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火烧云——原文傍晚时分,我无意间抬头望向天空,被那绚烂无比的火烧云深深吸引住了。
那火烧云像是天空被点燃了一般,红彤彤的一片,从天边一直蔓延到头顶上方。
起初,只是一小片淡淡的红色,仿佛是天空害羞时泛起的红晕。
但没过多久,这红色就迅速地扩散开来,越来越浓烈,越来越鲜艳,就像是有人在天空这个巨大的画布上肆意泼洒着颜料。
云朵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人目不暇接。
有的像一匹昂首奔腾的骏马,鬃毛在风中飞扬,仿佛在向着远方的草原疾驰而去;有的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锐利的眼睛注视着下方,似乎在寻找着猎物;还有的像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张牙舞爪,威风凛凛,仿佛随时都会一飞冲天。
在火烧云的映照下,整个世界都被染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
远处的山峦原本是墨绿色的,此刻却被镀上了一层金边,显得格外壮观。
山脚下的村庄,屋顶上的瓦片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烟囱里冒出的缕缕青烟也被染成了橙红色,宛如梦幻中的仙境。
田野里的庄稼,原本绿油油的一片,此时也变成了金黄色,仿佛是一片丰收的海洋。
火烧云的颜色更是丰富多样,红的似火,粉的如霞,黄的赛金,紫的像葡萄。
这些颜色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有时候,一片云朵是单一的颜色,鲜艳夺目;有时候,几种颜色会混合在同一片云朵中,形成奇妙的过渡和渐变,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凝视着天空中的火烧云,心中充满了震撼和感动。
这美丽的景象仿佛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停下脚步,欣赏到如此壮观的美景。
我想,也许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有和我一样的人,被这火烧云所打动,陶醉在这短暂而又绚烂的瞬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烧云的颜色渐渐淡去,形状也不再那么清晰。
天空逐渐恢复了原本的蓝色,一切又变得平静而寻常。
但那短暂的美丽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成为了我心中一段珍贵的回忆。
我知道,火烧云虽然美丽,但它只是大自然的一个瞬间,如同人生中的许多美好时刻一样,转瞬即逝。
但正是因为它的短暂,才让我们更加珍惜,更加懂得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火烧云预示着什么天气
火烧云可以预测天气,民间流传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说的是,火烧云或火烧天如果出现在早晨,天气可能会变坏;出现在傍晚,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
还有说法说,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如果早晨东南出现火烧云,全天就是大晴天。
晚上西北出现火烧云,当晚和次日全天都是晴天。
火烧云一般出现在夏季,火烧云的色彩一般是红彤彤的,火烧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丰沛、生物生长繁茂、蓬勃的时期即将到来了。
火烧云的形成过程:太阳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在这七种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
清晨或者傍晚有云的时候,太阳光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的时候厚一些,其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里“行走”没有多远就筋疲力尽了,然而红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这就形成了火烧云。
《火烧云》课文原文火烧云空中,一个云朵像火烧一样燃烧着,矗立在碧蓝的天幕之下,美丽而独特。
这是一种叫做火烧云的自然现象,它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与想象。
以下是《火烧云》课文的原文,将为您详细描绘这一奇妙景象。
火烧云出现的时候,整个天空仿佛被一团燃烧的火焰所笼罩。
太阳的余辉洒在云朵上,犹如火焰的舌尖。
这种红色的云层,看起来像是一片熊熊燃烧的大火,几乎让人忍不住想要撑起伞遮住阳光。
火烧云的形状千变万化,有时像巨龙盘踞在天际,有时又像翻滚的浓烟。
它们在无风的天空中悠然飘动,没有一丝起伏,仿佛被黏在空中一般。
火烧云的姿态有时优雅柔美,有时又凶猛有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火烧云的颜色也难以言喻,有鲜红如血的,也有紫红如茄子皮的,甚至还有橙黄如落日余晖的。
这些绚丽的颜色在天空中交织着,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卷。
每一幅火烧云都独一无二,无法被复制或预测。
火烧云并非每天都能见到,它出现的时机十分罕见。
通常,当天空湿度较高、气温较低时,云朵中的水汽会形成火烧云。
此时,太阳的倾斜角度将会使火烧云的颜色更加鲜明。
然而,火烧云的具体形成原理至今仍有待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
在古代,人们对火烧云也有一些独特的解读。
有人认为火烧云是上天的气护,保护人间的安宁;也有人说火烧云是天神的仪式、威严与力量的象征。
不论这些古代的解读是否准确,火烧云都给人们留下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想象空间。
火烧云之美令人陶醉,赋予人们艺术创作的灵感。
无论是绘画、摄影还是诗歌、文学作品,都能找到火烧云的身影。
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创作,表达出对火烧云美丽的敬意与赞美。
到目前为止,火烧云仍然被视为大自然最为壮丽的景观之一。
