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肝腹水的七种证型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解析肝腹水的临床症状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解析肝腹水的临床症状》的内容,具体内容:肝腹水属中医的"鼓胀"或"单腹胀",不同类型的肝腹水治疗原则并不相同,根据症状进行详细地辨证分型才能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将其分为几种,...肝腹水属中医的"鼓胀"或"单腹胀",不同类型的肝腹水治疗原则并不相同,根据症状进行详细地辨证分型才能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将其分为几种,那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中医解析肝腹水吧。
中医解析肝腹水的症状1、气滞湿阻型:气滞湿阻型肝腹水患者腹胀按之不坚,两肋胀满或疼痛,纳少,嗳气,食后腹胀加重,矢气觉舒,小便少,苔白腻,脉弦。
2、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肝腹水患者脘腹胀满,烦热口苦,渴不欲饮,肌肤目睛黄染,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塘垢,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
3、肝脾血瘀型:肝脾血瘀型肝腹水患者腹大坚满,胁腹刺痛,脉络怒张,手掌赤红,口干渴不欲饮,面色晦暗,大便色黑,尿少,舌紫红有瘀斑,脉细涩。
4、脾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腹水患者腹大如囊裹水,面浮肢肿,脘闷纳呆,神倦懒言,溲少,便溏,舌苔白腻,脉沉迟。
5、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肝腹水患者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伴有心烦、失眠、形体消瘦、衄血便血、小便短赤、舌红绛、脉弦细数。
肝腹水的食疗方郁李仁粥原料:郁李仁10~15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郁李仁捣烂,加水500毫升,煎至400毫升,过滤取汁,入粳米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有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的功效,特别适合大便干燥秘结、小便不利、四肢浮肿的肝硬化腹水患者食用。
赤小豆鲤鱼汤原料:鲤鱼1条(约重500克)、赤小豆120克、陈皮6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鲤鱼去鳞杂,洗净,锅内加水适量与陈皮、赤豆共煮,以烂为度,可加适量白糖,吃肉喝汤。
功效:有健脾益肾、利水消肿的功效,特别适合消化功能较差的肝硬化腹水患者食用。
月鼓症丸一肝腹水的中药治疗一、中医药治疗肝腹水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属祖国医学“鼓胀”范畴,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中国古代将其列为风、惨、曦、嗝4大顽症之一。
中医药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纳辨证论治,能疏肝、健脾、补肾,通过扶助人体的正气,恢复脏腑间的升降平衡及调整气、血、津的代谢而利尿,有效消退腹水,而无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
其基本治则是:活血化瘀,理气健脾,降浊利水。
活血化瘀法:鼓胀多由湿热疫毒、饮酒无度、饮食不节、情志郁结等因素引起肝脾受损,气机郁滞,脉络闭阻,淤血内停,日久结于肋下,形成症块。
其临床表现除腹大有水外,常伴有肋痛,肋下痞满,或肋下痞块,面色晦暗,蛛纹赤掌,腹部青筋暴露,肝脾肿大,舌紫暗或瘀斑,无一不是淤血之象。
理气健脾法:肝硬化腹水病机简单,多以虚为本,水、湿、淤为标。
张仲景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可见肝有病,脾胃首当其冲。
腹水的形成源于精微不得传输,清浊相混,故治疗腹水应分清泌浊,有赖于脾胃健运功能。
脾胃健运,精微得以传输,达到水消胀减之目的。
降浊利水法:无论何种缘由造成的肝硬化腹水,都属于鼓胀范畴,主要是肝脾肾三脏受病,且肝脾功能首先失调,日久及肾,导致气血水等互结淤积于腹内,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成。
肝脾肾功能三脏失调为本,气滞血瘀水停为标。
该病本虚标实,本虚只能缓图,标实则必需急治,所以,降浊利水是当务之急。
降浊利水之法可淡渗利水,攻逐水饮。
二、中医药治疗肝腹水的常见用药活血化瘀药:多用丹参、郁金、莪术、桃仁、泽兰、地鳖虫等。
现代药理讨论显示,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善肾血循环,增加肾血流量以加强利尿,改善肝内微循环促进肝内胶原分解代谢,抑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使变质的肝细胞发生逆转,促进坏死区干细胞完全性的再生和修复,从而阻挡肝硬化进展。
理气健脾药:多用木香、大腹皮、陈皮、枳壳、青皮、香附等。
现代药理讨论显示,理气健脾药具有调整免疫、上升白蛋白的作用,能够改善肝功能和关心维持有效血容量,而血液分布特别,有效循环血容量削减和肾灌注不足,是引起难治性腹水的重要缘由。
