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13
《物理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理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治疗技术以教给学生生物物理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主要讲述物理治疗的基本理论、常见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的主要治疗技术。
教学内容以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物理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与临床应用。
他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所必备的康复治疗方法、技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得到基础。
教学时数180时,主要采用讲授、实训的模式,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二、课程目标
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熟练掌握康复临床上常用得到物理治疗技术,能够应用物理治疗技术对功能障碍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列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物理因子疗法和物理疗法的基本知识。
2.掌握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操作方式。
、适应症、禁忌症与注意事项以与治疗安全防
护措施。
【能力培养目标】
1.熟练掌握临床常见运动疗法技术。
2.熟练掌握物理因子技术。
3.具备康复对临床常见功能障碍选择治疗技术的能力。
4.能对康复临床常见功能障碍进行功能恢复的训练操作。
【素质教育目标】
1.皮痒刻苦钻研、勤奋向上的学习精神。
2.培养治病救人、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运动医学教学大纲摘要:一、运动医学简介1.定义与概念2.发展历程3.学科体系与分支二、运动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运动生理学2.运动营养学3.运动心理学4.运动生物力学5.运动康复医学三、运动医学的应用价值1.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2.运动与健康的关系3.竞技体育与运动医学4.全民健身与运动医学四、运动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我国运动医学的现状2.国际运动医学的发展趋势3.我国运动医学的发展前景正文:一、运动医学简介运动医学是一门研究运动与健康、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的科学。
它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
运动医学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运动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反应与适应性变化。
运动营养学研究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与膳食安排,以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身体健康。
运动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过程中人体各部位的生物力学原理,以优化运动技术和运动器材。
运动康复医学研究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和运动功能恢复技术。
三、运动医学的应用价值运动医学在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运动生理、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运动建议,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同时,运动医学在运动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方面也具有深远意义。
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慢性病,还能促进心理健康。
此外,运动医学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领域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科学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康复速度,同时也能让更多人在运动中受益。
四、运动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运动医学的现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在国际运动医学的发展趋势中,跨学科研究、运动科技应用和个性化运动处方成为重要方向。
《慢性疾病康复》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慢性病运动康复》,闫万军主编,延边大学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二)参考书目《慢性病的运动康复指南》,闫万军、吴云主编,延边大学大学出版社,2012年12 月(H )在线资源 慕课(四)学术期刊 中国康复三、课程简介课程目标1: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3】课程目标2能利用各类新媒体技术手段获取相关学科与专业知识。
【毕业要求4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4.3】课程目标3:具有观摩康复实践和经历的体验,通过随堂演练和相关单位机构的见习,能对本学科相关内容进行观摩和体验。
【毕业要求7社会实践能力7.1]课程目标4:具有参与康复实践和经历的体验。
通过实习实践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对本学科相关专业知识有实践经历,将见习、实习和研习相融会贯通,涵盖职业素养、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其他实践环节有机衔接。
【毕业要求7社会实践能力7.2】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六、教学安排第一篇慢性疾病运动康复简介【教学目标】r解增加身体活动的行为措施、运动康复中药物治疗原则、常规的面谈和检测技能。
掌握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
2.难点:掌握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
【课程内容】第一节增加身体活动的行为措施第二节运动康复中药物治疗原则第三节常规的面谈和检测技能第四节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教学方法】多媒体【复习思考】运动康复中药物治疗原则第二篇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教学目标】掌握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证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康复治疗和预后。
【重点、难点】1重点: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证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和预后。
2.难点: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证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和预后。
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标准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运动疗法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其具备运用运动疗法技术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和素质。
课程内容涵盖了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方案、运动疗法的实施和评估等方面。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为核心”为设计理念,采用“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其运用运动疗法技术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设计和实施运动疗法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常见疾病进行运动治疗,并能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和调整。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选择方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和康复计划制定等方面。
2.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方案,包括脑卒中、骨折、脊柱疾病、运动系统损伤等方面。
3.运动疗法的实施和评估,包括康复训练的技术和方法、康复效果评估和调整等方面。
二、课程内容标准1.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本部分应包括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和康复计划制定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应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和作用,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康复评定和康复计划制定的方法和技巧。
2.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方案本部分应包括脑卒中、骨折、脊柱疾病、运动系统损伤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应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和康复治疗方案,掌握相应的运动治疗技术和方法。
