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册期中测试试卷5.doc
- 格式:doc
- 大小:69.22 KB
- 文档页数:4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高一普通班化学下册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普通班)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张英文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14 O-16 C-12 Na-23 Cu-64 Cl-35.5一.选择题(本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D.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2.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下列关于20278Pt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278Pt和19878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B.20278Pt和19878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C.20278Pt和19878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D.20278Pt和19878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3.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LiI B.NaBr C.KCl D.CsF4.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的气态氢化物为RH4B.R一定能形成氧化物为RO2和RO3C.R为第VI A族元素D.R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性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不含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6.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A.由Cu、Zn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若Cu极生成0.2gH2,则电路通过电子0.4N AB.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 AC.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 N AD.常温常压下,16 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N A7.能以离子键相结合生成AB2型(B为阴离子)离子化合物,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A .11和17B .12和16C .20和9D .13和178.同周期的A 、B 、C 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AO 4>H 2BO 4>H 3CO 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A >B >C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A >H 2B >CH 3C .非金属性A >B >CD .阴离子还原性C 3->B 2->A-9.在一定温度下,向a L 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 气体和2 mol 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X 、Y 、Z 的速率之比为1∶2∶2B. 单位时间生成0.1 mol X 同时生成0.2 mol ZC.容器内X 、Y 、Z 的浓度之比为1∶2∶2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 同时生成0.2 mol Z10.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 和b ,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并向a 中滴入少量C u SO 4溶液,下图表示产生H 2的体积(V )与时间(t )的关系正确的是 ( )11.曾报导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正离子N5的化合物N 5AsF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 5+共有34个核外电子B N 5+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化合物N 5AsF 6中As 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 5AsF 6中F 化合价为-1 1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N 2 + 3H 2 2NH 3的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NH 3的浓度增加了0.6,在此时间内用N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S -1。
象对市爱好阳光实验学校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卷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第一卷1至3页,第二卷3至4页,全卷共4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前须知:2.答第I卷时,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的答题卡对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笔书写在答题卷上,字体工整字迹清楚,不得超出答题栏边界。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请将答题卷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 Br:80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已成为能源研究的热点课题。
以下相关措施使用不当的是A.使燃料充分燃烧 B.加大能源开采力度C.能源利用的科技投入 D.合理使用能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使燃料充分燃烧能提高燃烧的效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A正确;B.常规能源该减少开采,节约利用,加大能源开采力度不能提高能源利用率,B错误;C.能源利用的科技投入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C正确;D.合理使用能源,减少能源浪费,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D正确;答案选B。
【考点位】此题主要是考查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点晴】该题比拟根底,难度不大。
侧重对根底知识的稳固,注意对根底知识的理解掌握。
该类试题是常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及科技前沿问题结合起来,突出化学与可持续开展、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X、Y-、Z2+三种微粒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那么一不能再相的是A.中子数 B.质量数 C.电子数 D.核电荷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三种微粒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说明三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一是相的。
由于三种微粒分别是不带电荷、1个负电荷和2个正电荷,因此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它们的核电荷数一是不相的,答案选D。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中试题(附答案)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 :12 N:14 O:16 Na:23 Mg:24 Al :27 S:32Cl :35.5 Si :28 Ca:40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 ( 每小题只有一个准确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48 分)1.下列说法均摘自某些科普杂志,你认为无科学性错误的是( )A. 铅笔芯的原料是重金属铅,儿童在使用时不能够用嘴吮吸铅笔,以免引起铅中毒B.CO 有毒,生有煤炉的居室放置数盆清水,这样可有效的吸收CO,防止煤气中毒C.汽水浇灌农田有一定的道理,其中二氧化碳的缓释,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D.纯碱又名烧碱,成分是氢氧化钠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准确的是 (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氯化镁的电子式:C.N2 的电子式: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3. 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 ( )A.136B.50C.86D.2224.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11.2 L H2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NAB. 在标准状况下 22.4 L H2O 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 2NAC.常温下 32 g O3 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 2NA D.1 mol/LNaCl 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的个数为 NA5、根据下列实验事实:①A+B2+ A2++B;②C+2H2OC(OH)2+H2↑; ③C2+的氧化性比A2+弱; ④由 B、D 为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为: D2++2e- D 和 B B2++2e-。
