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用具图解_日本茶道喝茶顺序
- 格式:docx
- 大小:27.17 KB
- 文档页数:11
茶道泡茶有何方法|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一:玻璃杯泡法(适用于各种细嫩名优绿茶、黄茶、白茶等的冲泡,可充分欣赏汤色和茶芽的浮沉、舒展、舞动)主要步骤:备器(玻璃杯、暖水瓶、茶叶罐、茶荷、茶匙、茶巾、水盂等)——布席——择水(矿泉水、纯净水、自来水等)——取火(取火点燃,烧水)——侯汤(急火煮水至初沸,90度左右)——赏茶(观茶形,赏茶色,闻干香)——洁杯——投茶(一般的茶水比为:1克:50毫升)——润茶(注水,右手紧握杯身基部,左手托住杯底,运动右手手腕逆时针转动茶杯,左手指轻托杯底做相应运动)——冲泡(凤凰三点头或高冲低斟法)——静蕴(一般1-3分钟)——奉茶——品茶——续水——复品——收具。
二:盖碗泡法(适用于普通绿茶、花茶、黄茶、白茶、功夫红茶等)主要步骤:备器(盖碗、备水器、辅助器)——布席——择水——取火——侯汤——赏茶——洁碗——投茶——润茶(注水,右手持盖碗,左手托住碗底,运动右手手腕逆时针转动茶杯)——冲泡——静蕴(一般1-3分钟)——奉茶——品茶(闻香、观色、啜饮,动作要舒缓轻柔)——续水(当茶杯中只余1/3左右茶汤时,就该续水了)——复品(第二泡茶香最浓,滋味最醇)——收具。
1、用保温杯泡茶。
保温杯虽能保温,但茶叶中多种维生素和芳香油易在高温或长时间的恒温水中损失,茶的效用和口味也降低了。
好的茶具应首推陶器类,具有一定透气性,冬天保温,夏天不馊,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所以紫砂茶壶享有盛名。
普通的泡茶玻璃杯最合适。
2、用沸水冲泡。
有些人喜欢用刚开的水冲泡茶叶,其实这是非常有害的。
刚烧开的水温度高,可使茶叶中不耐高温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等)大量破坏,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
泡茶的水温宜按茶叶老、嫩来分,老茶可用95℃的开水直接冲入;嫩茶则应低些,80℃左右比较适合。
3、认为头遍茶好。
有些人认为头遍茶浓,提神醒脑,所以爱喝头遍茶。
殊不知,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污染,茶叶表面总残留一些农药,相应的头遍茶农药等有害物质浓度也高。
日本茶具(抹茶道)(一)日本茶具的分类广义的茶道用具是指整个茶事活动所用的道具,大致分为5类:等候室用的茶道用具主要有壁合的挂轴、花瓶添炭用茶道用具炉、炭斗、羽帚、火筷、灰器、灰匙、釜环、釜垫、香、香盒点茶用茶道用具是日本茶具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道具。
怀石料理用具主要是黑色漆器,风格文雅茶庭院内用具主要有草鞋、木屐、斗笠、圆坐垫、水桶、水勺(二)点茶用茶道具釜、盖置、浓茶罐、浓茶罐袋子、薄茶罐、清水罐、污水罐、水勺、茶筅、茶巾、绵巾、茶碗、茶具架茶筅竹制的点茶用具。
使用前要预先用冷水浸泡,点茶前为防止竹丝折断混入茶中,有必要在热水中再浸泡洗涤。
茶勺竹制的取抹茶的用具。
在中间段多有竹节,这种茶勺称为[草],而竹节在两端的称为[行],没有竹节的称为[真]。
茶碗有各种形状和颜色枣木制上漆的盛抹茶的小罐(薄茶用),形似大枣。
有平枣、小枣、中枣、大枣等各种规格。
茶入盛抹茶的陶瓷小罐(浓茶用),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茄子、海壶、文琳等仕覆装茶入(浓茶罐)的小袋。
茶巾用于擦拭茶碗的白色纱布,规格约为9×15cm绵巾用于清洁茶具的纺织物,约一尺见方,双层,三边缝合,有花纹的一面为正面。
女士一般用大红色的,男士一般用紫色的,还有棕色、粉红色等其他颜色。
釜烧热水的铁制容器。
釜盖承用于放置釜盖的竹制用具。
水指盛清水的陶瓷罐,有一扁平的盖子。
水勺竹制的取水用具,在中间段多有竹节。
建水用于装清洁茶具后的废水的容器。
日本茶道礼仪是日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节。
日本饮茶的风俗最早是由中国传入的,后来广泛流行于民间。
就今天日本的茶道人口约达1000万,将近中华总人口的1/10。
日本茶道礼仪夸大通过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夸大宾主间有一种高尚精神﹑典雅仪态和双方间的融洽关系。
日本茶道礼仪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芦草编成。
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约9-10平方米。
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
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达等专门区域。
(二)点茶用茶道具釜、盖置、浓茶罐、浓茶罐袋子、薄茶罐、清水罐、污水罐、水勺、茶筅、茶巾、绵巾、茶碗、茶具架茶筅竹制的点茶用具。
使用前要预先用冷水浸泡,点茶前为防止竹丝折断混入茶中,有必要在热水中再浸泡洗涤。
茶勺竹制的取抹茶的用具。
在中间段多有竹节,这种茶勺称为[草],而竹节在两端的称为[行],没有竹节的称为[真]。
茶碗有各种形状和颜色枣木制上漆的盛抹茶的小罐(薄茶用),形似大枣。
有平枣、小枣、中枣、大枣等各种规格。
茶入盛抹茶的陶瓷小罐(浓茶用),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茄子、海壶、文琳等仕覆装茶入(浓茶罐)的小袋。
茶巾用于擦拭茶碗的白色纱布,规格约为9×15cm绵巾用于清洁茶具的纺织物,约一尺见方,双层,三边缝合,有花纹的一面为正面。
女士一般用大红色的,男士一般用紫色的,还有棕色、粉红色等其他颜色。
