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主要种类和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311.50 KB
- 文档页数:15
蟑螂
蠊目,学名叫蜚蠊,俗称偷油婆,是最古老的咀嚼口器有翅昆虫,在地球上已存在3.5亿年。
蟑螂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从发源地非洲大陆通过海运商船、货物等,被带到南美、东欧和南亚的港口城市,以后逐渐扩散,传入温带地区,再扩散至北方寒冷地区,现已遍布全世界,成为当今重要的城市害虫之一。
蟑螂是杂食性昆虫,食物种类非常广泛。
除了喜爱各类食品外,蟑螂也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在住房、仓库、贮藏室等处,它们可啃食棉毛制品、皮革制品、纸张、书籍、肥皂等等。
在室外垃圾堆、阴沟和厕所等场所,它们又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甚而啃咬死动物。
蟑螂携带多种病原体,但一般认为病原体在它们体内不能繁殖,属于机械性传播媒介。
然而由于它们的侵害面广、食性杂,即可在垃圾、厕所、盥洗室等场所活动,又可在食品上取食,因而它们引起肠道病和寄生虫卵的传播不容忽视。
此外蟑螂体液和粪便引起过敏。
常见的蟑螂种类
危害企业类型: 各行业。
讲解蟑螂知识点总结一、蟑螂的分类1.1 蟑螂的种类蟑螂目前已知的种类有大约4000种,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地方。
其中以美洲、非洲和东亚地区种类最为繁多。
常见的蟑螂有德国小蠊、美洲小蠊、澳洲小蠊、日本小蠊等。
不同种类的蟑螂在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
1.2 蟑螂的形态特征蟑螂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身体呈扁平状,头部小而扁平,触角细长,复眼发达,翅鞘宽大,翅裂清晰等。
蟑螂的身体颜色有黑、褐、红等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影响。
1.3 蟑螂的生活习性蟑螂是夜间活动的昆虫,比较胆小,主要以食物渣滓为食。
它们的生活习性主要包括有机质的吸食、动物排泄物以及死物的进食习性。
蟑螂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能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甚至在核污染下也能存活。
二、蟑螂的繁殖与生长2.1 蟑螂的繁殖方式蟑螂采用卵生方式进行繁殖,雌蟑螂体内有生殖腺,能够产出卵包。
蟑螂卵包一般在暗湿处埋入到表土下,生活在室内的蟑螂往往在家具缝隙、家用电器的隐秘处、厨房卫生间等地方埋卵,雌蟑螂每个卵包内一般有30-50颗卵,卵包内的卵包装壳可保护卵内胚胎免受较大的外部环境波动。
2.2 蟑螂的生长过程孵化后的幼虫会长时间在暗处发育,到第三龄时才具有活动能力。
蟑螂从幼虫到成蟑螂的历程通常需要3-6个月的时间,其发育受温度、湿度及食物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讲,蟑螂在较低温度(18℃)和较干燥(60%-65%)的环境下幼虫期会延长并通过越冬而发育成虫。
2.3 蟑螂的寿命蟑螂的寿命和种类、环境、食物等因素有关,一般一代不完全发育成年蟑螂所需时间约为4-7个月,其成虫寿命在6个月左右,较温度、环境决定其寿命。
三、蟑螂的危害与防治3.1 蟑螂对人类的危害(1)传播疾病:蟑螂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携带大量的致病菌,如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容易传播痢疾、霍乱、伤寒、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痂阴虫病等多种疾病。
(2)食品污染:蟑螂在食物上留下大量的排泄物和唾液,导致食品受到严重污染,影响食品的卫生质量。
蟑螂及其防制一、蟑螂主要种类和特点蟑螂种类繁多,大部分生活在野外,只有少数栖息于室内环境,我国主要蟑螂害虫有7属15种,我省主要有4属8种。
分别为:蜚蠊科Blattidae大蠊属Periplaneta的美洲大蠊P. americana,褐斑大蠊P. brunnea,澳洲大蠊P. austrialasiae,黑胸大蠊P. fuliginosa;斑蠊属Neostyloyga的斑蠊N. rhombifolia;姬蠊科Phyllodromiidae小蠊属Blattella的德国小蠊 B. germanica;折翅蠊科Blaberidae蔗蠊属Pycnoscelus的蔗蠊P. surinamensis 和灰色蜚蠊。
