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纲的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912.00 KB
- 文档页数:15
昆虫分类系统昆虫分类系统昆虫纲的分类系统很多,分多少个目和各目的排列顺序全世界无一致的意见。
最早林奈将昆虫分为6个目,现代一般将昆虫分为28~33目,马尔蒂诺夫将昆虫分了40目,纲下亚纲等大类群的设立意见也不一致。
三、农业上重要目、科特征简介在昆虫分类中,以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脉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9个目最为重要,其中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果树、蔬菜及农林害虫和益虫。
下面分目介绍概况。
(一)直翅目本目全世界记载约有2万种,我国记载约有500多种。
其中包括很多重要害虫,如东亚飞蝗、华北蝼蛄、大蟋蟀等等。
本目主要特点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发达,多呈马鞍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少数翅一对或无翅;雌虫腹末多有明显的产卵器(蝼蛄例外);雄虫多能用后足摩擦前翅或前翅相互摩擦发音;多有听器(腹听器或足听器);渐**,若虫与成虫相似;一般为植食性,多为害虫。
(二)半翅目本目全世界已记载的约有3万种,我国记载约有1200种,它是外翅部中第二大目。
过去称椿象,现简称蝽。
其中包括有许多重要害虫,如为害果树的梨网蝽、茶翅蝽等。
本目中有些为益虫,如猎蝽、姬猎蝽、花蝽等等,它们可以捕食蚜、蚧、叶蝉、蓟马、螨类等害虫害螨。
本目主要特点刺吸式口器;具分节的喙,喙从头端部伸出;前翅为“半翅”,栖息时平覆背上;前胸很大,中胸小盾片发达(一般呈倒三角形);腹面中后足间多有臭腺开口;陆生或水生;植食性或捕食性;渐**。
(三)同翅目本目全世界已记载的约有3万2千种,我国记载约有700种,它是外翅部中第一大目。
其中包括有许多重要害虫,如蚜虫、蚧类、叶蝉类、飞虱类等。
它们除直接吸食为害外,不少种类还能传播植物病害。
如灰飞虱能传播小麦丛矮病,可以造成严重减产。
本目主要特点刺吸式口器,具分节的喙,但喙出自前足基节之间(与半翅目不同);前翅质地相同(全为膜质或全为革质),栖息时呈屋脊状覆在背上,也有无翅或一对翅的;多为陆生;植食性;多为渐**。
昆虫分类表引言:昆虫是一类生物,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它们在地球上分布广泛,数量庞大,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
昆虫的分类是对这个庞大群体进行科学归纳和划分的重要工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昆虫。
一、按形态特征分类1. 蛹化昆虫:这类昆虫的幼虫在进化过程中会经历一个蛹化阶段,例如蝴蝶、蜜蜂等。
它们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
2. 无蛹化昆虫:这类昆虫的幼虫发育成虫时没有蛹化的阶段,例如蟑螂、蚂蚁等。
它们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相似或相近。
二、按口器类型分类1. 针吸式昆虫:这类昆虫的口器为针状,用于穿刺植物或动物体表,吸取汁液或血液,例如蚊子、蜜蜂等。
2. 口螯式昆虫:这类昆虫的口器为口螯,用于撕咬和咀嚼食物,例如蟑螂、蚂蚁等。
3. 软吸式昆虫:这类昆虫的口器为软吸式,用于吸食植物汁液或腐烂物质,例如蝴蝶、蛾子等。
三、按生活习性分类1. 社会性昆虫:这类昆虫具有明显的社会结构,分工明确,例如蚂蚁、蜜蜂等。
2. 独居性昆虫:这类昆虫独自生活,不形成社会群体,例如蟑螂、蝴蝶等。
3. 迁徙性昆虫:这类昆虫具有迁徙能力,根据季节或资源分布的变化而迁徙,例如蝗虫、蝴蝶等。
四、按翅膀特征分类1. 鳞翅目:这类昆虫翅膀上具有鳞片,例如蛾子、蝴蝶等。
2. 膜翅目:这类昆虫翅膀薄如膜状,没有鳞片,例如蜻蜓、蚊子等。
3. 直翅目:这类昆虫的翅膀直立在背部,不能折叠,例如蟋蟀、蚂蚱等。
五、按生活环境分类1. 水生昆虫:这类昆虫在水中生活,例如水蚤、水蜻蜓等。
2. 陆生昆虫:这类昆虫在陆地上生活,例如蚂蚁、蟑螂等。
3. 空中昆虫:这类昆虫在空中活动,例如蜻蜓、飞蛾等。
六、按食性分类1. 食肉昆虫:这类昆虫以其他昆虫或小型动物为食,例如蜻蜓、蝎子等。
2. 植食昆虫:这类昆虫以植物的叶子、茎、果实等为食,例如蝴蝶、蚂蚁等。
3. 腐食昆虫:这类昆虫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例如蟑螂、蚯蚓等。
七、按寿命分类1. 短命昆虫:这类昆虫寿命较短,一般只有几天或几周,例如蜻蜓、蚊子等。
常见昆虫种类划分昆虫纲目基础知识一、常见昆虫种类昆虫纲是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这两个亚纲及其33个目所组成。
常见的有:鳞翅目 Lepidoptera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蛾类和蝴蝶类。
它们的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
口器为虹吸式,呈卷须状,取食时伸到花中吮吸花蜜,不用时卷曲如弹簧状。
幼虫为多足型,蛹为被蛹,属完全变态类型。
鳞翅目是一个大目,全世界已知的种达十万种以上,与农业有关的有2个亚目。
