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谱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张淑环;王军;边鹊桥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
【年(卷),期】2003(22)2
【总页数】2页(P64-64)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血府逐瘀胶囊;中药制剂;临床疗效
【作者】张淑环;王军;边鹊桥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21.2
【相关文献】
1.血府逐瘀胶囊联合红外线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的观察 [J], 张莲;景瑛
2.火针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J], 孙冷冰;李志鸿
3.血府逐瘀胶囊联合LED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J], 段宝学;梁虹
4.皮内注射亚甲蓝治疗老年中重度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J], 雷国庆
5.血府逐瘀胶囊联合照射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J], 赵丹;黄建伟;黄瑞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种方案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对照观察带状疱疹为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特点为单侧性,沿神经分布,呈带状分布基础上簇集水泡,病程一般为2周。
笔者采用联和治疗的方案疗效显著,并设口服伐昔洛韦治疗作为对照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92例均为我医院门诊患者,其中男43例,女49例。
在年龄、性别、病情、发病部位、治疗经历及病情严重程度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片0.39,每天2次,口服;维生素B1片20mg,每天3次,口服。
皮损严重者,同时口服强的松片5mg,每天3次;阿昔洛韦霜,每天5次,外搽患处。
神经痛不能耐受者给予芬必得口服。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局部紫外线照射治疗,采用直接照射局部病灶和疼痛点的方法。
1.3疗效标准[1] 经过14天治疗观察记录。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疼痛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5%~99%,疼痛基本消失;有效:皮损消退50%~74%,疼痛减轻;无效:皮损消退<50%,疼痛无减轻。
痊愈+显效+有效的百分比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应用SPSS12.5软件包分析,用X2进行经验。
2 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48%、63.04%,前者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注:两组治疗效果相比较χ2=12.52,P<0.05。
3 讨论3.1带状疱疹的发病机理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系水痘原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病变累及神经和皮肤,是一类沿周围神经分布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其治疗应以抑制病毒复制及减轻患者疼痛为主。
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尤其是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发生率高。
疼痛的程度往往随年龄增大而加剧,甚至难以忍受。
因此早期应积极治疗,病情延误后更易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且治疗效果差。
常规的治疗方法多以内服、外敷药物以达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临床病程长,效果不理想。
强的松联合甲钴胺及吲哚美辛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潘忠泉【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dnisone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 and indomethecin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algia following herpes zoster. Methods Eighty-six patients with neuralgia following herpes zost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n=43) and the control group (n=43).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rednisone 10 mg three times daily, mecobalamin 500 μg three times daily, and in-domethacin 25 mg two times daily for 15 day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cobalamin 500 μg three times daily and indomethacin 25 mg two times daily for 15 days.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3.72% in the treatment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5.12%), P<0.05. No marked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Prednisone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 and indomethecin are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reating neuralgia following herpes zoster.%目的评价强的松片联合甲钴胺片及吲哚美辛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患者口服强的松片10 mg,3次/d;甲钴胺片500 μg,3 次/d,吲哚美辛片25 mg,2 次/d,疗程15 d;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片500 μg,3 次/d,吲哚美辛片25 mg,2 次/d,疗程15 d.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83.72%)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强的松联合甲钴胺及吲哚美辛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疗效.【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3(024)010【总页数】3页(P1462-1464)【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强的松片;甲钴胺片;吲哚美辛片【作者】潘忠泉【作者单位】东莞市大朗医院皮肤科,广东东莞,5237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带状疱疹是皮肤科比较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好发于老年或免疫力低下人群,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1-2]。
阿昔洛韦、胸腺五肽联合窄谱UVB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目的研究阿昔洛韦,胸腺五肽结合窄谱UVB紫外线对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单一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窄谱UVB 紫外线结合药物阿昔洛韦、胸腺五肽进行治疗。
在治疗1个疗程(7 d)后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认知记录患者的后续情况。
结果经过1 w的治疗,观察组在结痂、干燥、止痛的时间等方面均较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效果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1个月的随访中,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窄谱UVB紫外线与药物阿昔洛韦,胸腺五肽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更好,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少后遗神经痛,适合推广应用。
标签:阿昔洛韦;胸腺五肽;窄谱UVB;帶状疱疹;临床疗效目前,带状疱疹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止痛治疗以及营养神经细胞、抗感染治疗等[1],但治疗效果不乐观。
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或者有效的治疗,其病程会延长,且出现后遗神经痛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的方式,对阿昔洛韦,胸腺五肽联合窄谱UVB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在充分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础上,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8例带状疱疹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中女29例,男39例,平均年龄52.1岁。
患者的皮损区域主要分布在胸背部位、臀部、腰背部、下肢以及面部和颈部。
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无合并肝肾疾病且无紫外线光疗禁忌症[2],且近期内没有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病情等临床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本次对比研究。
联合物理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技巧和效果观察目的:探讨联合物理治疗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效果,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0例PHN患者应用联合物理治疗方法即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PHN病人疼痛情况。
