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宪法确立的分权制衡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三权分立在美国的确立摘要:三权分立是美国的一项重要制度。
三权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这三权各司其职,相对独立,但又保持制衡。
三权分立经过亚里士多德、洛克、孟德斯鸠等人的发展,已经初具雏形。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在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下,对其进一步发展,设定了三权分立的宪法模式,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三权分立的思想最早应追溯到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国家的职能分为议事、行政和审判三个方面,这就是他的“政体三要素”论,为分权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古希腊的波里比阿在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国家的这三种权力在分工的基础上又互相牵制,以维护政体的平衡。
权力制衡的思想开始出现。
17世纪,英国人洛克则创立了资产阶级分权思想的先河。
他认为,政治权力应分为立法、执行和外交三个方面。
对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产生有直接深远影响的应是孟德斯鸠。
他在《论法的精神》中详细系统地阐释了三权分立思想。
这个思想取得了反对封建专制政权的胜利。
孟德斯鸠认为:“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他把国家权力三分化:立法权是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权力,这项权力应体现公意,应由全体人民来行使;行政权是用以媾和或宣战,派遣或接受使节,维护公共安全,防御侵略,应当由国王行使;司法权是惩罚犯罪、解决私人争诉的权力,由法院行使。
同时,他进一步指出了分权的必要性:“当立法权力、行政权力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力不同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分立,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力同立法权力合二为一,则将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权力。
如果同一个人或者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权,执行公共决策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都完了。
” [1]美国是最早将三权分立宪法化的国家。
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根据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联邦政府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分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即“三权分立原则”。
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是最高立法机构,有权弹劾总统和联邦法官;总统是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行政高级官员、执行各项立法,拥有军事统帅权和外交权,总统的行政命令具有法律效力,总统及其所任命的各部部长不对国会负责,在紧急状态下总统可采取宪法以外的非常措施;联邦法院由若干终身任期的大法官组成,是最高的司法部门,对宪法和各项法案有最终解释权,有权裁决涉及国家和各州之间的重要案例在学习本专题知识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美国政治体制的运行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要具体到美国当时具体的历史背景之中,美国独立建立国家政体恰好是在三权分立理论提出时,并且由于是新建立一个国家,没有其它国家的历史包袱,因此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建立没有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制度建立得特别完备,成为了世界的典范和楷模。
同时它的积极作用可以防止少数人专断,使民主制度不致转变为专制制度。
这对于反对封建专制,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另外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要分清利与弊。
三权分立的弊端:①三权分立实际上是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权中不居于支配地位,也就不可能对权力的运用施加决定性的影响。
所谓分权与制衡,事实上成为协调资产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的一种机制。
三权分立制衡并不保证人民意志的体现和表达,不能实现人民的意志。
②实行三权分立制衡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三大权力机关相互扯皮,导致效率低下。
而且,还使国家权力的运用,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往往导致决策缓慢以及人力、物力的浪费。
③三权分立原则在政治实践中难以真正贯彻。
在当代,总统的行政权力居于主导地位。
④三权分立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它有效地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美国三权分立制衡三权完全分立。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按三权分立原则组成政府机构,宪法的前三条分别规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国家机关的权力:立法权归国会。
如联邦宪法规定:“本宪法所授予的各项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
”(第一条第一项)根据宪法,美国国会拥有最高立法权、修改宪法权、对外宣战权和监督财政权四大权力。
行政权归总统。
