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练习及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6
《经济生活》计算题汇总练习1.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万亿元。
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 B )A.5万亿元B.6万亿元C.7.5万亿元D.10万亿元2.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 C )A.0.5次/年B.1次/年C.2次/年D.3次/年3.假设某国2011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
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2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2年的价格分别是( A )A. 5元 6元B.10元 12元C. 20元 24元D.8元 16元4.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
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
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C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5.假设某企业2012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价值为6 元,产量为10万件。
2013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C )A. 4元、4元、60万元B. 6元、8元、90万元C. 4元、6元、90万元D. 8元、6元、120万元6.某商品的价格p变化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x变化,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① x*p<0,②x*p >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A.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B.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C.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D.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7.2012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归类解析一、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计算◆相关考点/知识点:1.概念:价值量、价值总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2.原理:准确理解10对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若其他条件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解题方法:1.明确计算要求:计算什么?2.利用“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提高或降低),同一劳动在相同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构建等式。
3.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那么现商品价值量=原商品价值量÷(1+X),若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X,那么现商品价值量=原商品价值量÷(1-X)。
4.思路清晰,充分利用有用信息/条件、注意排除干扰信息。
2012(2012·全国大纲卷·24)24.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药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A. 10万件、80元、800万元B. 10万件、40元、400万元C. 20万件、80元、1600万元D. 20万件、40元、800万元(2012·安徽卷·3)3.读表1,假定其他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2011年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 1452万元B. 1320万元C. 1210万元D. 1100万2010(2010全国卷1 24)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
2012年高考 全国各地经济生活 高考真题重庆市云阳高级中学 谭太安整理(北京)33. 某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如图9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出A. 两种商品之间相互替代B. 商品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C. 商品2的生产企业利润上升D. 商品2的市场供给量高于商品134. 近年来,西藏青稞酒、山西老陈醋、新疆沙棘汁等各地名优土特产纷纷出现在北京的“商品大集”上,广受市民青睐。
一系列“商品大集”的举办有利于① 提升北京居民的消费结构② 加快生产要素向北京聚集③ 满足北京居民的消费需求④ 推动商品的跨地区流通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35.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
下表中正确的选项是38.(36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阶段的重大举措。
图12 1985-2010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情况2 (1)读图12,描述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在各个阶段变化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加快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12分)(2)评析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并据此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7分)截止2011年底,我国直接投资企业已达1.8万多家,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对东道国政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信息掌握不够,有的对外投资企业环保责任意思淡薄,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到来怀有疑虑,有的国家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到我国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3)结合材料,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遇到的问题,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11分)安徽1.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且表述正确的是A. 运用经济手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为7.5%B. 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C.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D. 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2.图1 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它因素不变时,收入(M )变化引起A 商品需求量(X )变化的曲线。
2012年高考真题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一、选择题1、(12年新课标)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
这一举措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12天津卷)图2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
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A.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3、(12山东卷)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①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④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12浙江卷)2011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又大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5000元提高到20000元。
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A.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B.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C.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D.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5(12江苏卷)如图2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A. ①②B. ②③C. ②④ D. ③④6.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且表述正确的是:A. 运用经济手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为7.5%B. 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C.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D. 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8.2011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又大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5000元提高到20000元。
从2012年高考政治归类解析《经济生活》货币类计算题作者:邵晏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04期摘要: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以及全国高考地方试卷政治学科试题都普遍涉及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更强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应该说这是一种命题趋势,务必引起高度关注。