臌胀(腹水)的中医辨治癌症、肝硬化晚期,多会出现腹水等并发症,腹水这种病,在古中医中属于臌胀。
是中医杂症四大证(风、劳、臌、膈)之一,之所以被列为四大证,是因为臌胀(腹水)的预后相当不好。
臌胀(腹水)概述臌胀是因为腹部胀大如鼓而得名,自古至今,都为预后不良的危重之症。
中医中的臌胀相当于我们现代医学中所说的癌症、肝硬化、血吸虫病后期的腹水的症状。
古中医已经认识到臌胀(腹水)发展到后期会出现皮肤红点、红纹、蟹爪纹等外部体征,患者腹胀如故,皮色苍黄,青筋暴露,四肢不肿或者微肿。
臌胀(腹水)的治疗难度很大,常常是早上刚刚治下去了,晚上又涨上来了。
所以,对臌胀(腹水)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判断形势,不可以滥用虎狼之药,因为这类患者多已经出现恶病质,身体极为虚弱,一旦用上虎狼之药,患者身体一击即溃,后面再想挽回几近不可能。
十枣汤、子龙丸、臌症丸等用于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腹水,就笔者所见,无一例外会导致患者迅速死亡。
与其用这类峻下利水药,还不如去医院抽掉部分腹水,以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
腹水是癌症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极难避开的并发症之一。
中医文献将臌胀分为气臌、水臌、蛊臌,笔者个人认为这种划分方法没有实际意义。
有些所谓的气臌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臌胀,没有列入臌胀的必要。
臌胀(腹水)的病理,一般认为与脾胃有很大的关系。
李东垣认为“脾胃之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而致水谷聚而不散,而成胀满”。
刘河间恩威臌胀是由于热气内郁,不散而聚而成,朱丹溪认为臌胀是“湿热相生,清浊相混,隧道壅塞乃成臌胀”。
明代名医李梃认识到臌胀“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水”,“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更断盐酱”。
张景岳提出治胀应考虑患者虚实、气血和寒热。
《杂病源流犀烛》已经认识到臌胀患者能出现神志异常(即肝性脑病、肝昏迷等)及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臌胀(腹水)有可治也有不可治的,对于一些身体状况尚算良好的腹水患者,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腹水消除后,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肝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在临床上,肝腹水其实是属于性质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的,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患上肝腹水病症后,会因为肝腹水的存在而使得自身的死亡率也相应的增大,因此,对于肝腹水疾病的防治,最好是秉承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那么,肝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让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肝腹水临床辨证施治可分七型,分述如下:1、气滞湿阻:症状: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腹部青筋暴露,两胁胀痛,食欲不振,食后作胀,肢体困倦,小便短少。
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疏肝理气,健脾除湿。
柴胡方药:柴胡、枳壳、香附、白芍、陈皮、川芎、厚朴、苍术、泽泻、茯苓、大腹皮、肉桂。
2、气滞血瘀:症状:腹大坚满,青筋暴露,胁下肿块刺痛,面色黎黑,皮肤可见丝纹状血痣,手掌赤痕,口干渴,但欲漱口而不欲咽下,大便色黑,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
脉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利水消胀。
方药:当归、赤芍、川芎、元胡、莪术、三棱、大黄、瞿麦、茯苓、大腹皮、桑皮、枳壳、红花。
3、湿热蕴结:症状:腹大坚满,脘腹撑急胀痛,烦热口苦,渴而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尖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黄芩、黄连、厚朴、枳壳、陈皮、半夏、猪苓、茯苓、泽泻、茵陈、大黄、栀子。
4、寒湿困脾。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治则:温中化湿。
方药:茯苓、白术、厚朴、大腹皮、木香、附子、干姜、青皮、枳壳。
5、脾肾阳虚黄芪症状:腹部胀大,入暮益甚,控之不坚,兼有面色晦滞,畏寒肢冷,身体疲倦,尿少便溏或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苔薄白滑。
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药: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附子、肉桂、车前子、猪苓、黄芪。
