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医务情况调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7.72 KB
- 文档页数:2
青少年业余体校柔道训练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青少年业余体校柔道训练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青少年柔道训练的发展。
通过对青少年柔道训练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存在训练内容单一、缺乏科学指导、教练队伍不够专业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增加训练内容的多样性、引入科学训练方法、加强教练队伍建设等解决方案,以期提高青少年柔道训练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青少年、业余体校、柔道训练、现状、问题分析前言柔道作为一项广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其业余体校训练在培养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品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青少年业余体校柔道训练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青少年业余体校柔道训练的现状(一)训练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青少年业余体校柔道训练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
许多业余体校仅仅注重柔道技术的训练,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例如战术意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这种单一的训练方式可能使得青少年感到乏味,缺乏动力去坚持训练,甚至可能导致训练意愿的减退。
有些业余体校的柔道训练课程通常只包括基本的技术练习和对抗训练。
这种训练内容的单一性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新鲜感。
如果训练中加入一些创新的元素,如团队合作训练、障碍挑战或者比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训练。
另外,缺乏趣味性也是青少年业余体校柔道训练亟需改进的方面。
柔道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不仅仅是追求技术的提高。
如果训练一成不变,缺乏趣味性,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倦和厌烦。
为了增强青少年的参与度和乐趣,业余体校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挑战。
(二)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指导青少年业余体校柔道训练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指导。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可能导致学生在技术和战术上的进展受到限制。
例如,某些体校可能过于注重基本动作的练习,忽视了对于应用这些动作的实际场景的训练。
942020年9月刊(总第89期)中图分类号:G8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20)09-094-02投稿日期:2019-11-27作者简介:文英(1987—),一级教练,本科。
研究方向: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训练。
青少年柔道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 英(青岛市即墨区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山东 青岛 266200)摘 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训练的整体质量不佳。
分析发现,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训练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并提出优化青少年柔道运动训练的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柔道运动训练;问题与对策柔道运动作为一种温和型的竞技搏斗运动,在多年的发展中越来越受人们的热爱。
随着柔道运动运动的不断进化,现代柔道运动的对抗过程已经不再仅仅需要运动员单纯的体能消耗来进行胜负衡量了,还需要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辩证性的思维。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训练的发展缓慢,限制了我国柔道运动运动的整体发展进程。
1 柔道运动运动特点柔道运动是两个人徒手较量的一项竞技运动。
柔道刚柔相济、以柔克刚,能最有效地发挥身心能力,有利于身体的敏捷性、灵活性、力量性的发展,可以锻炼意志品质。
对于柔道运动的理解,可以类比我国著名的太极运动。
在进行柔道运动训练时,运动员除了需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对抗技巧。
本文通过对柔道运动运动的研究,概括出其具有以下3个特点。
(1)典型的对抗特性。
在柔道运动对抗中,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需要他们身心专注地进行反复的攻击与防守,这种对抗特点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
(2)灵活特性。
在柔道运动对抗中,如果运动员仅依靠自身的体能去攻击对方,不仅无法起到攻击对方的效果,还可能消耗大量体力。
因此,运动员需要学会一些灵活的作战技巧,锻炼自身对于对手攻击动作的预判能力,从而更好地调整自身攻击计划,随时应对不同的对抗状况。
64《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06月青少年时期是柔道运动员技、战术形成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
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从加强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技战术、心理各方面训练等多方面探索研究如何增强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综合能力,提高其柔道比赛能力,进而达到提高柔道运动水平的目标。
1青少年柔道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1.1参加柔道训练的青少年学生基数偏小柔道运动比赛是按照体重来进行划分级别的,最轻量级为48公斤级,最重量级是72公斤以上级。
因目前我国只有较少学校开设柔道运动课程,人们对柔道运动了解甚微,陷入认为柔道运动员身材魁梧、彪悍的认知误区,学校里缺乏参与柔道运动的群众基础,愿意参加柔道运动的青少年人数不多。
其次,柔道训练很辛苦,成才的周期很长,而且成功率又低,参与柔道训练的学生人数自然流失严重。
1.2柔道训练方法缺乏创新性科学的训练方法对提高柔道青少年运动员技术水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现在柔道教练员训练方法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从而训练效果不能得到质的提高;还有负重力量训练方式不合理,为了提高成绩经常采用超负荷的力量训练,运动员训练后身心俱疲,难以达到超量恢复的训练目的。
1.3柔道运动竞赛机制不健全全国青少年柔道运动因政府财政经费拨款不足,又缺乏社会资金投入,导致柔道竞赛机制还不健全。