釜烧热水的铁制容器。
釜盖承用于放置釜盖的竹制用具。
水指盛清水的陶瓷罐,有一扁平的盖子。
水勺竹制的取水用具,在中间段多有竹节。
建水用于装清洁茶具后的废水的容器。
日本茶道礼仪是日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节。
日本饮茶的风俗最早是由中国传入的,后来广泛流行于民间。
就今天日本的茶道人口约达1000万,将近中华总人口的1/10。
日本茶道礼仪夸大通过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夸大宾主间有一种高尚精神﹑典雅仪态和双方间的融洽关系。
日本茶道礼仪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芦草编成。
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约9-10平方米。
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
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达等专门区域。
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一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用具和清洁器具。
床间挂名人书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视四季而有不同。
日本茶道礼仪分为三种;炭礼法﹑浓茶礼法和淡茶礼法。
浓茶礼法和淡茶礼法:浓茶礼法和淡茶礼法是主人制茶﹑客人品茶的一整套的程序章法。
一般情况下,主人先将少许呈粉末状的末茶放入瓷碗中后加点水,用特制的竹筅把茶末搅成糊状,再加水至碗的四分之三即可。
茶道必备工具_茶道工具的用途是什么茶道是一种日本传统文化,注重仪式、礼仪和内心的沉静与平和。
茶道工具是茶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着独特的用途,能够帮助茶道师傅制作和享受一杯完美的茶。
以下是茶道必备工具及其用途的介绍:1. 茶杓(chasaji):它是由竹子制成的勺子,用于将抹茶(matcha)粉末从茶罐舀入茶碗。
茶杓的设计使其能够将适量的茶粉轻轻地舀出,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散落。
2. 茶筅(chasen):茶筅是用竹子制作的,形似打蛋器。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抹茶与热水搅拌均匀,以制作出起泡沫的茶汤。
茶筅的设计独特,可以打出细密均匀的泡沫,增强茶汤口感和香气。
3. 茶碗(chawan):茶碗是用陶瓷制作的,通常是手工制作,每个茶碗都有着独特的外观和纹理。
茶碗的设计和大小对于茶的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茶师选择适合的茶碗,以展现特定的茶道风格和美学。
4. 茶叶碾(tencha-bo):茶叶碾是用竹制的工具,用于磨碎茶叶。
在制作抹茶时,茶叶碾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将茶叶磨成细腻的粉末,使其易于溶解在热水中。
5. 茶壶(kyusu):茶壶是以尊重并准确控制水温的方式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
茶师可以根据特定的茶叶种类和汤的口感,选择适合的茶壶来冲泡茶叶。
6. 茶托(chataku):茶托通常是由竹子或陶瓷制成,用于放置茶杯和茶碗,以保护茶具和表面。
茶托的设计往往非常简洁,以使茶具成为视觉焦点。
7. 水指(mizusashi):水指是用来盛装冷水的容器,用于冲泡茶叶和准备茶道仪式所需的水。
水指通常是由陶瓷或石器制成,其优雅的设计和色彩纹理使其成为茶道空间的一部分。
8. 茶草(chasen naoshi):茶草是用来保持茶筅形状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工具。
茶草通常是由陶瓷或竹子制成,有着简洁而优雅的设计,方便茶师将茶筅放置在其中进行保存和保养。
9. 茶罐(chatsubo):茶罐用于存放茶叶,以保持其新鲜和防止受潮。
茶罐通常是由陶瓷制成,有着精致的外观和密封性能,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日本茶道茶事步骤按照茶道传统,宾客应邀入茶室时,由主人跪坐门前表示欢迎,从推门、跪坐、鞠躬,以至寒喧都有规定礼仪。
参加茶事的客人根据身份的不同,所坐的位置也不同。
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
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
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
在风炉上煮水期间,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这时众宾客则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园中闲步。
待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再重新进入茶室,茶道仪式才正式开始。
泡茶时主人必须先将各种茶具用茶巾茶巾的卷曲方法也存有特别规定冲洗后,用茶勺从茶罐中挑二三勺茶末,放在茶碗中,然后转化成沸水,再用茶筅烘烤碗中茶水,直到茶汤透出泡沫年才。
客人饮茶时口中要发出“啧啧”的赞声,表示对主人“好茶”的称誉。
待正客饮茶后,余下宾客才能一一依次传饮,饮完后将茶碗递回给主人。
客人饮茶也可分为“轮饮”或“单饮”。
即客人轮流品一碗茶,或单独饮一碗茶。
