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考虑,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研究笔算方法

8、稳固法那么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纯熟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考虑、敢于质疑、擅长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材分析^p 〗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拟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时机,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p 〗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历较多。因此,很适宜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泼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

1.创设情境。

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

师: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

师:哦,笑笑、淘气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食品店里的效劳员,为他们来效劳呢?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

(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师: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客,另外一人扮演效劳员。听清游戏规那么:每人都有5分的根底分;“效劳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效劳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效劳员”每失误一次扣一分;假如“效劳员”能发现并指出“顾

客”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效劳员”加1分,“顾客”扣1分;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到达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效劳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在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规那么计分、评比。

(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效劳员”或“精明顾客”,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较为僵硬的问题情境设计成学生之间互动的数学游戏,把课堂变成商店,把学生变成顾客或售货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在游戏中既获得知识与才能的进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点评〗

老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重新组织数学活动,采取儿童喜欢的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熟悉的购物活动中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比拟小数的大小,不但到达了知识领域的教学目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才能。但整节课仅有一个数学活动,略显单调和乏味,另外,活动的规那么也过于繁琐。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练习二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完好地掌握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展正确纯熟的运算,进一步进步学生的运算才能。

教学重点:纯熟运算

教学用具:幻灯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16-50÷25+8×2 116-〔50÷25+8〕×2

[116-950÷25+80]×2 〔116-50〕÷[〔25+8〕×2]要求:

1、让学生划出运算顺序,同桌修改。

2、选择其中的两题进展计算。

3、反应讲评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进展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二、根据要求添括号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

30+120÷15-5×2

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

要求改变运算顺序:

1、-——÷——×——+

2、-——×——÷——+

3、÷——+——×——-

4、-——÷——+——×

5、+——÷——-——×

在反应讲评时,着让学生说说添括号时的考虑过程。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成综合算式

27+12 40×6

÷13 282-

50-168÷

+26

讲评:你在列综合算式时有什么好方法?

四、应用题

1、文具三消费一种彩笔,60盒可以装720支,照这样计算,500盒可以装多少支?

60盒——720支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500盒——?支

讲评时着重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

改问题:3000支彩笔要装多少盒?

五、进步性练习

计算24点

课堂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的:

认知目的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络生活实际,学生初步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才能目的

1. 开展观察才能、空间想象才能。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

情感目的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老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降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辉,得意的小星星在对你淘气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搜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答复: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施行

1. 老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拟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老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适宜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得意、最美丽?

4. 小结:微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究、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老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着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络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老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稳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创造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理解什么知识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5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途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老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忆刚刚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忆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稳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老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6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拟的知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拟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才能。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关注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上课伊始,设计几组整数大小比拟的复习题,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回忆整数大小比拟的方法,为下面学习小数的大小比拟奠定根底。

2、关注方法的类比,实现知识的迁移。

类比是根据两种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在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本质、探究解题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无视的作用。小数的大小比拟并不难,它与整数的大小比拟在方法上根本一样。在教学中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类比整数大小比拟的方法,掌握小数大小比拟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良好迁移。

3、关注习题设计的理论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络。

在设计练习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络,让学生在现实、详细的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表达了数学的价值。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PPT课件卷尺

学生准备卷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拟整数大小的方法,请你们在各题的

___里填上“>”“<”或“=”,并说说怎样比拟整数的大小。

1001___999 654___543 8321___8436

〔1〕引导学生明确: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当位数一样时,从最高位开场比拟,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大,最高位上的数字一样时,比拟下一位上的数字,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2〕老师的身高是1米7分米,假如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7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假如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4米〕

请同学们观察身高,谁高谁矮?〔老师高,小明矮〕看来小数也是有大小的。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比拟整数大小的方法,那么你们想知道怎么比拟小数的大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比拟小数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有兴趣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络,设置复习题,将整数的大小比拟和小数的大小比拟进展有机的衔接,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学校的运动会上,小明、小刚、小强和小林正在跳高场地上进展比赛,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班里的同学们也在为他们呐喊助威。比赛完毕,成绩如下: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米

0.8

1.2

1.1

0.9

2、提问: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在学生答复以下问题时注意搜集信息,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比拟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小数的含义来比拟。

因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8米是8分米,0.9米是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化成厘米后比拟。

因为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0.8米是80厘米,0.9米是9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三借助测量工具进展比拟。

在卷尺上找到每个人跳高成绩的刻度,根据卷尺上的位置来比拟大小。观察卷尺上的数据,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