首先,省级柔道比赛每年只举办一次,各城市中、小型的柔道比赛也很少举行,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战术得不到重大比赛的锻炼,而且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高淘汰率,严重挫伤了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其次,柔道比赛尚缺乏竞赛组织经验,裁判队伍执法水平有待提高,使得无法体现公平、公正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是青少年参加柔道运动人数每年不能增长的原因之一。
1.4柔道运动教练员职业素养偏低教练员在青少年柔道训练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目前,国家柔道运动教练的选拔、培养制度还不健全,各省、市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经费问题,也缺乏柔道新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机会,造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柔道教练员职业素养偏低的状况,影响了柔道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与发展,使柔道运动在全国青少年中得不到广泛的开展。
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措施【摘要】文章介绍了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情况,柔道运动在我国开展的简述,青少年柔道运动存在的问题表现,青少年爆发力的训练积极性以及青少年柔道训练中的建议。
【关键词】柔道运动;运动;发展;主要问题;解决措施柔道运动在我国发展多年,在国普通高校中已经初步开展起来,在日本,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和挖掘了柔道运动的现代教育价值,形成了柔道特有的学校教育理论,其体育,胜负和修心三方面的教育价值符合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对人“德、智、体”培养的基本要求,很值得研究推广。
1.柔道运动的简介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
就是“温柔的方式”。
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
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
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2.柔道运动在我国开展的简述(1)在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柔道运动这门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普通高校的师生对柔道这个项目的直接了解很少,甚至有所误解,认为练习柔道的人都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功夫高深,其实不然。
(2)柔道运动有国群众基础不理想,大专院校也是如此。
其主要原因有两点:1)了解程度太低,没有真正认识到柔道这项运动的文化,技术与价值所在。
2)高校柔道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同时具有高学历,高竞技水平,高教学水平的专业柔道人才很少,这两点原因直接导致了柔道这项运动在我国的普通院开展缓慢。
2009年5月16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柔道分会在北京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大学生柔道协会目前的工作重点应是项目普及与推广,对柔道项目的礼节,技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提高该项目的易学性,观赏性,健身性和社会性,加大柔道项目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以开设选修课和组建学生柔道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立体化推广,筑起中国柔道金字塔式的培养体系,担当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道柔道人才的重任。
9作者简介:宫良琦(1994—),男,汉族,天津人,学历:硕士,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嘉兴队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及致因研究宫良琦 天津师范大学摘要:嘉兴队青少年在开展柔道运动员训练时,会经常出现肌肉肌腱损伤、关节损伤等,这些损伤具有急性、中度损伤的特征,发生重度损伤的概率较低,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大腿等部位是柔道运动员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关节损伤最为常见;技术动作错误、疲劳训练、未做好准备工作等都有可能导致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
基于此,教练应加强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认知及相关动作的掌握,避免运动员在疲劳或紧张状态下进行比赛或训练,同时对易发生损伤的训练进行额外培训,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
运动员应加强膝、肩等易受伤部分的训练,提高其周围肌肉力量、弹性、柔韧性。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柔道运动员开展运动训练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提高运动员健康素质。
关键词:嘉兴队;运动损伤;致因一、嘉兴队青少年柔道运动员损伤现状分析(一)运动损伤发生率和损伤性质的分析在体育项目中,柔道具有强度大、竞争激烈的特征,所以在诸多运动项目中,柔道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较高。
本次调查,选择嘉兴市柔道队30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这些运动员都因训练或比赛而发生过运动损伤。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嘉兴队30名男子青少年柔道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
对嘉兴市柔道运动上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将结果汇总为表1,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嘉兴队青少年柔道运动员最易出现的三种运动损伤为:肌肉肌腱损伤(14人次,21.54%),韧带损伤(13人次,20.0%),关节损伤(11人次,16.92%)。
损伤最少的是骨垢损伤,30名接受调查的柔道运动员中,只有1人次受伤,椎骨损伤和骨折,分别为6人次。
从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性质可知,运动员常见损伤基本相似,这与柔道运动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具有密切关联。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特点的探讨【摘要】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其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本文探讨了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点,包括体能素质、柔韧性、力量、速度和协调性。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在训练中不仅要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还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点是综合性的,需要全面发展各项素质。
