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救援教学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3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海中救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海中救援》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学生能够听懂并在课堂上使用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结合语境理解课文中的意思,加强语感训练,并提高阅读和听力的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习并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救生圈进行救援。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练习团结合作的能力,并且能够在遇到困难时不断努力,勇敢面对。
二、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掌握如何使用救生圈进行救援。
三、教学难点1.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救生圈进行救援。
2.如何适当地运用语境进行词语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教学PPT资料,包括课文、图片、音频等。
2.各个班级需要提供足够的救生圈供学生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海中救援》。
然后,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习的相关内容,为今天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学习课文(25分钟)1.在学生没有阅读课文前,先在PPT上放一张救生圈图片,并请学生说出它的作用和用途。
2.向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读课文,并重点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
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研究这些单词与短语的含义,使学生加深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口语中。
–重点词汇:救生圈、紧急情况、海上、救援。
–重点短语:救生圈、游泳、呼救、抓住、救援。
–重点句型:1. 救生圈真是太好用了!2. 海上如遇紧急情况务必立即呼救并使用救生圈。
3.读完整篇课文后,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描述课文中发生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核心内容和信息。
3. 操练(20分钟)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实际使用救生圈进行救援演练,学生可以穿上泳衣在水池或游泳馆中进行操作。
操作时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并示范如何正确地使用救生圈进行救援。
2.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向大家宣布操作本课所学内容的学生。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海中救援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题,正确理解词语意思和句意。
2、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和能力,以快速的决策、沟通和协作的方式处理紧急状况。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和团结协作的力量。
教学内容:《海中救援》课文的教学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协作、交流,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文章主旨,同时能擅长在小组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完成任务。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讲授、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5分钟)在课前,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本中的《海中救援》一文,并思考以下问题: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些部分?这篇文章中有哪些词汇是你不熟悉的?2、课堂讲授(10分钟)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互相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想法。
按着下面的内容讲授:A、故事背景本篇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岛上,这个小岛离海岸很近。
小岛上居住着一些小动物,包括小鸟、小兔子和小老鼠等。
B、事件描述有一天,小鱼被大海带到了小岛的岸边,因为它很虚弱,所以无法返回大海中。
小鱼请求小动物们帮助它回到大海。
C、小动物们的反应小鸟和小兔子一开始都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小鱼。
但后来,小鼠友好地提醒他们:小鱼只需要帮助被浸泡在水中的身体部位。
小鸟立即飞到海中并帮助小鱼,随后小兔子也迅速加入了这场海中救援的行动。
D、故事结尾最终,小动物们成功地将小鱼带回了大海。
小鱼很感激小动物们的帮助,并且要求小动物们一定要将自己遇到的好事传给其他动物们,以充分展示他们的友善和慷慨。
3、小组活动(30分钟)组织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中有3到4个学生,鼓励他们一起在小组中通行配合,并根据教师的指示完成以下任务:任务1:阅读文章,并使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要点。
任务2:在小组中讨论以下问题:1)小动物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2)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3)为什么小鱼会感激小动物们的帮助?任务3:根据课本中的问题,填写课本上的练习。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海中救援》教案及原文《海中救援》课文原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
在紧急关头,船员们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村里的人们收到了警报,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
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的时候,村民也都聚集到海岸边,毫不懈怠地举起灯笼,照亮勇士们回家的路。
一小时后,救援船穿过云雾出现了,焦急等待着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
当着些精疲力竭的勇士们抵达沙滩后,救援队的队长气喘吁吁地宣布:“乡亲们,救援船无法载上所有的人,还有几个人被留在了那儿。
”在忙乱中,第二支志愿救援队组成了,16岁的汉斯也挺身而出。
他的母亲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哀求道:“求求你不要去!你父亲十年前在海难中丧生,你哥哥三个星期前出海,现在音讯全无。
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哇!”“妈妈,我必须去。
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
”汉斯吻了吻母亲,加入救援队,消失在黑暗中。
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
终于,救援船出现了,汉斯正站在船头上,他把手围成筒状,高声喊着:“妈妈,我们找到他们了,我哥也在!”《海中救援》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援、警、营、搏、集、汉、唯、依、靠”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依靠”等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小节,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3、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
4、通过阅读故事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1、能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本课9个生字;理解和积累“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依靠”等词语。
二年级下《海中救援》教学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海中救援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海中救援的技能。
1.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救生设备,学会基本的水上救生技能。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危急情况下的冷静应对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讲述了一次海中救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海中救援的过程和重要性。