师小结:同学们能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进展解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7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结合详细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2.才能目的: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

向。老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老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答复后,老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老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老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绘方向真是太费事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老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老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老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

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老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的:

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络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络。

2、在认识“倍”的教学活动中开展数学考虑,进步解决问题的才能,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1、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

〔1〕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2〕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要摆2个3,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3〕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第二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请你也来摆一摆: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

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

3、题目要求我们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学生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第二行圆片摆了〔〕个〔〕。

4、完好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2个3。

5、假如老师要求你们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假如是6倍呢?1倍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好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

6、稳固练习:

〔1〕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先独立摆一摆,再说一说。〕

〔2〕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独立操作,并能完好地说一说。〕

〔3〕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4〕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三、教学例4、例5

1、教学例5

〔1〕直接出例如5。

〔2〕谁来说一说: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完好地说一说: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个2朵,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2、教学例4

〔1〕出例如4。

〔2〕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

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小学数学教案篇2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07—P10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 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与 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 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的运用规律进行 计算。 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师:观察这几组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1+3+5+7= 1+3+5+7+9+11+13= 1+3+5+7+9+11+13+15+17= 1+3+5+7+9+11+ (99)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算出“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 1.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数与形的联系。 师:说一说,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想一想,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要增加几个小正方形? 师:议一议,用算式表示出每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与计算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根据这个规律,想一想第7幅图是怎样的?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第9 幅图呢?第100幅图呢?第n幅图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展计算。 2.会用邻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展估算,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利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过程与方法: 在利用计算器探究的过程中,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展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利用临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估算的才能。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展探究的才能。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运用加减、乘除关系,用计算器验算392- 279=123364×72=4568 2689÷45=34837+2689=3416 独立操作 交流方法答案 既复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又对加减乘除关系进展运用。 一、开放引入 〔一〕监控选择题1.理解题意 2.计算器的演示过程展示 补充图示的算图,让学生学会看图 示。 小结:灵敏使用计算器 独立考虑讨论交流

针对学生上学期使用计算器遇到的问题进展回忆、反思,进一步明确算图的意义和计算器的灵敏运 用。 二、核心推进 〔一〕用计算器计算4____+5237+2705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先估再算 〔二〕乘除法计算尝试用计算器计算小结:先估后算 独立操作 过程中发现 方法 尝试练习交流反响 在经历学生的自主学习后,由学生的资,发现总结方法。 尝试用刚刚的方法自主学习乘除法混合运算。 三、灵敏运用 〔一〕使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书p7T2 小结规律 〔二〕找规律 〔1〕5×7=55×7= 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 98765×9+3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 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 ~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 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2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 (六)配套资源 百数表、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考虑,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研究笔算方法