鞘翅目 Coleoptera肉食亚目(步甲科虎甲科)杂食亚目(金龟科叩头甲科吉丁甲科瓢虫科天牛科叶甲科拟步甲科豆象科)象甲亚目(象甲科)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有330000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 ,我国记载7000余种。
这个类群的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
它们的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体型的变化甚大,并且适应性很强;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有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
本类群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被蛹。
蜻蜓目 Coleoptera蜻蜓目Odonata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
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Anisoptera)统称“蜻蜓dragonflies”;均翅亚目(Zygoptera)统称“?damselflies”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昆虫。
全世界约有5000种,我国有300多种。
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
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束置于背上的翅膀。
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
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双翅目 Diptera长角亚目(瘿蚊科)短角亚目( 盗虻科)芒角亚目(食蚜蝇科寄蝇科花蝇科潜蝇科)双翅目Diptera包括蚊、蜢、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
昆虫纲的分类一、直翅目直翅目包括蝗虫、蟋蟀、蝼蛄、螽斯等种类,是农业上的重要害虫。
体大型或中型。
触角丝状;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复眼发达,单眼3个;前翅狭长为复翅,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
一般后足为跳跃足。
腹部11节;尾须丝状,产卵器发达直翅目重要亚目和科:(一)蝗亚目二、蜚蠊目通称蜚蠊、地鳖。
中到大型昆虫,体阔而扁,头小能活动;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单眼退化;口器咀嚼式;前胸大,盖住头部;前翅为复翅,后翅膜质,不善飞,善行走。
腹背常有臭腺;尾须1对。
渐变态,如东方蜚蠊、美洲大蠊等三、螳螂目(Mantodea)通称螳螂。
虫体大型,头呈三角形。
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前胸特别延长,前足为捕捉足。
前翅为复翅。
成虫和若虫均为捕食性。
不完全变态。
如普通螳螂。
四、等翅目(Isoptera)通称白蚁。
体小至中型,生活于隐藏的巢居中。
触角念珠状,多节;口器咀嚼式;前后翅狭长膜质,其大小、形状、翅脉均相似;腹部10节,有尾须,外生殖器不明显。
渐变态,营社会性生活,为多型性昆虫,如白蚁。
五、同翅目(Homoptera)体小型至大型;触角短,丝状、锥状或刚毛状;口器刺吸式,从头后端伸出,喙1~3节;复眼发达,单眼2~3个。
前后翅相同,均为膜质或革质。
跗节1~3节。
产卵器发达。
如蝉、蚜虫、介壳虫等。
飞虱科(Delphacidae) 小形种类,呈灰白色或褐色,触角锥状;善跳跃,后足胫节末端有一显著能够活动的扁平的大距;翅膜质、透明,静止时合拢成屋脊状,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
如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a furcifera)等。
叶蝉科(Cicadellidae) 体小型,狭长;头部颊宽大,单眼两个,触角刚毛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翅脉不同程度退化;后足胫节下方有两列刺状毛。
如绿叶蝉、黑尾叶蝉等1.蚜科(Aphididae) 体小型。
制作的首页应该参考腾讯网首页第一行包括:网站标志、分类目录第二行包括:宽条图片、站内搜索第三行:新闻、动画图片(昆虫,如蝴蝶)、热门话题、商业信息(待考虑)第四行:链接、联系我们等信息分类目录包括:网站概况、新闻、昆虫图库、昆虫教学、经济昆虫、论坛、联系我们等分类阶元顺序:界-门-纲-亚纲-部-目-亚目-科-属-种根据是否原生无翅,昆虫纲共34个目,分为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如下:一、无翅亚纲Apterygota1.原尾目Protura该目因非常原始而得名,中文俗称原尾虫,英文为proturans形态特征:体极小,0.5~2.5mm,细长,淡白或黄色。
头锥形,口器退化,前足特别长,代替触角功能,腹部12节,前3个腹节各有1对小型腹足(刺突)。
生物学特征:增节变态,1龄若虫仅9节,第4龄增至12节。
生活在潮湿环境中,如土壤、泥炭、树皮内或者落叶层、苔藓附近。
