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2020年第05期340百家争鸣用心浇灌,静待花开——班主任工作总结曹兆鹏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余粮堡镇中心小学,内蒙古通辽028000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学校如同一个大家庭,而班级就像一个小家庭,班主任则是这个小家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班主任塑造着学生的灵魂,呵护着学生的成长,尽管班主任的工作复杂且繁琐,我相信,只要放宽胸怀,用爱去感化,学生这朵美丽的花儿定会开满心田。
多数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管理的重心就向促进学生的学习偏移了,这种做法是比较片面的,我认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负责,嘴勤脚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我缺乏的是经验,可我认为“认真负责”、“嘴勤脚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这份责任感不仅来源于我的对这份职业的执着,更来源于我对孩子们的爱。
因为我们学校白天是全封闭式的学管理,学生在校用午餐,所以我不仅要管理他们的学习,同时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
对于每一个孩子我尽量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与呵护。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些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帮助他们完成人生的过渡。
而在班级学习生活中,班主任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最容易了解他们,更容易做他们的工作,所以我在平时时刻注意孩子们的变化,及时地帮助他们拨正人生的航向,驶向正确的人生港湾。
二、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
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寓言是一种通过故事来传递道德教育的文学形式,它以动物或虚构的人物为主角,通过情节的展开,给人们以启示和思考。
本文将从教学反思的角度,通过分析两则寓言的教育意义,探讨如何将这些寓言故事运用到教学中,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寓言故事一:《乌鸦喝水》1.1 寓意:这则寓言讲述了乌鸦用石子引起水位上升,从而喝到水的故事。
寓意是通过智慧和巧妙的方法,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1.2 教育意义:教育孩子要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寻找创新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1.3 教学应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这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寓言故事二:《狐狸和葡萄》2.1 寓意:这则寓言讲述了狐狸无法够到葡萄,最终说葡萄酸的故事。
寓意是人们常常对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进行否定,以安慰自己。
2.2 教育意义:教育孩子要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2.3 教学应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这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通过分析这两则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和教学应用。
寓言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毅力和积极心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寓言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4.1 激发学生思考: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4.2 培养学生的毅力:通过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塑造和情节展开,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4.3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寓言故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寓言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毅力和积极心态。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寓言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文学形式,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寓意深远地传达了人们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寓言的力量,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本文将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分析两则寓言的教育意义,并探讨如何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一、寓言一:《乌鸦喝水》1.1 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自负和轻信是我们应该避免的态度。
乌鸦自以为聪明,却因为贪心而失去了自己的食物。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和理智,不要被表面的诱惑迷惑。
1.2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寓言引发学生对自负和轻信的思考。
通过讨论乌鸦的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负和轻信的危害,培养他们的谦虚和理智的品质。
1.3 教学实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境,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避免自负和轻信的态度。
也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这个寓言的教育意义。
二、寓言二:《螃蟹与鸟》2.1 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
螃蟹和鸟互相欣赏对方的特长,最终实现了共同的目标。
这个故事鼓励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不同,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进步。
2.2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寓言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培养他们的尊重和合作意识。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2.3 教学实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找到合作的机会。
也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和优势互补的原则。
三、结合寓言的教学方法3.1 创设情境:通过引入寓言故事,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
3.2 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寓言中的问题,如主人公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等。
《动物学校》告诉了我们什么《动物学校》是一则流传的西方寓言:有一天,动物决定它们必须做件伟大的事,以便迎接所谓“新世界”衍生的问题,所以它们创建了一所学校。
学校内采用的活动课程包括跑步、爬行、游泳及飞行。
为了方便管理,所有的动物都参加了每一项课程。
鸭子在游泳项目上的表现非常杰出,甚至比老师还优秀,但在飞行方面,它的成绩只是刚好及格而已,而跑步的成绩更是惨不忍睹。
因为它跑得太慢,所以放学后它必须放弃游泳,留下来练习跑步,它持续地练习,直到它那有茧的脚都磨破了,仍然只有游泳一项及格。
