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政治笔记-精选-精选.doc
- 格式:pdf
- 大小:30.51 KB
- 文档页数:17
八年级下核心知识点1、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3、宪法的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的生存和发展5、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6、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7、我国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民主集中制8、宪法的性质: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9、宪法的内容: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国家性质、根本任务、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10、宪法是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1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2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治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3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利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其他文化活动)其他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等特定人群受特殊保障14.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15.公民维护权利的途径和方式:协商;调解;仲裁;诉讼16.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17.基本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8.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9.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21.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
22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2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的地位。
①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②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⑤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3.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人民代表大会。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①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6.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①立法方面:规定权利和侵权责任。
②行政方面: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
③司法方面:独立行使职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宣传方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守法氛围。
7.我国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8.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限定权力范围)②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规范职权的行使)③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规定行使程序)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行使权力不能任性)1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12.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14.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②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
③宪法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
15.宪法监督的方式和途径:①人大监督。
②公民监督。
16.增强国家公职人员宪法意识的途径:①设立国家宪法日(12月4日)②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部编版道德与法律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
料
第一单元:我与国家
基本概念
-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有人口、有固定领土、有政权的独立主权的社会集团。
- 国家的特征:国土、人民、政权、主权。
国家的组成
- 国土:国家的领土包括陆地、领海、领空。
- 人民:国家的核心和基础。
- 政权:国家权力的组织与实施的机构。
- 主权: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决策的权利。
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 具体权利:、自由、平等权利等。
- 具体义务:遵守法律、守护家庭等。
第二单元:守护家园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保护生存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的基本要求。
- 生态文明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方式与措施
- 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对垃圾进行分类,进行资源再利用。
- 节约能源:合理使用电、水、燃气等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第三单元: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知识
- 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无毒、无害、合理。
-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与人民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
- 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食品安全法律的制定与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等。
食品安全的实践
- 合理膳食:均衡饮食、多样化饮食。
- 识别食品标签:了解食品的成分和产地。
- 勤洗手、煮熟食物等个人卫生惯。
(这里只是一个简要的复习资料,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和拓展。
)。
.精品文档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P3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
(与第一课P2 重复重点)第三课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P33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重点)【版(权(所有:21 教育】(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P34(3) 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重点)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 / 6.精品文档 .3. 我国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出哪些规定?我国年满18 周岁的公民,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P344. 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重点)(1) 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1*ny*(2) 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P34-355. 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宪法是对人身自由权作出怎样的规定?(1) 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 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部编(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学习笔记
第一章:人生初体验
- 人生有无数次机会,但是选择时要谨慎。
- 不同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要学会尊重他人。
- 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第二章:法律面面观
- 法律是社会的行为规范,它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 了解法律,可以避免违法行为,并维护自己的权益。
- 法律要求公正、公平、公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第三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公民有权利和义务,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 公民权利包括、人身自由、隐私权等。
- 公民义务包括遵纪守法、尊重他人权利等。
第四章:青少年网络素养
- 网络可以带来便利和娱乐,但要注意网络安全。
- 青少年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避免网络欺诈和依赖。
- 学会使用网络是必要的,但要保持良好的网络行为惯。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 了解环境问题,鼓励节约资源和提倡可持续发展。
- 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做贡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第六章:法律与道德
- 法律和道德有联系又有区别,但都对人们行为起到规范作用。
- 理解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对我们的行为有指导意义。
- 遵守法律和道德,可以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以上是部编(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学习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3.5.1 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确立依据是?(P63-P64标题+正文第一句)(1)内容: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2、★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P63)(1)国有经济。
①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②含义: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2)集体经济。
含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说明】公有制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选择题经常考,注意区分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P63)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4、★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63)①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地位)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用)5、★对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的国家政策是怎样的?(P63)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按劳分配的依据、基本内容和要求分别什么?(P64)(1)依据: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7、除了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存在哪些分配方式?(P64)①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②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取得社会保障收入,获得社会公益事业的帮助。
【笔记清单】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单元核心笔记梳理(部编版)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2.政治权利:含义: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
内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条件: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②年满十八周岁③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重要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基础性政治权利)4.监督权:谁监督、监督谁: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如何行使:①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②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注意事项)5.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和形式?(渠道)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
④通过网络举报的方式监督。
6.人身自由: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内容:选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权;通信自由通信秘密。
地位、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7.人格尊严权:法律规定: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本文介绍了《道德与法治》这本新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的知识点归纳,重点是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首先,文章阐述了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即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其次,文章讲解了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以及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的要求。
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
国家应该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接着,文章介绍了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等。
此外,文章还讲述了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以及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
最后,文章阐述了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即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总的来说,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道德与法治》这本教材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研究该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宪法是根本法,因为它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保障。
同时,宪法还规定了国家权力的行使方式和限制,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是保障法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因此,宪法被视为根本法,必须得到全体公民的尊重和遵守。
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对政府和公共事务的监督、批评和建议方面,包括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对公共资源的监督、对公共服务的监督和对公共安全的监督等。
公民的监督权是保障政府行为合法性和公正性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促进政府的改革和进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我国公民有权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同时也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违法失职行为。
一、法:
1、法是一种规则,它在社会里起到调节个人行为和社会关系的作用。
2、法是指定定义和解释每一个人所处社会环境的规则。
3、法律可以分为民法、刑法等,分为习惯法、普通法、行政法等,
分为国家法律、地方法律等。
二、道德:
1、道德是社会互动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是一般普遍遵守的公共规
范和基本准则。
2、道德是指人们共同接受的道德规范,它包括行为准则、伦理原则
和行为道德。
3、道德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一般准则,它可以指导
人们的行为,增强公民的道德责任感。
三、法律与道德:
1、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但二者有各自的不
同之处。
2、法律注重客观实践,强制执行,是外在性的行为规范;而道德是
一种内在的行为规范,它不仅与法律相协调,还受到道德情感的影响。
3、法律是有效的社会生活规范,而道德是坚实的道德基础,两者缺
一不可。
四、公民道德:
1、公民道德是指社会成员应该尊重的国家法律和诚实守信的义务。
2、公民道德是公民在国家和社会中应当具备的保持秩序和社会公正
的行为准则。
3、公民道德有许多形式,包括爱国主义、忠诚、尊重、诚实、守信、友好、依法行事等。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我国宪法的哪些规定保障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答:(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答: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答: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在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答:(1)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答:(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我国的国家机关是怎样组织和建立起来的?答:(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8、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背诵)这一原则是如何贯彻执行的?(了解)答: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2)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9、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答:(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权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1、我国宪法的构成?答: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答: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如何认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了解)答: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4、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了解)答: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5、宪法的地位是怎样的?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6、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的表现有哪些?答:(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7、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了解)答: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8、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是怎样的?答: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9、如何加强宪法监督?(了解)答:全国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10、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答: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都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11、增强宪法意识该怎么做?答:(1)学习宪法。
我们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着重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2)认同宪法。
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3)践行宪法。
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1、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有哪些?答: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等等,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意义?答: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我国宪法对政治自由的规定是怎样的?答: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5、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答: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6、公民的监督权的内容有哪些?答: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7、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答: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意义?答: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9、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分别是什么?答: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0、公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意义?答: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1、我国宪法关于“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规定是什么?答: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2、我国宪法关于“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规定是什么?答: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3、我国宪法关于“住宅不受侵犯”的规定是什么?答: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4、我国宪法关于“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规定是什么?答: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15、我国公民享有社会经济权利及宪法相关规定分别是什么?答:(1)财产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注: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2)劳动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3)物质帮助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