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的“人间最美是清欢”要如何领会?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林清玄先生的散文,犹如一缕春风,能拂去人们内心的烦躁,又如一壶清茶,能冲淡人们生活的苦涩,细细品味,余味无穷。
“清欢”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不刻意追求华丽,却能从中体验到乐趣的生活状态。
读完林清玄先生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清欢”。
林清玄先生用他细腻的笔触,将清淡的欢愉描摹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他笔下的生活,平淡而真实,却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他善于从最平常的事物中挖掘出美,发现美,并用最简洁、最质朴的语言将之娓娓道来,让人读来倍感亲切,也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中的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
“清欢”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为了生计疲于奔波,为了功利忙于奔命,却很少有人能停下来欣赏路边的风景,品味生活的甘甜。
而林清玄先生却能在最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体验生活的乐趣。
他说:“人生的至高境界就是淡泊以明志,清欢以养心。
”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在《煮雪》中,他说:“把心中的繁重与负担放下,保持一颗平常心,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当下的人和事。
”这正是他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在《桃花心木》中,他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
”这正是他教给我们的生活智慧。
“清欢”是一种人生的哲学。
在林清玄先生的笔下,无论是山川草木、花鸟虫鱼,还是生活中的一饮一啄,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他说:“人生如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
”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能在平淡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正如他在《桃花心木》中所说:“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就是他在人生修行中所悟出的道理。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林清玄先生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流过我的心田,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我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尝试从平淡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
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能在平淡中找到生活的滋味。
《人生最美是清欢》读后感当代作家林清玄在《人生最美是清欢》中写道,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在基层工作当中,党员干部亦需要坚守“四心”,寻觅基层的“清欢”,绘就一幅属于基层的壮美画卷。
以“清净心”守底线,寻廉洁之美。
廉与俭是中国共产党员应当恪守终身的不变信条,这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征程中总结出来,并需要长久度续的优良传统。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私藏“小金库”,大搞“小项目”,一颗“事业心”变成"利欲熏心”,不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惹得怨声载道,也会纵容自身走向毁灭的深渊。
在基层事业中,党员干部不能心存侥幸,要有“心中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初心,要有“不伸手,伸手必被抓”的觉悟,自觉守住内心的“清”与“净”,正己守道、正本清源,从入职之时就扣好拒腐防变的“第一粒扣子”,扶植树正正确的“三观”,常含敬畏之心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内,清清白白做事,明明白白做人,自觉净化自身的“社交圈”,坚决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
以“欢喜心”懂知足,寻得失之美。
常言道,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党员干部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成绩尤其是人事变动,把功利心挪远一点,把脚踏实地放近一点。
党员干部要力戒心浮气躁,不能工作还没开始干就想着自己有什么好处,想着自己有什么亏损,只要想明白了无论在哪个岗位、身居何等要职,归根结底都是要为民服务的简单道理,就能常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心境,合理乐观应对工作的得失。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论所得所失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只要能有一颗知足常乐的“欢喜心”,感恩于所得所获,把得失抛诸于脑后,便能沉下心思谋发展、出实招,谋求让百姓群众满意这个最大的成绩。
以“平常心”践初心,寻为民之美。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便紧紧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而在新时代的今天,这条宝贵的经验更是不能丢,从群众中来,自然也要与群众同呼吸、共进退。
