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13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预习内容】一、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1、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
从小到大划分:集镇______ __ ____ ________ __2、中国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及等级。
3、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1)范围:城市本身及城市附近的_________和广大的_______地区。
(2)特点:城市范围通常不,也没有明确的。
(3)小城市:服务种类_____级别____服务范围____数量距离大城市:服务种类_____级别____服务范围____数量距离4、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的因素:资源条件、人口条件、交通费条件。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与城市的相对应2、城市等级体系:。
3、案例: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
(2)等级较高的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等级较低的城市服务范围。
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的。
启示一: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启示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4、阅读,案例3: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预习自测】1.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是()A.城市占地规模B.城市人口规模C.城市化水平高低D.城区建筑规模2.关于城市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3.关于城市不同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等级的划分是依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B.城市等级的划分通常是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C.任何城市的等级是相同的 D.我国城市划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三类4.关于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B.等级较高的城市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较多C.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近,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远D.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5.关于城市等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同国家的划分标准可能不同B.城市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分为集镇、城市、大城、特大城市等C.城市等级与城市化水平成正比D.城市等级与经济发展程度,人口有关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不同等级的城市的划分依据,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2课时)学习重点: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标准是不同的。
2、了解不同等级的城市其地域结构、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了解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知识点梳理】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城市等级:(1)划分依据:通常是以城市来划分的。
(2)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分为、、、等。
2、城市服务范围:(1)范围:城市本身及城市附近的和广大的地区。
(2)特点:城市范围不,没有明确。
(3)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服务级别、范围的关系:3、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
案例2: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1.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1)鸦片战争以前,上海只是一个,服务范围只是。
(2)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港超过港,成为全国第一大港,服务范围遍布。
(3)到20世纪初,上海的城市规模跃居全国,成为全国的中心、中心,服务范围覆盖。
21.城市等级体系:是指同一个区域中,不同级别城市的。
(1)从城市数目看: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分级,它们分别是,,。
(2)从城市数目与级别的关系看,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2.启示:(1)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等级较低的的城市数目;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
(2)等级较高的城市服务范围等级较低的城市服务范围。
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
【(ˇˍˇ) 想~】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优先发展大城市,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案例3: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读下图和右表,回答。
(1)将三级居民点所代表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各填一个即可)(2)A级居民点位置选择的理由是。
(3)在这些居民点中,所设置的商业职能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级居民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教材分析: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口集聚的一个社会经济实体。
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第一节从城市的个体上分析城市的形态和内部的功能分区,第二节从城市的群体上看,每个城市都为一定的区域提供服务,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和范围是不同的,第三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原有城市在扩大,新的城市不断出现。
与此同时,地理环境也受到城市化的影响。
这一节主要介绍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差异。
教材从城市大小等级的划分到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差异,再到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本节教材的编写中除“阅读”和“活动”两个栏目外,每一节还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增加了“案例”“读图思考”两个栏目,一方面这些栏目的设计优化了教材结构,另一方面栏目内容力求联系社会实际,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
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理解城市的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
4.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列表对比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城市的等级划分和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关系。
我们知道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
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3.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在一个地区,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服从六边形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模式”,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教学难点城市服务范围的形成与嵌套。
教学时间:2课时知识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知道,城市有大小之分,也就是说城市是有等级的。
城市等级划分主要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
但是不同的国家,由于疆域、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不同,对城市人口规模、等级划分是不同的。
[阅读]P25阅读: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及城市等级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依据:人口规模[讲述]我国的城市按市区和郊区非农业人口的规模大小,分为四类:人口100万以上——特大城市;人口50万~100万——大城市;20万~50万——中等城市;<20万——小城市。
此外,遍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虽然人口未能达到设市建制的标准,但是,由于非农业人口的比重较大,工商业比较集中,也属于城市范畴的一种城镇型居民点。
2.等级: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过渡]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
如果把顾客来源点画在图上,就可以大致画出这个城市的服务范围。
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外,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3.城市的服务服务范围:本身及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总结]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一定的服务范围,但这个范围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可能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以外。
[举例并讨论]:张掖市与甘州区。
4.特点:①不固定②无明确的界线[提问](1)城市为区域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2)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内容相同吗?[引导]P26活动:1.要求学生看表2.1,将枣强镇、衡水市、石家庄市按照我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城市等级的判定。
2.判断枣强镇附近居民出行到衡水市和石家庄市的距离和频率。
3.将表2.1上的代表服务的数字填入表中,并解释原因。
