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本特征考题
- 格式:docx
- 大小:19.57 KB
- 文档页数:2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卷55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文本特征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蘑菇圈(节选)阿来蘑菇季快结束的时候,阿妈斯炯拿起手机,她想要给做州长的儿子胆巴打个电话。
她要告诉儿子,自己老了,腿不行了,明年不能再上山到自己的蘑菇圈①跟前去了。
……第二天,丹雅就上门了。
丹雅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阿妈斯炯,我替胆巴哥哥看望你老人家来了。
胆巴哥哥让我把你送到他那里去。
阿妈斯炯说,我哪里也不去,我只是再也不能去找我的蘑菇圈了。
丹雅说,那么让我替你来照顾那些蘑菇吧。
阿妈斯炯说,你怎么知道如何照顾那些蘑菇?你不会!丹雅说,我会!不就是坐在它们身边,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就是耐心地看着它们慢慢现身吗?阿妈斯炯说,哦,你不知道,你怎么可能知道!丹雅说,我知道,不就是看着它们出土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吗?阿妈斯炯说,天哪,你怎么可能知道!丹雅说,科技,你老人家明白吗?科学技术让我们知道所有我们想知道的事情。
阿妈斯炯说,你不可能知道。
丹雅问她,你想不想知道自己在蘑菇圈里的样子?阿妈斯炯没有言语。
丹雅从包里拿出一台小摄像机,放在阿妈斯炯跟前。
一按开关,那个监视屏上显出一片幽蓝。
然后,阿妈斯炯的蘑菇圈在画面中出现了。
先是一些模糊的影像。
树,树间晃动的太阳光斑,然后,树下潮润的地面清晰地显现,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
阿妈斯炯认出来了,这的确是她的蘑菇圈。
那块紧靠着最大栎树干的岩石,表面的苔藓因为她常常坐在上面而有些枯黄,现在,那个石头空着。
一只鸟停在一只蘑菇上,它啄食几口,又抬起头来警觉地张望四周,又赶紧啄食几口。
如是几次,那只鸟振翅飞走了。
那只蘑菇的菌伞被啄去了一小半。
丹雅说,阿妈斯炯你眼神不好啊,这么大朵的蘑菇都没有采到。
她指着画面,这里,这里,这么多蘑菇都没有看到,留给了野鸟。
阿妈斯炯微笑,那是我留给它们的。
山上的东西,人要吃,鸟也要吃。
下一段视频中,阿妈斯炯出现了。
课文的文本特点的答题模板故事情节(一)情节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⑧调动读者的审美感受(激发兴趣、激发思考……)。
(二)安排方式:倒叙。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常见考查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
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注意四个角度)(2)写景法。
如《故乡》的开头写“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渲染出阴沉、萧索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凸显小说主题。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注意读者感受)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专项对点练11 鉴赏小说语言特色,分析文本基本特征(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年味[注]许心龙从县屠宰场回到村里,我顾不上喝口水就急慌着去找四叔和四叔的杀猪锅灶。
是屠宰场的聂总安排我的事儿。
在村里我养猪多年,小打小闹,一年百十头猪,跟县屠宰场打交道就多,结识了聂总,成了好朋友,时常微信聊天,偶尔也喝两盅。
聂总走出正作业的屠宰间,抬头望望温暖的太阳,转脸又望着我说,城里现在已经没有了年味,正好你养着猪,哦,要那不喂饲料的猪,看看还有没有杀猪的锅灶,我想好好体会体会年味。
打小我就喜欢过年,喜欢过年看飘雪花,喜欢过年放鞭炮,喜欢看杀猪。
唉,如今,这些好像都没了.不瞒你说,我寻找年味已经不是一年了,一进入腊月,我就跟没魂了似的,我也弄不清楚咋回事。
前年春节,我带着孩子、老婆飞去了三亚,在那儿待了一个礼拜,一点我期待的年味也没找到,大冬天的跟夏天没两样,中午穿着背心,晚上蹚蹚海水,吃了顿海鲜还拉肚子!去年过年,我赶去了哈尔滨。
乖乖,那才叫冷得过瘾呀,滴水成冰,吐口水落到地上,子弹一样,就砸了个小坑!但是屋里暖和,可过年图的啥?是热闹呀,光闷在屋里那不叫过年。
唉,说实话,除了冰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冰雕好看是好看,可一点年味也没体会到.恍然,我明白了聂总要找的是啥年味了。
聂总要找的是爹娘一笼一笼蒸着年馍时,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啪啪散乱地炸着鞭炮;循着猪的嗷嗷嘶叫看大人一头汗水地杀猪,每杀一头猪就朝天空燃放一枚“空中响”;贴着用秃毛笔写的还留着墨汁的春联,染得手上都是红纸掉的颜色;穿上新衣服,装上压岁钱,“啪啪啪”燃放三枚关门炮就上床,上床闭着眼却睡不着,侧身想着谁家燃放第一挂鞭炮时就起床;起床后打开门燃放三响开门炮;跑了大半个村庄,耳朵被鞭炮炸得嗡嗡直响,抢拾了一袄兜大都是乏筒的鞭炮;待天一亮,兴奋地随着大人走家串户给长辈拜年:拜年喽,新春快乐!先点炮,再杀猪!聂总兴奋地喊。
小说考题探究(1):叙述类题(叙述特征评析)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6分)②《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6分)③《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叙述视角•全知视角:叙述人对整个故事都了如指掌。
一般来说,传统小说比较喜欢采用全知视角。
•有限视角:叙述人所知受自身的视、听、想限制,读者需要动脑筋才能理解故事。
现代小说中有限视角运用得多一些,当然也不乏两者结合或相互转换的情况。
•儿童视角:以儿童作为故事的叙事者,以儿童的眼睛来审察世界,可以增添真实感,丰富了小说意蕴。
★叙述人称叙述人称是区分叙述人在叙述时使用的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时,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采取的是有限视角;使用第三人称时,叙述者并非故事里的人物,其采用的視角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使用第二人称“你”,则是叙述者“我”对着故事里的“你”进行倾诉、交谈。
★叙述顺序叙述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按时间、空间及逻辑分,主要有以下几类:•顺序: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作用: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层层深入,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