关键词:社会生产率;货币;纸币贬值率;通货膨胀率;价格2012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卷政治部分第29题考查了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涉及汇率、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计算。
这是从2009年我省政治科目开始自主命题以来,第一次出现计算的题目。
从严格意义上讲,2012年福建高考文综29题不算真正的计算题,或者说和全国其他省份的计算题有所区别。
纵观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以及地方试卷政治学科试题都普遍涉及货币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更强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应该说这是一种命题趋势,务必引起高度关注。
而在此类题目上,考生的得分率往往很低,学生出现“谈计算色变”的现象。
综合近年货币类试题,归纳总结相关解答如下:一、高考政治货币类计算题的特点1.实用性强,与实际联系密切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有关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要求考查经济生活的基本原理和学生的计算能力,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数学思维考查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高考政治货币类的常见类型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原理依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纸币由国家发行,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5.通货膨胀率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300亿元,通货膨胀率=(300/100-1)×100%=200%。
经济生活计算题解题指导赵长荣2012年山东高考虽然不使用全国新课标卷,但是在题型示例中有全国新课标卷的试题,表明山东省开始向全国新课标卷过度。
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不能忽视经济生活计算题的训练。
其中关于二率三量、汇率、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是计算题中的难点和易错点。
例题1,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就升值2%,即1美元=8.11元人民币。
据此可以计算出升值前100元人民币大约兑换美元。
A. 10 B. 8 C.12 D.14第一种计算方法:理解1:人民币升值了2%以后1美元兑换8.11元,变少了;则人民币升值前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应该多,即8.11(1+2%)人民币升值了2%以后,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
则升值之前应该是1美元兑换8.11×(1+2%)元人民币。
(即把人民币贬回去),算出来的结果是1美元=8.2722元人民币。
根据题目要求,100÷8.272=12.0889,得出答案为C。
说明:假设:给你的压岁钱增加了20%后,你的压岁钱为120元。
问原来你有多少压岁钱?第一种答案:原来的压岁钱数量应该比现在少20%,所以原来有120(1-20%)=96元。
第二种答案:假设原来有x元,则(1+20%)x=120,则x=100元,原来有压岁钱100元。
经过计算分析不难验证,第一种答案错误,理解1错误,本题据理解1的计算方法错误。
第二种计算方法:理解2.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2%,就是美元兑人民币贬值了2%。
理解3.人民币升值2%,相当于原先买100元的东西现在只需要98元。
设人民币升值之前,1美元兑换X元人民币,由于人民币升值2%,所以升值后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应该少了2%,即(1-2%)X=8.11元人民币。
计算出X=8.275,即升值前1美元=8.275元人民币,根据题目要求,转换100÷8.275=12.0845,得出答案仍为C。
2012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训练一、考察汇率的计算。
【考核内容】:外币贬值 === 人民币升值(反之亦然)外汇汇率跌落 === 人民币汇率升高(反之亦然)15.在国际外汇市场,2010年3月份,美元对换日元的比率为100美元=8900日元,到了2010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1.075美元。
这就是说()①日元升值了②美元升值了③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④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6.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
小华有人民币76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6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 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800元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828元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17. 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2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
一个月后,欧元贬值了5%。
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A. 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 少支付人民币0.5元C. 少支付人民币1元D. 多支付人民币1元18.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部分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牌价表,反映了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情况。
下表人民币的汇率变化表明()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牌价(人民币元/100美元)①100单位的人民币可以兑换的美元增多②100单位的人民币可以兑换的美元减少③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④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19.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下降5%,其它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为()A、上涨不足5%B、上涨5%以上C、下降不足5%D、下降5%以上20.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以历年高考试题为例一、关于价值量的计算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1(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 80 40 B.2 40 20C.4 80 20 D.4 160 40【简析】D。
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4件甲商品,则使用价值总量即商品的数量为4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即4件甲商品价值总量为160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为40元。
例2(2011 年高考上海卷)假设某企业2010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每件甲产品的价格为28 元,2011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30%,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5%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1 年的价格分别是A.40 元 32 元B.40 元 50 元C.30 元 50 元D.45 元 32 元【简析】B。
若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商品的价值量=原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比),其中降低为-。
2011 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28 元÷(1—30%)=40 元。
通货膨胀率反映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通货膨胀率=(现在价格-原来价格)÷原来价格,通胀后商品的价格=原价格×(1±通胀率),其中紧缩为-。
通货膨胀率为25%,商品的价格=40元×(1+25%)=50 元。
例3(2011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10 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 元,产量为10万件。
2012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练习及解析1、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8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8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2小时。
如果2008年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9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9小时B.9.09小时C.7小时D.8小时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那么他们生产M商品的平均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
而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在一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2008年两企业总劳动量:10×8+10×12=200万小时=2009年两企业总劳动量2009年乙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产量:10+10×20%=12万件甲企业:产量:10万件用价值总量除以M商品数量就是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每件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为200÷(12+10)=9。
