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寨滑坡坡勘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8.32 MB
- 文档页数:53
山体滑坡检查报告模板报告编号:SLP2021-001报告日期:2021年5月20日1. 项目概述本次滑坡检查是针对位于XX市XX区XX山的山体滑坡进行的。
本项目的目标是评估滑坡的规模和稳定性,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以确保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
2. 滑坡背景根据历史记录和现场调查,该山体滑坡发生于XX年X月X 日,造成X人死亡和X处财产损失。
滑坡导致了道路的破坏和住宅的崩塌,给周边居民和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 现场调查我们的专家团队于X月X日到达现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滑坡区域进行了三维测量和土壤采样,并收集了相应的气象数据和地质资料。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现场勘察和与当地居民的访谈,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4. 滑坡特征和规模评估根据调查和分析,我们确定了滑坡区域的特征和规模。
滑坡的主要特征包括滑动面、滑坡体积和失稳因素。
滑动面的位置为XX度XX分XX秒N,XX度XX分XX秒E,滑坡的体积估计约为XX万立方米。
失稳因素包括降雨量、斜坡坡度和土壤类型等。
5. 滑坡稳定性评估我们利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估。
通过分析土壤采样结果和现场测量数据,我们确定了滑坡的土壤力学特性和岩土工程参数。
基于这些数据,我们采用滑坡稳定性模型对滑坡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
6. 滑坡治理方案基于对滑坡特征和稳定性的评估,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滑坡治理方案。
这些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加固滑动面、排水处理、坡面保护和植被恢复等。
同时,我们还考虑了工程投资、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因素,综合权衡各种方案,以确定最佳的治理策略。
7. 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分析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滑坡具有明显的稳定性问题,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理;- 加固滑动面、排水处理和坡面保护是关键的治理手段;- 应进行进一步的工程设计和计划,包括资金筹措和工期安排等。
8. 后续工作在完成本次滑坡检查报告后,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和专家团队合作,共同制定详细的滑坡治理计划,并实施相应的工程项目。
山体滑坡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近年来,我国山区频繁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对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我国高校纷纷开展地质实习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特点及防治措施。
本次实习报告即是我在一次山体滑坡地质实习中的所见所闻。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某山区,时间为XX年XX月。
实习期间,我们一行人在导师的带领下,对该地区的山体滑坡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与分析。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地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滑坡现场,观察了滑坡体的形态、规模、滑坡面、滑坡壁等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发现滑坡体前端较陡,后端较缓,滑坡面呈弧形,滑坡壁清晰可见。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滑坡体上有一些裂缝,裂缝宽度不等,最大宽度可达数十厘米。
2. 采样分析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对滑坡体进行了采样分析。
通过观察样品颜色、粒度、结构等特征,我们初步判断滑坡体主要由粉土、砂岩和页岩等组成。
此外,我们还对样品进行了密度、含水率等物理性质的测定,以便后续分析滑坡体的稳定性。
3. 数据收集与处理在实地考察和采样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收集了滑坡体的地形、地质、气象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处理。
通过对比滑坡前后地形变化,我们分析了滑坡体的位移、变形等特征。
同时,我们还利用气象数据分析了滑坡发生的前兆现象。
4. 滑坡成因分析根据实地考察、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结果,我们分析了滑坡的成因。
本次滑坡的主要成因包括:(1)地质条件:滑坡体所在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破碎,岩性软硬相间,易于形成不稳定的地质结构。
(2)地形条件:滑坡体位于陡峭的山坡上,坡度较大,易于发生重力滑坡。
(3)气象条件:实习期间正值雨季,连续降雨导致滑坡体土壤含水率增加,土体抗剪强度降低,从而促使滑坡发生。