6、肝肾阴虚症状:腹大胀满,甚则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面黑唇紫,口燥心烦,手足心热,尿少黄短,大便干,或见齿鼻衄血。
舌质红降少津无苔脉弦细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辅导:肝硬化腹水辨
证分型
综合各家经验,现归纳为以下五型:
1. 气滞湿阻此证为木病初起。
腹大胀满,胁肋胀痛,纳呆食少,食
后腹胀,暧气无力,小便短少,大便澹薄,腹胀按之不坚,胁下痞块。
苔口腻,脉弦缓。
2. 湿热蕴结此证为水湿内蓄而热化。
腹大坚满拒按,皖腹撑胀,烦
热口渴,目肤发黄,小便黄赤短少,大便秘结,不欲饮食,嗜卧。
舌红苔黄糙,脉弦数。
3. 瘀血阻滞此证属实胀之重症。
腹大坚满,腹壁青筋暴露,胁腹攻
痛,而色鹽黑或唇色青紫,颈部胸部可见蜘蛛痣,肝掌,小便不利,大便色黑。
舌紫红,有瘀斑,脉细涩。
4. 脾肾阳虚此证为寒水内蓄。
腹大胀满,人暮为甚,纳呆食少,精
神疲乏,而色萎黄不泽,形寒肢冷,小便清而短少。
舌质淡紫胖,脉沉细。
5. 肝肾阴虚此证多因久病瘀热,伤津耗液,病重之症。
腹大坚满,
甚则青筋暴露,胁胀刺痛,形体消瘦,面色礬黑,口唇青紫,肌肤不泽,心烦口干,齿鼻鲍血,小便短少,大便秘结。
舌质红
绛,少苔,脉弦细而数。
肝硬化腹水,从这个角度辨治,效果也是极好的小编导读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腹胀、轻微腹痛,并可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时,辨证必不可少,我们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可行吗?经方名家徐书教授认为行,他从六经辨治肝硬化腹水的经验都在这啦。
肝硬化腹水,余之经验,其病机为正虚是病之本,腹水是病之标。
肝失疏泄,脾土不能制水,肾失开阖,三焦决渎无权,水液内聚成鼓,肝、脾、肾三脏俱病。
余从经方入手,从太少两感、厥阴虚寒、太阴少阴合病三方面来辨治,取效甚捷。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肝病,则脾首当其冲,脾为制水之脏,脾阳伤,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致使痰饮结聚,饮食精华无从上归于肺,下输膀胱,浊气在下则化而为湿,湿郁过久郁而化热,湿热相搏而致腹胀,况且大腹为三阴之地,脾不传输,水湿必弥漫于腹,而成腹水。
《金匮要略》又云:“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
”脾病则肾病,水湿下渗,则伤肾,肾失开阖,三焦决渎无权。
所以腹水的形成往往是脾肾同病,严重者心肺受累,诱发心衰、肝衰、肾衰。
从临床症状来看,本病以腹胀为主要表现,多伴有纳差、乏力、腰酸、怕冷、水肿等症状。
对于腹水的治疗,病位在肝、肝脾、脾肾,辨证主要从太少两感、厥阴虚寒、太阴少阴合病三方面来辨治。
【辨证分型】1.太少两感本型可表现为气滞夹湿,以及湿阻热郁,以气滞为多见,症状特点为腹胁胀满疼痛,食后腹胀更甚,嗳气不舒,伴血瘀证者可见面色黝黑,头颈部可见蜘蛛痣,舌质紫暗。
传统中医从肝论治,以逍遥散为主方。
此时的治疗非常关键,如果能解决气滞的问题,就可以防止脾伤与腹水的发生。
余在临床中体会,治疗这一类病人,从气滞入手,效果不佳,因其病机主要是水寒、木郁而致,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作为散寒解郁之方。
适当加入香附、郁金来解郁,当归、白芍来和血。
根据水湿的情况,可以合用当归芍药散。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一、肝硬化腹水病名肝硬化腹水以腹部胀满、小便短少、甚则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鼓胀”范畴肝硬化腹水临床表现以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者,符合中医“单腹胀”的证候特点;临床表现以腹大、动摇有声,皮肤粗黑,下肢水肿为主者,符合中医“水臌”的证候特点;结合典籍,中医病名为“鼓胀”为宜。
肝硬化腹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终末期阶段的并发症,可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血吸虫病等引起。
二、中医分型和治疗证候诊断具备主证① + 另一主症1项,次证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1、气滞水停证主症:①腹大坚满,叩之如鼓;②两胁胀满;③胁痛走窜不定。
次症:①饮食减少;②食后作胀;③嗳气不适;④小便短少。
舌脉:①舌质淡红,苔白腻;②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行水散满。
主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合胃苓汤(《普济方》)。
药物: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川芎、茯苓、苍术、陈皮、白术、官桂、厚朴、泽泻、猪苓、生姜、大枣。
加减:腹胀明显者,加大腹皮、莱菔子、木香;两胁胀满疼痛者,加郁金、延胡索、苏木。
2、脾虚水停证主症:①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②乏力;③食欲不振。
次症:①面色萎黄;②颜面、下肢浮肿;③小便短少;④大便溏薄。
舌脉:①舌苔白滑或白腻;②脉缓。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主方: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实脾饮(《济生方》)。
