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职业生涯彩虹图
- 格式:docx
- 大小:179.42 KB
- 文档页数:6
生涯彩虹图简介从1957年到1990年,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萨柏(Donald E.Super)拓宽和修改了他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这期间他最主要的贡献是“生涯彩虹图”。
为了综合阐述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的相互影响,舒伯创造性地描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生涯彩虹图”,形象地展现了生涯发展的时空关系,更好地诠释了生涯的定义。
在生涯彩虹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观上下的生活空间,是有一组职位和角色所组成。
分成: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六个不同的角色,他们交互影响交织出个人独特的生涯类型。
他认为在个人发展历程中,随年龄的增长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图的外圈为主要发展阶段,内圈阴暗部分的范围,长短不一,表示在该年龄阶段各种角色的份量;在同一年龄阶段可能同时扮演数种角色,因此彼此会有所重叠,但其所占比例份量则有所不同。
根据萨柏的看法,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的许许多多角色就像彩虹同时具有许多色带。
萨柏将显著角色的概念引入了生涯彩虹图。
他认为角色除与年龄及社会期望有关外,与个人所涉入的时间及情绪程度都有关联,因此每一阶段都有显著角色。
生涯彩虹图的解析[1]1.横贯一生的彩虹——生活广度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
彩虹的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龄:成长期(约相当于儿童期)、探索期(约相当于青春期)、建立期(约相当于成人前期)、维持期(约相当于中年期)以及衰退期(约相当于老年期)。
在这五个主要的人生发展阶段内,各个阶段还有小的阶段,舒伯特别强调各个时期的年龄划分有相当大的弹性,应依据个体的不同情况而定。
2.纵贯上下的彩虹——生活空间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由一组职位和角色所组成。
舒伯认为人在一生当中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依次是: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
各种角色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一个角色的成功,特别是早期的角色如果发展得比较好,将会为其他角色提供良好的关系基础。
舒伯职业⽣涯彩虹图及其含义舒伯职业⽣涯彩虹图及其含义彩虹图——我们看到的不⼀样⼈⽣规划着名职业⽣涯规划⼤师舒伯(1953)依照年龄将每个⼈⽣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将⽣涯发展阶段划分成成长、试探、建⽴、保持和衰退五个阶段,之后踢出⼀个更为⼴阔的新观念——⽣活⼴度、⽣活空间的⽣涯发展观。
这就是彩虹图。
在⽣涯彩虹图中,纵向层⾯代表的是纵观上下的⽣活空间,是有⼀组职位和⾓⾊所组成。
分成:⼉童、学⽣、休闲者、公民、⼯作者、家长六个不同的⾓⾊,他们交互影响交织出个⼈独特的⽣涯类型。
舒伯(1953)根据⾃⼰“⽣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的分类,也将⽣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有三个阶段与⾦斯伯格的分类相近,只是年龄与内容稍有不同舒伯增加了就业以及退休阶段的⽣涯发展,具体分述如下。
成长阶段:由出⽣⾄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式来表达⾃⼰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的⾓⾊。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我形象,发展对⼯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作的意义。
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是幻想期(4岁⾄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扮演很重要;⼆是兴趣期(11岁⾄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期(13岁⾄14岁):它以“能⼒”为主要考虑因素,能⼒逐渐具有重要作⽤。
探索阶段:由15岁⾄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等机会,对⾃我能⼒及⾓⾊、职业作了⼀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是试探期(15岁⾄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作中加以尝试;⼆是过度期(18岁⾄21岁),进⼊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图实现⾃我观念,将⼀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24岁),⽣涯初步确定井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向。
一、成长期(growth)从出生至14岁左右,认同并建立起自我概念,对职业好奇占主导地位,并逐步有意识地培养职业能力。
舒伯将这一阶段,具体分为3个成长期:(1)幻想期(10岁之前):儿童从外界感知到许多职业,对于自己觉得好玩和喜爱的职业充满幻想和进行模仿。
(2)兴趣期(11-12岁):以兴趣为中心,理解、评价职业,开始作职业选择。
(3)能力期(13-14岁):开始考虑自身条件与喜爱的职业相符合否,有意识的进行能力培养。
二、探索期(exploration)约15至24岁,主要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及初步就业。
(1)试验期(15-17岁):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
(2)过渡期(18-21岁):正式进入职业,或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明确某种职业倾向。
(3)尝试期(22-24岁):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对职业发展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实验。
三、建立期(establishment)约25至44岁之间,获取一个合适的工作领域,并谋求发展。
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周期中的核心部分。
(1)尝试期(25-30岁):个人在所选的职业中安顿下来。
重点是寻求职业及生活上的稳定。
(2)稳定期(31-44岁):致力于实现职业目标,是个富有创造性的时期。
四、维持期(maintenance)由成年迈入中老年的阶段,年龄范围约在45至64岁之间。
