与土著生态系统中土壤生物主要功能群的相互作用及其群落与生态系统水平的后果李博30930019/C031302复旦大学175 先天性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遗传易感基因的识别与鉴定黄国英30930096/C1705复旦大学200 纳米CMOS器件的可靠性表征技术、失效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黄大鸣60936005/F040502复旦大学160 N-糖链在脑胶质瘤干细胞中的功能及调控研究顾建新30930025/C050204复旦大学200 太阳能材料的计算与设计龚新高10934002/A0401复旦大学200 光在金属/介质界面传播特性及其在信息和能源器件领域的应用研究陈良尧60938004/F050802复旦大学175 水通道蛋白1、5在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完整性中的作用及其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白春学30930090/C160203钢铁研究总院200 各向异性双相复合纳米晶永磁材料李卫50931001/E0105广州大学176 核能开发利用的环境污染与植物示踪及修复机理研究陈永亨40930743/D0309国家卫星气象中心174 电离层天气指数化及其物理机制研究王劲松40931056/D0412哈尔滨工程大学200 水下爆炸对舰船结构毁伤机理与规律研究姚熊亮50939002/E091002哈尔滨工业大学200 超高建筑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基于失效模式的大震设计理论滕军50938001/E080507哈尔滨工业大学200 太阳能聚集、高温热转换与蓄热的关键热科学问题研究谈和平50930007/E060701哈尔滨工业大学190 大豆RNA结构与进化分析的信息处理方法研究郭茂祖60932008/F010805哈尔滨工业大学200 空间新型大尺度可折展式机构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邓宗全50935002/E05010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10 面向大型工程安全预测与评估的信息融合方法文成林60934009/F030117河海大学150 西南喀斯特流域水文变异性及生态水文过程耦合模拟研究陈喜40930635/D010102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220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的磁流体力学模式研究刘仪10935004/A050603湖南大学200 新型竹结构的设计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肖岩50938002/E080504湖南师范大学175 新型bHLH基因Nulp1和Pygo在心脏早期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吴秀山30930054/C061006湖南师范大学187 异源四倍体鲫鲤及其亲本的分子遗传关系研究刘少军30930071/C120305华东理工大学200 阴离子聚合速度及副反应控制机理及其用于(甲基)丙烯酸酯室温以上常规聚合的研究郑安呐50933002/E030102华东师范大学160 生物大分子的高效率量子化学分块计算方法和蛋白质极化电荷张增辉20933002/B030201华东师范大学175 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信号传导在乳腺发育及乳腺癌中的作用刘明耀30930055/C061006华东师范大学210 流域来水来沙变异对长江河口泥沙输移与潮滩湿地演变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李九发50939003/E0909华南理工大学200 电力电子系统非线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张波50937001/E070602华南理工大学200 基于信息技术的建筑环境声场仿真、重放和应用吴硕贤50938003/E080303华南理工大学200 面向醇类制氢的多尺度微通道反应器设计与制造基础研究汤勇50930005/E050901华南理工大学160 新型憎水性环境(气体)净化材料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李忠20936001/B060304华南理工大学190 绿色化学导向的有机反应江焕峰20932002/B0210华中科技大学200 实现氧燃烧富集CO2的新理念与新方法郑楚光50936001/E0604华中科技大学150 从"炎症消退障碍"角度探讨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姚尚龙30930089/C160203华中科技大学200 大规模数据存储系统能耗优化方法的研究谢长生60933002/F020403华中科技大学200 基于储能技术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文劲宇50937002/E0704华中科技大学190 花生四烯酸CYP表氧化酶代谢物- - EETs防治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研究汪道文30930039/C140209华中科技大学200 重大工程灾害预警光纤地震波监测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刘德明60937002/F050304华中科技大学190 突触可塑性氧化损伤的还原与逆转:衰老相关认知障碍性疾病干预的新策略陈建国30930104/C180101华中科技大学200 生物质热解多联产过程机理与产物调控机制研究陈汉平50930006/E060702华中农业大学182 苏云金芽胞杆菌伴胞晶体形成和苏云金素合成的代谢网络研究喻子牛30930004/C010201华中农业大学180 水稻广谱和持久抗病的分子机理研究王石平30930063/C110402华中农业大学180 结核分枝杆菌的DNA复制调控网络及其与耐药性突变偶联的遗传机制研究何正国30930003/C010201华中农业大学180 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在坡面侵蚀过程中的迁移与转化规律蔡崇法40930529/D010505吉林大学200 有机白光照明器件及其关键物理问题研究谢文法60937001/F050204吉林大学166 基于人成体毛囊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化动脉血管的构建及动物移植实验研究刘晋宇30930026/C100101兰州大学165 C-反应蛋白参与炎症过程调控的级联转换机制研究武一30930024/C050103兰州大学200 具有重要医药用途的神经肽的化学修饰及作用机制研究王锐20932003/B020701兰州大学175 稀土配合物荧光分子传感器研究刘伟生20931003/B0103兰州大学180 中国云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形成与遗传资源保护研究刘建全30930072/C0401兰州大学200 中亚干旱带核心区域全新世生物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重建冯兆东40930102/D0104兰州大学198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地下反馈机制研究杜国祯40930533/D011004南京大学174 DNA插入/缺失对遗传变异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田大成30930049/C0609南京大学150 高分辨数值方法及其在三维复杂流体中的应用邱建贤10931004/A011702南京大学172 我国北方沙地末次冰期以来干湿变化、地表响应及驱动机制鹿化煜40930103/D0104南京大学180 金属硫化物矿山环境中铜、砷的微生物地球化学及其环境影响陆建军40930742/D0308南京大学200 高Al组分AlGaN宽禁带半导体量子结构及其光探测器件的基础研究陆海60936004/F040303南京大学187 结合多模态分子成像技术研究Tie2介导肿瘤转移的时相与机制卢光明30930028/C100701南京大学120 基于实验与可计算的行为金融学若干前沿问题研究李心丹70932003/G0206南京大学200 基于聚合物吸附剂吸附的饮用水优质高效净化原理与技术李爱民50938004/E0804南京大学220 太阳活动在不同层次的特征和耦合丁明德10933003/A0304南京大学170 植物抗病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陈建群30930008/C020303南京大学170 新型能源环境材料- - 孔性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白俊峰20931004/B01南京工业大学210 高效脂肪酶调控机制及性能强化的基础研究黄和20936002/B060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 基于多重尺度效应耦合的超硬微铣刀设计理论和制造技术何宁50935003/E050901南京理工大学210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微/纳尺度热辐射特性及传输机理研究宣益民50936002/E060305南京理工大学120 面向复杂产品的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马义中70931002/G0110南京林业大学170 优质速生林木品种木材形成的分子调控机理施季森30930077/C0410南京农业大学180 微生物成因矿物对酸性矿山废水中有毒金属清除的作用、机制及其调控周立祥40930738/D0109南京师范大学150 基于DEM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空间格局研究汤国安40930531/D0107南京医科大学170 DNA修复蛋白JW A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其预后中的作用研究周建伟30930080/C1504南京医科大学180 EDCs-基因交互作用致精子生成障碍及其分子机制王心如30930079/C1504南开大学188 基于分析物与先进功能材料相互作用的分离分析和传感新方法研究严秀平20935001/B0503南开大学180 农药靶标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农药分子设计合成席真20932005/B020901南开大学200 矢量光场的动态调控:新方法、新效应和应用王慧田10934003/A0404南开大学248 环状分子受体的多维多层次分子组装及功能研究刘育20932004/B0205南开大学173 头细蛾属昆虫多样性及其与大戟科植物协同进化规律的研究李后魂30930014/C130204南开大学200 可溶液加工功能化石墨烯的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光伏器件中的应用陈永胜50933003/E030703宁波大学220 