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附子、干姜、厚朴、木香、草果、槟榔、木瓜、生姜、大枣。
加减:湿浊中阻,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竹茹;肢体沉困,小便短少者,加车前子、泽泻。
3、湿热水停证主症:①腹大坚满,脘腹撑急;②腹痛拒按;③身目发黄。
次症:①口干;②口苦;③渴不欲饮;④小便短黄;⑤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脉:①舌质红、苔黄腻;②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腹水的诊断及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腹水中医称为鼓胀。
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
鼓胀的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病位主要在肝脾,久则及肾。
初期多以气滞湿阻或湿热壅结为主。
后期则多因脏腑功能失调,虚者愈虚,气血水壅滞腹中而不化,实者愈实,呈现瘀热互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之象。
鼓胀应与水肿鉴别:鼓胀主要为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以腹部胀大为主,四肢肿不甚明显。
晚期方伴肢体浮肿,每兼见面色青晦,面颈部有血痣赤缕,胁下瘕积坚硬,腹皮青筋显露等。
而水肿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肌肤。
其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或下肢先肿,后及全身,每见面色晃白,腰酸倦怠等,水肿较甚者亦可伴见腹水。
鼓胀为气、血、水互结,有气、血、水三者轻重之别。
气滞重者,腹胀叩之如鼓,亦可水气参半,叩之鼓浊兼见。
水湿重者,腹膨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甚则脐突皮光。
血瘀重者,腹胀坚满,日久不消,两胁刺痛,脉络怒张或面颈胸臂红丝缕缕,赤掌,舌质紫暗,脉细涩。
鼓胀若以标实为主,根据气、血、水的偏盛,分别应用行气、活血、祛湿利水等方法,配以疏肝健脾。
若以本虚为主,根据阴阳的不同,治以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配合行气活血利水。
本病总属本虚标实错杂,故治当攻补兼施,补虚不忘实,泻实不忘虚。
1/6页气滞湿阻证候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芎、白芍、苍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
加减:1.胸脘痞闷,腹胀,噫气为快,气滞偏甚,加佛手、沉香、木香调畅气机。
2.尿少,腹胀,苔腻者,加砂仁、大腹皮、泽泻、车前子以加强运脾利湿作用。
3.兼胁下刺痛,舌紫,脉涩,加延胡索、莪术、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
中医世家李亚磊从中医角度解读肝腹水
肝硬化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如果控制不当或者治疗时机过晚,导致病情恶化发展,就会出现腹水的情况。
中医理论认为,肝硬化腹水是一种臌胀病,该病与血瘀气滞导致水停有关。
根据临床表现将臌胀病分为血瘀型血臌、气滞型气臌、水停型水臌三种,治则针对不同类型分而治之。
最终目的都是要化瘀散结,调肝补肾。
中医世家李亚磊院长介绍,中医按照病因病机将肝硬化腹水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1、气滞湿阻型: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于腹所致,护理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情志护理。
2、肝脾血瘀型:肝脾血瘀型肝腹水为瘀血内阻、脉络不通、水气内聚于腹中所致,此型患者随时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饮食上以软烂或流质为主,若出现腹痛剧烈、恶心、眩晕、心悸应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3、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肝腹水主要由湿热内盛气机受阻,浊水内停,聚于腹中所致。
要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保持室内清洁、干燥、通风,做好生活用具、排泄物的消毒处理。
4、脾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主要由脾阳不振、肾失开阖、水积腹中所致,应注重患者的日常饮食调理,忌食生冷油腻之品,病情稳定、生活能够自理的患者可适当运动。
5、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肝硬化腹水通常见于终末期患者,主要由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津液失布停聚于腹所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出血倾向,观察呕血、便血情况。