推断 A、B、C、D 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C>A>B>DB.C>D>A>BC.A>C>B>DD.C>B>A>D6、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用到,但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i-28,P-31,S-32,Cl-35.5,K-39,Ca-40,V-51,Cr-52,Mn-55,Fe-56,Co-59,Ni-59,Cu-64,Zn-65,As-75,Br-80,Ag-108,I-127,Ba-137第I卷(选择题卷)本卷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用氢氟酸对玻璃刻蚀制成的B.正常雨水的PH为7C.煤、石油、沼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D.生物质能的缺点是严重污染环境2.分类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A.单质:液溴、白磷、臭氧B.酸性氧化物:SO3、CO2、NOC.混合物:铝热剂、漂粉精、水玻璃D.同素异形体:C60、石墨、金刚石3.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某些花岗石产生氡(222 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R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2B.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7834Se和8034Se互为同位素,是两种不同的核素C.235 92U的浓缩一直被国际社会关注,其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51D.112号元素属于过渡元素4.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所贮的化学能比反应物所贮化学能要多的是( )A.CaO+H2O=Ca(OH)2B.NaOH+HCl=NaCl+H2OC.CH4+2O2 CO2+2H2O D.CO2+C 2CO5.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6.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碱性溶液中:Rb+、Cs+、CH3COO-、Br-B.饱和溴水中I-、NO3-、Na+、SO32-C.D+、Cl―、NO3―、SiO32-D.Ag+、Fe3+、Br―、SO42―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等物质的量的乙酸:CO32-+ 2CH3COOH ═ CO2↑ + H2O + 2CH3COO-B.用氨水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硫:2NH3•H2O + SO2═ 2NH4+ + SO32-+ H2OC.NaHSO4溶液中加Ba(OH)2溶液至中性:Ba2+ + OH-+ H+ +SO42—═ BaS O4↓ + H2OD.大苏打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酸性高锰酸钾:3S2O32—+ 4MnO4-+ 6H+═ 4Mn2+ + 6SO42—+ 3H2O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2.4 g 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B.在酸性甲烷燃料电池中,每消耗8.0g CH4,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5N AC.在标准状况下,22.4 L CH4与NH3混合气所含有的质子总数为10N AD.常温下,5.6g铁钉与足量浓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9.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个片段,且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 的原子半径比X 大B .Q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比Z 强C .X 、Y 和氢3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都只有共价键D .Q 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Q 与Z 可形成化合物QZ 4 10.元素代号 XY Z M R Q 原子半径(×10-10m )1.86 0.99 1.43 1.60 0.75 0.74 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 +1 +7 +3 +2 +5 -- 最低负价---1-----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r(R 3-)﹥r(X +)﹥r(Z 3+)B .元素X 和Q 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C .Q 2-比R 3-更容易失去电子 D .Y 的含氧酸的酸性一定比R 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11.下列有关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加热NH 4Cl 只破坏离子键B .4.48L 氨气中含有0.6N A 个N -H 键C .PCl 3和BCl 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 .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 2XO 4 、H 2X 12.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B .CaO +H 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 .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电极组成D .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有气泡产生13.右图是在熔融NaNO 3环境下,由NO 2和O 2形成的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墨Ⅱ作正极,O 2发生还原反应B .该电池放电时,NO 3—从右侧向左侧迁移C .当消耗1mol NO 2时,电解质中转移1mol 电子D .石墨Ⅰ附近发生的反应为NO 2 + NO 3— - e — = N 2O 514.我国拟大力推广使用氢氧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
然顿市安民阳光实验学校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温州大学实验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双语班)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碱金属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根本原因是( )A.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小,熔、沸点低B.碱金属在常温下易被氧化C.碱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只有1个,容易失去D.碱金属原子的核电荷数比较小考点:碱金属的性质.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结构决定性质,金属的活泼性源于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越活泼,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难失去电子,越不活泼.解答:解:碱金属是典型的活泼金属,是因为碱金属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特别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碱金属的结构与性质,题目难度不大,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碱金属最外层都是1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2.物质之间发生化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颜色B.状态C.能量D.原子核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释放能量,与颜色和状态无必然联系.解答:解:A.H2和Cl2发生反应,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HCl(aq)和NaOH (aq)发生反应,物质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B.H2和Cl2反应,物质的状态没有发生变化﹣﹣反应前后都是气体,H2和O2发生反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C.化学反应的实质又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释放能量,一定有能量变化,故C正确;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主要特点,题目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3.下图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没有活泼性不同的2个电极,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B、锌为负极,C为正极,可形成原电池,故B正确;C、无水乙醇不导电,不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形成原电池,故C 错误;D、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牢固掌握原电池中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的方法,难度不大.4.