但部分党员干部深陷“官僚主义”的“沼泽”,做事“打官腔”,做人同群众“泾渭分明”,渴望做“官老爷”便只能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反面教材”。
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导语:读一篇好的文章,总会令读者有很多的感悟和共鸣。
下面是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欢迎大家参阅,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一清欢,一个淡雅的字眼,它出自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清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廖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想必林清玄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就是从这里有感而发的吧。
林清玄眼中的清欢,是在清静中,享受淡雅的欢愉,是一种悠闲,清静,自由与舒服的生活状态。
作者年轻时,喜好到处游玩。
或饮一壶茶或爬一次山。
但是,现在旧地重游时,却发现,现在的一切都如加快了脚步,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种感觉了。
现有的是汽车喇叭的”嗡嗡作响”,街上行人匆匆的脚步,就连茶楼,也是烟雾环绕,让人喘不过气。
“清欢”是生命的减法。
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清欢”就是丰子恺笔下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欢………代表这是一种高雅的文化。
双休日,与家人去登山,“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似乎是登山的理想境界,但在山道上,全是熙熙攘攘的游人,远远望去,像一条长龙,期间还不时夹杂着商贩的叫卖声。
爬到山顶,却看不到成片的松林,而是满眼的高楼大厦,“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只能是脑海中的景物了,吹过来的风夹杂着污浊的空气,连“清”都没有更别说“清欢”了。
“清欢”是不受物质的束缚的,没有外在条件的。
它是发自内心的情意,只要心中有情,处处都有清欢。
人间处处是清欢,在孤灯下翻着富有墨香的书,或提笔挥毫;或饮一口茶,体会茶香弥漫。
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二阳春三月,漫天纷飞的柳絮,像蒲公英一样传递着生命的美景,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妙少女轻盈缓缓地显露,丰富迷人的情感,莺歌燕舞的色彩,带给人们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让生命更从容,心灵更轻盈。
一个初春的假日,村庄那一片寂静、柔谧,清晰鲜美的空气可人的让我陶醉,仿佛飘向人间天堂,所有困惑和迷茫被诗情画意的景象、清净与快乐淹没。
外在或内在的价值判断。
我们幸福与否,正是由自我的价值观来决定的”。
书中提到,幸福的开关有两个,一个是直观,保持“快乐无忧”的心境;一个是心灵的品味,仔细体会生活环节的真义。
我们的心要宽广坚持,我们的情要细腻温柔,我们的爱要深刻美好,要让自己一直保有喜悦自由的生命姿势,只有这样才能幸福,才够幸运。
关于快乐。
书中提到,想要快乐,第一是要喜爱自己;其次,要去除“憎恨”“批评”“内疚”“恐惧”四种坏习惯;第三要专注,也就是活在当下;第四步要放松,因为放松,我们就能放下,也能以游戏一样坦然的心来看人生。
让开心成为一种习惯。
“人的一生,总有学不完的知识,总有领悟不透的真理,总有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烦心事闯到心里来。
总之,人生之梦,顺少逆多,一辈子不容易,千万不要总是跟别人过不去,更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思一二,不想八九,与过去和解,与自己和解。
何为清欢。
文中提到,“清欢”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于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舒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
想想“清欢”应该不完全等同于快乐吧,应该是来自于心底的愉悦,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
书中提到,第一流人物应该是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是在尘世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现如今我们的确离“清欢”越来越远了,应该少一些感官的刺激,多一些心灵的品味,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书中类似的文字和感悟还有很多。
历经岁月的洗礼,再读林清玄先生的文字,越来越感觉到人生是一场修行,生命是一次历练。
随着岁月的流逝,守住心中最美好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让心灵一同成长,以清静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人生最美是清欢》的读后感2 每每读到林清玄的散文,都会在不经意间被他的文字感动。
他的散文恬淡自然,蕴含佛理,《人间最美是清欢》这本书就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
在物质化的社会,每个人似乎都以金钱来衡量任何事物,社会中充斥着金钱腐朽的气息,清欢这个词似乎也逐渐被掩埋。
读《人生最美是清欢》有感(一)何为清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
直到读到林清玄的这本书才得以解惑,并尝试着领悟林清玄所谓的清欢。
林清玄在全书中的第一篇文章,不长但引人深思。
林清玄认为现在的人没有清欢了。
饮食的油腻,人世间的嘈杂,我们已经没有很好的环境来享受所谓的清欢了。
人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生活得更好而奋斗,为了能获得更多的金钱而努力。
可是,有了钱财就能获得清欢吗?人心的欲望是无限的,贪婪就像黑洞一样,源源不断地夺走人们的精力与时间,最后等到人老珠黄的时候,只能在家里等待死神的降临,空有一大笔钱财又有何用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把大部分的生命耗在所谓的工作上,是我不能理解的。