李亚磊院长表示: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医治疗肝病的过程中,发现万事万物都可遵循这个规律,龟源治肝七法中每一种方法都有3味主药,“龟源治肝七法”并非独立配伍,而是根据病人的病情“七种方法”进行辨证施治,加减化裁,结合西药的辅助治疗针对肝病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老中医治疗肝腹水的4张验方小编导读肝腹水属于临床疑难病症,如果只是插管引流,腹水很快又会出现,反反复复难以长期控制。
中医药对于肝腹水有着特别优势,内服和外敷都有缓解肝腹水良方。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位行医50余年的老中医,是如何辨证分型有效治疗肝腹水的。
本组39例患者全部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39例患者经B超检查均有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全部为近几年来门诊就医的病人。
其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11例;年龄最小者38岁,年龄最大者77岁;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11年;辨证属脾气虚弱,水湿困脾型12例;肝脾血瘀、水湿停留型11例;肝肾阴虚、气虚血滞型9例;脾肾阳虚、气虚血瘀型7例。
1.治疗方法脾气虚弱,水湿困脾型,用自拟1号方组方:白术30g,黄芪30g,西洋参10g,何首乌20g,茯苓15g,鹿茸1g(研细末,冲服),香附10g,鳖甲10g,杭芍10g,鸡内金10g,炒山楂15g,山药15g,炒扁豆15g,猪苓20g,大腹皮20g,车前子20g(包煎),水煎服,每日一剂。
肝脾血瘀,水湿停留型,用自拟2号方组方:白术40g,黄芪30g,西洋参10g,何首乌20g,三棱6g,鹿茸1g(研细末冲服),丹皮12g,大黄10g,制鳖甲10g,海螵蛸10g,赤小豆10g,车前子20g(包煎),白茅根20g,猪苓20g,水煎服,每日一剂。
肝肾阴亏,气虚血滞型,用自拟3号方组方:白术30g,黄芪30g,西洋参10g,女贞子15g,熟地15g,首乌20g,山萸肉10g,制鳖甲10g,制龟甲15g,白芍15g,阿胶珠12g,木瓜10g,菟丝子15g,车前子15g,水煎服,每日一剂。
脾肾阳虚,气虚水停型,用自拟4号方组方:白术30g,黄芪30g,西洋参6g,首乌20g,附片10g,鹿茸1g(研细末,冲服),桂枝10g,紫河车15g,橘红10g,车前子30g,金钱草20g,泽泻10g,茯苓皮30g。
有胸水者在相应分型中加入葶苈子12g,桔梗15g,甘遂6g(冲服),大枣10枚。
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腹水是一种严重挑战健康的疾病,它在肝脏结构和功能受损的基础上,引发腹腔内液体积聚的情况。
作为肝脏疾病的严重后果,肝硬化腹水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而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为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通过辨证施治、分期治疗,中医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综合性的医疗方案,展现出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原则与实践,以期为广大患者和医疗从业者提供更深入的认识与指导。
1、肝硬化腹水概述肝硬化腹水,又称为腹水性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通常发生在肝硬化晚期。
肝硬化是一种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持续性损害,由于长期的炎症、损伤和修复过程,正常的肝脏组织逐渐被疤痕组织所代替,导致肝功能逐渐下降。
在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肝脏的循环系统也受到影响,血液难以流经受损的肝组织,从而增加了门脉压力,引发了肝硬化腹水的产生。
肝硬化腹水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在腹腔内积聚大量的液体,导致腹部肿胀和不适。
这种腹水的积聚与门脉高压、肝功能减退以及肾功能损害等因素密切相关。
腹水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如腹腔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肝硬化腹水的症状主要包括腹部膨胀、腹部不适感、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等。
尽管现代医学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在肝硬化腹水的辨证施治上也有独到的经验和方法。
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有助于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2、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中医辨证治疗在肝硬化腹水中具有显著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理论,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应当因人而异,个体化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之一。
