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理工材料物理性能复习资料

武汉理工材料物理性能复习资料

武汉理工材料物理性能复习资料
武汉理工材料物理性能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基本概念

1.塑性形变及其形式:塑性形变是指一种在外力移去后不能恢复的形变。晶体中的塑性形变有两种基本方式:滑移和孪晶。

2.蠕变:当对粘弹性体施加恒定压力σ0时,其应变随时间而增加,这种现象叫做蠕变。弛豫:当对粘弹性体施加恒定应变ε0时,其应力将随时间而减小,这种现象叫弛豫。

3.粘弹性:一些非晶体,有时甚至多晶体在比较小的应力时可以同时表现出弹性和粘性,称为粘弹性,所有聚合物差不多都表现出这种粘弹性。

4.滞弹性:对于理想的弹性固体,作用应力会立即引起弹性应变,一旦应力消除,应变也随之消除,但对于实际固体这种弹性应变的产生与消除需要有限时间,无机固体和金属这种与时间有关的弹性称为滞弹性。

二、基本理论

1.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1产生滑移机会的多少取决于晶体中的滑移系统数量。○2对于金属,金属键没有方向性,滑移系统多,所以易于滑移而产生塑性形变。对于无机非材料,离子键和共价键有明显的方向性,同号离子相遇,斥力极大,只有个别滑移系统才能满足几何条件与静电作用条件。晶体结构越复杂,满足这种条件就越困难,所以不易产生滑移。○3滑移反映出来的宏观上的塑性形变是位错运动的结果,无机材料不易形成位错,位错运动也很困难,也就难以产生塑性形变,材料易脆断。

金属与非金属晶体滑移难易的对比

金属非金属

由一种离子组成组成复杂

金属键物方向性共价键或离子键有方向性

结果简单结构复杂

滑移系统多滑移系统少

2.无机材料高温蠕变的三个理论

○1高温蠕变的位错运动理论:无机材料中晶相的位错在低温下受到障碍难以发生运动,在高温下原子热运动加剧,可以使位错从障碍中解放出来,引起蠕变。当温度增加时,位错运动加快,除位错运动产生滑移外,位错攀移也能产生宏观上的形变。热运动有助于使位错从障碍中解放出来,并使位错运动加速。当受阻碍较小时,容易运动的位错解放出来完成蠕变后,蠕变速率就会降低,这就解释了蠕变减速阶段的特点。如果继续增加温度或延长时间,受阻碍较大的位错也能进一步解放出来,引起最后的加速蠕变阶段。

○2扩散蠕变理论:高温下的蠕变现象和晶体中的扩散现象类似,并且把蠕变过程看成是外力作用下沿应力作用方向扩散的一种形式。

○3晶界蠕变理论:多晶陶瓷中存在着大量晶界,当晶界位向差大时,可以把晶界看成是非晶体,因此在温度较高时,晶界粘度迅速下降,外力导致晶界粘滞流动,发生蠕变。

第二章

一、基本概念

1.裂纹的亚临界生长:裂纹除快速失稳扩展外,还会在使用应力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扩展,这种缓慢扩展也叫亚临界生长,或称为静态疲劳。

2.裂纹扩展动力:物体内储存的弹性应变能的降低大于等于由于开裂形成两个新表面所需的表面能,反之,前者小于后者,则裂纹不会扩展。将上述理论用于有裂纹的物体,物体内储存的弹性应变能的降低(或释放)就是裂纹扩展动力。

3.相变增韧:利用多晶多相陶瓷中某些相成分在不同温度的相变,从而增韧的效果,这统称为相变增韧。

4.应力场强度因子:应用弹性力学的应力场理论对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进行分析K=c Y σ,得到的与外加应力σ、裂纹长度c 、裂纹种类和受力状态有关的系数K ,称为应力场强度因子,它反映了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强度。(P49)

5.蠕变断裂:多晶材料一般在高温环境中,在恒定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形变不断增加而断裂,这称为蠕变断裂。(高温下主要的形变是晶界滑动,因此蠕变断裂的主要形式是沿晶界断裂。蠕变断裂明显地取决于温度和外加应力。温度愈低,应力愈小,蠕变断裂所需的时间愈长。蠕变断裂过程中裂纹的扩展属于亚临界扩展,是一种高温下,较低应力水平的亚临界裂纹扩展。)

二、基本理论

1.格里菲斯裂纹理论:Griffith 认为实际材料中总是存在许多细小的裂纹或缺陷,在外力作用下,这些裂纹和缺陷附近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当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裂纹开始扩展而导致断裂。所以断裂并不是两部分晶体同时沿整个界面拉断,而是裂纹扩展的结果。

2.Griffith 微裂纹理论(裂纹产生和裂纹扩展):材料的断裂强度不是取决于裂纹的数量,而是取决于裂纹的大小,即由最危险的裂纹尺寸(临界裂纹尺寸)决定材料的断裂强度。一旦裂纹超过临界尺寸就迅速扩展使材料断裂。因为裂纹扩展力G=πc σ2/E ,c 增加,G 变大。而dW/dc=2γ是常数,因此,裂纹一旦达到临界尺寸开始扩展,G 就越来越大于2γ,直到破坏。所以对于脆性材料,裂纹的起始扩展就是破坏过程的临界阶段。

防止裂纹扩展的措施:○1首先应使作用应力不超过临界应力,这样裂纹就不会失稳扩展。

○2其次,在材料中设置吸收能量的机构也能阻止裂纹扩展。○3此外,认为的在材料中造成大量极微细的裂纹(小于临界尺寸)也能吸收能量,阻止裂纹扩展。

提高强度的措施:○

1提高晶体的完整性,微晶、高密度、高纯度;○2提高抗裂能力与预加应力;○3化学强化(离子交换);○

4相变增韧(利用多晶多相陶瓷中某些相成分在不同温度的相变,从而增韧的效果,这统称为相变增韧);○

5弥散增韧(在基体中渗入具有一定颗粒尺寸的微细粉料,达到增韧的效果,这称为弥散增韧)

裂纹模型根据固体的受力状态和形变方式,分为三种基本的裂纹模型:

张开型错开型撕开型

掰开或拉伸划开或面内剪切外剪切

1)应力场强度因子及几何形状因子

将σ换为σA r K I π2=A σ=c r

σρπ22=c Y σ

KI 是反映裂纹间断应力场强度的强度因子,Y 为几何形状因子,他和裂纹形式,试件几何形状有关。

求KI 的关键在于求Y : 大而薄的板,中心穿透裂纹,π=Y

大而薄的板,边缘穿透裂纹,π12.1=Y

三点弯曲切口梁 s/w=4时,()()()()[]432/8.25/07.25/5.14/07.393.1w c w c w c w c Y +-+-=

2)按断裂力学的观点,裂纹是否扩展取决于应力场强度因子的大小,当K 值达到某一极限值时,裂纹就扩展,即KI

极限值KIc 称为断裂韧性,他是反应材料抗断性能的参数。

因此,应力场强度因子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性,即KI ≤KIc ,所以设计的构件才是安全的。这一判据考虑了裂纹尺寸。

三、基本计算

1.断裂时的临界应力 P45

2.经典强度理论与断裂力学强度计算 2.2节&.2.3节

第三章

一、基本概念

1.热传导:当固体材料一端的温度比另一端高时,热量会从热端自动地传向冷端,这个现象就称为热传导。

2.热稳定性:热稳定性是指材料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而不致破坏的能力,所以又称为抗热震性。

3.热应力:由于材料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内应力称为热应力。

4.柯普定律:化合物分子热容等于构成此化合物各元素原子热容之和。

杜隆-珀替定律:恒压下元素的原子热容为25J/(K ·mol )。

二、基本理论

1.提高无机材料的抗热冲击断裂性能的措施:○

1提高材料强度σ,减小弹性模量E ,使σ/E 提高。这意味着提高材料的柔韧性,能吸收较多的弹性应变能而不致开裂,因而提高了

热稳定性。○2提高材料的热导率λ,使R 提高。λ大的材料传递热量快,使材料内外温差较

快地得到缓解、平衡,因而降低了短时期热应力的聚集。○

3减少材料的热膨胀系数α。α小的材料,在同样的温差下,产生的热应力小。○

4减小表面热传递系数h 。为了降低材料的表面散热速率,周围环境的散热条件特别重要。○

5减小产品的有效厚度Υm 。 2.爱因斯坦模型和德拜比热模型的热容理论

爱因斯坦模型:假设每一个原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振子,原子之间彼此无关,并且都是以相同的角频率ω振动。高温下,C v ≈3Nk ,与经典公式一致;低温下,C v =3Nk(θE /T)2exp (-θE /T ),C v 按指数律随温度而变化,而实验值是按T 3规律在变化,这就使得在低温区域,按爱因斯坦模型计算出的C v 值与实验值相比,下降太多,存在一定的偏差。(根源在于假设有问题) 德拜比热模型:晶格中对热容的主要贡献是弹性波的振动,也就是波长较长的声频支在低温下的振动占主导地位。声频波的波长远大于晶体的晶格常数,可以把晶体近似为连续介质,所以声频支的振动也近似地看作是连续的,具有从0到ωmax 的谱带。高于ωmax 布置声频支而在光频支范围,对热容贡献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假设可推出C v =3Nkf D (θD /T),当温度较高时,C v ≈3Nk ;当温度很低时,C v =2.4π4Nk(T/θD )3,,当T →0时,C v 与T 3成比例。(德拜模型解释不了超导现象)

3.无机材料的热容与材料结构的关系:无机材料的热容与材料结构的关系是不大的。所有晶体在多晶转化、铁电转变、有序-无序转变等相变情况下,由于热量的不连续变化,热容出现会突变。单位体积的热容与气孔率有关,多孔材料因为质量轻,所以热量小。在较高温度下固体的摩尔热容大约等于构成该化合物各元素原子热容的总和c=∑n i C i 。对于隔热材料,

需采用轻质隔热板,便于炉体迅速升降温,同时降低热量损耗。

4.不同材料热导率特征及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因素

特征(比较凌乱o(╯□╰)o凑合看吧):○1非等轴晶系的晶体热导率呈各向异性,温度升高时,不同方向的热导率差异减小。○2对于同一种物质,多晶体的热导率总是比单晶小,由于多晶体中晶粒尺寸小,晶界多,缺陷多,晶界处杂质也多,声子更易受到散射,它的平均自由程小得多,所以热导率小。○3低温时多晶的热导率与单晶的平均热导率一致,但随着温度升高,差异迅速变大。○4非晶体的导热系数(不考虑光子导热的贡献)在所有温度下都比晶体小;晶体和非晶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在高温时比较接近;非晶体导热系数曲线与晶体导热系数曲线的一个重大区别是前者没有导热系数的峰值点。○5不同组成的晶体,热导率往往有很大差异。○6低温时有较高热导率的材料,随着温度升高,热导率降低;而低热导率的材料正相反。○7玻璃体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8某些建筑材料、粘土质耐火砖以及保温砖等,其热导率随温度升高线性增大。

影响因素:○1温度;○2显微结构;○3化学组成;○4气孔。

5.热应力及固体材料的热膨胀的本质

由于材料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内应力称为热应力。固体材料的热膨胀本质,归结为点阵结构中的质点间平均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三、基本计算

1.热容计算 3.1节P110

2.热应力计算 3.4节P150

第四章

一、基本概念

1.光的双折射:光进入非均质介质时,一般都要分为振动方向相互垂直、传播速度不等的两个波,它们分别构成两条折射光线,这个现象称为光的双折射。

2.光的色散: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减小(或波长的增加)而减小的性质,称为折射率的色散。

3.镜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反射。

漫反射: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

4.透光性:透光性是个综合指标,即光能通过陶瓷材料后,剩余光能所占的百分比。

二、基本理论

1.界面反射和光泽(参考教材P191-192)

在镜片上涂一层折射率为中等、厚度为光波长四分之一的图层,当光线射至带有涂层的玻璃上时,其一次反射波刚好,被图层与玻璃接触平面反射的大小相等、位相相反的二次反射波所抵消。

光泽与镜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对含量密切相关。为了获得高的表面光泽,需要采用铅基的釉或者搪瓷组分,烧到足够高的温度,使釉铺展而形成完整的光滑表面。为了减小表面光泽,可以采用低折射率玻璃相或增加表面粗糙度,例如采用研磨或者喷砂的方法,表面化学腐蚀的方法以及由悬浮液、溶液或者气相沉积一层细粒材料的方法产生粗糙表面。(获得高光泽的釉和搪瓷的困难通常是由于晶体形成时造成的表面粗糙、表面起伏或者气泡爆裂造成的凹坑)2.提高材料的透光性的措施:○1提高原材料纯度;○2掺加外加剂,掺加外加剂的目的是降低材料的气孔率,特别是降低材料烧成时的闭孔,这是提高透光率的有效措施;○3工艺措施,

