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苹果里的五角星
- 格式:docx
- 大小:41.17 KB
- 文档页数:11
《苹果里的五角星》学习目标知识:会认字7个,会写字8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生疏”造句;情意: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紧紧围绕课后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读书圈画、讨论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生字卡、词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方法切水果,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一起来看看吧!2、揭示课题,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揭示课题后齐读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五角星”加了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并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像五角星的东西。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指导1、出示自学题。
(1) 给课文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3、检查自学.(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下列生字:循,案.(2)解释词语,学生试答,教师评议.4、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5、齐读课文 . 自由轻声按要求读课文。
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清晰生疏循规蹈矩感触魅力图案鲜为人知创造力三、课后作业1、读生字,认清字形、笔顺。
2、检查其他生字掌握情况。
3、进行扩词练习。
按要求描红、临写。
认真完成书写练习。
注意卷面整洁,把生字写得整齐、漂亮.第2课时一、检查复习1、听写上一课学习的8个词语,同时指二人上黑板听写,师生评议。
其他人听写后自行核对订正。
2、指名读课文。
第1、2自然段。
3、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从哪儿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来干什么?这里用两个“新"有什么含义?小男孩是常客,却差不多每天带来新闻、新本领,可见得是常来常新,怪招人喜爱的。
3、第2自然段里“我”是怎么回答小男孩的?“我”觉得问题太简单了,苹果里面当然是苹果核了,还会有什么别的东西吗?所以“我”瞧着小男孩平静地回答. 提问,朗读.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课文。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优秀8篇《苹果里的“五角星”》篇一课前预习:观察人们切苹果的一般方法查词典理解循规蹈矩鲜为人知的意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
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2、板书课题。
3、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预设: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二、初读文本解词通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生词预习情况。
a分类出示词语:幼儿园瞧着拦腰横切面清晰地(de)苹果核鲜为人知图案魅力生疏感触循规蹈矩b 认读词语发现规律3、分自然段检查读文情况师生评议4、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尽量用上刚才的词语说话三、图文对照动手解惑1、再读课文,看看插图你能解决开始提出的哪些问题?2、交流讨论重点: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1)从小男孩的话中可见(2)动手实践亲自体验:①讨论方法a通过观察(预习),你发现人们怎样切苹果?引出词语循规蹈矩并解释:哪些人是这样切的?为什么这样切?b课文中的小男孩怎样切苹果?解词:拦腰(解词方法联系实际我们的腰在哪?苹果的腰在哪?拦腰是怎样切?用苹果演示)c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切苹果?d你喜欢哪种切苹果的方法?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切苹果。
(从安全角度建议找一两个学生上台演示)③观察结果a展示教师行间巡视时选得的五角星举苹果直观解释横切面b观察说话你看到了什么?回答时依次突出五角星清晰和果然(3)指导学习相关语句看到了苹果里的五角星,你心情怎样?有感情地朗读小男孩的话和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1、提示注意点:魅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循、矩左窄右宽。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
2、学生描红。
五、作业设计1、把生词写正确,努力写得美观。
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内容的对比,体会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及其作用。
2抓住课文中“循规蹈矩、拦腰切、竟、果然”等词语,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通过补白、填空等形式,感悟“魅力、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创造力来源于“换一种____”的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课文中“循规蹈矩、拦腰切、竟、果然”等词语,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通过补白、填空等形式,感悟“魅力、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创造力来源于“换一种____”的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难点:理解“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三、前置学习活动利用晨读课熟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板题、读题2.回顾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二)对比内容,体会写法1.课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事,后面是道理。
同学们看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的是事?哪部分是告诉我们的道理?(1—3自然段是写事,最后一句话写的是道理。
)2.质疑:如果课文只写1—3自然段,再加上最后一句的道理,可不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虽然这样写也可以,但是让人感觉最后的道理太突然,和前面的叙事不是很衔接。
)3.指名读4-5自然段过渡,思考:这部分内容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
小结:4、5自然段写了作者针对小男孩切苹果的做法发表的看法,这也叫议论。
作者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出从中受到的启发,这种写法叫叙议结合。
(板书:叙议结合)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说得更清楚、明白。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精读感悟,体会作者的两次思考1.抓住思考之一,理解“循规蹈矩”与“鲜为人知”(1)读,思考:这段话中作者所发表的看法是什么?(人们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切苹果,却不知道还有另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精选)教案:《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苹果里的五角星》。
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吃苹果时意外发现苹果里有一个五角星,从而引发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创新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创新精神的赞扬。