个人已逐渐在职场上取得相当的地位,此时期的主要任务为维持既有的地位与成就。
五、衰退期(decline)65岁以上,身心状况已逐渐衰退,此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发展工作之外的新的角色,维持生命的活力,开拓新的生活。
生涯彩虹图 (Life-career rainbow)生涯彩虹图简介从1957年到1990年,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萨柏(Donald E.Super)拓宽和修改了他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这期间他最主要的贡献是“生涯彩虹图”。
为了综合阐述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的相互影响,舒伯创造性地描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生涯彩虹图”,形象地展现了生涯发展的时空关系,更好地诠释了生涯的定义。
在生涯彩虹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观上下的生活空间,是有一组职位和角色所组成。
分成: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六个不同的角色,他们交互影响交织出个人独特的生涯类型。
他认为在个人发展历程中,随年龄的增长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图的外圈为主要发展阶段,内圈阴暗部分的范围,长短不一,表示在该年龄阶段各种角色的份量;在同一年龄阶段可能同时扮演数种角色,因此彼此会有所重叠,但其所占比例份量则有所不同。
根据萨柏的看法,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的许许多多角色就像彩虹同时具有许多色带。
萨柏将显著角色的概念引入了生涯彩虹图。
他认为角色除与年龄及社会期望有关外,与个人所涉入的时间及情绪程度都有关联,因此每一阶段都有显著角色。
生涯彩虹图的解析[1]1.横贯一生的彩虹——生活广度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
彩虹的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龄:成长期(约相当于儿童期)、探索期(约相当于青春期)、建立期(约相当于成人前期)、维持期(约相当于中年期)以及衰退期(约相当于老年期)。
在这五个主要的人生发展阶段内,各个阶段还有小的阶段,舒伯特别强调各个时期的年龄划分有相当大的弹性,应依据个体的不同情况而定。
2.纵贯上下的彩虹——生活空间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由一组职位和角色所组成。
舒伯认为人在一生当中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依次是: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
分解职业生涯彩虹图
来源:豪庭生涯规划
将人的一生按照年龄分层,每一个年龄段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的一生也是由不同角色所组成。
看下图
舒伯,是职业生涯研究领域重要人物,他规划的“生涯彩虹图”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成成长、试探、建立、保持和衰退五个阶段。
1976-1979年间,舒伯在英国进行了更深度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新概念: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
生活广度:横向层面代表跨越一生的生活广度,也是时间分段。
人生每个不同的年龄阶层在彩虹的外层做了总结。
将人的一生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退出阶段五个阶段。
五个阶段分别对应儿童、青春、成人、中年、老年。
生活空间:在不同阶段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的划分就是生活空间。
生活空间纵贯着彩虹的上下,舒伯认为人的一生中必须要有这九种角色: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
这些角色之间相辅相
成。
在每一个阶段对每一个角色投入程度可以用颜色来表示,颜色面积越多表示该角色投入的程度越多,如不协调会导致失衡。
就第二层学生角色做一个分析:
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伴随我们一生较长的时间,图中可以清楚看到从5岁开始进入角色,10岁以后加强一段时间,20岁以后大幅度减少,25岁以后便戛然而止,在30岁以后,学生角色又出现,40岁以后学生角色几乎占有全部的生活空间,但几年后又会完全消失,直到65岁以后。
为什么学生的角色会有这样的起起伏伏和转变?
在儿童时期5-10岁这段时间,还处于懵懂时期,渴望有一个多彩童年,对于学习的认知度不够。
而10岁之后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探索阶段,有了自我认知,对新事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定义会让他们加强学习,填充自我以不断朝着目标去前进。
这段时间也会度过最为关键的中考,高考,所以这个阶段有较为深度颜色的持续。
到20岁之后乃至25岁以后便停止,这段时期较为复杂,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会有一段沉寂。
这段期间他们没有一定时间去学习,沉浸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之中,乃至结婚生子。
而在30岁以后,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替,导致他们会感觉自己变得局限,需要再次不断的扩充知识,自己所拥有的已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
升级,打怪,加血,反复着这些操作,最后到一定的年龄开始稳定。
而每一个阶段都带有任务
成长阶段: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始有自我观念,辨别身边事物,学习基础的知识储备,了解社会团体构成,对职业有相对概念。
探索阶段:进行角色试探,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评估能力,发展特长,选择相应课程,为以后职业做准备。
建立阶段:由经验积累和对自我的认知选择教育机会、就业专业已完善就业技能,并找到职业上的安定和婚姻的选择,完成成家立业两件大事。
维持阶段:维持生活和工作的稳定,寻求更深层次的自我发展。
退出阶段:前面奋斗时期的退场,从之前的角色中退出,重新根据自身的能力去发展新的角色。
每个人性格,价值观,能力等都是不同的,所带来的人生经历和发展也会有所不同。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这五个阶段所有角色的循环交替是不可避免的。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针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要对自己的人生有合适的计划,前方的路才不会走的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