如联邦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二条第一项第一款)此外,联邦宪法赋予总统其他有限制性条件的权力还包括:否决权,缔约权,任命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以及其他官员的权力等。
美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国会随时规定和设立的低级法院”。
(第三条第一项)联邦最高法院拥有监督立法和解释宪法这两项重要权力。
美国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由分别独立的三个国家机关掌握,其分立的具体表现是:国会议员和联邦总统按不同方式分别选举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国会也无权要求总统辞职,总统不对国会负责;联邦法官一旦受任,如无失职行为便终生任职;每个政府部门的成员都不允许兼任其他部门的职务。
三权互相制衡。
美国联邦宪法在严格划分三权分立的同时,也在三权之间建立了相互制衡的关系。
在美国,宪法并不是规定一个部门对另一个部门的监督权,而是一个部门拥有另一部门的部分权力。
也即“防止把某些权利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个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的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在这方面,如同其他各方面一样,防御规定必须与攻击的危险相称。
”由此可见,其三权之间的制衡关系是建立在权力交替和权力重叠的基础之上的。
如:(1)美国总统不仅拥有行政权,还拥有对国会通过的法案的批准权和否决权;以及拥有立法建议权和取得委托立法权;甚至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
(2)遭总统否决的法案如果国会重新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由总统任命的高级军、政法官员,须经参议院批准;参议院可以对总统的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享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
美国排华法案始末美国宪法以人民主权原则统领美国的民主制,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制度和原则,使美国由以新英格兰的乡镇自治及州的独立为基础而建立的邦联终于结成牢固的共和联邦。
这一制度的确立对后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理论界关于此的研究多偏向于积极方面,可是如果站在华人的立场看,美国宪法并没有给华人带来自由和权利的保护,而成了种族主义为虎作伥的帮凶。
美国加州的排华便是一切排华运动的肇始。
一.历史背景1848年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利福利亚发现了金矿,消息传到中国,饱受战争和贫穷折磨的中国人开始了美国淘金梦。
此时的中国正是晚清最为贫弱、饥荒流行的时期,因此,华人在国内越来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美国工业化发展需求劳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开始大量向美国移民,很快在加州成了受剥削的廉价劳动力。
华人移民主要是男性, 大多当了矿工,忍受着与美国经济发展极不相称的低工资。
从表面上看,华人在美国19世纪中叶的大发展时期是受欢迎的,但种族歧视是无法逃避的。
因为淘金热时期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从东部地区迁移到西部,而那时的东部盛行着反对欧洲移民的风气,因此那些从东部来的美国人也带有浓厚的本土主义态度,反对外来移民。
而那些白人移民,如爱尔兰人、俄国人,在遭受了东部本土主义的歧视后发现在攻击华人移民的同时,可以使他们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
处于社会下层的美国矿工也把工作刻苦、工资低廉的华工视为自己工资下降的罪魁祸首。
由此可以看出,华人移民在美国遭到了来自各个阶层的歧视和排挤。
二.排华法的实质和重心美国排华有一个从民间到政府、从地方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排华源于加利福尼亚金矿区,随着华人迁入城市而扩展到其它行业,从加州发展到中西部地区,最终形成全国性问题。
在50 年代和60年代,反华骚乱还是零星的个别现象,到70年代中期则发展为大规模的、集中且有组织的排华运动。
排华主要有两股力量。
一是来自民间,通常采取的方式是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的暴力行动,驱逐、殴打,甚至杀害华人,抢劫、焚烧华人财物,造成一种恐怖气氛。
美国三权分立漫议三权分立,不存在根本利害的冲突。
它们之间相互依存,既争吵又合作,互为“忠诚的反对派”,这就是三权分立的实质。
三权分立,是西方流行的政治学说,也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自1787年美国制宪、1789年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起,凡200余年,美国政府一直保持着三权分立这一基本的权力格局.美国“庆祝立宪200周年委员会”主席、美国最高法院前首席法官沃伦·伯格说:“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是美国整个政府体制的核心所在”.在当今西方各国,美国是实行分权制衡最典型的国家.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在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下,总统是当然的国家元首、行政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总揽行政权,总统在内政外交方面握有广泛的权力。
与责任内阁制不同,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对宪法负责,宪法至上.虽然名日三权分立,但三权并不是绝对的平分,总统是美国政治的中心,是美国内外政策的主要设计师,美国政治制度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
国会是美国政治中另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权力中心.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国会不听命于总统。
它在美国内政、外交方面都享有重要的发言权,并非橡皮图章.美国宪法规定司法独立,法院独立办案,国会和总统行政当局都无权干涉,法院不是总统和国会的御用工具。