1、美洲大蠊体型大,是室内最大的蟑螂,一般体长25-40mm,体色赤褐。
前胸背板有一大的黑褐色蝶状斑,斑的中线向后延伸成“小尾”,中线前方有一“T”形黄色条纹(图5-5)。
若虫色泽一致,大龄若虫前胸背板出现条纹。
卵鞘深褐色,平均长8.59mm,宽3.69mm,形似红豆(图5-6)。
成虫羽化后第6~12天开始交尾,交尾后第3天开始产卵,平均每个雌虫一生可产卵鞘74枚。
初产卵鞘呈乳黄色,逐渐变为棕褐色。
在室内,卵鞘一般由雌虫用分泌物将其粘附在墙角、厨房操作台下面、抽屉、农贸市场柜台下面等等,每卵鞘具卵16粒,卵历期平均31.2天,卵鞘孵化率70.50%。
每卵鞘平均若虫数13.2头。
若虫经10~13次蜕皮,若虫期150~180天。
成虫寿命366天。
雌雄性比接近(♀1748/♂1740)。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一年可完成一代。
每年种群数量高峰出现在9月。
本种有孤雌生殖能力。
美洲大蠊室内、外都有分布,喜温湿环境,最适温度为26-30℃。
食性很广,爱好腐败的有机物。
常侵入家庭、饭店、旅馆、宾馆、杂货店、酿造厂和各类食品厂,喜栖息于厨房、下水道、地下室、水暖管道、地台板和墙壁隙缝等处,室外厕所、粪坑(池)、垃圾堆、阴沟、沙井。
蟑螂昆虫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蟑螂的分类蟑螂是昆虫门、鸟翅目、蜚虫亚目、蜚螂科的动物。
蜚螂科为昆虫中的一种科,其中包括了一些常见的蟑螂,如德国小蠊、美洲小蠊等。
根据蟑螂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1. 德国小蠊:德国小蠊又称为德国小蟑螂,是一种小型的蟑螂,通常体长约1.3厘米。
它的体色一般为浅黄色或深褐色,有着两条明显的黑色纵纹。
德国小蠊是人们居住环境中最为常见的蟑螂之一,也是最为难以防治的蟑螂之一。
它们通常在厨房、浴室、暗处等地方活动。
2. 美洲小蠊:美洲小蠊又称为美洲小蟑螂,是一种体型较小的蟑螂,其体长约为1.5厘米。
美洲小蠊的体色一般为红褐色,有着浅色横纹。
与德国小蠊不同的是,美洲小蠊较喜欢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常出现在下水道、地下室、垃圾堆等地方。
3. 棕褐小蠊:棕褐小蠊又称为棕褐小蟑螂,是一种比较大型的蟑螂,体长约2.5厘米。
它的体色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翅膀呈现透明状,有着深褐色的斑纹。
棕褐小蠊通常喜欢居住在人们的室内环境,如家庭厨房、餐馆、商店等地方。
以上是几种比较常见的蟑螂的分类,根据其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种类的蟑螂,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蟑螂的生态习性蟑螂一般喜欢生活在潮湿、温暖、食物丰富的环境中。
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躲避光线,喜欢居住在暗处。
此外,蟑螂具有较强的食物适应性,既喜欢吃植物性食物,也吃动物性食物,还能吃害性细菌和霉菌。
蟑螂的生活习性使得其在各种环境中都能生活,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
蟑螂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强大,雌性蟑螂一次可产卵数十颗,而且产卵频率也很高,这就意味着蟑螂的数量增长非常快。
蟑螂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播疾病:蟑螂在觅食时会接触到各种污染物和病原体,当它们进入人类的食物或生活环境时,就有可能将病菌传播给人类,引发食物中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2. 损害物品:蟑螂的体表覆盖有大量的细菌和霉菌,在觅食过程中很容易将这些细菌和霉菌带入到食品、衣物、书籍等物品上,导致这些物品变质、腐烂。
关于蟑螂的知识介绍一、蟑螂的形态蟑螂属昆虫纲蜚蠊目,在地球上生活了2.8亿至3.2亿年,是化石动物。
已知蟑螂种类达3500种(也有报道说有5000种),有家栖和野栖两类。
野栖种类占绝大多数,大多生活在草丛、枯枝落叶堆、碎石或树皮下,也有生活于蚁、白蚁、蜂类等巢穴中,一般与人类关系不大。