肝硬化腹水作为复杂的疾病,其病因、病机以及症状表现可能因人而异,这正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所在。
中医辨证治疗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强调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质、脉象、面色、口唇等多个方面,分析病情所处的不同阶段以及机体内外在相互作用下的状况。
中医辨证论治酒精性肝硬化腹水
现代医学认为腹水的形成主要原因包括①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漏入腹腔 ; ②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液成分外渗 ; ③肝对雌激素等的灭活作用减退 ; ④以及肝肠淋巴液形成增多而漏入腹腔等方面因素。
目前对于腹水的治疗包括利尿、补充血浆白蛋白、穿刺放腹水等方法,虽然能够缓解患者腹胀症状,但是副作用比较大,长时间的话会引起电解质紊乱,而且随着长时间使用利尿剂,易产生药物抵抗,利尿效果越来越差,一旦停药,腹水将会越来越严重。
放腹水疗法,易出现腹腔感染、电解质紊乱、白蛋白丢失的,必须在放腹水的同时控制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补充白蛋白等,只能短暂缓解症状。
中医学认为,肝硬化腹水属于臌胀或水臌等范畴。
本病病机复杂,病程较长,迁延难愈,为中医四大难症之一。
其中酒精性肝硬化腹水者多有长期过量饮酒史,酒毒为湿热之邪,长期过度饮酒,湿热之邪蕴结于体内,导致肝脾功能失调,酒湿浊气蕴聚中焦,壅塞气机,肝失调达,气血郁滞,肝郁脾虚,进而累及于肾,肾之开阖不利,水浊渐积,终不得泄,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水互结而成膨胀。
《张氏医通》谓: “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此得之湿热伤脾。
胃虽受谷,脾不运输,故成痞胀。
”本病病机后期为本虚标实,故治疗应以温补脾肾为主,兼以清热利湿,标本兼顾。
肝腹水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很多患有肝腹水的患者家属可能真是有病乱投医,不管什么方法都想常识,肝腹水中医治疗还是有一定的疗效的,所以在积极治疗肝腹水的同时及时了解中药疗法是缓解病情最好的方式,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治疗肝腹水的治疗方。
治疗方法:
具体治法:
①湿热蕴结型:症见黄疸,口苦,纳呆,烦热口渴,腹饱胀,腹大坚满,脘痞恶心,小便黄赤,短少,大小便秘结,舌红苔黄糙,脉弦数。
拟清热火,以攻下逐水饮。
药用茵陈汤合
四苓散加减,并配用逐水丸。
加减:热毒炽盛者加大青叶,虎杖,公英;大腹胀满者加枳实,沉香,莱菔子;小便不利者加商陆、阵葫芦。
逐水丸(制甘逐3份,黑白二丑,大黄,槟榔各9份,研磨泛水为丸,吞服6~9g;血瘀者加鳖甲,桃仁)。
②肝腹水中医疗法?肝郁血瘀型:症见有协下疼痛,腹胀乏力,齿衄鼻衄,口苦纳呆,腹大坚满,腹壁青筋暴露,便血,小便不利。
可见蜘蛛痣,肝掌,舌有瘀斑,脉细涩。
拟用活血化淤,行气逐水法。
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另服逐水丸,加减:协下癓块,刺痛者加丹参、莪术、三七、地鳖虫;小便不利者加猪苓、泽泻、商陆;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者加太子参、黄芪、焦术。
③脾肾阳虚型:症见腹大胀满,纳呆少,精神疲乏,面色萎黄不泽,形寒肢冷,小便清,量短少,舌质淡紫,脉沉细。
拟健脾温肾、化气行水法。
药用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
上述就是专家为大家介绍的肝腹水中医疗法,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当然我们给大家提供的方子也都是根据病人的自身条件提供,在使用方子前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给大家逐一添减药物,希望能够真正帮助患者减缓病情,祝您健康!。
肝腹水的中医辨证施治处方有哪些肝腹水的出现常常让患者痛苦不堪,在没有全面认识病情之前,有些患者因为想要迫切治愈,而有病乱投医,盲目用药,结果导致了肝腹水病情的恶化。
那么,肝腹水应该如何治疗效果最好呢?在避免滥用药物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通过中医辩证施治来缓解病症。
肝腹水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可分七型,分述如下:1、肝肾阴虚。
症状:腹大胀满,甚则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面黑唇紫,口燥心烦,手足心热,尿少黄短,大便干,或见齿鼻衄血。
舌质红降少津无苔脉弦细数。
治则: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加减: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川楝子、当归、川芎、赤芍、元胡、桃仁、红花、鳖甲。
2、湿热蕴结。
症状:腹大坚满,脘腹撑急胀痛,烦热口苦,渴而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尖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加减:黄芩、黄连、厚朴、枳壳、陈皮、半夏、猪苓、茯苓、泽泻、茵陈、大黄、栀子。
3、气滞血瘀。
症状:腹大坚满,青筋暴露,胁下肿块刺痛,面色黎黑,皮肤可见丝纹状血痣,手掌赤痕,口干渴,但欲漱口而不欲咽下,大便色黑,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