这些人的人生只收获了金钱,却没有收获清欢。
哪怕过得不那么富裕,但生活却十分悠闲,让生活慢下来,充分体验生活的美好。
这难道不比那些有钱无闲的人更好吗?我也喜爱《光之四书》这篇文章。
阳光是光明、正义、温暖的象征。
同时,阳光也是接地气的,十分生活化的。
人们用阳光晒被子,晒衣服,上面总会留下属于阳光独特的香味。
稻谷也是,没被阳光晒过的谷子缺少了气息,味道不好。
小孩期盼着天气晴朗,可以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农夫们也期盼着艳阳天从而让作物长得更快。
可是,这些美好的憧憬与期待被现代科技替代了,孩子们沉迷于电子游戏无法自拔,衣服可以用烘干机烘干,人们不再对阳光那么依赖,那么期待了。
人们为了追求速度,晒干衣服选择了快速的烘干机而放弃了速度慢的阳光。
多余出来的时间自然是用来工作的。
而这样的生活该是有多少的枯燥与无聊!生活应当更慢些,从而从生活中得到清欢。
这是我的理解。
《粗海盐》这一篇,则是我最喜爱的一篇文章。
粗海盐的样子很不好看,不符合大众的审美,像染了米色的冰糖一样。
但是它的味道和营养都非常好。
这又让我想起了很多。
当今社会,人们大都只在乎外表而不是内在了。
特别是食物,越粗糙越有营养。
如糙米比白米有营养,黑麦面包胜过白面面包。
可人们却仍然喜爱美味的白米和白面面包,而放弃了营养价值高但口感差的糙米和黑麦面包。
人生最美是清欢赏析
《人生最美是清欢》是林清玄的一本散文集,通过对其中的文章进行赏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他的生活哲学和人文思考。
首先,林清玄在书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找到乐趣,比如品尝美食、欣赏风景、感受季节的变化等等。
他认为,这些细微的感受是生活的真谛,也是人们应该珍惜和享受的。
他的这种态度,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价值,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其次,林清玄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他认为,在繁忙和喧嚣的世界中,人们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他提倡放慢脚步,静下心来,聆听内心的声音,关注自己的感受。
这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不仅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世界。
此外,林清玄还提出了“清欢”的概念。
他认为,“清欢”是一种简单、纯粹、自由、开放、平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清欢”,人们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和繁琐的事务,追求真正的内心自由和幸福。
这种“清欢”的态度,不仅是一种人生的哲学,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总的来说,《人生最美是清欢》是一本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散文集。
林清玄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
他的文字优美、清新、自然,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感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生活的美好和价值。
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个人总结、教师总结、学生总结、企业总结、活动总结、党建总结、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ersonal summaries, teacher summaries, student summaries, enterprise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party building summari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5篇读后感是读者对书籍中情感描写的深入思考和感悟,只有通过认真阅读相关书籍,我们才能对内容有深入了解,写出优秀的读后感,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范本《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是一本信札体散文集,作者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借助自身丰富的人生经验,述说了他与人相处、与世界互动的点滴感悟。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人生哲理的启示,更是一部传递温暖和希望的读物。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度思考和理解。
他通过自己对人物和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反思,将我们带入到一个富有温暖和亲切感的世界中。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如此的真挚和质朴。
作者用简练的文字描绘出自己在平凡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这些或喜或悲、或怨或怀的经历,被他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转化成为对世界的深入观察和无尽的思考。
他通过文字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用细腻的笔触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他对人性的独到见解。
《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带给我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性的宽容,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态度进行了深度的反思。
书中的文字给人一种淡然处之、明理看待的心境,让我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关于生活的见解和观点,比如珍惜眼前人,感受生活中的滋味,尊重他人的选择等等。