采取热压法要比普通烧结法更便于排除气孔,热等静压法效果更好。

3.介质材料的折射【??不太懂==瞎掰了一段……】:非晶态(无定型体)和立方晶体这些各向同性的材料,当光通过时,光速不因传播方向改变而变化,材料只有一个折射率,此为均质介质;除立方晶体以外的其他晶型,都是非均质介质,光进入非均质介质时,一般都要分为振动方向相互垂直、传播速度不等的两个波,它们分别构成两条折射光线,这个现象称为光的双折射,双折射是非均质晶体的特性,这类晶体的所有光学性能都和双折射有关。三、基本计算

无机材料透光性的计算(反射、吸收、散射等) 4.2节P178

第五章<很难搞的一章啊!!!各种找不到,大家看着办哈!>

一、基本概念

1.超导体:在液氦甚至液氮的低温下,具有零阻导电现象的物质称为超导体。

载流子:在半导体内运动的电荷载体。一般指其中的自由电子或空穴。

2.双碱效应:双碱效应是指当玻璃中碱金属离子总浓度较大时(占玻璃组成25-30%),碱金属离子总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含两种碱金属离子比含一种碱金属离子的玻璃电导率要小;当两种碱金属浓度比例适当时,电导率可以降到很低。

压碱效应:压碱效应是指含碱玻璃中加入二价金属氧化物,热别是重金属氧化物,使玻璃的电导率降低。相应的阳离子半径越大,这种效应越强。

3.霍尔效应:沿试样x轴方向通入电流I(电流密度J x),Z轴方向加一磁场H z,那么在y 轴方向将产生一电场E y,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4.西贝克效应:半导体材料的两端如果有温度差,那么在较高的温度区有更多的电子被激发到导带中去,但热电子趋向于扩散到较冷的区域、当这两种效应引起的化学势梯度和电场梯度相等且方向相反时,就达到稳定状态。多数载流子扩散到冷端,产生ΔV/ΔT,结果在半导体两端就产生温差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温差电动势效应,也叫西贝克效应。

表面效应:(参考教材P271 这个我真不知道哇╮(╯▽╰)╭)

晶界效应:晶界效应是陶瓷材料固有的特性,利用某些氧化物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蒸汽压,在烧成过程对陶瓷材料进行掺杂改性,可以有效地控制晶界行为,改善材料性能。

5.电子的有效质量:描绘固体中原子外层电子运动的一种图像。当原子互相靠近结成固体时,各个原子的内层电子仍然组成围绕各原子核的封闭壳层,和孤立原子一样;然而,外层价电子则参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应该把它们看成是属于整个固体的一种新的运动状态。﹛……不晓得度娘靠不靠谱……﹜

二、基本理论

1.离子晶体中电导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

特性:○1电子载流子的浓度小;○2离子晶格缺陷浓度大并参与电导。

影响因素:○1温度;○2晶体结构;○3晶格缺陷。

2.电子电导的特征:具有霍尔效应《不知道啊不知道啊啊啊啊啊》

3.判断材料的电导是离子电导或是电子电导的依据:若为电子电导,则存在霍尔效应;若为离子电导,则存在电解效应。

4.杂质半导体:杂质半导体分为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主要为导带中的电子;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主要为空穴。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规律。

5.电阻率、电导活化能

电阻率:电阻率(resistivity)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它是电导率的倒数。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ρ=RS/l。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电阻率和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阻率是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电阻是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

电导活化能:电导活化能是衡量材料的导电能力的一个参数,与材料的电导率有直接的关系,可以通过电导率来计算,关系为Arrhenius定律k=Aexp(-Ea/RT)。k为速率常数,R为摩尔气体常量,T为热力学温度,Ea为表观活化能,A为指前因子(也称频率因子)。

6.介电绝缘(◤??这个又是神马东东◢):介电常数又称电容率或相对电容率,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数据,常用ε表示。它是指在同一电容器中用同一物质为电介质和真空时的电容的比值,表示电介质在电场中贮存静电能的相对能力。一般情况下,相对介电常数愈大绝缘性愈好。

能力有限,就介么多了,欢迎补充指正~~~~~~~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 人力资源管理 网上作业习题答案100分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网上作业习题答案100分 单选题 1. 绩效考核的最后一步,是员工和管理人员一起(D) (A) 缓解矛盾 (B) 增进感情? (C) 进行改选???? (D) 回顾和讨论考评的结果 难度:较易分值:2.0 2. 关于企业薪酬分配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分配结果均等??? (B) 对外有竞争力 (C) 对内分配公平? (D) 适当拉开薪酬差距 难度:较易分值:2.0 3. 市场经济的主体不包括(C) (A) 国家 (B) 市场 (C) 管理 (D) 企业和个人 难度:较易分值:2.0 4. 期前激励就是在工作开始之前,公布任务指标及相应的奖惩措施。这种激励主要适用于 (B) (A) 工作周期长,任务不易明确的项目 (B) 工作周期长,任务比较明确的项目 (C) 工作周期短,任务很明确的项目?? (D) 工作周期短,任务不明确的项目

难度:较易分值:2.0 5. 在人力资源的招聘中,内部获取的方式具有许多的优点,下面哪一项不包括在内(D ) (A) 能够对组织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B) 所获得人员的素质比较可靠 (C) 可节约费用 (D) 可为组织增强活力,弥补组织的不足 难度:较易分值:2.0 6.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应考虑的最基础因素是(B) (A) 组织策略与开发项目 (B) 经营宗旨与企业战略 (C) 项目计划与安排 (D) 监督与控制 难度:较易分值:2.0 7. 关于薪酬的级差和薪酬结构,表述错误的是(B) (A) 高级别岗位之间的薪酬级差应大一些 (B) 分层式薪酬等级类型中薪酬级差要大一些 (C) 宽泛式薪酬等级类型中每等级的薪酬浮动幅度要大一些 (D) 高薪酬等级的薪酬浮动幅度要大于低薪酬等级的薪酬浮动程度 难度:较易分值:2.0 8. 仲裁的后置程序是(C ) (A) 协调 (B) 调解 (C) 诉讼 (D) 审查 难度:较易分值:2.0 9. 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人的主动精神,使其工作热情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发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06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 (共3页,共十题,答题时不必抄题,标明题目序号,相图不必重画,直接做在试卷上) 一、填空题(1.5×20=30分) 1. 结晶学晶胞是( )。 2. 扩散的基本推动力是( ),一般情况下以( )形式表现出来,扩散常伴随着物质的( )。 3. 晶面族是指( )的一组晶面,同一晶面族中,不同晶面的()。 4. 向MgO、沸石、TiO2、萤石中,加入同样的外来杂质原子,可以预料形成间隙型固溶体的固溶度大小的顺序将是( )。 5. 根据烧结时有无液相出现,烧结可分为( ),在烧结的中后期,与烧结同时进行的过程是( )。 6. 依据硅酸盐晶体化学式中( )不同,硅酸盐晶体结构类型主要有( )。 7. 液体表面能和表面张力数值相等、量纲相同,而固体则不同,这种说法是( )的,因为( )。 8. 二级相变是指( ),发生二级相变时,体系的( )发生突变。 9. 驰豫表面是指( ),NaCl单晶的表面属于是( )。 10. 固态反应包括( ),化学动力学范围是指( )。 11.从熔体结构角度,估计a长石、b辉石(MgO·SiO2)、c镁橄榄石三种矿物的高温熔体表面张力大小顺序( )。 二、CaTiO3结构中,已知钛离子、钙离子和氧离子半径分别为 0.068nm, 0.099nm,