压电声波器件的非线性多场耦合振动理论及其分析方法王骥10932004/A020209青岛大学164 帕金森病黑质内铁选择性聚集并特异性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谢俊霞30930036/C090301 清华大学200 贵金属基一维纳米结构用于多氯联苯痕量检测的基础研究张政军50931002/E0105清华大学190 我国北方典型流域对气候变化的生态水文响应研究杨大文50939004/E0901清华大学200 基于MEMS的硅基微型燃料电池关键工艺与材料的基础研究王晓红60936003/F04清华大学179 Merlin在非洲爪蟾背腹体轴发育中对Wnt信号通路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陶庆华30930012/C1301 清华大学190 非对称广域覆盖信息共享网络理论与技术任勇60932005/F010201清华大学200 集成化射频高Q薄膜体声波谐振器任天令60936002/F040704清华大学220 等离子体与器壁表面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蒲以康10935006/A050610清华大学160 植物C27基因参与植物抗病的分子机制刘玉乐30930060/C110401清华大学200 微流控芯片上单细胞固定技术及其纳米量子点的细胞毒性分析方法研究林金明20935002/B050901 清华大学190 无线自组织网络安全特性基础理论研究林闯60932003/F010103清华大学120 数字化工业系统中人机交互行为、复杂度与失误李志忠70931003/G0110清华大学210 疾病生物分子网络的系统建模与调控机理研究李梢60934004/F0302清华大学200 锕系化合物的结构化学研究李隽20933003/B0301清华大学230 用于暗物质探测的极低能阈HPGe探测系统的实验研究康克军10935005/A050506清华大学210 我国环境汞污染的来源、化学特征及转化机制研究郝吉明20937002/B07清华大学210 快速畸变湍流的模式理论、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符松10932005/A020401清华大学190 故障行波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董新洲50937003/E0704清华大学160 Dapper蛋白在小鼠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陈晔光30930050/C061006山东大学210 三维数据表示理论和关键技术张彩明60933008/F020501山东大学200 受控脉冲穿孔等离子弧焊接熔池动态传热特性武传松50936003/E0608山东大学175 超嗜热古菌DNA重组修复解旋酶和核酸酶的作用机制及体内功能申玉龙30930002/C010201山东中医药大学170 肝疏泄失常与调肝方药对不同脑区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乔明琦30930110/C190104山西大学200 基于超冷极性分子系综的单光子量子信息处理贾锁堂10934004/A040307汕头大学164 准确无损地测定脑代谢物浓度和pH值的1H和31P磁共振频谱成像研究吴仁华30930027/C100401 上海大学220 金属材料合金相的早期析出行为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赵世金50931003/E0107上海大学200 纳米半导体掺杂放大光纤制备关键技术研究王廷云60937003/F050305上海大学180 高性能钙钛矿结构RFeO3功能新材料晶体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曹世勋50932003/E0204。
第25卷第12期2013年12月V ol. 25, No. 12Dec., 2013生命科学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文章编号:1004-0374(2013)12-1161-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3年度面上项目项目名称申请人依托单位1微生物学含羞草beta-根瘤菌共生固氮基因分子进化及菌植互作分子基础的初步研究刘晓云河北大学"万年生"野生稻内生菌多样性及分子系统进化研究谭志远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芽胞杆菌属资源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刘 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共生细菌在象白蚁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作用与机理研究杨 红华中师范大学内蒙古黏细菌资源多样性及其抗马铃薯晚疫病活性分析刘惠荣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洋与内陆盐环境嗜盐古菌比较分类学研究崔恒林江苏大学产甲烷条件下互营烃降解菌Syntrophus sp.的定向分离及其烃降解基因研究承 磊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Myroides属模式种的比较基因组学、种的分化及其与环境适应的关系秦启龙山东大学海洋拟杆菌的多样性分析、分离鉴定及拟杆菌纲分类体系的整理与重构杜宗军山东大学基于DNA-稳定同位素探针对腾冲酸性温泉甲烷氧化菌群的宏基因组学研究贺治国中南大学泥河湾古遗址原核微生物的分子勘探及放线菌物种分离和系统分类张利平河北大学盐生植物中华补血草内生放线菌资源及其盐胁迫下的促生作用机制研究秦 盛江苏师范大学中国黑星菌科真菌的系统分类研究张 英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粉褶蕈属分子系统学研究李泰辉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宋 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黏菌个体发育与黏菌内细菌关系的研究王 琦吉林农业大学横断山区大型地衣特有种及其内生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郭守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金沙江干热河谷地衣的物种组成及生物地理学研究王立松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被孢霉科的形态、生理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刘小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全球广义粉孢牛肝菌属的系统学与分类学研究李艳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药用真菌大团囊虫草菌异黄酮关键合成酶基因CoCHS1的克隆及功能研究陈新爱浙江大学基于食菌动物粪便的高通量测序分析隐孢真菌多样性与分布于富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甲虫肠道酵母菌多样性研究惠丰立南阳师范学院中国巨孢衣科地衣系统分类学研究任 强山东师范大学人腺病毒分型标准和重组进化机制研究曲章义哈尔滨医科大学食品级细菌双精氨酸信号肽的分泌机制研究高 强天津科技大学地衣芽孢杆菌耐热性的遗传基础王正祥天津科技大学Vc混合菌发酵伴生菌活性蛋白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对产酸菌作用机制吕淑霞沈阳农业大学结合组学技术进行安丝菌素生产的发酵工程研究钟建江上海交通大学专性化能自养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亚铁氧化和硫氧化代谢的基础研究刘相梅山东大学硫碱弧菌(Thialkalivibrio sp.) D301硫醌氧化还原酶表达调控机制与进化研究邢建民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LAL家族转录因子对莫能菌素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机理研究赵广荣天津大学海洋真菌多糖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合成酶性质研究宋勇春南京大学大肠杆菌合成5-氨基乙酰丙酸的调控机制研究祁庆生山东大学∙基金∙生命科学第25卷1162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转化菌株可控式分化的RNAi调控系统的构建和分析财音青格乐天津大学寡发酵链球菌抗氧胁迫的分子机制佟卉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天蓝色链霉菌孤立应答调控蛋白OrrA参与次级代谢全局调控的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芦银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大肠埃希氏菌S-腺苷高半胱氨酸核苷酶的作用机制及其作为抗菌药物靶点的探究谷劲松济南大学恶臭假单胞菌NCIMB9869降解芳烃污染物3,5-二甲基苯酚的代谢途径研究许 楹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依赖Na+的新型HCT家族转运蛋白SdmlT的功能鉴定及其重要氨基酸残基的功能分析姜巨全东北农业大学单体可控的新型短链PHA的古菌合成及材料性能分析韩 静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苏云金芽胞杆菌控制溶源性噬菌体关键因子的功能和作用模式彭东海华中农业大学长双歧杆菌新的LuxS/AI-2依赖的QS系统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袁 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宏基因组学方法发掘新颖I型聚酮化合物研究冯治洋南京农业大学液体静置培养灵芝酸生物合成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章文贤福建师范大学链霉菌GB-2中西索米星与新霉素共合成的代谢机制研究陈义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抗肿瘤药物链黑菌素生物合成的后修饰过程及其代谢过程研究邓子新上海交通大学在分枝杆菌中从简单碳源自给自足合成雄甾烯酮的研究王风清华东理工大学利用ΔSRP抑制子挖掘蛋白转运新途径的基础研究张大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FluG-BrlA途径参与斜卧青霉分生孢子生成和糖苷水解酶合成调控的功能研究秦玉琪山东大学圈卷产色链霉菌隐性次级代谢基因簇的调控机制田宇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一种新型蛋白酶在耐辐射球菌电离辐射抗性中的作用机制华跃进浙江大学海洋细菌漆酶Lac15嗜卤素离子机制研究肖亚中安徽大学堆囊菌木聚糖酶Xyn11B特征序列对其膜定位和酶学性质的影响吴志红山东大学构巢曲霉形态建成调节网-SIN途径反向调节子(Suppressor)对于胞质分裂的调控机制陆 