茶道礼法不仅是饮茶,主要还在于欣赏以茶碗为主的茶道用具、茶室的装饰、茶室前的茶园环境及主客间的心灵交流。
整个茶会,主客的行、公、挤、送来、直奔茶碗、饮茶、观赏茶具,以至于擦拭碗、置放物件和骂人,都存有特定礼仪。
一次茶道仪式的时间,通常在两小时左右内。
完结后,主人须再次在茶室格子门外跪送宾客,同时拒绝接受宾客的临行歌颂。
日本茶道发扬并深化了唐宋时“茶宴”、“斗茶”之文化涵养精神,形成了具浓郁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示了有中国传统美德的深层内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响。
按照茶道传统,宾客受邀进茶室时,由主人establish门前则表示热烈欢迎,从房门、establish、致意,以至寒喧都存有规定礼仪。
参加茶事的客人根据身份的不同,所坐的位置也不同。
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
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
日本茶道茶艺演示步骤日本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茶艺演示步骤,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茶艺演示步骤温壶,烫杯,装茶,高冲,盖沫,淋顶,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闻香、品茗。
首先点火煮水,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
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
——“乌龙入宫”沸水冲入茶壶中,“高山流水”,即高处直接冲入,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之后盖沫(将溢出壶顶的泡沫刮去)——“春风拂面”。
盖好壶盖,以沸水淋于壶上。
即对茶壶进行淋顶。
——“重洗仙颜”第一壶茶为洗茶不喝,沸水倒入壶中,迅速倒出。
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称“洗杯”——“若琛出浴”,第二壶茶,就可以准备斟茶了。
将壶中茶倒入公道杯,为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玉液回壶”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于茶盘。
将茶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
此过程称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
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
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将茶倒入品茗杯(将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两指夹闻香杯,向内翻转),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最后,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两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轻啜慢饮——“三龙护鼎”。
日本茶道演示要求日本茶人在举行茶会时均抱有“一期一会”的心态。
这一词语出自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汤一会集》。
书中这样写到:“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
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
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
客人也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日本茶道工具茶罐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茶室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
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茶道具。
煮水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日本的茶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象中国茶文化那样主要受儒道佛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综合影响。
日本的茶文化是由中国传入的。
在7世纪之前,日本人没有喝茶记录。
而在这一文化传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佛教的僧侣们。
他们去中国学习佛教,同时将寺院的生活文化也带了回来。
其中之一便是饮茶与茶礼。
由此,日本茶文化自开初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
据史料记载,公元805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籽,栽种在比睿山麓,形成了日本最古的“日本茶园”。
从那以后,弘法大师空海于806年把从中国带回来的茶献给了嵯峨天皇,他还从中国带回了茶碾、茶籽。