0.132nm。(15分) 1. 晶胞中心的钛离子是否会在八面体空隙中“晃动”; 2. 计算TiCaO3的晶格常数; 3. 钛酸钙晶体是否存在自发极化现象,为什么? 三、在还原气氛中烧结含有TiO2的陶瓷时,会得到灰黑色的TiO2-x:(15分) 1.写出产生TiO2-x的反应式; 2.随还原气氛分压的变化,该陶瓷材料的电导率和密度如何变化? 3.从化学的观点解释该陶瓷材料为什么是一种n型半导体。 四、选择题:下列2题任选1题(12分) 1. 简述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高分析材料腐蚀的特点。 2. 试述材料疲劳失效的含义及特点。 五、现有三种陶瓷材料,它们的主要使用性能如下:(15分) 材料最佳性能用途 Y2O3透明,光线传递光学激光杆 Si3N4高温强度,抗蠕变燃气轮机部件 含Co铁氧体较顽力高能量永久磁铁 在烧结过程中希望材料获得预期的显微结构以使材料最佳性能充分发挥,在控制显微结构因素和工艺条件上应主要考虑哪些相关因素? 六、熔体结晶时:(1)图示核化速率-温度、晶化速率-温度关系及其对总结晶速率的的影响; (2)核化速率与晶化速率的不同对新相的显微结构有何影响,为什么? (3)指出在哪一温度范围内对形成玻璃有利,为什么?(12分) 七、X射线给出立方MgO的晶胞参数是0.4211nm,它的密度是3.6g/cm3。(Mg2+和O2-、Al3+摩尔质量分别是24.3和16、27)(12分)

管式加热炉串级系统控制过控课设解析

学号1422060213 天津城建大学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串级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起止日期:2017 年7 月 3 日至2017 年7 月7 日 学生姓名侯亚东 班级14自动化2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7年7月7日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6 -2017学年第 2学期 控制与机械工程 学院 自动化专业 班级 14自动化2班 姓名 侯亚东 学号 1422060213 课程设计名称: 过程控制 设计题目: 串级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7 年 7 月 3 日至 2017 年 7 月 7 日共 1 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 一、设计任务 管式加热炉系统,考虑将燃烧室温度作为副变量,烧成温度作为主变量,主、副对象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2017()81 s G s e s -=+,021()(101)(201)G s s s =++ 试采用串级控制设计温度控制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1) 进行控制方案设计,包括调节阀的选择、控制器参数整定,给出相应的闭环系统原理图; 2) 进行仿真实验,给出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 3)说明不同控制方案对系统的影响。 二、设计要求 采用MATLAB 仿真;需要做出以下结果: (1) 超调量 (2) 峰值时间 (3) 过渡过程时间 (4) 余差 (5) 第一个波峰值 (6) 第二个波峰值 (7) 衰减比 (8) 衰减率 (9) 振荡频率 (10)全部P 、I 、D 的参数 (11)PID 的模型 (12)设计思路 三、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要做到层次清晰,论述清楚,图表正确,书写工整;详见“课程设计报告写作要求”。

大学英语(2)武汉理工大学 在线作业

大学英语(2)在线作业 一、单选(共计100分,每题2.5分) 1、I know Jonathan quite well and never doubt B he can do a good job of it. A. whether B. what C. when D. what 2、Winning or losing is temporary, but friendship D . A. expects B. lives C. Remains D. Lasts 3、He didn’t B and so he failed the examination. A. work enough hard B. work hard enough C. hard work enough D. hard enough work 4、With everything she needed A ,she went out of the shop,with her hands full of shopping bags. A. bought B. to buy C. buying

D. buy 5、—This is the worst film ever produced. Do you think so? — B . A. You’re wrong B. I don’t think so, I’m afraid C. Not at all D. No, that’s not real 6、You can, A the sky is clear, see as far as the old temple on top of the mountain, but not today. A. when B. where C. though D. because 7、The self-important manager didn’t seem to B much importance to my advice. A. apply B. attach C. judge D. consider 8、The buildings and the landscape are well D . A. combined B. alternated

武汉理工大学模电课设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张亚男专业班级:通信1104班 指导教师:李政颖 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初始条件:TEC半导体制冷器、UA741 运算放大器、LM339N电压比较器、稳压管、LM35温度传感器、继电器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一、设计任务:利用温度传感器件、集成运算放大器和Tec(Thermoelectric Cooler, 即半导体致冷器)等设计一个温度控制器。 二、设计要求:(1)控制密闭容器内空气温度 (2)控制容器容积>5cm*5cm*5cm (3)测温和控温范围0℃~室温 (4)控温精度±1℃ 三、发挥部分:测温和控温范围:0℃~(室温+10℃) 时间安排:19周准备课设所需资料,弄清各元件的原理并设计电路。 20周在仿真软件multisim上画出电路图并进行仿真。 21周周五前进行电路的焊接与调试,周五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1.温度控制系统原理电路的设计 (3) 1.1 温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总述 (3) 1.2 方案设计 (3) 2.单元电路设计 (4) 2.1 温度信号的采集与转化单元——温度传感器 (4) 2.2 电压信号的处理单元——运算放大器 (5) 2.3 电压值表征温度单元——万用表 (7) 2.4 电压控制单元——迟滞比较器 (8) 2.5 驱动单元——继电器 (10) 2.6 TEC装置 (11) 2.7 整体电路图 (12) 3.电路仿真 (12) 3.1 multisim仿真 (12) 3.2 仿真分析 (14) 4.实物焊接 (15) 5.总结及体会 (16) 6.元件清单 (18) 7.参考文献 (19)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名称:单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 班级:2011级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姓名: 学号:

