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性能》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177
材料物理性能第一章:概论本节主要内容(一)材料及其性能研究的重要性(二)知识体系1、材料的概念2、材料的分类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三)课程简介(四)第一章:材料物理性能概论材料及其性能研究:贯穿于整个人类的文明史。
人类使用的材料,决定了人类的文明程度。
实质上——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性能如何。
材料的重要性Michael Faraday 电气时代:电磁材料超级计算机个人电脑材料是信息社会的基石!传感器件半导体芯片半导体技术液晶材料光学材料金属、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移动通讯数码拍照拍照功能显示功能外壳信号接受对话功能电子线路照片存储介电材料移动网络语音、视频本节主要内容(一)材料及其性能研究的重要性(二)知识体系1、材料的概念2、材料的分类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三)课程简介(四)第一章:材料物理性能概论◼材料(materials)的概念:➢材料是人类社会所能接受的、可经济地制造有用物品的物质。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物质的统称。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20世纪70年代,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80年代,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
◼材料的分类:➢按照人为加工程度区分:✓天然材料: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可直接使用•如棉花、沙子、石材、蚕丝、煤矿、石油、铁矿、羊毛✓合成材料:人为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如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天然材料材料合成材料◼材料的分类:➢按照物理化学属性区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按照用途区分:✓建筑材料、电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材料✓生物材料、能源材料✓。
金条铜阀玻璃水泥高分子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材料的分类:➢按照结晶状态区分:✓晶体(单晶、多晶):短程有序,长程有序✓非晶:短程有序,长程无序✓准晶:介于晶体和非晶之间,长程有序,但无平移对称性(如:5次旋转对称性)✓液晶:由固态向液态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取向有序流体非晶玻璃NaCl 晶体2011诺贝尔化学奖“发现准晶体”[铝锰合金]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材料的分类:➢按照使用性能区分:◼复杂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力学性能③使用性能②工艺性能①复合性能③抗渗入性②耐腐蚀性①抗氧化性④刚性③延性②韧性①强度⑥辐照性能⑤声学性能④光学性能③磁学性能②电学性能①热学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新材料?知识体系◼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关于材料的➢组成与结构(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合成与加工(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基本性质(proporties )➢与服役性能(performance )这四个要素➢以及它们两两之间的互相联系的学科。
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力、受热、受光、受电、受磁等外界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和特点。
它是材料的内在本质,直接影响着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
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了热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等多个方面。
首先,热学性能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能指标。
热学性能包括导热性、热膨胀性和热稳定性等。
导热性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通常用热导率来表示。
热膨胀性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体积变化情况,通常用线膨胀系数来表示。
热稳定性是指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包括了热变形温度、热老化等指标。
这些性能对于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光学性能是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物理性能。
光学性能包括透光性、反射率、折射率等指标。
透光性是指材料对光的透过程度,通常用透光率来表示。
反射率是指材料对光的反射程度,通常用反射率来表示。
折射率是指材料对光的折射程度,通常用折射率来表示。
这些性能对于材料在光学器件、光学仪器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电学性能是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物理性能。
电学性能包括导电性、介电常数、电阻率等指标。
导电性是指材料导电的能力,通常用电导率来表示。
介电常数是指材料在电场中的极化能力,通常用介电常数来表示。
电阻率是指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通常用电阻率来表示。
这些性能对于材料在电子器件、电气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磁学性能是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物理性能。
磁学性能包括磁导率、磁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等指标。
磁导率是指材料对磁场的导磁能力,通常用磁导率来表示。
磁饱和磁化强度是指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的最大磁化强度,通常用磁饱和磁化强度来表示。
矫顽力是指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的抗磁化能力,通常用矫顽力来表示。
这些性能对于材料在磁性材料、电机、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材料的物理性能是材料的重要特性,直接影响着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
不同类型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因此在材料选择和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以确保材料能够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材料物理性能》是材料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且为学位课程,也是多学科交叉的一门综合课程。