3.运动疗法的实施和评估本部分应包括康复训练的技术和方法、康复效果评估和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应掌握运动疗法的实施技术和方法,了解康复效果评估和调整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对康复训练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调整。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与学的建议本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其运用运动疗法技术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运动康复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促进个体在运动受伤或手术后的康复与功能恢复。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其在日后的康复实践中能够胜任。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运动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各种康复评估方法和技术;3. 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康复计划制定;4. 能够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5. 提升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技能。
三、教学内容1. 运动康复学概述1.1 运动康复学的发展历程1.2 运动康复学的基本概念1.3 运动康复学的应用范围与意义2. 康复评估方法2.1 运动功能评估2.2 骨骼肌肉功能评估2.3 神经功能评估2.4 全身功能评估3. 运动损伤处理与康复计划 3.1 运动损伤的种类与特点 3.2 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3.3 康复计划的制定与调整4. 康复训练方案设计4.1 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4.2 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方法4.3 康复训练的评估与调整5. 实践能力培养5.1 手技训练5.2 动作辅助训练5.3 康复器械的应用5.4 康复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2. 实践操作3. 病例分析4. 小组讨论5. 实习实训五、教学评估1. 期中考试2. 课堂表现3. 作业完成情况4. 期末综合评估六、参考教材1. 《康复学导论》2. 《现代运动康复学》3. 《运动损伤与康复》七、其他要求1. 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2. 学生需遵守教学秩序,尊重师生及同学间的交流互动;3. 课程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康复训练方案设计报告。
以上为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康复实践奠定基础。
祝愿每位学生学有所成,成为优秀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
《老年康复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选用教材《老年康复学》郑洁皎、桑德春、孙强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出版(二)参考书目1.《老年康复》王平、汪洋、蔡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2.《老年病康复指南》郑洁皎、高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出版(≡)在线资源慕课(四)学术期刊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旨该课程是运动康复专业老年康复方向的一门必修课程。
老年康复与保健是介绍康复人才如何对残疾、慢性病患的老年人进行日常康组与保健的学科,预防继发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以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使他们重返社会的一门课程。
其内容包括老年康复保健的概念、目标、基本原则,现代康复技术,传统康复技术,常见老年基本的康复治疗。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树立起以人为本指导思想,了解老年康复与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老年现代康复与中医传统保健的措施,熟练掌握老年康复保健的操作技能。
使学习者具备初步开展老年康复保健服务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课程目标1:能够运用一定的工具性的知识,学会利用计算机查阅最新的康复专业知识,掌握前沿动态。
【毕业要求2社会实践能力2.2】课程目标2:能够利用相关知识了解团队各成员的组成,数值各成员的特长及优势,积极融入团队并锻造团队精神。
【毕业要求5社会实践能力5.1】课程目标3: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动态。
【毕业要求6社会实践能力6.3]课程目标4:具有观摩康复实践和经历的体验,通过随堂演练和相关单位机构的见习,学科相关内容进行观摩和体验。
【毕业要求7社会实践能力7.1]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教学安排第一篇老年康复保健总论【教学目标】①掌握老年康复保健的概念;②掌握老年康复保健的基本原则;③熟悉现代及传统康复技术的作用原理。
具备对现代康复技术及中医传统保健技艺的充分认知能力;具备基本的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运动疗法技术学》教学大纲Exercise Therapy Technology课程代码:学时:24 学分:1.5 理论学时:24 实验或讨论学时:0 适用专业:课程性质:选修撰稿人:审定人: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疗法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动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运动疗法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运动治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2.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
3.掌握常见病的运动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出发,使学生先学会做,再逐步学懂弄通,实现课程实施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转变。
实践操作意林轮知识支撑,理论知识一实践操作玮依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实现对治疗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治疗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1学时第一节概述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常用运动方法及设备3.应用范围及禁忌症第二节运动功能评定 0.5学时知识点:1.肌力评定2.上肢及手功能、平衡功能、协调性的评定本章小结重点:1.常用运动方法2.肌力评定难点:运动疗法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思考题:举例说明肌力评定的不同等级的临床表现教学方法:讲授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5学时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3.训练方法4.适应证与禁忌证5.临床应用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周围关节松动技术3.脊柱松动技术第三节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肌力下降的原因3.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4.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四节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3.训练原则和方法4.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临床应用第五节协调性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2.运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效果3.运动控制功能的障碍4.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及表现5.协调性训练及其影响因素第六节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体位摆放、翻身及坐位移动训练2.移乘训练3.轮椅操作训练4.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及恢复步行能力训练第七节心脏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常见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3.心脏功能评定4.心脏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第八节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呼吸训练4.胸腔松动练习5.咳嗽及体位引流第九节水中运动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水中运动的分类3.设备及用具4.训练内容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十节医疗体操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姿势矫正体操3.肌肉放松训练4.体力恢复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心脏功能评定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医疗体操4.关节松动技术5.恢复平衡能力训练及协调性能力训练难点:本章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及表现思考题:功能训练对于什么样的病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教学方法:讲授第三章脊柱牵引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定义及发展简史2.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3.脊柱牵引的分类4.脊柱牵引装置5.适应证和禁忌证6.脊柱牵引研究进展第二节颈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颈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颈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腰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腰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四节关节功能牵引 0.5学时知识点:1.