脉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利水消胀。
方药:调营汤。
加减:当归、赤芍、川芎、元胡、莪术、三棱、大黄、瞿麦、茯苓、大腹皮、桑皮、枳壳、红花。
4、寒湿困脾。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治则:温中化湿。
方药:实脾饮。
加减:茯苓、白术、厚朴、大腹皮、木香、附子、干姜、青皮、枳壳。
5、气血两虚型。
头晕心悸,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两胁隐痛,舌质淡苔薄白,脉象虚弱。
治则:补益气血。
方药:补血益气复肝汤。
加减:太子参、黄芪、何首乌、云苓、炒白术、当归、阿胶、丹参、郁金、木香、连翘、桑椹。
6、气滞湿阻。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腹部青筋暴露,两胁胀痛,食欲不振,食后作胀,肢体困倦,小便短少。
一百一十九、肝腹水经方常见疾病治症:肝腹水【辩证诊断】1、肝腹水:小便滴滴答答排不尽,胁下腹痛,不能翻转身体,肚子上看到蜘蛛网纹。
【辩证治则】1、腹水加哕嗝就是肝癌的末期,很多癌证末期都如此:肚子肿大,东西又吃不下,压肚子又不会放屁,小便又没了,肚子一直肿起来。
遇到这种没有胃气了,已经打嗝了,都是死证,肝癌和肝硬化不一样,但是症状是一样的。
肝癌初期还可以治疗,中期就没有办法了。
如水进入肺的时候,可采隔日用十枣汤排水,每天排水会死在十枣汤上,再开健脾整胃的药。
同时:A、为协助他肠子能通润,开柏子仁,因为怕他没有力量排出来;B、肝癌里面一定有热,所以加黄芩;C、所有的癌证到末期,病人会血虚,所以加当归;D、因为要健脾胃,所以加白术、茯苓;E、虚寒的时候有打哕的现象,所以加炙甘草;F、如果黄疸很高,如果是热用茵陈蒿汤;G、如果热在上焦,痰很多,舌苔也是黄黄的就加栀子;H、有表证,就加桂枝、白芍;I、如果胸满就把白芍拿掉;K、痰多的就多加点杏仁、桔梗。
这些都是治疗肝癌的药,以上是主要的方子,临证再加减。
2、肝癌腹水(1)气色好,有腹水--> (气)实证(分消汤);气色不好,有腹水--> (气)虚证(补气治湿汤)。
可加生附子5钱、生硫磺6钱,药性会大增,属于最后一搏;(2)实症,临床上看多为肝硬化,治肝先实脾,用分消汤,西医没有碰过的效果都非常好。
A、(比例)苍术3、白术3、茯苓3、陈皮2、厚朴2,香附子2,猪苓2,泽泻2,枳实1,大腹皮1,西沙仁1,木香1,灯心草一把(不到一钱),干姜1,生姜1。
分消汤中枳实换成枳壳就是《万病回春》的实脾饮。
B、苍术三钱白术四钱茯苓五钱陈皮三钱泽泻五钱半夏三钱灯心草一钱大腹皮三钱-->分消汤,甘淡渗利,利其腹水C、白术三钱茯苓五钱泽泻五钱陈皮三钱厚朴三钱苍术三钱半夏三钱-->分消汤的加减,以去其腹水鼓胀。
(3)虚症,补气治湿汤。
A、(比例)苍术3、白术3、茯苓3、陈皮2、厚朴2,人参3,泽泻3,麦冬3,黄芩2,来自《济生方-臌胀门》B、苍术五钱泽泻五钱白术四钱陈皮三钱白芍三钱厚朴三钱黄芩三钱麦冬四钱党参三钱木通二钱通草五分大腹皮三钱茯苓五钱半夏四钱-->补气治湿汤加减。
/
中医治疗肝腹水的方法有哪些
肝腹水是一种非常难治疗的疾病,最近的几年,我国患发肝腹水疾病的患者有很多,得了肝腹水疾病是非常严重的,治疗肝腹水疾病的方法是很多患者及网友们都非常关注的,那么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中医怎么治疗肝腹水的方法有哪些?
肝腹水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中医讲究气血双补,养肝益肾,以增长白蛋白、调整蛋白比值、加强机体免疫功能为主,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以改善肝功能。
二、中医诊疗肝硬化腹水可从健脾利湿、舒肝理气、行气利水、软坚散结,以阻逆肝纤维化、减轻门脉高压、利尿为主,并能有效调整蛋白比值、改善肝功能、软肝缩脾。
肝腹水能活多久?
三、依据肝腹水后期的常常证型:湿热内蕴型、肝肾阴虚型,经过辨证施治,重在利尿,增强对顽固性腹水的功效。
一些病人胃肠胀气偏重,口服汤药,健脾利湿、舒肝理气,以理气为主结合利水减轻腹胀。
四、肝病晚期并发肾功能不全,多是正气本虚,浊毒瘀热阻滞、气化失司所致,能在加强支持治疗、配合肝复康胶囊等扶助正气的基础上,经过中药高位保留灌肠,下降尿素氮、肌酐,保护肾功能,又有退黄降酶及利尿之功能。
五、中医认为肝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感染,多是因为脏腑气机郁滞,升降失司,郁结化热而致里热实证,进而热、毒、瘀、湿结聚不散而成热毒炽盛、气血逆乱。
能清热解毒、通腑攻下为主,具有突出的抑菌消炎、清除内毒素、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抗感染能力等作用。
以上就是对肝腹水中医治疗的基本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继续浏览我们网站其他的问题,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原文链接:/gfs/2013/0305/122066.html。
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分型: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分实证和虚证,实证分气滞湿阻型、寒湿困脾型、湿热蕴结型、肝脾血瘀型,虚证分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
1、气滞湿阻型:肝硬化早期,做B超腹腔内有气体,少量腹水或无水。
腹部按之不坚,腹部胀满,胁肋胀痛,嗳气,食少,食后腹胀加重,肝功损伤不明显,白蛋白35左右,中医称气臌。
