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课件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8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课件第一章:生物化学实验基本原理1.1 实验目的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1.2 实验原理介绍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如光谱原理、色谱原理、电泳原理等。
1.3 实验材料与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进行详细介绍。
1.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处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1.5 实验注意事项提醒实验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第二章:蛋白质实验2.1 实验目的学习蛋白质的提取、分离和纯化,了解蛋白质的性质。
2.2 实验原理介绍蛋白质提取、分离和纯化的原理,如盐析、凝胶色谱等。
2.3 实验材料与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进行详细介绍。
2.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处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2.5 实验注意事项第三章:酶实验3.1 实验目的学习酶的活力测定和性质研究,了解酶的作用机制。
3.2 实验原理介绍酶活力测定和性质研究的基本原理,如动力学方法、抑制剂作用等。
3.3 实验材料与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进行详细介绍。
3.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处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3.5 实验注意事项提醒实验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第四章:糖类实验4.1 实验目的学习糖类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了解糖类的性质和功能。
4.2 实验原理介绍糖类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原理,如糖的降解、糖醇的鉴定等。
4.3 实验材料与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进行详细介绍。
4.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处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4.5 实验注意事项第五章:脂质实验5.1 实验目的学习脂质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了解脂质的性质和功能。
5.2 实验原理介绍脂质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原理,如脂质的水解、脂肪酸的鉴定等。
5.3 实验材料与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进行详细介绍。
5.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处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物化学实验课件讲解实验⼀⼆硝基⽔杨酸⽐⾊法测定总糖含量(4学时)⼀、实验⽬的(1)掌握⼆硝基⽔杨酸⽐⾊法测定总糖的原理。
(2)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法。
(3)掌握⽐⾊定糖法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糖与3,5-⼆硝基⽔杨酸共热,3,5-⼆硝基⽔杨酸被还原为3-氨基-5硝基⽔杨酸(棕红⾊物质),还原糖则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在⼀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物质颜⾊深浅的程度成⼀定⽐例关系,在540nm波长下测定棕红⾊物质的吸光度,查对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总糖可在强酸条件下⽔解,得到还原糖,从⽽间接求出样品中总糖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1)刻度试管:25 mL;(2)烧杯:100 mL;(3)三⾓瓶:100 mL;(4)容量瓶:100 mL;(5)刻度吸管:1 mL,2 mL,10mL;(6)恒温⽔浴;(7)沸⽔浴;(8)离⼼机(过滤法不⽤此设备),离⼼管或玻璃漏⽃,电⼦天平,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试剂(1)1 mg/mL葡萄糖标准液:准确称取0.250 g分析纯葡萄糖(预先80℃烘⾄恒重),置于⼩烧杯中,⽤少量蒸馏⽔溶解后,定量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以蒸馏⽔定容⾄刻度,摇匀,冰箱中保存备⽤。
(2)3,5-⼆硝基⽔杨酸试剂:将6.3 g 3,5-⼆硝基⽔杨酸和262 mL 2mol/L的NaOH溶液,加到500 mL含有185 g酒⽯酸钾钠的热⽔溶液中,再加5 g结晶酚和5 g亚硫酸钠,搅拌溶解。
冷却后加蒸馏⽔定容⾄1000 mL,贮于棕⾊瓶中备⽤。
(3)碘-碘化钾溶液:称取5.0 g碘、10 .0g碘化钾,⽤蒸馏⽔溶解⾄100mL。
(4)酚酞指⽰剂:称取0.1 g酚酞溶于70%⼄醇⾄250 mL。
(5)6 mol/L HCl,6 mol/L NaOH。
(6)⼩麦淀粉,⾷⽤⾯粉。
五、实验操作1.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取7⽀刻度试管,按下表操作。