(4)人类活动:滑坡体附近存在一定程度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山体、建设基础设施等,这些活动扰动了地质结构,降低了滑坡体的稳定性。
目录0前言 (3)0.1任务由来 (3)0.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3)0.3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查提出的主要问题和结论 (4)0.4勘查目的、任务 (5)0.4勘查工作评述 (6)1勘查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 (8)1.1自然地理 (8)1.2地质环境 (11)2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18)2.1滑坡地形地貌 (18)2.2滑坡空间形态 (20)2.3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21)2.4滑坡水文地质 (23)2.5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5)3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31)3.1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31)3.2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33)3.3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45)3.4稳定性综合评价 (49)4防治工程布置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50)5天然建筑材料 (51)6治理方案评价及建议 (52)6.1可行性研究阶段治理方案评价 (52)6.2治理方案优化建议 (52)6.3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53)7结语 (53)附图和附件1、综合工程地质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3、钻孔柱状图4、土工试验成果报告汇总表5、照片0前言0.1任务由来龟山寨滑坡位于湖北省兴山县高阳镇昭君村二组,长江一级支流白沙河(香溪河)左岸。
滑坡区建有湖北兴发集团化工厂核心变电站,并有多户居民居住,兴发化工厂与滑坡隔河想望,滑坡严重威胁该区人民生命财产及重要生产设施的安全。
受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委托,我院承担了对湖北省兴山县龟山寨滑坡进行勘查、设计工作。
0.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可究阶段勘查查明,龟山寨滑坡包含两个滑坡,即古岩质滑坡和其前缘的土质滑坡。
滑坡区地形地貌形态较为复杂。
滑坡前缘为长江一级支流白沙河,河床高程约174m;勘查区前部为土质滑坡,地形总体坡度10°~15°,分三级平台逐级而上;中后部为古岩质滑坡,中部地形坡度30°~40°,后部地形坡度5°~20°;滑坡后为岩质陡山,地形坡度35°~45°,滑坡体总体坡向175°~215°。
滑坡勘察报告一、实施背景滑坡是指地表或地下岩体、土壤等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壤体发生不稳定而发生的地质灾害。
滑坡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对滑坡进行勘察是非常必要的。
二、工作原理滑坡勘察是通过对滑坡区域的地质、地形、地下水位等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滑坡的发生机理和特点,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具体的工作原理包括:1.地质调查:对滑坡区域的地质构造、岩性、断层等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滑坡区域的地质情况。
2.地形测量:通过现场测量和遥感技术获取滑坡区域的地形数据,包括高程、坡度等,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3.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地下水位的监测,了解滑坡区域的地下水情况,判断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
4.大气降水监测:通过对滑坡区域的降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降雨对滑坡的影响。
5.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地质、地形、地下水位、降雨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滑坡的危险程度和发展趋势。
三、实施计划步骤1.前期准备:确定滑坡勘察的目标和范围,制定调查计划和工作方案。
2.地质调查:对滑坡区域的地质构造、岩性、断层等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滑坡区域的地质情况。
3.地形测量:采用现场测量和遥感技术获取滑坡区域的地形数据,包括高程、坡度等。
4.地下水位监测:在滑坡区域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对地下水位进行定期监测。
5.大气降水监测:在滑坡区域设置降雨监测点,对降雨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6.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地质、地形、地下水位、降雨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滑坡的危险程度和发展趋势。
7.编写报告:根据实施的勘察结果,编写滑坡勘察报告,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四、适用范围滑坡勘察适用于各类滑坡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包括山区、丘陵地区、河岸地区等。