至815年4月,嵯峨天皇幸游近江时,在唐代生活了长达30年之久的高僧都永忠亲自煎茶献给天皇,嵯峨天皇对此大为欣赏,由此命令近江等地修建茶园。
至荣西为止,茶与禅宗的关系可以说是以禅为主,以茶为辅。
茶为坐禅修行时的饮料、禅案的素材、行道之资、救国之助等等。
这些都只能说明茶与禅宗生活的密切关系,仍不能证明两者之间的法嗣关系。
茶道的集大成者是千利休。
日本茶道喝茶顺序及四规七则介绍日本茶道对于茶道文化是十分讲究,尤其是正确的喝茶顺序。
下面一起来看看日本茶道喝茶顺序和规则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日本茶道喝茶顺序日本茶道是必须遵照规则来进行喝茶活动,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蕴含在这些看起来繁琐的喝茶程序之中。
进入茶道部,有身穿朴素和服,举止文雅的女茶师礼貌地迎上前来,简短地解说。
进入茶室前,必须经过一小段自然景观区。
这是为了使茶客在进入茶室前,先静下心来,除去一切凡尘杂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
开宗明义的一番话,就能领略到了正宗茶道的不凡。
然后在茶室门外的一个水缸里用一长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后将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目的是将体内外的凡尘洗净,然后,把一个干净的手绢,放入前胸衣襟内,再取一把小折扇,插在身后的腰带上,稍静下心后,便进入茶室。
日本的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
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等专门区域。
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右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
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和旁边的饰物,视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须和季节时令相配。
每次茶道举行时,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动格子门外跪迎宾客,虽然进入茶室后,强调不分尊卑,但头一位进茶室的必然是来宾中的一位首席宾客(称为正客),其他客人则随后入室。
来宾入室后,宾主相互鞠躬致礼,主客面对而坐,而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
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
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
在风炉上煮水期间﹐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这时众宾客则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园中散步。
待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再重新进入茶室﹐茶道仪式才正式开始。
主人一般在敬茶前,要先品尝一下甜点心,大概是为避免空肚喝茶伤胃,而且抹茶可能会比较苦,所以先品尝一下点心,可以避免抹茶的苦涩。
天津大学刘莉第四讲日本茶道的道具日本的茶道离不开茶道用具,茶道具是茶道最具表现力的载体之一,强调同季节时令相适应,同时还要与茶室的布置协调统一,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
一. 茶道具的特点二. 茶道具的种类三. 茶席必需品一、茶道具的特点道具”——佛道用具,“茶道具”——来自村田珠光体现茶道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宗旨,是使材料本身内含的美进一步得到发挥的结果。
茶道具的艺术美是以实用为基础的,每一件茶道具都是茶事活动中的一个用具,其美是“用”与“美”的结合。
茶道具是有生命的,每一件茶道具都是有来历的,有正面和后面之分。
名道具体现名茶人的眼力,每一个茶人的审美观都有自己的特点。
茶道具追求协调的美,每一件茶道具都力图与茶室中的整个气氛相一致,讲究相互烘托。
1. 来自中国的,在茶会上伴有鉴赏仪式的道具:挂轴、花入(花瓶)、香盒(以上为壁龛摆设道具)、茶坛、茶入(茶罐)、仕服(茶入囊)、棗(茶盒)、茶碗、点心钵、点心盘(以上为点茶用道具)。
2. 取自日本的,在茶会上不伴有鉴赏仪式的道具:地炉、茶釜、釜垫、炭斗、炭箸、灰盘、灰匙、水勺、水注、建水(污水罐)、吊釜链(以上为烧水、烧火用具);水桶、热水桶、斗笠、草垫、草鞋、木屐、烟具(以上为茶庭用具);食案、饭碗、炖菜碗、清汤碗、饭盆和饭勺、锅巴汤壶和汤勺、招待圆盘、招待长盘、凉菜碟、酒壶、酒杯、杯台、烤鱼盘、下酒菜盘、劝菜盘、咸菜盘、菜箸、饭箸(以上为怀石菜用具)。
3. 源自中国,后经日本茶人变通再造的道具,有的在茶会上伴有鉴赏模式,有的没有:茶杓、风炉、水指(清水罐)(以上伴有鉴赏仪式);水勺桶、釜盖承(以上有时伴有鉴赏仪式);点架茶、茶筅(茶刷)(以上不伴有鉴赏仪式)。
根据茶事过程将茶道具分为:接待用器具:轴字、轴画、吸烟用具。
茶席用器具:壁龛装饰器具、挂轴、花入、香盒。
炭礼法用具:釜、茶炉、灰器、炭箸、灰匙、釜垫、炭斗。
点茶用茶道具:搁板、茶碗、茶入、仕服、棗、水指(清水罐)、茶杓、茶筅、帛纱、茶巾、盖臵、建水等。
日本茶道流程日本茶道,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流程繁复而庄重,展示了日本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之情。