家栖种类约占本目的0.5%,主要属于蜚蠊科、姬蠊科和折翅蠊科,我国已知有13种,目前常见的蟑螂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黑胸大蠊、褐斑大蠊等。
蟑螂体形大小不一(2-90毫米),色泽也多不同。
蟑螂的身体扁平带有油状光泽,腹部的背板有分泌腺的开口,分泌出的液体有恶臭味。
三角形的头上,长有两只小单眼和一对大复眼。
两个上颚呈扇形,交迭象剪刀,齿间有瘤节突起,碾碎硬物时仿佛虎钳。
口器属原始的咀嚼式,上颚坚硬,下颚须5节,下唇须3节。
嘴边有四条触须和许多短毛。
触须是它采集食物的工具,短毛是味觉和嗅觉器官,上面有感觉神经,有觅食或避开毒饵的作用。
蟑螂能爬墙,腿上有专门爬墙用的小爪子。
腿关节上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对轻微的震动也能觉察。
尾部末端的尾须是复杂的震动感受器,能感知外界刺激的方向。
足发达,适于疾走,每小时能跑三英里路,也会游泳。
蟑螂触角的嗅觉十分灵敏,能够根据气味辨认同类。
二、蟑螂的繁殖与生长雌雄虫腹部的第Ⅹ背板称为肛上板,在其基部两侧长1对多节尾须。
雌虫的第Ⅶ腹板和雄虫的第Ⅸ腹板称为下生殖板。
雄虫的下生殖板末端两侧具有针突(腹刺)1对,是区分两性成虫的重要特征。
雌雄成虫在羽化后的一周左右就能进行交配。
雄虫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虫仅交配1次或2次,1次交配就可使它终生产出受精卵。
雌性蟑螂不挑剔:根据对蟑螂性别的一项新的分析,雌性蟑螂当它们的生殖高峰开始衰退时,会对雄性蟑螂较少挑剔。
雌性蟑螂因而会更加喜欢雄性伴侣,雌性蟑螂会终生保持对雄蟑螂交尾的意愿。
有些蟑螂,在它一生中,配对三到五次,但它只交尾一次可保持在下一次交尾前40天内一直有孕。
趣味蟑螂知识点总结下面就一些有趣的蟑螂知识点进行总结。
1. 蟑螂的种类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知的蟑螂种类超过4,500种,但真正有害人类的蟑螂种类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美洲小蠊、德国小蠊、黑贝利小蠊和东方小蠊。
美洲小蠊又叫棕色小蠊,以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著称,它的别名包括棕褐色跑步仔、厨房蟑螂、啮蚵蟑螂。
德国小蠊又名德国蟑螂、黑角小蠊、啮蚵小蠊,是著名的害虫。
黑贝利小蠊,别名东方小蠊、东方大小蠊,被认为是威胁人们生活卫生的严重害虫。
东方小蠊别名包括普通蟑螂、漂鼠、阔蛷、灰蟑螂、油甘。
2. 蟑螂的生活习性蟑螂习性活泼,主要活动在夜间,从黄昏时分至日出时分,简阳昼隐蔽在隐秘的角落。
如洞穴、储藏的食物、密封的酒店房间等等。
它们不擅长跑远距离,尤其不善于飞行,却是一种著名的横行速度非常快的昆虫,其奔跑的速度难以捉摸,瞬间消失。
蟑螂酷爱潮湿,发生栖息地惯于处在常湿积水的地方,但也能忍受干燥的环境,即便陷入沙漠的砂地中也能够安心度生活。
蟑螂以有机物为食,可食蔬菜、糖类、油脂、肉类、纤维、木类等。
对于缺氧环境能舒适度生活,有时简直似活雷阵雨可以水中浸泡七个钟头。
也是极为厉害的啃噬有机体,甚至能吞食甩掉的毛皮。
3. 蟑螂的繁殖能力蟑螂繁殖能力极强,一对成熟的蟑螂可产下成千上万只卵,大部分蟑螂每年可产下多次卵。
蟑螂受到的抑制示没有,它们的繁殖速度可能会极快的超出你的认识。
1个月左右,蟑螂便到了能够独立生存的阶段,一个可以穿过1毫米孔径的孔。
4. 防治蟑螂的方法蟑螂是一种讨厌的害虫,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
为了有效地防治蟑螂,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保持卫生,保持家庭环境的干净整洁对于预防蟑螂的繁殖非常重要。
其次,不要饲养宠物。
食物残渣和宠物粪便是蟑螂滋生的温床。
再次,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灭蟑,市面上有很多种类的灭蟑剂,可以选择合适的进行使用。
此外,密封居室,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也是防治蟑螂的有效措施。
另外,也可以使用有机的方法或者物理灭蟑,如清洁剂、诱饵等方法进行防治。
常见蟑螂的识别范文蟑螂属于昆虫纲、异翅目、蟑螂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害虫,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进行蟑螂防治,必须先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蟑螂,并给出其特征和识别方法。