2.2 知识点:了解海中救援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海中救援的技能。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入海中救援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词和句子,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3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救援案例,让学生了解海中救援的过程和重要性。
3.4 技能训练:讲解和示范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水上救生技能的练习。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课堂作业:完成课文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2 家庭作业:调查了解当地的海中救援情况,写一篇简单的报告。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海中救援》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海中救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6.2 教具:救生设备模型、教学图片、视频资料等,用于辅助教学。
6.3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救援案例和救生技能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讲解海中救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7.2 示范法:演示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水上救生技能,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和模仿。
7.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水上救生技能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技能水平。
7.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八章:教学步骤8.1 课前准备:检查教学设备和材料,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海中救援》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了解海上救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段落和整篇文章的意思。
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够准确使用文中所学的一些语言知识。
教学内容课文简介《海中救援》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
本课主要讲了当人们在海上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进行救援,并讲述了在海上工作的救援人员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教学重点1.掌握一些与海上救援有关的新词汇和短语,如:漂流、救援、护具、救生圈等。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情节和事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可能不太能理解一些专业的海上救援词汇,如:舟、皮筏、救生圈等。
2.有些学生可能会理解较难的句子结构,难以准确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海上救援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于海上救援话题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讨论自己对此的认识和想法。
活动二:阅读教材(2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海中救援》一文。
在阅读过程中,准确把握段落信息,并学会标注生词和难点。
活动三:课文解读(2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解读课文,对生词和难点进行解释。
在理解了课文的基本意思后,老师可以尝试进行一些情景模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此话题。
活动四:专项练习(20分钟)老师在板书上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
活动五:总结反思(10分钟)通过课堂小结和学生的反馈,让学生对此次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鼓励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成为一名具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好公民。
教学评估在课后,老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口头表达等方式,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估。
教学建议1.在课前,老师可以通过学生背景资料进行准备,让他们有所了解和预备相关的词汇和知识点。
2.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多参与小组讨论和口头表达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下《海中救援》教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海中救援的相关知识,知道在海上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寻求救援。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海中救援技能,如游泳、漂浮、救生工具的使用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海中救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水中遇险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求助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海上救援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海中救援知识。
2.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救援器材、救生圈、救生衣、浮板等。
2. 场地:游泳池或海滩。
3. 辅助材料: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上救援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海中救援的基本知识,如海上安全常识、遇险时的应对措施等。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水中救援技能训练,如游泳、漂浮、救生工具的使用等。
4. 游戏环节: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海中救援的关键要点,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a.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b. 水中救援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c.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体现;d. 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海上救援机构,了解专业救援人员的工作内容及救援设备。
2. 开展家庭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海中安全知识,提高家庭的安全意识。
3. 举办海上救援主题的班会或家长会,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9个,句子1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村民们援救遇险船员的感人场面。
教学难点:
理解汉斯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媒体,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大海有时温柔,有时也会发怒,请你仔细看看屏幕,读读这两句话
2, 师:环境非常险恶,晚上,没有月光,风也很大,村里的人们收到求救信号,立即展开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看清“援”的字形)
说明:
开头用课文第一节引入,便于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要指导学生将情况紧急的语气读好。
关于理解课题中“救援”的意思,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并且可以渗透有关词语理解的小知识,告诉学生理解词语常用的方法,如:查字典或词典;找近义词;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若能熟练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就能把词语的意思理解正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人们怎样营救这些遇难的船员呢,下面就让我们听听这个感人的故事。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2,那么,一共展开了几次救援?轻声读课文,读准音,读通句.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次救援,感受人们的同心协力.