但是及格标准只适用于学校,所以除了要上学的鸭子外,没有人在乎这件事。
开始时,兔子跑步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不久后,它便因为游泳前繁琐地化妆工作感到神经衰弱。
小松鼠本来在爬行课程上表现优异,直到有次上飞行课时,老师要求它从地面起飞取代从树梢滑落,却造成它心理上极大的挫败感。
后来它因运动过度导致肢体痉挛,使它在爬行及跑步课程,只得了70分及刚好及格。
蛇的爬行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游泳成绩也不错。
因为它没有脚,也没有翅膀,它跑步成绩和飞行成绩可想而知。
偏偏蛇喜欢挣强好胜,处处都要抢风头。
它的跑步成绩和飞行成绩令它很没有面子,它每天都不开心。
没过多久,蛇就患了忧郁症。
另外一条没有上过动物学校的蛇来安慰它,这条蛇说:“你本来就是一条很棒的蛇,你为什么要去学跑步和飞行?如果蛇可以跑步,可以飞行,难道不是一件挺可笑的事吗?”但是,上动物学校的蛇执迷不悟,它说如果它的跑步成绩和飞行成绩还不及格的话,它就从动物学校毕不了业。
两条蛇说来说去说不到一块,这条郁郁寡欢的蛇钻到地底下去,从此,没有谁再见到过它。
鹰是动物学校最另类的学生。
它只上飞行课,拒绝上跑步课、爬行课和游泳课。
它对动物学校的校长说:“我是一只鹰,我为什么要上跑步课、爬行课和游泳课?”校长说:“这是我们学校规定的章程,作为动物学校的学生,你必须要上这些课。
”鹰说:“我只想上飞行课,我想做一只世界上飞得更高,飞得最快的鹰。
亡羊补牢的故事事例亡羊补牢是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忘记锁栅门,导致自己的羊出逃,最终掉头回来时已经失去了很多羊只。
这时候,牧羊人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开始采取行动亡羊补牢,增强了管理羊儿的意识和责任心。
亡羊补牢是一种常用的管理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亡羊补牢的例子来探讨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企业管理中的亡羊补牢在企业管理中,亡羊补牢也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
一家著名的餐饮企业为例,他们在去年曝出净菜涉嫌超限,影响了企业的形象。
因此,企业采取了亡羊补牢的方式进行管理،把所有净菜送到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对产地、收购和加工过程进行全面核实和整改。
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保障了菜品质量,还增强了客户的信任度。
然而,如果企业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很可能会失去更多客户和利益,甚至面临被罚款的情况。
二、学校安全管理中的亡羊补牢学校安全管理同样也需要采取亡羊补牢的有效措施。
像一些家长关注的校园安全问题,国内很多学校采取了加强校园安保工作、提高师生安全意识等措施。
比如,学校提供紧急报警器材等安全设施,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建立情况汇报制度等。
这一系列亡羊补牢的措施不仅保护了师生的安全,还更好地转达了学校对教育的重视和关注。
三、医院诊疗管理中的亡羊补牢医院诊疗管理也需要亡羊补牢的措施。
现在,随着信息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医院开始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以提高病历管理速度和效率。
不过,在此过程中,医院应将电子病历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并需要对系统操作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
如果出现病历泄漏等问题,医院可以及时亡羊补牢,在今后的管理中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
四、环境保护中的亡羊补牢亡羊补牢在环境保护上也有实际应用。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采用退役军人作为在环境检查中的执法人员和志愿者,他们不仅具有初级执法资格,而且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管理能力。
通过助力环境保护工作,退役军人还重拾了自尊和尊严,提高了生活质量。
寓言故事《农夫与苹果树》读后感寓言故事《农夫与苹果树》读后感1过去的一年,我校全体干部教师紧密团结在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周围,深入学习和贯彻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密联系我校的工作实际,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设步伐。
为此,我校不断深化德育教育体系,确立了以“德育为纲,能力为本、行为规范、身心健康”的学校德育工作思路,将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相融合,开展了各类形式生动的德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以及各项养成教育的培养。
正因为如此,我校连续多年获得:教学成绩先进集体、会考成绩先进集体、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普教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以及区级运动会连续两年分获第五名和第六名的好成绩。
现将一年来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一、建立科学、健全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力求达到德育要求的整体性、均衡性、内涵性、发展性和社会性。
1、积极探索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
为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突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有力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我校对全体班主任,从年龄、学历、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详细掌握了班主任队伍的现状,完善制定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调整充实了班主任队伍,增强了班主任作为灵魂工程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暑假教师自觉提前进入工作岗位,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自发组织学习班主任业务知识,自觉进行岗前培训,不仅解决班主任队伍的稳定和发展问题,而且还提高了班主任业务素质,为扎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坚持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方针,通过抓好德育教学改革工作,增加德育的实效性。
06年我校举行了2次以研究“新课标”为前提的教学改革研讨观摩课,使德育教学贴近实际,学科渗透德育的举措淡化了教育痕迹,但强化了教育效果;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如春雨般真正地浸润到教师的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中,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寓言两则》课后反思寓言是一种通过故事来传递道德教育的文学形式。
它不仅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还可以通过虚构的情节,向人们传递重要的道德价值观。
《寓言两则》是两个揭示道德教育的寓言故事,分别是《孔雀与鹰》和《百灵鸟与丑小鸟》。
通过课后反思这两个故事,在治学和做人方面有了一些深刻的认识。
第一则寓言故事《孔雀与鹰》讲述了一个孔雀嘲笑一只鹰的故事。
孔雀自认为自己美丽,而鹰却丑陋,因此孔雀嘲笑鹰的样子。
但当孔雀想要飞向天空时,却无法飞翔,而鹰却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外表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
孔雀只注重外表的美丽,却无法掌握飞翔的技巧;而鹰虽然外表不如孔雀美丽,却因为掌握了飞翔的技巧而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于天空之中。
这告诉我们,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应该是基于内在的能力和品德而不是外在的美丽。
而《百灵鸟与丑小鸟》这个故事则更加深入地教育了我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内在价值。