8、稳固法那么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纯熟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考虑、敢于质疑、擅长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材分析^p 〗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拟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时机,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p 〗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历较多。因此,很适宜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取近似值对结果的精确程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课型: 1课时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电子秤上显示的数据和售货员的话,提出疑问怎么会不一样?引出“四舍五入法” 2、引出近似数,复习整数求近似数。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情境图,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提出0.984的近似数是多少?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现场操作展示在多媒体PPT中,插入函数能在播放时在方框里输入学生汇报结果,能及时将学生的想法展现在课件上) 2根据汇报结果,分别具体探讨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后的近似数。并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3、强调取近似数的要求不同表示方法 4、小组探讨1与1.0的精确度 5、引导通过线段图理解保留一位小数是1.0,小数末尾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6、总结:刚才是利用什么方法求0.984的近似数?独立完成想一想后在小组中交流,找不同说原因。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1)保留()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①一位②两位③三位 (2)如果要求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①分②百分③千分 2、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两位小数 0.256 12.006 1.0987 (2)精确到十分位 3.72 0.58 9.0548 (选两组,整组4人一起在电脑前讨论后,将本组答案用电脑操作展现在课件上放映呈现给大家) 3、按要求填出表中的近似数 4、拓展题 四、全课总结 1、数学课将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在哪方面还需努力? 2、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73页的知识,打开课本,认真看一看课本,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用笔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朗读出来。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0 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 五、作业练习 教学设计: 1、通过解决问题,复习了上节课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生活中分糖果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每组数据的总合不能反映总体的情况,而是用平均数才能反映每组数据体现的情况。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同学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⑵万以内数的认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 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去“大清花”饺子馆吃了一餐饺子,味道可真不错!一共用了168元,收银员找钱时还主动给了我一张发票,你能评价一下这种做法吗 对,这个餐厅知法、守法,开发票对谁有好处 开发票减少了餐厅的利润,但却增加了国家的税收,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纳税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纳税 二、了解纳税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纳税的知识 2、那今天这节课你还想学习哪些纳税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 3、要想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途径来学习呢 (看书、查资料、上网、去税务局或向税务局的亲戚朋友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4、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纳税意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5、说得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纳税,可作为小学生,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争当小纳税人,学会怎样纳税! 教师介绍上网查询内容,纳税有哪几个步骤 在这几个步骤中,哪个与数学密切相关要运用到哪部分数学知识 (百分数、百分数的计算) 究竟怎样运用这部分知识呢谁知道如何纳税怎样计算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板书公式: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简单的说就是指什么(应交的税款) 各种收入呢是一定的吗税率是一定的吗你了解哪些税率(不同的税率) 那我选这个3%的来还!为什么不行(根据税种选择税率来还。) 那你会哪种税种的计算方法(消费税、营业税……) 都会算了吗看这道题会算吗(例1) 板书:230×5%=11、5(万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6、看来同学们没吹牛,确实会算营业税了,关于其它税种的计算还有什么问题或难以理解的地方吗 可能说,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 师:谁能帮助他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 师:会算个人所得税的请举手!看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靠自学还真有点难度,不急,我们一起解决它!哪些人要交个人所得税 师:对,只要有工资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个人所得税! (出示:个人所得税图表) 能看懂吗什么意思 帮我算算好吗(猜猜我的工资收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1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 难点: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 1、观察课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说一说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听口令,摆物体 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二、引导探知,体验感悟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2、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观察、讨论 请4个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4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 (1)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向后转,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三、实践应用 1、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前、后的应用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二、学习新课

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 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 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 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 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教师:①怎样计算简便? 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 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建立空间想象。 教学准备: 每生准备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框架;师准备教学道具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图形了,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最简单的图形,请你们快速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点,一条直线) 生:点线 师:我的这个点和线都画在一个什么上? 生:黑板面 师:对,都画在一个面上。现在请你们拿出身边的长方体,找一找长方体中的点线面。 师生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 二新授 师:长方体中的线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棱”,长方体中的点也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顶点”。

师:我们现在初步了解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如果大家想更多的了解长方体,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师:大家提出的既有关于面棱顶点数量的问题,又有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下面就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课件中给出的这些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问题: 面1长方体有几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1长方体有几条棱? 2哪些棱长度相等? 顶点1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棱是怎么形成的?顶点是怎么形成的? 师:我们先来解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8个 师:怎样有序地数? 生:可以先依次数上面的四个,再依次数下面的四个。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呢? 生:6个 师:谁能有次序地数出这些面? 师:谁能用具体的方位名词有次序地数出来? 师:长方体有6个面,依次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师:还可以怎么数? 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观察物体,现在试着从一个角度观察我手中的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生:3个 师:这三个面的对面都看不到,所以用3乘2就是总数。用这样的方法也能数出长方体的面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10篇) 教案即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那么关于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梯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新的面积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积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实际操作,自主探究。 电脑演示地24页的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体型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1、独立操作,自主探索。 学生用事先准备的学具自己进行剪拼,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进而求出梯形

的面积。 3、交流汇报,发现规律。 (1)引导观察,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析理解: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要除以2 (3)经观察分析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用字母公式来表示。 三、看书质疑,交流感想 阅读第24页内容,回顾自己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并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想法。 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页习题 五、全课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在学习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 【教材分析】 梯形而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排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它的编排特点是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 再求面积。因此教材的编写跨越了数方格的感性认识阶段。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转化的思想。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己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且在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时。对转化、平移等数学思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认识什么是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2 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2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的: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例如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老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根底。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考虑: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考虑、比拟、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考虑、比拟,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稳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展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 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1 一、课前交流 师:我看到同学们已经把自己的物品摆放好了,大家都带来了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老师稍有停顿),我还看到了大家文具盒里有一样我特别想要借的东西 生好奇地问:什么? 师:橡皮。谁愿意借给我? (生一个个都举起橡皮表示愿意。) 师:大家都这么热情,太感谢大家了。好,我请几位同学帮我借一下。(请8名学生 就近帮忙借橡皮) 师:(把学生的橡皮一块一块地借了过来,并表现出非常感谢的神情。)你们把橡皮都 借给我了,你写错了怎么办? 一生:我还有。 师:哦,还有,老师还想借。(直到完全借完。) 师:我借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