玲南京师范大学糖苷水解酶GH5亚家族活性中心架构及其功能快速演化的相关机理研究王禄山山东大学TetR家族调控因子AtrA调节达托霉素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毛旭明浙江大学裂殖酵母多胺代谢途径中新型核糖开关的研究陈东戎复旦大学黑曲霉糖代谢途径中关键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孙际宾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酶动力学稳定性机制及其分子设计冯 雁上海交通大学近平滑假丝酵母立体选择性(R)-和(S)-羰基还原酶的催化机制与理性设计张荣珍江南大学单细胞尺度上解析厌氧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张卫文天津大学细菌胞外蛋白酶C末端PPC结构域吸附功能的多样性及其分子机制何海伦中南大学I型聚酮手性中心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郑舰艇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茎瘤固氮根瘤菌中参与趋化作用的受体蛋白Mcp5的功能机理研究解志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苏云金芽胞杆菌L-赖氨酸2,3-氨基变位酶与杀虫晶体蛋白形成的关系及调控作用机制研究丁学知湖南师范大学白念珠菌Wor1介导的调控网络在白灰形态转换中的作用机制陈江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黏细菌生物膜中基于核酸-多糖相互作用的复合型胞外基质的生物学特性和构建机理胡 玮山东大学Sop1和Sop2的功能及其在DNA损伤应答中的作用王 瑜中国农业大学必需调控系统PhoPQ快速起源及与细菌有丝分裂的调控关系钱 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酮古龙酸菌醌酶-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研究和原位重构张怡轩沈阳药科大学DNA甲基化在寡孢节丛孢捕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功能研究孙 昌云南大学耐辐射奇球菌表面S层蛋白的生化功能及其在吸附转化重金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田 兵浙江大学一块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链霉菌染色体外遗传因子的进化关系研究覃重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3年度资助项目第12期1163基于特殊多肽序列的新型SOD嗜热机制解析及耐高温工业酶改造王 威南开大学氧化胁迫诱导白腐真菌漆酶基因高效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研究杨 洋华中科技大学埃博霉素与其核心生物合成基因簇邻近基因关系研究黎志凤山东大学自噬降解通路对产油酵母油脂积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张素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真菌紫杉醇合成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研究张 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酿酒酵母极性生长关键调控分子Rho3的新调控因子、下游效应分子及功能的鉴定高向东武汉大学耐辐射异常球菌转录调控蛋白CarD参与辐射氧化胁迫反应调控机制的研究陈 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高通量异源表达激活链霉菌沉默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陶美凤上海交通大学大肠杆菌合成黄酮类化合物关键前体丙二酰辅酶A的代谢调控陈 坚江南大学丙酮丁醇梭菌碳代谢物调控蛋白CcpA的功能域鉴定和结构优化姜卫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瑞氏木霉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途径(ERAD)在蛋白合成分泌中的调控机理钟耀华山东大学大肠杆菌异丁醇合成途径中还原力调控的机制研究张学礼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生产L-缬氨酸的代谢工程研究王小元江南大学基因组变构改进酵母胁迫耐性等复杂表型的分子机理吴雪昌浙江大学内生真菌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及机制解析赵 凯黑龙江大学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耐药普遍规律的数字化研究丁 凡东北农业大学谷氨酸棒杆菌新型高效基因表达及打靶系统的构建徐大庆河北农业大学利用定向演化探索LuxI及其同源酶的底物特异性孙连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喜温硫杆菌硫代谢双组份调节系统基础研究林建强山东大学发酵草本能源植物产甲烷菌群的宏基因组与宏蛋白质组学研究刘 斌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共代谢降解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关键酶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戴亦军南京师范大学海拔梯度变化对高寒草甸土壤N2O功能微生物的影响张于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苜蓿中华根瘤菌P-type ATPase介导的铜抗性机制及其调控机理研究韦革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丛枝菌根共生体中碳、氮相互“对话”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田春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富营养化湖泊中浮游病毒控制藻类生产力和调节细菌死亡率的生态功能研究赵以军湖北工业大学水-沉积物界面细菌种群协作规律及可培养性研究屈建航河南工业大学SXT/R391元件在华南沿海溶藻弧菌中的分布、分子特征及水平转移能力研究罗 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细菌VI型分泌系统抗环境胁迫新功能研究及其作用机制解析王 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电极活性微生物原位合成纳米钯及催化难降解污染物定向还原机制王爱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重金属矿业废弃物酸化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动态研究黄立南中山大学Rhodococcus jialingiae djl-6-2降解多菌灵的途径及分子机制研究洪 青南京农业大学溢油沉积物中微生物功能种群演替及其与石油降解进程耦合机制吕镇梅浙江大学嗜热盐碱厌氧菌Natranaerobius thermophilus独特的多极端环境适应机理赵百锁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可安全稳定高效降解环境雌激素的假单胞菌的研制与应用梁如冰上海交通大学短命植物抱茎独行菜内生菌多样性与共生抗旱研究安登第新疆师范大学一株中度嗜盐嗜碱菌Na+/H+逆向转运蛋白转运机制研究杨春玉山东大学婴儿肠道分节丝状菌(SFB)的培养与免疫调控机理研究王 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一个新的双组分系统RhpRS调控III型分泌系统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贾燕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磷酸二酯酶PdeR调控水稻白叶枯病菌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何晨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原细菌与线虫互作的感知信号通路黄晓玮云南大学维氏气单胞菌tmRNA和Bvgs-RR介导的致病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刘 柱汕头大学环丙沙星诱导下大肠杆菌sRNA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耐药中的作用付英梅哈尔滨医科大学一种与金葡菌天然耐药相关的新的调节性RNA (RNA-V)生物学功能研究杨 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铜绿假单胞菌 ExoS 毒素蛋白诱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研究金守光南开大学铜绿假单胞菌SuhB对三型分泌系统调控机理的研究吴卫辉南开大学生命科学第25卷1164三型分泌系统开关蛋白SepD调控效应蛋白输出的分子机制王 岱厦门大学毒素-抗毒素系统SzeTA对高致病性2型猪链球菌89K毒力岛的稳定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李 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铜绿假单胞菌中参与急-慢性感染转化的Ⅲ分泌系统调控途径及机理研究段康民西北大学稻瘟病菌附着胞形成阶段代谢组学研究林福呈浙江大学稻瘟病菌cAMP-PKA信号途径下游基因调控网络及其功能研究王政逸浙江大学低毒病毒侵染对板栗疫病菌线粒体机能的影响陈保善广西大学转录因子Sfu1和Sef1调控白色念珠菌共生-致病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陈昌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白念珠菌二氧化碳感应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研究黄广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低温增强甜菜黑色焦枯病毒致病性的分子机制研究王献兵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和烟草曲茎病毒Rep蛋白介导卫星DNAβ复制选择性的分子机制研究钱亚娟浙江大学烟草花叶病毒RNA发生poly(A)-rich型多聚腺苷酸化的研究李为民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一种病毒诱导的RNA沉默在植物细胞间转运机制的研究洪益国杭州师范大学烟草丛顶病毒不依赖帽子翻译机制的RNA结构基础解析原雪峰山东农业大学MicroRNA与NBS-LRR类受体蛋白在SMV-大豆互作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哈 