1. 德国蟑螂(Blattella germanica)德国蟑螂身长约1.3-1.6厘米,有翅生物。
其头胸部为淡黄色或淡红色,有两对透明翅膀和长触角。
双翅部分覆盖着细小的鳞片,背部中间有一条深色横纹,呈现两边窄、中间宽的形状。
其腹部背面有褐色或黑色的横纹,越往后越宽。
雌蟑螂在孵化时,能将卵固定在背部,待小蟑螂自行孵化。
2. 美国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美国大蠊体型较大,身长约3-5厘米,有翅生物。
其体色变化很大,一般为红褐色或黄褐色。
幼虫和雌虫的触角较短,雄虫触角较长,有锯齿状。
双翅的边缘比德国蟑螂更宽,呈现灰褐色,并有不规则的深色斑点。
腹部背面无明显的纹理,但末端有一对发达的剑状结构。
3. 棕色腐皮蟑螂(Blatta orientalis)棕色腐皮蟑螂身体较大,身长约2.5-3.5厘米,无翅生物。
它的头胸部为黄褐色或暗褐色,有很短的触角。
脑壳上有一个明显的横连接带,身体背部顶端有明显的纵纹。
雄性蟑螂的翅鞘较宽,成层状块状黑色,覆盖在腹部的基部。
腹部背面平坦,末端没有明显的剑状结构。
4. 澳洲褐腐皮蟑螂(Periplaneta brunnea)澳洲褐腐皮蟑螂体型较小,身长约1.5-2厘米,有翅生物。
其体色较为一致,呈现红褐色,脑壳有前后相连的黑色横带。
双翅较宽,背面呈现棕色,并有暗色纹理。
腹部背面有明显的横纹,末端有一对剑状结构。
识别蟑螂的方法:1.观察体型和颜色:不同种类的蟑螂体型和颜色有所不同,像德国蟑螂较小、色泽黄淡,美国大蠊较大、色泽红褐或黄褐,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它们。
2.观察翅膀:有翅的蟑螂会在成虫阶段长出翅膀,可通过观察翅膀的大小、颜色和纹路来识别蟑螂的种类。
蟑螂好听的名字摘要:一、蟑螂的介绍1.蟑螂的学名2.蟑螂的特点二、蟑螂的种类1.德国小蠊2.美国大蠊3.澳洲蜚蠊三、蟑螂的生活习性1.生活环境2.食物来源3.繁殖能力四、蟑螂的危害1.对人类的危害2.对环境的危害五、蟑螂的防治方法1.预防措施2.化学防治3.生物防治正文:蟑螂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昆虫,它们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尽管蟑螂有着很多危害,但它们也有许多好听的名字,如“小强”。
蟑螂有很多种类,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德国小蠊、美国大蠊和澳洲蜚蠊。
德国小蠊体型较小,体长约10毫米,分布广泛,是我国城市家居蟑螂的主要种类。
美国大蠊体型较大,体长约30毫米,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
澳洲蜚蠊则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
蟑螂的生活习性使得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它们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如厨房、卫生间等。
蟑螂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人类生活中的所有食物残渣。
它们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强大,一只雌蟑螂一年内可以繁殖数百万只后代。
蟑螂对人类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
它们会传播疾病,如腹泻、伤寒等。
此外,蟑螂的分泌物和蜕皮还会导致过敏反应。
在严重的情况下,蟑螂还会破坏电力设备,造成火灾等事故。
为了防治蟑螂,我们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如保持环境卫生、密封缝隙等。
在化学防治方面,可以使用蟑螂药进行喷洒。
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来控制蟑螂数量,如蜈蚣、蜘蛛等。
总之,蟑螂虽然有着很多危害,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来降低蟑螂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蟑螂的种类、危害及防治方法(一)种类蟑螂学名蜚蠊,俗名有:茶婆虫、偷油婆、灶蚂虮、红牛牛、香娘子等。
蟑螂属昆虫纲,蜚蠊目。
