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中药含黄酮量较高
- 格式:docx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中的黄酮提取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天然药物提取技术。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因此,从中药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对于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药中黄酮的种类和分布中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黄酮醇、异黄酮等。
这些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中。
一些常见的中药,如甘草、黄芪、柴胡等,都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
二、黄酮提取的方法1. 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黄酮提取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采用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其中,乙醇提取法应用最为广泛,因为乙醇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较大,同时又具有较为良好的安全性。
2.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破碎植物细胞,加速黄酮类化合物释放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
3. 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利用微波能加速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较为昂贵的设备。
4. 酶解法:酶解法是一种利用酶分解植物细胞壁,加速黄酮类化合物释放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条件温和、提取效率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较为昂贵的酶制剂。
三、黄酮提取的应用中药中黄酮的提取技术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从银杏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从甘草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肝炎、糖尿病等疾病;从黑芝麻中提取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等疾病。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可以作为保健食品的添加剂。
总之,中药中黄酮的提取技术对于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黄酮类化合物被发现和应用。
黄酮及其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引言黄酮是一类天然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中广泛存在。
其化学结构包含苯环和苯并环,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
黄酮化合物被广泛用于中药领域,已被证明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微生物等多种药理活性。
本文将综述黄酮及其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
黄酮的药理活性研究表明,黄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首先,黄酮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其次,黄酮化合物显示出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并减轻炎症症状。
此外,黄酮还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过程。
最后,黄酮化合物还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可以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
黄酮在中药中的应用黄酮化合物在中药中广泛应用,已被发现存在于多种中药材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有黄酮的中药及其主要应用:1. 黄芩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素和栀子苷。
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炎活性,可用于治疗感冒、肝炎等炎症性疾病。
2.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如金银花苷和远志苷。
研究发现,金银花具有抗病毒和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感冒、咽炎等疾病。
3. 柴胡柴胡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材,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柴胡素和骨化素。
研究显示,柴胡具有抗肿瘤和抗抑郁活性,可用于治疗肝癌、抑郁症等疾病。
4. 桑叶桑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如桑黄素和槲皮素。
研究表明,桑叶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和高血脂症。
黄酮的临床应用前景黄酮作为一种天然的药物成分,在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黄酮化合物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潜力。
例如,柴胡素被发现可用于治疗肝癌、肺癌等肿瘤;黄芩素被发现可用于治疗肝炎、过敏性疾病等;槲皮素被发现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的进展,黄酮有望成为新型的治疗药物。