目录 前言 一.过程控制概述 (2) 二.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3) 三.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5) (一)外部组成 (5) (二)输入模块ICP-7033和ICP-7024模块 (5) (三)其它模块和功能 (8) 四.调试过程 (9) (一)P调节 (9) (二)PI调节 (10) (三)PID调节 (11) 五.心得体会 (13)

前言 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思想进行。 首先工程实训首先应面向学生主体群,建设一个有较宽适应面的基础训练基地。通过对基础训练设施的 集中投入,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建立科学规范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使训练对象获得机械、 电子基本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工程实训的内容应一定程度地体现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业技术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工程实训的内容应充分体现机与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结合,贯穿计算机技术应用,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应以一定的专项投入,建设多层次的综合训练基地,使不同的训练对象在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认识的同时,熟悉综合技术内容,初步建立起“大工程”的意识,受到工业工程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并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 第三,以创新训练计划为主线,依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创新教育基地。以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乃至管理为载体,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建造的整个过程中。

基础工程武汉理工大学作业答案

P22. 已知板桩下端为自由支承,土的性质如图2-18所示。基坑开挖深度h =10m ,锚杆位置在地面下d =2m ,锚杆设置间距a =。计算锚碇式板桩墙的入土深度t 、拉杆拉力T 以及板桩的最大弯矩值。 The bottom of sheet pile wall is free supporting and soil property is shown as figure . The cutting depth of excavation pit is 10m, and the position of anchor arm is 2m under the ground and its space is . Calculate embedded depth t of anchored sheet piling, tensile force T of the arm and the maximum bending moment of sheet pile wall. 解:朗金主、被动土压力系数分别为(active and Passive soil pressure coefficients of Rankine are as following:) 22 tan (4534/2)0.283tan (4534/2) 3.537 a p K K ??? ? =-==+= 设板桩墙入土深度为t (Assume embedded depth of sheet pile wall t) 则 (Then) 22 22 11 ()190.283(10)22 111 / 3.53719224 a a p p E h t K t E K K t t γγ=+?=???+=????=??? 根据锚定点O 的力矩平衡0o M =∑得 (according to 0o M =∑ of anchored point ) 22 [()2]()33 P A E E h t h d t K =+-=-+ 解得(So) t=(或

单片机课程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单片机实训报告

第一章绪论 (2) 1.1概述 (2) 1.2课程设计任务 (2) 第二章硬件系统设计 (3) 2.1单片机最小系统 (3) 2.1.1 STC89C52的介绍 (3) 2.1.2 stc89c52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的介绍 (4) 2.2矩阵键盘模块 (5) 2.3数码管显示单元 (5) 2.4 LCD1602液晶显示电路 (6) 2.5蜂鸣器单元 (7) 第三章软件设计 (8) 3.1数码管实验 (8) 3.1.1循环数码管显示0—F程序设计结构图: (8) 3.1.2 59秒倒计数流程图 (9) 3.2 矩阵键盘流程图 (10) 3.3 LCD1602滚动显示年月日时分秒 (11) 3.4 AD转换, (12) 3.5家电遥控器 (13) 第四章调试结果分析 (14) 4.1数码管调试及分析 (14) 4.1.1循环数码管显示0—F (14) 4.1.2数码管59秒倒计数 (15) 4.2矩阵键盘 (15) 4.3 LCD1602滚动显示年月日时分秒 (16) 4.4 AD转换 (16) 4.5家电遥控器 (17) 第五章小结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绪论 1.1概述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自动控制技术也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和应用,而这些自动控制技术的核心技术就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它以其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低电压、低功耗等一系列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等领域。而51单片机系列以其超高的性价比深受广大电子爱好者和开发者以及大学生群体的欢迎。故而本次课程设计采用STC89C52单片机。 1.2课程设计任务 必做项目(这是每个学生必做的任务): 1.基本系统:在51单片机开发系统PCB电路板上完成电子元器件的焊接、调试、程序下载,并实现数码管显示、矩阵键盘扫描、中断程序、定时器程序、串口通讯等基本功能; 2.显示功能:焊接电路并实现对1602液晶屏的显示功能,要求能滚动显示字符; 3.输出控制:焊接电路并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功能; 4.数据采集:焊接电路并实现对AD0832的数据采集功能; 选做项目(以下任选一): 1.家电遥控器:实现对红外接收管和发射管的控制功能,要求能够学习遥控器的红外码,并能发射相应的编码,实现红外遥控器的功能。 2.增强显示:实现光魔方的功能,要求搭建不少于8*8*4单元的光魔方,能够动态显示字符。 3.空气质量监测:实现对室外空气PM2.5浓度测量,要求能够实时读取PM2.5模块数据计算浓度,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中,或者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PC机中显示,或者超过设定值启动电机模拟开关窗。 4.入侵在线报警:要求通过采集远红外传感器数据,自动触发相机模块抓拍,照片发至PC或网络中。 5.穿戴式设备控制:对陀螺仪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要求能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计算出传感器加速度值,识别基本动作触发继电器开合,模拟启动外部设备。 6.智能台灯:根据环境光强度自动调节LED亮度,通过光敏元器件采集环境亮度,通过PWM方式控制LED灯亮度。定时自动开灯,设定开灯时间,到时间由暗逐渐变亮。通过门控检测夜晚有人回家时自动开启LED灯等功能。 7.火灾在线探测:采集烟感/异味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判断有无火情,继而控制继电器动作同时通过无线发送信息到PC或网络中。 8.智能门磁:设计门磁开关,一端安装门上,另一端安装在门框。读取霍尔传感器输出,确定门开合状态,并在门状态变化时发送提示信息到PC或者网络中。 9.智能窗帘:根据光强变化、夜晚休息、人离开等多种条件自动开闭窗帘。可以设计导轨及电机控制机构。 10.智能信息提示:每天早上自动搜集门户网站头条新闻、当天天气情况等,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试题

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课程材料科学基础 (共3页,共十一题,答题时不必抄题,标明题目序号,相图直接做在试卷上)一、解释下列基本概念(1.5 X 20=30分) 初次再结晶;二次再结晶;上坡扩散;扩散通量;高分子的链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位错滑移,位错爬移;结晶学晶胞;弥勒指数;玻璃转变温度;非晶态结构弛豫;金属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重构表面;弛豫表面;一级相变;重构型转变;广义固相反应;矿化剂 二、白云母的理想化学式为KAl2[AISi 3O°](OH)2,其结构如下图所示,试分析白云母的结构类型、层的构成及结构特点、层内电性及层间结合。(15分)_ __ —劭韵I ■—*■ 第2题图 三、B aTiQ和CaTiQ均为钙钛矿型结构但BaTiQ晶体具有铁电性而CaTiQ却没有,请给予解释。(10分) 四、分析小角度晶界和大角度晶界上原子排列特征以及对材料动力学的扩散过程有何影响?(8分) 五、在制造ZrO2耐火材料时通常会加入一定量的CaO以改善耐火材料的性能,试解释其作用原理,并写出杂质进入基质的固溶方程式。(10分) 六、从金属、硅酸盐、高聚物材料的结构、熔体特征等方面分析这三类材料的结