达内蒙古大学细胞及病毒microRNA在杆状病毒复制中的作用钟 江复旦大学白纹伊蚊细胞凋亡通路及其对蚊媒病毒感染的影响刘青珍武汉大学基于单细胞分析技术探讨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机制郑从义武汉大学IRF-1抑制原型泡沫病毒复制机制研究乔文涛南开大学无囊膜病毒诱导细胞融合机制的研究郭 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TLR3、TLR7配体增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细胞免疫应答的机制研究王金宝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复制受宿主分子伴侣HSC/HSP70调控的机制郭忠建江苏大学KCTD1介导朊蛋白与泛素连接酶E3相互作用的功能研究孙桂鸿武汉大学宿主细胞因子Integrin在杆状病毒入侵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王曼丽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38K磷酸酶亚家族在杆状病毒衣壳装配中的分子机理研究杨 凯中山大学EV71感染所引起的CNS中免疫反应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在病毒致病过程中的机理研究李琦涵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人SR-BI基因多态性调控的脂质代谢对HCV入侵和感染的影响任 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朊病毒致病过程中细胞自噬和凋亡的相互串扰杨怀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基于适配子靶向病毒蛋白的策略研究HCV导致肝癌的机制与规律章晓联武汉大学疱疹病毒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激活潜伏感染Epstein-Barr病毒(EBV)的分子机制研究彭 涛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登革病毒RNA结合宿主RBP的新发现及其在病毒基因组复制中的分子机制雷迎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嗜肝DNA病毒聚合酶新功能区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王勇翔复旦大学我国新发现的14、55型腺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基因组重组机制的研究张其威南方医科大学乙型脑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的晶体结构研究龚 鹏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乙型流感病毒M1的核穿梭机理及其在复制中的作用曹 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肠道病毒71型神经细胞中复制中心形成机制的研究田 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人3型腺病毒感染小动物模型的建立和体内应答特点研究周 荣广州医科大学基于小鼠与雪貂模型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组多态性对致病性的影响及机制许黎黎中国医学科学院铜绿假单胞菌中噬菌体感染必需基因的筛选及功能研究杨洪江天津科技大学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的ORF48通过RpoD“关闭宿主”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谭银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毒力因子的挖掘邵国青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生殖支原体MgPa受体的鉴定及其结构与功能研究曾焱华南华大学衣原体噬菌体Vp1黏附沙眼衣原体后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刘全忠天津医科大学沙眼衣原体新的免疫优势抗原CT143生物学特性研究王 洁中南大学第12期11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3年度资助项目GrgA在衣原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包小峰南通大学2植物学应用单分子技术研究细胞膜微区调节水通道蛋白活性的机制李晓娟北京林业大学卫矛科植物假种皮形态发生、发育及演化研究赵良成北京林业大学钙离子对微囊藻细胞壁合成及群体集聚状态影响机理的研究李建宏南京师范大学水稻着丝粒DNA变异及其影响植株生长发育机制研究龚志云扬州大学ZFP5家族基因调控拟南芥根毛细胞形成和发育的分子作用机制甘银波浙江大学远志结构发育过程中主要药用成分积累及诱导研究滕红梅运城学院高秆水稻茎秆细胞壁和组织构建的微观力学研究王太霞河南师范大学景天科植物三种无性苗的形态发生祝 建同济大学拟南芥根表皮细胞分化模式形成过程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19的调控机制研究陈文倩北京大学安息香科的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和花形态发生研究王恒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转录抑制子AtOFP1调控拟南芥器官形态发生的机制常 缨东北农业大学OsELF3介导的泛素化途径调控水稻抽穗期的研究吴昌银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及泛喜马拉雅地区滇紫草属(广义)的分类学研究刘全儒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鸢尾兰属(兰科)植物的分类修订邢福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风毛菊属雪莲亚属和雪兔子亚属的分类学研究陈又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鼠尾草属(唇形科)的分类修订向春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木蓝属(豆科)的系统亲缘及分类修订高信芬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马兜铃属对药马兜铃亚属的分类学与系统学研究马金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西南边境董棕林调查和研究,兼论河流与山脉的阻隔效应税玉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半蒴苣苔属的分类修订和系统发育研究李振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橐吾属(菊科-千里光族)的分类学研究杨亲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世界蓑藓属植物的分类修订与系统学研究郭水良上海师范大学世界角鳞苔属的分类修订和分子系统发育朱瑞良华东师范大学毛锦藓科的分类和分子系统学研究贾 渝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复叶耳蕨属植物的分类订正研究陆树刚云南大学中国缺齿藓科(Mielichhoferiaceae, Musci)的分类研究赵建成河北师范大学海链藻属硅藻的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研究李 扬华南师范大学东亚叶苔科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李 微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鳞盖蕨属(碗蕨科)的分类学研究严岳鸿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弯枝藻目的分类修订及分子系统学研究谢树莲山西大学东亚特有植物水青树的谱系地理学研究李建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茜草科北温带重要类群的生物地理演化聂泽龙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头菊复合群植物的进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张建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热带环太平洋间断分布格局的成因探讨-以樟科樟属为例李 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滇藏交界独龙江上游地区种子植物区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李 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基于RAD tags方法的生物地理学研究:解析东亚岛屿特有植物舟山新木姜子地理分布格局形成与谱系分化机制邱英雄浙江大学东亚特有类群苍术属系统发育和物种分化及栽培药材白术的起源研究傅承新浙江大学中华猕猴桃复合体及其近缘种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李作洲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基于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方法探讨适应不同宿主的肉苁蓉属植物水平基因转移王玉国复旦大学裸子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研究冉进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FISH技术研究5种猕猴桃种间亲缘关系刘 虹中南民族大学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葡萄属欧亚支系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研究刘秀群华中农业大学横断山地区红豆杉属植物杂交物种形成与适应性进化高连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广义李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及分类学修订崔大方华南农业大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法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科学基金项目实行统一的编号管理,采用8位编号法。