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建设等方面。
五、创新要点在滑坡勘察中,可以采用遥感技术获取地形数据,提高勘察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进行地下水位和降雨的监测,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践报告1、参观水电站:(1)实践目的:为了了解水电站的构造以及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建筑物。
同时,了解建造水电站时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和解决措施,将在《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和《水电站》两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更加深入了解、清晰地了解所学知识,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2)实践内容:参观槽渔滩水电站、水津关水电站、龟都府水电站(3)实践时间:12月28日上午(4)实践地点:眉山洪雅县竹箐镇、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5)实践概况:我们于早上七点半集合,八点出发,前往槽渔滩电站,槽渔滩水电站为坝后式水电站,位于青衣江干流中游,眉山市洪雅县竹箐镇境内,地理坐标29°53'47.09"N103°11'04.68"E。
距离雅安市约32公里,距洪雅县城27公里,是青衣江流经眉山市境内的第一座水电站,上游与龟都府水电站相邻。
属于青衣江干流七个梯级开发中的第三级电站,规划为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长征渠渠首工程.是一个具有发电、灌溉、旅游、养殖、防洪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
该电站隶属于四川槽渔滩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另外还拥有一家碳素厂和一家硅钢厂。
槽渔滩水电站由四川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施工建设,按5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修建,安全级别较高,电站装机装机容量3×2.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7.5万千瓦。
该水电站总库容量2720万立方米,蓄水壅水长度达11公里,直至龟都府电站尾水出口处。
电站大坝呈折线型,全长797.074米,坝顶高523.3米,正常蓄水位520米,最大坝高21.8米。
电站设计水头15.3米,额定引用流量3×172立方米每秒,保证出力1.7万千瓦,经过一小时,我们来到了槽渔滩电站,下车后,我们看到水电站厂房大门慢慢升起,然后各班清点人数,然后我们在厂长的带领下对电站进行了解。
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恰逢水电站二号机组在维修,没有运行,所以我们可以参观到水电站的蜗壳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山体滑坡勘察报告篇一:滑坡勘察报告第一章概述受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我院承担了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左K120+085-K120+169)段滑坡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第一节序言该边坡位于仙居市埠头镇红岩村,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段境内,由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里程左K120+085-K120+169路堑边坡,右侧为半溪1号桥。
设计路面标高393.11~391.152米,线路最大纵坡2%。
20XX年8月右线桥梁开始施工。
20XX年11月9日至14日连续降雨后,20XX年11月16日下午2时许,突然发生山体滑坡,滑体长约75m,宽约80.0m,形成错落台高约12.0m,滑动方量约45600m3,右线已施工的桥梁人工挖孔桩柱被毁,并在已滑动边坡后侧形成一个更大的潜在滑坡危险区。
第二节目的、任务及依据的技术标准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滑坡的位置及分布范围,分析斜坡失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提出治理建议。
按照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左K120+085-K120+169)段滑坡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为:1、查明滑坡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2、查清滑坡规模及破裂壁、滑床、滑带、滑坡台地、滑坡裂缝等滑坡要素特征;3、查明滑坡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对无法取得强度指标的碎石土类反演求得其c、υ值;4、分析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滑坡体稳定分析;5、根据滑坡体现状等提供滑坡治理措施与建议。