结果60例PHN病人疼痛明显减轻,治疗前后NRS评分明显前移,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联合物理治疗方法治疗PHN具有无侵袭性、安全性,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推广。
标签:超激光;经皮电刺激疗法;带状疱疹;疼痛;护理带状疱疹是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皮膚病,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带状分布成簇的神经痛与皮疹[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最常见的一种带状疱疹并发症?研究表明约10%带状疱疹患者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发生后一种持续疼痛或为一种疱疹愈合后残留疼痛的病理神经痛疾病[3],主要表现为闪电样?刀割样或烧灼痛?报道表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不断上升,以老年人为主,且采用常规干预治疗效果不明显[4]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临床中难治病种之一,目前尚无治愈PHN的有效方法?我院疼痛科2017年11月-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PHN患者应用联合物理治疗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PHN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住院病人60 例。
男性35例,女性25例。
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42 岁,平均年龄58 .8 岁。
病史最长6 年,最短2 d ,多在发病1 周~3个月之间。
治疗次数最长40 次,最短10 次。
平均15 .55 次。
1.2方法1.2.1 治疗前后采用NRS进行疼痛评估计分。
0 分为无痛,10 分为最严痛。
治疗前评分结果见表11.2.2 皮疹区采用C型探头贴近皮肤持续照射10min ,照射强度80%-100 %,星状神经节采用SG探头,照射10 min ,照射强度为60%~70 %,照射2 s ,间歇3 s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的治疗经验总结[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相关治疗资料。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 AS评分均值为(1.89±1.37)分,与治疗前相比获得显著提升(7.54±2.11)(P<0.05),而观察组V AS得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1.89±1.37)分VS (4.01±2.52)分](P<0.05);在疗效结果方面,观察组显效者21例,有效者8例,失败者1例,对照组显效者14例,有效者12例,失败者4例,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火针加穴位注射对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情具有更优秀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火针,穴位注射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为主要特征,伴有明显的神经疼痛感觉[1]。
带状疱疹患者经一系列抗病毒治疗和护理后,其皮疹表现会逐渐改善,但有很多患者仍然有皮肤疼痛现象,这种顽固性的神经痛现象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相关文献报道[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和老年人群中持续时间最长,有的甚至能够持续疼痛十年以上,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为此,笔者总结了其单位科室应用火针加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经验,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1年2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随机抽样,根据研究对象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筛选,获得60例相关病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35例和女性25例,年龄范围为32岁-75岁,平均年龄为(45.7±17.4)岁,病程范围为3个月-24个月,平均病程为(13.3±9.5)月。
患者病灶位置情况:有20例在胸肋部位,有25例在腰腹部,有4例在面部,有3例在颈部,5例在上肢,有7例在下肢,另有4例为混合部位。
窄谱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就窄谱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进行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3例患者,23例试验组患者和23例对照组患者在250ml 含量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加入0.3g单磷酸阿糖腺苷,然后再慢慢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肌注维生素b12、胸腺肽。
而23例试验组患者再配合上海希格玛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窄谱长波紫外线治疗仪
照射,每日照射一次,每次照射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一个疗程为照射10次。
如果发现患者的照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红斑现象,那么可以不做理会,但是如果发现患者疼痛显著,或者局部出现水疱,那么应该暂停治疗。
结果 23例试验组患者中有效2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7.0%;而23例对照组患者有效9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39.1%。
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23例试验组患者和23例对照组患者在250ml含量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加入0.3g单磷酸阿糖腺苷,然后再慢慢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肌注维生素b12、胸腺肽[4]。
而23例试验组患者再配合上海希格玛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窄谱长波紫外线治疗仪照射,每日照射一次,每次照射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一个疗程为照射10次。
如果发现患者的照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红斑现象,那么可以不做理会,
但是如果发现患者疼痛显著,或者局部出现水疱,那么应该暂停治疗[5]。
1.2.2 疗效观察:所有患者于治疗开始后,每3天随访一次,观察疼痛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
45天后全部病例随访一次[6]。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23例试验组患者中有效2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7.0%;而23例对照组患者有效9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39.1%。
具有显著差异,p<0.01.而试验组有2例患者在窄谱长波紫外线治疗仪照射过程中出现了轻度的瘙痒感及灼热感,还出现了轻度的水肿性红斑,在缩短照射时间或者维持原照射时间之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减轻,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有关研究表明[7-10],窄谱长波紫外线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在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同时紫外线光疗法还可减少药物用量,降低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窄谱长波紫外线的生物作用强,具有消炎止痛、调节免疫、促进血液循环、组织再生的功能。
总之,窄谱紫外线+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复发率低、有效率高、疼痛消退快,没有较为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值得在基层临床上大量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国基,王茹,刘春英.窄谱长波紫外线治疗125例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02). [2]韩凌,黄琼,方栩,金以,项蕾红,郑志忠.308nm单频准分子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02).
[3]于波,钟绮丽,张杰,邵勇,朱亦男.窄谱长波紫外线不同照射剂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07).
[4]薛智安,郭小玲,杨河清,李洁,郝中萍.三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09).
[5]杜艳玉,刘秀珍,王宏伟.矿水浴加窄谱长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
志.2006(06).
[6]靳香玲,秦凌花,靳书兰.阿维a联合窄谱长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05).
[7]李璇,张红星,黄国付,冯永芳,邹燃.电针夹脊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的随机对照观察[j].针刺研究.2009(02). [8]李春华,伍萍.电针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8(03).
[9]陈达宏,杨静嫦,漆冬梅,梅刚.夹脊穴位注射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j].山西中医.2010(09).
[10]王小兰,余鹏.齐刺夹脊穴配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60例临床观察 [j].江苏中医药.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