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Ba(OH)2B.CaCl2C.H2O D.H2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氢氧化钡中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B.氯化钙中氯离子和钙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B错误;C.水分子中O原子和H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D.氢气分子中H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单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关系,根据物质中存在的化学键及物质的构成元素种类数分析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5.戊烷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A.2种B.3种C.4种D.5种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分析:烷烃同分异构体书写方法:先写最长链,然后从最长链减少一个碳原子作为取代基,在剩余的碳链上连接,即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中心排向两边.注意从母链取下的碳原子数,不得多于母链所剩余的碳原子数,据此进行计算.解答:解:①写出最长的碳链的有机物有:CH3CH2CH2CH2CH3;②减少1个C 原子作为支链的有机物有:;②减少2个碳原子作为支链的有机物有:,所以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书写原则,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6.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C.Y的能量一定高于N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X的能量与Y的能量关系无法确定,故A错误;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X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故B正确;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Y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故C错误;D.反应的放热、吸热与反应条件(如加热)无关,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放热反应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关系,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信息中反应为放热反应来解答,难度不大.7.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根据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D、根据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C、根据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D、根据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解答:解:A、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一氧化碳,故A错误;D、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如碳酸钙分解,故B错误;C、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所以分子拆成原子一定不释放出能量,故C错误;D、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所以原子组成分子一定释放出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难度不大,要注意特殊情况.8.二次电池又叫充电电池,下列电池不属于二次电池的是( )A.镍镉电池 B.铅蓄电池 C.锂电池D.干电池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属于可充电电池,是二次电池,干电池不能充电,是一次电池.解答:解: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可以反复充电放电属于可充电电池,是二次电池;干电池不能充电,完全放电后不能再使用,是一次电池.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辨别,注意常见的化学电源,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9.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银是负极,银片上有气泡产生B.锌片质量逐渐减少,银片质量不变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银片D.氢离子在锌片上被还原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由图可知,为Ag、Zn原电池,发生Zn+H2SO4═ZnSO4+H2↑,Zn为负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图可知,为Ag、Zn原电池,发生Zn+H2SO4═ZnSO4+H2↑,A.Ag为正极,表面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B.Zn为负极,锌片质量逐渐减少,Ag为正极,银片质量不变,故B正确;C.Ag为正极,则电流从银片经导线流向锌片,故C错误;D.该反应生成氢气,是因氢离子在银片表面被还原,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明确原电池反应及工作原理即可解答,注意该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题目较简单.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1.0mol/(L.s)”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1.0mol/LC.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大小也有方向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表示某一段时间内浓度的变化的平均值,反应速率越大,反应越快,但是现象不一定明显,据此分析.解答:解: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可知,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故A正确;B、化学反应速率为1.0mol/(L.s),是指某1s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值为1mol/L,故B错误;C、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则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无方向,故C错误;D、有些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所以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不一定越明显,如酸碱中和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注意对概念的把握,题目难度不大.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不能得电子,不显负价,故金属元素不能形成阴离子B.P,S,Cl元素最高价依次升高C.B,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Li,Na,K,Rb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分析:A.金属元素可以阴离子,如AlO2﹣;B.同周期自左而右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增大;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解答:解:A.金属元素不能形成简单离子,但可以形成带负电荷的电原子团,如AlO2﹣,故A错误;B.P、S、Cl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故最高价依次升高,故B正确;C.同周期自左而右,核电荷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增大,原子半径减小,故C错误;D.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故Li、Na、K、Rb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12.下列有机物属于烷烃的是.( )A.CH2=CH2B.CH3CH2CH2CH2CIC .D.CH3CH2OH考点:烷烃及其命名.分析:烷烃分子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且碳碳键为碳碳单键,属于饱和烃,烷烃的通式一定满足C n H2n+2,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烃,不属于烷烃,故A错误;B.1﹣氯丁烷含有官能团氯原子,属于卤代烃,不属于烷烃,故B错误;C.C5H12属于饱和烃,符合通式C n H2n+2,属于烷烃,故C正确;D.乙醇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羟基,属于烃的衍生物,不属于烷烃,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烷烃的概念及判断,试题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烷烃的分子组成、结构特点及判断方法.13.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B .氯气与甲烷的反应C .氧气与甲烷的反应D .次氯酸的分解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甲烷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反应.