执行规范有: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XX);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第三节工作方法、过程及质量评述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钻探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XX坝滑坡勘察报告1、前言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查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体的结构,滑动面、滑动带的位置,分析滑坡的成因及演化过程,评价和预测滑坡的稳定性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分析边坡的稳定性,为整个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具体任务有:(1)查明滑坡体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假基岩、滞带土)、水文地质特征(冲沟)、变形破坏特征,拉裂缝(横张、纵张);(2)查明勘察区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提供各地层岩性及滑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查明滑坡体的分布范围、形态、规模、类型,分析滑坡空间分布特征;(4)综合分析滑坡形成条件,产生机理及运动模式的基础上,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6)对滑坡防治提出经济技术合理的建议措施。
2、自然地理概况XX坝滑坡位于四川省XXX市黄湾地区,由于XXX地区属于中亚热带,气候湿润多雨,近年来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破坏,受暴雨或峨眉河的影响,滑坡区的稳定性将变差,局部将失稳,对上游河边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危机数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实施滑坡与塌岸灾害治理工程。
滑坡体横向宽约800米,纵向长约500米,后缘紧靠通往XXX 景区的盘山公路。
滑坡所在地区有一条3级公路通往景区方向,此公路路况良好。
在滑坡堆积区有一条乡村路从滑坡体上游边界通往下游边界,路面较窄,但可供一辆小汽车通行。
整个滑坡植被覆盖率较高,但有几条小路可供人从滑坡前缘通向滑坡后缘。
滑坡后缘常年受峨眉河侵蚀、冲涮。
3、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滑坡区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地貌,山势低缓,侵蚀切割程度中等,地势为阶梯状斜坡,总体上是东部(滑坡后缘)高西部(滑坡前缘)低,海拔高程468~551m,相对高差为83m。
滑坡前缘紧挨的峨眉河,河浅水缓,由北东走向转90 º弯呈北西走向,在滑坡前缘形成大拐弯,对滑坡前缘形成侧向侵蚀,与峨眉河隔河相对的是黄湾五级阶地,阶地地形平坦开阔,地貌形态单一。
滑坡勘察报告一、实施背景滑坡是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提高灾害防治能力,需要进行滑坡勘察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滑坡勘察的实施背景、工作原理、实施计划步骤、适用范围、创新要点、预期效果、达到收益、优缺点以及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详细总结。
二、工作原理滑坡勘察是通过对滑坡地区的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滑坡的类型、规模、危险性以及可能的成因,为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岩性、构造、断裂、节理等地质情况,确定滑坡发生的基础条件。
2.地形调查:通过地形测量和地貌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地形特征、坡度、坡面形态等,确定滑坡的发生位置和范围。
3.水文调查:通过水文观测和水文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降雨情况、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等,确定滑坡的水文条件。
4.气象调查:通过气象观测和气象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气候特征、降雨强度、风力等,确定滑坡的气象条件。
三、实施计划步骤滑坡勘察的实施计划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前期准备:明确勘察目标和任务,编制勘察计划,确定勘察人员和装备,进行必要的文献资料收集和现场勘察前的准备工作。
2.现场勘察:按照勘察计划,组织勘察人员进行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现场勘察工作,采集必要的样品和数据。
3.室内分析:对采集的样品和数据进行室内分析,进行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滑坡的类型、规模、危险性以及可能的成因。
4.报告编写:根据分析结果,编写滑坡勘察报告,包括滑坡的基本情况、成因分析、危险性评价、防治建议等内容。
四、适用范围滑坡勘察适用于各类滑坡地区,包括山区、丘陵区、河谷区等地质条件复杂、滑坡发生频繁的地区。
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滑坡的预测、预警、防治等方面。
五、创新要点滑坡勘察的创新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调查:将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相结合,综合评价滑坡的危险性和防治措施。
地质滑坡隐患排查报告内容1. 概述本报告针对某地区的地质滑坡隐患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野外实地勘察、地质信息收集和专家评估等方法,对该地区的地质滑坡隐患进行了科学的评估和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2. 调查范围和方法2.1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某地区的斜坡、河岸、高边坡、山顶等地形区域,共计覆盖了X平方公里的地理范围。