号码位置的分配如下图所示1 2 3 4 5 6 7 8 科学部年度项目类别序号第1位“科学部”的编号次序是:“1” ……………………………数理科学部“2” ……………………………化学科学部“3” ……………………………生命科学部“4” ……………………………地球科学部“5”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6” ……………………………信息科学部“7” ……………………………管理科学部第4位“项目类别”的编号次序是:“0”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 ……………………………专项基金“3” ……………………………重点项目“4” ……………………………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5” ……………………………委主任基金项目“6”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7” ……………………………自由申请项目“8” ……………………………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项目“9” ……………………………重大项目二、重大项目:除第4位用“9”表示外,第5位表示项目的资助格局,第5位的编号顺序为:“0” ……………………………跨科学部“1-7” …………………………科学部“9” ……………………………其它第6、7两位表示项目序号;第8位表示课题序号。
如下图所示:1 2 3 4 5 6 7 8 科学部年度类别资助格局项目序号课题序号三、专项基金:除第4位用“2”表示外,第5位的编号顺序为:“3” ……………………………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基金“4” ……………………………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 ……………………………数学天元基金“7” ……………………………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如下图所示:1 2 3 4 5 6 7 8 科学部年度类别专项类别序号四、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及委托任务编号法。
第24卷第12期2012年12月生命科学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V ol. 24, No. 12Dec., 2012文章编号:1004-0374(2012)12-1384-5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2年度面上项目项目名称申请人依托单位1微生物学渤海海滨湿地螺旋藻、节旋藻资源调查及基于DNA序列分析的分类系统重建王素英天津商业大学铁皮石斛内生菌多样性及其促进铁皮石斛活性成分积累的机理研究刘文洪浙江中医药大学锦鸡儿属根瘤菌生态适应性和分子进化研究陈文峰中国农业大学我国部分城市环境水系中军团菌分离株遗传多态性研究宋亚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鸭绿江滨海湿地放线菌多样性及农用活性化合物资源的发掘于基成大连民族学院菊三七属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难培养物种的分离张秀敏河北大学泛基因组学指导下的拟无枝酸菌属分子分类学模型构建及重要次生代谢郑华军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产物挖掘八种珍稀动物粪便放线菌多样性研究姜 怡云南大学中度嗜盐拟诺卡氏菌嗜盐机理研究李文均云南大学嗜盐放线菌功能基因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资源的挖掘唐蜀昆云南大学斑痣盘菌目新增地锤菌科分类学与二科系统高海拔地区物种多样性研究林英任安徽农业大学腐霉属的DNA条形码研究韦继光广西大学粒毛盘菌属黑色素活性筛选、分子修饰及构效关系研究叶 明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丝盖伞属和相近属的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图力古尔吉林农业大学拟康氏木霉合成的康宁霉素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的作用与机制宋晓妍山东大学中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文字衣属地衣分类学及其生物地理学研究贾泽峰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小网衣及其相关属地衣的系统分类学研究王海英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块菌属分类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范 黎首都师范大学西藏冬虫夏草遗传多样性及与虫草品质相关性研究旺 姆西藏农牧学院甘薯长喙壳菌在单双子叶植物间相互侵染的机制研究黄 琼云南农业大学紫色红曲菌色素和桔霉素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调控蒋冬花浙江师范大学白环蘑属(蘑菇科)真菌的分类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葛再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乳牛肝菌属及其两个重要复合群的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刘培贵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藏东川西横断山地区黑粉菌锈菌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征郭 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Euops属卷叶象甲与共生真菌的协同进化及化学机制刘杏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石耳目科属共祖基因序列及表型综合性状的研究魏江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丝膜菌科系统学研究魏铁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肉座菌科分类以及该科DNA条形码和分子系统学研究庄文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义申克孢子丝菌的分子系统发育与生理病理特征分化研究周 汛重庆医科大学温度影响新型极端微生物Anoxybacillus flavithermus subsp. yunnanensis有机溶剂彭 惠安徽大学耐受性的机理研究具有抗肺癌作用的三株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刘为忠滨州医学院细菌性软腐病菌Cpx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周晓辉河北科技大学蓝细菌集胞藻6803中S2P蛋白酶介导级联信号转导参与胁迫响应的机制研究陈 谷华南理工大学基于色素蛋白复合体的DSSC的新型宽光谱高效染料的筛选与合成杨素萍华侨大学c-di-AMP候选受体蛋白TerD的结构功能及其信号途径研究何 进华中农业大学“桑黄”类药用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资源及其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机理研究包海鹰吉林农业大学∙ 基金∙第12期13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2年度资助项目光滑球拟酵母能量代谢调控其环境适应性的生理机制刘立明江南大学Candida glycerinogenes过量合成甘油过程中渗透压对EMP/HMP途径代谢偏转诸葛斌江南大学的调控研究Pseudomonas putida DLL-E4对硝基苯酚降解中的温敏与转录调控机制崔中利南京农业大学毕赤酵母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相关脱氢酶基因的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李明春南开大学的研究微生物乳酸代谢调控蛋白LldR的结构及机制研究马翠卿山东大学组学工具研究拟威克酵母变种的槐糖脂合成酶系及调控机制宋 欣山东大学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强光诱导多肽功能及强光适应分子机制何庆芳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群体感应系统阻遏抗真菌剂藤黄绿菌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黄显清上海交通大学安莎类抗生素聚酮链释放与环化机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康前进上海交通大学绿针假单胞菌GP72中吩嗪类化合物合成的正向自调控机制研究张雪洪上海交通大学双组分系统在普通脱硫弧菌金属腐蚀中的调控机制陈 磊天津大学基于微环境调控的产多杀菌素刺糖多孢菌代谢机制研究卢文玉天津大学天然木糖利用麦芽糖假丝酵母葡萄糖阻遏效应及其调控机理研究王钦宏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基于新型胸腺嘧啶补偿途径的多氧霉素组分多样化的分子机制研究陈文青武汉大学微生物药物生物合成转化知识库的构建胡黔楠武汉大学基于嗜热、嗜温及嗜冷菌来源的三种高度同源蛋白酶的温度适应性分子唐 兵武汉大学机制研究假单胞菌NyZ12降解环己胺的分子机理研究闫达中武汉工业学院谷氨酸棒杆菌对木质纤维素糖化液中酚类抑制物质的耐受机理研究沈锡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狭叶南五味子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和功能研究董锦艳西南大学球孢白僵菌锌指蛋白基因Bbazf在卵孢素合成中的功能范艳华西南大学希瓦氏菌硝酸还原多层次调控的分子机制高海春浙江大学海洋动物寄生白僵菌Beauveria felina EN-135代谢产物分子多样性与活性研究王斌贵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Synechocystis PCC 6803缺铁诱导蛋白IsiA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王 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瘤胃细菌H1纤维素酶合成的群感效应调控研究东秀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丙酮丁醇发酵过程中菌体自溶现象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李 