组成点3加热时在哪一点开始出现液相?在哪一点完全熔化? 晶有什么共性及个性。(15分) 七、已知新相形成时除过界面能以外单位体积自由焓变化为 1 x 108J/m3,比表 面能为1 J/m2,应变能可以忽略不计。试计算界面能为体积自由能的 1%寸球形 新相的半径。与临界半径比较,此时的新相能否稳定长大?形成此新相时系统自 由焓变化为多少? ( 12分) 八、写出下图三元无变量点的平衡过程, 指出无变量点的性质,画出三元无变量 点与对应的副三角形的几何分布关系。(8分) 第8题图 九、根据下面的三元系统相图回答问题( 22 分) 1. 指出图中化合物S1、S2、S3的性质 2. 用箭头在图中标出界线温度变化方向及界线性质 3. 写出组成点1的平衡冷却过程 是什么? 4. 组成点2冷却时最先析出种晶相?在哪一点结晶结束 ?最终产物 5

过控课设蒸发器前馈-反馈控制

过控课设目录 第一章前馈-反馈控制与设计任务 (2) 1.1 前馈控制 (2) 1.2 反馈控制 (2) 1.3 设计任务 (2) 1.4 设计要求 (2) 1.5 设计报告 (2) 第二章前馈-反馈系统 (2) 2.1 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3) 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 (3) 2.3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特性分析 (4) 第三章前馈-反馈仿真分析 (7) 3.1 系统分析 (7) 3.2 静态系统仿真图 (8) 3.2 动态系统仿真 (9) 3.3 系统跟踪性能与抗干扰性能 .............................................. . 9 第四章总结 ..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前馈-反馈控制与设计任务 1.1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英文名称为Feedforward Control),是按干扰进行调节的开环调节系统,在干扰发生后,被控变量未发生变化时,前馈控制器根据干扰幅值,变化趋势,对操纵变量进行调节,来补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不变的方法。 1.2 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英文名称为Feedback Control),是指从被控对象获取信息,按照偏差的极性而向相反的方向改变控制量,再把调节被控量的作用馈送给控制对象,这种控制方法称为反馈控制,也称作按偏差控制。反馈控制总是通过闭环来实现的。反馈控制的特点:反馈控制的特点有:按偏差进行调节;调节量小,失调量小;能随时了解被控变量变化情况;输出影响输入(闭环)。反馈控制必须有偏差才能进行调节,调节作用落后于干扰作用;调节不及时,被控变量总是变化的。 1.3 设计任务 蒸发器的控制通道传递函数为,G01(s)=Wo(s)= 0.94/(55s+1)e-6s,扰动通道特性为G02(s)=Wf(s)=1.05/(41s+1)e-8s试设计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1.4 设计要求 1) 采用matlab仿真分析不同形式前馈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采用matlab仿真分析不同形式前馈-反馈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选择一种较为理想的控制方案进行设计,给出相应的闭环系统原理图; 4)进行仿真实验,给出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 1.5 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要做到层次清晰,论述清楚,图表正确,书写工整;详见“课程设计报告写作要求”。 第二章前馈-反馈系统 2.1 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在热工控制系统中,由于被控对象通常存在一定的纯滞后和容积滞后,因而从干扰产生到被调量发生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从偏差产生到调节器产生控制作用以及操纵量改变到被控量发生变化又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可见,这种反馈控制方案的本身决定了无法将干扰对被控量的影响克服在被控量偏离设定植之前,从而限制了这类控制系统控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考虑到偏差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干扰作用的结果,如果直接按扰动而不是按偏差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当干扰一出现调节器就直接根据检测到的干扰大小和方法按一定规律去控制。由于干扰发生后被控量还未显示出变化之前,调节器就产生了控制作用,这在理论上就可以把偏差彻底消除。按照这种理论构成的控制系统称为前馈控制系统,显然,前馈控制对于干扰的克服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网上作业习题答案

单选题 1. 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是() (A) 生成逻辑模型 (B) 调查分析 (C) 将逻辑模型转换成物理模型 (D) 系统实施 难度:较易分值:1.0 2. 系统设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的依据。 (A) 系统规划 (B) 系统分析 (C) 系统实施 (D) 系统评价 难度:较易分值:1.0 3. 为数据仓库提供最底层数据操作的数据库系统及外部数据的是( ) (A) 数据元 (B) 纪录 (C) 数据源 (D) 原始文件 难度:较易分值:1.0 4. 那些检查网络系统完整性和完全性的人是() (A) 黑客

(B) 管理员

(C) 用户 (D) 系统分析员 难度:较易分值:1.0 5. E—R模型属于( ) (A) 信息模型 (B) 层次模型 (C) 关系模型 (D) 网状模型 难度:较易分值:2.0 6. 不属于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的实现方法是() (A) 直接地址法 (B) 相对键法 (C) 杂凑法 (D) 分块法 难度:较易分值:1.0 7. 一个组织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其方向和目标是由()确定的 (A) 项目负责人的观点 (B) 外部的环境 (C) 经理的长处与抱负 (D) 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 难度:较易分值:1.0 8. ()不是MRP依据的关键信息

(A) MPS

(B) 金融信息 (C) BOM (D) 库存信息 难度:较易分值:1.0 9.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面向( ) (A) 主题 (B) 应用 (C) 决策 (D) 管理 难度:较易分值:1.0 10. 管理组织按其层次与幅度的关系可分为金字塔结构和() (A) 直式结构 (B) 矩阵结构 (C) 扁型结构 (D) H型结构 难度:较易分值:1.0 11. 常用的保密技术不包括( ) (A) 防侦收 (B) 信息加密 (C) 防火墙 (D) 物理保密 难度:较易分值:1.0

武汉理工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上课讲义

学号:0121206120102 课程设计 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学院:土建学院 班级:土木 zy1202 姓名: 学号: 0121206120102 指导老师: 2015年1月18日