为了提升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建议在训练中注重综合性训练,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注意科学饮食和充足休息,同时培养良好的比赛心态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积极训练和科学指导,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将得到提高,为其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体能素质、柔韧性、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协调性、综合性特点、提升建议。
1. 引言1.1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意义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身体素质是他们在比赛中取得优势的基础。
在柔道这项体育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体能、柔韧性、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素质,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胜利。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在训练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体能水平,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自律性和毅力,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柔道训练,运动员可以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突破自我,培养坚韧的意志和不畏困难的品质。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比赛成绩,还在于全面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个具有良好身体素质的青少年柔道运动员不仅可以在比赛中展现出色,还可以在生活中更加自信地迎接挑战,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视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2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特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特点涉及到多方面的表现,包括体能素质、柔韧性、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协调性等方面。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伤病调查与分析作者:常浩来源:《武术研究》 2017年第11期摘要:文章以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训练中发生的创伤为研究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标,探讨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创伤与专项训练、创伤与训练年限和创伤与年龄的关系,旨在为今后的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训练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运动训练、创伤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1—0079—03柔道项目起源于日本,在日本开展得极其广泛,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
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
柔道运动项目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即可锻炼运动员的体能,又可锻炼运动员的意志力。
运动员不仅要有娴熟技巧,还要有强壮的身体,对抗对方的攻击。
柔道看重运动员的技巧性,地面格斗技巧,而不是力量的对抗。
青年运动员很多因为对技术要领不能娴熟掌控和赛场、器械的因素及天气的影响,还有对运动损伤的肤浅认识。
所以,很容易出现各种关节损伤。
[1] 对于柔道运动员来说,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而且全面的,在熟练掌握柔道专项技术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爆发力、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及耐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
力量素质的提高不只是能够促进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掌握,而且对提高其全面身体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搞好柔道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力量训练,不仅能大大提高训练效果,而且能有效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
[2] 我国从事柔道训练的青少年相对较少,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训练强度随之加大,比赛的激烈程度随之增加,因此不可避免地发生伤病,如何防止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伤病是柔道训练中极为重要的任务。
为了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伤病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对近年来山西省青少年柔道比赛和训练中发生的伤病进行了调查,对部分运动员训练情况进行观察,访问了部分运动员和教练员,掌握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伤病情况,从而为教练员科学安排运动训练计划,减少运动伤病的发生,提高训练质量和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我国少年男子柔道选手身体素质状况调查与分析摘要:本文针对中国少年男子柔道选手的身体素质进行调查和分析。
为此,采集了50名中少年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测量数据(身高、体重、肺活量和肌肉力量),并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中国少年男子柔道选手的总体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健康。