它的出现让人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站在火烧云的面前,我们不禁想到:人类的智慧也许能征服世间的大部分,但面对这种天然的奇观,我们只能心生敬畏。
总之,火烧云是一种壮丽而美妙的自然奇观,它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与震撼。
通过《火烧云》这篇课文的描述,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绝佳天象的独特之处。
描写火烧云的段落火烧云(Fire Cloud),也称为烟云团,是一种壮观而神秘的天气现象。
它通常出现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中,与雷暴活动相关。
火烧云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形态独特,以其夺目的色彩和壮观的景象而著称。
当闷热的空气与湿度较高的冷空气相碰撞时,火烧云开始形成。
随着太阳的光线透射进这些碰撞的水蒸气和冷空气之间的空隙,一种华丽的色彩开始在天空中显现。
火烧云一般呈现为红橙黄的色调,有时甚至达到粉红和紫色,光线经过云层的折射、反射和干涉,创造出这种梦幻的视觉效果。
每一朵火烧云都是独一无二的,其形态永不重复。
有的火烧云呈现云团状,宛如一团团泛着火焰的云朵;有的呈现卷曲状,如同巨大的龙卷风;有的形似喷发的火山,喷射出彩色的火焰;还有的犹如万箭齐发,射向天空的火花。
无论是哪种形态,火烧云都以其宏伟壮丽的景象吸引着视线。
火烧云的颜色富有层次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色彩会不断变幻。
它们从黄色过渡到橙色,然后到红色,并逐渐褪色直至消失。
这种色彩变幻的原因在于云层内水滴和空气中的尘埃折射光线时所发生的干涉效应。
火烧云的出现与雷暴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雷暴云中充斥着大量的电荷时,其中的水滴和冰晶会与电荷发生碰撞,形成带电粒子。
这些带电粒子会使空气变得更加湿润,形成更多的水滴和冰晶,进而为火烧云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火烧云除了在天空中形成,有时也会在地面产生倒影。
当阳光照射在一片积水的地面上,水面上的倒影与空中的火烧云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绝伦的画面。
火烧云是一种自然界中独特的奇观,它的出现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不可思议。
每一次火烧云的出现都是大自然的艺术创作,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无论是在大自然中欣赏火烧云的壮观景象,还是通过照片和画作来领略它的美丽,都能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火烧云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暴,它的形成离不开自然界中微妙而又复杂的物理过程,让人们对大自然的运行机制产生更多的好奇与敬畏之情。
火烧云1. 简介火烧云是一种壮丽而神奇的自然现象,它在天空中形成了美丽的云团,呈现出红色、橙色和紫色等多种颜色。
这种云团通常被形容为火焰般的外观,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和惊叹。
2. 形成原因火烧云是由于特定的大气条件和光线折射效应导致的。
当太阳处于地平线以下时,光线会经过较长距离的大气层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光线会被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尘埃和颗粒物等散射和折射。
当光线经过高层云团时,会发生衍射现象,使得光线呈现出不同频率的颜色。
火烧云通常形成在高层云团或对流云中。
这些云团由于含有大量水蒸汽或冰晶,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衍射效应。
同时,大气中可能存在一些污染物或微粒,这些微粒会散射光线,进一步增强了火烧云的颜色。
3. 观测与拍摄火烧云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自然现象,通常出现在日出或日落时分。
这个时候,太阳的位置使得光线经过更长距离的大气层传播,产生了较强的衍射效应。
为了观察和拍摄火烧云,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和时间。
最佳观测地点是在没有遮挡物的开阔地区,以确保能够完整地观测到火烧云的形态和颜色。
而最佳观测时间则是在日出或日落前后30分钟左右。
使用相机进行火烧云拍摄时,可以通过调整曝光时间和光圈大小来捕捉到不同颜色和形态的火烧云。
同时,使用滤镜也可以增强火烧云的颜色和对比度。
4. 火烧云与天气预报火烧云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它还有助于天气预报。
由于火烧云形成需要特定的大气条件,因此它们的出现可以暗示着天气的变化。
火烧云通常出现在对流云或高层云团中,这些云团往往是降水和天气系统的前兆。
因此,当我们观察到火烧云时,可以预测降水或天气变化的可能性增加。
此外,火烧云的颜色也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和组成的信息。
例如,如果火烧云呈现出红色或橙色,可能意味着大气中存在较多的颗粒物和污染物。
5. 文化意义火烧云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火烧云被视为吉祥之兆。
人们相信它代表着好运、繁荣和幸福。
关于火烧云的神话故事火烧云,这是一种壮观而神奇的自然现象,它犹如一片燃烧的云彩横空出世,令人称奇。
据说,火烧云不仅是大自然的创造,还有着一段传奇的神话故事。
在古老的传说中,有一座神秘而迷人的山峰,它被称为火烧山。
据说,这座山峰是由几位神仙创造而成的,他们用神奇的力量将火焰凝结在云中,形成了这座绚丽多彩的山峰。
这座山峰巍峨壮丽,仿佛与天空相融合,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故事中最引人入胜的是火烧山背后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山中有一位善良而美丽的仙女,她名叫火凤。
火凤生性温柔善良,常常帮助百姓解决疾苦,人们都对她怀有无尽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然而,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与仙女共处的事实。