结论黄酮及其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表明,黄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并在中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种中草药抗氧化性研究第26卷,第6期2009年11月光谱实验室ChineseJournalofSpectroscopyLaboratoryV o1.26,NO.6November,2009三种中草药抗氧化性研究①韩明蔺志铎薛福玲吴冬青②(河西学院化学系西部资源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北环路87号734000)摘要微波辅助法提取3种中草药中黄酮类化合物,从还原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抗油脂氧化方面,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中,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老鹤草(132.516mg/g),孺莶草(78.4749mg/g),白花蛇舌草(35.6519mg/g).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且对羟基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清除效果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三种中草药提取物也具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能力,它们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实验结果为我们更加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药用植物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关键词三种中草药;总黄酮;抗氧化能力中图分类号:R282.71~O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138(2009)06—1480—05l前言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n].它有着广泛的生理活性,具有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免疫调节,抗菌等生物学功效瞳].在医药生产,功能食品开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关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药理药效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热点.白花蛇舌草,孺莶草,老鹤草均为我国传统中药品种,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利湿,抗肿瘤,抗菌消炎等作用].稀莶草,老鹤草均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等功效.它们在中医中药领域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不断深入探讨,有必要对我国传统中草药药效功能和在制药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做出细致研究.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3种中草药中黄酮类化合物,从还原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和对油脂抗氧化效果等方面对其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此结果有望为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在制药和食品工业领域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2实验部分2.1材料白花蛇舌草,孺莶草,老鹤草(购于张掖中药店),猪油(自制).2.2主要试剂芦丁[生化试剂,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邻二氮菲,HO,AI(NO.).,NaNO.,①甘肃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0509—02);西部资源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科研资助项目(xz0603)②联系人,电话:(0936)8282566;手机:(o)130****0331;E-mail:*******************作者简介:韩明(1985一),女,甘肃省金昌市人,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活性物质提取与分析吴冬青(1961一)?女,沈阳市人,教授,主要从事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工作.收稿日期:2009一o4—23;接受Ft期:2009—05—11第6期韩明等:三种中草药抗氧化性研究FeSO,KI,无水KHzPO,KzHPO,K.Fe(CN)e,95乙醇,NaOH,碘,冰乙酸,三氯甲烷,三氯乙酸,三氯化铁均为国产分析纯.2.3主要仪器WFJ21o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I.G烧烤型微波炉[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RE一52型旋转蒸发仪(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SHB—III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国华HH一6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3实验方法3.1黄酮类化合物测定_s]3.1.1黄酮化舍物提取称取样品粉末4.0000g两份,加入95乙醇40mI,室温浸提2h后,用微波低火提取3min,重复3次,抽滤,合并滤液,浓缩定容至100mI容量瓶中,得一定浓度的黄酮备用液.3.1.2校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称取芦丁对照品30rag,用80乙醇微热溶解后,置于50mI容量瓶中,用80%乙醇定容.准确吸取2O.00mI,再以乙醇定容于50mI,摇匀,即得芦丁对照液,浓度为0.24mg/mI.