肌肉力量与身体测量数据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少年男子柔道选手;身体素质;肌肉力量;SPSS统计分析正文:随着柔道运动的发展和普及,中国少年男子柔道选手的体育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少年男子柔道选手的身体素质状况,以便为柔道界制定相关的促进少年男子柔道运动发展的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为此,本研究采集了50名中少年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测量数据(身高、体重、肺活量和肌肉力量),并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中国少年男子柔道选手的总体身高、体重、肺活量和肌肉力量相对比较健康,中少年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与身体测量数据也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中国少年男子柔道选手的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健康,但仍可以通过合理的训练来提高柔道选手的身体素质水平。
中国少年男子柔道选手的身体素质是其柔道训练和活动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当给予充分重视。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国少年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总体相对较为健康,但可以通过合理的训练来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因此,为了提高中国少年男子柔道选手的身体素质,应该在日常训练中综合使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使肌肉力量更加强健。
另外,还应注意在训练中掌握好节奏,不要过快或过慢,否则将会影响柔道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此外,运动员也应注意在训练中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其营养摄入量,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素质和柔道技能的提高。
另外,关于训练内容,中国少年男子柔道运动员可以注重健身训练,采取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增强肌肉力量。
浙江省柔道队现役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调查分析王雅林本文对浙江省柔道队30名现役运动员膝关节损伤进行调查,以期找出导致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表明:膝关节损伤成为柔道运动员中一种常见的损伤,以半月板损伤和侧副韧带损伤为主,脂肪垫炎、滑囊炎、交叉韧带损伤次之,损伤主要发生在训练期,运动员一旦发生膝关节损伤就会对正常的训练任务造成影响;技术原因、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不佳是造成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膝关节损伤中,预防是根本,通过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加强对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训练,防止膝关节局部负担过重,可以有效减少膝关节损伤。
柔道是两人徒手较量、技巧性和对抗性很强的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以身体为目标,进攻取胜。
近年来,随着比赛的增多,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训练还是实战中,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损害健康和妨碍运动员运动生涯的严重运动损伤之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浙江省柔道队现役运动员膝关节损伤为研究对象。
选取浙江省柔道队30名现役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膝关节损伤情况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等途径,查阅与本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依据。
1.2.2 访谈法对浙江省柔道队中发生膝关节损伤的16名运动员及其队医进行访谈,了解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部位、膝关节损伤的发生的时间、膝关节损伤的程度、膝关节损伤的原因、膝关节损伤的康复措施及康复情况,整理访谈资料,为本研究了解膝关节损伤的原因提供重要的依据。
1.2.3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浙江省柔道队现役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现状的调查问卷》,了解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现状。
一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调查问卷28份,问卷回收率为93.3%,其中有效问卷26份,问卷有效率为86.6%。
1.2.4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2007对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为本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XX市青少年柔道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目录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2.1 文献资料法 (1)1.2.2 问卷调查法 (1)1.2.3 数理统计法 (2)1.2.4 逻辑分析法 (2)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2.1 XX市青少年柔道运动开展现状分析 (2)2.1.1青少年柔道运动开展场地设施情况 (2)2.1.2参与柔道运动青少年学生情况 (2)2.1.3XX市青少年柔道运动教练员素质情况 (5)2.1.4家长支持程度 (6)2.1.5经费来源 (7)2.2XX市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对策分析 (7)2.2.1 加强青少年柔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专业技能 (7)2.2.2 加强柔道运动宣传力度,提高青少年学生对柔道的认知度 . 7 2.2.3 完善柔道竞赛制度,搭建比赛交流平台 (8)2.2.4健康文化和柔道运动相结合,提升家长对柔道运动的重视度和支持度 (8)3 结论与建议 (8)3.1结论 (8)3.2 建议 (8)参考文献 (9)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柔道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竞技项目。
双方运动员以徒手的方式进行竞技,运动员必须以对手的身体为目标,利用柔道服通过手法的拉带、控制迫使对方失去身体平衡,而保持自己重心的动态平衡,使用技术摔倒对方并且要制服对方的一项体育运动。
近几年,柔道运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特别是在青少年当中更为普及。
虽然它特别适合年轻人,参与其中的男性居多,但是不同年龄与性别,也都能参与其中。
且柔道运动由于自身运动的特点,在城市普及可以有效的带动其他体育事业的开展。