以下是一般日本茶道的流程。
第一步,准备道具和茶室。
在茶道仪式前,主持人会精心准备所有需要的道具,包括茶碗、茶筅、茶匙、茶壶等。
同时,茶室也会进行布置,以营造舒适而具有雅致的环境。
第二步,洗手净心。
在参与茶道仪式前,每个人都会先洗手,以表示内心的净化和尊重仪式。
参与者要将思绪放空,静心准备接受茶道所传达的哲学和美学。
第三步,观赏花道。
在进入茶室后,目光会被茶室中的花道所吸引。
花道是茶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花草来装点茶室,使之更加生机勃勃和充满美感。
第四步,享受点心。
在茶道仪式开始之前,参与者会先品尝一道精美的点心。
这道点心的制作精致独特,让人在品尝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的享受。
第五步,烧水泡茶。
随后,主持人会开始烧水泡茶。
烧水的过程中,主持人会注入自己的情感和热情,将这份心意传递给每一位参与者。
第六步,品味茶香。
当茶叶冲泡完成后,主持人会将茶倒入茶碗中,并递给第一个参与者。
参与者接过茶碗,用手托碗,仔细品味茶香,并用特定的方式喝下。
第七步,清洗茶具。
每一位参与者品味完毕后,主持人会将茶具收拾整齐,同时也会清洗茶碗、茶筅等道具。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充分展示了对茶具的尊重和珍惜。
第八步,交流和谢意。
在整个茶道仪式结束后,参与者可以自由地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同时,也要向主持人表达感谢之情,感谢他们为茶道仪式所付出的努力和心意。
日本茶道不仅是一种传统的社交形式,更是一种哲学的体现。
通过茶道仪式,人们可以学习到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以及对生活的品味和等待。
每一个环节都显示出日本人注重细节和重视仪式的精神。
在茶道仪式中,人们可以全身心地放松下来,远离繁忙的生活,享受着宁静和平和。
参与者与茶道共同感受时间的流动,领略到内心的平静和宁和。
同时,茶道也是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通过制茶、品茶和交流,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而和谐。
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泡茶流程第一步:温具用热水冲淋茶壶,包括壶嘴、壶盖,同时烫淋茶杯。
随即将茶壶、茶杯沥干。
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这对较粗老茶叶的冲泡,尤为重要。
泡茶流程第二步:置茶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用茶勺舀一定数量的茶叶入壶(杯)。
如果用盖碗泡茶,那么,泡好后可直接饮用,也可将茶汤倒入杯中饮用。
泡茶流程第三步:冲泡置茶入壶(杯)后,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
冲水时,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壶嘴外,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
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注重欣赏的细嫩名茶,冲水也以七八分满为度。
冲水时,在民间常用“凤凰三点头”之法,即将茶壶下倾上提三次,其意一是表示主人向宾客点头,欢迎致意;二是可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
泡茶流程第四步:奉茶主人要面带笑容,最好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
如果直接用茶杯奉茶,放置客人处,手指并拢伸出,以示敬意。
若左手边奉茶,则用左手端杯,右手做请茶用茶姿势;若右手边奉茶,则用右手端杯,左手作请茶姿势。
这时,客人可右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或微微点头,以表谢意。
泡茶流程第五步:赏茶如果饮的是高级名茶,那么,茶叶一经冲泡后,不可急于饮茶,应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品其汤赏其味。
赏味时,应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二三次,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
泡茶流程第六步:续水一般已经饮去2/3(杯)的茶汤时,就应续水入壶(杯)。
一到茶水全部饮尽时再续水,那么,续水后的茶汤就会淡而无味。
续水通常二三次就足够了。
如果还想继续饮茶,那么,应该重新冲泡。
新生茶茶性上很接近绿茶,冲泡中要避免出现“熟汤味”,因而水温要略低,出汤要快。
关键在于把握好其原料特征,如茶树品种、茶区特点、树龄、生态等。
原则上滋味浓强的水温略低,浸泡时间要短,滋味清淡的则相反。
新熟茶正常情况下,新茶与老茶相比,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茶汤不够透亮,香气不够纯正,滋味不够醇厚,而且常带有一些令人不是很愉快的感觉,比如“堆味”和较重的苦涩味等,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通过高温洗茶以去杂味,略降温冲饮,冲泡节奏略快以避免苦涩味和“酱汤”状。