准确吸取芦丁对照液0,0.2,0.4,0.6,1.0,1.2,1.8,2.4,3.0,3.6mL,分别置于10mI容量瓶中,均用80乙醇补至4mI,准确加入50/0NaNOz0.4mL,摇匀,放置6min后,加入10 AI(NO.).0.4mI,摇匀,再放置6min,然后加5NaOH溶液4.0mI,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放置15min后,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以试剂空白为参比),以芦丁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作图,绘制校准曲线.绘图,得回归方程:一0.28z+0.0065一0.9998黄酮含量(mg/g)一(z×)/叫式中:——稀释倍数;髓,一一样品重量g.3.2提取物还原能力的测定移取不同体积的提取液,加入pH6.6的磷酸盐缓冲液和1%K.Fe(cN)溶液各2.5mI 并混合均匀,混合液50C保温20min后加入 2.5mI10的三氯乙酸溶液,混合后以3000r/ra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0.5mI,加入10.OmI蒸馏水及0.5mI0.1%的FeC1.溶液.测定反应液在700nm处的吸光度值.吸光度的大小表示还原力的强弱.3.3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口取0.7mI5mmol/I邻二氮菲,加2.OmIpH7.4的磷酸缓冲液,充分摇匀,加0.3mI7.5mmol/IFeSO,每加一管立即摇匀,加2.0ml0.5H:O,最后用HO补至10mI.在37C 水浴下反应1l,然后在536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损伤).同上法,加提取液后加H.0.测定(加药).同上法,不加入HO和提取物,测定AⅢ(未损伤).羟基自由基清除率d计算如下:一≠堕×100%n未损伤一n损伤3.4提取物对油脂抗氧化能力的测定[83.4.1校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移取碘化钾一碘(CI一0.001mol/I)标准溶液0.5,0.6,0.7,0.8,0.9mI置于具塞试管中,加入2.OmI的氯仿一冰醋酸溶液(V/V=2:3)后,再加入1.0mL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最后光谱实验室第26卷定容至15mL,摇匀后,取上清液于波长为585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以蒸馏水为参bL).以碘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得方程为:一0.652z一0.0604r一0.99663.4.2油脂过氧化值(POV)的测定取30mI猪油,加人一定量的样品提取物于100mL烧杯中,充分混匀后,置于(60+1)℃恒温箱中避光保存,每24h搅拌一次,并交换它们在恒温烘箱中的位置,每隔48h进行取样测定.油脂测定POV方法:称取油样约0.6g于具塞试管中(同时做平行试验与空白试验,以蒸馏水为参比),加人2.0mI的氯仿一冰醋酸溶液,摇匀溶解后加人1.0mL的1O的KI溶液,具塞摇匀30s,并置于暗处反应3min.取出后加入1.0mI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以后操作同校准曲线.根据其吸光度和校准曲线计算碘的生成量,并计算样品的POV.POV(meq/kg)一.4结果与讨论4.1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准确吸取一定量的样品备用液,根据3.1.2方法测定样品在510nm处吸光度值,代人回归方程,计算出样品中黄酮的含量,结果见表1.表1总黄酮含量(mg/g,Jl=5)由表1可知,三种中草药中老鹤草黄酮含量最高,达到132.516mg/g;白花蛇舌草最低,其黄酮含量为35.6519mg/g.各样品中黄酮含量测定的RSD值在0.11一0.52%之l'~-J,说明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4.2提取物的还原能力1准确吸取不同体积的样品提取液,按3.2方法测定其还原能力,结果见图1.由图1所示,在测定浓度范围内,3种中草药n均显示出一定的还原能力,且还原能力与提取物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当用量为1.7mI时老鹤草提取物的还原能力趋于平稳,稀莶草和白花蛇舌草的还原能力仍呈上升趋势.当用量超过2.0mI时,其吸光度值超出有效读数范围3种中体积/mL一?一稀莶草一?一白花蛇舌草—.▲一老鹤草图1三种中草药还原能力测定草药提取物具有还原能力,这为其清除?OH等自由基提供了可能.4.3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按3.3所述方法,精密吸取不同用量样品提取液,测定了提取物对?OH的清除作用(平行3次).结果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由图2—4可知,3种中草药提取物对?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清除效果随提取物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其中稀莶草,当提取物用量为 2.5mI时,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达到85.19%.超第6期韩明等:三种中草药抗氧化性研究过最佳用量时,清除率趋于平稳.而白花蛇舌草和老鹤草,对?OH的清除能力与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其最佳清除率均大于6O.当用量分别超出3.3mI和1.0mL时,吸光度值超出有效测定范围.3种中草药提取物对?OH的清除能力强弱不一,表明清除能力与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结构有关.7瓣筵3●,,'l010.91.72.53_3体81/mL图2白花蛇舌草对?OH清除作用4.4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莲褂篮蜒体积/mL图3稀莶草对?OH清除作用油脂在贮藏期间,由于光,热,空气中的氧以及油脂.中水和酶的作用,常会发生变质腐败的复杂变化,营养谆价值降低,引起酸败.因此,抑制油脂的酸化腐败一直莛4 是油脂工业的研究重点.为研究3种中药材对油脂抗氧化的能力,在30mI猪油中分别加入样品提取液充分混匀后,置于(60+1)C的烘箱中,每隔48h测定其POV,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3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猪油均具有抗氧化作用,但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在烘箱(60+1C)避光条件下,猪油的POV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氧化初期,分别添加有白花蛇舌草和稀莶草提取液的猪油POV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8d后POV急剧升高.