关节活动范围受限2.关节功能牵引实验研究结果3.关节功能牵引基本方法4.注意事项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牵引技术2.腰椎牵引技术3.关节功能牵引难点:牵引技术的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思考题:牵引技术的优缺点是什么教学方法:讲授第四章神经生理学疗法 3学时第一节 Bobath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治疗原则3.常用治疗技术4.临床应用第二节 Brunnstrom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3.评定方法4.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三节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本体感觉促进技术3.运动模式4.临床应用第四节 Rood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基础理论3.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五节 Vojta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理论基础3.Vojta姿势反射4.中枢性协调障碍5.治疗技术6.临床应用本章小结重点:1.Bobath疗法2.Brunnstrom疗法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4.Rood疗法5.Vojta疗法难点:五种疗法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思考题:五种疗法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第五章运动再学习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概念第二节基本原理 0.5学时知识点:1.脑损伤后功能恢复2.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3.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4.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5.调整重心6.训练要点7.创造恢复和学习的环境第三节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上肢功能训练2.口面部功能训练3.从仰卧到床边坐起的训练4.坐位平衡训练5.站起与坐下训练6.站立平衡训练7.行走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基本原理2.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难点: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思考题: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医学原理教学方法:讲授第六章引导式教育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定义第二节基本理念 0.5学时知识点:1.功能失效、功能生效及引导式教育的目标2.性格3.学习理论及其应用4.动作学习理论第三节引导式教育实践 1学时知识点:1.评定2.应用的器具3.教育小组4.节律性意向5.引导员6.诱发技巧7.每日活动常规8.习作程序本章小结重点:引导式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教育实践难点:引导式教育实践的步骤思考题:如何进行引导式教育实践教学方法:讲授第七章按摩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按摩疗法简史2.按摩疗法的作用3.适应证和禁忌证4.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5.学习按摩的态度和要求第二节按摩手法 0.5学时知识点:1.手法的种类、操作及临床应用2.按摩手法的要求3.按摩手法的练习4.各种手法的应用5.按摩时的体位6.按摩介质和热敷第三节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落枕、腰背下肢痛、头痛、偏瘫2.脊髓损伤、脑瘫、先天性肌斜颈、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章小结重点:按摩手法难点: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思考题:按摩疗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八章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4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概念与定义2.理论基础第二节诊断方法 0.5学时知识点:1.病史采集2.体格检查3.三大综合征4.向心化现象第三节治疗原则 0.5学时知识点:1.姿势综合征的治疗原则2.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原则3.移位综合征的治疗原则第四节颈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坐位后缩(治疗技术1)2.坐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2)3.卧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3)4.手法牵引下后缩加伸展和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5)6.后缩加侧屈(治疗技术6)7.侧屈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7)8.后缩加旋转(治疗技术8)9.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9)10.屈曲颈椎(治疗技术10)11.屈曲松动术(治疗技术11)第五节胸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直坐屈曲(治疗技术1)2.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伸展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3)4.直坐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位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5)第六节腰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俯卧位放松(治疗技术1)2.俯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俯卧位重复伸展(治疗技术3)4.俯卧位伸展加压(治疗技术4)5.俯卧位持续伸展(治疗技术5)6.站立位伸展(治疗技术6)7.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7)8.伸展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8)9.伸展位旋转松动术(治疗技术9)10.伸展位旋转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0)11.侧屈旋转手法(治疗技术11)12.侧屈旋转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2)13.卧位屈曲(治疗技术13)14.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4)15.抬腿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5)16.侧方偏移的手法矫正(治疗技术16)17.侧方偏移的自我矫正(治疗技术17)第七节麦肯基方法的禁忌症 0.5学时知识点:1.绝对禁忌证2.相对禁忌证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的治疗技术2.胸椎的治疗技术3.腰椎的治疗技术难点:脊椎治疗技术思考题:麦肯基方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九章运动疗法技术新进展 3学时第一节强制性运动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强制性运动疗法技术特点3.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4.强制性运动疗法研究进展5.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局限性第二节减重步行运动训练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减重步行训练设备3.评定指标4.训练方法5.临床应用第三节运动想象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运动想象疗法的实施3.运动想象能力的评定4.临床应用研究本章小结重点:1.强制性运动疗法2.减重步行运动训练3.运动想象疗法难点:这三种疗法之间的对比思考题:运动疗法技术的新发展还有哪些教学方法:讲授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习题作业/课堂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结课后考试:闭卷;总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康复护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概论【教学目标】1. 掌握廉复、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康复医学的分类、内容,康复医学发展的基础、工作方式。
3. 掌握廉复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内容、康复护理的发展基础及理论。
4. 掌握残疾的分类和残疾评定内容、残疾的预防。
5. 熟悉廉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6. 掌握社区康复的定义、目标和工作内容。
【教学内容】1. 康复及康复医学的概述、基本概念。
2. 廉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和联系。
3. 康复医学分类、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
4. 康复医学的诊疗对象、组成和工作内容。
5. 康复护理学特点和内容。
6. 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7. 残疾评定。
&社区康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康复医学的棊本概念、分类及内容。
2. 康复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内容。
难点: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康复的基础理论【教学方法】自学。