管号0 1 2 3 4 5 6 葡萄糖标准液/mL 0 0.2 0.4 0.6 0.8 1.0 1.2 蒸馏⽔/mL 2.0 1.8 1.6 1.4 1.2 1 0.8 3,5-⼆硝基⽔杨酸/mL 1.5 1.5 1.5 1.5 1.5 1.5 1.5 将各管内液体混匀,在100 ℃⽔浴中加热5 min,取出冷却⾄27~30 ℃后以蒸馏⽔定容⾄25 mL,将各管摇匀,将分光光度计调⾄540 nm 波长,⽤零号管调零,再读取1~6号管的吸光度,然后将读取的吸光度为纵坐标,葡萄糖mg数为横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
实验一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4学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总糖的原理。
(2)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3)掌握比色定糖法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共热,3,5-二硝基水杨酸被还原为3-氨基-5硝基水杨酸(棕红色物质),还原糖则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深浅的程度成一定比例关系,在540nm波长下测定棕红色物质的吸光度,查对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总糖可在强酸条件下水解,得到还原糖,从而间接求出样品中总糖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1)刻度试管:25 mL;(2)烧杯:100 mL;(3)三角瓶:100 mL;(4)容量瓶:100 mL;(5)刻度吸管:1 mL,2 mL,10mL;(6)恒温水浴;(7)沸水浴;(8)离心机(过滤法不用此设备),离心管或玻璃漏斗,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试剂(1)1 mg/mL葡萄糖标准液:准确称取0.250 g分析纯葡萄糖(预先80℃烘至恒重),置于小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冰箱中保存备用。
(2)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将6.3 g 3,5-二硝基水杨酸和262 mL 2mol/L的NaOH溶液,加到500 mL含有185 g酒石酸钾钠的热水溶液中,再加5 g结晶酚和5 g亚硫酸钠,搅拌溶解。
冷却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3)碘-碘化钾溶液:称取5.0 g碘、10 .0g碘化钾,用蒸馏水溶解至100mL。
(4)酚酞指示剂:称取0.1 g酚酞溶于70%乙醇至250 mL。
(5)6 mol/L HCl,6 mol/L NaOH。
(6)小麦淀粉,食用面粉。
五、实验操作1.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取7支刻度试管,按下表操作。
管号0 1 2 3 4 5 6 葡萄糖标准液/mL 0 0.2 0.4 0.6 0.8 1.0 1.2 蒸馏水/mL 2.0 1.8 1.6 1.4 1.2 1 0.8 3,5-二硝基水杨酸/mL 1.5 1.5 1.5 1.5 1.5 1.5 1.5 将各管内液体混匀,在100 ℃水浴中加热5 min,取出冷却至27~30 ℃后以蒸馏水定容至25 mL,将各管摇匀,将分光光度计调至540 nm 波长,用零号管调零,再读取1~6号管的吸光度,然后将读取的吸光度为纵坐标,葡萄糖mg数为横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
2.还原糖及总糖的待测液的制备(1)还原糖待测液的制备:取3.0 g 小麦淀粉,置于100 mL 三角瓶内,缓缓加入50 mL 蒸馏水,边注水边搅拌,直至均匀溶解,将溶液置于于50 ℃恒温水浴加热20 min ,离心机过滤5 min ,用20 mL 蒸馏水清洗残液,再用离心机过滤,然后将2次上清液集中于100 mL 容量瓶中,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混匀,作为还原糖待测液。
(2)样品中总糖的水解和提取:准确称取1.0 g 食用面粉,放在100 mL 的三角瓶中,加入10 mL 6 mol/L HCl 及15 mL 蒸馏水,置于沸水浴中加热水解30 min ,取1~2滴水解液于白瓷板上,加1 滴碘-碘化钾溶液,检查水解是否完全,如已经水解完全,则不显蓝色。
待三角瓶中的水解液冷却后,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以6 mol/L NaOH 中和至微红色,过滤,再用少量蒸馏水冲洗三角瓶及滤纸,将滤液全部收集在100 mL 的容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混匀。
精确取10mL 定容过的水解液,移入另一个100mL 的容量瓶,以水稀释定容,作为总糖待测液。
(3)显色和比色,取4支25 mL 刻度试管,编号,按下表所示的量操作。
管号还原糖测定管号 总糖测定管号 ① ② Ⅰ Ⅱ 还原糖待测液/mL 2 2 0 0 总糖待测液/mL 0 0 1 1 蒸馏水/mL0 0 1 1 3,5-二硝基水杨酸/mL1.51.51.51.5将各管内液体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5 min ,取出冷却至36 ℃,蒸馏水定容至25 mL 。
将分光光度计调至540 nm 波长,以葡萄糖零号管调零,在分虽读取①、②、Ⅰ、Ⅱ4个管的吸光度。
3.还原糖及总糖的测定以管①、②的吸光度平均值和管Ⅰ、Ⅱ的吸光度平均值,分别是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还原糖毫克数,按下式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
(mg)ω()/%=100(mg)提取液总体积查曲线所得还原糖质量测定时取用体积还原糖样品质量(mg)ω()/%=0.9100(mg)查曲线所得还原糖质量稀释倍数总糖样品质量六、结果处理(1)标准曲线制作与样品含糖量测定应同时进行,一起显色和比色。
(2)用其他含糖材料,以试验材料比较其含糖量的差异。
(3)小麦淀粉中含有何种糖?在提取总糖时,其他杂质是否会影响到测定?实验一 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 1、实验操作第一步省略,见板书2、还原糖待测液的制备选用漏斗,不用离心机 显色和比色时,加一个空白,见板书实验二酶的生化基础实验(3学时)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酶的性质的认识。
(2)了解酶特性的实验原理。
(3)掌握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pH对酶活性的影响,唾液酶活化和抑制的三个实验。