而添加有老鹤草提取液的猪油,其POV的变化速率较缓慢.由此表明,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与提取物中黄酮的含量,结构有关.5结论2.515乓>0.5体积,mL图4老鹤草对?OH清除作用6时间/d一?一老鹤一一-一白花蛇舌:——-一赫赫'—x-.图53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猪油的抗氧化效果(1)用微波辅助法提取3种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老鹤草(132.516mg/g),稀莶草(78.4749mg/g),白花蛇舌草(35.6519mg/g).其方法省时,节能,能得到较高的提取率,是提取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2)抗氧化实验中,3种中草药提取物均显示出一定的还原能力,且对?OH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其清除能力强弱不一,同时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也存在差异.由此表明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种类有关.3种中草药具有的抗氧化活性,使其有望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得到开发应用.对于3种中草药的药效功能,抗氧化活性及其他生物活性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1484光谱实验室第26卷参考文献[13郭雪峰,岳永德.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口].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083--8086.[2]吴茜,李志裕,唐伟方等.黄酮的结构改造与生物活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3):557—562.[3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54—755.[4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196,632:[5]吴冬青,安红钢,齐亚娥等.九种药用植物花黄酮类物质提取及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O(3):5l4—517,548.[63王丽华,段玉峰.马艳丽等.槐花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36(8):213—217,228.[7]蔡仲军,陈仕江,尹定华等.不同产地冬虫夏草清除羟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中草药,2004,35(1):57—59.[8]张蕾,乔旭光,王广贞等.荷叶黄酮提取及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粮油加工,2008,(O8):53—55.[9]何东平.油脂精炼与加工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54. StudyonAntioxidantActivitiesofThreeTypesofChineseHerbalMedicines HANMingIANZhi—DuoXUEFu—IingWuDong—Qing (KeyLaboratory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ChemistryofWestChma,DepartmentofCh emistry.HexiUmversity,Zhangye.Gansu734000,P.R.China) AbstractThemicrowareassistedextractiontechniquewasusedtoextractflavonidsfrom GeraniumwilfordiiMaxhn,Siegesbeckiaorientalis.,Oldenlandiadiffusa(Willd.)Razb. Meanwhile,theantioxidativeactivitiesofthreetypesofChineseherba1medicineswerestudi edbydeterminingthereducingcapacity,antioxidativeactivityinlipidandscavengingeffectsonhy droxylradica1.TheflavonoidcontentfromtheirswereGeraniumwilfordiiMaxim(132.516mg/g), Siegesbeckiaorientalis.(78.4749mg/g),Oldenlandiadiffusa(Willd.)Roxb(35.6519mg/g). The extracthadstrongreducingcapacityandscavengingeffectsonhydroxylradical,scavenginge ffectson hydroxylradicalwerepositivecorrelationtoextractconcentration.andalsotheextractionpo ssessedantioxidantactivitiesinlipid.Theirantioxidantactivitieshaddifference.Thisworkoffersthe new scientificdataforthefurtherstudiesofcomprehensiveutilizationoftheHerbresource. KeywordsThreeTypesofChineseHerbalMedicines;TotalFlavonoid;AntioxidantCapacit y关于赠送作者样刊和发放稿酬的通知各有关作者:从2007年第1期起,本刊赠送作者发表自己论文的当期刊物(样刊),均按篇赠送2本样刊,用普通印刷品邮寄给作者联系人,若遗失或被邮局退回,不再补赠.作者另有需要,请在发表之日起2个月之内汇款购买(第1期7o元/本;其余40元/本,免收挂号邮寄费),逾期不再办理.由于普通印刷品邮寄的送达时间不稳定,若作者急需,请预交特快专递费(30元/件).给作者发放的稿酬均邮寄给联系人,请各位联系入接到邮局通知后,务必及时到邮局领取.若2个月未领,被邮局退回,本刊不再补发.特此通知《光谱实验室》编辑部欲购买者请直接通过电子邮件(发到*************)与本编辑部联系.。
