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人类的朋友》教案3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人类的朋友教案一、引言人类的朋友是一份重要的教育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周围动物的理解和关心。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学习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2. 掌握如何对待动物,培养责任感;3. 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讨论人类与不同动物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描述,引发他们的兴趣。
2. 了解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形式,介绍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各种互动关系。
包括宠物的喂养、牧场的动物饲养、动物保护组织等。
3. 培养责任感和爱护动物的意识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养宠物的责任和乐趣,同时培养他们对动物的爱护意识。
教师可以在小组活动中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享如何照顾动物、如何确保动物的健康和安全等经验。
4. 动手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宠物收容所或动物保护中心,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受伤或流浪的动物,了解动物救助工作,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活动。
5. 学习资料整理和展示要求学生将参观经历和相关知识整理成小组展板或个人写作。
通过展示和分享,在班级内部建立一个良好的动物关爱氛围。
6. 总结和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回答问题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并对自己的动物保护计划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在展示和分享中的口头表达能力;3. 学生对于动物保护意识的理解和实践。
五、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动物救援行动;2. 邀请专业人士或志愿者讲解有关动物保护的知识;3. 组织学生参与动物保护组织的义工活动。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在了解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动物保护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人类的朋友教案【教案】人类的朋友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2.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3. 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动物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设备、绘本《小狗汪汪》、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小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讲解(10分钟)1. 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介绍不同种类的宠物动物,并逐一给学生展示相关图片资料。
2. 分别向学生介绍狗、猫、鸟、鱼、小龟等动物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阅读绘本(10分钟)1. 在介绍完不同宠物动物后,带领学生一起读绘本《小狗汪汪》,通过故事中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情谊。
2. 读完绘本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人类对动物的态度以及动物对人类的回报。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用所学到的知识写一段关于这种动物和人类之间的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2. 让小组代表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故事,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整合(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动物保护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动物正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从而培养学生的保护动物的意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相关的动物保护活动,如义卖募捐、参观动物保护中心等。
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并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设备、绘本和互动的小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的朋友并不仅仅是人类自己,还有很多可爱的动物。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学生们对不同动物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展示动物保护的图片和资料,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此外,本课还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让他们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和关心。
《人类的朋友》教学设计1.导入: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个短片,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动物们非常的可爱是不是!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拥有共同的家园。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动物世界,去认识一下我们的动物朋友。
2.人类的朋友(幻灯片)赏一赏,议一议我们看到,我们身边的动物,它们有些憨态可掬,有些呆萌可爱,有些又高大威猛,各有特色;它们有的翱翔于天际,有的穿梭于大地,它们和人类一起构筑起了我们美丽的家园。
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所钟爱的或者向往的那一类动物,比如,有的同学喜爱猫,有的爱狗,而有的钟情于白鸽。
有哪位同学愿意与我们分享一下你所喜爱的小动物以及你喜爱它的原因呢?)3.(课堂互动)教师讲述:我想同学们对于类动物钟爱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有的因其外在可爱,有些同学则更多的是看中其内在,象征意义,比如,白鸽象征着和平,我们珍爱和平,所以,钟情于白鸽。
4.动物的象征意义。
动物的象征意义那么,请问同学们:“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有四种动物被象征为忠、孝、节、义,你知道是哪四种吗?”5.(请同学们看图片)1、忠,狗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终身随主,为主效劳,意为“忠”;2、孝,鸟鱼人们常说:“鸟鱼最可恶,连自己的亲生子都吃。