这些观点都给人以启迪,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真正来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以一种宽容的心态面对世界的变化和他人的不同,学会了去欣赏生活中的点滴欢乐和幸福。
《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文章以其细腻的文字和幽默的语言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
这本书虽然只是一本简短的散文集,但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犹如一颗小小的珠子,将作者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串联起来,构建出了一幅温暖而真实的画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与作者产生了一种心灵的共鸣。
他的文字如一股暖流,温暖着我的内心。
他的观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生活的看法。
他的幽默和智慧则为我的人生增添了一份乐趣和智慧。
总的来说,读完《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让我从中收获了许多。
《人间最美是清欢》读后感《人间最美是清欢》读后感《人间最美是清欢》读后感1初读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欢》,我感觉自己像在品一壶茶,初品不知其味,再品口有余香,三品香醇满心。
这本书让我在一个喧嚣的世界中安定下来了烦躁的心灵。
短短的几句话,一行字,看似乏味,仔细一品,含敛深厚。
温柔半两,从容一生人如果想要活的从容,就一定要心中有温柔。
做事多去思考,缓步前行。
半两的温柔,道不尽世间的儿女情长,悲欢离合。
一壶小酒,门前一天清流,二两花生米,一两牛肉,坐在门前看那溪水东流。
多少的人中想有这样温柔的.晚年生活,脱离凡尘的喧嚣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林中漫步悠悠,夜晚,稳坐在堂院中,看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温一壶月光下酒。
一首歌中唱的好:“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
”人生苦短,想要活的精彩又谈何容易,但到最后,后觉大梦一场,之后如梦初醒,温馨涌上心头。
温柔,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可遇不可求。
谁人不曾得温柔,谁人不曾享温柔。
但留半两温柔于心头,从容一生无忧愁。
人间有味,最是清欢“清欢”为何物。
任何都可谓清欢。
在秋季独自看一次落叶,在夜晚观望那明月,在黄昏看一曲日落,在岸边望一眼海阔。
清欢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但同时又是最单纯的初心。
不是男儿的豪情万丈,热情洒脱,又区别于女子的风情万种。
这是一种高于生活却源于生活的态度,简单而又优雅,清静而又从容淡定。
现代的人的欢乐,要么失去夜摊撸串,要么是去不见天日,黑天混地的卡拉OK中发泄一通,以及在狭小的房间里搓一桌麻将。
而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品味。
渐渐的清欢伴随着时间从我们身旁悄悄溜走,当我们回过头来去寻找时,殊不知,清欢就在身边。
与朋友见面几声寒暄,写作业时的清静,这都可以叫清欢,但要说真正的清欢,却离我们很远很远。
《人间最美是清欢》读后感2清欢,清淡、欢愉。
仿佛见到一女子身着一袭青衣,坐在小客栈的角落,静默无言,端着茶,一口复一口。
清欢来自我们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人生最美是清欢的读后感作文酷暑难耐,家属院内一片寂静,只有远处树上的知了传来几声鸣叫。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遇到了林清玄所著的《人生最美是清欢》这本书。
它清雅的封页已将我深深迷住,“清欢”二字更是将我牢牢地套住了,我知道这个暑假我将不再孤单。
它让疲累的心享受一份安宁、一份恬适,它给予我酷暑中一份透心的清凉。
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以清净的心看世界,以欢喜的心过生活,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过好这一生。
于旖旎繁华、面目可疑的尘间世俗,诗意的栖居似乎已是奢侈的梦想。
林清玄这简短的几行文字,让浮躁的心慢慢地静下来,沉下去。
一本书、一则诗文可为现代人抵达超尘脱俗的人生意境提供一种可能的途径。
“清欢”是什么呢?它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
在如今这个加速前进的时代,大多数人的心都是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清欢”之人愈来愈少。
看着那些为追名逐利拼命奔波,却错过身边太多美好幸福的人,不免为之叹惋。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求心灵的品味。
不管何人,不论何地,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对待生活,对待工作,这样即使再平淡的生活和工作,它的点点滴滴都会是美好的。
读着读着,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想到了和我一样坚守在农村三尺讲台上的*教师。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唯有“清欢”之心才能更好地工作,才能经得起偏远,耐得住孤寂,守得住快乐。
坚守在农村的我们有欢乐,有困苦,有所思,有所想。
生活的好与坏并非和富贵有关,而是你用何种心态去体会你所拥有的生活;你快乐与否,在于你是否守得住自己内心的小小天地,能否洗涤心灵,不浮不躁。
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疑惑困顿时,遵从内心找到平衡点,这个极为重要。
人生就是一次旅程,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地思考也是旅行,旅途中有所得必有所失,唯随愿取舍。
每天都睡去,是旅程的一个终点。
每天都醒来,是旅程的一个起点。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生活,以平常心体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林清玄的“人间最美是清欢”要如何领会?