分析:中学化学中,能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的有:氯气与氢气、氯气与甲烷、次氯酸分解、硝酸分解以及卤化银的分解等反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题中氯气与氢气、氯气与甲烷、次氯酸分解都可在光照条件下反应,而氧气和甲烷的反应需在点燃条件下反应,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甲烷等物质的性质,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为高考高频考点,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条件,学习中注意积累.14.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SO3+H2O═H2SO4 B.CH2═CH2+H2O→CH3﹣CH2OHC.CH3Cl+Cl2→CH2Cl2+HCl D.CO2+2NaOH═Na2CO3+H2O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专题:有机反应.分析: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根据定义分析解答.解答:解:A.SO3+H2O═H2SO4是无机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故A错误;B.CH2═CH2中的碳碳双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分别结合一个氢原子、羟基生成CH3﹣CH2OH,属于加成反应,故B正确;C.CH3Cl+Cl2→CH2Cl2+HCl是CH3Cl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CH2Cl2,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误;D.CO2+2NaOH═Na2CO3+H2O是无机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故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等知识点,明确反应实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区别.15.下列化学性质中,烷烃不具备的是( )A.可以在空气中燃烧B.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可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考点:烷烃及其命名.分析:烷烃中所有键都是单键,烷烃化学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发生反应,但是烷烃中含有C、H两种元素,能够燃烧,且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解答:解:A.烷烃中中含有C、H元素,所以烷烃具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性质,故A不选;B.烷烃的特征反应为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烷烃能够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B不选;C.烷烃分子中不存在不饱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不选;D.烷烃为饱和烃,分子中不存在不饱和键,其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烷烃的化学性质,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16.与乙烷作为同系物的是( )A.C4H8B.C2H4C.C8H20D.C12H26考点:烷烃及其命名.分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注意同系物中的“结构相似”是指物质种类相同,若含有官能团,官能团的种类与数目相同.解答:解:乙烷属于烷烃,其同系物组成通式符合C n H2n+2,选项中C12H26符合组成通式,而C4H8、C2H4的组成通式符合C n H2n,8个C原子最多需要18个H原子饱和,不存在C8H2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同系物,注意同系物中的“结构相似”是指物质种类相同,若含有官能团,官能团的种类与数目相同.17.金属A不纯,混有金属C,发生锈蚀时,A先腐蚀;A与金属B组成原电池时,A为电池的正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C>B B.A>B>C C.B>A>C D.B>C>A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一般来说,在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易失电子而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所以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易被腐蚀,作原电池正极的金属被保护,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中混有C时,A先腐蚀,说明A活泼,A与B组成原电池时,A为电池的正极,B为负极,较活泼,则活泼性B>A>C,故选C.点评:本题以金属活动性顺序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原电池的正负极金属材料与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18.可逆反应:N2(g)+3H2(g)⇌2NH3(g)的正、逆反应速度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3v正(N2)=v逆(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正(NH3)D.v正(N2)=3v逆(H2)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解答.解答:解:因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都有v正(N2):v逆(H2)=1:3,故A正确;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N2)与v逆(NH3)之比等于1:2,故B错误;C、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有2v正(H2)=3v正(NH3),故C错误;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N2):v逆(H2)=1:3,且没有注明正逆速率,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衡平衡状态的判断,可以抓住本质特征:υ正=υ逆(同种物质)分析.19.下列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其产物既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又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CO2B.CH4C.H2D.CO考点:甲烷的化学性质.专题:有机反应.分析:能够使无水CuS04变蓝的物质为水,原物质中含有氢元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通常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原物质中含有C元素或S元素,然后结合物质燃烧后的产物进行判断.解答:解:A、CO2不能燃烧,故A错误;B、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能使无水CuS04变蓝,故B正确;C、H2燃烧生成水,水能使无水CuS04变蓝,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错误;D、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不能使无水CuS04变蓝,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确定有机物分子元素组成的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确定有机物分子元素组成的方法,明确使无水CuSO4变蓝及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成分是解题关键.20.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氯化氢溶于水 B.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C.碘升华D.氧化钠熔化考点:化学键.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溶于水发生电离时化学键断裂,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HCl溶于水发生电离,H﹣Cl共价键破坏,故A不选;B.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生成KCl和氧气,化学键被破坏,故B不选;C.碘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物质不变,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C选;D.氧化钠熔化发生电离,离子键被破坏,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形成的一般规律及判断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发生的电离及化学反应的分析,题目难度不大.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0分)2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原子序数11~18的元素的有关问题:(1)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Na;(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是NaOH;(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元素的是Al(OH)3;(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5)能形成气态氢化物且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Cl.