日本饮茶道具的基本介绍日本的茶道品茶是很讲究场所的,也讲究日本的饮茶道具。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饮茶道具的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饮茶道具的基本介绍煮水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罐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低温烧制)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流程: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用竹制茶匙按一定动作将茶碗中的茶搅成泡沫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茶道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
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
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
“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
“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日本茶道的规程茶室茶客茶室不仅讲究室内的布局与装饰,也要求室外环境的静雅。
茶客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
日本茶道喝茶工具日本茶道不止是一种生活艺术,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那么日本茶道的喝茶工具有什么?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喝茶工具,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喝茶工具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罐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日本茶道喝茶步骤主人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
为了使茶会获得成功,茶道的礼法表演至关重要。
正是茶道礼法将喝茶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习惯艺术化,成为茶道。
礼法分三种即炭礼法、浓茶礼法、淡茶礼法。
礼法的不同主要基于地炉(室内)与茶炉(室外)以及有无搁板决定程序的不同。
表面上看起来既复杂又枯燥无味的操作程序,无论是位置、动作、顺序、工具均按照科学的安排尽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费。
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称炭礼法。
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与后炭礼法。
炭礼法的程序分为准备烧炭工具、打扫地炉(或茶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点香。
浓茶是茶道当中最郑重其事的一项仪式。
主要必须穿黑色的带白色纹饰的和服。
礼法进行期间,主人与客人几乎不进行对话。
学习茶道一般先从学习变通茶和薄茶开始。
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礼法。
除薄茶、浓茶之外,由于流派的不同,有关器具的准备、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绸布的叠法、茶杓的处理、捣茶叶末的方法都不尽相同。
日本茶道喝茶工具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罐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主人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
为了使茶会获得成功,茶道的礼法表演至关重要。
正是茶道礼法将喝茶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习惯艺术化,成为茶道。
礼法分三种即炭礼法、浓茶礼法、淡茶礼法。
礼法的不同主要基于地炉室内与茶炉室外以及有无搁板决定程序的不同。
表面上看起来既复杂又枯燥无味的操作程序,无论是位置、动作、顺序、工具均按照科学的安排尽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费。
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称炭礼法。
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与后炭礼法。
炭礼法的程序分为准备烧炭工具、打扫地炉或茶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点香。
浓茶是茶道当中最郑重其事的一项仪式。
主要必须穿黑色的带白色纹饰的和服。
礼法进行期间,主人与客人几乎不进行对话。
学习茶道一般先从学习变通茶和薄茶开始。
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礼法。
除薄茶、浓茶之外,由于流派的不同,有关器具的准备、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绸布的叠法、茶杓的处理、捣茶叶末的方法都不尽相同。
茶道艺术中,器具的艺术欣赏占了很大的比例。
"拜见器具"的说法本身以可以证明这一点。
