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7 文言文阅读(1)
- 格式:doc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17
绝密★启用前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
数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①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
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
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
②在都市的暄哗....的民..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间生活。
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
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③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蜚(fēi)暄哗B.幢(zhuàng)宁静质朴C.伫(chù)纯粹D.淳(chún)淋漓尽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喧哗,C 伫(zhù),D淋漓尽致。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山东省2016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史记》,对孔子钦慕之情切切。
又似有丝丝缕缕弦外之音,好像司马氏不仅找到了精神家园,还体悟到了更高境界的史家情怀。
然而将至圣先师名为史家,古今鲜有人为。
虽然孔子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尽管他没做过一天的史官。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依班固言推论,《春秋》当为鲁国右史所为。
而孔子年轻时做过职司、委吏,后任中都宰,三年骤迁大司寇摄相事,唯不见做史官的记录。
言史家孔子,也实不虚妄。
读万卷书,孔子自不待说,孔子于周史应是详熟,行万里路孔子也是不输,少时“入太庙,每事问”,壮而适周问礼,又周游列国十四载,孔子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周详。
其外,孔子于人物察考洞明,当是有资格论人议事了。
孔子的历史观与著述态度在今看来也十分可取,对待历史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胜过今人。
此大可辅言孔子为史家了。
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
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
《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理当认为由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
《左传•成公十四年》载“君子曰:《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
“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
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
”算是敲定此事。
孟子齐人,距孔子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
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氏,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
”大抵也能杜左右之口。
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
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
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有嫌假他人之功。
还有一个问题,《春秋》一万六千字,在今不抵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制,可却微言大义,辞微旨博,一字褒贬,影响深远。
一、【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
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
‛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
‛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
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
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
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
2016山东高考语文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高达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脾腉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效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
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在都市的喧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白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
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文中加粗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蜚(fěi)喧哗 B.幢(zhuàng)宁静质朴C.伫(chù)纯粹 D.淳(chún)淋漓尽至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优美领略繁杂 B.幽美领略繁复C.幽美领悟繁复D.优美领悟繁复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 B.② C.③ D.④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2016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
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致、①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李白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
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
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③错落有致。
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蜚(fěi)暄哗B.幢(zhuàng)宁静质朴C.伫(chù)纯粹D.淳(chún)淋漓尽至答案:B( A蜚fēi喧哗;C伫zhù;D淋漓尽致)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优美领略繁杂B.幽美领略繁复C.幽美领悟繁复D.优美领悟繁复答案:B(优美:美好;美妙。
幽美:幽静美丽;幽丽。
结合“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突出一个“静”字“马头墙”“屋壁”等体现了“静中之动”,可知,此处突出了了环境的幽静美好,因此第一处应选择“幽美”。
领略:领会;理解。
领悟:体会,解悟。
对于“徽派建筑之美”,我们更多的是欣赏山水的表面之美,而非去做深层次的感悟,解悟。
繁杂:繁琐而杂乱。
繁复:繁多复杂。
繁杂强调的是杂乱,而繁复强调的复杂,选择“繁复”正好与下面的“简洁”构成对比。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①B.②C. ③D.④答案:A(A处并列成分只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致”,后面的“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句式发生变化,因此A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JINING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刘蕡,字去华,幽州昌平人。
明《春秋》,能言古兴亡事,沉健于.谋,浩然有救世意。
擢进士第。
元和后,权纲驰迁,神策中尉王守澄负弑逆罪,更二帝不能讨,天下愤之。
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耻。
方宦人握兵,外胁群臣,内掣侮天子。
蕡常痛疾。
太和二年,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帝引诸儒百余人于廷,策曰:‚子大夫皆识达古今,必当箴治之阙,辨政之疵。
何施革于前弊?何泽惠于下土?何修而治古可近?何道而和气克.充?推之本源,著于条对,朕将亲览。
‛蕡对曰:‚臣诚不佞,今逢陛下询求过阙,咨访嘉谋,臣敢不悉意以言?至于上所忌,时所禁,权幸所讳恶,有司所与夺,臣愚不识。
伏惟陛下少加优容,不使圣时有谠言受戮者,天下之幸也。
‛所对六千言,直斥权宦,陈兴除之道,辞气慷慨。
士人读其辞,至感慨流涕者。
是时,考策官冯宿、贾餗、庞严见蕡对嗟伏,以为过古晁、董①,而.畏中官眦睚,不敢取。
于时,被选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龊常务,类得优调。
河南府参军事李郃曰:‚蕡逐我留,吾颜其厚邪!‛乃上疏曰:‚以陛下仁圣,近臣故无害忠良之谋;以宗庙威严,近臣故无速.败亡之祸。
指事取验,何惧直言?且陛下以直言召天下士,蕡以直言副陛下所问,虽讦必容,虽过当奖。
书于史策,千古光明!况臣所对,不及蕡远甚,内怀愧耻,自谓贤良,奈人言何!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
臣逃苟且之惭,朝有公正之路,陛下免天下之疑,顾不美哉!‛帝不纳。
蕡对后七年,令狐楚、牛僧孺节度山南东西道,皆表蕡幕府,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
始,文宗恭俭求治,志除凶人,然懦而不睿,臣下畏祸不敢言。
故蕡对引阍弑吴子②,阴赞帝决。
帝依违其间,不敢主也。
贾餗与王涯、李训、舒元舆位宰相,以谋败,皆为.中官夷其宗,而宦者益横,帝以忧崩。
及昭宗即位,左拾遗罗衮上言:‚蕡当太和时,宦官始炽,因直言策,遂罹.谴逐,身死异土。
六十余年,正人义夫切齿饮泣。
2016年高考山东卷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
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②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②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③关市:指集市。
一、【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
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
”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
”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
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
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
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
文言文阅读(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2分)(78分)古今异义词——确认,拆分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
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有删改) (1)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越王尉陀)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指陆贾)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义词——语境推断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3.翻(指传主虞翻)出为富春长。
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
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公(指传主王旦)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
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欧阳修《王公神道碑铭》)(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
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
二十三年,奉使江南。
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
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
廷臣顾忌,皆莫敢言。
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彻里辩愈力。
(《元史·彻里》)(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用词——语法推断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译句中活用词的翻译。
6.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
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
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难词——联想迁移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运用联想迁移法结合语境落实疑难词。
7.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
”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下,且畅饮耶!”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
翁曰:“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
”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
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岁,素谂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
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
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
今酒殽尚温,汝其饱餐,当以三十金畀汝。
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
勿再为此。
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
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
(1)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汝其饱餐,当以三十金畀汝。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查频率最高的虚词(以、其、因、乃、之、于、而)阅读下面的文段,着重思考高频虚词的用法,在翻译时准确落实其含义。
8.咸平二年,夏,咏(指传主张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宋史·张咏传》) (1)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