为了保证法院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宪法还给法官以特别保障,即法官终身任职制,目的在于提高法院防止总统和国会侵犯的能力.在实际政治中,美国又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即法院(主要是美国最高法院)是保障宪法的机关,凡是被最高法院裁定违宪的法律和行政命令、规章、条例皆无效,最高法院握有对宪法的最后解释权.在司法审查制度下,法官,特别是最高法院法官拥有极大的权力.美国最高法院前首席法官查尔斯·休斯有一句名言,一语道破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他说:“我们都受治于宪法,但什么是宪法,法官说了算.”美国最高法院法宫法兰克弗特更是直截了当,他干脆说:“最高法院就是宪法’.纵观美国历史,三个权力机关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约束,政府内部充满冲突,特别是国会与总统之间纠纷不断,常常发生激烈的权力之争,一再形成政治僵局。
论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原则的形成与发展07研5班许国轩国际法学 103787000000321摘要美国宪法也许是以往二三百年最伟大的社会发明。
那么,是什么使得这一发明至今生命力犹存?其原因无疑是多种的。
而贯穿于美国宪法始终的基本原则所蕴含的理性精神显然是其生命力的根源。
尤其是分权制衡原则更是如此。
而其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于该原则的形成和发展所推动作用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本文试图从美国宪法基本原则的形成,发展以及联邦最高法院在基中的作用等方面加以评析。
关键词分权制衡原则形成发展联邦最高法院的作用一、分权制衡原则的形成和发展美国宪法制定于1787 年,1789 年开始生效。
至今已有二百多年。
制定时有序言和本文七条,全宪不过七千余字,美国官方文件自称其为“简单明了又富有弹性”。
①其序言开宗明义,申述立国原则“:我们美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更为完美的联帮,树立正义,保证国内安宁,筹备公共防务,增进全民福利,并谋求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永享自由和幸福起见,特此制定这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②显然,这种现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宪法表现在它创立了一套新的宪政体制系,且逐步形成了贯穿于其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一)“三权分立”和制衡原则的历史渊源“三权分立”和制衡理论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制造,更不是当今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首创。
它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三权分立”和制衡理论最早应追溯到古罗马国家的共和时代,当时罗马采取的政体形式是一种混和政体的国家政治制度,在这种混合政体中,共存在着三种势力:执政官(或行政官)代表君主势力;元老院代表贵族集团势力,平民议会代表民主势力。
罗马人建立了地跨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沿岸的强大帝国,秘密即在于上述三种权力的相互制约。
这便是西方最早的“三权分立”和制衡理论。
虽然上述制度只不过是各种势力争夺政治权力的结果,但它却成为后来资产阶级“三权分立”代表人物孟德斯鸠的理论和美国制定宪法者援用的法律依据。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一、联邦宪法的制定1.背景(1)独立战斗成功后的美国邦联政府脆弱无力。
(2)美国的政治领袖们意识到,需要形成强有力的中心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爱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2.制定(1)理论来源: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
(2)结果: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并于1789年正式颁布。
二、1787年宪法1.内容(1)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
(2)宪法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对联邦政府的权力进行分割。
(3)宪法坚持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2.地位: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3.意义:它创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进展。
三、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1.背景(1)1787年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但是,州权主义观念照旧活跃。
(2)1861年,南部11个蓄奴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
2.斗争(1)内战:林肯总统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取得战斗的成功。
(2)修宪:通过宪法第13条和第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确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统一。
3.意义(1)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与稳定。
(2)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
四、两党制1.形成: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政党把握,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进展(1)19世纪中期,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的利益。
(2)南北战斗后,各自的基础都发生了变化。
3.特点: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两党操纵美国的政治选举。
[易错提示]1.联邦与邦联联邦又称为“联盟国家”,是由若干个成员单位(邦、州、共和国)组成的统一国家,是现代复合制国家的一种主要形式;而邦联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为实现共同的国家利益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盟。