故事中,百灵鸟因为外表的美丽而自满,而丑小鸟却因为自己的外貌而低自尊低。
这时,一个智者告诉丑小鸟,只有当它展示自己特别的技能时,才能让自己与众不同。
丑小鸟尝试展示自己特殊的技能后,受到了其他鸟儿们的认同和尊敬。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能力,只要我们不断发掘和展示,就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关注。
外貌的美丽并不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唯一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去发现和发展我们自己的特长,从而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在治学方面,这两个寓言故事对我也有很大的启示。
孔雀和鹰的故事告诉我,追求美丽外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内在的能力和品德的培养。
只有拥有内在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而百灵鸟和丑小鸟的故事则启发了我,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优势,我们应该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及反思有一则寓言:一个饥饿的人从路边拾起了一块面包,刚想吃下去,却被另一个饥饿的人抢走了。
仔细琢磨这句话的意思,也许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嘲笑,更重要的是,面包失而复得,同样是一种令人欣喜若狂的事情。
然而,遗憾的是,因为它只有物质上的享受,没有心灵上的愉悦,所以这种幸福,并不长久。
我们现在的学校管理,似乎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怪圈。
首先要给予这些学生精神上的关爱和心理上的抚慰,尽可能地去唤醒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和父母,尊敬老师、朋友,关爱自己身边的同学。
然后在充分保证“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其他方面的需求,包括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发展特长,培养能力,拓宽视野等。
对于这一点,实际上是学校教育职能范围内无法解决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学生要有五千元的学杂费,一个农村孩子高额的报名费,和一套高档的电脑设备了。
我们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爱,体验到那份伟大的责任,去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
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在新课程改革中,每一位教师的角色都应该随之进行相应的转换,除了做好课堂教学,课前备课、批改作业,平时的组织管理工作,尤其是当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当中去,更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获取知识,而且还要会学习、会生存、会发展、会创造,因此对学生多层次的评价至关重要,它可以作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依据。
教师要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情绪变化,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学方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更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甚至争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我们认为,所谓素质教育,最本质的内涵是将每一个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来对待,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去创造未来,体验成功。
寓言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寓言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一
有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有位科学家得知死神正在寻找他,为了逃避死神的寻找,他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了十二个自己,即想以假乱真,让死神无法辨认出真正的自己。
死神面对十三个一模一样的人,果真一时分辨不出哪个才是真正的要寻找的目标,只得悻悻离去。
但是没过多久,对人性的弱点了如指掌的死神又回来对十三个一模一样的科学家说:先生,你确实是个天才,能够克隆出如此近乎完美的复制品。
但是很遗憾的是,我还是发现了你的作品中有一处微小的破绽。
死神的话音未落,那个真的科学家便暴跳起来大声辩解道:这绝对不可能,我的技术是完美无缺的,哪里有失误?我要找的就是你!死神大笑一声就一把抓住那个说话的人,将他带走了……
这则寓言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爱听奉承的话,不爱听批评的话,这是人的一个致命弱点。
因此,一句奉承的话或一句批评的话,往往会使人的这个致命弱点暴露无遗。
作为校长,免不了会经常听到奉承的话或批评的话,对此,切莫听了奉承的话就笑,听了批评的话就跳。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对于奉承的话要冷静听、警惕听,对于批评的话要分析听、虚心听。
惟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地收集各种对学校发展有益的意见或建议,从而促使学校的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
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
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禅师点头道:有的。
他又问: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禅师就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指给他看,并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爱情线,这条斜线叫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
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就是将手慢慢地、紧紧地握起来。
禅师接着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那人迷惑地说:在我的手里呀!命运呢?那人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呀!
这则寓言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一个薄弱的学校要改变自己的状况,寻求外界的帮助是可以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但必须知道,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因为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三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捉到了一只幼鹰。
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
这只幼鹰和鸡在一起啄食、散步、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就是一只鸡。
后来,这只幼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崖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着翅膀,就这样它居然飞了起来!这时,这只鹰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成为一只真正的鹰。
这则寓言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教师之间或许有能力上的差别,而能力差的教师总有自卑感,总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这就有可能限制了他们潜能的发挥。
作为校长,要信任他们,要将重大责任搁在这些教师的肩上,这就能够使这些教师在完成重大责任的工作中认识自己的力量,并最终将自己的潜能全部发挥出来。
人才往往是在使用中脱颖而出的!
