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重要人物,观点

①施拉姆

②麦克卢汉

2.传播学的欧洲渊源,几个社会学家的观点

①孔德英国社会学创始人《实政政治体系》客观描述了人类思想发展逐级向上的阶梯特征,深刻揭示了人类思想传播由唯心走向唯物、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基本规律。

②塔尔德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他用发明和模仿这两个因素的作用来解释一切社会生活现象,宣称人类社会生活是一个发明、模仿、冲突、适应的循环过程,因而社会需要借助传播进行不断改革。

③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人类不能只用生物和心理特征来解释特定的社会事实,而应该把社会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用多种社会事实来解释特定的社会事实,并探寻它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曾给传播过程研究给以启迪。如何观察社会现象:(1)避免先入为主的成见;(2)观察要又外入内、由浅入深;(3)观察结果要能客观确切地表现;

③齐穆尔德国社会也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交流网络才能被彻底而正确地认识

和理解。人与人通过信息交流组成群体,进而形成社会。社会犹如一张巨大的无处不在的传播网络。这位后来的传播学者分析人类的传播网络提供了理论支持。

3.美国传播学的孕育

①杜威信息的社会化责任共享工具

②库利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折射、自我概念形成、自我发展“镜中我”:自我形成的渠道

③帕克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换

④米德首创符号互动论;“自我体”和“客我体”的社会形成和传递。

符号互动论:对符号意义的共识和交换,强调语言、副语言等符号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1)“主体我”代表每个人本能的、独特的“自然”特性,而“客体我”代表着自我的社会一面——内在化了的社会环境要求的以及个人对这种要求的领悟。

(2)人的自我是在“主体我”与“客体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同时又在互动中体现。

(3)两者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4.传播学的产生于确立:

①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

1)、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五W模式:who谁 what说些什么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 whom对谁说 what有什么效果

传媒的三大社会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

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

2)、勒温(卢因)美籍犹太人社会心理学家守门理论、把关人观点(来自经济学);团

体动力学;实验法;创立“场论”和“群体动力论”,以及一系列由实地试验(实验法)得出结论

3)、霍兰夫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态度说服理论(传播效果理

论)说明实验使传播研究朝着效果问题的研究方向发展,为“可说服性”这个当代传播学理论奠定基础;通过操纵变数以测量传播效果的实验性研究则构成了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

4)、拉扎斯菲尔德美国《人民的选择》“有限效果论”;“两极(多级)传播论”;数理

(定量)研究;调查研究法

《个人影响力》不仅破除了“魔弹论”的“电台的威力”无比强大的迷信,发现大众媒介的直接效果十分有限的原因,而且还发现了信息传播的“中间站”——意见领袖这一特殊人物,从而导致了“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乃至“多级传播论”的问世,初步揭示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

有魔力的子弹→电台的威力→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是强大的甚至无限的

5)、李普曼美国基本思想: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里的象征性的想象,这些想象有可能与我们

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舆论学》提出“模拟环境”和“刻板模式”:

模拟环境:就是信息环境,人们常把“模拟环境”当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大众传媒形成的信息环境(模拟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地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刻板模式:1、提供简便参考标准(固定化、简单化);2、具有社会控制作用;

②传播学的完善者:

传播学的完善着/创立者/集大成者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宣伟伯)贡献:

1)、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了传播学;

2)、将五大先驱各自的理论研究体系化加以整合;

3)、贡献众多理论成果:其中《大众传播》的出版则标志着传播学的正式诞生,而《传播学概论》的问世又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已初步形成;《报刊的四种理论》

4)、创建了调查中心和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施拉姆学派”;

传播学的时间表:20世纪20—40年代萌芽期 40—50年代建立起 50—60年代发展期 60—80年代成熟期 80—至今调整期

5.传播的分类——大众传播(重要)

传播可分为→非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

传播也可分为→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 (内向传播)

↘社会传播→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跨国传播

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人际内传播(内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这些传播都是在人的内心完成的;

人际传播:一种符号互动;可以面对面,也可以借助简单传播媒介(听觉媒介

人际传播的特点:1、直接性2、随意性强3、保密性强4、反馈迅速5、可控性强、视觉媒介);

有效率的人际传播,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和符号。

类型:1、按群体分:两个小群体公众

2、按效果和动机分:满足性交流手段交流

3、按符号分:语言和副语言

类语言:辅助语言的语气、音调、语速等。

如何进行良好的人际传播

1、掌握尽可能多的符号及其意义,熟练进行编码、解码

2、注意生活经验的不同

3、注意传播情境的制约

4、掌握良好的听说技巧

香农和韦弗提出了传播的“数学模式”,由四个正功能单元(促进、帮助)和一个负功能单元(阻碍、影响)组成:信源(要传递的信息)→发射器(有将信息转变为信号的能力)→接收器(有将信号解释为信息的能力)→信宿(信息要传达的目的地——人或物);再加上噪音来源(各种干扰);

噪音:地理上的分割交流障碍文化差异信息混合缺乏反馈身份地位影响

大众传播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

特点

(1)传播者既是个人又是团体,受过一定专门的传播训练;

(2)传播对象面广量大,分布广泛;

(3)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松散的;

(4)传播媒介日益复杂化和现代化,具有大量生产信息和复制信息的能力;

(5)对受传者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6.传播的革命

1)、语言传播革命

口头传播媒介语言 10万年前

口语传播的局限性:

①、人体的能量的限制,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和范围内交流;

②、信息流传的精确性不够;

③、记录性差,难于保存和积累;

2)、文字传播革命

文字约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但也有学者认为约6000年左右,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据推算至少有5000年历史

文字传播的贡献:

①、克服了音声的即逝性,可以保存信息,促进了知识的积累,不再单纯依赖人脑记忆;

②、突破空间局限;

③、使文化传承不再依赖神话或传说,产生了文献

3)、印刷传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