所以柔道运动作为我国关注度越来越高的运动,有极大的研究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文以XX市青少年柔道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为研究对象。
2018年(第8卷)第15期体育大视野DOI:10.16655/ki.2095-2813.2018.15.200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问题与对策探析①李秀平(北京西城区体育局训练中心 北京 100054)摘 要:柔道作为一种竞技体育,其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要求较高。
青少年学习柔道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自信、自立的性格。
可以说,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对于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从现实情况看来,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存在较大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的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意见。
关键词:柔道运动 青少年 问题中图分类号:G8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c)-0200-02①作者简介:李秀平(1965,7—),女,汉族,北京人,本科,柔道高级教练员,研究方向:柔道相关教学。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现代竞技体育的繁荣,柔道作为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柔道运动的发展至关重要,其直接影响了我国柔道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
但是我国社会公众对青少年柔道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青少年柔道运动员人才缺失,训练方法不科学等等,这些都是阻碍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国需进一步对青少年柔道教育的宣传方式、教学方法等进行变革,提高柔道运动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同时,在训练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推动青少年柔道运动科学发展。
1 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的不足1.1 相关机制尚未健全我国举办青少年柔道竞技赛事较少,导致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比赛经验不足,降低了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热情。
与此同时,多数青少年柔道运动员一般只能参与市级柔道竞赛,多为一年二次,大部分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缺乏比赛经验,实战能力不足,极其容易被淘汰。
这一现象对我国体育人才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如果我国加大对青少年柔道运动的重视程度,积极举办体育赛事,提高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训练与参赛的积极性。
51《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12月柔道在我国受到大众广泛欢迎,多数高校中设置柔道课程,柔道自身综合性较强,需要运动员有较高的技巧及战术,对运动员的训练要重视体能训练、心理调整及战术训练。
要培养出色的运动员,应采取高效训练方式并持续训练,在柔道实践中,要积极总结经验,完善柔道训练方式。
1柔道运动1.1理论概述柔道源于日本空手道,柔道规则为将对方摔倒在地即为胜利,属奥运项目中可使用扭脱关节等手段的项目。
但是,柔道本身并不是力量对抗,而是通过巧妙技术赢得比赛的项目。
柔道分为防守和进攻,防守中有进攻,进攻中有防守,攻防是柔道训练的重点之一,实际比赛中需合理使用战术,将理论融入到实际中去,除身体较量外,还要进行心理的较量,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1.2柔道特点分析1.2.1技术复杂,需较长时间培养柔道运动员。
培养从基础走向成熟需掌握各项理论知识及实战技巧,培养成熟需6-12年,培养时间较长,一些复杂技术需多次、反复培养,确保运动员可灵活运用不同技术。
1.2.2训练损伤较严重,柔道为二人对战项目,训练中避免不了身体接触,因此训练容易产生损伤。
据相关数据调查表明,柔道项目损伤率排在奥运项目损伤率第三,仅次于排球及棒球。
在患病率方面,柔道运动患病率高达70%,损伤率以16-24岁居多,导致青少年开展柔道训练举步维艰,无法迅速推广。
2当代青少年现状及我国柔道运动现状分析2.1当代青少年现状当下,我国多数学校均设置柔道训练课程,旨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专项柔道运动员。
但是10-14岁为身体发育关键阶段,实际训练效果并不理想。
多数教师及学生对柔道运动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实际训练中或训练皮毛,或超负荷训练,对青少年身体造成较大危害,且导致大多青少年对柔道训练失去兴趣,不愿投入到柔道训练中去。
要合理开展柔道运动训练,需掌握青少年实际身体状况,认识到不同青少年身体素质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课程。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特点的研究作者:牛玉才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7年第08期摘要在青少年的各项运动中,柔道运动因为对身体与心理方面的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并且能够有效地调动运动员的全身而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的柔道运动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柔道运动相比于摔跤,就需要较大的握力才能进行,但是在背力、柔韧方面相当,因此不同运动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是存在差别的。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当前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青少年柔道运动身体素质特点研究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8-000-01要想能够培养出更加优质的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就需要在对其日常的训练上下功夫。
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对于其柔道运动的训练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其日常的训练与比赛,就应该在集训时针对其身体素质进行培养。
本文通过对当前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研究,希望在今后青少年柔道运动的发展中能够培训出更加优秀的运动员,从而更好地促进柔道运动的发展。
一、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其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相比,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
比如和摔跤运动员相比,前者具有很强的平衡能力,而且体重也比后者的平均数据要大。