”但天师道友的说法却与此恰恰相反,他们认为:“鸟鱼一到产卵期,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只待饿死升天,鸟鱼鱼崽最有孝心,宁可自己游回母嘴,给娘充饥,也不能让娘饿死,精神可嘉,意为“孝”;3、节,鸿雁失偶孤雁,终身独居,处境凄凉,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意为“节”;4、义,牛牛一辈子吃草,挤出的却是奶,终身劳作,普济众生,意为“义”;因而,在许多画家的笔下,我们时常会看到这些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动物出现,画家们不光是记录了它们生活的一些瞬间,更多的是利用画面“传情寓意”,使得情感得以升华。
6.比如,徐悲鸿笔下的马,皇帝画家赵佶笔下的五德锦鸡,都无一例外的承载了这样的“使命”。
人类的朋友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人类的朋友教学设计教案课题:人类的朋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人类朋友的介绍,使学生明白、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家园,提高全体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课本上的范画介绍与赏析,了解并掌握动物的画法,并能对身边的动物进行写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创造目标:通过对人类的朋友的认识,创造出优秀的“人类朋友”的形象.教学重点:对人类朋友认识和理解,学会画“人类的朋友”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线条进行写生。
教学难点:保护环境,保护共同家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范画一张、动物写生图片数张,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准备有关动物图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介绍人类朋友,画动物的知名画家介绍,临摹动物一张。
课本范画自己选择。
第二课时:介绍动物写生的一般方法,找身边熟悉的动物进行写生,最好选择狗。
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一、复习讨论,引入新课:1、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发展过程是什么?举例说明:--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
2、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随之改变。
3、教师小结(略)二、学习新课:人类的朋友(一)播放课件后讨论:1、为何这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2、课题为叫“人类的朋友”?3、我们应怎样做?(二)赏析课本范画:1、看了课本上的范画你想到了什么?2、你认为他们所表现的形式一样吗?3、你最喜欢哪一张画、为什么?4、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朋友?请用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三)学画“人类的朋友”1、看课本范画《绵羊》讲解临摹步骤①前用淡线条画出形象的轮廓,从长线条开始,画出主要结构的大体位置及从轮廓开始。
②根据轮廓进一步画出形象的头、腿的结构及逐渐深入。
③细细地描绘及是形象的质感。
2、出示范画,介绍其它动物的画法三、学生临摹,教师辅导。
四、学生作业展示与评价五、根据展示情况,进一步完善作业。
《人类的朋友》教案教学内容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数微生物有益于人类。
本节教材从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自制泡菜”活动,使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分组自制泡菜和酸奶,让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生活经验。
在信息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劳动精神。
4、教学重点: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
5、教学难点: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
教前准备:第一课时:1、学生准备:学生在家里在家长的陪同下自己制作酸奶,在家长确认酸奶没有变质后,可以尝一尝酸奶。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酸奶机、酸奶、纯牛奶。
3、其他资源:学生科技实践作业《探究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对比实验设计表》。
第二课时:学生模拟实验材料:米粒、薄纸。
第三课时:1、学生实验材料:面粉、酵母粉、水、小盆。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面粉、酵母粉、水、小盆。
第四课时:多媒体演示课件第五课时:1、学生制作的幻灯片;2、网络资源。
霉菌的生长环境。
1、知道细菌、真菌、病毒都属于微生物;2、了解微生物的利与弊。
教学过程:课前任务:制作酸奶。
一、动手制酸奶。
1、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2、动手作对比实验。
设计对比实验。
二、观察细菌。
1、知道在酸奶中,是乳酸菌在起作用;2、知道乳酸菌是一种细菌;3、了解细菌的形态和主要特点。
4、了解细菌的形态和主要特点。
三、发面团、认识酵母菌。
1、通过动手做发面团的对比实验,了解酵母菌;2、知道酵母菌是一种真菌,知道酵母菌的作用;3、会解释发面团过程中的现象。
4、根据酵母菌的作用,解释发面团过程中的现象。
《人类的朋友》的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人类的朋友》的阅读,让学生了解动物的智慧和与人类的关系。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环境,关注动物保护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文中所表述的不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 能够通过文中所表述的动物保护事例,认识到珍惜动物、关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 如何使学生对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得到深入认识。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播放有关安保协会(ASPCA)的视频,引导学生探讨该组织的目的和愿景,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和思考。
Step 2:阅读《人类的朋友》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人类的朋友》的文章,并鼓励学生读出感兴趣的内容。
2. 学生读完文章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内容。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讨论,例如:- 不同动物有怎样的智慧?- 人类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1. 布置任务,让学生搜寻在实际保护动物工作中为动物发声的团体。
2. 学生可以结合《人类的朋友》文章中的内容和实际情况,发表“为什么要关注动物保护”的看法和感受。
3. 下课前,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和感受,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动物保护事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到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开阔了眼界,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道德素质得以提高。