展开全文
言高心未必高
林清玄的“人间最美是清欢”,是白话、拔高了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
意思看上去差不多,都是表示作者对“清欢”的喜爱。
当然我们仔细区别,还是能感觉到不同的。
何为人间有味?以苏东坡的性格来说,还真的可能就是说好吃的味道。
何为人间最美?很显然林清玄指的是一种生活态度。
“清欢”这种生活态度在他心中是超越所有其他人生态度的存在。
“有味”和“最美”之间的差别,稍敏感者肯定是能体会到这其中的区别的。
“有味”,偶得之为美。
“最美”,求得之为美。
再结合苏轼临终前的“着力即差”来看,林清玄离苏轼的境界还差得远。
喜欢“清欢”没有错,追求“清欢”就俗了。
人间真味,哪一样不是最美?
何为清欢?
到底什么是“清欢”呢?
清欢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清雅恬适之乐。
出自唐·冯贽《云仙杂记·少延清欢》:
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湮清欢数日。
”陶渊明隐居困顿,得到太守送酒,他也不一醉方休,舂了高粱水混在里面。
还得意地说:“这样可以多过几天瘾。
”
清欢于此,就是简单的快乐而已。
陶渊明并不在乎快乐的浓烈,而心仪细水长流。
东坡居士关于“清欢”的句子出自《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看下片前两句就可以了,上片是写景。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看吧,苏老果真是个吃货,他的清欢不过就是山间野味罢了。
我们再来看林清玄《人间最美是清欢》:
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简单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林清玄的文笔,简约而睿智,带着些许禅意。
读他的书,就如品茶,清香自来,让人心静。
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清欢”在这里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种生活态度,这种变化也是适合我们现代人的文学想象的,因此他的这些文字在大众看来,自然格外动人。
着力即差
要做到陶渊明和苏轼的“清欢”,并不难。
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体会自然的每一份馈赠并享受,就是清欢。
天道恒昌,万物平常,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去追求简单、淳朴,顺道者生。
你的繁华、你的落魄、你的成功、你的失败都不过是大道的轮回罢了,不因为天命难改而消极,仔细地品味每一步生命历程的精彩,并安然地喜欢它,顺应它。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记载:琳叩耳大声曰:“端明宜勿忘。
”公曰:“西方不无,但个里著力不得。
”钱世雄曰:“至此更须著力。
”答曰:“著力即差。
”
苏轼临终之时,维琳方丈与钱世雄去探望他。
看他气息渐弱,维琳方丈靠在他的耳边大声地说:“端明,不要忘记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苏轼轻声叹道:“西方净土不是不存在,但此时不能在此处用
心力。
”
钱世雄站在一旁听到这话,也大声说:“到这个时候,你更应该用力去求啊!”
苏老却说:“越使劲儿,就越错了。
”
“着力即差”,意思是“用心力去追求,就不对啦。
”为什么着力追求,苏轼认为是错的?这是他对佛学、大道有深刻的理解的缘故。
佛学讲发心,就是做事的初衷。
你的初衷是什么,在佛学看来是比结果更重要的。
你的本心远比你得到的东西重要。
同样对他来说,“清欢”为他所喜,但刻意追求就是错的。
苏轼“着力即差”的“清欢”,也就是老子的“无为”。
用现在的话说:“结果不重要,关键是过程”。
说难吧,不难。
说不难吧,也不容易。
关键是悟。
林氏清欢
而林清玄的“清欢”,则更加容易。
你不过需要奋斗到你可以放弃自己奋斗目标的阶段就可以了。
就好比我们说“舍得”,舍得舍得,你总要得到过才能舍。
一贫如洗,一个月难得吃肉和拥有足够的生活资源却选择吃素的人是不同的。
林清玄的“清欢”,不过就是富裕者的修行,肥胖者的辟谷,肤浅者的装逼,谁都可以做到。
和大道清欢比起来,这真的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