2.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表达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创新思维。
重点: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苹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苹果,并提出问题:“你们在吃苹果时,有没有发现过什么特别的地方?”让学生思考片刻,然后引入课文。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韵律美。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吃苹果时发现五角星的过程,体会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创新精神的赞扬。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4. 实践环节: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其中的美好和奇特,并记录下来。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记录,培养关注生活、勇于创新的能力。
5. 表达与写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践活动中的发现,进行表达和写作。
学生通过书写自己的观察和感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苹果里的五角星》创新思维:关注生活细节,发现美好七、作业设计:1.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下你最近观察到的身边美好事物。
2. 请以《我眼中的五角星》为题,写一篇习作,分享你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学生了解了关注生活细节、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实践、表达和写作,提高了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8课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苹、晰、疏、循、矩、案、魅”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新、者、拦、未、使、图、创、造”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
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教师板书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苹果里为什么有五角星呢?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
(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苹、晰、疏、循、矩、案、魅”,指名读。
生:“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àn。
生:“魅”读mèi,不读mò。
生:“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ún。
课件出示:清晰生疏图案深有感触魅力创造力苹果核鲜为人知循规蹈矩生自由认读。
指名读,个别读,齐读。
理解词语“清晰、生疏、循规蹈矩、鲜为人知、魅力”的意思。
生:清晰:清楚、明白。
生:生疏:陌生;不熟悉。
生:循规蹈矩遵守规矩。
生:鲜为人知:鲜,少。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8 苹果里的五角星苏教版拔高训练第
二十五篇
第1题【填空题】
选词填空。
果然居然依然
①气象台预报说今天有雷阵雨,傍晚时分______是雷雨交加。
②去年爷爷随手种下的小枣树______成活了。
③已是晚上10:30了,杨柳同学______在学习。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写出反义词
生疏—______ 鲜为人知—______ 常客—______ 果然—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读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填写关联词。
我______不知道谁是第一个找到苹果中的“五角星”的人,______这人的魅力却使我深深触动。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写出划线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苹果里的五角星》。
本文讲述了一个简单却富有启发性的故事,通过描述一个小男孩在吃苹果时意外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从而领悟到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会有不同发现。
课文旨在培养学生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的精神,并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往往隐藏在平凡的事物中。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乐趣,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领悟课文寓意,培养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苹果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苹果的样子。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苹果里会有什么?”2. 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中谁发现了苹果里的五角星?3. 合作交流(10分钟)1)课文中的小男孩为什么能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2)你们觉得这个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乐趣。
5. 实践演练(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发现美好事物的,并分享给大家。
6. 巩固练习(5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2. 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吃苹果时意外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从而领悟到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会有不同发现。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我发现的美好事物”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8课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苹、晰、疏、循、矩、案、魅”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新、者、拦、未、使、图、创、造”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
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教师板书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苹果里为什么有五角星呢?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
(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苹、晰、疏、循、矩、案、魅”,指名读。
生:“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àn。
生:“魅”读mèi,不读mò。
生:“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ún。
课件出示:清晰生疏图案深有感触魅力创造力苹果核鲜为人知循规蹈矩生自由认读。
指名读,个别读,齐读。
理解词语“清晰、生疏、循规蹈矩、鲜为人知、魅力”的意思。
生:清晰:清楚、明白。
生:生疏:陌生;不熟悉。
生:循规蹈矩遵守规矩。
生:鲜为人知:鲜,少。
很少被人所知道。
生:魅力:很有吸引人的力量。
师检查学生的朗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其余评议。
2.师生共同解决困难,重点指导学生区别多音字“藏、切、鲜”。
生:“藏”有两个读音,在“宝藏”中读“zàng”, 在“隐藏”中读“cáng”。
生:“切”有两个读音,在“亲切”中读“qiè”, 在“横切面”中读“qi ē”。