再者因为柔道更加注重的是在运动中的灵活性,因此对于移动要求的较高,在身体的柔韧性与跳跃能力相比于其他运动员都具有较强的优势。
就运动员的反应能力来说,和摔跤运动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
在身体素质的方面,柔道运动员相比于其他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握力、背力等,因而在平衡、发力时都具备一定的优势。
由于在柔道运动中对于力量和技巧都有一定的要求,在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青少年柔道运动中,需要具备的主要优势就体现在手部的握力、跳跃能力等方面。
同样在生理方面的差异也导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别。
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发表时间:2019-08-27T10:31:14.8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许剑华[导读] 摘要:柔道作为一种竞技体育,其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要求较高。
广州市从化区青少年业余体校摘要:柔道作为一种竞技体育,其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要求较高。
青少年学习柔道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自信、自立的性格。
可以说,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对于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从现实情况看来,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存在较大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的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意见。
关键词:柔道运动;青少年;问题引言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培养是柔道项目发展的基石,直接影响柔道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中国柔道事业发展前景。
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青少年柔道运动的发展与柔道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突出地表现在:柔道运动的公众关注度很低。
获得的社会支持少;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选材面非常小,愿意从事柔道运动的青少年很少;业余训练出勤率低,柔道运动人才的流失现象严重;好的柔道运动员苗子较缺乏,而且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基层的训练经费保障不足,教练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等。
所有这些使基层青少年柔道运动呈现出低水平和不平衡的发展状况。
现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一、柔道运动的简介柔道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
就是“温柔的方式”。
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
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
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二、柔道运动在我国开展的简述(1)在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柔道运动这门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普通高校的师生对柔道这个项目的直接了解很少,甚至有所误解,认为练习柔道的人都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功夫高深,其实不然。
全国优秀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医务情况调查研究
付德利;魏夫超;徐玉华
【期刊名称】《内江科技》
【年(卷),期】2013(034)003
【摘要】青少年柔道运动员是我国柔道运动发展的基石,研究和改善他们的医务情况对柔道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对全国优秀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医务情况(医疗、保险、反兴奋剂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改善他们的医务情况提出建议.
【总页数】2页(P178-179)
【作者】付德利;魏夫超;徐玉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 250102济南;山东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 250102济南;山东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 250102济南【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陕西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情况调查研究
2.全国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集训在南京举行
3.全国及辽宁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
4.优秀残疾运动员训练情况的调查研究
5.我国优秀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张龙;陈松
【期刊名称】《山东体育科技》
【年(卷),期】2006(028)001
【摘要】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中国女子柔道集训队的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的损伤部位、损伤性质、损伤的时间、创伤对训练的影响及损伤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详细分析探讨其致伤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的训练学对策.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张龙;陈松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53
【相关文献】
1.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J], 李际良;
2.天津市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及对策 [J], 周永华;郭站
3.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难点与对策--福建省第二体工大队、厦门市体校部分优秀运动员的现状调查 [J], 蔡青青
4.山东省部分优秀跳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J], 王正遵;韩维群
5.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J], 王红英;王建平;潘宁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