中药中黄酮提取-回复中药中黄酮提取是一种常见的制药过程,它旨在从中草药中提取出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潜在的医疗应用。
下面,我将逐步解释中药中黄酮提取的步骤和相关技术。
第一步:材料选择和准备中药中黄酮提取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中草药材料。
常见的中草药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苦参、白芍等。
这些草药可以在市场上或药店中购买到,确保选择的草药材料质量良好,无杂质和污染。
在进行提取之前,需要对选定的草药材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准备。
这包括清洗、晾干和粉碎。
清洗草药可以去除表面的尘土和杂质,晾干后可以降低含水量,有利于存储和提取操作。
另外,草药需要进行粉碎,以增加表面积,方便化合物的释放和提取。
第二步:溶剂选择在中药中黄酮提取过程中,溶剂的选择至关重要。
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甲醇、醚类溶剂等。
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提高黄酮化合物的溶解度和提取效率。
在选择溶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溶剂对目标化合物的亲和力,即是否能够有效地提取目标化合物。
其次是溶剂的毒性和安全性,确保溶剂对人体无害。
另外,溶剂的成本和可用性也应该考虑在内。
第三步:提取方法选择中药中黄酮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包括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和黄酮化合物的纯度。
浸提法是一种常见的提取方法,它通过将草药材料浸泡在溶剂中,利用温度和时间的变化来促进化合物的溶解和扩散。
超声波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作用,通过震荡和折射产生微小气泡,从而增强溶剂和草药材料之间的质量传递。
微波提取法则利用微波辐射的能量,加速溶剂分子的振动和摩擦,并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取化合物。
根据提取方法的不同,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来进一步提高提取效率。
例如,可以采用筛选柱、膜分离等技术来去除杂质和提纯目标黄酮化合物。
第四步:浓缩和干燥完成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后,需要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和干燥,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黄酮提取物。
1612017.06中医中药丹参等三种中药总黄酮含量分析及其抗氧化机制研究徐海涛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北京市 101149【摘 要】目的:研究丹参、黄芪、人参三种中药中的总黄酮含量,以及其抗氧化机制。
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注射化学发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抗氧化性进行测定。
结果:三种中药总黄酮含量不同,三种中药抗氧化性强弱依次为丹参>黄芪>人参。
结论:在丹参、黄芪、人参三种中药中,丹参的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性最强。
【关键词】丹参;黄芪;人参;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机制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有效成分,生物功能广泛,可发挥抑制毛细管透性增加、抑制血小板凝聚、降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等作用。
在不同的中药材当中,总黄酮含量不同,而其抗氧化性也有所不同。
1 仪器和材料1.1 材料试剂在本文的研究当中,材料选择了丹参、黄芪、人参标准样品;试剂选择了三氯乙酸、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邻二氮菲、浓盐酸、三清甲基氨基甲烷、碳酸氢钠、无水碳酸钠、邻苯三酚、2-硫代巴比妥酸、卵磷脂、芦丁对照品、溴化钾粉末、无水乙醇、石油醚、无水乙醚等。
1.2 仪器设备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仪器设备选择了IFFM-E 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VERTEX7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T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方法和结果2.1 黄酮提取分析将三种中药粉碎、烘干,分别称取10g ,置于索氏提取器,加入乙醚120ml 。
使用70%乙醇进行3次提取,每次10g 。
合并3次提取液,旋转蒸发减压浓缩至20ml 。
用石油醚进行3次萃取,将石油醚层弃用,用30%的乙醇将乙醇层定容至100ml 。
丹参、黄芪、人参提取液分别稀释500倍、100倍、100倍,使用200-400nm 波长进行紫外扫描[1]。
得出结果丹参、黄芪、人参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85.20nm 、256.00nm 、266.00nm 。
2.2 总黄酮含量测定在250ml 容量瓶中,分别准确称取丹参提取液0.50ml ,黄芪提取液10.00ml ,人参提取液10.00ml ,稀释倍数分别为500倍、2.5倍、2.5倍。
中药材的黄酮类成分
中药材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芳香骨架的多种化合物的总称,通常以黄酮结构单元2-苯基-1,4-苯并吡喃呈现。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癌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中药材中含有的黄酮类成分:
1. 苦参:含有大量黄酮类成分,如黄酮甘蓝素、山奈酚、旋覆花苷等。
2. 金银花:含有金银花苷、远志黄酮等黄酮类成分。
3. 桑叶:含有槲皮素、异槲皮素等黄酮类成分。
4. 当归:含有当归黄酮、川芎嗪等黄酮类成分。
5. 赤芍:含有芍药苷、赤芍黄酮等黄酮类成分。
6. 红花:含有芸苔苷、芦丁等黄酮类成分。
这只是其中一些例子,实际上,中药材中含有的黄酮类成分还有很多,每种中药材的黄酮类成分组成和含量都有所不同。
黄酮类成分对人体有多种保健作用,因此中药材中的黄酮类成分也常被用于药物研发和医学应用。