本课程系统讲解材料的声、光、电导、介电、磁、热、力学等物理性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物理性能的结构起源、最重要的物理参数意义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理解材料各种性能的物理模型、原理,了解各性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了解材料物理性能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课程目标1掌握和理解材料的热学、电导、介电学、光学、发光、磁学和力学性能的物理模型、结构起源的核心因素、本证的物理参数及其意义;掌握评价各种物理性能的最关键的结构起因;课程目标2掌握分析影响各物理性能的因素;能够熟知评价各种物理性能的关键指标,提出对性能进行控制和改善的措施等;课程目标3掌握材料的声、光、电导、介电、半导、磁、热、力等物理性能之间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新的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初步会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从微观角度和分子角度去设计新型的功能材料,判断影响该物理性能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课程目标4掌握材料物理性能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材料各种应用性能的研究领域中,其前沿课题、热点和难点问题与本课程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适应当今人才市场需求的厚基础、宽口径、工程性和科研性的人才。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材料物理性能的结构起因,准确把握评价材料物理性能的主要技术方法,确立材料的各种材料物理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制约规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为今后从事材料生产和新材料研究、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材料的热学性能1.教学目标(1)理解声子的意义;认识材料的热学性能起源于材料的晶格振动;(2)系统掌握材料的热容和温度的关系;(3)理解热膨胀机理、热膨胀与其他性能的关系;(4)掌握材料热稳定性概念和评价方法、影响热稳定的因素,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能2.教学重难点(1)从理论上理解声子的物理意义,分析不同处理的声子大小和物理性能的关系。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材料物理性能英文名称:Properties of Material Physic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课程代码: 0801151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课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学分:2四、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1. 系统掌握材料物理性能方向的专业知识,具备应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功能材料选择和应用技术复杂问题的能力;2. 掌握各种物理性能的本质,具备独立进行物理性能分析和测量的能力;3. 理解不同类型物理性能与材料的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具备基于材料成分、结构设计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同时,具备基于材料物理性能的研究,实现对材料结构和相变(结构变化)的表征的能力;4.了解功能材料及制备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前沿,掌握其发展特点与动向。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材料物理性能中的电学性能、介电性能、热学性能、光学性能和磁学性能基于材料成分、结构和组织微观本质。
教学难点:材料物理性能中的电学性能、介电性能、热学性能、光学性能和磁学性能的微观机理和宏观性能内在联系的定量描述,以及各种性能之间的逻辑关系。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2)安排适量的课堂讨论环节,使学生通过课下的资料查阅而掌握基本的专业资料获取方法、途径、整理归纳和讲演能力。
教学手段:(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2)收集典型功能材料应用实物,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讲授。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1)总体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V o l.53 N o.9 Sep. 2020材料物理性能及其分析测试方法—评《材料物理性能》初秀梅(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上饶334000)材料、能源、信息是构成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能源和信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的进步。
除此以外,生活中的海洋探测设备的开发、现代医学中制造人工器官等都需要用到新材料,因而材料学科在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邱成军、王元化、曲伟等编著的《材料物理性能》(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一书,应国家教育部调整最新目录和高等学校材料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编写而成,介绍了固体材料性能和固体材料物理测试方法,阐述了固体材料性能与物理效应之间的关系,为材料物理性能的分析测试方法的探究和现实运用奠定基础。
总览全书,读者可以发现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知识体系完备,掌握材料物理的基本知识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作为材料学专业基础课的的拓展和延伸,将“材料力学”“材料科学”“材料物理学”相结合,因而本课程涉及范围极广、内容丰富,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的材料专业性人才的需要。
《材料物理 性能》一书针对当前材料物理性能的课程体系仍然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以新时期“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从固体材料本身人手,主要包括基本知识介绍、现实运用两方面的内容。
具体而言,本书的六章,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1-5章,这一部分对材料的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光学性质进行了 详细的介绍,让读者充分了解材料的热容、热膨胀、热传导、热稳定等基本热学性能知识,满足不同场合对材料的热 学性能提出的多样特殊需要;把握材料的导电性、界定性、热电性、光电性等多种电学性能,以充分实现材料电学性 能的运用。
第6章为第二部分,在介绍固体材料的电、磁、光、热、弹性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固体材料物理 检测的多种方法,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为现实的材料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
《材料物理性能》第一章材料的力学性能1-1一圆杆的直径为2.5 mm 、长度为25cm 并受到4500N 的轴向拉力,若直径拉细至2.4mm ,且拉伸变形后圆杆的体积不变,求在此拉力下的真应力、真应变、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并比较讨论这些计算结果。
解:由计算结果可知:真应力大于名义应力,真应变小于名义应变。
1-5一陶瓷含体积百分比为95%的Al 2O 3 (E = 380 GPa)和5%的玻璃相(E = 84 GPa),试计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
若该陶瓷含有5 %的气孔,再估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
解:令E 1=380GPa,E 2=84GPa,V 1=0.95,V 2=0.05。
则有当该陶瓷含有5%的气孔时,将P=0.05代入经验计算公式E=E 0(1-1.9P+0.9P 2)可得,其上、下限弹性模量分别变为331.3 GPa 和293.1 GPa 。
1-6试分别画出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并算出t = 0,t = ∞ 和t = τ时的纵坐标表达式。
解:Maxwell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力松弛过程:V oigt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变蠕变过程:).1()()(0)0()1)(()1()(100//0----==∞=-∞=-=e E E e e E t t t στεσεεεσεττ;;则有:其蠕变曲线方程为:./)0()(;0)();0()0((0)e (t)-t/e στσσσσσστ==∞==则有::其应力松弛曲线方程为以上两种模型所描述的是最简单的情况,事实上由于材料力学性能的复杂性,我们会用到用多个弹簧和多个黏壶通过串并联组合而成的复杂模型。
如采用四元件模型来表示线性高聚物的蠕变过程等。
1-11一圆柱形Al 2O 3晶体受轴向拉力F ,若其临界抗剪强度τf 为135 MPa,求沿图中所示之方向的滑移系统产生滑移时需要的最小拉力值,并求滑移面的法向应力。
解:第二章 脆性断裂和强度2-1 求融熔石英的结合强度,设估计的表面能力为1.75J/m 2; Si-O 的平衡原子间距为1.6*10-8cm;弹性模量从60到75Gpaa E th γσ==GPa 64.28~62.2510*6.175.1*10*)75~60(109=- 2-2 融熔石英玻璃的性能参数为:E=73 Gpa ;γ=1.56 J/m 2;理论强度σth=28 G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