四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就将自己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这则寓言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要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要走进教师的心,而教师的心就像上了锁的大门,如果用粗暴的态度对待教师,就犹如用铁杆去撬大锁,是难以撬开的。
作为校长,惟有了解教师的心,才能进入他们的心,才能因势利导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五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故事叫《屋顶上的山羊》。
故事说,山羊站在屋顶上吃稻草。
一只四处觅食的狼从下面经过,想找顿饭吃。
山羊不无得意地嘲笑起狼来。
狼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山羊,鄙夷地说,吃你的稻草吧!你站在屋顶上胆子大,说话嘴硬。
但只要你敢下来,让我们站在同一平面上,你很快就会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不要忘了,使你高大的不是你自己,而是屋顶!
这则寓言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校长的职务虽然不是很大,但在学校内部却是最大的领导者,职务本身颇像屋顶,尽管不会给校长带来智慧和水平,但却容易使一些校长飘然起来,闹不清自己是谁,好像自己很高大而不知天高地厚地作威作福。
校长务必记住:使你高大的不是你自己,而是职务!当你没有职务的时候,或许你不一定比一个普通教师强多少!要跟教师们友好地相处,有的时候不妨忘掉自己的身份!
六
有一个杰出的骑兵,他与他的战马在战场上一同出生入死好些年了。
那个时候,因为打仗,骑兵很重视他的马,总是给马准备充足的草料,把马看作自己的救星,小心翼翼地供奉。
可是战争结束后,骑兵觉得战马再无益处,便开始虐待战马,每天让它驮木材、拉磨、耕田,干十分繁重的体力活,而只给它吃米糠。
后来战争再一次爆发,骑兵只得去应征打仗,骑的还是那匹已经体力不支,没跑多远便累倒在地上的马。
这匹马对主人说:平时你那么对待我,让我渐渐衰弱,我现在连匹驴子也不如,你如何能让我一下子从驴子的水平恢复到战马的水平呢?现在别无选择,你还是走着去打仗吧。
这则寓言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教师就像是在战场上与校长一同出生入死的战马,校长只有平时就善待他们,就注重感情投资,这才可能使这些教师不仅能够在关键时刻,而且在平时都会尽心竭力。
七
有一天,一个渔夫在自己的船边发现有一条蛇咬住一只青蛙,他替青蛙感到难过,就过去轻轻地把青蛙从蛇嘴中拿出来,并将它放走。
但他又替饥饿的蛇感到难过,由于没有食物,他取出一瓶威士忌酒,倒了几口在蛇的嘴里。
蛇愉快地游走了,青蛙也愉快地跳走了,而这个渔夫因为做了这样的好事情自然心里是愉快的,他认为一切都很妥当,但在几分钟后,他听到有东西碰到船边的声音,便低头向下看。
令人不敢相信的是,那条蛇又游回来了——嘴中叼着两只青蛙。
这则寓言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奖赏是校长作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经常使用的激励手段,但校长要注意,使用奖赏手段后必须能够得到自己所希望、所要求、所需要、或你所祈求的东西。
如果奖赏不妥当,就有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奖赏犹如一把双刃剑!
八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饲养它们的主人捉住小猪,小猪却大声嚎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这样的嚎叫,便说:主人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主人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却是要我的命呀!
这则寓言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都要经常换位思考,尤其是校长要更多地站在教师的角度想问题,对教师的失意、挫折、伤痛,应多一些关怀和了解,要有宽容的心!
九
有一个国王知道自己的国家里有两位技艺精湛的木匠,但他不知道哪个木匠技艺更精湛,于是就用雕刻老鼠的办法来让他们比试谁是天下第一。
第一位木匠雕刻的老鼠栩栩如生,连老鼠的胡须都好像在动一样;第二位木匠雕刻的老鼠却只是神似,远看勉强是一只老鼠,近看也只有三分相像。
当人们认为第一位木匠理所当然是天下第一时,第二位木匠却提出了抗议:雕刻得像不像,应该让猫来评判。
谁能比猫更有发言权呢?人们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于是就抱来了几只猫。
结果,这几只猫都扑向那只不像老鼠的老鼠,又是撕扯,又是啃咬,争得不可开交,而另一只逼真的老鼠被冷落在一旁。
比试的结果自然是第二位木匠获得了天下第一的称号。
当人们困惑不解地问第二位木匠其中的奥秘时,他笑着说:其实,道理很简单,我雕刻用的材料是一块鱼骨罢了。
猫感兴趣的不是外形像还是不像,而是鱼的腥味……
这则寓言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自然要借鉴、尝试、探索、实践和推广其它学校的各种好的管理模式或做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借鉴、尝试、探索、实践、推广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更要注重其内在的实质性东西。
惟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到借鉴、尝试、探索、实践和推广好的管理模式或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