茶道用器具可分为四类: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内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
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见面的器具即鉴赏物品。
2021日本茶道详细的过程道具:煮水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罐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低温烧制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流程: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用竹制茶匙按一定动作将茶碗中的茶搅成泡沫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茶道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
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
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
“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
“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参加茶事的客人根据身份的不同,所坐的位置也不同。
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
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日本茶道用具图解_日本茶道喝茶顺序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
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喝茶顺序,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喝茶顺序
主人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
为了使茶会获得成功,茶道的礼法表演至关重要。
正是茶道礼法将喝茶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习惯艺
术化,成为茶道。
礼法分三种即炭礼法、浓茶礼法、淡茶礼法。
礼法的不同主要基于地炉(室内)与茶炉(室外)以及有无搁板决定程序的不同。
表面上看起来既复杂又枯燥无味的操作程序,无论是位置、动作、顺序、工具均按照科学的安排尽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费。
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称炭礼法。
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与后炭礼法。
炭礼法的程序分为准备烧炭工具、打扫地炉(或茶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点香。
浓茶是茶道当中最郑重其事的一项仪式。
主要必须穿黑色的带白色纹饰的和服。
礼法进行期间,主人与客人几乎不进行对话。
学习茶道一般先从学习变通茶和薄茶开始。
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礼法。
除薄茶、浓茶之外,由于流派的不同,有关器具的准备、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绸布的叠法、茶杓的处理、捣茶叶末的方法都不尽相同。
茶道艺术中,器具的艺术欣赏占了很大的比例。
"拜见
器具"的说法本身以可以证明这一点。
茶道用器具可分为四类: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内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
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见面的器具即
鉴赏物品。
而院内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则是消费品。
通常前者是作为茶具,后者是作为杂器为人使用的。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些器具的种类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龛处悬挂的轴字、轴画、吸烟用具、茶碗。
茶席用具包括装饰壁龛的用具。
有关炭的礼法的用具,茶道礼法用具。
怀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龛装饰器具、挂轴、花瓶。
炭礼法用具包括:釜、茶炉、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礼法用具包括搁板、水碗、茶碗、茶叶罐。
茶器、茶杓、盖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后不要的水的容器。
多为陶器制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圆盒)。
怀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种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装米饭和大酱汤)、碗(饭碗、大酱汤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种陶瓷器小钵,盛脍物用)、八寸(一种约24公分、四方形杉木质的器皿。