黄酮及其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黄酮是一类含有双苯丙烯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较强的药用活性。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
除此之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广泛存在于中药中,成为中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黄酮及其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1. 抗炎作用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炎症反应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进而减轻炎症症状。
例如,大黄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IL-6、IL-1β和TNF-α的产生,还可以减少白细胞浸润,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2. 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有害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
研究表明,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如芦丁、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等。
3. 抗肿瘤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如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等。
二、黄酮类化合物在中药中的应用1. 栀子栀子为常见的中药材,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栀子苷和栀子花苷。
研究表明,栀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病毒等作用。
此外,栀子还可以用于治疗肝炎、黄疸、溃疡等疾病。
2. 金银花金银花为民间常用的解毒、清热、解暑的中药材,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金银花苷和咽炎苷。
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能够有效地对抗流感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
3. 芦荟芦荟为常见的中药材,主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异鼠李素等。
研究表明,芦荟具有抗炎、保护肝脏、增强免疫等作用,还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伤口愈合等。
总之,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并广泛存在于中药中。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逐渐增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为中药的研究开发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药效的产生与体现是基于中药中含
有的化学成分。
中药中的药效物质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苷类、挥发油、多糖类等不同种类的化合物。
这些物质在中药中的含量和组合方式不仅决定了中药的药效,还对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中药中的生物碱是一类含有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效应。
其中较为常见的生物碱有马钱子碱、麦角新碱等。
这些生物碱具有镇痛、降火、镇静等功效,但是也具有毒性,因此在中药中的含量需要掌握在一定范围之内。
黄酮类是中药中另一类较为常见的药效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降血压等多种功效。
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异黄酮、黄酮苷等,常见的中药如黄芩、桑叶、枸杞等均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成分。
苷类是一类含有糖分子的化合物,包括了多种不同的物质,如皂苷、苦苷、甙类等。
苷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降血糖、抗炎、镇痛、利尿等。
中药中的苷类成分包括当归苷、山楂苷、桂皮苷等。
挥发油是一类含有挥发性成分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气味和药理效应。
挥发油含量较高的中药包括薄荷、丁香、茴香等,常用于缓解胃肠不适、镇痛、解热等。
多糖类是一类含有多种糖分子的化合物,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中药中含有多糖类成分的中药包括党参、黄芪、枸杞
等。
以上介绍的是中药中的主要药效物质,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受到这些物质的含量和组合方式的影响。
因此在中药制备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估。
几种中草药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古丽娜尔·夏依马尔旦
【期刊名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8)001
【摘要】许多中草药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文章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四种中草药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地肤子用80%乙醇提取黄酮效果最好,黄酮的含量最高,平均回收率为104.4%.RSD=4.4%.砂仁,水红花子.紫参等三种样品用60%乙醇提取黄酮效果最好,黄酮的含量最高.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5.2%,RSD=5.2;103.7%,RSD=3.7%,98.7%,RSD=1.3%.