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在原子序数为11~18的元素中,处于第三周期,(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处于ⅠA族;(2)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故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处于ⅠA族,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越强;(3)氢氧化铝能与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与水;(4)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5)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解答:解:在原子序数为11~18的元素中,处于第三周期,(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处于ⅠA族,故Na原子半径最大,故答案为:Na;(2)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故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处于ⅠA族,Na元素的金属性最强,NaOH的碱性最强,故答案为:NaOH;(3)氢氧化铝能与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与水,氢氧化铝是氢氧化物,故答案为:Al(OH)3;(4)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Cl元素非金属性最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HClO4酸性最强,故答案为:HClO4;(5)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Cl元素非金属性最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HCl最稳定,故答案为:Cl.点评:本题考查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及特性,题目难度不大.22.化学平衡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该反应达到了最大限度.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化根据反应达到了最大限度即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分析判断.解答:解:化学平衡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该反应达到了最大限度即达到平衡,故答案为:可逆;正反应;逆反应;不再发生变化.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状态之间的关系等知识,难度不大.23.C12H m的烷烃,其中m值等于26;C n H22的烯烃,其n值等于13;相对分子质量为184的烷烃的分子式为C13H28.考点:烷烃及其命名;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分析:根据烷烃的通式C n H2n+2来计算.解答:解: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2,化学式为C12H m的烷烃,将n=12带入2n+2得,m=26;C n H22的烷烃,2n+2=22,则n=10;相对分子质量,184的烷烃,则12n+2n+2=184,所以n=13,即烷烃的分子式为C13H28;故答案为:26;13;C13H28;点评:本题考查了烷烃通式的应用,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题目较简单,通式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关键,学习中注意积累.24.书写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或结构简式:(1)Na2O2(电子式);(2)乙烯(结构简式)CH2=CH2;(3)H2S(电子式);(4)苯(结构简式)png_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B0AAAAhCAYAAAAlK6DZAAAAAXNSR0IArs4c6QAAAARnQU1BAACxjwv8YQUAAAAJcEhZcwAADsMAAA7DAcdvqGQAAAHLSURBVFhH7 ZYhq8JgFIbvvxCbRbAIRqM2kxhXBNFiNFqGTaNxcWCZzTIwGgyCRUzatLm2aDyX97Azp875bU4uF/aUwee257zf1L0/9Af8L+n1eqVer0eXy8VbUSeRdLFYUKFQoG63y8 fJZMJDqBJLutvtqFarUavV4oSWZbFsOBxSqVTiYVRQkkLQ7/epUqnQarWi5XLJEsiE0+nEw2AoDBfFW+l0OmWBYRj+jRuNBh0OB++MezAUhhsMBuS6rrd6z0uppMHF5/M59hZiWDxvHB95kiIBkkgaPDfI4n5ZAJJiaFyPEIIvdRyH02BrcMJms6FqtUqapiX6WQSRIHg02DVfWq/Xqd1u8yJEEEKcJqZpUj6fv0k7nQ4vIi22NG0QYrvd8nN+kn4L yNbrdSb9Dpk0k6ZCJmUp3jCvXr6fECptNps0Ho/5zx4fhL18PwGNYr/fUy6Xu0nn8zkVi0W/KeAonSgNpEnoun6TCsFOFGx/6EdJCOtMT1Lw2P7QizDIaDRSrixR7TBUKgSTHo9HlmKLol7ySPOuxEVKhWDSqDqjWuKUpAA3CSaFED8zrMctccpSATeVpLZtJypxsaUCJOVymWazmbeiCtEvzq+HY0IhkoEAAAAASUVORK5CYILoj4HkvJjnvZE=.考点:电子式;结构简式.分析:(1)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合而成,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2)乙烯分子式为C2H4,分子中碳原子与碳原子通过两对共用电子对相连接,碳原子与氢原子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相连接,结构简式碳碳双键不能省略;(3)H2S为共价化合物,硫原子中最外层有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H﹣S键;(4)苯的分子式为C6H6,苯为正六边形的平面结构,结构式可书写为单、双键交替的结构,省去键线、H得结构简式.解答:解:(1)Na2O2是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钠离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过氧根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分子中碳原子与碳原子通过两对共用电子对相连接,碳原子与氢原子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相连接,所以结构式,结构简式为CH2=CH2,故答案为:CH2=CH2;(3)H2S为共价化合物,硫原子中最外层有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H﹣S 键,电子式为,故答案为:;(4)苯的分子式为C6H6,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子式、结构简式的书写,比较基础,题目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注意苯不含有碳碳单键、碳碳双键,但结构式可书写为单、双键交替的结构.25.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HCI═NaCI+H2O(B) Zn+H2SO4═ZnSO4+H2↑(1)根据两反应本质,可知(A)不能(填“能”或“不能”,下同)设计成原电池,(B)能设计成原电池.(2)如果不能设计成原电池,其原因为A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如果能设计成原电池,根据组成原电池的条件设计一个原电池:供选用的电极材料有:锌片、铜片、铝片、石墨则其正极材料为石墨;其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负极材料为锌片,其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1)(2)原电池反应必须是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3)原电池电池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金属作负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电解质为该原电池中电解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解答:解:(1)(2)原电池反应必须是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A)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反应中Zn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该反应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能自发进行、放热,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故答案为:(1)不能;能;(2)A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B反应中Zn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锌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不如锌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如石墨,电极反应式为2H++2e﹣=H2,H2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故答案为:石墨;2H++2e﹣=H2;锌片;Zn﹣2e﹣=Zn2+.。