09小时2、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480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450元B.500元C.480元D.425.5元①480÷(1+20﹪)=400 ②400÷(1-20﹪)=500 或400×100=80X3、假定去年生产A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B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 商品=3美元,4件B商品=21元人民币。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4件B商品的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A.3元B.21元C.8元D.10.5元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2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25元。
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A.增加28万元B.增加50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25×(12万件-10万件)=50万元5、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2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2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2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2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200亿元和220亿元B.240亿元和312亿元C.240亿元和240亿元D.312亿元和312亿元①200×(1+20﹪)=240亿元②10亿件×(1+20﹪)=12亿件12亿件×(1+30﹪)=15。
6亿件15。
6亿件×20元=312亿元6、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A. 364元B. 400元C. 520元D. 776元260元÷(1+30﹪)=200元200元×2件=400元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
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A.1400万元B.5600万元C.7000万元D.9800万元利润=总收入—成本=100万件×10美元×7元—100万件×14元/件=5600万元8、2009年,某国待售商品2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售价是15元,该年度货币流通次数为3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该国政府多投入5000亿,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当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幅度分别是A.20% 20% B.33.3% 50% C.15% 15% D.20% 25% 原流通需货币量=2000×15÷3=10000亿元,10000÷(1+5000)=10÷15,1-(10÷15)=33。
3﹪15000÷10000=150﹪ 150﹪ -100﹪=50﹪9、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M国流通领域中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了10%,货币流通次数减少了20%,生产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前售价为10元的商品,在2009年售价应该是A.8.8元B.8元C.7.92元D.9.68元流通需G=价格水平除以流通速度10×(1+10%)=11元11×(1-20%)=8。
8 8。
8÷(1+10%)=810、假设2008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格为20元。
如果2009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50%,且该国货币流通量增加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9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为A.12.5元B.12元C.18元D.18.75元20÷2=10元10×(1+20﹪)=12 11、某国待售商品2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是150元。
另外当年该国每1元货币流通5次。
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亿元。
由于该国政府当年多发行了纸币,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了25%。
由此可见,在价格上涨后,该国流通中的纸币量是亿元,当年多发行了亿元A、1000 1250 250B、600 750 150C、1000 1200 200D、1400 1300 27020×150/5=600 600×(1+25﹪)=75012、一定时期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3000亿元,纸币的发行量为6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2.5次,那么1元纸币是相当于()货币的购买力。
A、2元B、0.2元C、1元D、0.25元6300/3000=1/0。
5 0。
5/2。
5=1/0。
213、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
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A、1:4.95B、1:5C、1:5.6D、1:6.05M:N=1:5。
5 1×(1+10﹪):5。
5 1:514、假设2008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
2009年,M国政府多发行了纸币,出现通货膨胀,N国货币币值不变,两国之间的汇率变为1:5,不考虑其它因素,2009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A、5%B、10%C、12.5%D、15%5.5:5=110/100 110/100-1=10﹪15、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
2008年,M国货币贬值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A、1: 5B、1:4.95C、1:5.6D、1:6.051/(1-10﹪)10/9:5。
1:4。
9516、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进财方式日益多样。
小张有人民币70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6.8元人民币,小张可行的最佳理财方式是A. 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072元B. 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210元C. 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行1057美元D. 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美元存款7000/7=1000美元,1000美×4﹪=40美元40×6。
8=272元人民币,6800+272=7072人民币人民币存款7000×3﹪=210元人民币7000+210=7210元人民币17.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A. 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B.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C.损失了美元160元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8000×(1-20﹪)=6400元 8000-6400=1600元18、假定2008年某款工艺品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1589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7元人民币。
如果2009年生产该款工艺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40%,且美元对人民币贬值10%,其他条件不变,该款工艺品以美元标价约为A.178.2 美元B.180 美元C.199 美元D.200 美元1589/(1+40﹪)=1135人民币 1:7 1:7×9/10=1:6。
3 1135/6。
3=180。
15 19、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
如果银行利息率提高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多少?A.10元B.15元C.12元D.18元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其次,根据公式算出银行利息率,即银行利息率=预期股息/股票价格=0.4/20=2%;再次,根据公式算出股票价格,即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0.6/(2%+2%)=15(元)。
20.假定2009年某国生产1件A商品和生产2件B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10小时,2010年生产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生产B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5小时。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按照等价交换原则,1件A商品可以交换B商品A.1件B.2件C.4件D.8件21.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原来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元的购买力。
在这个时间段,该国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0.80 物价下跌B.1.25 物价下跌C.0.80 物价上涨D.1.25 物价上涨1/(1+20﹪)/(1+5﹪)=0。
8 1/0。
8=1。
2522.假定生产一件服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8小时,售出后收入16元,某一服装生产者率先将劳动率提高一倍,他用8小时生产的服装售出后收入应该是A.16元B.24元C.32元D.30元23.假定某国2009年待售商品3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0元,2010年在商品价格比2009年上涨25%的基础上,多发行了250亿元纸币,,其他条件不变,则2009年该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应是亿元,该年的货币流通次数为。
A.1000 3 B.3000 3 1000 6 D.3000 609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G=30亿元×100元÷货币流通次数2010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G+250=30×100×(1+25﹪)÷货币流通次数把09年G 代入2010年,可得30亿元×100元÷货币流通次数+250=30×100×(1+25﹪)÷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3 09年货币量为G=30亿元×100元÷3=1000亿元24.假定2009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一件B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10倍,且3件C商品=2件A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