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蠊分类与检索20170925
- 格式:ppt
- 大小:8.50 MB
- 文档页数:85
朱良春虫类药物的应用:蜚蠊蜚蠊的应用[药物基源]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蜚蠊科,东方蜚蠊Blatta Orienta1is Linnaeus 的干燥虫体。
其体呈长椭园形,深褐色,有光泽,背腹平扁,头部较小,口器发达;触角一对,细长如丝;复眼一对,肾形。
脚三对,腿节和胫节上有刺。
腹部10节,第6~7腹节之间有背腺开孔,能分泌油状的液体有特殊的臭气。
有翅能飞,行走极速。
生活于温暖潮湿之外,在厨房、碗橱里尤多,昼伏夜出,喜食饮菜及汤水,常将部分从胃中呕出,并将粪便排在食物上,既有臭味,又传播细菌,是一种害虫,应注意捕捉。
蟑螂、滑虫、茶婆虫、灶马均其别名。
我国北方各省所产体形较大者,名"美洲蜚镰";体形稍小,各地均产者为"东方蜚镰"。
味咸,性寒、入肝、脾二经。
[本品功用]《本经》谓其主治"淤血癓坚,寒热,破积聚,喉咽闭"。
说明它有活血化瘀,破坚消积,下气利痹之功,故李时珍谓"此药乃血药"。
《分类草药性》指出它能"治一切饮食诸毒;同蜈蚣捣烂包鱼口,消疮,敷结毒,治喉蛾。
"还善治蛇咬伤。
《陆川本草》称其"驱风解热,通血脉。
治小儿伤风感冒(煎水服),并治偏身不遂(与瘦肉捣肉饼蒸服),肿疡(外敷)"。
是本品尚有解毒消肿,驱风通络之功。
《本草纲目拾遗》还着重指出:"灶马治气虚中满,膨胀,一切儿瘠"。
"凡小儿患瘠疾,不拘何等府,垂死者皆效,取灶上蟑螂焙干与之食,患者但闻其香,不知有腥臭之气,只须食一、二次即愈,愈后体更肥白,且屡试屡验"。
具有消积导滞,健脾疗疳之功,是治疗小儿疳积之佳药。
并有利水消肿之效。
综合其医疗效用有六:(1)破坚消积,善治疡坚积聚,膨胀;(2)活血化瘀;适用于偏瘫不遂;(3)健脾疗疳,擅治小儿疳疾,消化不良;(4)解毒疗疮,能消疗疮肿毒,外敷蛇咬伤及蜈蚣螫伤中毒;(5)下气利痹,对喉痹、喉蛾有效;(6)利水悄肿,适用于脚气水肿。
蟑螂及其防制一、蟑螂主要种类和特点蟑螂种类繁多,大部分生活在野外,只有少数栖息于室内环境,我国主要蟑螂害虫有7属15种,我省主要有4属8种。
分别为:蜚蠊科Blattidae大蠊属Periplaneta的美洲大蠊P. americana,褐斑大蠊P. brunnea,澳洲大蠊P. austrialasiae,黑胸大蠊P. fuliginosa;斑蠊属Neostyloyga的斑蠊N. rhombifolia;姬蠊科Phyllodromiidae小蠊属Blattella的德国小蠊 B. germanica;折翅蠊科Blaberidae蔗蠊属Pycnoscelus的蔗蠊P. surinamensis 和灰色蜚蠊。
1、美洲大蠊体型大,是室内最大的蟑螂,一般体长25-40mm,体色赤褐。
前胸背板有一大的黑褐色蝶状斑,斑的中线向后延伸成“小尾”,中线前方有一“T”形黄色条纹(图5-5)。
若虫色泽一致,大龄若虫前胸背板出现条纹。
卵鞘深褐色,平均长8.59mm,宽3.69mm,形似红豆(图5-6)。
成虫羽化后第6~12天开始交尾,交尾后第3天开始产卵,平均每个雌虫一生可产卵鞘74枚。
初产卵鞘呈乳黄色,逐渐变为棕褐色。
在室内,卵鞘一般由雌虫用分泌物将其粘附在墙角、厨房操作台下面、抽屉、农贸市场柜台下面等等,每卵鞘具卵16粒,卵历期平均31.2天,卵鞘孵化率70.50%。
每卵鞘平均若虫数13.2头。
若虫经10~13次蜕皮,若虫期150~180天。
成虫寿命366天。
雌雄性比接近(♀1748/♂1740)。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一年可完成一代。
每年种群数量高峰出现在9月。
本种有孤雌生殖能力。
美洲大蠊室内、外都有分布,喜温湿环境,最适温度为26-30℃。
食性很广,爱好腐败的有机物。
常侵入家庭、饭店、旅馆、宾馆、杂货店、酿造厂和各类食品厂,喜栖息于厨房、下水道、地下室、水暖管道、地台板和墙壁隙缝等处,室外厕所、粪坑(池)、垃圾堆、阴沟、沙井。
拉丁蠊属蜚蠊种
答:拉丁蠊属蜚蠊种是一种病媒生物。
拉丁蠊属蜚蠊种是蜚蠊的一种,该属隶属于地鳖蠊总科鳖蠊科拉丁蠊亚科,主要分布于拉丁美洲。
蜚蠊是海关口岸监测的重要病媒生物之一,具有极强的适应力、繁殖力,作为外来物种很容易对入侵地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蜚蠊因其体型扁平,极易藏于进口物品中而被携带入境,成为“偷渡客”。