第一范文网 ( )提供:试题下载、课件下载、教案下载、说课稿、工作总结/ 计划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化学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收交试卷时,只交答案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K 39 Cl 35.5 Fe 56 Ag 108第Ⅰ卷(选择题共 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关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是可再生的,因此地球上的蕴藏量也是无限的B.化石燃料虽然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有限,但形成化石燃料的速度相当快,所以化石燃料相当于是无限的C.化石燃料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所需时间也较长,但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无限的D. 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而且又都是经过亿万年才能形成的非再生能源2.我国三峡工程提供的清洁、廉价、大功率的可供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 3 107 t 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源,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A. 温室效应B. 氮的氧化物的排放C. 白色污染D. 碳氢化合物的排放3.xx 年,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之一是超铀元素的发现,它有力地支持了“稳定岛”假说,原子118293 X 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A. 0 B . 57 C .118D.175B.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大,则该物质反应就快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D.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1-1 -1 -1mol·L ·s和 mol·L ·min6.下列微粒中:①13Al3 ②③④ F ,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A.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④ D .①③④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吸热反应不加热的条件一定不能发生C.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D.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8.下列物质的分子中,不含共价键的是()A. NaClB.Cl2C.HClD.NaOH9.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10.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4.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A.阴极B.正极 C .阳极D.负极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第一范文网 ( ) 提供:试题下载、课件下载、教案下载、说课稿、工作总结/ 计划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H-l He-4 C-l2 N-14 O-16 F-19 Na-23 Mg -24 S-32 C1-35.5 Zn-65 Br-80 I-127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O2是碱性氧化物,可用于杀菌消毒和作供氧剂B.高纯度单质硅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备光电池C.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或无水CaCl2干燥D.SO2和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两者等体积混合可以增强漂白能力2.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Li是最活泼金属,F是最活泼非金属B.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找到做催化剂的材料C.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纵行D.同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的元素,从左到右由金属逐渐过渡到非金属3.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烷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被任何氧化剂氧化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C.甲烷分子中具有极性键D.甲烷分子中四个C﹣H键是完全相同的键4.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镁的电子式:B.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和互为同位素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5.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
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A.硫酸与水B.生石灰与水C.熟石灰与水D.氯化钠与水6.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B.Ba(OH)2·8H2O 与NH4Cl 的反应C.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D.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7.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水与冰B.O2与O3C.与D.与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和H2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粒子B.和、石墨和金刚石均为同素异形体C.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D.12C和14C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9.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的微粒X2+,它的质量数等于137,中子数是81,则核外电子数为()A. 56B. 58C. 54D. 13710.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A.离子半径:Al3+<Mg2+<F-<O2-B.热稳定性:SiH4>NH3>H2O>HFC.沸点:HCl<HBr<HI<HFD.碱性:KOH>NaOH>Mg(OH)2>Al(OH)311.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常温常压下,1mol He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 AB.2.4g Mg与稀硫酸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C.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D.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12.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A 制稀硫酸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A.AB.BC.CD.D13.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42-、CO32-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42-、NO3-C.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H4+、SO42-、Cl-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Ca2+、K+、HCO3-、NO3-14.对于放热反应Zn+H2SO4=ZnSO4+H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可用右图表示B.1 mol Zn的能量大于1 mol H2的能量C.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则锌作正极D.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 g Zn溶解时,正极放出的气体一定为11.2 L15.100 mL 2 mol·L-1 H2SO4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A.硝酸钠溶液B.NaCl固体C.硫酸铜溶液D.硫酸钾溶液16.X、Y、Z、M、W五种短周期元素。
高一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卡在指定的地方写姓名、班级,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Cu-64 H-1 O-16 Zn-65 Na-23 Ca-40 C-12 Mg-24第一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6分)1、质量数为37的原子应该有()A、18个质子、19个中子、19个电子B、17个质子、子、18个电子C、19个质子、18个中子、子D、18个质子、19个中子、18个电子2、下列各组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A、Na+/NaB、Mg/NaC、Cl-/ClD、P/Si3、下列性质中,可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可溶于水B、具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4、已知反应X+Y= 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反应物X和Y的总能量一定大于生成物M和N的总能量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6、在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A、8、18、32、32B、8、18、18、32C、8、18、18、18D、8、8、18、187、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8、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为:()3eud教育网 教学资源集散地。