有一位嫉妒心极强的恶妖,他名叫黑龙。
黑龙嫉妒火凤拥有如此美丽的容颜和无穷的仙力,于是决定将火凤变成凡人,让她失去仙力和永生,以便让她体验凡人的痛苦和束缚。
黑龙的计划很快得到了实施。
一天,火凤正在救助百姓中,黑龙突然出现,并用他邪恶的力量将火凤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女子。
这个女子原本拥有无穷的力量和美丽的容颜,如今却成了一个凡人,她只能远远地望着火烧山,痛苦地回忆着昔日的辉煌。
然而,黑龙并没有想到的是,火凤的内心并没有被他的恶意所击垮,相反,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火凤决心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民,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黑龙设下的层层陷阱,为低下民族赢得了胜利。
逐渐地,人们认识到了火凤的伟大和善良,他们深深地钦佩她,并将她视为女神。
尽管失去了仙力,火凤用自己的善良和勇气改变了整个山区的命运。
然而,火凤并没有因此得到永生,她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回到了天界。
她的离去给山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但人们也知道,她的精神将永远存在于他们的心中。
据说,每当天空中出现火烧云的时候,那是火凤回到山上巡视的象征。
火烧云如同她曾经拥有的仙力一样美丽而壮观,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火烧云的神话故事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愈发珍视善良和勇气。
火烧云的谚语
火烧云是一种大气现象,它看似美丽,却蕴含着深刻的谚语意义,让我们深思。
"火烧云"这个词汇的来源,源于古人观察自然的智慧。
烧是指燃烧,云是指雾气。
因此,火烧云是一种“雾燃烧”而成的自然现象,
形成的原因是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在高温下,跟随着太阳的红光,产生
出像火焰一样的美丽景象。
不过,在人们的眼里,火烧云却意味着不
吉祥的预兆。
这个谚语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盲目自信和侥幸心理是危险的。
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有它的本质规律和道理存在,违背了这些规律和
道理,往往会有危险和风险存在。
通常我们所能做的是了解自己面临
的风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谨慎行事,确保自己的成败。
同时,火烧云还意味着转机的到来。
火烧云的出现,意味着即将
迎来一次机会的到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
不妨反思问题,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寻找机会。
或许就会有意外之喜。
总之,火烧云的谚语,告诉我们要谨慎行事,对待事情要有预判
和规划,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不要灰心丧气,我们要信心十足,积极应对,相信机会总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火烧云》课文原文及赏析《火烧云》课文原文: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赏析:《火烧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的一篇经典课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傍晚时分火烧云的壮丽景色和变幻莫测的形态。
课文首先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人物描绘,展现了火烧云给周围环境和生物带来的色彩变化,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火烧云的壮观和神奇。
接着,作者用丰富的词汇和比喻,描绘出火烧云色彩斑斓、变化无穷的特点,展现出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力。
在描绘火烧云形态变化的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动态描写和想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亲眼目睹了马、狗、狮子等形象的出现和消失。
这种手法既富有想象力,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读者对火烧云的美丽和神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的来说,《火烧云》以其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想象力的描绘,成功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激发了读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是一篇极具艺术性和教育意义的优秀课文。
火烧云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
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
重点写“上来”部分。
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柔和明亮的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颜色。
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
一个“烧”字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
在渲染了色彩之后,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