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禾粟链霉菌谷氏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功能研究谭华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凝结芽孢杆菌产高光学纯L-乳酸的机理研究王丽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分解代谢2-氯-4-硝基酚污染物的机理研究张俊杰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铁、氧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在控制趋磁螺菌磁小体合成中的作用李 颖中国农业大学苏云金芽胞杆菌Sigma 54因子调控的代谢途径与Cry蛋白产量的关系宋福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Rad53磷酸化模式在白色念珠菌细胞周期检验点及形态发生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桑建利北京师范大学原核生物多功能蛋白trigger factor体内生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刘川鹏哈尔滨工业大学丝状真菌瑞氏木霉纤维素酶基因转录激活模式分子机制的研究刘巍峰山东大学蓝细菌光合作用捕光复合物——藻胆体中核膜连接蛋白LCM的N端结构域的张熙颖山东大学结构和功能研究重组脱硫弧菌NiFeSe氢化酶的有效翻译及其耐氧性能的分子机理研究孙俊松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宏基因组库中新双功能木聚糖酶的富集后筛选及其定向改造安迎锋沈阳农业大学新型芳香聚酮类天然产物ABX的生物合成研究瞿旭东武汉大学阿扎霉素F生物合成机制及结构多样性的比较研究孙宇辉武汉大学结核分枝杆菌DNA聚合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王力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一种新的古菌引物合成体系的生化性质及生理功能黄 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硫化叶菌染色质蛋白Cren7与Sul7d组织包装DNA的分子机制张臻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原虫模式生物布氏锥虫mRNA 3'-末端加工装置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系统分析郭学敏中山大学匍枝根霉纤维素酶系组成解析及关键酶结构与功能研究汤 斌安徽工程大学激活复合体组装与顺式元件在σ70启动子上的几何分布的相关性研究王忆平北京大学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VI型分泌系统的功能鉴定何勇强广西大学构建高产紫杉醇基因工程菌株及其代谢途径与调控的研究周东坡黑龙江大学1386生命科学第24卷利用基因组发掘的方法在链霉菌SH-62中寻找新型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何 璟华中农业大学苏云金芽胞杆菌晶胞粘连必需基因簇scaABCDE在将伴胞晶体定位于芽胞外壁内孙 明华中农业大学侧所起的作用海洋石油细菌T7-7降解烷烃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和功能优化冯 露南开大学黑曲霉ATP-柠檬酸裂解酶基因生物学功能研究刘 浩天津科技大学食线虫真菌捕食器官形成的基因组研究季星来云南大学抗菌环肽类抗生素ilamycins的生物合成研究马俊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调节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表达的关键节点基因rrhS的发现及作用分子机理研究蓝乐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hetZ基因调控丝状固氮蓝细菌细胞分化的机理徐旭东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类芽孢杆菌固氮基因簇在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和调控研究陈三凤中国农业大学根瘤菌NGR234的III型效应因子NopL和NopM的功能性分析Christian 中山大学Staehelin微孢子虫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功能研究周泽扬重庆师范大学表达IBDV 主要保护性抗原的重组杆状病毒构建及其作为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平文祥黑龙江大学剪切敏感型霉菌的理性选育和形态塑造及其在发酵中的应用周祥山华东理工大学常见致病军团菌O抗原基因簇分子进化机制的研究曹勃阳南开大学细菌表面多糖抗原合成基因功能的系统研究刘 斌南开大学高效合成NISIN乳酸乳球菌的简化基因组构建及其优化乔建军天津大学一种新的细菌间基因水平转移途径? ——枯草芽孢杆菌细胞间遗传重组过程的陈向东武汉大学基本特性研究及机理揭示梭菌产丁醇途径重构与调试蒋 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微生物活体操纵与可控装配新方法的构建及其应用杨 光华中科技大学基于BIPES的微生物群落分析新方法研究周宏伟南方医科大学改造基因组以提高微生物生长速度的研究陈国强清华大学木糖异构酶在酿酒酵母中高效转化木糖的适配性分子机制研究鲍晓明山东大学提高由芯片合成的寡核苷酸及其组装而成的基因DNA的保真性洪 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稳定性同位素示踪环境微生物核酸DNA的方法研究贾仲君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构建矩阵式高通量扩散室和培养方法分离培养深海沉积物中小单孢菌群郝玉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土壤细菌生物氧化Mn(Ⅱ)的分子机制研究李 林华中农业大学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 Gm201基因在共生早期信号转导中的生物学赵 斌华中农业大学功能研究Sphingomonas sp. DC-6降解乙草胺的代谢途径及分子机制研究何 健南京农业大学拮抗木霉菌产生敌敌畏降解酶的诱导途径与作用机制研究陈 捷上海交通大学一株弯曲假单胞菌N1的尼古丁降解机制研究唐鸿志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苏建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新疆火焰山热稳定、高活性细菌纤维素酶的基因克隆、定向进化及其李 刚中山大学热稳定机制解析生物电化学系统微生物生物膜形成与转录组研究邢德峰哈尔滨工业大学遗传差异及环境因子对芽孢杆菌反硝化性能与产气模式的影响胡 南南京工业大学海洋酸化对异养浮游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功能的影响研究王健鑫浙江海洋学院藻对砷的生物转化及生化与分子机制研究叶 军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珠江口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过程驱动的脱氮机制及关键环境洪义国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影响因素研究聚3-羟基丁酸酯(PHB)可控生物降解的研究陈 珊东北师范大学含硫废气生物过滤过程中嗜酸性微生物的发育和稳定机制李建军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苏北海岸带盐沼卤代甲烷降解菌的时空分布及其生态环境意义王睿勇南京大学基于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氨氧化与反硝化偶联脱氮研究李大平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硝酸盐抑制渤海湾海域油藏酸化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研究:以绥中36-1 史荣久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埕北油田为例人体及家畜肠道细菌耐药基因谱及耐药基因传播途径和来源的分析朱宝利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水稻基腐病菌毒素zeamine的抗性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张炼辉华南农业大学第12期138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2年度资助项目基于基因组学溯源技术对养殖环境携带泛耐药和毒素基因细菌气溶胶柴同杰山东农业大学的传播模式研究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相关功能的挖掘研究朱国强扬州大学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VI型分泌系统分泌蛋白鉴定及功能研究姚玉峰上海交通大学miR-27b/KSRP参与调控上皮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天然免疫反应研究赵 建四川大学结核杆菌脂糖对调节性B细胞的诱导及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潘 勤武汉大学胞外蛋白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的作用马旅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活性氧相关的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机制研究米凯霞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CagA 抑制胃上皮细胞自噬及其在慢性胃炎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邹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Retromer复合物调控稻瘟病菌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周 洁福建农林大学扁桃酸及其代谢途径对新生隐球菌减数分裂的效应与分子机制研究潘炜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宿主不同靶器官中新生隐球菌侵袭力差异的影响机制朱红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水稻矮缩病毒外壳蛋白P2与水稻IAA10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李 