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A、0.80×mB、1.10×mC、1.D、0.70×m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6分)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都是二次电池B、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但是会污染环境的新型电池C、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D、铅蓄电池放电的时候正极是Pb负极是PbO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大B、对主族元素来说,电子层数多的原子半径一般比电子层数少的大C、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不是元素性质的简单重复D、按C、N、O、F的顺序,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C、原电池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D、原电池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12、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A、稳定性:NH3 < PH3 < SiH4B、酸性:HClO4 > H2SO4 > H3PO4C、碱性:KOH > NaOH > Mg(OH)2D、氧化性:F2 < Cl2 < Br213、下列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是()A、2H2 + O2 2H2OB、CaCO3 CaO +CO2↑C、CaO + H2O = Ca(OH)2D、CH3CH2OH(酒精)+ 3O2 2CO2 + 3 H2O14、H2O和D2O分别跟金属钾反应,若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相等时,下列各量相等的是()A 消耗水和重水的质量B 同温同压下生成的气体的体积C 生成的气体的质量D 参加反应的钾的物质的量15、X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核内中子数为n,则Wg X2+ 离子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约为()A、 (m+n+2)w/m molB、 (m-n+2)w/m molC、 (m+n-2)w/m molD、 (m-n-2)w/m mol1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分子中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17、有A Z X与A+1Z X+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B 、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 、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D 、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18、下列微粒中,与NH 4+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是( )A 、HFB 、H 3O +C 、Na +D 、OH -19、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是 H 2+2NiO(OH) 2Ni(OH) 2,根据此反应式判断,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NiO(OH) B 、Ni(OH) 2 C 、H 2 D 、H 2和NiO(OH)、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48分)三、填空题(共29分)21、(10分)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5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 ,属于过渡元素的是 (该空用字母表示)(2)B ,F ,C 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其中以 最不稳定。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Cl—35.5 S—32Na—23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据最新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A.166B.99C.67D.322.是否是同种原子决定于原子中所含的A.电子数B.中子数C.质子数D.质子数和中子数3.下列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A.B.C.D.4.下列各物质与水反应,水作氧化剂的是A.氟气B.钠C.氯气D.三氧化硫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B. 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有共价键D.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6.含有不发生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A. B.C.D.7.已知自然界中铱有两种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的同位素,而依的平均原子量为192.22,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为A.39:61B.61:39C.1:1D.39:118.具有下列条件的微粒,其元素的金属性最强的是A.原子结构简图为B.离子结构简图为C.原子质量数为24,中子数为12D.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大值相同9.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不是由于石墨A.有放射性B.易燃.易爆C.能导电D.有剧毒10.下列属于钾离子性质的是A.极易被氧化B.有银白色金属光泽C.能置换出中的D.焰色反应为浅紫色11.在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A.制农药的元素B.制催化剂的元素C.制半导体的元素D.制耐高温材料的元素12.下列各对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的晶体类型都相同的是A. B. C. D.13.能用键能大小来解释的是A.的化学性质比稳定B.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C.惰性气体一般难发生化学反应D.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碘呈固态14.同周期元素_.Y.Z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_.Y.Z的顺序逐渐增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强弱__gt;Y_gt;ZB. 原子半径大小__gt;Y_gt;Z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__gt;Y_gt;ZD.单质的氧化性__gt;Y_gt;Z15._.Y是短周期元素,两者能组成化合物,已知_的原子序数为n,则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n+11B.n-5C.n+3D.n+416._的质量数为A,核外电子数为m,离子中,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A.B.C. D.17.下列晶体熔化时,化学键没有破坏的是A.B.干冰C.晶体硅D.石英18.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 B.C. D.19.某物质的量体中含A.B.C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下,则晶体中A.B.C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A.4:8:1B.1:1:1C.2:1:1D.2:2:120.与足量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物质并冷却,残留固体物质是A.和B.和C.D...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21.下列试剂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氧氟酸保存在细口玻璃瓶中B.少量液溴可用水封存,防止溴挥发C.金属钠保存在水中D.氯水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置冷暗处22.下列变化规律正确的是A...酸性从弱到强B...还原性从弱到强C...阴离子的还原性从弱到强D...稳定性逐渐减弱23.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A.B. C.D.2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也等于价电子数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含氧酸或无氧酸的酸性均减弱C.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化合物,一定是两性氢氧化物D. 次外层为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第二周期元素25.由分别与和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A.B.C.D.26.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溶于水后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中的氢离子的电子排布与相同B.溶于水呈酸性C.与水反应被还原D.