食腐木、腐败有机质、菌类等。
全世界已记录650余种,我国160余种。
2.弹尾目Collembola⏹该目因腹部具有弹器而得名,中文俗称跳虫或弹尾虫,英文为springtails⏹形态特征:体小,0.2~10mm,长形或近球形,口器缩入头内,适合咀嚼和吸食,触角丝状,4节,腹部6节,第1腹节有腹管(粘管),用来分泌和保持水分,第3和第4节分别生有握弹器和弹器。
⏹生物学特征:表变态,成虫期继续蜕皮,最多达50次,1年发生数代,有孤雌生殖。
生活在潮湿环境中,如土壤、腐殖质、粪便、洞穴等,夜间活动。
腐食性或植食性。
食腐木、腐败有机质、菌类等。
全世界已记录6000余种,我国190余种。
⏹3.双尾目Diplura⏹该目因腹末有1对显著的尾须而得名,中文俗称双尾虫或铗尾虫,英文为diplurans⏹形态特征:体小,1.9~4.7mm,细长,多为白色,通常身体非常柔软,两根尾须通常较长,与长长的触角首尾呼应,胸足发达,腹部11节,有1对显著的尾须,线状或钳状。
生物学特征:表变态,可生存2~3年,每年蜕皮多达20次,生活在隐蔽潮湿环境,畏光,行动活泼,取食活的植物、腐殖质、菌类或捕食小动物等。
昆虫分类昆虫纲(Isecta)旧称“六足虫纲”,是整个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地球上有150余万种动物,昆虫有100多万种,占动物总数的4/5。
以下是按中国昆虫分类法来分类排序的。
原尾目(Protur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
无经济意义。
鉴于这类虫子在昆虫与多足纲之间,过去亦有人称蚣虫纲。
放大了300倍一只原尾虫若虫,长约0.6mm。
=================================弹尾目(Collembol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这类昆虫体第四处有一叉状弹器,能跳跃,所以有时也称“跳虫目”。
事实上我们在有腐草处很容易见到它们,当你向它们伸手时,它们会突然突然跳得不知去向。
溪跳虫=================================双尾目(Diplura)双尾目昆虫通称双尾虫。
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缺眼无翅,腹部十一节,末端有长尾须,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栖地下,分布甚广。
双尾虫=================================缨尾目(Thysanura)缨尾目昆虫体有鳞片,触角多节,复眼发达或退化,无翅。
腹部有11节,腹下有腹刺若干对,末端有长尾须,尾须间生一丝状中尾丝。
分布甚广,一般栖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
缨尾虫=================================重舌目(Diploglossata)重舌目是昆虫纲中最小的一目,仅两种。
无翅,扁平,长约8-10mm。
咀嚼式口器,眼退化。
有长而不分节的一对尾须,变态简单。
两种均为鼠类体外寄生虫,故称“鼠螋”。
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
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
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常见的变态类型有: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
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
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
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
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
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
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
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
昆虫纲目谱系梳理
昆虫纲目是昆虫目前为止的分类单位,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昆虫纲目可以梳理为以下几个级别:
纲:昆虫纲(Insecta)- 包括了所有昆虫的类群。
目:根据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关系等特点,可以将昆虫划分为多个目。
常见的目包括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等等。
科:目下一级的分类单位是科,科下包括了一组相互关系密切的属。
属:科下一级的分类单位是属,属下包括了一组相似的物种。
种:属下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种是指具有共同形态特征、生态特征和亲缘关系的个体群体。
昆虫纲目的梳理是根据昆虫的形态、生物学特征、遗传关系和进化关系等方面进行的系统分类,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昆虫的多样性和生态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