生:“鲜”有两个读音,在“鲜艳”中读“xiān”, 在“鲜为人知”中读“xiǎn”。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4.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5.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新、者、拦、未、使、图、创、造”生:“造”字是一í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生:“新、创”书写时左右要匀称。
生:“拦、使”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是在左边,书写时左窄右宽。
生:“者”下面是“日”字。
6.学生描红。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清晰(qīn qīng) 魅力(mèi wèi) 循规蹈矩 (dùn xún)苹果 (píng pín) 案板(àn ān) 生疏 (shū sū )二、看拼音,写词语。
xīn xān dú zhě lán zhù wèi yǒushǐ yòng tú huà chuàng zào三、组词。
栏()未()造()者()拦()末()浩()堵()四、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生疏—()循规蹈矩—()清晰—()鲜为人知—()参考答案:一、 qīng mèi xún píng àn shū二、新鲜读者拦住未有使用图画创造三、栏目阻拦从未末尾制造浩荡作者堵住四、熟悉打破常规模糊尽人皆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课前准备:苹果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文本,感知创造(一)细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教师板书:显示新本领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
3.苹果,大家都熟悉,现在,老师请你来画一个大苹果。
4.又大又圆的大苹果画好了,如果老师要和你一起分享这个苹果,你们一般会怎么切呢?5.请你用一条虚线表示出你的切法。
6.你们都是毫不犹豫地竖切,然而,小男孩是怎么切的呢?7.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
8.请大家拿出苹果,动手来切一切。
讨论交流。
(结合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语)9.请大家用实线将小男孩的切法表示出来。
10.苹果切好了,小男孩此刻的心情怎样?哪个字特别能体现出来?他说的话也应该带有自豪感。
我们一起来把这几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我”想到了什么?板书:打破常规循规蹈矩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
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对第一次拦腰切苹果原因的猜想。
师:既然是两种猜想,不能确定原因,所以两次说“也许是出于”,接着说的就是确定的内容了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①第一层意思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生:苹果里的五角星。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说说第二层意思。
生:苹果里隐藏着“五角星”的这个秘密传到幼儿园,再传给“我”,“我”又传给大家,证明它有很大的魅力。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层的含义?生:由这个苹果里“五角星”的发现,能使人感到人的创造力是什么。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师板书:创造力5.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往大处说呀,创造力的产生,在于一个人敢于怀疑前人的观点,打破自身的局限,哪怕是小事,也能用另一种新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实践,才能有所发现,创造。
2.你们身上有没有创造力呢?可大着呢!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
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希望同学们也学小男孩,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不断有小发明、小制作涌现。
4.在平常的学习上、生活中,你们是否也能用新方法,从新角度来思考问题呢?(出板报、做作文、自己谱曲唱《我能行》……)五、作业布置小男孩不仅让作者大受启发,而且深深影响了我们,以他的切苹果中,你想到些什么?今天的日记请完成这个作业。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多音字组词。
xiǎn( ) qiē( ) zàng( )鲜切藏xiān( ) qiè( ) cáng ( )二、根据解释把文中相应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鲜为人知循规蹈矩1.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
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2.很少被人知道。
()三、仿照例子写句子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魅力——。
从横截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清晰——。
四、读下面的句子,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空。
如果……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1.()大多数人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方法切苹果,()他们从没有见过隐藏在苹果中的“五角星”。
2. 我()不知道谁是第一个找到苹果中的“五角星”的,()这图案的魅力却使我深深触动。
3.()你想知道什么叫做创造力,往小处说,()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参考答案:一、xiǎn(鲜为人知) qiē(切开 ) zàng(宝藏)鲜切藏x iān(新鲜 ) qiè(一切) cáng (珍藏)二、1.循规蹈矩2.鲜为人知三、四、1. 因为……所以…… 2. 虽然……但是…… 3. 如果……就……板书设计:《苹果里的五角星》显示新本领创造力打破常规循规蹈矩【教学反思】1.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突破难点。
本教时的难点是:明白什么是“拦腰切”,理解“横切面、清晰”。
教学中,我没有包办学生的认知过程,而是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切苹果,后交流:你是怎样切苹果的,你有什么发现?在切一切、议一议中,难点得以突破,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直接的体验。
2.朗读指导也要重过程和方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指导朗读,通常的方法有:(1)抓重点词句。
(2)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读。
(3)教师适当地补白,提示学生用一定的语气去读。
(4)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
……根据文本特点,教师要灵活机智地采用有效手段,,切实指导学生读好书。
课文最后这样说: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我想说,所谓“创造力”,往大处说,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我愿和我的孩子们共勉,做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说课稿一、说教材《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三单元中的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为“探索发现”。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文章叙议结合,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因此本课最后一自然段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教学时我会予以着重引导,同时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苹、晰、疏、循、矩、案、魅”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新、者、拦、未、使、图、创、造”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课文第五自然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