2.美国实行两党制并非只有两个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只是美国的两个主要政党。
三.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知识梳理1.三权分立:权力运行的规则(1)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因:美国选择三权分立的政体,是其和的产物。
美国选择三权分立的政体,也是由其国家的决定的。
(2)三权分立原则的地位与核心内容:三权分立是美国联邦政府组建和运行的基本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权力、和。
(3)三权分立:中央政权机构由彼此平等而又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机关组成,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各级法院。
(4)权力的制衡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独立行使,同时又相互制约,保持权力均衡,按照这种权力和权力的原则来组织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被称为“三权分立制”。
2、三权分立的利弊及实质(1)积极作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对于反对,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持制度,有其积极作用。
(2)阶级局限性和消极作用:①(局限性)由于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政权中不居于支配地位,也就不可能对权力的运用施加重要影响。
所谓分权与制衡,事实上成为协调内部权力分配的一种机制。
②(效率低)实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三大权力机关之间互相扯皮,导致效率低下。
③(贯彻难)即使在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也难以在政治实践中真正贯彻。
(3)三权分立制度的本质: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它有效地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但是,广大劳动人民不可能在这种制度下享有真正的民主。
同步练习美国总统布什将任期内最后一次国情咨文的重点内容聚焦于如何帮助美国经济度过目前的“不确定时期”。
为此,布什呼吁国会能够尽快通过其此前提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
在国情咨文中,布什也吁求国会能够将他提出的减税措施永久化。
他说,如果国会提出的拨款法案不符合他去年提出的削减一些不必要开支的要求,他将否决有关法案。
1.美国在当代,在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
A.总统 B.国会 C.法院 D.利益集团2.美国国会掌握着“钱袋子”,政府支出的每一分钱,都要由国会拨款。
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与特点一、三权分立制度概述分权思想溯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他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
而三权分立原则作为一种学说,最先由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提出。
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皇帝或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总揽立法、行政、司法大权。
洛克在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分属国会和君主的同时,指出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他的分权理论在政治上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
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洛克的分权学说,他在1748年出版的《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必须建立三权分立的政体,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组成国家。
他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三权分立理论至此形成。
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家、宪法学家汉密尔顿在上述基础之上提出了具有完整意义的“三权分立”和制衡理论,他的“三权分立”和制衡理论,成为当时美国立宪的基本原则之一。
三权分立制度是17、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确立的。
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的代议制代替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方案。
三权分立制度在西方各国的具体模式不尽相同,但体现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国家职能部门分别拥有其特定的权力,并在相互牵制中达到权力的平衡。
下面将以三权分立较为成功的美国为例,论述该制度的确立过程和内在特点。
二、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一)联邦条例在《独立宣言》发表后,北美英属殖民地13个州在对英斗争的过程中,认识到相互联合、结成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因此 ,在共同的联合愿望的基础上 ,大陆会议于 1777年制定了《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 (简称《邦联条例》),这部条例经各州议会批准后于 1781年生效。
根据《邦联条例》所建立起来的政府并不实行三权分立 ,而是建立了一院制国会 ,并且 ,中央政府权力很小 ,地方政府权力很大 ,因此 ,当时体制只是几乎完全独立的各单元体的联盟。
这种体制的形成就体现了当时美国人民对于行政专制政府的恐惧。
美国宪法确立的分权制衡原则
年月日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刘国柱