生纷纷说:你自己写错了,要擦; 做魔术; 看橡皮都有哪些形状; 用橡皮拼图。 师:我借你们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我就是为了让你们没有橡皮用。没有橡皮, 下笔会更小心一些。就算写错了,也没关系,仔细欣赏一下自己错在哪里,然后再写一写,这样您会写的更好! (反思:“没有橡皮,下笔会更小心”,这是自然的结果。当我们知道某件事情没有后路的时候,自会多几分慎重。现在的学生大多比较浮躁,缺乏责任心,往往不肯静下心来想好了再动笔,常常是毛手毛脚,一看就动笔,一动笔就错,一错就擦。宁静才能致远,教学生静心思远,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另外,这样一个环节的设置,还能很好的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像这次赛课,在上课之前与学生没有见面的机会,只有尽快拉近师生距离,才能减少师生的陌生感,彼此尽快熟悉,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学习。) 二、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然后粘贴了9只红色小鸟) 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棒,今天有一群小鸟也想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大家欢迎么? 生异口同声:欢迎! 师:大家看,黑板上有一棵大树,大树上有好多小鸟,请大家仔细数一数大树上有几只小鸟?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算理,驾驭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2.学生经验探究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过程,体会计算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培育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阅历理解算理,驾驭算法,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打算 投影、视频、答题纸、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今日我们要起先新一单元的学习了,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接着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老师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展示图片1:11页主题图ppt主题图, 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每个班由两名老师带队。 师:同学们发觉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每个班与老师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两个班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等。…… 师: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出示图片2 (1)看图片,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35+2,师板书 出示图片3 (2)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预设1:口算:5+2=7 30+7=37追问:为什么用个位上

的5加2? 结合摆小棒,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师:怎样笔算呢?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用摆小棒,师巡察。 组织学生沟通摆小棒计算“35+2”的方法和过程,老师出示小棒图。 学生有35人,先摆3捆零5根小棒;带队老师有2人,接着摆2根小棒。把5根小棒与2根小棒合起来是7根,一共是3捆零7根小棒,也就是35加2等于37. 老师引导学生依据摆小棒的过程写出加法竖式,并计算。利用课件演示算理。 出示图片4 笔算时,其次个加数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要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笔算时个位与个位对齐。 老师板演算法,并对应展示口诀: 数字分开,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3)练习:做一做,图5 2.学习例2 (1)看图片(乘车图片6)提出问题 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怎样解答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构造,并会分析、解答简洁的两步应用题; 2、力量目标:学会用学习到的学问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两步应用题构造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提醒课题 同学们,今日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应用题,你知道哪些有关应用题的学问?你还想对应用题有哪方面的了解? 二、嬉戏激趣、明白构造 那么,让我们来做个嬉戏,你们看教师手中有许多花,现在给第一个学生2朵,给其次个学生3朵,你能说出教师手中花的朵数吗?假如教师说,比第一个学生多8朵呢?或说,是两学生的花的总数呢?你能说出来吗? 师生共同领悟: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三、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 假如添上“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争论:这一题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你们小组最喜爱的方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手势、图形、线段];请你们相互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表示出问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解答,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四、尝试制造、加深理解 小组协作、师生合作,转变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即“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你们能编出怎样的应用题,请试试看;学生汇报制造的成果。 五、稳固练习、学以致用 完成课后“做一做”;同桌合作相互分析其中一道题。 六、阅读课本、学会发觉 请你们阅读今日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发觉。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 教学目的: 1、才能目的: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开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才能。 2、知识目的: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纯熟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的: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可以纯熟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以下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

9/16×12 21×5/14 老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答复以下问题。 老师提问学生答复以下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剪去剩余局部的1/2。此时,剩下的局部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假如第三次再剪去剩余局部的1/2,那么剩下的局部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老师让学生考虑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展提问。 1/2×1/2?分析^p 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1/2,那就是1/2的1/2。也就是1/2×1/2老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考虑,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那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老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那么。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老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那么: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那么: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p 为什么? 课堂讨论:让学生可以根据课本7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局部占斜线局部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稳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 1/4×2/3; 3/5×2/9; 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那么来进展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答复) 板书设计: 1/2×1/2=1/4; 1/2×1/2=1×1/2×2=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