考虑到地质滑坡的多发性和复杂性,我们对地形地貌、地震活动、基岩地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
2.2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地质滑坡隐患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调查方法:- 实地勘察:对调查范围内的斜坡和高边坡进行实地勘察,记录出现滑坡迹象的地点以及潜在隐患区域。
- 卫星遥感: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地质滑坡隐患区进行影像解译,快速识别潜在隐患点和地表地貌特征。
- 地质钻探:针对部分潜在地质滑坡隐患点,采取地质钻探和取样分析,获取更加详细的地质信息。
- 地震活动监测:收集该地区近期地震活动的相关数据,分析地质滑坡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联。
3. 隐患评估和分类3.1 滑坡类型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将地质滑坡隐患分为以下几类:1. 蠕滑型地质滑坡:主要发生在斜坡和陡坡地带,土体以泥土为主,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渗透性。
2. 崩塌型地质滑坡:通常发生在陡坡、河岸和掏空部分,土体以岩石和碎石为主,具有较大的抗压能力。
3. 滑面滑坡:土层滑动沿滑坡面滑动,常见于高边坡和山脚。
3.2 隐患评估根据地质滑坡隐患的具体情况,我们对各隐患点进行了数量化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河流等对滑坡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2. 斜坡稳定性:对斜坡的坡度、土质、坡面状况等进行评估,判断其稳定性情况。
3. 地下水位:通过地下水位和地质层情况的监测,评估地质滑坡隐患的可能性。
4. 治理措施基于对地质滑坡隐患的评估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治理措施:1. 加强监测:针对潜在滑坡隐患点,建立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地下水位、坡面位移等指标,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滑坡勘察报告一、实施背景滑坡是指地表土层或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发生移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的发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滑坡进行勘察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滑坡进行详细的勘察,以便为滑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原理滑坡勘察主要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观测的方式获取数据,结合地质、地貌、水文等方面的分析,以及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地震等方法,对滑坡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估。
三、实施计划步骤1.野外调查:对滑坡的地理位置、形态特征、滑动面、滑坡体等进行详细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2.实地观测:通过设置监测点、安装监测设备等方式,对滑坡进行长期实时监测,获取滑坡的变形、位移等数据。
3.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地质、地貌、水文等方面的知识,对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4.预测评估:通过建立滑坡的数学模型,对滑坡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
5.结果报告:根据以上步骤的研究和分析,撰写滑坡勘察报告,对滑坡的情况进行详细总结和评价。
四、适用范围滑坡勘察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滑坡,包括山体滑坡、河岸滑坡、边坡滑坡等。
无论是自然形成的滑坡还是人为引起的滑坡,都可以通过滑坡勘察来进行研究和治理。
五、创新要点本次滑坡勘察采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地震等方法,结合传统的野外调查和实地观测,对滑坡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估。
同时,通过建立滑坡的数学模型,对滑坡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提高了滑坡治理的准确性和效果。
六、预期效果通过滑坡勘察,可以了解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为滑坡的治理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可以预测滑坡的未来发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滑坡对人类的威胁。
七、达到收益滑坡勘察可以提高滑坡治理的准确性和效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滑坡防治规划和政策,提高国家的防灾减灾能力。
八、优缺点优点:滑坡勘察可以全面了解滑坡的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减少滑坡对人类的威胁。