【总页数】4页(P67-69,82)
【作者】古丽娜尔·夏依马尔旦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生命与化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2
【相关文献】
1.足浴盐中草药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J], 王怡;荀春;杨亚玲
2.中草药、中药制剂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综述 [J], 颜仁梁;刘志刚
3.中草药益生协同剂中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J], 陈春林;曹国文
4.中草药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J], 易昌华;贺建华;戴求仲
5.猪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总蒽醌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J], 张铁英;曹志红;葛长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有黄芩、葛根、银杏叶、槐花、满山红和陈皮。
2、从黄芩中分离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素-5-O-β-D-葡萄糖苷、木蝴蝶素等。
3、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是中成药“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主要成分,黄芩苷还有降转氨酶的作用。
4、《中国药典》以黄芩苷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5、黄芩苷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热乙酸。
遇三氯化铁显绿色,遇乙酸铅生成橙红色沉淀。
6、葛根含异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有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7,4,-葡萄糖苷及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苷。
《中国药典》以葛根素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7、葛根总异黄酮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大豆素具有类似罂粟碱的解痉作用。
大豆素、大豆苷、葛根素均能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症状。
8、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双黄酮和儿茶素等。
《中国药典》以总黄酮苷和萜类内酯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9、银杏叶制剂是血小板激活因子抑制剂,长期服用可能抑制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引起脑出血。
10、槐米含有芦丁、槲皮素、皂苷、白桦脂醇、槐二醇以及槐米甲、乙、丙素和黏液质等。
11、芦丁是槐米的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用作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
《中国药典》以总黄酮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12、陈皮中除含有挥发油外,还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橙皮苷具有和芦丁相同的用途也有维生素P样功效。
《中国药典》以橙皮苷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13、橙皮苷几乎不溶于冷水,在乙醇或热水中溶解度较大。
14、从满山红叶中已分离出杜鹃素、8-去甲基杜鹃素、山奈酚、槲皮素、杨梅素、金丝桃苷、异金丝桃苷以及莨菪亭、伞形酮、木毒素、牻牛儿酮、薄荷醇等。
《中国药典》以杜鹃素为对照品对满山红进行含量测定。
中药材黄酮类化合物
中药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疲劳等。
黄酮类化合物在中药材中广泛存在,如黄芩、黄连、黄柏等中药材中都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抗疲劳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黄酮类化合物在中药材中的含量和种类因药材的种类和生长环境而异。
一般来说,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越高,药材的药理作用越强。
因此,在中药材的提取和制备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工艺和方法来确保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和纯度。
黄酮类化合物在中药材中的药理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到多种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目前对于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在进行中,未来有望通过深入研究揭示其作用机制,为中药材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总之,中药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天然化合物,对于中药材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中药材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含黄酮苷的中草药黄酮苷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
在中草药中,含有黄酮苷的种类众多,如石蒜、柴胡、丹参、金银花、黄芩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黄酮苷在这些中草药中的含量、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石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中含有丰富的黄酮苷。
研究发现,石蒜提取物中的黄酮苷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生理活性。
其中,其主要活性成分石蒜黄酮苷具有抗肿瘤、降血糖、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
石蒜黄酮苷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损伤等机制,发挥治疗癌症和糖尿病的效果。
此外,石蒜黄酮苷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免疫功能。
柴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根茎中含有柴胡黄酮苷等黄酮苷类成分。
研究表明,柴胡中的黄酮苷具有抗炎、舒筋活络、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柴胡黄酮苷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
此外,柴胡黄酮苷还可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肝脏功能,并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上,柴胡可用于治疗肝胆疾病、感冒发热、胃肠道疾病等多种疾病。