•补叙: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
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叙述线索叙述线索是指叙述故事的内在逻辑思路。
常见的主要叙述线索有:以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先后次序为线索;以地点方位为线索;以物件意象为线索。
一些小说线索是明暗交织、主次交织等。
2024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把握整体叙事技巧,分析文本特征精准突破分析小说的文本特征题型归类文本特征题主要针对某一文本的整体特点提出,或是内容上的特征,或是情节上的特征,或是叙述手法的特征等。
这类题目分成两类:1.整体叙事技巧题:此类题考查偏多,命题者有时会指明文章所用某种手法或技巧,让分析某种手法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有些甚至还需分析其艺术效果;有时会让围绕某一文本特征去找寻文本如何体现这一特征,此类题目难度更大。
即使没有要求分析技巧手法带来的效果,实际作答时也需加上效果分析。
2.文本特征分析题:此类题大多只停留在分析层面,命题者常指出两两相对的特征,要求结合内容分析其体现。
另外还有一种是根据相同内容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表现分析其异同。
审题示范第一步:抓题干关键点第二步:分析关键点[2022·全国甲卷,T9]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
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6分)[王愿坚《支队政委(节选)》、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 ①“内容相近”“文体不同”——文体特征②“艺术表现也有差异”——相近内容在不同文体的表达效果③“比较”——分别说明[2020·全国卷Ⅰ,T9]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①“冰山”理论——需理解的内涵②“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从整个思想内容来看,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6分)(海明威《越野滑雪》) 文本内容只显示了一小部分③“情节安排”——情节如何体现“冰山”理论④“及其效果”——运用这种方式有什么效果[2020·浙江卷,T12]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6分)(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雪》) ①“哪些手法”——思考叙事技巧②“结构紧凑”——结构上的文本特征[2019·全国卷Ⅰ,T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小说考题探究(14):语言类题(语言特色)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赏析文章划线段落语言风格。
②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是本文语言的重要特色,请举例简析。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语言特点语言风格(2)答题角度赏析小说的语言风格与特色①从修辞看语言:运用了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②从语体看语言:文白夹杂,既灵活又端庄,既通俗又内蕴。
③从长短看语言:长短句交错,句式灵活,语句铿锵,简洁明了。
④从人物看语言:富有人物个性,语言符合人物身份特征。
⑤从雅俗看语言:明白如话,乡语俚语;典雅厚重,富有内蕴。
⑥从风格看语言:通畅自然,清丽隽永,浓墨重彩,诙谐讽刺,亦庄亦谐。
⑦从效果看语言:富有想象,令人回味,字字玑珠,含英咀华。
二、真题实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红梅川端康成父母面对面地坐在被炉边上,一边观赏着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一边争论着。
父亲说:“这颗红梅的花儿,几十年来都是从下面的枝桠开始绽开的。
自从你嫁过来以后,也没有改变过。
”“我没有这种感觉。
”母亲没有附和父亲的感怀,父亲很不服气。
“自从嫁过来以后,我压根儿没有空闲观赏过梅花。
”“那是因为你稀里糊涂地虚度岁月。
”说完这些,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还是人的一生短暂,父亲就没兴致继续感慨了。
不觉间,话题转到新年的糕点上来。
父亲说他正月初二,在风月堂买了点心回来。
母亲却强调没有那回事儿。
“瞧你,我不是让车子在明治糕点公司那儿等了一会儿,又坐这部车子绕去风月堂吗?我的确在这两家铺子买糕点了嘛。
”“你的确在明治糕点公司买了,可是,自打我到这个家来以后,就不曾见你在风月堂买过什么东西。
”“言过其实了吧。
”“当然,我从来没尝过嘛。
”“别装糊涂了,过年你不也吃过了吗?我的确买回来了嘛。
”“唉,真讨厌。
大白天说梦话,你不觉得害羞吗?”“咦?难道是我——”女儿在厨房准备午餐,父母的争论她全听见了。
她是了解真情的。
但她无意开口,只顾微笑地站在锅台边上。
“的确带回来了吗?”母亲好不容易只对父亲在风月堂买过东西这一点,准备予以承认似的,可她又说:“不过,我没有看见过呀。
专项对点练11 鉴赏小说语言特色,分析文本特征(时间:30分钟分值: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鱼汪曾祺从侉奶奶家旁边向南伸出的后街到往螺蛳坝方向,拐了一个直角.庞家就在这拐角处,门朝南,正对越塘。
庞家兄弟三个,各有分工。
老大经营擘画,总管一切。
老二专管各处收买生猪。
他们家不买现成的肥猪,都是买半大猪回来自养。
老二带一个伙计,一趟能赶二三十头猪回来.因为杀的猪多,他经常要外出。
杀猪是老三的事,当然要有两个下手伙计.每天五更头,东方才现一点鱼肚白,这一带人家就听到猪尖声号叫,知道庞家杀猪了。
猪杀得了,放了血,在杀猪盆里用开水烫透,吹气,刮毛。
杀猪盆是一种特制的长圆形的木盆,盆帮很高,二百来斤的猪躺在里面,富富有余。
杀几头猪,没有一定,按时令不同。
少则两头,多则三头四头,到年下人家腌肉时就杀得更多了.因此庞家有四个极大的木盆,几个伙计同时动手洗刮。
这地方不兴叫屠户,也不叫杀猪的,大概嫌这种叫法不好听,大都叫“开肉案子的".“开”肉案子,是掌柜老板一流,显得身份高了。
庞家肉案子生意很好,因为一条东大街上只有这一家肉案子.早起人进人出,剁刀响,铜钱响,票子响。
不到晌午,几头猪就卖得差不多了。
这里人一天吃的肉都是上午一次买齐,很少有下午来割肉的。
庞家肉案到午饭后,只留一两块后臀硬肋等待某些家临时来了客人的主顾,留一个人照顾着.一天的生意已经做完,店堂闲下来了。
店堂闲下来了.别的肉案子,闲着就闲着吧。
庞家的人可真会想法子。
他们在肉案子的对面,设了一道拦柜,卖茶叶。
茶叶和猪肉是两码事,怎么能卖到一起去呢?——可是,又为什么一定不能卖到一起去呢?东大街没有一家茶叶店,要买茶叶就得走一趟北市口.有了这样一个卖茶叶的地方,省走好多路.卖茶叶,有一个人盯着就行了。