过渡:人们怎样展开救援的呢,轻声读读课文第2,3小节.
1, 出示有关描写救援的句子.
师:读读这两句话,想想老师为什么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板书:救援勇士村民们
2,学习描写村民们的句子,感受人们的同心协力.
过渡:当村里的人们收到了警报,他们是如何做的呢?读读课文第2节。
1)、指名交流
板书:聚集岸边
师:他们聚集到岸边做什么呢?
板书:举起灯笼照亮归路
2)、他们是怎么举的呢?
引读句子,理解词语"毫不懈怠".
师: 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的时候,村民们也都——聚集岸边.因为那晚——月黑风高,海面上——一片漆黑.村民们担心救援队员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他们——举起灯笼,为勇士们——照亮归路.他们就这样举着,举着,左手酸了换成右手,右手酸了,再换成左手,一点儿也不敢放松,这就叫——毫不懈怠.
3,那么,救援勇士又是如何做的呢?读读课文第3小节。
(1)你觉得勇士们怎么样?)(无私和无畏)
(2)前方的救援勇士已经非常疲劳,他们的呼吸那么急促,。
齐读第三小节。
(3)第一次救援行动结果怎么样?
引读:当……那儿
说明:
让学生感受救援工作的艰辛与危险,以及救援人员与村民们的同心协力,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首先,借助直观的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搏斗”一词的具体含义。
通过播放录像,以及老师的点拨,帮助学生感受到救援工作的危险,体会救援勇士们的无畏精神,同时也为理解“精疲力竭”、“气喘吁吁”两个词作下铺垫。
其次,老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语结合画面与课文内容谈感受,有效地渗透指导了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内容。
“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应把握好评价的“度”,通过教师适时的评价与点拨,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二)学习第二次救援,感受母亲的爱子之情,汉斯的毫不犹豫.
过渡:第一次救援行动没有完全成功,在忙乱中,人们准备进行第二次救援。
16岁的汉斯也挺身而出参加救援工作。
他的母亲怎么做,怎么说呢?汉斯又怎么回答呢?轻声读一读课文4、5、6小节。
板书:汉斯挺身而出
交流:1、一把抓住、哀求、“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哇”
理解:唯一的依靠(母亲全部的希望,母亲下半辈子把希望寄托在汉斯身上。
)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师:面对母亲的苦苦哀求,汉斯是怎么回答的?
4,分角色读两句话,感受母亲的爱子之情,汉斯的毫不犹豫.
板书:吻别母亲加入救援
说明:
课文中有哪些令人感动的地方,让学生先找出有关句子,在此基础上可以告诉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
法来谈感受与体会,最后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关于想象练习,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紧紧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
5,借助提示,联系课文内容,想象说话.
(1)出示图片.
师:第二支救援队出发了,汉斯的身影消失在黑暗中。
他的母亲会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说呢?
出示填空:
6,就这样,又过了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
引导质疑:只有一个小时,为何要说比永久还永久呢(时间分分秒秒都很难熬,真是度日如年。
)
7,引读最后一节.
师:在村民们的期待中,在母亲的期盼中.终于,救援船——(生读).汉斯正站在船头上,他——。
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遇险的船员全部得救.
板书:全部得救.
说明:
关于说话练习,鼓励学生乐说,人人争当善于表达的好孩子。
学生说话时,老师要注意语病的及时指导,包括所说内容是否切题。
四,总结全文,强化感悟.
1,总结:
正因为许许多多的人像汉斯那样无私,所以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全部获救.
2,积累句子,强化感悟.
当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3、老师还要再送你几句话。
板书: 7、海中救援
第一次第二次
救援勇士村民们汉斯
搏斗聚集岸边挺身而出
精疲力竭举起灯笼吻别母亲
气喘吁吁照亮归路加入救援
同心协力——全部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