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山东人民第一版社(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课伴我们一世的权益第二个项目法律保护我们的人品尊严《法律保护我们的人品尊严》内容标准:二3.4 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人品尊严不受入侵,可以自觉尊敬他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品尊严。
二3.5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表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可以自觉地尊敬他人的隐私。
b5E2RGbCAP教课目的:1.感情、态度、价值观:依法保护自己的人品尊严,可以自觉的尊敬他人,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加强尊敬他人隐私的法律意识。
p1EanqFDPw2.能力:加强辨别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非法伤害公民人品尊严权、隐私权的行为的能力。
3.知识:(1 )理解公民的人品尊严权受法律保护,懂得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品尊严权。
(2)知道隐私权属于人品尊严权,相同遇到法律的保护。
DXDiTa9E3d教课要点难点:1.教课要点:人品尊严的内容。
2.教课难点: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学情剖析:本项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加强青少年的维权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人品尊严、隐私权;同时也要养成守纪、护法习惯,尊敬他人的人品尊严和隐私。
RTCrpUDGiT教材共分两个层次。
“我们的人品尊严不容入侵”主要叙述了人品尊严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公民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人品尊严。
“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
5PCzVD7HxA教课中应联合现实生活,特别是学生身旁的案例,经过学生的自主研究、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创建情形,指引学生得出结论。
jLBHrnAILg教课准备: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说明人品尊严的含义、内容;联合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收集入侵公民人品尊严、隐私权的案例。
xHAQX74J0X教师准备:收集有关保护公民人品尊严的法律规定和入侵公民人品尊严的典型案例。
教课方法:案例教课法、启迪式教课法、情形教课法、小品表演等。
教案《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一章:人格尊严的含义与重要性1.1 导入: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概念。
1.2 讲解人格尊严的含义,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是我们作为人的基本权利。
1.3 讨论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人格尊严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1.4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人格尊严侵犯,让学生学会识别和维权。
第二章:法律保护人格尊严2.1 讲解我国法律对人格尊严的保护,让学生了解法律背景。
2.2 分析法律条文,让学生明确法律对人格尊严的保护内容。
2.3 讨论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的实践意义,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权。
2.4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法律如何保护人格尊严,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
第三章: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内容3.1 讲解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
3.2 分析人格尊严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
3.3 讨论人格尊严权在社交媒体时代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暴力。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格尊严权在校园中的体现,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第四章: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与法律责任4.1 讲解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侵权行为的表现。
4.2 分析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让学生明确侵权者应承担的后果。
4.3 讨论如何预防和制止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道德建设。
4.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处理侵犯人格尊严的案件,提高应变能力。
第五章:维护人格尊严的途径与方法5.1 讲解维护人格尊严的途径,让学生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5.2 分析维护人格尊严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5.3 讨论维护人格尊严的策略,引导学生理性维权。
5.4 实战演练:让学生参与实战演练,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教案《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六章:校园中的人格尊严保护6.1 导入:讨论校园中可能发生的人格尊严侵犯事件,引起学生关注。
6.2 讲解校园中的人格尊严保护措施,让学生知道学校是如何维护学生权益的。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学设计授课人:杨明辉教学内容: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8课第2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增强尊重别人隐私的法律意识。
2、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公民的人身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②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懂得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教学重点:了解人格尊严的内容,懂得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公民的人身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从而增强自我保护和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能力。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归纳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指导学生课前观察发现生活中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例,并能做简要分析。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学过渡导入:同学们,刚才的情景,只是老师设计的一个小品而已,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常常遇到类似的现象和问题,那么我们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今天的课程就告诉了大家这些道理。
(出示课题: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弄懂课文要点1、提出问题,从课题看,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人格尊严有哪些,我们该怎样维护她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
2、指导阅读方法:我们该怎样阅读思品学科这样的课文呢?老师先给大家明确一下阅读方法,请大家能拿着这把“金钥匙”认真读懂课文。
3、发放课文要点框架图练习单,让学生自由阅读,并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
4、师生明确本课知识要点:先指名口述,再出示课件明确。
三、课堂互动:“我是小法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许多维护人格尊严的知识,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来担任小法官,来审理判断下列案例,要求能说明这种现象侵犯了哪些权利,你建议该怎么处理。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
2.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个人隐私的能力。
3.知识: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第8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中的第二节,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与内容,知道法律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的隐私。
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使侵犯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现象屡有发生。
因此,本节课在促进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探究感悟中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与内容,知道未成年人也有隐私权,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落实尊重人格尊严,保护个人隐私。