美国宪法是年由制宪会议制定并通过,并于次年月为个州批准而生效为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因而,这部宪法也被称为年宪法。
年宪法是现代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也是最为稳定的一部宪法,直到今天,它依然是美国的根本大法。
这部宪法在世界宪政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政治体制的分权制衡原则,从而使得美国成为第一个实践启蒙思想的国家。
年宪法最基本的原则是“主权在民”和“限权政府”原则。
所谓“主权在民”,即主权属于人民、人民是主权者,政府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
美国宪法序言明确表达了这种主权在民的思想:“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
同“主权在民”原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限权政府”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政府权力要受到授权者即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限制。
即根据宪法成立的美国各级政府,其权力不是绝对的,是受到限制的。
它只能行使人民根据宪法授予它的权力,不得行使宪法禁止它行使的权力。
年宪法的第一条第款列举了允许联邦政府行使的权力,在其他条款中则规定了禁止联邦政府行使的权力;在《权力法案》中则明确规定了政府不得侵犯的人民权利。
这些都是限权政府原则的体现。
限权政府原则体现的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分权,即政府和人民分别行使或享受宪法授予或保留的权力。
这种分权的目的是实现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监督。
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阐述了这一分权原则的初衷:“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
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所以在设计政府时,首先要使政府能管理被统治者,但同时也要依靠人民对政府进行必要的控制。
政府对被统治者的管理主要体现在负责宪法及各种法律的实施;人民对政府的制约则体现在利用手中的选票,定期选举国家及州公职人员(总统、州长、联邦国会及州议会议员),并利用各种手段监督政府及其官员。
这一模式也被视为精英与大众的共治。
年宪法的另一基本原则是不同政府机构间的分权制衡,即不同政府部门的权力分立、相互制约进而实现权力的平衡。
美国的制宪者们认为,要防止政府滥权和暴政的出现,要保障个人权利,仅仅限制政府的权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寻求另外的保障。
麦迪逊在解释宪法确立的分权制衡原则时曾经做过如下精辟的论述:“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宪法手段和个人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制宪者们普遍笃信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认为“权力会腐化,绝对权力会绝
对腐化”。
因而在设计政府时必须实行分权,以权力制约权力。
美国宪法所确立的分权制衡原则涉及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中央政府内部不同机构间的分权与制衡;第二个层面则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分权。
年宪法将政府权力分给了三个不同的部门: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各级联邦法院。
为保证三个部门的独立与分立,宪法对三个部门主管人的产生办法及任期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合众国“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合众国参议院由每州州议会选举的两名参议员组成,任期六年”(年,美国宪法第条修正案将参议员的产生办法改由各州人民选举)。
合众国总统由各州选举人(选举人人数与各州议员数相等)组成的选举人团投票产生,任期年,总统在任期内的报酬不得增加或减少。
联邦各级法院的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后任命。
法官“如行为端正,得继续任职”,法官的报酬在任职期间不得减少。
宪法的上述规定保证了三个部门的独立性。
然而,仅仅权力分立还不够,还不足以遏制专制与集权,必须有另外的保障——即让三个部门之间互相制约与监督,从而造成权力的平衡。
因此,美国宪法制定了许多使三个部门互相制约的条款。
如立法权属于国会,但总统有权批准或否决国会的立法,国会还可以以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行政权力属于总统,但行政机构的设置以及所需要的经费需经国会以法律的形式批准,总统任命的官员以及同外国缔结的条约,也需要国会参议院的批准;司法权属于各级联邦法院,但法官须由总统提名并经过参议院批准,最高法院可以判决国会的法律或总统的行政命令是否合乎宪法,等等。
政府分权的第二个层面是美国宪法所确立的联邦体制,即在中央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分配政治权力。
根据美国宪法第条修正案的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这条修正案确立了美国联邦与州两级政府的分权原则:联邦政府拥有宪法“授予的权力”,而州政府则拥有“保留权力”。
宪法第至条,列举了中央政府可以行使的权力,主要有管理对外贸易和州际贸易;制定统一的归化法和破产法;设立邮政局和兴建邮政道路;颁发专利权和版权;设立联邦法院;规定惩罚公海上的海盗行为和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宣战,颁发捕获敌船许可证,建立陆海军和征召民兵;办理外交和缔结条约;接纳新州加入联邦;确定度量衡;提出宪法修正案等。
宪法并未具体规定州级政府保留的权力,但传统上属于州的权力主要有:管理州内工商业、教育、卫生、交通;建立地方政府,保护健康、安全和道德;保护生命、财产和维持秩序;批准宪法修正案;举行选举,改变州宪法和州政府;制定刑法、商法、婚姻法等。
另外还有一些联邦与州共享的权力:征税、借款、为公共目的征用私人财产、举办公共福利等。
在共享权力领域内发生冲突时,州必须服从联邦。
联邦制属于治理国家的二元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享国家权力,有助于调动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