用来盛酒肴)、烤物钵(一种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内用具包括草履、圆形座墩、院内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处),用具包括铜锣、水壶、茶巾盆、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日本茶道分几个流派,它们分别以各自的家元(家主)为中心,使自家的传统得以传承。
家元(家主)拥有许多弟子,经过从师从艺阶段,获得家元(家主)发给的证书,凡获取准师范、师范证书的人都接受过茶道的启蒙教育。
今天日本的茶道流派很多,从最古老的拥有400年历史的利休派到近几年才诞生的新流派,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从茶会的组织法、茶道礼法的规矩看各有千秋。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流派。
千家流派的始祖是千利休。
千利休的孙子宗旦(亦称千家中兴之祖)隐居时期,千家流派分成了三个系统。
表千家。
始祖为宗旦的三儿子江岭宗左。
家元(家主)总称"不审庵"。
表千家继承了千利休传下来的茶室、茶庭,保持了正统的闲寂茶的风格。
里千家,是由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开创的流派。
里千家继承了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
由于今日庵在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个千家,今日庵则成了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
始祖为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号称"官休庵"。
该流派是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命名的,薮内流派。
始祖名薮内俭仲。
当年薮内曾同千利休一道从师于武野绍鸥。
薮内流派的座右铭是"正直清静"、"礼和质朴",善长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远州流派。
始祖名小堀远州。
以书院茶为主。
按照茶道的规矩,必须吃过饭后才能喝浓茶,这样茶有可能更加美味。
正式的茶会在喝浓茶之前,必须吃一顿简单的饭菜,这种饭菜称怀石餐。
传说怀石餐出自古时候的一个故事。
相传禅院的修行僧为了忘掉饥饿,便在怀中揣上一块有温气的石头。
怀石餐为素食,所以它不是以浓味佳肴为主的豪华菜肴。
茶道喝茶顺序
(1)恭请上座:客在上位,主人或侍茶者彻茶、把壶泡茶、斟茶待客。
(2)焚香静气:焚点檀香,造就幽静,平和气氛。
(3)丝竹和鸣:低播古典名乐,使品茶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
(4)叶嘉酬宾:出示武夷岩茶让客人观赏。
叶嘉即宋苏东坡用拟人手法之岩茶代称,意为茶叶嘉美。
(5)活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活火煮到初沸为宜。
(6)孟臣沐霖:即烫洗茶壶。
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7)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8)悬壶高冲: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茶叶翻动。
(9)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清新洁静。
(10)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洗净壶外表面,又提高壶温。
“清洗仙颜”为武夷山云窝一石刻。
(11)若琛出浴:即烫洗茶杯。
若琛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茶喻为若琛。
(12)游山玩水:将茶壶底沿茶盘边缘旋转一圈,以括去壶底之水,防其滴入杯中。
(13)关公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
(14)韩信点兵:壶中茶水剩少许后,则往各杯点斟茶水。
(15)三龙护鼎: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
(16)鉴赏三色:认真观察茶水在杯中上中下的三种颜色。
(17)喜闻幽香:即嗅闻岩茶的香味。
(18)初品奇茗:观色、闻香后,开始品茶味。
(19)再斟兰芷:即斟第二道茶。
“兰芷”泛指岩茶。
宋范仲淹诗有“斗茶香兮薄兰芷”之句。
(20)品啜甘露:细致地品尝岩茶,“甘露”泛指岩茶。
(21)三斟石乳:即斟三道茶。
“石乳”是元代岩茶之名。
(22)令略岩韵:即慢慢地领悟岩茶的韵味。
(23)敬献茶点:奉上品茶之点心。
(24)自斟慢饮:任客人自斟自饮,尝用茶点,进一步领略情趣。
(25)欣赏歌舞:茶歌舞大多取材于武夷茶民的活动。
三五朋友品茶则呤诗唱和、谈古论今。
(26)游龙戏水:选一条索紧致辞的干茶放入杯中,斟满茶水,仿若乌龙在戏水。
(27)尽杯谢茶: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日本茶道喝茶顺序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
持!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