教学主要通过“辩论赛场,各抒己见——情境分析,争作法官——剧情伸延,小品表演——出谋划策,依法维权——自我剖析,升华思想”五个活动而展开的,以“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教学中穿插各种情景剧表演和小品、辩论等,注重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教学方法与策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按照“三贴近”原则,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转变。
通过“情境——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程序,采用参与式教学、比较式教学(案例分析,自我对比),以合作探究法为主,以活动参与、情境教学法为辅,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八年级政治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政治法律对于保护人格尊严的作用;•能够运用政治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人格尊严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政治法律对人格尊严的保护。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政治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组活动的任务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有关人格尊严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什么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何重要性?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详细介绍人格尊严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政治法律对人格尊严的保护。
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政治法律是如何保护人格尊严的,并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案例供参考。
3. 小组活动(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政治法律案例,要求学生讨论、分析和总结该案例中政治法律如何保护人格尊严。
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并展示他们的结论。
4. 案例讨论(10分钟)教师带领全班进行案例讨论,每个小组依次介绍他们的结论,并与全班一起讨论,共同总结政治法律在保护人格尊严方面的作用。
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政治法律对人格尊严的保护方式,并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上的学习内容。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一种政治法律措施或法律机构,了解它是如何保护人格尊严的,并写一篇短文进行总结。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人格尊严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学会了运用政治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小组活动和案例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了政治法律在保护人格尊严方面的作用。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政治法律概念较为抽象,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案例和实际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政治法律知识。
《伴我们一生的权利》教案教学目标1.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能够自觉的尊重他人,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2.增强识别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非法侵害公民人格尊严权行为的能力。
3. 理解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懂得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教学重点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教学难点人格尊严的含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多媒体出示图片:在这幅图片中我们看到,记者采访时,采访者的脸部都被遮盖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教师引导:为了保护他的人格尊严。
二、新授第一环节:什么是人格尊严?1.人格尊严,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人格尊严,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2.人格尊严的内容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第二环节: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活动1.可怜的百变小胖小胖的什么权利受到侵犯?提示:人格尊严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也就是说,凡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就必须取得肖像权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但如果并非以营利为目的,也并非出于恶意而使用公民的肖像权,虽未经本人同意,也不属于侵权行为。
活动2.请你辨析张力品行优良,关心集体,热心帮助他人,学习好,一次英语考试后,小明为了打击报复,无中生有,告诉同学:张力考试作弊.小明侵犯了张力的什么权利?提示:名誉权活动3.出示图片校长撤销思聪的三好学生称号辨析:校长侵犯了思聪的什么权利?提示:荣誉权活动4.要求对方改名问题:对方侵犯别人的什么权利?提示:姓名权问题提示: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小结: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等。
第二框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长沟中学政治教研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增强尊重公民隐私权的法律意识。
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公民人格尊严方面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增强识别非法侵害公民人格尊严行为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的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学习重点: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学习难点: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1、为什么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2、为什么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的保护?3、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4、怎样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二、设问导读1、阅读P25教材内容,思考:什么是人格尊严?2、教材P24读图思考讨论,说一说:我们身边有过这样的现象吗?3、读图P26,讨论: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还有哪些表现?4、想一想:未成年人有没有隐私权呢?其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吗?5、教材P28材料,议一议:(1)黄父是否侵犯了儿子的隐私?(2)我们应当怎样看待黄父的行为?思考:青少年该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呢?三、自学检测1、某校一学生寝室丢了东西,老师怀疑是本校学生所为,在查无结果的情况下,让同学们投票“选小偷”。
这种做法()A、能够迅速有效的解决问题B、保护了学生的合法财产所有权C、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D、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2、李某在购物完毕,准备离开商场时,商场的防盗监测器突然鸣响,商场保安遂强行将李某带入办公室,对其进行搜身。
对此事的看法正确的是①保安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人格尊严②保安的做法是为了商场的财产安全和利益③保安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④保安应向李某赔礼道歉,李某有权要求商场赔偿损失()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④3、在日常生活中,如出现下列的行为,请你判断其中属于侵犯他人姓名权的是:()A、强迫他人使用某个姓名B、假用他人的姓名签定合同C、盗用他人的姓名实施不正当的行为D、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人进行挖苦、讽刺和打击4、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先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同学们,你们说乞丐有尊严吗?当然有了。
: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
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
师: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富裕还是贫穷,都享有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
这就是我们第2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板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
二、合作探究:
(一)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板书)
1、情境案例:(详见教材P101页)
情境一:我的艺术照怎么在橱窗里?
情境二:为什么某同学诬告我考试作弊?