(4)了解酶催化的高效性,特异性,进一步掌握酶的代谢反应及其调控机理。
二、实验原理酶与一般催化剂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是酶具有高度的特异(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对一种或一类化合物起催化作用,例如,淀粉酶和蔗糖酶虽然都催化糖苷的水解,但是淀粉酶只对淀粉起作用,蔗糖酶只水解蔗糖,还原糖产物可用本乃狄试剂鉴定。
通过比较淀粉酶在不同pH、不同温度以及有无抑制剂或者激活剂时水解淀粉的差异,说明这些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1.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反应速度最高。
大多数动物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植物酶的最适温度为50~60 ℃。
酶对温度的稳定性与其存在形式有关。
有些酶的干燥制剂,即使加热到100 ℃,其活性并无明显改变,但在100 ℃的溶液中却很快地完全失去活性。
低温能降低或抑制酶的活性,但不能推动酶活性。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酶的活性受环境pH的影响极为显著,不同酶的最适应的pH不同,本实验观察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6.8。
3.唾液酶的活性和抑制酶的活性受活化剂或抑制剂的影响,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活化剂,铜离子为其抑制剂。
三、实验仪器(1)分光光度计(722型或最新型),恒温水浴;(2)锥形瓶:50 mL;(3)量筒:100 mL;(4)漏斗:φ4 cm;(5)温度计:0~100 ℃;(6)滴管;(7)吸量管:0.2 mL,0.5 mL,1 mL,2 mL,5 mL;(8)试管:1.5 cm×1.5 cm。
四、实验试剂(1)Fe粉;(2)ω(淀粉)=1%的溶液,用ω(NaCl)=0.3%的溶液配制;(3)ω(淀粉)=0.5%的溶液,用ω(NaCl)=0.3%的溶液配制;(4)唾液淀粉酶溶液:先用蒸馏水漱口,再含10 mL左右蒸馏水轻轻漱动,数分钟后吐出,收集在烧杯中,过滤,得到清澈的唾液淀粉酶原液,稀释100~200倍,混匀备用;(5)碘化钾-碘溶液:将碘化钾20 g及碘10 g溶于100 mL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6)浓度为0.1 mol/L柠檬酸溶液;(7)浓度为0.2 mol/L 磷酸氢二钠溶液;(8)pH试纸(pH=4.9~8);(9)ω(氯化钠)=1%的溶液;(10)ω(CuSO4·5H2O)=1%的溶液;(11)ω(硫酸钠)=1%的溶液;(12)本乃狄(Benedict)试剂:17.3 g CuSO4·5H2O加100 mL蒸馏水加热溶解,冷却,173 g柠檬酸钠和100 g Na2CO3·2H2O,以600 mL蒸馏水加热溶解,冷却后将CuSO4溶液慢慢倒入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匀,最后定容至1000 mL,过滤除去深沉;(13)ω(蔗糖)=2%的溶液:用分析纯蔗糖新配制;(14)磷酸缓冲液:A液(0.2mol/L Na2HPO4):称取28.40 g Na2HPO4溶于1000 mL 蒸馏水中;B液(0.1 mol/L 柠檬酸):称取21.01 g柠檬酸溶于1000 mL蒸馏水中;(15)实验材料:马铃薯;(16)ω(H2O2)=2%。
五、实验操作1.酶催化的高效性酶催化的高效性实验:取4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操作项目管号1 2 3 4ω(H2O2)=2% /mL 3 3 3 3生马铃薯小块/块 2 0 0 0熟马铃薯小块/块0 2 0 0 铁粉0 0 小匙0现象解释实验现象2. 酶催化的专一性蔗糖酶溶液的制取:取1 g干酵母,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水研磨,加蒸馏水50 mL,静置片刻,过滤即得。
酶催化的专一性实验:取6支干净试管,按下表操作。
操作项目管号1 2 3 4 5 6ω(淀粉)=1% /mL 1 1 0 0 1 0 ω(蔗糖)=2%/mL 0 0 1 1 0 1唾液淀粉酶原液/mL 1 0 1 0 0 0 蔗糖酶溶液/mL 0 1 0 1 0 0 蒸馏水0 0 0 0 1 1酶促水解摇匀,37 ℃水浴中保温10 min 本乃狄试剂/mL 2 2 2 2 2 2 反应摇匀,沸水浴中保温5~10 min现象解释实验现象3.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淀粉和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其分子的大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或红色。
最简单的糊精遇碘不呈颜色,麦芽糖遇碘也不呈色,在不同温度下,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的颜色来判断。
(1)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1取3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操作项目管号1 2 3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1 1pH=7.0磷酸缓冲液/mL 2 2 2在一定温度下预处理5min 0 ℃37 ℃70 ℃ω(淀粉)=1%的溶液/mL 2 2 2摇匀,保持各自温度继续反应,数分钟后每隔半分钟从第2号管吸取1滴反应液于白瓷板上,用碘液检查反应进行情况,直至反应液不再变色(只有碘液的颜色),立即取出所有试管,流水冷却2 min,各加1滴碘液,混匀,观察并记录各管反应现象。
(2)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2取3支试管,编号后按下表加入试剂。
管号 1 2 3 淀粉溶液/mL 1.5 1.5 1.5稀释唾液/mL 1 1 -煮沸过的稀释唾液/mL -- 1摇匀后,将1号和3号两个试管放入37 ℃恒温水浴中,2号试管放入冰水中,10 min 后取出,将2号试管内液体分为两半,用碘-碘化钾液来检验1、2、3号试管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记录并解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