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下去时则恍恍惚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观察清晨或傍晚天空云霞的变化,特别是火烧云的自然现象。
2.本文是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先自读,然后同桌之间互相听读,达到流利朗读全文的程度。
3.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读文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理清作者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如:读课文时,跟随作者的目光,你都看到了什么?
在文中,作者先写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接着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让人产生一种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的感觉;然后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最后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作者把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用四个段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要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把握课文的脉络。
(2)引导学生边读文边想象画面,具体体会火烧云颜色极多、形状丰富、变化极快的特点。
学生交流时,可以建议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课文中没有提到的景象,如,火烧云还有哪些颜色?还有其他什么形状?让学生借助想象或结合生活实际,也学着作者的方法进行描述。
或者教师向学生展示课件,让学生根据课件上的内容展开想象,并仿照课文进行说或写的练习。
4.在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课文中,与作者一道“观察”,一同“赞叹”,读出自己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在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另外,“红彤彤”的“彤”单独念时读tónɡ,在“红彤彤”这个ABB结构的词组里发生变调,应读作hónɡtōnɡtōnɡ。
学生在朗读时应提醒他们读正确。
5.学习本课之后,可以建议学生运用作者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其他自然景象,并充分展开想象,然后记录下来。
或者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查阅有关火烧云的资料,如,了解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以培养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相关链接
萧红(1911—1942)现代女作家。
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江呼兰县人。
她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随祖母生活。
1930年夏,为了反抗父亲包办婚姻,她远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
同年开始就读于北京女师大附中,1932年开始创作,1933年与萧军合著出版《跋涉》。
1934年去上海,受鲁迅、茅盾影响,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5年,她第一次以萧红为笔名,出版了中篇小说《生死场》。
这是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最早作品之一,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奠定了她创作生活的基础。
鲁迅先生亲自为这本书写了序言,肯定了这本书的现实意义。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红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到山西临汾的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1940年去香港后,她抱病坚持工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
由于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个人的不幸遭遇,她于1942年病逝于香港,当时年仅31岁。
萧红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和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
《火烧云》一文选自《呼兰河传》。
火烧云清晨太阳出来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早霞和晚霞。
为什么会有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呢?原来,在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的太阳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
在日出、日落时,到达地面的光要通过很厚的空气层,如果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小尘埃或雾状水滴,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的颜色就会呈现橘红色,使飘浮在大气里的云也染上了红色。
因此,朝霞和晚霞的玫瑰色和红色的色彩,都是由于红、橙色的光容易通过含有微粒的大气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