第三章康复护理评定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运动功能评定的基木概念和方法,掌握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 了解平衡和协调评定、步态评定。
2. 熟悉心肺功能评定。
3. 掌握感知功能评定,了解认知功能评定。
4. 掌握FI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5. 了解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杏熟悉康复步态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6. 了解语言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1. 运动功能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2. 心肺功能评定方法。
3. 感觉功能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认知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5. 语言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感觉、运动评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FI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难点:步态评定的方法。
语言评定的方法。
认知评定的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时数】4学吋。
第四章康复治疗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运动疗法概念。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实践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Ⅰ前言运动康复生物力学是根据人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及力学性质,用力学原理和方法探讨人体机械运动的规律,研究合理的运动动作技术,分析各种因素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运动损伤的原因、机理,为制订合理的治疗及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讲授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加深对各项运动技术的理解,掌握运动生物力学基本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于体育运动实践及康复治疗过程中对动作技术的分析。
为运动技术分析、身体训练、预防运动创伤、理解运动技术原理及提高体育运动项目技术教学的理论水平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确定医疗方案、选择康复手段、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必要的生物力学知识保障。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8学时。
四教材:《运动生物力学》,人民体育出版社,陆爱云,1版,2010年。
Ⅱ正文实践一一维与二维重心计算一教学目的在熟悉人体重心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平衡板测试一维重心的方法,掌握图片分析二维重心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一维重心测试方法。
(二)掌握一维重心计算方法。
(三)掌握图片分析方法。
(四)掌握图片重心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一)平衡板一维重心测试方法实践二流体力学在运动技术中的运用一教学目的在熟悉流体力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流体力学原理在各项运动技术中的实践运用。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流体力学在各项运动技术中的表现(二)掌握球体的旋转效用与回应方式(三)掌握根据不同需求设计球体的旋转方式三教学内容(一)各球类项目中流体力学的表现(二)乒乓球上旋球、下旋球的应用与回击方式(三)投篮技术原理(四)香蕉球的应用实践三8号生物电仪器在运动技术分析中的运用一教学目的在熟悉运动生物力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8号生物电仪器在运动技术分析中的运用。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治疗技术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教学学时】36(理论)+36(实践)【课程学分】6分【开课专业】康复治疗技术【开课学期】第3学期【参考教材】1、《运动治疗技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年7月(主编:章稼)【课程性质、目的】:运动治疗学以教给学生运动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运动治疗学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治疗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运动治疗的基本理论;各论主要讲述常见运动疗法(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关节松动术、神经发育促进技术等)的主要治疗技术。
讲授内容主要以康复专业常用的运动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运动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运动治疗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
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实践包括实验室的操作实践以及课堂讨论等;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
【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同学掌握运动治疗基础理论、各类运动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以及治疗安全、适应症和禁忌症。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绪论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明确运动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熟悉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熟悉运动治疗的机理3.了解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了解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了解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3.运动治疗的机理4.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二)教学难点:1.掌握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熟悉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3.熟悉运动治疗的机理4.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三、主要教学内容1.运动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2.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3.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4.运动治疗的机理5.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6.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7.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3.运动治疗的机理4.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第二部分关节活动技术. 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二)教学难点:1.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三、主要教学内容1.介绍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2.重点讲授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3.讲授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介绍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5.重点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6.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实践教学内容:1.上肢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2.下肢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3.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2.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3.关节活动度的测量第三部分关节松动技术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2.掌握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3.了解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2.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3.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难点:1.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2.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3.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
三、主要教学内容1.介绍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