丹参是一种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的中草药,其根茎中含有丹参酮等黄酮苷类活性成分。
丹参酮具有抗氧化、抗凝血、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丹参酮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丹参酮还可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脏功能,用于治疗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
同时,丹参酮还可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血脂,对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苷类成分。
金银花黄酮苷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病毒、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金银花黄酮苷可抑制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的生长和复制,对感冒、发热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金银花黄酮苷还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等疾病。
黄芩是一种中草药,其根茎中含有黄芩苷等黄酮苷类成分。
黄芩苷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理活性。
中药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作者:周浩楠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学号:1246128摘要: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对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尔酮类、双氢黄酮类、双氢查尔酮类等;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抑菌、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可将三萜、黄酮及香豆素等50余种化学成分较好的分离。
关键词:甘草;黄酮类成分;药理作用;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综合利用。
甘草来源于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in)植物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
在西方国家甘草主要用作矫味剂、烟草添加剂和祛痰药。
自1964年Revers[1]发现甘草提取物可以治疗胃溃疡以来,甘草的药用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和三萜皂苷成分。
但是,自从1969年Chihara[2] 在日本首先发现的香菇多糖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以来,多糖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的被重视。
另外,还从甘草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氨基酸、生物碱、雌激素和有机酸等化合物。
截至目前,甘草中共分离得到300多个黄酮类化合物、60多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15多个多糖类成分[3]。
近几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们对甘草的认识和应用也逐渐深入和广泛。
它不仅广泛应用在医药上而且也应用于食品、轻工业等方面。
此外,甘草还具有防沙固沙,改良土壤等作用。
人们也将应用于环境保护等方面,以防水土流失及改良生态环境。
哪种中药含黄酮量较高
2
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一、黄芩
从中分离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芩苷(含4.O%-5.2%)、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
其中黄芩苷是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此外,还有降转氨酶的作用。
黄芩苷的苷元是黄芩素,黄芩素的磷酸酯钠盐可用于治疗过敏、喘息等疾病。
黄芩苷三个最主要的结构特征。
1.它是黄酮类化合物,三位是没有羟基的,是一个黄酮类成分。
2.在A环上有邻二酚羟基取代。
3.它是一个葡萄糖醛酸苷。
黄芩苷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热乙酸。
遇三氯化铁显绿色,遇乙酸铅生成橙红色沉淀。
溶于碱及氨水中初显黄色,不久则变为黑棕色。
黄芩苷可用水煎煮加酸沉淀的办法提取。
二、葛根
葛根主要含异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有大豆素、大豆苷、葛根素。
大豆素属于苷元,大豆苷和葛根素都属于苷。
大豆苷和葛根素都属于苷,大豆苷和葛根素的苷元是相同的,都是大豆素。
大豆苷和葛根素虽然都是大豆素的苷,但所形成的苷是不一样的。
大豆苷是一个氧苷,而葛根素是一个碳苷。
葛根总异黄酮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大豆素、大豆苷、葛根素他们既没有三羟基也没有五羟基,分子结构中也没有邻二酚羟基,因此,在分离葛根总黄酮时就可以用氧化铝柱色谱法分离。
三、银杏叶
银杏叶中所含的黄酮结构类型比较多,包括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也包括儿茶素类和双黄酮类。
其中最典型的是含有双黄酮类化合物,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扩张冠状血管和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四、槐米
槐米里含有的有效成分是芦丁。
它的苷元是槲皮素,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变脆引起的出血症,并用作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
芦丁和槲皮素是一组非常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
从结构类型上讲属于黄酮醇类芦丁分子中因含有邻二酚羟基,性质不太稳定,暴露在空气中能缓缓变为暗褐色,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氧化分解。
芦丁在水当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关系,冷水里溶解度极差,而热水里溶解度又很高,因此,在从槐米里提取芦丁时主要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选择水煎或碱水提取的办法。
但在碱性条件下,芦丁分子结构中有因为有邻二酚羟基很容易发生结构的变化,所以在用碱水提取时要加少量的硼砂进去,因为硼砂能达到保护邻二酚羟基的目的。
五、陈皮
陈皮的主要成分是橙皮苷,结构类型属于二氢黄酮,橙皮苷具有和芦丁相同的用途。
橙皮苷几乎不溶于冷水,在乙醇或热水中溶解度较大,可溶于吡啶、甘
油和乙酸。
在中药陈皮里提取橙皮苷时也能选择碱提酸沉的办法。
六、满山红
满山红中主要含有杜鹃素。
从结构类型上讲杜鹃素也属于二氢黄酮。
杜鹃素是祛痰成分,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杜鹃素与盐酸-镁粉反应呈粉红色,加热后变为玫瑰红色,与FeCl3反应呈草绿色。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