目录0前言 (3)0.1任务由来 (3)0.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3)0.3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查提出的主要问题和结论 (4)0.4勘查目的、任务 (5)0.4勘查工作评述 (6)1勘查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 (8)1.1自然地理 (8)1.2地质环境 (11)2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18)2.1滑坡地形地貌 (18)2.2滑坡空间形态 (20)2.3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21)2.4滑坡水文地质 (23)2.5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5)3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31)3.1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31)3.2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33)3.3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45)3.4稳定性综合评价 (49)4防治工程布置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50)5天然建筑材料 (51)6治理方案评价及建议 (52)6.1可行性研究阶段治理方案评价 (52)6.2治理方案优化建议 (52)6.3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53)7结语 (53)附图和附件1、综合工程地质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3、钻孔柱状图4、土工试验成果报告汇总表5、照片0前言0.1任务由来龟山寨滑坡位于湖北省兴山县高阳镇昭君村二组,长江一级支流白沙河(香溪河)左岸。
滑坡区建有湖北兴发集团化工厂核心变电站,并有多户居民居住,兴发化工厂与滑坡隔河想望,滑坡严重威胁该区人民生命财产及重要生产设施的安全。
受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委托,我院承担了对湖北省兴山县龟山寨滑坡进行勘查、设计工作。
0.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可究阶段勘查查明,龟山寨滑坡包含两个滑坡,即古岩质滑坡和其前缘的土质滑坡。
滑坡区地形地貌形态较为复杂。
滑坡前缘为长江一级支流白沙河,河床高程约174m;勘查区前部为土质滑坡,地形总体坡度10°~15°,分三级平台逐级而上;中后部为古岩质滑坡,中部地形坡度30°~40°,后部地形坡度5°~20°;滑坡后为岩质陡山,地形坡度35°~45°,滑坡体总体坡向175°~215°。
滑坡体岩土组成种类多、变化大、结构复杂。
土质滑坡主要由人工填筑土、冲洪积砂卵石及粘性土、崩坡积碎块石土组成;岩质滑坡主要由块裂白云岩、三叠系中统巴东组溶崩角砾白云岩、炭质白云岩及砂(页)岩等组成。
滑坡区地质构造复杂。
受秭归盆地(向斜)及区内次级向斜构造影响,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层间错动明显,软质岩质常形成碎裂结构。
滑坡区类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为简单。
区内除滑坡前缘砂卵石层为含水层外,其它岩土层均为相对隔水层或弱透水层,地下水较为贫乏;地表泉水出露较少,其出水量受大气降雨调解和控制。
地表水系主要为滑坡前缘白沙河,水位变幅在175~181m之间,具暴涨暴落的特点。
综上所述,滑坡地质复杂程度分级为复杂。
该滑坡主要危害对象为滑坡上的居民、宜昌市兴山县支柱企业兴发集团化工厂变电站及区内正在兴建的兴神国家级重点旅游公路隧道;滑坡危害人数包括区内5户居民23人及兴发化工厂职工超过300人;滑坡失稳造成居民房屋、变电站损毁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1.4亿元以上。
综合确定该滑坡危害程度等级为Ⅲ级。
0.3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查提出的主要问题和结论①关于岩质滑坡主滑方向的问题岩质滑坡平面形态呈近半椭圆形,其长轴方向更接近215°,且基本垂直于滑坡后缘地形等高线,滑坡中前部由于后期风化、剥蚀,以及崩坡积物的堆填改造,原始地貌形态形态已发生极大的改变,故表现出其等高线与主滑方向线呈较大角度的斜交;岩质滑坡在构造上处于龟山寨次级向斜的北东翼,其地层产状约为200°~230°∠30°~45°,其核部相对软弱、破碎的岩体被侵蚀、剥离后,为顺层(挤压破碎带)岩滑创造了条件。
根据岩质滑坡地形地貌特征以及边界条件,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经进一步分析论证认为古岩质滑坡的主滑方向约为215°的结论合理,依据充分。
②关于钻孔柱状图中滑带特征描述以及滑带划分的问题经过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查工作,进一步加深了对滑带特征的认识,并对可研阶段勘查孔的岩芯进行了再编录,加强了钻孔柱状图中滑带特征的描述,并对滑带的确定和划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复核、认定。
③关于滑带抗剪强度建议值依据不足的问题受勘查技术手段、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条件的限制,岩质滑坡没有取到滑带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室内试验,故采用反演分析法推理滑带抗剪强度;土质滑坡的滑带样品虽然进行了反复直剪试验,但其试验结果显具不合理,在数据分析利用时并未采用其残余值,仅利用其峰值按经验类比进行修正利用。
采用反演分析推理滑带抗剪强度时具备如下条件:滑坡已经发生过滑动且经定性分析其现状处于稳定阶段;计算模型已按已知信息恢复至滑坡发生前的地形形态。
④关于滑坡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及一、二级挡土墙变形原因的问题岩质滑坡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是:先有构造,后有滑坡,地质构造是滑坡的必要条件。
一、二级挡土墙变形的主要原因为:挡土墙基础以下有土质滑坡的软弱滑带存在,上部过大的堆填加载引起滑带土层蠕变造成。