[讲述]从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等级城市满足周围人们需求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质量是不一样的,服务范围大小也是不一样的;同时某地的人们去不同等级的城市次数也是不同的。
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5.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种类、级别、范围的关系[过渡]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阅读]P27第一段,找出提高城市等级和扩大服务范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总结]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作支撑。
[阅读]案例2,思考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总结]案例2说明了的是上海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等级提升和服务范围扩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大庆市在解放之前还是个小城市,但当它被专家确认它的底下有石油并被开发出来后,大庆就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这些象大庆一样依靠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说明了有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也可以提升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
城市等级的提升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只是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每个城市都能逐渐提升其等级的。
6.提升城市等级和扩大服务范围的条件[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城市等级、服务种类、服务范围的关系。
同时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等级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板书设计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等级1.主要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2.分类(从小到大):一般划分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3.城市的服务服务范围:本身及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4.特点:①不固定②无明确的界线5.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的关系6.提升城市等级和扩大服务范围的条件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城市的等级划分和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关系。
我们知道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
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
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过渡:我们这里以德国南部为例来分析城市等级体系的有关问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图2.13,完成读图思考的问题。
题3的目的是让学生说出每一等级城镇之间距离远近,比较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特点。
[思考]1.图中的城镇共有几个等级?(三个)2.不同等级城镇的数目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城镇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少。
)3.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4.试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
(学生讨论,只要合理即可。
)[过渡]:从图2.13中还可以看出,在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三、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本部分为选学内容,可根据具体实际合理安排)1.前提条件:①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2.②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影响运输的惟一因素是距离。
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过程。
(理解)a.当某一货物的供应点只有少数几个时,为了避免竞争、获取最大利润,供应点的距离不会太近,它们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的。
b.在利润的吸引下,不断有新的供应点出现,原有的服务范围会因此而缩小。
这时,该货物的供应处于饱和。
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仍是圆形的,并彼此相切。
c.如果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相切却不重叠的话,圆与圆之间就会存在空白区。
这里的消费者如果都选择最近的供应点来寻求服务的话,空白区又可以分割咸三部分,分别属于三个离其最近的供应点。
[思考]①图2.15中城市有几个等级?②找出表示每一等级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线条颜色?③叙述不同等级城市之间服务范围及其相互关系?3.理论基础:德国南部城市4.意义: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5.应用——“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案例2,通过此案例,让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利用中心地六边形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模式成功地指导了“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2.通过阅读文字资料,了解A、B、C三级各自的服务功能、人口规模。
3.阅读图2.16,找出A、B、C三级居民点数目,各自分布特点。
[课堂小结]本课主要通过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分析了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同时又用“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的案例说明了该理论的应用。
板书设计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等级体系1.概念2.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二、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1.前提条件:①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②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影响运输的惟一因素是距离。
2.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过程。
3.理论基础:德国南部城市4.意义: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5.应用——“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第三节城市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教学重难点(1)城市化的进程(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城市化(板书)引言多媒体显示上海市1911年到1990年用地和人口数的变化图:[问]:分析上海市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从用地和人口两个方面分析城市化的概念)通过上海市人口和用地面积的变化,引出城市化的含义,即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读P3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问]:1. 对比两张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数量、等级)2.用“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内容来说明城市化的含义。
3.乡村的人口为什么大量向城市迁移?主要的动力有哪些?[答]:1.数量增加、等级提高2.对一个城市而言,城市化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3.略。
(提示:①P32图2.18中②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章的问题研究中的部分内容,即P15分析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评价]: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城市化的含义,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还学会了知识迁移和应用。
阅读P32第二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①城市化水平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②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什么?③城市化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过渡)介绍70年代时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是70%,常州2007目前不到50%,引出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从工业革命时候开始的读P33图2.20城市化进程示意图[问]:世界城市化进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曲线的倾斜程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每个阶段有怎么样的特点和问题(读图提示: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曲线的形状,各阶段的名称。
)阅读案例4和图2.20,完成下列内容。
1.详细分析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时间、特点以及产生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图2.20,完成P35活动题。
2.[迁移拓展]:将图2.22、图2.23和图2.24转化下图:⑴上图t1至t4的过程中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①②③⑵此过程为。
(过渡)了解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否有区别?读P32图2.19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1800~2000年)并阅读P33世界城市化浪潮(读图提示: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图中的图例。
)[问]:1.两类国家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2.1950年前后,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差异?3. 两类国家城市化分别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哪个阶段?4.简单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