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27._元素的1个原子转移2个电子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Z具有较高的溶沸点B.Z一定易溶于水C.Y形成离子D.Z是晶体中_离子与Y离子之比为1:228.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是A. B.C. D.29.下列各表中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其数字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完全相符的是ABCD9135151618 1114 23 35193233323430.关于氮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有最高正价+5价,最低负价-3价B. 单质的溶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升高而增大C.砷虽然是非金属元素,但已表现出一些金属性D. 锑铋有比较明显的金属性三.填空题(共28分)31.(1)元素周期表中有个周期, 个族;第五周期包含有种元素,自然界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自然界中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2)写出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2.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的最高正价和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A.D次外层都有8个电子,A和D能形成化合物,B有两个电子层,其最高正价与负价代数和为零,离子与氩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1)它们的名称分别为A.B. C. D.(2)写出的离子结构示意图(3)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33.A.B.C.D为前三周期元素,A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为,其氢化物含氢25%;B元素的+2价阳离子的结构简图可表示为,C元素的原子L层有5个电子,D元素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1)写出下列具体的化学式: ;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2)写出型的电子式,它属于型分子;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3)A形成的单质主要有等.34.实验图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A中产生的气体中可能混有和气体.(2)B装置可除去杂质气体,发生的离子方程式(3)写出D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的电子式四.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35.现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6.85g,加热灼烧后,再跟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1.12l二氧化碳(标况),计算原混合物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占多少克?36.容积为10ml的试管中盛满和的混和气体,将此试管倒立于水槽中,最后尚余1ml气体,则原试管中的体积可能是多少ml?高一化学试卷答案卷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选项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二.选择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0分)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选项三.填空题(共28分)31.(1)(2)32.(1)ABCD(2)(3)33.(1)(2)(3)34.(1)(2)(3)四.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35.36.。
南充高中-下期期中考试高化学试题(文科)命题:李建忠审题:李朝旭
第Ⅰ卷
(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
5分,共8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
...的是
A.O
18
8
与F
19
9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O
16
8
与O
17
8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C
12
6
与C
13
6
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D.N
15
7
与N
14
7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乙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
子序数不可能
...是
A. x+2
B. x+4
C. x+8
D. x+18
...的是
A. 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
B. 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C. Cl2可从KBr溶液中置换出Br2
D. 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A. KOH
B. NaOH
C. LiOH
D. CsOH
...的是
A. H+
B. H-
C. O
16
8
D. C
14
6
A. Al3+
B. Mg2+
C. Be2+. H+
4,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A. 4
B. 5
C. 6
D. 7
A. NaOH
B. NaCl
C. Na2O2
D. I2
..使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的是
A. 加热
B. 降温
C. 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10. 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
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B. 石油是二级能源
C. 电能是一级能源
D. 水力是一级能源
11. 在用Zn片、Cu片和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 电流方向是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 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减少
D. 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12. 在反应2SO2 + 18O2 2SO3中,氧气用18O标记上,一段时间后,含有
18O的物质有
A. SO2
B. SO2、O2、SO3
C. O2、SO3
D. SO2、SO3
13. 反应2SO2 + O22SO3 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在
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s),则这段时间为
A. 0.1s
B. 2.5s
C. 5s
D. 10s
14.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 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 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 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Z,同时消耗2n mol Y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化学反应A(g)+3B(g) 2C(g)+2D(g),下列四个选项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测得的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2mol(L·min) B.v(B)=0.30 mol(L·min)
C.v(C)=0.40 mol(L·min) D.v(D)=0.35 mol(L·min)
16. 反应4NH3(g) + 5O2 (g)4NO(g) + 6H2O(g) 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30
s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可表示为
A. v(NH3)=0.010mol·L-1·s-1
B. v(O2)=0.0010mol·L-1·s-1
C. v(NO)=0.0010mol·L-1·s-1
D. υ(H2O)=0.045mol·L-1·s-1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
17.(10分)现有失去标签的A、B、C、D、E五个集气瓶,分别充满O2、Cl2、
H2、HCl、HBr五种气体中的一种,其中C是黄绿色,A、C混和见光爆炸,
C、D混和在瓶壁上出现橙红色小液滴,E遇潮湿空气出现白雾,则:
A:、B:、C:、
D:、E:。
(均填化学式)
18.(10分)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试回答:
(1)X:Y:Z:(填元素符号)。
(2)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
(3)Y的单质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5分,共80分)
1、C
2、B
3、D
4、D
5、C
6、B
7、C
8、A
9、
B 10、D 11、
C 12、B 13、C 14、C 15、B 16、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
17、A:H2、B:O2、C:Cl2、D:HBr 、E:HCl
18、(1)X:N Y:Al Z:Si
(2)NH3(3) 2Al + 6H+ = 2Al3+ + 3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