目录 一、设计资料 (1) 二、设计荷载 (1) 三、主梁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 四、预应力钢束面积的估算及钢束布置 (4) 五、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7) 六、截面强度计算 (9) 七、钢束预应力损失估算 (11) 八、预加应力阶段的正截面应力验算 (15) 九、使用阶段的正应力验算 (18) 十、使用阶段的主应力验算 (21) 十一、锚固区局部承压验算 (23) 十二、主梁变形(挠度)计算 (24)

贵州道真高速公路桥梁上部构件设计 一、设计资料 1、初始条件:贵州道真高速公路桥梁基本上都采用标准跨径,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20 m 空心板、1.25m 板宽,计算跨径19.5m ,预制长度19.96m 。参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此梁。 2、材料:(1)混凝土:C40混凝土,MPa Ec 41025.3?=,抗压强度标准值 MPa f ck 8.26=,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f cd 4.18=,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f tk 40.2=,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f td 65.1=。 (2)非预应力钢筋:普通钢筋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抗拉设计强度 a sd MP f 280=;箍筋采用R235级钢筋,抗拉设计强度a sd MP f 195=。 (3)预应力钢筋公称直径为15.24mm ,公称面积为140mm2,抗拉标准强度 a pk MP f 1860=,MPa f pd 1260=,弹性模量Ep =1.95×105Mpa ,低松弛级。 二、设计荷载 设计荷载为公路-I 级,结构重要性系数0γ取1.0。荷载组合设计值如下: kN Q 76=跨中m kN M .399=汽m kN M .710=恒m kN M .1395=跨中kN Q j 3720=00=j M m kN M .10254/1= 三、主梁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武汉理工大学 单位代码:10497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邮政编码: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 单位代码:10497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邮政编码: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

含: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招生专业: 力学(080100) 01 (全日制)流体力学 02 (全日制)工程力学 结构工程(081402) 01 (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 01 (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1) 01 (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3) 01 (全日制)交通规划与管理 02 (全日制)交通工程 物流管理(0823Z2) 01 (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全日制拟招 生人数: 238 (招收“推 荐免试生” 人数不超过 50%)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 语(选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5流体力学、866工程力学、 867船舶流体力学(选一)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 语(选一) ③301数学一 ④866工程力学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 语(选一) ③301数学一 ④866工程力学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 语(选一) ③301数学一 ④866工程力学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 语(选一) ③301数学一 ④914交通规划与管理综合、915 交通工程综合(选一)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 语(选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7物流管理专业综合一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报告书 课设小组:第四小组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及说明 (2) 1.1课程设计题目 (2) 1.2 课程设计容 (3) 1.2.1 设计前期工作 (3) 1.2.2 设计工作 (4) 第二章设计过程 (4) 2.1符号介绍 (4) 2.2水箱液位定制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分析 (6) 2.3压力定制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分析 (7) 2.4串级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分析 (7) 第三章压力 P2 定值调节 (8) 3.1 压力定值控制系统原理图 (8) 3.2 压力定值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8) 第四章水箱液位L1定值调节 (9) 4.1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原理图 (9) 4.2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9) 第五章锅炉流动水温度T1调节串级出水流量F2调节的流程图 (10) 5.1串级控制系统原理图 (10) 5.2串级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11)

第六章控制仪表的选型 (12) 6.1 仪表选型表 (12) 6.2现场仪表说明 (13) 6.3 DCS I/O点位号、注释、量程、单位、报警限及配电设置表 (14) 第七章控制回路方框图 (15)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6)

摘要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是过程控制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题目、控制方案的选择、工程图纸的绘制等基础设计和设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完成工程师基本技能训练。 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已学的有关过程控制和DCS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系统设计方法、系统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联系实际的课程设计题目,使学生熟悉和掌握DCS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初步掌握控制系统的工程性设计步骤,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过程控制设计DCS

武汉理工大学软件需求工程大作业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课程设计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 《软件需求工程》 论文题目 《XXX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 告及项目开发计划书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 软件工程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岑丽

目录 项目开发计划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定义 (3) 1.4参考资料 (3) 2.项目概述 (4) 2.1工作内容 (4) 2.2主要参加人员 (4) 2.3产品 (5) 2.3.1程序 (5) 2.3.2文件 (5) 2.3.3服务 (5) 2.3.4非移交的产品 (5) 2.4验收标准 (5) 2.5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5) 2.6本计划的批准者和批准日期 (5) 3.实施计划 (6) 3.1工作任务的分解与人员分工 (6) 3.2接口人员 (6) 3.3进度 (6) 3.4预算 (7) 3.5关键问题 (7) 4.支持条件 (7) 4.1计算机系统支持 (7) 4.2需由用户承担的工作 (8) 4.3需由外单位提供的条件 (8) 5.专题计划要点 (8) 6.交付期限 (8)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1.引言 (9) 1.1编写目的 (9) 1.2文档约定 (9) 1.3预期的读者和阅读建议 (9) 1.4产品的范围 (10) 1.5参考资料 (10) 2.总体描述 (10)

2.1产品的前景 (10) 2.2产品的功能 (10) 2.3用户类和特征 (11) 2.4运行环境 (11) 2.5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11) 2.6假设和依赖 (11) 3.系统特性 (11) 3.1描述和优先级 (11) 3.2功能性需求 (12) 4.外部接口需求 (12) 4.1用户界面 (12) 4.2硬件接口 (13) 4.3软件接口 (13) 4.4通信接口 (13) 5.其它非功能需求 (13) 5.1性能需求 (13) 5.2安全设施需求 (14) 5.3安全性需求 (14) 5.4软件质量问题 (14) 5.5业务规则 (14) 5.6用户文档 (14) 6其它需求 (14) 附录 附录A:数据字典 (15) 附录B:分析模型 (16) 附录C:待确定问题的列表 (18) 感受和体会 感受和体会 (19)

武汉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I课设

1.设计任务及资料 1.1设计原始资料 长垣镇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规划建造水厂一座。已知城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为21.00米;水源采用长江水;取水构筑物远离水厂,布置在厂外。管网最小服务水头为28.00米;二级泵站采用二级供水到管网系统,其中最大一级供水量占全天用水量的百分数为5.00%,时间为早上6:00~晚上10:00,此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11.00米;另一级供水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5.00米。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水厂大门朝向为北偏西15°。 1.2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说明书1本。 内容包括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资料、成绩评定表等,按要求书写或打印并装订成册。 其中正文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和设计要求概述,方案比较情况,各构筑物及建筑物的形式、设计计算过程、尺寸和结构形式、各构筑物设计计算草图、人员编制、水厂平面高程设计计算和布置情况以及设计中尚存在的问题等。 2、手工绘制自来水厂平面高程布置图1张(1号铅笔图,图框和图签按标准绘制)。要求:比例选择恰当,图纸布局合理,制图规范、内容完整、线条分明,字体采用仿宋字书写。