情境三:为了报复班长,我捏造事实说他有偷盗行为。
请看课本第24的这几个案例,说一说:自己身边有以上类似的现象吗?给人起绰号,说被人的坏话,取笑他人
议一议:你怎么对待以上的事情?置之不理,愤怒生气,打架,这个方式比较极端对吗?可以考虑采取一种更温和的方式。
希望你学习了本课以后能找到方法。
类似侵犯我们人格尊严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
这些现象的发生告诉我们,公民的人格尊严需要得到保护。
我国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2、我的发现。
教师出示幻灯片:案例一:南京一位年近6旬的老汉近日被一桩飞来的麻烦缠身,他的照片上了一个高档楼盘的广告,鼓楼广场的巨型广告牌上,楼盘销售资料上,都有老人的形象。
一不留神成了“广告明星”,可这“明星”真不是好当的,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乱,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都跑来问他收了多少广告费……
案例二:记者小陶用相机拍下某妇女晾衣服把小树都快压断的照片,并向报社反映,呼吁公民要保护树木花草。
该妇女却说小陶侵犯了她的肖像权
请大家分析一下,两个案例中到底哪一例是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为什么?
教师讲解: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也就是说,凡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就必须取得肖像权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
此外,丑化公民的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
但如果并非以营利为目的,也并非出于恶意而使用公民的肖像权,虽未经本人同意,也不属于侵权行为。
大家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生活中侵犯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现象。
公民的人格尊严主要包括公民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等。
3、法律小博士:对这些权利,我国法律是怎样进行保护的?请我们的法律小博士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4—6名学生上台讲我国法律关于人格尊严的有关规定。
教师:几位小博士告诉我们:人格尊严,是公民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
人格尊严是受到宪法及其他法律保护的,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就应拿起法律武器,依法进行维护。
4、维权岗
遇到以下情况你会怎样做?小组讨论发言。
(1)、照相馆未经你的同意,把你的艺术照张贴在橱窗里。
;(2)、某同学诬告你考试作弊。
;
(3)、因一次小错误,班主任撤消你的“三好学生”荣誉。
;(4)、同学违反了纪律,却填了你的姓名。
看来经过学习,同学们的进步都很大啊。
5、小品表演
教师: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的保护,请同学们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同时,不要忘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有时,我们认为是一件小事,可这件小事却能使你不知不觉的违法了。
下面请看这幕生活小短剧:
(三名同学表演小品)
教师:你怎样看待剧中小红的行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谈看法
教师:小红的做法是一种违法行为,他侵犯了同学小云的隐私权。
因为,在我国公民的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它是公民人格尊严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板书: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1、法律小博士:哪些属于公民个人稳私,未经允许不得披露?
你知道我国法律是怎样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吗?
(请几个同学上台解决这些问题)
隐私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
②隐私的具体内容
想一想:隐私包括哪些内容呢?
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
个人私事:如私生活、社会交往、生活习性;
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日记、照相簿、通信秘密等。
教师:对以上这些自己的秘密,我们都有权利不让别人知道,这就是法律上的隐私权。
在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多媒体展示:
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统计法第15条规定: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也明确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受任意非法干涉,其荣誉和名誉不受非法攻击。
”
教师:这些法律规定告诉我们什么?对了,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
2、漫画分析:
教师出示幻灯片22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未成年人有隐私权吗?
(2).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是小英,你会怎么办?
教师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有时人们由于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个别家长和老师采用翻学生抽屉、偷看学生日记、追问学生交往情况等手段来“关心”未成年人,尽管可能出于善意,但这是违法的,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
作为未成年人,应向父母表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主动与父母沟通与交流。
3、生活中的小故事
李小乐最近非常烦恼,他跟爸爸闹着要转学。
原来,小乐天生左腿有点瘸,班里有几个同学给他起了个绰号“铁拐李”,刚开始,小乐没感觉到什么,可叫得同学多了,小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整天闷闷不乐,少言寡语。
假如你是小乐的同学,你怎样帮他摆脱烦恼?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解决。
教师: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同学的隐私权受到了侵害,当你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你应怎样做?下面有请我们的小记者对我班同学进行采访,生活中自己的隐私权有没有被侵害过,你又是怎么解决的?
4、小记者采访:
教师:刚才的小记者采访,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保护自己的隐私,特别是知道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那么,我们怎样去维护别人的隐私呢?
5、情境活动:写一写(见教材P28页)
尊重他人的隐私,我们应该做到:
对同学的日记:。
对同学的身体和生理缺陷:。
对同学的家庭生活细节:。
对同学过去的缺点:。
教师小结:
青少年要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希望别人披露自己的隐私,同时也要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让我们来共同制定一个公约。
6、制定公约: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制订维护他人隐私的公约。
教师:生命诚可贵,人格价更高。
我们要自尊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同时,还要学会尊重他人,让我们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