⑤关于前缘土质滑坡各土层抗剪强度以及潜在最危险滑动面及其稳定系数的问题通过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查,已进一步复核了前缘土质滑坡各土层的抗剪强度,并对潜在的最危险滑动面及其稳定系数进行了修正。
0.4勘查目的、任务龟山寨滑坡初步设计阶段勘查的主要目的、任务是:在充分分析、利用已有资料及可研阶段勘查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可研方案设计的工程布置及尚需研究的地质问题,针对设计的治理工程轴线、场地和重点部位进行针对性的工程地质勘探和测试,进一步查明边界条件,复核有关物理力学性质及计算参数,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对治理工程措施、结构型式、埋置深度和工程施工等提出工程地质方面的要求和建议。
0.4勘查工作评述本项目规前勘查由湖南地质建设工程(集团)总公司于2003年11月完成,我院依据规前勘查成果资料,经现场实地踏勘,按委托书、《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技术要求》及有关规范要求编制勘查设计方案,并报专家组评审通过,勘查目的、任务明确,勘查工作内容、工作部署及勘查工作量设计合理、可行。
本次勘查主要依据勘查任务委托书、《三峡库区湖北省兴山县龟山寨滑坡勘查设计书》、《湖北省三峡库区兴山县龟山寨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意见及《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技术要求》进行,同时参照以下现行规范、规程: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②《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2004年12月;③《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④《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⑤《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⑥《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⑦《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依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技术要求》的相关规定,滑坡勘查范围大于滑坡周界及其影响区并进入稳定区不小于50m,勘查范围0.4×0.7km2。
图幅范围(北京坐标系):x=460610~461010,y=514090~514790。
可研及初步设计阶段勘查完成实物工作量详见表1:表1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可研及初步设计阶段勘查外业工作于2007年4月13日~2007年5月28日完成,勘查施工质量经自检评定、监理复查,外业验收组验收,综合评定为良好。
1勘查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1.1自然地理龟山寨滑坡位于湖北省兴山县高阳镇昭君村二组,长江一级支流香溪河左岸。
兴山县地理位置为东经110°45'-113°43',北纬31°14'-32°,东距宜昌市160km,南距秭归县香溪镇35km,西北距神农架林区松柏镇150km。
地理位置(北京坐标系):x=46010,y=514090。
公路交通以国道209、省道宜(昌)秭(归)线和县道兴(山)保(康)线为主体,交通较为方便(详见图1)。
图1 工程区交通位置及行政区划图勘查区地处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春季冷暖多变,雨水较多;夏季雨量集中,炎热多伏旱;秋季多阴雨;冬季多雨雪、早霜;地形复杂,高低悬殊,气候垂直差异大,四季分明。
兴山年平均气温在15.3℃左右,年际间气温变化不明显。
极端最高气温为43.1℃,极端最低气温为-9.7℃,年降雨量915~1086mm,降雨日数历年平均134天,雨季(5~9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以上,最大日降雨量163mm;年平均无霜期,低山272天,半高山215天,高山163天;年平均降水量为900~1200毫米,绝对降水量充沛,但时空分布差异大,北部多于南部,高山多于低山,夏季多于秋冬春季。
勘察期间,于2007年5月31日兴山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局部地区最大降水强度2小时内达100mm以上,最大降雨量达到157.6mm。
据气象和水文部门记载,这次降水时间集中,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属50年一遇,为兴山历史罕见。
县内209国道、312省道干线以及乡村公路多处塌方,公路水毁严重,至渝东、神农架等地的客货运输中断;兴发集团磷矿石供应全部中断,全县所有矿山已全面停产。
香溪河为区域最大的地表水系,流域面积3000km2,多年平均流量65.5m3/s,历史最大洪峰流量3920 m3/s,最枯流量7.7 m3/s,平均坡降14.2‰,枯水位约175m,最高洪水位181m,属于由降雨补给的山溪性河流。
按照三峡工程原定施工进度,2003年6月水库蓄水至135m,第一批机组发电直到2007年9月均保持135m水位运行。
若遇100年一遇洪水,坝前水位不超过140m。
三峡工程施工期间,2007年~2009年(汛前)水库按156m方案运行,2007年10月份开始,水库坝前水位从135m抬升至156m,10月至次年6月上旬坝前水位在135m-156m-135m之间波动。
在汛期6月底~9月底,坝前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135m,库水位变幅为21m。
三峡库区建成以后,汛期(6月中旬~9月底)水库限制水位为145m,以便洪水来临时拦蓄洪水。
若遇上洪水,坝前水位达147.2m,20年、100年和1000年一遇洪水坝前水位分别为157.5m、166.7m和175.0m。
洪峰过后,水库水位又迅速降低到防洪限制水位145m左右,已备可能再次发生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