毅北京大学植物Rubisco小亚基在植物病毒侵染中的作用刘玉乐清华大学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对玉米致病性差异关键氨基酸的定位及其李大伟中国农业大学分子机制分析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免疫识别信号RIG-I互作机制研究任玉东东北农业大学伪狂犬病毒编码的miRNA簇在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谱及功能研究刘正飞华中农业大学家蚕细小病毒样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表达调控及靶分子识别胡朝阳江苏大学宿主细胞DEAD-box RNA解旋酶DDX3和DDX5在猪繁殖与呼吸茅 翔南京农业大学综合征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猪札幌病毒受体鉴定研究华修国上海交通大学松毛虫T4病毒衣壳结构及病毒衣壳分子进化胡远扬武汉大学武汉野田村病毒B2蛋白抑制RNAi介导的抗病毒免疫机制的研究周 溪武汉大学负载PrP肽的树突状细胞治疗小鼠朊病毒病过程中T细胞受体库田 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变化谱的研究制所杆状病毒N-WASP同源蛋白P78/83的动态调控机制及其意义王 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兔出血症病毒翻译起始与调控机制研究刘光清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B组柯萨奇病毒衣壳蛋白VP1核定位的生物学意义赵文然哈尔滨医科大学T细胞分化因子CBF-β在HIV-1 Vif形成的E3泛素化连接酶中的作用张文艳吉林大学HIV-1 Tat蛋白促进KSHV vIL-6诱导血管生成和肿瘤形成及其分子机制白志强南京医科大学热休克蛋白抑制剂抑制疱疹病毒相关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孙晓平武汉大学HBx调节CTHRC1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在介导肝癌形成中的作用研究邬开朗武汉大学SFTS 布尼亚病毒转录调控元件的鉴定及功能研究王 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通过新的EV71抑制剂suramin靶点鉴定探索EV71病毒宿主相互作用艾德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NS3蛋白N末端α螺旋结构参与HCV病毒颗粒组装的机制研究钟 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风疹病毒宿主细胞受体的研究丛浩龙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人类细小病毒B19基因组中央polyA位点选择性使用的分子调控机制关武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突变型朊蛋白致病机理李朝阳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能克服粘膜上皮细胞极性屏障的重组痘苗病毒HIV粘膜疫苗载体的构建鄢慧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脑组织特异microRNA靶向EV71减毒株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韩剑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种新发现的登革病毒顺式作用元件DCS-PK的复制调控作用研究秦鄂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磷脂爬行酶1抑制HBV复制的分子机制研究杨 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HPV 16 E6、E7对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及乙酰化的影响及与多种蒋明军中国医学科学院蛋白酶作用机理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影响线粒体介导的天然免疫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雷晓波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MOV10蛋白抑制逆转录转座子LINE-1转座的机理研究李晓宇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嗜盐古菌噬菌体SNJ1与宿主J7敌对共进化机理研究梅运军武汉工业学院大肠杆菌原噬菌体e14、rac和CPS-53中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功能性研究王晓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噬藻体分子遗传多样性及与淡水水华蓝藻的互作研究张奇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388生命科学第24卷鸡毒支原体感染相关miRNAs鉴定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彭秀丽华中农业大学衣原体感染与细胞程序性坏死机制相互作用的研究周晓辉复旦大学鹦鹉热嗜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吴移谋南华大学2植物学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调控杨树剥皮再生过程中次生维管组织模式重建的机理研究贺新强北京大学植物类受体激酶FLS2内吞途径的研究林金星北京林业大学芦荟叶表皮结构和组分对紫外线辐射胁迫的响应李景原河南师范大学REP1基因调控水稻内稃细胞分裂分化分子调控网络的研究袁 政上海交通大学甘遂、泽漆乳汁管的发育及不同发育时期乳汁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蔡 霞西北大学植物分泌体的蛋白质组与功能姜里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高直链淀粉水稻胚乳中空状和细长状淀粉粒的发育和结构特性韦存虚扬州大学木兰目花器官形态多样性与演化徐凤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拟南芥REN2在花粉管极性生长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傅 缨中国农业大学拟南芥珠被发育的信号网络与调控机理苟小平兰州大学调控不同生态型拟南芥离体芽再生能力差异关键基因的分离及分子机理研究李兴国山东农业大学水稻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OsPIFs在调控光形态建成中的作用谢先芝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谷物胚乳淀粉体的发育及其与品质形成的关系顾蕴洁扬州大学SNARE蛋白复合体在花粉管顶端生长中的构成与作用李 岩中国农业大学伞形科芹亚科真芹类植物果实结构及系统学研究刘 玫哈尔滨师范大学广义报春苣苔属(苦苣苔科)系统学研究李家美河南农业大学中国榕属无花果亚属(Ficus subg. Ficus)的分类学研究李宏庆华东师范大学世界蓼属分叉蓼组(蓼科)植物的系统学研究侯元同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葱属的分子系统学与细胞地理学研究何兴金四川大学小麦族偃麦草属的系统地位及其物种分类研究周永红四川农业大学广义假鹰爪属(番荔枝科)分类修订侯学良厦门大学爵床科马蓝属的分类修订邓云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亚洲红豆属(豆科)分类学修订李世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天南星属(天南星科)植物的分类修订胡光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香茶菜属的分类修订彭 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茶属茶组植物的分类修订暨茶树原产地的实质性考证杨世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菊科紫菀属的分类学研究高天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基于多学科证据探讨樟科油果樟属的系统学问题杨 永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系统学为基础的蔷薇科DNA条形码研究周世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世界槐属(豆科)的分类修订朱相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碎米蕨类(cheilanthoid ferns)的系统学研究张钢民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红藻门红毛菜属(Bangia)系统分类学研究沈宗根常熟理工学院中国淡水异极藻科( Gomphonemaceae)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范亚文哈尔滨师范大学东亚棉藓科植物分子系统及多样性研究王幼芳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杉藻目红藻的分类、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研究王宏伟辽宁师范大学丛藓目、紫萼藓目植物抗旱特征与分子进化的研究沙 伟齐齐哈尔大学中国海洋红藻门松节藻科的分类学及其系统修订丁兰平汕头大学若尔盖湿地及其附近水域的硅藻分类生态研究王全喜上海师范大学叉蕨属(叉蕨科)的范畴及中国叉蕨属的分类学修订董仕勇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淡水刚毛藻科的分类及系统学研究胡征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日间断分布植物双花木属的种内分化与分子谱系地理研究谢国文广州大学寻求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机制—以西北干旱区水生植物为例李中强湖北大学点地梅属(报春花科)的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郝 刚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水生植物广布种的比较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徐新伟武汉大学泛热带植物区系的生物地理起源与演化——以豆科羊蹄甲属为例涂铁要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孑遗植物-莲科的残遗中心及迁移路线研究薛建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第23卷第12期2011年12月