治宜龙牙肝泰胶囊+柴胡舒肝散。
2、寒湿困脾型:腹水明显,颜面,下肢浮肿,或者有胸水,畏寒,便溏,纳少,倦怠乏力,中医称水臌。
治宜龙牙肝泰胶囊+香砂养胃颗粒。
3、湿热蕴结型:腹大坚满,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粘腻不爽。
中医称水臌。
治宜龙牙肝泰胶囊+龙胆泻肝丸。
(龙胆泻肝丸用量不宜超过半个月。
)4、肝脾血瘀型:腹大坚满,脉络怒张,以脐为中心毛细血管扩张,胁腹刺痛,面色黎黑,肝掌蜘蛛痣,口渴不欲饮,便黑,舌象淤血紫斑。
中医称血臌。
治宜龙牙肝泰胶囊+三七,川芎,赤芍,丹皮等活血化瘀类药物,或复方丹参片。
5、阳虚鼓胀(脾肾阳虚型):腹水,早宽暮急,上午轻下午重,面色苍黄或晄白,神倦畏寒,四肢畏寒。
治宜龙牙肝泰胶囊+附子理中丸。
6、阴虚鼓胀(肝肾阴虚型):腹大胀满,青筋暴露,五心烦热,盗汗,舌绛红,津液枯竭,甚则舌有裂痕,伴牙龈出血,鼻出血,唇紫。
属肝硬化晚期。
治宜龙牙肝泰胶囊+知柏地黄丸。
附:鲤鱼赤小豆汤治疗肝硬化效果佳。
鲤鱼一条,去五脏后,用蒜头放入鱼腹,赤小豆一两(浸泡两个小时),把鲤鱼和赤小豆同煮,不加盐,料酒少许,一周2--3次。
此汤可行气,补气,利水,活血化瘀。
从中医角度谈肝硬化腹水病因肝硬化腹水,在古医书中被称为“臌证”,属中医“臌胀”范畴,为临床常见疑难杂症,我国古代就将其列为“风、痨、鼓、膈”四大顽症之一。
从中医角度讲,肝硬化出现腹水的原因就在于“正虚”。
中医理论讲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当人体内的正气很足的时候,邪气就没有机会入侵人体;而当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六邪或者外界疫毒入侵人体时,人体内的正气必然会产生虚弱。
中医辨证治疗肝腹水的七种证型
发布时间:2013/05/10 15:49 来源:飞华健康网编辑:
fengxiaochen 我要评论 2040人关注中医治疗肝腹水不同于一般西医抽腹水、打利尿剂的治疗,因此一般西医的治疗只是治标不治本,最终只会造成肝腹水的加重。
中医治疗肝腹水讲究辨证施治,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证型和表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真正保证肝腹水治疗有一药就有一效,一人一方。
中医辨证治疗肝腹水的七种证型:
(一)气滞湿阻:
气滞湿阻型肝腹水症状: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腹部青筋暴露,两胁胀痛,食欲不振,食后作胀,肢体困倦,小便短少。
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疏肝理气,健脾除湿。
方药:柴胡舒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枳壳、香附、白芍、陈皮、川芎、厚朴、苍术、泽泻、茯苓、大腹皮、肉桂。
(二)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型肝腹水症状:腹大坚满,青筋暴露,胁下肿块刺痛,面色黎黑,皮肤可见丝纹状血痣,手掌赤痕,口干渴,但欲漱口而不欲咽下,大便色黑,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
脉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利水消胀。
方药:调营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元胡、莪术、三棱、大黄、瞿麦、茯苓、大腹皮、桑皮、枳壳、红花。
(三)湿热蕴结:
湿热蕴结型肝腹水症状:腹大坚满,脘腹撑急胀痛,烦热口苦,渴而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尖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黄芩、黄连、厚朴、枳壳、陈皮、半夏、猪苓、茯苓、泽泻、茵陈、大黄、栀子。
(四)寒湿困脾:
寒湿困脾型肝腹水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治则:温中化湿。
方药:实脾饮加减:茯苓、白术、厚朴、大腹皮、木香、附子、干姜、青皮、枳壳。
(五)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型肝腹水症状:腹部胀大,入暮益甚,控之不坚,兼有面色晦滞,畏寒肢冷,身体疲倦,尿少便溏或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苔薄白滑。
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附子、肉桂、车前子、猪苓、黄芪。
(六)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型肝腹水症状:腹大胀满,甚则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面黑唇紫,口燥心烦,手足心热,尿少黄短,大便干,或见齿鼻衄血。
舌质红降少津无苔脉弦细数。
治则: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川楝子、当归、川芎、赤芍、元胡、桃仁、红花、鳖甲。
(七)气血两虚型:
气血两虚型肝腹水症状:头晕心悸,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两胁隐痛,舌质淡苔薄白,脉象虚弱。
治则:补益气血
方药:补血益气复肝汤:太子参、黄芪、何首乌、云苓、炒白术、当归、阿胶、丹参、郁金、木香、连翘、桑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