我国作为商品贸易大国,人员与货物流动频繁,这也给这些“偷渡客”提供了条件,加之人为等因素,物种入侵的途径更加地隐蔽和复杂。
同时,我国气候条件多样,大多数外来入侵物种都能够找到适宜的生存空间,不仅会严重影响入侵地的生态平衡,还危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影响入侵地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实验六蜚蠊解剖及节肢动物分类一.目的通过对蜚蠊的观察,了解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基本形态、生理及其对陆生生活的适应。
进一步通过对昆虫各种类型的触角、口器、翅、足、及变态的观察更深了解昆虫纲的多样性与适应的广泛性,并识别重要目的一些代表。
了解节肢动物的分类。
二.材料与用具活体蜚蠊,各种代表昆虫的口器、翅、足、触角和变态的制片。
体视镜、解剖镜、解剖器、蜡盘、大头针。
有关节肢动物标本。
三. 观察(一)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的解剖:首先将乙醚滴在脱脂棉上,然后将脱脂棉放进装有活体美洲大蠊的广口瓶内,待蜚蠊被麻醉,不能爬行后,进行活体观察和解剖。
1. 外形(图6-1):观察蜡盘中的蜚蠊。
身体已明显具有体区的分化,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体节愈合,胸部三节,腹部分节明显,整个身体覆以几丁质外骨骼。
图6-1 雄性蜚蠊外形及内部结构图(1)头部:是蜚蠊取食与感觉的中心,头部以活动的颈部与胸部相连,头部向前伸出一对鞭状的触角,由基节(柄节),梗节,与多节的鞭节组成,是感觉器官。
头前端两侧有一对椭圆形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
头部外骨骼坚硬,复眼之间为额,额上端为颅顶,头的两侧复眼下方为颊。
蜚蠊的口器属于咀嚼型。
这种口器由上唇、下唇、上颚、下颚及舌五部分组成(图6-2)。
用镊子轻轻将口器各部分取下,依次放蜡盘中观察。
图6-2 咀嚼式口器(以蝗虫口器为例)(2)胸部:头后有足和翅的部分是胸部。
胸部分三节,即前胸、中胸、后胸。
每一胸节上有一对足,中胸与后胸各有一对翅。
在胸部侧面,前胸与中胸之间有一对气孔(spiracle)。
中胸与后胸之间也有一对气孔,明显可见。
(3)足:蜚蠊的前足、中足和后足均为步行足。
这三对足在构造上是相似的。
每一足都是由五部分组成,第一节与躯体相连,称为基节(coxa),其次为转节(trochanter),腿节(femur),胫节(tibia),及跗节(tarsus)。
中药蜚蠊的研究:Ⅱ我国蜚蠊目昆虫室内常见种类,分布及主
要种的检索表
姚廉
【期刊名称】《天津药学》
【年(卷),期】1995(007)002
【摘要】中药蜚蠊俗称蟑螂,为蜚蠊目昆虫中许多具有家栖或半家栖习性蜚蠊之总称。
七十年代不少单位开始就其抗癌作用进行实验及临床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结果,由于现在实际尚无商品,所以研究所用多为就地捕捉或设点收购。
目前,我国蜚蠊目昆虫室内常见诸记载约20余种,但并非均可作库药蜚蠊之原动物以入药。
本文报道我国蜚蠊目昆虫室内常见种类之学名,地理分布及分种检索表,可作为鉴定品种之参考,并提供了蜚蠊资源信息。
【总页数】5页(P37-41)
【作者】姚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4
【相关文献】
1.北京延庆后城组蜚蠊目,鞘翅目长翅目化石(昆虫纲) [J], 洪友崇;萧宗正
2.蜚蠊目(六足总纲,昆虫纲)八种昆虫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J], 肖波;方宁;张妍妍;轩文娟;蒋国芳
3.我国室内蜚蠊分布及主要种类生活习性的调查研究 [J], 费守华;胡修元;黄耕诚;江雪峰;向容炯
4.苏州市室内蜚蠊种类及其分布调查 [J], 马桢红;孙扬帆;陈淑玉;华一江;贾秋放
5.我国室内常见6种蜚蠊外生殖器的研究 [J], 费守华;樊志;嵇永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