2. 设计规模及工艺选择 2.1设计规模 根据所提供的已知资料:最高日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 d Q=Q α α为自用水系数,取决于处理工艺、构筑物类型、原水水质及水厂是否设有 回收水设施等因素,一般在1.05-1.10之间,取α =1.07,则水厂生产水量 近期:Q 0=1.07Q d =1.07×50000=53500m 3/d=2229.2m 3/h 远期:Q 0=1.07Q d =1.07×100000=107000 m 3/d=4458.3m 3/h 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时所需供水量进行校核。 2.2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2.2.1概述 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要求的水质。给水处理工艺方法和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计生产生产能力等选择,由于水源不同,水质各异,生活饮用水处理系统的组成和工艺流程也多种多样。 2.2.2水处理流程选择 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的要求确定。所给的设计资料中指出,水源采用 长江水,其水质应该较好,采用一般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即: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混凝剂采用硫酸铝,设溶解池和溶液池,计量泵投加药剂,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合。絮凝池采用水平轴机械絮凝池。沉淀池采用平流沉淀池。滤池采用普通快滤池。

双容水箱-过控课程设计报告-上海电力_图文(精)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学号: XXXXXX 班级: XXXXXXXX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2014年 1月 11日 ~1月 15日 第一部分双容水箱液位串级 PID 控制实物实验时间:同组人: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 PID 调节规律 2、学习串级 PID 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3、学习串级 PID 控制系统投运和参数整定 二、实验原理(画出“ 系统方框图” 和“ 设备连接图” 1、实验设备:四水箱实验系统 DDC 实验软件、四水箱实验系统 DDC 实验软件 2、原理说明: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一个控制器的输出用来改变另一个控制器的设定值,这样连接起来的两个控制器称为“串级” 控制器。两个控制器都有各自的测量输入, 但只有主控制器具有自己独立的设定值, 只有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送给被控对象, 这样组成的系统称为串级控制系统。本仿真系统的双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如下图 1所示:

图 1 双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框图 串级控制器术语说明 主变量:y1称主变量。使它保持平稳使控制的主要目的 副变量:y2称副变量。它是被控制过程中引出的中间变量 主对象:下水箱;副对象:上水箱 主控制器:PID 控制器 1,它接受的是主变量的偏差 e1,其输出是去改变副控制器的设定值副控制器:PID 控制器 2,它接受的是副变量的偏差 e2,其输出去控制阀门 主回路:若将副回路看成一个以主控制器输出 r2为输入,以副变量 y2为输出的等效环节, 则串级系统转化为一个单回路,即主回路。 副回路:处于串级控制系统内部的,由 PID 控制器 2和上水箱组成的回路 串级控制系统从总体上看, 仍然是一个定值控制系统, 因此, 主变量在干扰作用下的过渡过程和单回路定值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具有相同的品质指标。但是串级控制系统和单回路系统相比, 在结构上从对象中引入一个中间变量(副变量构成了一个回路,因此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优点有: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图形学》大作业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大作业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指导教师姓名佘名高 学生姓名杨峻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102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一、命题计划 题目:C语言图形编程 (以下题目文档要求:①基本论述②算法③程序源代码④界面图) 二、内容与要求 (1)撰写内容 1.根据Bresenham直线绘制算法,实现直线的绘制。 2.用C语言编写:画y=sin(x)的图形(要求画出[-2π,2π]的图形及笛卡尔坐标)3.用C语言编写一个小圆沿着大圆运动的程序。 4.对图1中的零件图形,如何根据它所标注的尺 寸,按照适当的顺序有步聚地画出该图形。 提示:首先要分析此零件图形的几何关系,了解 构成这个图形各线段的性质,才能顺利地绘出此图形。 线段(直线或圆弧)在零件图形中分为三类,即已知线 段、中间线段和连接线段。以圆弧为例,按几何原理, 已知圆心的两个位置尺寸与半径尺寸便可画出圆。因 此图形中,已知这三个尺寸的圆弧称为已知圆弧,画 图时应该最先画出。凡已知其中二个尺寸的圆弧称为 中间圆弧。凡只已知一个尺寸(一般是圆弧半径)的圆 弧称为连接圆弧。中间圆弧和连接圆弧都缺省圆心的位置尺寸,它的几何位置是根据相切的条件来确定的。因此画圆弧的顺序为:先画已知圆弧,再画中间圆弧,最后画连接圆弧。 本零件图形是对称图形,三个小圆均匀分布在圆周中心线上,φ10,φ25,φ50和R10都是已知圆弧,R8为连接圆弧,φ50是已知圆弧的端点和R10已知圆弧的端点与连接圆弧的端点相切,从而构成整个图形。 (2)撰写要求 1.基本论述 2.算法 3.程序源代码 4.程序运行截图 5.小结

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一、毕业论文的资料组成 毕业论文资料由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目录 第二部分: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包括以下内容: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具体格式如下:第1章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1.1.1 1.1.2 (1) ① ②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主体部分 ……………………… 第×章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三部分:参考文献 二、毕业论文的打印、装订要求 1、论文一律用WORD打印。 2、论文外行尺寸按A4标准打印装订,页码用小5号字打印在页下居中。 3、论文按页码顺序,一律在左则装订,最后加上封面、封底。 4、毕业论文的封面及格式见附件2。 5、文字排版,以版面清晰,容易辨识和阅读为原则 (1)标题采用黑体:论文题目用黑体一号、居中方式;第一级(章)题序和题名用黑体小二号;第二级(条)题序和题名用黑体小三号;第三级及以下(条)题序和题名用黑体小四号。 (2)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新罗马体12),行距为固定值20磅。

仪器仪表电路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仪器仪表电路课程设计 学校:武汉理工大学 专业:测控2013级 姓名:李宗楠 指导老师:程鑫 完成设计时间:2015年7月3日

目录 (目录列示在1个页面上,且标示出每一标题的内容所在的页码)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会计目标理论的基本问题 (2) 1.1会计目标理论的产生 (2) 1.2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会计准则制定的起点—会计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会计目标是会计准则制定的逻辑起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会计目标是会计准则运行的向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目标导向会计准则模式相关问题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目标导向会计准则的提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目标导向会计准则的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对目标导向会计准则的简要评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目标导向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启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影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因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目标导向会计准则在我国的适用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我国会计准则向目标导向转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我国会计准则向以目标为导向发展对策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