有时叫一个小伙计来支应。
有时老大或老三来看一会。
有时,庞家的三妯娌之一,也来店堂里坐着,包包茶叶,收收钱.这半间店堂的茶叶店生意很好。
考点33 小说的主题意蕴及文本特征探究文章主旨主要在各题中渗透,很少单独考核,探究文本特征是全国卷重点考查的内容,文本对照研读是新高考卷的重点考查内容,指向于审美鉴赏与评价学科素养的考查。
考向一探究主旨【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15分)小哥儿俩凌叔华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
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
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
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
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
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
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
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
2024高考小说阅读考点之文本特征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文本特征)一、微型小说:现实性与文学性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常常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
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
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
它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做到主次分明。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型小说的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试题: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①小说以马里诺夫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情节紧凑)②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家里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人物典型)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以小见大)④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以小见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以小见大)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小说文体特点
一、问:《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
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你今天看的是一篇小说(文体/体裁),但是作者是用“故事+新编”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请你说说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答:①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是作者虚构了很多原故事中不存在的人物和情节,推陈出新。
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内容)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讲述方式)
③这篇小说以传说为基础,以新编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思维。
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主旨)
二、2018全国三《微纪元》
新编小说中“故事”和“新编”的关系
3.
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
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
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
③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解析:此题考查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命题者抓住“科
学”与“科幻”两个词语,要求考生回答貌似同文本毫无关联的问题,题目的主观性很强,发散空间很大。
这对平时阅读面很广、善于思考的人十分有利,由此可见命题者的指向十分明确,为当今的语文教学起到了较大的指挥棒作用。
(1)科学是幻想的基础。
文中大量的科学存在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合理性的基础,构成了小说想象的依据性内容,为幻想提供了条件。
(2)幻想是对科学的拓展。
幻想出“宏纪元”与“微纪元”,在科学的基础上合理展开。
(3)科学与幻想的结合,通过对黑白色地球幻想,引起人们对文明的思考。
三、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
(6 分)
不具备小说的某些特点但是具备散文的某些特点
借力打力/以题解题/问题自带答案
小说的特点:1、故事情节完整2、人物个性鲜明3、环境描写逼真4、主题思想深刻5、构思角度精巧
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答:(1不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而是打破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通起来,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散
文式结构;(2《山地回忆》中关于乡村景象的记忆、战争年代的
日常生活的真切表现以及自然流露的诗意,都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
(3
上:叙述过程中抒情主体(“我”)的融入,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因而楚楚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每条 2 分,答出 3 点,可得 6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