未来,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阅读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究事物本质,锻炼思考能力,重视珍惜一切生命的态度。
《人类的朋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发面”的实验数据,知道酵母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
2、观察、认识酵母菌,知道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3、利用多种方法,研究、发现以食用菌为主的更多的有益微生物。
4、利用微生物知识,制作泡菜。
教学重难点:实验证明酵母菌、细菌(乳酸菌)等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发面实验设计实验主题:制作发面。
实验时间:4月12日实验目的:观察面粉在酵母的作用下“长胖长高”的过程,感受微生物对人类的帮助。
实验材料:盆、面粉、500毫升量筒、酵母粉、开水、白糖、玻璃棒、显微镜等。
实验过程:1、把量筒洗干净。
2、取一定量的面粉放入盆中,取酵母粉放入盛有适量温水的杯子里,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用含有酵母的水将面粉和成面团。
3、把面团放入量筒内,在量筒内放上温度计,并记录量筒内温度的变化。
4、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量筒内发面的“成长”高度。
第二课时一、观察导入1、ppt出示蘑菇学生可以直接用眼看清了蘑菇。
2、PPT出示自很小的说明书眼看不清,可以借助放大镜看的清。
3、出示切片这片切片里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呢?怎么才能看清楚呢?二、认识显微镜看视频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及组成。
三、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通过看视频,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
四、练习使用显微镜亲手操作使用显微镜。
我巡视指导。
五、用显微镜观察1、观察酵母菌。
2、边观察,边画图。
(学会左看,右画协调操作显微镜)第三课时一、通过多种方法,研究有益的微生物,了解、发现、交流更多微生物的利用价值。
二、活动安排1、研究活动有调查、查阅资料和采访活动等。
2、其中的调查和采访等方法,仅在课堂上是完不成的,需要进出教室,走进社会,走向自然。
3、调查生活中的真菌,特别是食用菌种类。
因此,教室外的探究应以食用菌类知识为主,可就近调查食用菌生产厂,到农贸市场采访等等。
三、菌类的毒性认识教材第62页的一段图文对话,其用意是提醒学生,有些菌类很漂亮,但并不是都能食用,有的毒性很强,误食会危及生命。
人类的朋友教案【篇一:人类的朋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一课时:学习再现篇。
主要以临摹为主,偏向于研究和借鉴。
其中选择的图片资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绘画的多种表现技法和不同工具、材料的使用,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性格,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尝试和创新,同时所画动物多数为生活中的家畜,有利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反馈。
欣赏课本动物写生范图时也是线造型的欣赏。
临摹作业要求放低,偏向于抓感觉,抓动态,培养兴趣。
第二课时:探索表现篇。
主要是以写生为主,偏向于创作和应用。
学生自主准备生活中常见的家畜和昆虫照片、图片及标本,运用第一课时中学习到的不同表现手法,对其进行探索性的创作。
创作作业提高要求,偏向于抓线条,抓比例,升华情感。
学情分析:初一下学期的孩子们对刻画物体已经有了些基础,对于运用不同的工具表达不同的情感有了初步的概念。
对于刻画动物其实是对上学期的造型基础进行加强,只不过换个表现对象而已,不同的是动物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有动态的,对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也要因材施教,随机应变。
第一课时可以先对本班学生做个基本了解,第二课时再做相应的改变和完善。
设计理念: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运用不同的工具及不同的表达手法,表达不同的情感。
在教学中应注意探究、讨论、互动等因素,构建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学生临摹和写生,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用线造型的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人类的朋友教学设计人类的朋友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类的朋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人类的朋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了解动物生活习性的基本常识,知道动物对人类的贡献。
重点: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贡献。
活动过程:导入: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动物知道我们上《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课,也来跟我们一起上课呢!请你听听,有谁来了呢?(课件出示)1、猜一猜:听声音猜猜这是什么动物?2、学生自主上台,模仿动物的声音、神态、动作,再介绍动物的习性(食物、居住地等)。
那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呢?请你来扮演扮演它让同学们猜猜,再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动物朋友,可以介绍它们的样子、喜欢的食物,居住的地方等。
3、猜谜语:猜猜我是谁,再出示相应的动物图。
(课件出示)听到同学们介绍得这么好,我们的动物朋友也出来介绍自己了,请你猜猜它们是谁?(课件出示)4、有趣的动物睡觉图及介绍。
多可以的小动物啊!动物们不但可爱,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呢!比如它们的睡觉,请看(出示课件)5、游戏:送小动物回家。
请学生在黑板上在相应的动物家里贴上动物图片。
同学们真棒,对动物这么了解,可是,小动物遇到难题了,它们跟你们玩得太高兴了,忘记了家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送它们回家吧!请有动物图片的同学出来把图片贴在它们的家里活动二:比一比,谁认识的动物多。
1、抢答,课件出示课本P36—37的图片。
谢谢同学们送小动物回家,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课件出示),看谁认识的动物最多!2、想一想,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是图中没有出现的?3、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动物呢?活动三:小小动物贡献大1、动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小动物不但可爱有趣,还为我们人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呢!请看(课件出示)出示课本P40的图片介绍动物的作用。
2、你还知道动物为我们的环境做了什么好事吗?多生答(课件)总结设疑: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对我们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