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V ol. 23, No. 12
Dec., 2011
文章编号:1004-0374(2011)12-1276-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
2011年度资助重点科学基金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申请人依托单位
典型II型聚酮合成机理及其代谢调控研究杨克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肠道微生物适应极酸性环境的结构生物学与分子机理研究施一公清华大学
极端嗜热古菌小分子核酸结合蛋白的研究黄 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粘细菌细胞群体行为对海洋生境适应的进化基因组分析李越中山东大学
杆状病毒口服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胡志红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微丝骨架参与植物细胞胞质分裂调节的机制任海云北京师范大学
受体蛋白激酶调控植物花药早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分子机制马 红复旦大学
花粉转录因子PTF1家族调控花粉管极性生长和雌雄互作的机理叶 德中国农业大学
核基因编码的叶绿体蛋白转运调控机理张立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磷脂酰肌醇信号途径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研究薛红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大气N沉降对内蒙古草原植被-土壤系统15N自然丰度梯度变化和李凌浩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N循环特征的影响
典型森林土壤碳氮循环关键过程对可利用氮响应的同位素示踪研究李胜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河流-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张全发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降水季节变化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申卫军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川金丝猴社会体系稳定机制的研究李保国西北大学
青藏高原裂腹鱼类的分子进化和高原适应的机制研究陈良标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棉铃虫和烟青虫对性信息素的嗅觉编码及其遗传基础王琛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灵长类大脑进化关键基因的功能研究宿 兵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AMPK家族蛋白激酶的调控机制研究吴嘉炜清华大学
植物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型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柴继杰清华大学
蛋白质S-亚硝基化调控拟南芥氧化胁迫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左建儒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微管结合蛋白EB1磷酸化的调控及功能研究周 军南开大学
基于Axin/TNKS/Kif3a的多蛋白复合体调控葡萄糖转运的机制林圣彩厦门大学
tRNA对蛋白质合成质量控制的作用及其新功能的研究王恩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参与DNA双链断裂修复的蛋白磷酸酶的功能鉴定许兴智首都师范大学
DNA损伤修复相关重要功能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滕脉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致密核心大囊泡分泌的分子机制研究徐 涛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DNA硫修饰及其限制系统的遗传生理机制研究邓子新上海交通大学
microRNAs的功能进化分析与全基因组表达稳定性的渠化调控吴仲义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水稻S5杂种不育和广亲和的遗传与分子机理研究张启发华中农业大学
植物着丝粒的表观遗传学研究韩方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调控网络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吴家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蛋白激酶IKK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细胞凋亡的新机理研究林安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单核-吞噬系细胞分化和功能状态的调控韩 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转录因子IRF3的泛素和SUMO修饰调节机制及其在抗病毒天然免舒红兵武汉大学
疫中的功能
神经系统靶细胞精确定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丁 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嗅鞘细胞与嗅觉神经元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何 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1年度资助项目
第12期1277痛觉的新调制机理研究张 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熟能生巧:记忆练习效应的神经机制及应用薛 贵北京师范大学
BDNF调节记忆形成和消退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陈哲宇山东大学
果蝇个体抉择与群体抉择的神经环路调控及神经遗传学机制的比较研究郭爱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关节骨软骨修复材料仿生研制及再生机理研究杨 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生物材料支架诱导内源性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机理及临床前研究李晓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代谢型γ-氨基丁酸受体调控衰老精细机制研究刘剑峰华中科技大学
多巴胺受体对α/β1-、AT1受体抑制作用在高血压病发生中的作曾春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用和机制研究
线粒体超氧炫分子机制和功能研究程和平北京大学
新型内源性含硫活性小分子物质二氧化硫和胱硫醚的心血管调节作用杜军保北京大学
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代谢物EETs抗心肌肥厚和损伤汪道文华中科技大学
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果蝇生殖细胞发育翻译调控机制的研究陈大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小鼠心脏原基的形成及发育机制研究杨中州南京大学
肝脏原基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罗凌飞西南大学
DEP1控制水稻茎端分生组织活性和产量的分子机制研究傅向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水稻杂种生殖隔离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林鸿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棉花纤维-种子协同改良的分子基础裴 炎西南大学
油菜隐性核不育分子机理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涂金星华中农业大学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适应于白背飞虱传毒的致灾机制与调控新策略魏太云福建农林大学
水稻重要害虫抗药性的发生机制和分子机理研究韩召军南京农业大学
柑橘特异资源早实枳短童期性状遗传与分子机理研究胡春根华中农业大学
葡萄种质资源抗旱寒评价及其抗性基因挖掘与利用李绍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月季花朵开放品质形成与保持的乙烯调控机制高俊平中国农业大学
速生纤维用材林培育的分子基础解析李来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常绿阔叶林人促更新对红壤有机质维持的作用机制杨玉盛福建师范大学
猪瘟病毒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及调控病毒感染与复制的分子机制研究涂长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一种新型噬菌体及其裂解酶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作用靶位的生物结构韩文瑜吉林大学
抗细菌溶血素先导结构的发现及靶标确证邓旭明吉林大学
养殖扇贝重要经济性状QTL精细定位及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包振民中国海洋大学
草鱼出血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汪亚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对虾抗病毒相关基因的功能与抗病毒机理分析王金星山东大学
半滑舌鳎性别决定基因筛选和功能分析及性别决定机制研究陈松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食物中多糖组分的高级结构表征及其活性功能作用机制谢明勇南昌大学
淀粉及蛋白质等组分在健康食品加工制造中的变化规律及机制李 琳华南理工大学
食品发酵过程酿酒酵母氮代谢物阻遏效应形成机制及其调控陈 坚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