2.重点讲授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3.重点讲授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实践教学内容:1.上肢关节松动技术2.下肢关节松动技术3.脊柱关节松动技术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上肢关节松动技术2.下肢关节松动技术3.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第四部分肌力训练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肌力训练与全身肌力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肌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肌力训练方法。
3.掌握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肌力训练与全身肌力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肌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肌力训练方法。
3.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难点:1.肌力训练与全身肌力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肌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肌力训练方法。
3.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三、主要教学内容1.重点讲授肌力训练与全身肌力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重点讲授肌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肌力训练方法。
3.重点讲授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实践教学内容:1. 肌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肌力训练方法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肌力训练与全身肌力训练的概念和作用2.肌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肌力训练方法。
第五部分牵伸技术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2.掌握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3.掌握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4.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5.熟悉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6.熟悉肌肉的特性。
7.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肌群自我牵拉技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2.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3.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4.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5.肌肉的特性。
6.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7.上肢、下肢各关节肌群自我牵拉技术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1.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2.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3.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4.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5.肌肉的特性。
6.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7.上肢、下肢各关节肌群自我牵拉技术的方法。
三、主要教学内容1.重点讲授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2.重点讲授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3.重点讲授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4.讲授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5.讲授肌肉的特性。
6.重点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7.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肌群自我牵拉技术的方法。
实践教学内容:1.上肢肌肉牵拉技术2.下肢肌肉牵拉技术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2.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3.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4.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5.肌肉的特性。
6.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7.上肢、下肢各关节肌群自我牵拉技术的方法。
第六部分牵引技术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
2.熟悉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3.了解四肢关节功能牵引的特点、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作用机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四肢关节功能牵引的特点、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作用机制。
2.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3.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1.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
三、主要教学内容1.介绍四肢关节功能牵引的特点、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作用机制。
2.讲授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3.重点讲授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
实践教学内容:1.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四肢关节功能牵引的特点、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作用机制。
2.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3.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
第七部分平衡与协调训练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训练技术。
2.熟悉平衡功能训练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3.了解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平衡功能训练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2.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训练技术。
(二)教学难点:1.平衡功能训练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2.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训练技术。
三、主要教学内容1.介绍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2.讲授平衡功能训练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3.重点讲授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训练技术。
实践教学内容:1.平衡功能训练技术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平衡功能训练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2.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训练技术。
第八部分有氧训练、医疗体操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医疗体操的编排要点、医疗体操的特点和编排方法。
2.熟悉医疗体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3.了解医疗体操的应用目的及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医疗体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 医疗体操的编排要点、医疗体操的特点和编排方法。
(二)教学难点:1.医疗体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 医疗体操的编排要点、医疗体操的特点和编排方法。
三、主要教学内容1. 介绍医疗体操的应用目的及特点。
2.讲授医疗体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3. 重点讲授医疗体操的编排要点、医疗体操的特点和编排方法。
实践教学内容:1.医疗体操训练方法2.有氧训练的方法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医疗体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 医疗体操的编排要点、医疗体操的特点和编排方法。
第九部分呼吸训练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训练方法。
2.熟悉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作用机制。
3.了解呼吸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作用机制。
2.呼吸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训练方法。
(二)教学难点:1.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