世界上已知种类3500多种,我国已发现种类有l l科,48属,168种,但在室内常见种类只有11种。
蟑螂因在夜间活动,其危害往往被人们低估。
据化石标本鉴定,早在2亿5千万年前就有其踪影。
蟑螂的分布遍迹全球,居民住宅、机关、学校、宾馆、医院、食品行业及交通工具均有蟑螂的存在。
我国常见的室内蟑螂有11种,如: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日本大蠊、澳洲大蠊、褐斑大蠊、京都亚洲蠊、蔗蠊、斑蠊、东方蜚蠊和中华真地鳖等,其中前6种最为常见种。
(二)危害携带病原体蟑螂无处不有,常在垃圾堆、污水沟、下水道、厕所和其它阴暗潮湿的场所爬行栖息,所以,其体表和消化道内可携带各种细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卵等病原体,当这些带菌的蟑螂爬到食品或餐具上停息或爬到人身上,就有可能把它们传染给人,机械传播疾病。
蟑螂携带的病原体有:①细菌蟑螂体内和体表至少携带有40种细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鼠疫杆菌等。
②病毒据资料介绍,蟑螂能携带:脊髓灰质炎病毒、埃柯病毒、脑脊髓病毒、乙肝病毒和口蹄疫6种病毒等。
③霉菌蟑螂身上发现霉菌有12种,在一只蟑螂的足和触须上最多可分离5种霉菌。
④寄生虫从虫体内外捡出到蛔虫、钩虫、蛲虫、线虫和鞭虫等7种寄生虫。
引起过敏反应患过敏性病人接触蟑螂尸体易引起过敏反应,特别是哮喘病人,如吸人空气中存在蟑螂粉末就会导致哮喘发作,因为在蟑螂尸体和粪便粉末中含有过敏原。
事故隐患蟑螂无孔不入,所以在电视机、通讯器材和电脑等设备中时有发现蟑螂在机内栖息藏身。
蟑螂一旦咬坏了线路或元件,引起短路,就会造成通讯中断,设备发生故障,国外有人称蟑螂为”电脑害虫”。
咬损物品蟑螂食性广,无所不吃。
它有一对坚硬的大颚,所到之处,对各类物品均可造成危害,如食品、毛衣、皮革、书籍、布匹等可以被它咬得千疮百洞。
蟑螂的调研报告蟑螂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蟑螂是一类常见的昆虫,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
它们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给人类生活和环境带来了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蟑螂的生态特征和对人类的影响,本次调研报告对蟑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二、蟑螂的分类和特征蟑螂属于昆虫纲,模式种为德国小斑蟑螂(Blatta germanica)。
蟑螂的身体扁平,有六条长足,头部具有一对触角,触角起重要的嗅觉和触觉作用。
其背部有坚硬的外骨骼,具有很强的抗压性和耐磨性。
大多数蟑螂栖息在暗处,善于隐藏和逃避。
三、蟑螂的生活习性1.食性:蟑螂是杂食性动物,喜欢吃腐烂的有机物和人类剩饭剩菜。
它们的食性广泛,对于食物的需求量相对较少。
2.繁殖能力:蟑螂繁殖速度非常快,一对蟑螂能够产下数百只后代。
蟑螂的卵包裹在蟑螂体内,孵化后幼虫发育成羽化蟑螂。
3.夜行性:蟑螂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喜欢躲避光线和人类的干扰。
它们会利用壳体骚动发出的荷尔蒙信息来传递信息和警告。
四、蟑螂对人类的影响1.传播疾病:蟑螂身上寄生有各类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可以通过污染食物或直接接触人类传播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霍乱等。
2.过敏原:蟑螂的排泄物和蜕皮物是许多人类过敏症的诱因,如哮喘、皮肤病等。
3.食品污染:蟑螂可以污染存储在家庭或商业建筑中的食品,带来食品质量和卫生方面的问题。
4.经济损失:蟑螂不仅会造成食物和食品的浪费,还会对建筑物和设备造成损坏。
五、蟑螂的防治措施1.环境卫生:保持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整洁度,减少蟑螂栖息的温暖潮湿环境,定期清理垃圾。
2.修缮建筑:封堵漏洞和裂缝,阻止蟑螂的进入。
3.使用化学防治:可以使用杀虫剂进行室内和室外喷洒,对蟑螂进行灭除。
4.培养公众意识:加强公众对蟑螂和卫生的认识,提高个人和社区的环境卫生意识。
六、结论通过本次对蟑螂的调研,我们了解到蟑螂的生态特征和对人类的影响。
蟑螂的繁殖速度快、传播疾病能力强、对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